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深度解析:创新研发+医药专业投资,布局优势显现

合集下载

复星医药_财务分析报告(3篇)

复星医药_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复星医药(Fosun Pharma)是一家集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医药企业,总部位于中国上海。

自成立以来,复星医药一直致力于提升中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全球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药产品和服务。

本报告将从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以及发展能力分析等方面对复星医药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剖析。

二、财务报表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根据复星医药2022年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特点:(1)资产总额:截至2022年底,复星医药的资产总额为822.4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2.56%。

其中,流动资产占比为62.45%,非流动资产占比为37.55%。

(2)负债总额:截至2022年底,复星医药的负债总额为445.3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8.34%。

其中,流动负债占比为67.34%,非流动负债占比为32.66%。

(3)所有者权益:截至2022年底,复星医药的所有者权益为377.11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5.34%。

2. 利润表分析根据复星医药2022年的利润表,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特点:(1)营业收入:2022年,复星医药的营业收入为607.3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4.45%。

(2)营业成本:2022年,复星医药的营业成本为445.3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3.67%。

(3)净利润:2022年,复星医药的净利润为35.5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7.45%。

三、盈利能力分析1. 毛利率分析2022年,复星医药的毛利率为27.28%,较上一年略有下降。

这可能与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有关。

2. 净利率分析2022年,复星医药的净利率为5.87%,较上一年略有下降。

这可能与毛利率下降以及期间费用增加等因素有关。

四、偿债能力分析1. 流动比率分析2022年,复星医药的流动比率为1.81,较上一年略有下降。

这表明复星医药短期偿债能力尚可。

2. 速动比率分析2022年,复星医药的速动比率为1.24,较上一年略有下降。

企业观察:复星医药的经营模式及核心竞争力分析【范本模板】

企业观察:复星医药的经营模式及核心竞争力分析【范本模板】

企业观察:复星医药的经营模式及核心竞争力分析按:以下均来自于14年年报一、经营模式本集团是布局于中国医药健康领域全产业链的企业,本集团的业务从产业前端的原料药和制剂的研发生产到流通环节的医药商业,再到产业终端的医疗服务和零售,以及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的生产和销售都有相应的布局.近年来,本集团在国际化业务的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制剂产品的出口,并且规模日益扩大;对以色列Alma Lasers的收购使得本集团在激光手术治疗领域站在了细分市场的国际前列。

相对于其他一些以单一业务或者单个或多个单项核心产品为业务基础的公司而言,本集团这样的业务布局能够最大程度的分享到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机会,并能通过业务板块间的资源共享产生协同效应,同时,还能规避细分行业的波动带来的业绩风险。

在过去几年,本集团的经营业绩保持了较高速度的持续增长,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本集团能取得这样的经营结果,既得益于对存量资产和业务的管理和经营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得益于围绕主业持续不断的通过投资和并购扩大营业规模。

在运营与投资相结合的具体方面,本集团经营的主要业务可以划分为:药品制造与研发(含原料药和制剂)、医药分销与零售(主要是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流通和零售业务)、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含诊断试剂、手术耗材、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院业务)四个板块,每个业务板块均由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进行经营和发展。

各管理团队除做好存量业务的管理和发展之外,都会按照本集团的战略目标,围绕其核心产品和市场定位寻找投资并购的对象。

对并购标的的选择,本集团有自己的成熟逻辑,即关注拥有特色品种的各类规模企业,业主中有壁垒的高价值产品。

完成并购后,本集团将在生产研发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对并购对象进行整合,整合以提升效率、压缩成本、拓展市场空间为目的,使得并购对象能迅速融入本集团已有的生产、营销和管理体系,借助自身资源迅速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Alma Lasers的案例中,2013年初的收购使本集团进入全球美容激光手术治疗领域并位列前茅,收购完成后通过制定发展战略、人才引进、产品研发储备、整合业务、市场拓展等经营管理措施的落实,2014年Alma Lasers各项经营指标得到持续改善。

复星医药品牌策划方案

复星医药品牌策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复星医药作为一家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医药企业,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复星医药需要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

