侦查学复习提纲

侦查学复习提纲

1.侦查的概念: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侦查机关为查明案情,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而依法采取的一系列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的总称。

2.侦查的目的:最终目的是消灭犯罪。(1)侦查的直接目的是及时、准确的查明案情,揭露和证实犯罪,并将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2)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3)预防和控制犯罪,保障人权。

3.侦查的活动内容:侦查机关所采取的各种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4.侦查的主体是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检查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海关。客体是:刑事案件。

5.侦查学的概念:是研究侦察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法律应用学科。是研究侦查主体如何根据法律的规定和要求,运用各种侦查技术、侦查策略和措施、方法对案件进行侦查,以查明案情、揭露和证实犯罪,查缉犯罪嫌疑人的一门对策性学科。

侦查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为实现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服务。

侦查学的研究对象是:侦查活动及其规律。

侦查学的体系是: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比较研究。

6.侦查学的方法:(1)经验总结法(最基本的方法)(2)案例剖析法(实践运用得到的)(3)调查统计法(4)科学实验法(5)比较研究法

7.侦查学的原理:一。物质交换原理。物质交换的概念:是一种普遍现象,是指两种物质在外力条件下相互接触,从而引起两种物质接触地面上的物质成分相互交流的关系和变化的状态。条件:具备相互交换的物质实体;有外力作用;两个物质实体直接接触;使原有的物体状态发生变化。

犯罪过程中物质交换的类型:痕迹性物质交换;物品性物质交换;印象性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在侦查中的指导意义:物质狡猾是进行现场勘查的重要依据;物质交换是发现利用微量物证的理论依据;物质交换有利于帮助侦查人员制定正确的侦查对策;物质交换是进行刑事技术鉴定的理论依据。

二.同一认定原理。同一认定概念:从狭义上讲,是物证技术鉴定的基本理论,它是指以解决两个客体是否同一为目的而进行科学检验的理论与方法的总称。客体有两个:被寻找客体;受审查客体。

广义上讲,是指以解决两个客体是否同一为目的的一种判断型认识活动和实践过程,它不仅适用于物证技术鉴定,而且贯穿于整个侦查过程之中。

同一认定的依据和条件:客体的特定性;客体的相对稳定性;客体特征的反映性;客体特征的可识别性。

同一认定原理在侦查中的应用:贯穿于各项侦查措施和手段中;贯穿于侦查活动的全过程。

三.犯罪再现原理。

萌芽时期的侦查学的成就是:人体测量法;指纹鉴定法;笔迹鉴定法方面。1892年奥地利学者汉斯。格罗斯所著《犯罪侦查》。

8.侦查工作的任务:发现犯罪;制止犯罪;揭露犯罪;证实犯罪;预防犯罪。

侦查工作的原则: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迅速及时原则;客观原则;法治原则;侦查协作原则;保守秘密原则等。

9.侦查模式:概念:是指在侦查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可供侦查主体进行侦查实践活动时参照采用的程式。特点:概括性和抽象性;过去性和代表性;参照性和可供选择性。

几种常用的侦查模式:从案到人的侦查模式;从人到案的侦查模式;从案到案的侦查模式;口供型的侦查模式;物证性侦查模式;信息化侦查模式。

10.刑事犯罪情报信息系统:是指在犯罪侦查领域内一切信息系统的总称。它是以公安专用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应用系统支持平台为支撑,以刑侦业务工作信息共享为目标的多层次结构、多功能效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基本模式有:从案到人;从人到案;从案到案;从人到人。

刑事犯罪情报信息的来源:口头情报源;物品情报源;资料情报源;档案情报源。

刑事犯罪情报信息收集的方法:调查记录;原始复制;实物提取;刑事登记。

11.现场保护:是指刑事案件发生后,为了保持案件发生、发现时的状态,保证现场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刑事案件现场进行警戒、封锁和对痕迹、物品进行保全的一项专门工作。

意义:有利于收集证据、查明犯罪情况、采取紧急措施、保护现场、别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方法:一。室外现场:对于公路、街道或范围较大的现场,应注意现场的所有出入口,在通道的各个路口设置哨岗、路障,禁止行人和无关车辆进入。对于范围较小的现场,可派专人进行看守,并在现场周围绕以警戒线,设置告示牌。如果天气发生变化,如下雨,刮风等,应对已经发现的明显易变的痕迹、物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二。室内现场:设两层保护,第一层,在室内现场的出入口,特别是们、窗处,设岗看守,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第二层,在房门、窗户和房间外围3-5米的地方划出一道警戒线,设岗看守。三。尸体的保护方法:一般情况下,在现场的中心区域或尸体附近专门设置一名保护人员。室外现场中的尸体,天晴时可用芦苇等物遮盖。下雨、下雪、刮风时可用塑料布等不透风的物体遮盖,防止尸体上的附着物和微量物质丢失。如果尸体在森林。旷野中,应派专人看守。水中的尸体,不必打捞上岸。如果水流过急,尸体有被冲走的危险时,应设法固定。现场痕迹的保护方法:标记法;遮盖法;转移法。

12.现场勘查的任务:1.发现、固定。提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及其他信息。

2.分析判断案情,判明案件性质。3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4.存储现场信息资料。

