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5)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1]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1]

社会背景
宋代开始出现的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市民文化, 宋代开始出现的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市民文化,到 明初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明初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而大为兴盛起来。 的发展而大为兴盛起来。 文人士大夫由于苦闷感、 文人士大夫由于苦闷感、压抑感而祈求摆脱礼教束 追求个性解放的意愿比宋代更为强烈, 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意愿比宋代更为强烈,这也必 然会反映在园林艺术上面并且通过园林的游赏而得 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 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文人造园的意境就更披 上一层追求个性自由的色彩。这种情况促成了私家 上一层追求个性自由的色彩。 园林的文人风格的深化, 园林的文人风格的深化,把园林的发展推向了更高 的艺术境界。 的艺术境界。
文人园林的发展及特征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的发展,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的发展,它侧重于以赏心悦 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情趣, 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情趣,泛指那 些受到文人趣味的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些受到文人趣味的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不仅 仅是文人经营和建造的园林。 仅是文人经营和建造的园林。文人园林是一种园林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文人园林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中国古代 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的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的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御花园
清华园
勺园修楔图
香山红叶
香山寺
大承天护圣寺
造园家和理论著作
张涟:明末清初杰出造园叠山艺术家。主张堆筑“ 张涟:明末清初杰出造园叠山艺术家。主张堆筑“ 曲岸回沙” 平岗小坂” 陵阜陂迤” 曲岸回沙” “平岗小坂” “陵阜陂迤”。 计成: 园冶》 计成:《园冶》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 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 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的综 合性著作。 合性著作。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1.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和和谐生活的追求。

古代中国园林构筑得非常精细,注重景点布局和景观设计。

本文将带您回顾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并介绍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

2.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是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时期。

当时,园林技术和理念在中国南北朝各地蓬勃发展。

在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园林如王羲之的园林等应运而生。

这些园林多以山水为主题,注重创造和谐的自然环境。

3. 唐代的园林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代的园林以大规模的皇家园林为主,其中包括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宫殿园林。

这些园林强调建筑的宏伟和景观的秀丽,被广泛运用于皇家宴会和娱乐活动中。

4. 宋代的园林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另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的园林注重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创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宋代的园林常常融合了山水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5. 元代的园林元代(1271年-1368年)继承了宋代的园林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新的技术和风格。

元代的园林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创造了许多富有变化和想象力的景点。

6. 明代的园林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的园林在宋元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引入了更多的建筑元素和装饰品。

明代的园林注重景点的布局和园内建筑的设计,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

7. 清代的园林清代(1644年-1912年)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清代的园林继承了之前几个朝代的园林传统,并发展了许多新的园林风格。

清代的园林注重景点的表现力和观赏价值,强调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8. 结论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和谐生活的追求。

通过回顾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无论是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还是明代、清代,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园林史试题库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园林史试题库

一、填空:1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2秦代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3秦代兰池宫开启了西汉宫苑求仙活动的先河,一池三山之首例.最高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兰池宫。

4西汉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上林苑是一座特大型植物园,也是一座大型动物园,苑中最大的水池昆明湖具有多种功能。

5西汉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最后一座。

6在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之首例的是楚灵王章华台(天然山水园)。

7东汉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8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东都苑(隋西苑)是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唐代禁苑性质类似于西汉的上林苑。

9唐代长安城三大宫殿史称“三大内”是: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禁苑。

禁苑最大,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园林和狩猎区。

10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东都苑(隋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11唐代的兴庆宫称为东内,又叫南内,前苑后宫的格局,兴庆宫中的“花萼相辉楼”以“花萼相辉”为名,寓有手足情深之意。

12唐代的兴庆宫以牡丹花而盛名,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观赏牡丹的地方,兴庆宫中的“沉香亭”为牡丹观赏区。

13金代皇家园林代表中,西苑是金代最大的一座大内御苑。

14应天门、乾元殿、贞观殿、徽猷殿构成唐代洛阳宫(隋东都宫)宫廷区的中轴线.15北宋的艮岳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16宋代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达到文人化,尚保留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17《洛阳名园记》中的天王院花园子是北宋寺观园林的代表.18宋代:浙江楠溪江苍坡村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19宋代(对晋祠修葺、改建):晋祠(创建于周)是现存的最古老、规模很大、园林氛围极浓郁的祠堂建筑群,是一处罕见的大型祠堂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 世纪后 19 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