本策划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策略,提升复星医药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品牌定位1. 品牌核心价值:创新、责任、共赢- 创新:复星医药致力于研发创新药物,推动医药行业科技进步。

- 责任:复星医药对社会负责,对患者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

- 共赢:复星医药与合作伙伴、客户、员工共同成长,实现多方共赢。

2. 品牌形象:专业、可靠、亲和- 专业:复星医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

- 可靠:复星医药产品品质优良,服务到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

- 亲和:复星医药关注消费者需求,以人性化的服务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三、目标市场1. 目标客户- 医疗机构:医院、诊所、药店等。

- 患者群体:各类疾病患者。

- 合作伙伴:国内外医药企业、科研机构等。

2. 市场细分- 按疾病分类:心血管、肿瘤、糖尿病、神经系统等。

- 按产品类型:创新药、仿制药、生物药等。

- 按地区:国内外市场。

四、品牌传播策略1. 广告宣传- 媒体渠道: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等。

- 内容策略:突出品牌核心价值,讲述品牌故事,传递品牌理念。

- 创意表现:采用新颖的创意形式,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记忆度。

2. 公关活动- 举办行业论坛、研讨会、学术会议等,提升品牌专业形象。

- 与媒体合作,发布品牌新闻稿,扩大品牌影响力。

-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企业社会责任形象。

3. 线上营销- 建立官方网站,提供产品信息、咨询服务等。

-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消费者互动,提升品牌知名度。

- 开展线上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关注。

4. 线下活动- 举办产品推介会、用户见面会等,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

- 参加行业展会,展示产品实力,拓展市场份额。

复星医药全球化布局的案例分析

复星医药全球化布局的案例分析

复星医药全球化布局的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企业的全球布局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复星医药作为中国领先的医药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通过全球化布局来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以复星医药为案例,分析其全球化布局的策略、执行与效果,并探讨相关的成功经验和可借鉴之处。

二、全球化布局的策略1. 目标市场选择复星医药充分考虑当地市场需求和潜力,在全球范围内选取了一些关键市场进行布局。

通过市场调研和战略规划,确定了目标市场,重点关注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区。

2.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与合作复星医药在全球化布局过程中,重视与当地企业和机构的合作,通过与当地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活动。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复星医药产品在当地的市场份额,还能够充分发挥合作伙伴的资源和优势。

3.产品定位与调整复星医药根据全球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状况,对产品进行定位和调整。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和规模,灵活调整产品线,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三、全球化布局的执行1.市场开拓与渠道建设复星医药通过建立海外分支机构、参与国际医药展会等方式,积极进行市场开拓。

在目标市场内,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和零售商的合作,建立起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网络。

2.研发和创新复星医药加大对科研与创新的投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并与当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

通过引进高端技术和人才,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水平。

3.品牌推广与营销复星医药通过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洞察,制定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推广策略。

通过线上、线下的多渠道营销,提高产品在目标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全球化布局的效果1.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全球化布局,复星医药成功拓展了海外市场,提高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

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市场渠道,并取得了明显的销售增长。

2.增强品牌影响力通过全球化布局,复星医药成功提升了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复星医药可行性分析

复星医药可行性分析

复星医药可行性分析复星医药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医药公司,拥有完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覆盖创新药、原料药、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全价值链。

复星医药拥有多个独立自主的医药研发和生产基地,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客户群体。

本文将从复星医药的市场定位、竞争优势、市场需求、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首先,复星医药在市场定位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作为一家综合性医药企业,复星医药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们对健康和医疗服务的需求,致力于提供安全、有效和高质量的医疗产品和服务。

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提高的背景下,医药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复星医药凭借其全面的价值链和规模优势,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消费者,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复星医药在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复星医药拥有多个独立自主的医药研发和生产基地,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研发经验。

同时,复星医药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合作伙伴,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这使得复星医药在新药研发、药品生产和技术创新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创新性医药产品的需求。

此外,当前市场对医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也为复星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负担增加,人们对医疗服务和医药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