基本要求:及时;全面;客观;细致;合法;规范;安全。

顺序:先静后动,先下后上,先重点后一般,先固定后提取。

14.犯罪现场的分类:依据现场形成后至勘查前有无变动分;依据现场与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关系分;依据现场形成的先后顺序分;依据作案人对现场有无伪装、破坏分;依据现场所处的空间环境分。

15.侦查的措施:

概念:是指侦查机关为了发现、收集犯罪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抓获犯罪嫌疑人,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和办法。

分类:常规侦查措施;紧急侦查措施;强制侦查措施;秘密侦查措施;基础侦查措施。

常规侦查措施有:调查讯问;摸底排队;侦查实验;辨认;并案侦查;公开侦查;侦查讯问;调取、扣押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查询、冻结存款、汇款。

新版--刑事侦查学复习内容

新版--刑事侦查学复习内容

考试题型A卷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实训题 B卷不定项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案例实训题 考试时间:周五,往后推辞迟半小时,其他不变。请考完后速到一教 并案侦查 (1)并案侦查含义 指侦查机关以某地区、或相邻地区发生的两起以上刑事案件认定为同一个或同一犯罪集团所为,而将案件结合侦查的形式。 专案侦察含义 是指侦查机关针对重大、特大刑事案件,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实行专案专办的一种侦查形式。 (2)专案侦查的对象 特大现行案件、犯罪集团案件、重大的预谋犯罪案件。 刑事侦查的同一认定是指:在侦查破案过程中,侦查人员运用技术手段、逻辑方法等,对同时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检验,以确定它们的本质属性是否一致或本身是否同一的过程。 犯罪现场的定义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其他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以及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现象、状况。 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 1、犯罪行为要素 犯罪行为是犯罪分子为了实现其犯罪意图而采取的行动。 2、时间、空间要素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客观事物存在的形式,当然也是犯罪现场存在的形式。 3、物质形态变化要素 被侵犯对象及其物质环境的变化可归纳为被侵犯对象的变化、现场客体物的增减、现场上原有客体物的位置、形状及其组合状态的改变和有关客观现象的发生等。 成犯罪现场的三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必然与作案时间、作案空间同时存在,是被侵犯对象及其物质环境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与非犯罪现场的本质区别,因此,犯罪行为是犯罪现场的核心要素;空间、时间是犯罪现场的存在形式;物质形态变化是犯罪行为的必然结果 犯罪现场的分类 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以犯罪现场形成以后有无重大变化为依据,

侦查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姓名:区队:学号: 侦查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科目:刑事侦查学总论(A卷)共2页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经过侦查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事件,称为刑事犯罪案件。 2.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和比较法等。 3.刑事侦查学研究犯罪更加侧重对刑事犯罪案件的研究,而犯罪学研究犯罪更加强调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及犯罪预防的研究。 4.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刑事侦查学方面较为系统的专著是《犯罪侦查/侦查工作指南/刑事侦查》,其作者是19世纪末,奥地利的地方法官,后来成为格雷兹大学教授汉斯·格罗斯。 5.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一批秦代竹简,其中《封诊式》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有关刑事侦查的著作。 6.宋代的刑事检验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这以宋代法医学家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一书为标志。 7.侦查和预防是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 二、选择题(其中含单选和多选题,多选项不全者不得分;每题3分,共30分) 1.刑事侦查工作的方针是( AC ) A、依靠群众,抓住战机 B、破案留根,一网打尽 C、积极侦查,及时破案 D、实事求是,调 查研究 E、依靠群众,快速反应 2.刑事侦查基础工作体系包括( ABC ) A、刑事犯罪情报资料工作 B、刑事犯罪嫌疑人员调查控制工作 C、侦查阵地的控制工作 D、刑事技术工作 E、刑事特情 3.团伙犯罪的最高形式是( D ) A、结伙犯罪 B、流窜犯罪 C、集团犯罪 D、有组织和黑社会犯罪 E、严重暴力犯罪 4.刑事侦查是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项专门业务,它所担负的基本任务有( AE ) A、侦查破案 B、管理治安秩序 C、管理消防 D、管理户籍 E、预防犯罪 5.刑事案件分类,依据犯罪主体的性质可分为( BC ) A、他杀案件 B、自然人犯罪案件 C、单位犯罪案件 D、普通刑事案件 E、重大刑事案件6.构成刑事案件的基本要素有,与犯罪有关的( ABCDE ) A、人 B、空间 C、物 D、时间 E、事 7.刑事侦查学的基本原理有( ACD ) A、物质交换原理 B、马列主义原理 C、同一认定原理 D、因果关系原理 E、系统论原理8.事物自身与自身同一的科学基础,在于事物本身具有( BCE ) A、一致性 B、特定性 C、相对稳定性 D、不变性 E、客观性 9.在刑事技术检验鉴定中主要是运用鉴定型的同一认定,具体包括( BCE ) A、人像照片同一认定 B、笔迹同一认定 C、痕迹同一认定 D、无形物体的同一认定 E、颅相同一认定 10.调查法是研究丰富刑事侦查学内容的方法,其主要模式有( BC )

