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世界的兴起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笔记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笔记《西方世界的兴起》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与罗伯特·托马斯合著的一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史著作。
这本书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了西方世界在近代崛起的原因,挑战了传统的观点,为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的历程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书中开篇指出,以往对于西方兴起的解释往往侧重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因素,但这些解释并不充分。
作者认为,制度因素才是关键所在。
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种组织的产生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
在封建时代的欧洲,土地和劳动是主要的生产要素。
然而,当时的产权制度模糊不清,限制了人们的积极性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例如,贵族对土地的垄断和农民的依附地位,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产权制度的变革。
比如在英国,圈地运动使得土地的所有权更加明确,土地所有者有了更大的动力去改进农业技术和增加投资,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贸易的发展也是西方世界兴起的重要因素。
中世纪后期,城市逐渐兴起,商业和手工业开始繁荣。
城市中的商人阶层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利益,争取到了一定的自治权,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商业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保障了契约的执行,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贸易的进一步扩大。
同时,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地区能够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
在金融领域,现代金融制度的形成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银行、证券市场等金融机构的出现,使得资金能够更有效地流动和配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融资渠道。
荷兰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其建立的金融体系为荷兰的商业扩张和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变革也对西方世界的兴起产生了深远影响。
君主专制国家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往往会支持商业和工业的发展,以获取更多的税收。
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促使各国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提高经济效率。
西方世界的兴起

经典著作选读《西方世界的兴起》评介诺斯是新经济史的代表人物,于1973年在美国出版的《西方世界的兴起》成为新经济史学的代表作之一。
正如诺斯所说:“对一个学者所作出贡献的真正检验,不在于他的名声,而在于他的思想所具有的力量,要看他是否能鼓舞他人,是否能促进新的研究,是否能使经济史学科充满生机以及它本身是否有能力长期存在下去。
”《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的意义也可以以此作为评价标准。
《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可以说是一书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经济史学界的震惊。
在这以后,便促进了新的研究取向,并有大批学者投入到此项研究中来。
如果评论《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的意义,就不得不将此书所倡导的新经济学史与传统的经济学史相对比。
传统的经济史研究一直局限于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考证,传统的经济史作品也往往是史料的堆砌和罗列。
经济史研究并未表现出与其他学科的史学研究的明显区别。
而理论经济学最近的一次革命“凯恩斯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产生了宏观经济学及经济增长等理论。
这可以看作是诺斯新经济史学研究的缘起。
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你会看到许多与传统经济学不同的“反叛”。
从研究经济史的方法上看,传统的经济史学研究并未发挥经济学作为一种较为严密和有效分析问题的方法的作用。
而诺斯提出在经济史的研究过程中应该用经济理论去研究历史,从此理论与历史溶为一炉。
因此,扩展了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也为经济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
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诺斯运用了成本交易理论,所有权理论等。
从而实现了经济史与经济理论的统一。
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运用这些经济理论对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论述形式。
其次,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体现的新经济史研究与传统的区别,在于对制度的看法。
传统经济史研究认为西方世界的兴起和发展归结于技术的革新和提高,而制度是被排除在研究之外的。
而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后感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后感《西方世界的兴起》是一部由美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Geoffrey Parker)所著的历史著作,书中详细地探讨了西方世界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的崛起和发展。
这本书引人入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西方世界的兴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西方世界的历史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向读者展示了西方世界是如何从一个边缘地区逐渐崛起为全球的霸主。
作者指出,西方世界的兴起并非出于偶然,而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因素所导致的。
这其中包括了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西方世界的崛起。
在书中,作者详细地分析了西方世界在军事技术、航海技术、政治制度、商业活动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这些优势是如何促进了西方世界的发展和扩张。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西方世界的兴起是如何取得的,以及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世界的兴起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西方世界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数百年的努力和奋斗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历史的长河是如此的悠远而宏大,西方世界的兴起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此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对西方世界的兴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西方世界的兴起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地区和文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作者在书中也对西方世界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互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西方世界的兴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西方世界的兴起》,我对西方世界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西方世界的兴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那些对历史和文明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将会是一部极具价值的著作。
《西方世界的兴起》:制度的变迁,如何击退“马尔萨斯陷阱”?