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保健品和创新药品的需求也在增长。

复星医药凭借其全面的产品线和丰富的研发能力,能够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具备较高的市场增长潜力。

最后,复星医药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可行性。

复星医药作为一家综合性医药企业,拥有完整的价值链和广泛的销售网络,能够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

同时,复星医药通过引进和研发高附加值的创新药品,能够提高产品的售价和利润率,从而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另外,复星医药还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如在保健品、医疗设备和医美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复星医药研究报告

复星医药研究报告

复星医药研究报告
复星医药是一家中国的综合性医药健康产业集团,致力于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药分销和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发展。

以下是对复星医药的研究报告摘要:
1. 公司简介:复星医药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上海。

公司
业务包括药品制造、医疗器械生产、药品分销以及医疗服务等。

公司在国内外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分销网络,是中国医药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

2. 业务概述:复星医药的主要业务包括创新药品研发和生产、仿制药品制造、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医药分销和医疗服务等。

公司在多个疾病领域进行药物研发,并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大学和医院合作开展合作研究。

3. 投资价值:复星医药作为中国医药行业领先的综合性医药企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地位和发展潜力。

公司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和优质的产品线,为公司未来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国际化经营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投资价值。

4. 风险因素:尽管复星医药在医药行业具有竞争优势,但在面临一些风险因素。

首先,政策风险是医药行业的重要风险之一,政府对医药价格和审批政策的调整可能对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产生影响。

其次,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不足也可能威胁公司的竞争力。

总体来说,复星医药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

但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风险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准确评估公司的投资潜力和风险。

企业单位观察-复星医药的经营模式及核心竞争力分析

企业单位观察-复星医药的经营模式及核心竞争力分析

企业观察:复星医药的经营模式及核心竞争力分析按:以下均来自于14年年报一、经营模式本集团是布局于中国医药健康领域全产业链的企业,本集团的业务从产业前端的原料药和制剂的研发生产到流通环节的医药商业,再到产业终端的医疗服务和零售,以及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的生产和销售都有相应的布局。

近年来,本集团在国际化业务的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制剂产品的出口,并且规模日益扩大;对以色列Alma Lasers的收购使得本集团在激光手术治疗领域站在了细分市场的国际前列。

相对于其他一些以单一业务或者单个或多个单项核心产品为业务基础的公司而言,本集团这样的业务布局能够最大程度的分享到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机会,并能通过业务板块间的资源共享产生协同效应,同时,还能规避细分行业的波动带来的业绩风险。

在过去几年,本集团的经营业绩保持了较高速度的持续增长,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本集团能取得这样的经营结果,既得益于对存量资产和业务的管理和经营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得益于围绕主业持续不断的通过投资和并购扩大营业规模。

在运营与投资相结合的具体方面,本集团经营的主要业务可以划分为:药品制造与研发(含原料药和制剂)、医药分销与零售(主要是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流通和零售业务)、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含诊断试剂、手术耗材、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院业务)四个板块,每个业务板块均由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进行经营和发展。

各管理团队除做好存量业务的管理和发展之外,都会按照本集团的战略目标,围绕其核心产品和市场定位寻找投资并购的对象。

对并购标的的选择,本集团有自己的成熟逻辑,即关注拥有特色品种的各类规模企业,业主中有壁垒的高价值产品。

完成并购后,本集团将在生产研发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对并购对象进行整合,整合以提升效率、压缩成本、拓展市场空间为目的,使得并购对象能迅速融入本集团已有的生产、营销和管理体系,借助自身资源迅速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Alma Lasers的案例中,2013年初的收购使本集团进入全球美容激光手术治疗领域并位列前茅,收购完成后通过制定发展战略、人才引进、产品研发储备、整合业务、市场拓展等经营管理措施的落实,2014年Alma Lasers各项经营指标得到持续改善。

复星医药盈利质量分析

复星医药盈利质量分析

复星医药盈利质量分析引言复星医药是一家专注于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是中国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复星医药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也不断提升。

本文旨在通过对复星医药的盈利质量进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并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借鉴。