刑事侦查学习题

第一章刑事侦查学概论 一、填空题 1、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工作和有关的----措施。 2、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 3、刑事侦查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逻辑理论、-----。 4、侦查假设的特点包括:客观性、----、----、----。 5、同一认定的主体必须是------或熟悉客体某些特征的人。 6、同一认定属于----型认识活动。 二、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拥有侦查权的机关、部门包括:() A、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B、国家安全机关 C、军队保卫部门 D、监狱 E、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 2、专门调查工作主要包括:() A、勘验 B、检查 C、侦查实验 D、询问证人 E、拘传 3、刑事侦查是刑事诉讼的 A、重要手段 B、重要程序 C、重要原则 D、重要方针 E、重要条件 4、在刑事犯罪中,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 A、空间表现 B、时间表现 C、物质表现 D、精神表现 E、心理表现 5、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核心和主干是研究() A、侦查范围 B、侦查计划 C、侦查对策 D、侦查谋略 E、犯罪特点 6、刑事侦查学研究方法中的调查法主要() A、典型刑事调查法 B、抽样刑事调查法 C、综合调查法 D、比较调查法 E、总结调查法 7、在运用逻辑证明时,必须遵循如下规则:() A、论题必须明确 B、论题必须始终同一 C、论据必须真实充足 D、论据真实性不能依赖于论题 E、由论据必须能推出论题 8、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 A、理由律 B、同一律 C、予盾律 D、排疑律 E、排中律 9、侦查思维的基本规律有() A、溯因律B、排疑律C、理由律D、原因律E、结果律 三、概念题 1、刑事侦查学 2、侦查 3、同一认定 四、简答题 1、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刑事侦查学研究方法中的案例分析法是什么? 3、应该从哪些方面理解刑事侦查中的同一认定? 4、同一认定在侦查中的指导作用。 五、论述题(要求有观点、有论证) 1、如何理解侦查的概念? 2、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刑事侦查活动的认识基础?

刑事侦查学考试卷2

《刑事侦查学》考试卷 区队____专业____学号____姓名____ 一、名词解释(共2题计6分) 1、侦查程序 侦查程序是指侦查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2、销案 销案,是指侦查部门经过侦查,发现所立刑事案件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而依法撤销案件的一项侦查活动。 二、判断改错题(你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你认为错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并改正。共7题计14分) 1、在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请示自行书写供述的,应当准许。(√) 2、搜查必须由两名以上的侦查人员进行,对女性身体进行搜查时,必须由女性侦查人员进行。但如果没有女侦查员在场,那么可以邀请女性群众协助搜查。(×) 3、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扣押物品、文件清单》应一式三份,由侦查人员、见证人、被扣押物品、文件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一份交物品、文件持有人,一份由侦查人员持有,另一份交给见证人。(×) 4、冻结存款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个月。(×) 5、侦查的目的就是揭露犯罪,最终实现对犯罪的打击。(×) 6、侦查终结时,侦查人员应当对侦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书以及有关材料,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审查核实,分门别类,分别制作《诉讼卷》和《主卷》。(×) 7、公安机关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或不起诉决定认为有错误时,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检察院要求复议而未被接受后,可以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重新核查案件。(√) 三、多项选择题(共6题计12分) 1、犯罪情报搜集的方法有:( ABCD ) A.调查访问法 B.秘密力量搜集 C.技侦手段获取 D.情报交流 2.特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ABC ) A.接敌条件 B.一定的活动能力 C.愿意为我工作或能被我控制 D.曾经有过违法犯罪记录 3.刑嫌调控管理中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三位指的是:( ABC ) A.派出所 B.公安局 C.刑警中队 D.侦查情报部门

2006年10月自学考试刑事侦查学试题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事侦查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侦查实践最基本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案例分析法 C.科学实验法 D.比较研究法 2.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侦查工作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专项斗争 B.抓住战机 C.依靠群众 D.及时破案 3.做好刑事侦查工作,掌握工作主动权的基础是() A.刑侦基础工作 B.刑事特情 C.调查研究 D.犯罪预防 4.犯罪行为人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处所,称之为() A.主体现场 B.原始现场 C.关联现场 D.真实现场 5.为了保证现场勘查任务的顺利实现,实施现场勘查时必须做到() A.及时、认真、全面、耐心 B.及时、耐心、细致、真实 C.认真、耐心、细致、客观 D.及时、全面、细致、客观 6.在犯罪现场勘验的过程中,进行整体巡视的同时要进行的工作是() A.进行现场方位照相和概览照相 B.邀请见证人 C.部署紧急侦查措施 D.细致研究现场痕迹 7.提取痕迹物证之前,必须做到() A.征得领导同意 B.确定其与案件的关系 C.先照相固定 D.分析其检验、鉴定的价值 8.在犯罪现场照相中,以现场被拍物体为中心,从四个相对方向交叉拍摄的方法称之为 () A.相向拍摄法 B.十字交叉拍摄法 C.直线连续拍摄法 D.回转连续拍摄法 9.在摸底排队过程中,公布案情要做到() ════════════════════════════════════════════════════════════════════联展自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2766291.html,/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侦查学总论

