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近代物理初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近代物理初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近代物理初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近代物

理初步

[ 限训练?通高考] 科学设题拿下高考高分

(4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 (2018 ?高考天津卷)国家大科学工程一一中国散裂中

子源(cSNS)于2017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A. 14 7N俘获一个a粒子,产生17 8o并放出一个粒

B. 2713AI 俘获一个a粒子,产生3015P并放出一个粒子

c.11 5B俘获一个质子,产生84Be并放出一个粒子

D.63Li 俘获一个质子,产生32He并放出一个粒子

解析:由核反应过程中遵循质量数、电荷数均守恒的原

则,可写出选项中的四个核反应方程.14 7N+ 42He- 17

8o + 11H,选项A 错误.2713AI + 42He—3015P+ 10n,选项B 正确.11 5B+ 11H H 84Be+ 42He,选项 c 错误.63Li + 11H—32He+ 42He,选项D错误.

答案:B

2 . (2018?河南洛阳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尔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B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235 92U—141 56Ba+

9236kr +210n

c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不吸收光子也能实现

D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光的波长越大,

光子的能量越大

解析:德布罗意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选项A错误;铀核是在中子轰击下发生链式反应,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235 92U+

10n —141 56Ba+ 9236kr + 310n,选项B错误;受到电子或其他粒子碰撞,原子也可以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即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不吸收光子也能实现,选项c正确;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光的频率越高,波长越小,光子的能量越大,选项D错误.

答案:c

3 . (2018?湖南张家界高三第三次模拟)2017年12月6

日报道,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将于2018年前后建成.日前,

位于广东东莞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一一中国散裂中子源

(cSNS )

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这标志着cSNS主体工程顺

利完工,进入试运行阶段.对于有关中子的研究,下面说法

正确的是()

A .中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B .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经过核反应后生成氦核和中子是裂变反应

C .卢瑟福通过分析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 .核反应方程210 84Po—y82X+ 42He 中的y = 206,

X中中子个数为128

解析:所有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A正确;裂变是较

重的原子核分裂成较轻原子核的反应,而该反应是较轻的原

子核的聚变反应,B错误;卢瑟福通过分析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查德威克通过a粒子轰击铍核

(94Be)获得碳核(12 6c)的实验发现了中子,c错误;y = 210-4= 206 , X 中中子个数为206- 82= 124, D错误.

答案:A

4 .如图所示,图甲为光电效应的实验电路图,图乙为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光电管入射光频率关系图象.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光电管加正向电压时,电压越大光电流越大

B .光电管加反向电压时不可能有光电流

c .由图可知,普朗克常量数值上等于|ab|

D .由图可知,普朗克常量数值上等于|ba|

解析:光电管加正向电压时,如果正向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光电流也会逐渐增大,但光电流达到饱和时,即使电压增大,电流也不会变化,故选项A错误;因为光电子有

动能,即使光电管加反向电压,也可能有光电流,故选项B 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Ek= h v—WO可知,图象斜率大小为普朗克常量,所以普朗克常量数值上等于|ab|,故选项c正

确,D错误.

答案:c

5 . (2018 ?宁夏石嘴山高三四月适应性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孙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

B .氢原子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需要吸收能量

c .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1、2、3,则质子与

中子结合为氘核的反应是人工核转变,放出的能量为(3 —1—2)c2

D .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产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解析: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氢原子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需要吸

收能量,故B正确;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厶E=A c2,当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质量亏损为△=1 + 2-3,因此核反应放出的能量A E= (1 + 2-3)c2,故c错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照强度无关,因此增大光照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故D 错误.

答案:B

6 .(2018?百校联盟ToP20四月联考)核反应方程15 7N +

11H R12 6c + X+A E 中,15 7N 的质量为1、11H 的质量为2、12 6c的质量为3、X的质量为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 是32He,A E= (1 + 2- 3-4)c2

B .X 是42He,A E= (1 + 2- 3-4)c2

c .X 是32He,A E= (3 + 4- 1-2)c2

D .X 是42He,A E= (3 + 4- 1-2)c2

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是42He,反应中亏损的质量为△= 1 + 2-3 - 4,故释放的能量A E=A c2 = (1 + 2-3-4)c2,故选B.