《西方世界的兴起》:制度的变迁,如何击退“马尔萨斯陷阱”?《西方世界的兴起》由两位作者合著:第一作者道格拉斯·诺斯,是当代最伟大的经济史学家之一,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另一位作者罗伯特·托马斯,是诺斯在华盛顿大学的同事。
这本书中所谓“西方世界的兴起”,特指18 世纪工业革命爆发之前,西欧的荷兰、英国等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显著进步,实现了富裕的生活。
长期以来,从亚当·斯密到卡尔·马克思,很多学者都认为,技术进步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关键原因。
因为技术进步促使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分工不断细化,进而市场规模扩大,社会财富日益增加。
但是,本书的观点却不同。
作者认为西方世界之所以兴起,归根结底是制度变迁所导致的。
一、诺斯和托马斯是如何发现制度变迁的重要性的?本书出版于1973年,但诺斯从60年代,就开始从制度变迁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问题了。
1968年,诺斯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著名的《1600—1850 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这也是经济史学中引用率最高的文章之一。
诺斯发现1600-1850年的海洋运输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提高的原因是什么呢?传统的解释是技术进步。
但是诺斯发现,所谓的技术进步,发生在19 世纪后半期;而从1600到1850 年的两百多年间,帆船技术并没有发生重大改进,所以技术进步的解释无法成立。
那么真实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经过分析,诺斯发现海洋运输生产率的增加,是因为货船上不再需要安装防备海盗的火炮,从而腾出了货仓的空间,提高了货船运输的容量。
同时,货船不必配备操作火炮的士兵,进而减少了人力成本。
而船主们为什么能放心大胆地去掉火炮和士兵呢?原来是因为西方国家从制度上做出了改变,建立了海军,对海盗进行定期清剿。
海军驱赶、压制了原本猖獗的海盗,保证了商船贸易的安全,使得货船的容量增加,成本减少。
因此,诺斯这篇文章的结论就是:技术进步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原因,制度变迁才是。
《西方世界的兴起》课件

工业革命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工厂,彻底改 变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工业革命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和全球贸易,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加快了社会进步。
西方世界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
1
西方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方世界的政治制度以民主和法治为核心价值,将个体权利和自由视为基本原则。
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对西方世界的贡献
希腊古典文化和哲学的影响
希腊的哲学和艺术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塑造了现代文明的基石。
罗马帝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罗马帝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为现代西方政治体系奠 定了基础,影响至今。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影响
1
天主教的教义和教育体系
2
天主教的教义和教育体系对西方的思想、 教育以及社会组织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西方世界的兴起》
西方世界的兴起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它涵盖了希腊、罗马、基督教、 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众多重要事件和影响力,塑造了现代世界的面貌。
西方世界的概述
何谓西方世界
西方世界是指欧洲以及殖民地地区,它与其他文明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特点。
西方世界历史的分期与特征
西方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现代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制 度。
基督教的诞生和传播
基督教的兴起改变了西方世界的宗教格 局,对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
文艺复兴是一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它 带来了艺术、科学以及人文主义的革新。
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意义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知识的重要性,对政治和 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2
西方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笔记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书笔记《西方世界的兴起》是一本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经济史著作,作者是道格拉斯·诺斯和罗伯特·托马斯。
这本书通过对欧洲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颖而深刻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西方世界的崛起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书中,作者开篇就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是在西方而不是在其他地区首先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现代化进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诺斯和托马斯运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强调了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他们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下的庄园经济虽然能够维持一定的生产和生活,但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存在着诸多限制和缺陷,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经济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的制度变革逐渐发生。
例如,产权制度的逐渐明晰和完善,使得人们有了更强的激励去进行生产和投资。
当人们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投资收益能够得到保障时,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经济活动中,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市场的扩大也是西方世界兴起的重要因素。
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地区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化。
城市的兴起为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阶级,他们对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书中还特别提到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有效率的国家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法律制度保障。
国家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例如保护产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等。
然而,如果国家权力过度集中或者被滥用,也可能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此外,人口的变化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口的增长带来了劳动力的增加和市场需求的扩大,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资源的紧张和社会的不稳定。
因此,如何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诺斯和托马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详细分析和论证,揭示了西方世界兴起的复杂过程。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后感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后感
《西方世界的兴起》是一部对西方历史的深入研究,让我对西方文化和社会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从古希腊罗马文明到当代西方社会的演变过程,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西方世界的兴起原因和影响。
首先,本书回顾了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辉煌时期,提出了“人类
之光”的概念。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为后来的西方
世界奠定了基础。