侦查学总论 第一章侦查学概念 第一节侦查学的概念:侦查学是研究侦查活动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一):侦查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二):侦查学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我国侦查学的概念(三):侦查学是揭露证实犯罪和发现控制犯罪的学科 (四):侦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五):侦查学是公安学的一个分支 第二节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侦查活动规律 侦查学的研究对象 2、侦查活动方法 1、研究犯罪事实的规律特点 2、研究侦查工作的基本理论 侦查学的研究内容3、研究侦查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经验 4、加强各种侦查措施手段和技巧方法研究 5、比较各国侦查理论经验技术和方法研究 1、侦查学基础理论部分 2、侦查学措施手段部分 第三节侦查学的学科体系3、侦查计谋策略部分 4、侦查技术部分 5、侦查方法部分 1、哲学方法 2、系统方法 第四节侦查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统计法 2、案例剖析法 3、具体方法3、科学实验法 4、比较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侦查学原理 第一节物质交换原理概念:是指两种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接触、摩擦、撞击时引 起两种物质接触面上的物质成分互相交流关系和变化状态 物质交换的条件:1、客体条件:有相互交换的物质客体 2、有外力的作用 3、需要直接发生接触 4、物质实体必须发生了变化 物质交换的类型:1、痕迹性物质交换(足迹、指纹) 2、物品性物质交换(实物性物质交换) 3、印象性物质交换(印象痕迹) Ps: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的联系

第二节因果关系原理概念: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种类:1、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因果关系 2、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的因果关系 3、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的因果关系 4、犯罪结果与犯罪后应变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特点:1、普遍性 2、客观性和可知性 3、事件序列性和必然性 4、多样性和复杂性:1、一因多果、同因异果 2、一果多因、同果异因 3、多果多因、复合因果 因果关系原理的意义:1、因果关系原理是认识案情的基础和前提 条件 2、因果关系原理是推进侦查活动的动力, 是提高侦查自觉性的必要条件 3、因果关系原理是防范控制犯罪的重要理 论依据 第三节同一认定原理概念:是指在侦查中具有专们知识和了解客体特征的人,通过比 较侦查客体先后出现的特征是否同一做出判断 类型:认定主体:留下的鉴定意见、证据、线索等 认定客体:留下的形象、运动习惯、笔迹、痕迹、DNA、 气味等 第三章侦查主体 第一节:侦查主体概述概念:侦查主体是指依法行使侦查权进行侦查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侦查主体的职权:1、立案权 2、侦查权 3、紧急情况特殊处置权 4、开展侦查基础业务活动的权利 第二节:侦查机构:1、公安机关:公安部、地方公安机关、专门公安机关 2、人民检察机关 3、国家安全机关 4、军队保卫部门 5、监狱 公安机关的侦查机构:国内安全保卫部门、刑事侦查部门、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禁毒部门、治安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边防管理部门、消防部门、监所管理部门、网络安全保卫部门、反恐怖工作部门。 第三节:侦查人员:侦查人员是侦查机构中具体从事各项工作的个体。 1、侦查人员的要求:1、知识要求(政治理论、法律、业务知识) 2、素质要求(政治、专业、身心素质) 3、能力要求(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专业、业务能力) 2、侦查人员的条件与选拔 3、侦查人员的培养 4、侦查人员的管理与考核

刑事侦查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事侦查学 一、填空题 1、国际公认意大利的汉斯·格罗斯于________年出版的________一书标志着刑事侦查学的诞生。 2、硝酸银溶液法对显现________、________上的陈旧汗垢手印特别有效。 3、笔迹检验的科学基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写习惯的________,二是书写习惯的________。 4、枪弹痕迹主要包括弹头、弹壳上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 5、左右脚印跟部中心点垂直于________的间距叫步幅宽度。 6、在犯罪现场上留下自身物体反映形象的客体叫________。 7、________系统位于内部花纹系统的下部。 8、按箕口朝向划分,箕口朝向小指方向的箕型纹为________。 9、对发射后擦拭过的枪支,如果发现有亚硝酸盐存在,即可判断发射时间约在________天以内。 10、在进行综合评断时,一般是从解释________开始的。 11、手掌内侧部没有________纹。 12、在我国的法制体系里,________与________是两种在本质上具有质的差异的行为,因而在查处过程中适用不同的法律和程序。 13、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阶段,其最根本的目的是________。 14、刑事侦查学是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一门应用科学。 15、刑事侦查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侦查活动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要素构成。 17、侦查终结时,侦查人员应当对侦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书以及有关材料,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审查核实,分门别类,分别制作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8、保护现场的共同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调查询问的对象和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 20、侦查办案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正确处理口供与其他证据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核心和主干是研究 A.侦查范围 B.侦查计划 C.侦查对策 D.侦查环境() 2.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人民公安工作的 A.重要基础 B.根本任务 C.奋斗目标 D.基本方针() 3.有权向自己管辖的地区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是 A.派出所以上的 B.县级以上的 C.地级以上的 D.省级以上的() 4.对公安机关冻结存款、汇款进行监督的部门是