答案:B

7.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用某种频率的光照射大

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结果受到激发后的氢原子能辐射出三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让辐射出的光子照射某种金属,发现有

两种频率的光子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其中一种光子恰

好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为()

A . 0 B.1.89eV

c . 10.2eVD. 12.09eV

解析:根据c2n = 3,得n= 3,因此受到激发后的氢原子处于第n=3能级,因有两种频率的光子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且其中一种光子恰好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这两种频率的光子分别是从2到1、3到1辐射出来的,

而且3到1辐射的光子能量大于2到1辐射的光子能量,故3到1辐射出来的光子频率大于2到1辐射出来的光子频率,故从2到1辐射出来的光子恰好让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即该金属的逸出功为W0=- 3.40eV - ( - 13.60eV) = 10.20eV , 当用从3到1辐射出来的光子照射时,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 h v- W0其中h v=—1.51eV

-(-13.60eV) = 12.09eV,故Ek = 12.09eV - 10.20eV = 1.89eV,故选 B.

答案:B

8 .(2018?安徽六安高三下学期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这种转化产生的电子发射到核外,就是B粒子,这就是B衰

B .氮222的半衰期是3.8天,镭226的半衰期是1620 年,所以一个确定的氮222核一定比一个确定的镭226核先衰变

c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

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势能增大,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总能量减小

D .原子核越大,它的结合能越高,原子核能级越稳定

解析: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这种转化产生的电子发射到核外,就是B粒子,这就是B衰变的实质,故A正确;对于大量原子和有半数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是半衰期,对于一个确定的原子核,半衰期没有意义,故B错误;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

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原子的总能量增加,故c错误;结合能越高,原子核不一定稳定,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故D错误.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9 . 一静止原子核A经1次a衰变生成原子核B,并释放出Y 光子.已知A的比结合能为E1, B的比结合能为E2, a 粒子的比结合能为E3, 丫光子的能量为E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B核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比A核前移2位

B .比结合能E1小于比结合能E2

c .由能量守恒可知E2- E1= E3+ E4

D .该反应过程质量一定增加

解析: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写出原子核衰变的方程为yxA —42He+ y —4x —2B,故B核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比A核前移2位,故A正确;衰变过程中释放能量,可知比结合能E1小于比结合能E2,故B正确;比结合能是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由能量守恒可知E4= (y —4)E2 + 4E3—yE1,故c错误;该反应的过程中释放热量,由质能方程可知,一定有质量亏损,故D错误.

答案:AB

10 . (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小

B .丫射线是频率极高的电磁波,其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 .根据玻尔原子模型,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

动能将增大

D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与核电站发生的核反应一样都是重核裂变

解析:根据德布罗意物质波公式p= h入知,微观粒子的动

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小,选项A正确;Y射线是频

率极高的电磁波,电离作用很弱,云室是依赖带电粒子电离作用留下径迹的,所以Y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不会留下清晰的径迹,选项B 错误;根据玻尔原子模型,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半径将减小,电势能减小,总能量减小,但运动速度增大,电子动能将增大,选项c正确;太阳辐射能量

的主要来源是轻核聚变,与核电站发生的核反应(重核裂变)不一样,选项D错误.

