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生态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生态学适用专业:生态学教材:陈德昌主编,生态经济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开课单位:应用气象学院生态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生态经济学是一门学科专业课程。

本门课程主要介绍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开展规律),生态经济基本理论,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生态经济管理,生态经济史等内容。

通过开设该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生态经济学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深度,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导论(2学时)(1)熟悉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2)了解生态经济学的学科地位;(3)掌握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4)生态经济学的学科地位,生态经济学的意义。

重点: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难点: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2章生态经济可持续开展(2学时)(1)了解可持续开展的定义、内容、基本原那么和标准界定问题,可持续开展的战略;(2)理解生态经济可持续开展的含义,生态经济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3)掌握生态经济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重点:生态经济可持续开展的含义,生态经济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

难点:生态经济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第3章生态经济系统和结构(2学时)(1)掌握生态经济系统基本概念和特性,生态经济系统的分类;(2)了解生态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结构、经济系统结构;(3)掌握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重点:生态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结构、经济系统结构。

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为了更好地教授生态经济学,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深度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意义。

一、导论在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的导论部分,可以简要介绍生态经济学的定义、发展背景和学科特点。

重点强调生态经济学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二、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接下来,可以介绍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可以阐述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开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等。

其次,可以探讨环境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如自然灾害对经济的破坏和生态系统崩溃对经济的冲击。

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部分,可以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实践案例。

重点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四、生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接下来,可以介绍生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包括物质流动分析、能源流动分析和生态足迹等。

这些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五、生态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在生态经济学的应用领域部分,可以介绍生态经济学在资源管理、环境政策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六、生态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最后,可以展望生态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绿色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推广和生态城市的建设等。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为未来的生态经济学研究和实践做出贡献。

通过以上的教学大纲,可以全面而有深度地教授生态经济学。

这样的教学大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ppt课件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ppt课件
第三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况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社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 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以人类 经济活动为主体的经济系统和以生 物生命活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的有 机统一。因此,生态经济系统值得 研究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第三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况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 第二节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2)生态系统的结构
① 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构
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是由生物 种类、种群数量、空间配置和时间 变化等因素构成的。其中,植物的 种类、数量和空间结构属于基本结 构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②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通过 生态系统的各种要素之间的营养关 系所建立起来的以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还原者)为中心的生物 类群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
一、生态系统 二、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一、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 生态系统的功能 4.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1. 生态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 内由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所构成的一个综合体,是生命与 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一个完整 的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其中的生物部落
④ 具有生物机体自动调节的功能
这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同 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调节,二是异种生 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节(主要是存在 食物链的动植物之间的调节),三是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调节
生态经济学 第3章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生态系统主要由有生命的 生物群落和无生命的无机环境所组 成

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开了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 展”为主题的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上述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密 切相关、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并指出,各国在制定新的发 展战略时对此要切实重视和正确对待。同时,环境规划署在对 人类生存环境的各种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之后,确定将“环境经 济”(即生态经济)作为1981年《环境状况报告》的第一项主 题。由此表明,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应用性的 新兴的科学,开始为世人所瞩目。
生态经济学精品课程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一、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 二战以后,环境和资源问题从局部向全局、从区域向全球扩展 ,世界范围内的人口骤增、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不足和 能源危机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状态,而且制约着社会的进一 步发展。当科学家们探索以上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发展趋势 、预防措施和解决途径之时,从一开始他们就发现:单纯从生 态学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和研究这些问题,是难以找到答 案的,只有将生态学和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 从中寻求到既发展社会经济又保护生态环境的解决之策。至此 ,生态经济学就应运而生了,这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然结果。
第五章生态经济系统管理

第六章生态经济能值分析

第七章生态经济的核算研究

模块三: 第八章生态林业

基本应用 第九章生态农业
第十章城市生态经济
第十一章生态畜牧业
第十二章生态渔业
第十三章农村生态经济
课时
4学时 3学时
模块总 课时
7学 时
合计
5学时
4学时 2学时 5学时
5学时 5学时
21学
时 50学 时
版发行 8、《林业经济》期刊,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主办 9、《林业经济问题》期刊,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福建农林大学主模块一: 第一章生态经济学概论

生态经济学第一章

生态经济学第一章

前言生态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经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传统经济学和生态学像两条永远向前延伸的平行线,各行其是,互不相干。

直到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E·Boulding)发表了《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重要论文,人们才逐渐从工业文明中觉醒,关注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加剧、食物安全受到威胁、能源匮乏、土地污染与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经济的外部性日益显现。

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而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封闭系统,经济的增长不能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限制。