(全新整理)10月全国自考刑事侦查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10 月自考刑事侦查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3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事侦查工作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 A .依靠群众 B .抓住战机C.积极侦查D.及时破案 2.强化预防犯罪、控制犯罪和提高侦破预谋犯罪能力的重要手段是() A .刑事特情 B .专项斗争C.调查研究D.犯罪预防 3.犯罪现场按照它们在犯罪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主体现场和() A .关联现场 B .原始现场C.伪装现场D.变动现场 4.勘查一般案件现场时,指挥员通常会将参战警力分成现场调查组和() A .现场搜查组B.现场追逃组 C.现场机动组D.实地勘验组 5.能为采取紧急侦查措施提供有利条件,并能促进现场勘验工作顺利进行的侦查活动是 ()A .侦查实验B.搜查 C.犯罪现场访问D.通缉通报 6.在犯罪现场勘验过程中,整体巡视阶段要进行现场的方位照相和() A .细目照相 B .中心照相C.概览照相D.局部照相 7.刑事侦查信息工作的基本工作环节包括:刑事侦查信息的收集、刑事侦查信息的储存和()A .刑事侦查信息的整合B.刑事侦查信息的传递 C.刑事侦查信息的研判D.刑事侦查信息的检索和利用 8.爆炸形成的直接损伤主要包括:炸碎伤、炸裂伤和() A .弹片伤 B .冲击波伤C.抛射伤D.炸烧伤 9.放火案件案情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作案动机和() A .作案地点 B .作案人数C.作案时间D.作案工具 10.根据毒品的药理性质,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 A .致幻药品 B .精神药品C.精制药品D.兴奋药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刑事统计工作的三个阶段包括()

华政2011教材参考

附1: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附2: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020205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三版);《现代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030101法学理论:《西方法律思想史》徐爱国、李桂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法理学导论》徐永康主编、顾亚璐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法理学专论》徐永康主编、苏晓宏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030102法律史:《中国法制史》王立民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法律制度史》丁凌华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外国法制史》(第四版)(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何勤华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外国法制史》何勤华、李秀清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宪法学》童之伟殷啸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沈福俊邹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030104刑法学:《刑法学》刘宪权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补充修改规定。 030105民商法学:《民法学》(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彭万林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或《民法学》高富平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婚姻家庭继承法学》许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近两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商法学》(高等政法院校教材)覃有土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或《商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30106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叶青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刑事诉讼法学教学研究资料汇编》(第一辑2000—2005年)叶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民事诉讼法学》江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民事诉讼法案例与图表》叶青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诉讼证据法学:指引、案例与文献》叶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侦查学》杨正鸣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侦查学原理》杨正鸣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 030107经济法学:《经济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商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新编金融法学》唐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证券法教程》吴弘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经济法部分,《民商法学》商法部分。

(完整word版)刑事侦查学复习资料

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案例分析法(侦破经验总结法、犯罪情势的调查法)、比较借鉴法、科学实验法。 第二章刑事侦查的任务和原则 一、刑事侦查的定义 刑事诉讼法第82条: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主体: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狱侦查部门,军队自侦部门、国家安全机关 ·侦查对象:刑事案件 ·侦查与侦察的关系 二、侦查的目的(任务) 1为了追确及时查明案件真相(保障人身、财产的安全) 2保障人权(查获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保障犯罪嫌疑人、无罪人、被害人的人权) 3.预防和控制犯罪,最终达到消灭犯罪的目的 三、刑事侦查原则 1.遵守法制原则 2.迅速及时原则 3.实事求是的原则(凡是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证据都要加以收集,凡是能证明罪轻或罪重的证据都要加以收集) 4.严守侦查机密的原则 5.协作原则 第三章现场勘查 第一节犯罪现场的概念和分类 一、犯罪现场的概念 1.犯罪现场: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活动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痕迹和物证的一切场所。P112 产生犯罪意图--形成犯罪计划--实施犯罪活动2.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 构成是指系统内各要素的组织形式,那么犯罪构 成就是指犯罪现场的要素的组织形式。 具体构成要素: ●犯罪的时间(绝对法和相对法)、空间因素 ●客观物质环境的变化因素 ●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因素 3.犯罪现场的特征 ●犯罪现场现象的暴露性和犯罪本质的隐蔽性 ●犯罪行为的连续性和形成现场的阶段性 ●同类案件现场的共同性与具体案件现场的特殊性 4.犯罪现场的分类: ●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在犯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 作用和地位来划分。 ●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现场的保护状况来划分。 ●伪装现场和伪造现场:现场的真伪性质划分。 ●第一现场、第二现场……:实施犯罪活动的先后顺 序划分。 其他划分方法 “动”与“静”的现场 “准”与“乱”的现场 “生”与“熟”的现场 第二节现场勘查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现场勘查的概念 现场勘查是指侦查人员为了搜集证据,查明犯罪 事实,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法运用刑事调查和科学技 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人和事以及场所、物品、人身、 尸体等所进行的现场调查和实地勘验。 现场勘查是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现场所进行的勘 验检查和调查研究活动。 概念有以下含义: ●现场勘查是在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 主持下进行的。 ●现场勘查必须依法进行。 ●现场勘查的目的是:发现、收集、保全和保存犯 罪痕迹;确定犯罪情况和时间发生的经过;揭露 犯罪人条件。 ●现场勘查的内容包括实地勘验、现场访问、现场 分析和现场记录。 ●现场勘查的对象是与犯罪事件有关的人、事、物、 时间和空间。 二、现场勘查的任务 基本目的:发现、收集痕迹物证,判明事件性质, 分析研究犯罪分子的个人特征和实施犯罪的情况,正 确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1、判明事件性质 事件性质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一是确实发生了犯罪案 件;二是不幸事件或治安案件;三是伪造现场或慌报 假案。 2、研究和了解犯罪分子作案相关情况: 包括时间、地点、过程、方法、工具以及作案人数和 犯罪动机目的等内容。这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的重 要依据。 3、研究犯罪分子本人的情况 所谓本人的情况,主要指性别、年龄、身高、体 态、职业爱好、衣着打扮等个人特点。 也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的重要依据。对个人情 况的详细了解,就如同为犯罪分子画像,大大有利案 件侦破。 4、发现和收集痕迹物证 痕迹物证是查明案情、揭露犯罪的重要证据。 在法律确定“无罪推定”和减少口供证据在犯罪 证明上效力的情况下,确实的物质痕迹证据对证明犯 罪行为分外重要。 5、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现场勘查所获取的资料,都可以为确定侦查方向 和范围提供客观依据。在现场分析中会有详细介绍。