作者用生动的事例和详细的史料描述了古代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使我对古代西方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本书还探讨了基督教的兴起对西方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介绍了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让我更加了解了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此外,本书还详细讲述了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化自由思想的兴起,推动了人类知识和思维方式的革新。
科学革命则为西方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西方世界的兴起》,我对西方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作者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世界的兴起过程,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回顾,更是对西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次思考和解读。
阅读本书,让我对西方世界的兴起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使我对
西方文明的价值和成就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对于西方文化和社会研究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一部不可或缺的重要读物。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后感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后感《西方世界的兴起》是一部由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罗伯特·希尔编著的历史巨著。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历史分析和生动的叙述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西方世界的兴起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希尔详细地描述了西方世界的兴起过程,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衰落到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再到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兴起。
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揭示了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和过程,使我对西方文明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指出了西方世界兴起的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是宗教改革的发生,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统治,使得个人的信仰和思想得到了解放,促进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其次是文艺复兴的兴起,文艺复兴使得人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为现代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最后是工业革命的爆发,工业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得西方国家在世界上取得了领先地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西方世界兴起的不易和伟大。
西方世界的兴起不仅是一场文化的复兴和科技的革新,更是一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西方世界的兴起给世界带来了许多变革,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除了对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和过程的深刻分析,作者还对西方世界的兴起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西方世界的兴起不仅改变了西方国家的命运,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世界的兴起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西方世界的兴起对世界的影响。
西方世界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西方世界的兴起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西方世界的兴起》,我对西方世界的兴起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这本书不仅揭示了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和过程,也对西方世界兴起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特征
• 什么是文艺复兴?
• 彼德拉克(Francesco Petrarch)认为一个野蛮的时代横贯在罗马与自己所处时 代的中间,但是冠之以“中世纪”一词的则是比昂多(Flavio Biondo).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 • • • • 但丁(Dante Alighieri) 卜迦丘(Giovanni Boccaccio)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拉斐尔(Raphael Santi)
The last judgment and the last supper
brother; J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s the son of Zebedee, and John his brother; Philip and Bartholomew;
Thomas and Matthew the tax collector; James the son of Alphaeus, and Thaddaeus; Simon the Canannaean, and Judas Iscariot, who betrayed him.
中世纪的遗产
• 封建制度的瓦解 • 人口的膨胀 • 工农业的复兴 • 商业的扩张 • 城市的发展和市民权利的扩大
• 法律的演变和应用
16世纪的欧洲人口(百万)
1500年 西班牙、葡萄牙 9.3 1600年 11.3
意大利城市国家
法国 低地国家 英伦三岛 斯堪的纳维亚 德意志 俄国
10.5
16.4 1.9 4.4 1.5 12.0 9.0
The twelve apostles
• And he called to him his twelve disciples and gave them authority over unclean
spirits, to cast them out, and to heal every disease and every affliction. The names of the twelve apostles are these: first, Simon, who is called Peter, and Andrew, his
• 崇拜古典时代的经典著作,蔑视经院哲学家对文本的注释(以 Lorenzo Valla 对 Donation of Constantine 的考证为典型)。 • 在国家观方面,人文主义者赞成共和制,培养良好的公民以便管理国家。 • 在价值观上,强调个人的自立、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人的自信
• 吉奥瓦尼· 皮科(Giovanni Pico)在《人的尊严》(On the Dignity of Man)一
judgment, to be reborn into the higher forms, which are divine. —— E. Cassirer et
al., The Renaissance Philosophy of Man,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59, p.225.
不
撒 丁
(1324年起属阿拉贡)
巴里 布林迪西
(1442年起 属阿 拉贡 )
勒 斯
岛
巴勒莫 墨西哥
(1282年起属阿拉贡)
勒佐
王
西西里岛
国
以佛罗伦萨为例
• 立足于工商业和金融业,欧洲第五大城市。
• 1406年,征服比萨,增强了自己实力。 • 罗马法在此一直未被遗忘。 • 托斯坎那(Tuscan)方言渐渐发展为意大利语。 • 1434年,Cosimo de’ Medici 及其家族控制了政治。1469-92年,掌控政局的 Lorenzo the magnificent 鼓励世俗文化研究和创作, • 政府鼓励那些在手工艺品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工匠。 • 贵族之间相互攀比造就了奢侈品行业的繁荣。 • 佛罗伦萨教育发达,15世纪时,10万人中的8千人能够阅读。
(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给他们权柄,能赶污逐鬼,并医治各样的病症。这十
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德烈,西庇太的儿子 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 雅各和达太,奋锐党的西门,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马太福音》
人文主义
• 罗马人用 humanitas 这个词表示他们对智慧与美的的崇敬。人文主义这个词用 来指代对古代七艺(语法、逻辑、算学、几何、音乐、天文、修辞)的研究 和自由追求。Thos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o shifted their focus from the scholastic curriculum-law, medicine, and theology-to the curriculum of Latin grammar, rhetoric, and metaphysics became known as “humanists”.—— John Merriman, a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 Vol1, p.61.