答案:Ac

11 .(2018?安徽名校考试)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 n= 2、3能级所对应的能量分别为E2和E3,大量处于第3 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放出若干频率的光子. 依据玻尔

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生的光子的最大频率为E3- E2h

B .当氢原子从能级n=2跃迁到n= 1时,对应的电子的轨道半径变小,能量也变小

c .若氢原子从能级n=2跃迁到n= 1时放出的光子恰好能使某

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当氢原子从能级n= 3跃迁

到n= 1时放出的光子照到该金属表面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3- E2

D .若要使处于能级n=3的氢原子电离,可以采用两种

方法:一是用能量为一E3的电子撞击氢原子,二是用能量为 -E3的光子照射氢原子

解析:大量处于能级n=3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能产生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产生光子的最大频率为E3- E1h,

故A错误.当氢原子从能级n= 2跃迁到n= 1时,能量减小,电子离原子核更近,电子轨道半径变小,故B正确.若氢原

子从能级n = 2跃迁到n=1时放出的光子恰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恰好等于E2- E1,则当氢原子从能级n= 3跃迁到n= 1时放出的光子照射该金属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3- E1- (E2—E1)= E3—E2,故c正确.电子是有质量的,撞击氢原子是发生弹性碰撞,由于电子和氢原子质量不同,故电子不能把-E3的能量完全传递给氢原子,因此不能使氢原子完全电离,而光子的能量可以完全被氢原子吸收,故D错误.

答案:Be

12 .(2018?贵州四月份高三适应性考试)14c是碳元素的

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衰变方式为B衰变,其半衰期约为5730年.已知一个14c原子核由6个质子和8个中子组成.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 14c衰变后转变为14N

B . 14c衰变过程中发出的B射线是由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 .14c原子发生化学反应后,其半衰期不会发生改变

D . 14c样品经历3个半衰期后,样品中14c的质量只有原来的13

解析:14c衰变方式为B衰变,则放出一个负电子后,

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变为14N,选项A正确;14c

衰变过程中发出的B射线是由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

出的负电子,选项B错误;半衰期与化学状态无关,则14c 原子发生化学反应后,其半衰期不会发生改变,选项c正确;14c 样品经历3个半衰期后,样品中14c的质量只有原来的(12)3 = 18,选项D错误.

答案:Ac

13.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频率为

v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有光电子产生.由于光电管k、A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从阴极k发射后将向阳极A做减速运动.光电流i由图中电流计G测出,反向电压U由电压表V 测出,当电流计的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称为反向遏止电压Uc.在下列表示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解析:反向电压U和频率一定时,发生光电效应产生的

光电子数与光强成正比,则单位时间到达阴极A的光电子数

与光强也成正比,故光电流i与光强I成正比,A正确.由

动能定理知—qUc= 0—Ek,又因Ek= h v—W0所以Uc= h v q —W0q可知遏止电压Uc与频率v是线性关系,不是正比关系,故B 错误.光强I与频率v—定时,光电流i随反向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又据光电子动能大小的分布概率及发

出后的方向性可知,c正确.由光电效应知金属中的电子对光子的吸收是十分迅速的,时间小于10—9s,10 —9s后,光强I和频率v—定时,光电流恒定,故D正确.

答案:AcD

14 .如图所示,人工元素原子核286113Nh开始静止在

匀强磁场B1、B2的边界N上,某时刻发生裂变生成一个氦原子核42He和一个Rg原子核,裂变后的粒子速度方向均垂直于B1、B2的边界N.氦原子核通过B1区域第一次经过N 边界时,距出发点的距离为I , Rg原子核第一次经过N边界

距出发点的距离也为l.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之比B1 : B2= 111 : 141

B .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之比B1 : B2= 111 : 2

c .氦原子核和Rg原子核各自旋转第一个半圆的时间比

为2 : 141

D .氦原子核和Rg原子核各自旋转第一个半圆的时间比为

111 : 141 解析:原子核裂变的方程为286113Nh - 42He + 282111Rg,由题意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

动,偏转半径为r= vqB,由题意可知二者偏转半径相等,由于原子核由静止裂变,动量守恒,即1v1 = 2v2 ,所以有q1B1 =q2B2,易得B1B2= q2q1 = 1112,故A错误,B正确;又T

=2n qB,由前面可知,q1B1= q2B2,所以T1T2= 12,粒子在第一次经过N边界时,运动了半个周期,所以t1t2 = 4282 =2141,故c正确,D错误.

答案:B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