毫无疑问,经济是环境的一个子系统,经济应归属于生态学理念,但是,实践中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观点和对世界的展望差别较大。

经济学家关注迅速攀升的经济指标,而生态学家则看到没有人能预见到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可能带来的后果。

事实上,不论观点如何,经济增长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已经导致地球生态系统内部熵值的增加,低熵已经成为比任何经济资源更为稀缺的资源。

跨学科的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涉及生态学和经济学两大理论完全不同的学科。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已经开始转变观念,正在探索一种能维系环境永续不衰的经济——生态经济。

研究生态经济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高效率、零污染”的运行方式,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实现人类经济的持续繁荣。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经济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本教材力求展现当前生态经济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做到理论、方法和实践有机结合。

本教材共分三篇十二章,上篇,理论篇,包括:第一章,引论,介绍生态经济基本概念和生态经济学发展;第二章,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生态经济系统;第四章,生态经济学的价值研究;中篇,产业篇,包括:第五章,生态产业;第六章,生态农业;第七章,生态工业;第八章,生态服务业;下篇:保障篇,包括:第九章,生态文化;第十章,生态伦理;第十一章,生态教育;第十二章,生态社会。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注1:平时考核(%)=课程作业(%)+研讨交流(%)+期中考核(%);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
沈满洪,生态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6
赫尔曼•E. 达利,小约翰•B. 柯布,21世纪——生态经济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傅国华,生态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马传栋,生态经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李周,生态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赫尔曼•E. 戴利,乔舒亚•法利,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Michael Common,Sigrid Stagl,生态经济学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徐中民,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
赵桂慎,生态经济学,北京:化学工业学出版社,2008
王松霈,生态经济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许涤新,生态经济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课程负责人(签字):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
学院(系)、部主管领导(签字):
学院(系)、部(盖章)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生态经济学教案

生态经济学教案

生态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4.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经济学概述1.1 生态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2 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对比与关联2. 生态经济学研究方法2.1 资源评估与环境影响评估2.2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构建与应用2.3 生态足迹和生态债务的概念与计算方法3. 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3.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3.2 生态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案例分析4. 生态经济学的实践和政策4.1 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4.2 生态城市和生态农业的发展4.3 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资料;1.2 学生预习相关的课程材料。

2. 导入与概念讲解2.1 通过实例引入生态经济学的概念;2.2 讲解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3. 主体内容教学3.1 结合教材和案例,介绍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3.2 分析案例,讨论生态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3.3 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让学生理解生态经济学的实践和政策。

4. 学生参与互动4.1 分组讨论,学生自主表达对生态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4.2 学生展示并互评,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和思考问题;5.2 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相关话题的继续深入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

2.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观点和批判性思维的展示。

3. 个人演讲:学生对生态经济学的应用案例进行个人演讲。

4. 作业评价: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深度和思考角度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态经济学教材,国内或国外经济学教材。

2. 多媒体资源:PPT、图表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生态经济学教案

生态经济学教案

生态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导论经济学专业二○○五年七月第一章导论序我们这门课叫生态经济学。

每门课都有一个序言或总论,我们这门课也不例外。

今天是第一次课,我们也先给这门课做个序,命名为导论,主要介绍这门课的来龙去脉与基本框架结构,研究对象及其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知道,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而寻求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的科学,是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

众所周知,战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人口的迅猛增加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经济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对大自然的干预及影响程度也越来越高,与自然规律相背离的人为的掠夺与破坏屡屡发生。

久而久之,环境的污染、资源的耗竭、生态的退化等现象便在所难免,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存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随着时光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渐高涨。

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一批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环保专家致力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这样一来,以解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己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的新兴学科——生态经济学便破土而出。

80年代后,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恶化,生态经济学在理论界开始得到重视;90年代后,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对策措施开始出台;新世纪以来,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相继启动,生态经济学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比较起来,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环境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及其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现象应运而生。

90年代后,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环境问题愈益突出,并由此引起了理论界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战略措施破土而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渐渐得到理论界和各级政府的普遍认同,不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且在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都到得了充分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注1:平时考核(%)=课程作业(%)+研讨交流(%)+期中考核(%);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
沈满洪,生态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6
赫尔曼•E. 达利,小约翰•B. 柯布,21世纪——生态经济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傅国华,生态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马传栋,生态经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李周,生态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赫尔曼•E. 戴利,乔舒亚•法利,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Michael Common,Sigrid Stagl,生态经济学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徐中民,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
赵桂慎,生态经济学,北京:化学工业学出版社,2008
王松霈,生态经济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许涤新,生态经济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课程负责人(签字):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
学院(系)、部主管领导(签字):
学院(系)、部(盖章)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