侦查学原理

侦查:是侦查部门和侦查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为了查明犯罪事实、收集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依照法定程序而采用特定侦查手段、方法和措施等活动的名称。 几种观点:①侦查学是研究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专门科学 ②刑侦学是一门研究犯罪对策的科学 ③侦查学属于应用法学 侦查学:是一门关于发现、控制、揭露和证实犯罪的公安侦查科学。他所阐述的是,在揭示刑事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范,研究制定并运用各种策略方法和刑事科学技术,进而侦查破案和预防犯罪的科学。 理解: ①研究刑事犯罪的规律、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是侦查学的前提条件 ②执法手法是侦查学的学科发展原则 ③研究侦查对策是侦查学的核心任务 ④侦查学是综合性应用科学属于公安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 侦查学的研究对象: ①研究侦查学的基本理论 ②研究刑事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及发展变化 ③研究侦查对策: (1)、侦查措施:侦查部门为了侦查破案,针对某一种情况和为达到某一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办法和手段。(2)、侦查谋略 (3)、刑事技术 (4)、侦查方法 刑侦部门案件侦查:114种 侦查学的研究方法 一、总结实践的方法 二、研究规律特点的方法 1、常发型各类案件的规律、特点 2、特殊案件的发案规律、作案手段、方法 3、当前出现的突出的治安问题,其规律特点总结 三、社会调查的方法 1、对案件的社会调查 2、对人的社会调查 3、对物的社会调查 4、对易于被犯罪分子用来进行活动的地区、行业、场所的调查 四、模拟实验的方法 五、逻辑推理的方法

历史: 郑克《折狱龟鉴》 桂万荣《棠阴比事》 宋慈《洗冤集录》 1892年:诞生、汉斯.格罗斯《侦查工作指南》(侦查学之父) 人体测量法:阿方斯.贝蒂隆 我国刑事侦查的发展过程 1949-1953萌芽时期 1954-1976初创时期 1966-1976停滞时期 1977-金、重建时期 物质性原理 基本含义: 通过认识犯罪行为形态的物质属性及其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来发现犯罪的证据,进而引导侦查破案的基本理论。 一、犯罪行为具有客观实在性 1、犯罪行为时客观存在着的物质反映(以事实为依据)时间、空间、人事物 2、犯罪行为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方式 二、犯罪行为必然具有一定形态 1、犯罪行为形态具有多样性 ①犯罪的主体不同 ②被侵害的对象不同 ③犯罪手段不同 2、犯罪行为形态储存犯罪信息 三、犯罪行为必然造成物质的交换 物质互换的概念:两种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接触、摩擦、撞击时引起两种物质接触面上的物质成分相互交流的关系和变化状态 1、物质呼唤的条件 ①有互相交换的客体、②有外力的作用、③是直接的行为方式、④引起物质现象发生变化 2、犯罪活动中的物质交换基本形式 ①实体交换、②能量交换、③信息交换 应用 1、是研究微观物证的基础 2、是研究犯罪现场勘查的重要依据 3、是采取侦查对策的理论基础 即呼唤双方,一方所增加的,必是另一方所减少的;一方所减少的,必是另一方所增加的;一方所出现的,必是另一方所具有的。 4、是进行刑事技术鉴定的理论依据