数据整理我们从公开的财务报表和市场调查中收集了与复星医药盈利质量相关的数据。

具体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对复星医药的盈利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盈利质量分析1、营业额:复星医药的营业额持续增长,近三年来复合增长率为15.6%。

这表明公司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提升。

2、净利润:复星医药的净利润表现出色,近三年来复合增长率为20.8%。

这表明公司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成本管控能力和盈利能力。

3、总资产周转率:复星医药的总资产周转率相对较低,近三年来平均为0.8次。

这可能与公司所处的医药行业的特殊性有关,产品研发和审批周期较长,导致资产周转速度相对较慢。

4、存货周转率:复星医药的存货周转率较高,近三年来平均为5.2次。

这说明公司的产品生产、仓储和物流等方面的管理效率较高,能够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5、应收账款周转率:复星医药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表现良好,近三年来平均为8.5次。

这说明公司的客户信誉度较高,应收账款回收及时,降低了资金占用和坏账风险。

分析结果及建议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复星医药的盈利质量整体较好,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和稳健的增长态势。

但同时,公司也面临着总资产周转率较低的问题,这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和公司自身的发展阶段有关。

为了进一步提高盈利质量,我们建议:1、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2、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拓展业务领域和渠道资源,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3、推进精益管理,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和供应链体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总资产周转率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星医药深度解析:创新研发+医药专业投资,布局优势显现1、覆盖医药全产业链的综合型企业1.1.复星医药业务涵盖医药全产业复星医药业务涉足广,涵盖医药制造与研发、医疗器械与诊断、医疗服务、医药商业多个领域,业务包含医药产业全产业链。

公司1998年于上交所上市,2012年于港交所上市。

公司通过并购,不断扩大其业务版图。

1.2.业务基本介绍公司主要业务板块为制药、器械和诊断、医疗服务板块,3个板块2019年分别实现收入217.7亿、37.4亿、30.4亿元。

制药板块为公司最大的业务板块。

制药、器械和诊断的毛利率比较高,分别为65.64%、52.38%。

医疗服务板块的毛利率相对较低。

1.3.利润分拆复星医药业务复杂,我们将合并利润表中同口径的数值替换成分部业绩+调整项目,以更好的反应实际经营情况,以及业绩驱动因素。

由分部业绩向利润调整的内容包括:1、分部业绩。

复星医药分部业绩口径是业务板块的收入,扣除本(营业成本)、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不包含财务费用)、税(营业税金和附加)。

未扣除所得税、财务费用。

2、调整项目。

调整1为合并利润表中,按照分部业绩的统计口径(收入-费-税本),计算出的分部业绩,与披露出的各分部业绩统计的差额,即未归集到3大业务板块的收入费用(不含财务费用)。

调整项目1对应的,预计主要是总部的各项开支,现阶段在5亿元左右,整体平稳,略有增长。

调整项目2为合并利润表中财务费用,与分部业绩统计的财务费用的差额,即未归集到3大业务板块的财务费用。

多个负债项目纳入到集团管理,未纳入到分部负债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现阶段在9亿左右。

两个调整项目金额均为倒计得出。

3、财务费用。

4、投资收益。

主要包括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处置X资产收益、其他持有期间的收益(股利/利息)。