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

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

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中国园林发展史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发展史

庐山草堂
• 另一方面,该时期文人士大夫长期为官于都市,官务之余, 他们渴求有一个自由舒适的场所可供随时抚慰劳倦的身心 , 或需要一个隐秘的天地可以接纳文人墨客诗酒聚会 ,于是 城市园林便迅速崛起 。当时京城长安城郊的樊川、杜水之 间 , 园林密布,号称“东都 ”的洛阳城内外亦遍布私园。 由于城市私园的主人大多饱读诗书、文化素养较高 , 因此 他们在景观设计和园林生活上必然多下功夫 , 以白居易为 代表的文人士大夫 ,其造园的目的首先是出于自身休闲的 需要 ,是自娱而非娱人 ,故不必为了声望或炫耀而大兴土 木 ,规划布局、景观修造都遵循简淡的原则 ,不追求房舍 亭阁的繁复和华美 。 白居易的《闲居自题》诗说:“波闲 戏鱼鳖,风静下鸥鹭 。寂无城市喧,渺有江湖意 。”履道 里宅园中水占了五分之一 ,竹占了九分之一 , 四望渺弥苍 翠 ,故居于城中而有水乡之感 。园中还建有琴亭、石樽、 中岛亭、环池路等用于游园赏景的园林小品 。此外 ,他命 乐童登中岛亭奏乐的做法为后世园林创设戏台和曲房提供 了依据 ,而音乐、戏曲的渗入也使得物质的园林从此具有 了更多的精神内涵。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寺庙园林的产生与繁荣 • 文人园林的兴起
金谷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化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佛教的渗透和清淡玄 学的盛行 ,又为隐逸清静或及时行乐的生活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私家园林作为 一个与世暂绝的个人展地 ,作为一个自由自在的私密场所 ,逐渐赢得了众多名士 文人的青睐 , 因此 , 园林的崛起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这一时期的园林虽然主要还 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基地,但在讲究奢华或喜好艺术的文人的治理下, 已不乏游乐 观赏的内容。 如西晋以奢侈闻名的石崇 ,有金谷园建于洛阳 ,“却阻长堤 ,前临清渠 。百木几 于万株 ,流水周于舍下 。有观阁池召 ,多养鱼鸟。家素习技,颇有秦、赵之声 。 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 ,入则有琴书之娱 。”可见园中有水有树 ,有鸟有鱼 ,还有 一班艺伎可供赏乐之需。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简史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简史

• 明清时期,苏州、扬州、杭州和南京等地建有私宅园林 数以千计,形成了舒雅精巧的江南私宅园林风格。
• 这些私宅园林具有唐宋写意山水园的遗风,重视掇(duo) 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突出山水之美,亭台楼阁 众多,花草树木繁盛,在有限的范围内追求空间艺术的 变化,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
• 北京历经明清营建的皇家园林有西苑三海(北海、中海、 南海)、紫禁城御花园、三山五园(万寿山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yi园,香 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和承德避 暑山庄等著名宫苑。
• 建章宫是其中最大的宫城,其西北部开凿有水池——太 液池,池中堆筑3座岛屿,象征东海的蓬莱、方壶、瀛洲 3座仙山。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 之筑的范例。
• 秦汉时期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宫苑”是当时皇家园林的 普遍称谓。“宫”和“苑”又分别代表两种类别:
• “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在总体布 局上突出了“宫”与“苑”的浑然一体,这类皇家园林多建置 在都城或其近郊。
• 隋唐虽然短暂,但在洛阳大力营建了宫殿苑囿(yòu)。
• 隋炀帝所修的西苑,是继西汉上林苑后最豪华壮丽的皇 家园林,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
西安大明宫
• 唐朝国力强盛,皇家造园活动频繁。
• 唐朝皇家园林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因功能不同可分为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有著名的华清宫、九成 宫等。
• 后者呈现了山居风光和田园风光,相对城市私园的华丽 精致,具有淳朴自然的气息,对后世私宅园林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
嵩(sōng)岳寺塔 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
年)建造的河南封县嵩岳 寺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 的砖塔,也是唯一的十二 边形平面的塔。
• 南北朝时,佛教、道教迅速发展、佛寺、道观纷纷涌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1736——1911年 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可编辑ppt
3
中国古典园林
• 启示:
从发展阶段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正好 与以汉民族为主题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 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相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受到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方 面的制约。
可编辑ppt
4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的生成期
可编辑ppt
2