侦查学名词解释

侦查学名词解释 1.刑事侦查学:是在认识犯罪活动、侦查活动和二者互相作用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揭露、证实犯罪、揭发确认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对策的一门应用学科。 2.比较研究法:是拿本身研究的课题、项目以及相关内容,与古今中外相类似的对象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批判借鉴、取长补短,达到完善、发展自身的目的。 3.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侦查活动的方法、对策和规律,以及犯罪行为与侦查活动相互作用这一特殊矛盾。 4.逻辑证明:是运用已知为真的命题,通过必然性推理论证某一命题为真的思维方式 5.侦查假设:是指根据案件已有的事实材料,借助于逻辑推理、逻辑证明和逻辑规律,对案件部分或全部内容给予假定说明。 6.刑事侦查的同一认定:是指某物质分解或分离的部分、形成的痕迹和遗留的映像,一定时间内,在本物质特征上与某物质保持一致的理论。 7.犯罪现场访问:是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情,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在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依法对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人员进行的调查询问工作。 8.刑事侦查工作:是公安机关依据法律和国家赋予的权力,运用各种侦查措施、手段和刑事科学技术发现、控制、揭露、证实刑事犯罪的一项专门工作。 9.刑事侦查工作基本原则:是依据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制定的,是刑事侦查人员履行职务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是对业务思想和业务行为的规范。 10.犯罪现场勘验:是侦查人员借助感觉器官和科学技术手段,对犯罪现场中有关的痕迹、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观察、显现、记录、提取、分析和检验,发现、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的一项侦查活动。 11.个体勘验:是勘查人员在局部观察的基础上,对现场上与犯罪行为有关或可能有关的痕迹、物证,逐一进行勘验和检查。 12.局部观察:是指勘查人员在现场整天巡视的基础上,根据已经确定的犯罪现场勘验范围、重点和顺序,将现场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组织现场勘察人员分工负责或集中力量逐一对犯罪现场上客体的特点、状态、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进行观察研究和记录 13.整体巡视:勘查人员对犯罪现场的周围环境、现场外部和内部状态所进行的概览性的巡视观察。 14.动态勘验:是在静态勘验的基础上,在移动翻转勘验客体的情况下,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观察、记录、检验客体非暴露部分的特征和变化,寻找、发现较为隐蔽的和微量的痕迹、物证,研究痕迹、物证的形成机理及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15.静态勘验:是在不触动勘查客体的情况下,观察、记录、检验其位置、状态、特征,研究其暴露部分的结构特征与形态变化,以及与其他客体及犯罪行为的关系,寻找、发现较为明显的痕迹、物证。 16.犯罪现场勘查:是在刑事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为收集犯罪证据,查明犯罪事实,对于犯罪有关的场所和人、事、物进行的现场勘验检查和现场调查的侦查措施。 17.犯罪现场临场讨论:是指侦查人员在对各种现场材料进行汇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对相关的问题做出推断,为深入开展侦查奠定基础的一项活动。 18.刑事侦查信息工作:是公安机关通过收集、整理、传输、储存、检索利用等工作环节处理刑事侦查信息的有机过程。 19.刑事侦查信息系统:是指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为完成刑事侦查工作目标服务的侦查信息流的有组织的程序。 20.并案侦查:是刑事侦查部门将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分子所作的一系列案件并联起来,统一实施侦查的侦查措施。

侦查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pdf

侦查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公安、检察、国家安全、军队保卫、海关以及工商、税务、金融机构、监察、审计等部门从事侦查、稽查、刑事执法等工作,以及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人才。毕业生除公共课知识外,需掌握法学、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基础能力,熟悉侦查方法和技术,掌握侦查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学生通过学习法学、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侦查学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侦查破案的基本技能,能够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领导侦查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2.熟悉侦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熟悉侦查手段和侦查技术; 4.具有一定的侦查指挥、刑事执法的基本能力; 5.掌握侦查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侦查学的前沿理论及其研究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胜任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各项工作的要求,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运用并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水平。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三、总学分额定 总学分为155,具体分配如下: (一)课堂教学学分:共140学分,2619课时 每学期标准周为20周,其中课堂教学18周,考试2周。 (二)实践教学学分:15学分 1. 军训2周1学分; 2.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2周1学分; 3. 社会实践4周2学分; 4. 学年论文第2学年1学分; 5. 专业实习10周4学分; 6. 毕业论文4周6学分。 四、课程设置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社会需要,本专业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由通识课和专业课构成,通识课和专业课均分别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 通识必修课应修35学分。 专业必修课由12门课程组成。应修42学分。 专业选修课限选不少于22学分(多选的学分可计入其他选修课学分)。 通识选修课限选至少24学分,其中,人文素质类4学分,哲学社会科学类12学分(其中,哲学概论、政治学概论、经济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历史学概论、管理学概论、心理学概论、逻辑学概论、人类学、金融学等10门课限选6学分),自然科学类2学分,法学类6

侦查学专业刑事侦查方向培养方案

侦查学专业刑事侦查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法学知识,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而献身的精神,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系统掌握侦查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公安、检察、国家安全等部门从事侦查、缉查、调查、刑事执法、预防和控制犯罪、治安防范实务以及侦查学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业务素质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刑事执法、侦查破案的基本训练,掌握侦查学理论和技术,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侦查手段和侦查技术; 3、具有较强的侦查指挥、刑事执法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侦查学的理论前沿及其研究的发展动态; 6、掌握擒拿格斗技术、警用武器应用技术等警体技能,身体素质达到规定的标准; 7、掌握公安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掌握刑事犯罪规律,知晓法学基础理论,熟练运用刑事专案侦查方法、司法鉴定及刑事科学技术,能从事刑事案件的侦破与调查工作; 9、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使外语成为获取新知识和对外交流的工具。 (三)身体素质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主干学科 法学、刑事侦查学 四、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4年。按学分制管理要求,实行弹性学制,在校最高修业年限为6年。 五、授予学位 法学学士 六、主要课程 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含行政诉讼法)、公安学基础理论、警察技能、