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6、其他收益。

主要是政府补助,已经把往年的政府补助从“营业外收入”调整至“其他收益”项目中,使得口径可比。

7、减值。

8、营业外项目。

经营相关实际经营的各项资产,经营稳健,以分部业绩为统计口径,服务、器械和诊断、药三个板块5年复合增长率为12.8%、10.6%、10.7%。

医疗服务业务中新设医院的亏损,以及制药板块中快速增长的研发费用,这些都拉低了公司现有经营业务的内生实际增长。

复星医药的股权投资分析复星的各类股权投资提升了公司的价值。

1)长投(国药控股)——投资收益中很大一部分是国药控股贡献的。

复星医药通过持有国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国药控股。

间接持股的国药控股按照比例估算,贡献了复星医药10-16个亿的投资收益。

2)长投(其他)——联营合营企业除国药控股外,整体亏损,其中投入阶段的包括之前的和睦家医院、复星凯特。

整体亏损不大,2019年贡献的投资收益-1.9亿。

该项目中有盈利资产也有亏损资产。

和睦家已出售;达芬奇机器人业务转入合资公司直观复星中;复星凯特的CAR-T有望开始贡献收入,该科目亏损预计收窄。

3)各类资产的处置#1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贡献较大的体量。

2019年出售和睦家的股权,确认的投资收益约14.2亿。

2017年、2018年金额在3亿左右。

长期股权投资股权出售时的获利是进入当期损益的;资产负债表日,长期股权投资本身的股权升值并不反应到当期损益中,这部分升值将会在资产出售时反映到利润上。

优质的长投选择反应公司的投资能力。

尚未兑现的大额投资包括挂号网。

复星参与挂号网E轮的融资。

复星医药持有挂号网普通股0.15亿股、D轮优先股0.35亿股、E轮优先股0.40亿股。

按照E轮融资的估值,挂号网价值15亿美元。

根据ChinaDaily的报道,2018年在接受AIA保险5亿美元的融资后,挂号网100%股权已达到55亿美元。

复星医药间接持有其7.964%的股份,持有的挂号网股权价值为4.38亿美元。

按初始投资成本约1亿美元估算,若出售,出售时将确认大额投资收益(2016年“挂号网”投资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已视同“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确认了一部分投资收益)。

除挂号网外,单笔金额较大的投资有butterflynetwork,复星医药投资额约1亿美元。

该公司研发便携式超声设备,设备可以和手机连接进行超声诊断、成像。

单个设备金额在2千美元左右,使得超声设备可及性、便捷性大幅提升。

目前尚没有进一步的公允价值可以参考,后续价值提升值得期待。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

2015-2017年金额较高(5-10亿),2018-2019年大幅降低。

这主要是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造成的。

2018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分拆,划转至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科目中。

2018年1月1日以前,权益类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出售时,“其他综合收益”的相关项目转到“投资收益”项目中(出售时确认较多)。

新金融工具执行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这部分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进入当期损益,出售时也只调整留存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根据持有期不同,划转至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的资产中。

对于复星医药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出售获益主要是股权类资产。

取得较多投资收益的投资很多,不局限在医药板块,医药板块挣钱的有迪安诊断、金城药业、迈瑞医疗等,非医药板块挣钱的有山东滨化、佰利联等。

以迪安诊断为例,复星医药2009年8月投资迪安诊断,投资金额3214万,占比15%。

2011年迪安诊断IPO,2012-2017年,公司处置迪安诊断股票分别为公司带来了1.0亿、0.5亿、0.9亿、3.1亿、0.2亿、1.0亿的处置收益。

在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核算期间,按照内部收益率计算,迪安诊断项目6年的内部收益率超过75%。

4)各类资产的持有期间收益(股利、利息)。

整体较小,近5年在1千万-9千万之间,最近1年为4千万。

作为有医疗产业链各阶段布局的企业(原料药+制剂+创新药/技术+器械+诊断+医院),复星医药至少在医药板块信息获取上远胜于一般的投资机构;部分投资标的上,复星直接参与上下游业务,信息不对称少。

预计其医药板块的投资能力强。

对于复星的当期利润贡献上,取得控制的资产以及经营好的长期股权投资,复星医药以持股比例享受其利润的增长,如glandpharma、国药产投,或在出售部分股权时有望获大额处置收益,如和睦家;计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项目,尽管出售获益只调整留存收益,不计入当期损益,仍能提升公司的价值;对于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损益。

2.制药板块:精彩纷呈,单抗、CAR-T、新冠疫苗2.1.制药板块分拆复星医药下属医药制造企业多,主要生产企业包括重庆药友、江苏万邦、奥鸿药业、GlandPharma。