中国古典园林 公元前11世纪——公园220年

生成期
是中国园林的产生和成长期,主要包括殷、

周、秦、汉。


林 阶 段
转折期
公元220——589年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全盛期
公元589——960年 相当于隋、唐时期。
成熟期
公元960——1736年 相当于两宋到清初。
成熟后期
1. 农业文明建立后,狩猎成为一种统治阶级的娱乐活动。
2. “囿”成为统治阶级专门的狩猎场所。
“ 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诗经》毛苌注。
“囿,苑有垣也。”
《说文》
3. 囿除了为帝王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 味,还能在其中进行游玩。
可编辑ppt
7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之二——台
1. “积土四方而高曰台。”
——殷、周、秦、汉
(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可编辑ppt
5
背景介绍 1.殷、周、秦、汉的兴衰
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 黄土高原出现农业曙光 • 原始农业使游牧生活转为定居生活 • 原始公社 • 夏王朝建立 • 出现“城市化”倾向 • 殷商建立
可编辑ppt
中国古典园林
6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之一——囿(yòu )
“物我对立”
西方思想以物我对立、主客体对立的方式去看待自然, 自然是人通过理性去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可编辑ppt
15
中国古典园林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 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
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 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 德性,即可与天一致。
5. 食用植物与药用植物逐步发展为观赏花卉。
中国古典园林
可编辑ppt
9
中国古典园林
影响风景式园林发展的三方面因素
• 囿、台、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其中囿和 园圃属于生产基地的范畴,它们的运作具有经济意义, 台则关涉到通神、望天,可以说栽培、圈养、通神、 望天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观游在其次。其后观游 功能虽然上升,但是其它源初功能一直延续到秦汉时 期。(经济因素)
3.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 静。”“山水”成为自然风景的代称。
可编辑ppt
17
中国古典园林
意识形态因素之三——神仙思想
1. 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
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 要观点。
可编辑ppt
16
中国古典园林
意识形态因素之二——君子比德
1. 君子比德的思想到源于先秦儒家,他们从功利、伦理 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
2. 君子比德是指大自然山林川泽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美 感,在于它们的形象能够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 似的特征,从而将大自然的某些外在形态、属性与人 的内在品德联系起来。
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 代表。
可编辑ppt
参考:方克立.《”天人合一”与中 国古代的生态智慧1”4 》
中国古典园林
“天人合一”
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 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 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上古的原 始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始终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在西周就已 经出现。
可编辑ppt
13
中国古典园林
“天人合一”思想
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 内容:1. 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 2. 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 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 天是主宰人、特别 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 天 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
——刘杰武
可编辑ppt
1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时期划分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 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的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这三 千余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 系——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不同,它的发展表现 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
可编辑ppt
11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的最初的发展还受到三方面意识形态因素的影 响:
一、“天人合一”思想 二、“君子比德”思想
三、 “神仙思想”
可编辑ppt
12
中国古典园林
意识形态因素之一——天人合一
影响中国园林的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 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二分” (季羡林)说相对立。
中国园林缓慢、持续演变的根本原因:
一、经济上以血缘家族的地主小农经济为主题,工商业经济始 终处于附庸的地位。
二、政治上的君主集权,依靠封建礼制与官僚机构相结合的国 家机器,有效地控制着全国的广大地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 土之滨,莫非王臣。”
三、儒家倡导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封建秩序、尊王攘夷的大一统 思想,始终占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 促成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 素是人们对于大自然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
的确立。(社会因素)
可编辑ppt
10
中国古典园林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诗经·小雅·蓼莪(liǎo é )》)
2. 台的原始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3. 台是古代人们对山岳的模仿。 可登高、可观风景。
• 例如:鹿台。
中国古典园林
可编辑ppt
8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之三——园圃
1. “园,所以树木也。”
毛传。
2. பைடு நூலகம்种菜曰圃。”
《说文解字》
3. 西周时,园圃并称,其意互通。
4. 《周礼·地官》:“以场圃任园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