新版 刑事侦查学复习内容

考试题型A卷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实训题 B卷不定项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案例实训题 考试时间:周五,往后推辞迟半小时,其他不变。请考完后速到一教 并案侦查 (1)并案侦查含义 指侦查机关以某地区、或相邻地区发生的两起以上刑事案件认定为同一个或同一犯罪集团所为,而将案件结合侦查的形式。 专案侦察含义 是指侦查机关针对重大、特大刑事案件,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实行专案专办的一种侦查形式。 (2)专案侦查的对象 特大现行案件、犯罪集团案件、重大的预谋犯罪案件。 刑事侦查的同一认定是指:在侦查破案过程中,侦查人员运用技术手段、逻辑方法等,对同时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检验,以确定它们的本质属性是否一致或本身是否同一的过程。 犯罪现场的定义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其他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以及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现象、状况。 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 1、犯罪行为要素 犯罪行为是犯罪分子为了实现其犯罪意图而采取的行动。 2、时间、空间要素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客观事物存在的形式,当然也是犯罪现场存在的形式。 3、物质形态变化要素 被侵犯对象及其物质环境的变化可归纳为被侵犯对象的变化、现场客体物的增减、现场上原有客体物的位置、形状及其组合状态的改变和有关客观现象的发生等。 成犯罪现场的三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必然与作案时间、作案空间同时存在,是被侵犯对象及其物质环境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与非犯罪现场的本质区别,因此,犯罪行为是犯罪现场的核心要素;空间、时间是犯罪现场的存在形式;物质形态变化是犯罪行为的必然结果 犯罪现场的分类 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以犯罪现场形成以后有无重大变化为依据,

全国2006年10月自考刑事侦查学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6年10月自考刑事侦查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侦查实践最基本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案例分析法 C.科学实验法 D.比较研究法 2.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侦查工作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专项斗争 B.抓住战机 C.依靠群众 D.及时破案 3.做好刑事侦查工作,掌握工作主动权的基础是() A.刑侦基础工作 B.刑事特情 C.调查研究 D.犯罪预防 4.犯罪行为人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处所,称之为() A.主体现场 B.原始现场 C.关联现场 D.真实现场 5.为了保证现场勘查任务的顺利实现,实施现场勘查时必须做到() A.及时、认真、全面、耐心 B.及时、耐心、细致、真实 C.认真、耐心、细致、客观 D.及时、全面、细致、客观 6.在犯罪现场勘验的过程中,进行整体巡视的同时要进行的工作是() A.进行现场方位照相和概览照相 B.邀请见证人 C.部署紧急侦查措施 D.细致研究现场痕迹 7.提取痕迹物证之前,必须做到() A.征得领导同意 B.确定其与案件的关系 C.先照相固定 D.分析其检验、鉴定的价值 8.在犯罪现场照相中,以现场被拍物体为中心,从四个相对方向交叉拍摄的方法称之为 () A.相向拍摄法 B.十字交叉拍摄法 C.直线连续拍摄法 D.回转连续拍摄法 9.在摸底排队过程中,公布案情要做到() A.全面、细致 B.声势浩大 C.有目标、有控制 D.公开与秘密相结合

浅谈侦查学中的认识论对侦查实践的指导作用

浅谈侦查学中的认识论对侦查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侦查学中的认识论的概念 侦查学中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在侦查学领域里的具体运用,亦可称之为“哲学原理”。它是指能够用于侦查学研究中,对侦查学其他理论和实践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的一种理论体系。它贯穿于侦查学原理研究和侦查实践的各个方面。因此,可以说侦查认识论是侦查学原理中的核心、主干理论,亦可把它看成是侦查学原理之理论。 二、侦查认识活动的特点 (1)侦查认识活动的特定性。首先表现在侦查认识活动的对象具有特定性。主要表现为侦查人员面对的是刑事案件,而实践中每一个案件都不同于其他的案件。这是由犯罪人特定、被害

人特定、知情人特定、犯罪的时间、地点特定等因素所决定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案件,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枚指纹一样。其次表现在侦查认识活动的过程具有特定性,每一个案件,都是由侦查人员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下进行侦查的。因此,这一活动过程必然具有特定性,一方面是由于侦查员的生理结构、心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不同而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侦查案件时必然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同侦查人员对同一案件的认识亦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每个案件中具体侦查认识活动的起点、运行轨迹、演化模式和重点均有自己的特点。(2)侦查认识活动的逆向性。时间联系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基本联系。在现实生活中,事物发展总是与时间的运动方向一致,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某原因产生某结果,然后该结果作为新的原因又产生新的结果。(3)侦查认识活动的模糊性。认识

活动的模糊性是指人们对于客体物的类属边界与形态的不确定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思维对于客观事物的反应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都表现为部分正确和部分错误,有时正确的部分大一些,有时错误的的部分大一些,这就是认识的正确度的问题。而这实际上是认识模糊性的一种体现。侦查认识活动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事件、案件性质和情节认识的模糊性;对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的模糊性;认定犯罪嫌疑人与犯罪事实关系的模糊性。 三、侦查学认识论对侦查实践的指导作用 (1)犯罪的可知性对侦查实践的指导作用。犯罪的可知性主要包括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决定了犯罪的可知性,刑事犯罪的特殊本质决定了犯罪的可知性,揭示犯罪的侦查主体的条件和多功能的认识手段决定了犯罪的可知性。这种犯罪的可知性就可以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