制药板块按照归母净利润贡献,江苏万邦(6.5亿)、药友制药(4亿)、glandpharma(3.8亿)、奥鸿药业(2.3亿)贡献较多。

费用化研发开支增加较快,导致分部利润增速较低。

制药分部收入和4家主要子公司收入口径有55亿的差额;其中较大收入贡献的企业包括:1、湖北新生源。

主营氨基酸,2016年收入11亿,净利润8千万。

2、苏州二叶制药。

主营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

复星医药持股65%,2015年给复星贡献的净利润约8千万。

3、TridemPharma。

TridemPharma为西非法语区第三大药品分销公司,主要面向非洲法语区国家,以及法国海外属地开展医药产品出口分销业务。

销售网络覆盖法语区21个国家和地区。

除成熟的经营药企以外,复创、复星弘创为公司主要小分子的研发平台,其中复创起步早,2009年设立。

复宏汉霖为复星医药的生物药研发制造平台。

考虑到临床进展,我们预计主要的研发费用投入到生物药中,10%左右的研发费用投向化药小分子。

2.2.单抗业务:十年布局,目前处于收获期复宏汉霖为国内领先的单抗企业。

2009年设立单抗研发企业复宏汉霖。

目前已经有1个生物类似药上市;2020年,公司的曲妥珠、阿达木单抗生物类药有望上市。

利妥昔单抗公司的利妥昔单抗(美罗华生物类似药)2019年上市,为国内首个获批的生物类似药,目前同类产品仅原研和复星国内销售,当年销售额约1.5亿。

申报进展紧随其后的包括信达生物、神州细胞,已申报NDA,此外还有华兰、嘉和、海正、正大天晴处于III期临床。

复星产品初始价格为1648元/100mg(约原研7折);2019年8月开始,多地的中标价调整为1398元/100mg,以抢占市场份额。

按照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联合化疗初次治疗方案,以及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联合CHOP化疗的治疗方案估算,一年的用药金额降至6.7万;对于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的患者,用药费用约为3.4万。

根据中国癌症统计2015,我国淋巴瘤新发数为8.8万人。

按照相关的亚细胞类型占总体的50%估算,相关人群新发数约4.4万人。

4月公司的利妥昔单抗新增2000L发酵罐(原有为500L),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后续产能和毛利率提升。

除已获批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适应症外,该产品以新药申报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应症,目前处在临床III期,预计能够小幅拓展产品的销售额。

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为全球畅销单抗药物,罗氏曲妥珠单抗全球销售额超过70亿美元,中国的销售额为27.3亿元。

产品空间上,Her2阳性的乳腺癌和胃癌的新发数合计约为14.45万人。

按照每3周1次的治疗方案,年费用约9.35万元。

潜在空间超过百亿。

国内尚没有曲妥珠单抗的生物类似药上市。

复宏汉霖的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HLX02)2019年4月申请NDA;三生国健同靶点产品申报撤回,又于2018年9月重新申报;以上两家均纳入优先审评,6月19日三生国健产品率先获批。

三生国健伊尼妥单抗按照新药申报,复星医药的产品按照类似药申报:除临床对照组治疗方案不同外,按照生物类似药申报可以获得原研在国内获批的其他适应症;此外赫赛汀认可度高,其生物类似药临床推广上有优势。

其他进入III期临床的包括海正、百奥泰等7家。

复星在该品种上申报进度领先,有望今年获批上市。

阿达木单抗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进展上,2019年11月、12月百奥泰、海正的阿达木单抗类似药先后获批。

此外,复宏汉霖、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苏州众合)的阿达木单抗也处在NDA阶段,复星整体申报进度处于前5的位置,产品有望今年获批上市。

原研产品价格为1290元/支/40mg,百奥泰中标价格为1160元,海正的中标价格为1150元。

原研药品年费用3.35万。

3大适应症合计新发数预计超过1500万人。

自身免疫病产品种类多,药物靶点选择有原有TNF-α(戈力木单抗、赛妥珠单抗、融合蛋白等),近期还开发出以白细胞介素为靶点的产品,如Tremfya、Ilumya,两者更是将治疗的频次下降到8周/次、12周/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