• “贪婪,霸占臣民的财产及其妇女,特别使君主被人衔恨;因此,他必须避 免这两件事。当大多数人财产和体面都没有受到侵犯的时候,他们就安居乐 业……君主如果被人认为变化无常、轻率浅薄、软弱怯懦、优柔寡断,就会 受到轻视……关于臣民的私事问题,他所作的决断是不可改变的。”——同 上书,第87页。
13.3
18.5 2.9 6.8 2.4 15.0 15.5
资料来源:Richard Mackenney, Sixteenth-Century Europe: Expansion and Conflict, New York, Macmillan, 1993, p.51.
政治形势
• 英国、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一般特征:统一的经济体;统 一而又强有力的政府管理体系;发达的官僚机构;民族文化,尤其是共同语 言。
法兰 西王国
普鲁 旺斯 王国
伏 日内瓦 米 依 公 皮 兰 国 埃 威尼斯共和国 蒙 3 公 5 特 国 教皇领地 9 国 1 公 3 公 热 那 国 教 圣马力诺 4 摩德 那 6
亚
比萨
萨
匈
牙
利
王
国
(
威
达
尼
尔
10 8
阿 拉 贡 王 国
共
科西嘉岛
佩鲁贾
皇
安科纳
斯
马
领
地
斯
)
亚
波 斯 尼 亚 王 国
和 国
国
佩斯卡拉
杜布锣夫尼克 克托尔
(属威尼斯)
塞 尔 维 亚 王 国
阿 尔 巴 尼 亚
那
1 萨 鲁索 边疆 伯国 2 阿 斯帝 伯国 3 蒙 弗拉 特边 疆伯 国 4 马 拉斯 平那 领地 5 曼 托瓦 边疆 伯国 6 卢 卡共 和国 7 阿 庇亚 努斯 领地 8 锡 那亚 共和 国 9 费 拉拉 公国 10 佛 罗伦 萨共 和国 1303-1307年多 里奇 诺农 民起 义地 区 1378年7月20日织 工起 义 神 圣罗 马帝 国界 1451年的 国界
书中写道:The nature of other beings is limited and constrained within the bounds of laws prescribed by us. You, constrained by no limits, in accordance with your
• 文艺复兴这个词涵盖的时间在意大利是14、15世纪和16世纪初期,在阿尔卑 斯山以北是15世纪和16世纪大部分时间。
• 文艺复兴时代的政治思想 • 古典文化的重新发现 • 从经院哲学向人文主义的转变 • 艺术创作的繁荣
意大利半岛的城市国家
• 繁荣的工商业和金融业
• 城市的政治组织:家族控制的寡头政治体制。在14世纪的威尼斯(Venice ), 2%的成年男性公民有选举权;在14世纪的博洛尼亚(Bologna),12%的成年 男性公民有选举权。 • 威尼斯,锡耶纳(Siena), 卢卡(Lucca)以及佛罗伦萨(Florence)是稳定的 寡头共和国;热那亚(Genoa)、博洛尼亚和佩鲁贾(Perugia)则介于共和制 和独裁制之间。米兰(Milan)在15世纪后期被雇佣军首领 Francesco Sforza 控 制。雇佣军在这些城市国家起重要作用。 • 城市国家领土虽小,但是机构复杂,行政管理效率较高。 • 为什么混乱而又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发生文艺复兴?和古代希腊有相似之处?
马基雅维里(1469-1527)
• Niccolo Machiavelli 曾供职于弗罗伦萨政府。 1494年,美第奇家族被推翻,他出任驻法、 西和教皇国等大使。1503-06年,负责佛罗伦 萨军事建设,不信任雇佣军,创建公民兵, 曾于1509年击败比萨军队。1512年,美第奇 家族在教皇 Julius II 的支持下,借西班牙军队 重新夺权,马基雅维里被逮捕,释放后隐居 乡里,从事著述。
参考书目
• 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
•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79年。
• 彼得·伯克《欧洲文艺复兴:中心与边缘》:东方出版社,2007年。
• 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 。 •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 • 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商务印书馆,2002年。 • 道格拉斯·诺斯、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2009 年。 • 塞·埃·莫里森:《哥伦布传》,商务印书馆,1995年。 • 但丁:《神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