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写作_崔建军.

合集下载

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写作

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写作

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写作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是一篇围绕特定研究领域并对相关已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评论和归纳总结的论文部分。

本文将介绍研究生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

一、选题和确定研究领域在撰写文献综述之前,研究生需要先进行选题,并确定自己所研究的领域。

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同时要确保有足够的相关文献可供参考。

二、收集相关文献收集相关文献是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研究生可以通过图书馆、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论文集等途径获取相关文献。

此外,还可以通过数据库搜索和文献引用的方式找到更多相关的研究。

三、整理文献在整理文献时,研究生需要将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选取与研究领域和选题相关的文献。

可以根据关键词、作者、时间等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写作。

四、阅读和理解文献在阅读文献时,研究生应该注重理解文献的主旨和研究方法,同时注意文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可以通过摘要、引言、结论等部分了解文献的核心内容,并在读完文献后进行笔记和总结,以便后续的整理和写作。

五、分析和归纳文献在分析和归纳文献时,研究生可以根据选题和研究目的,将不同文献之间的观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进行对比和概括。

可以采用分类、主题、时间顺序等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以展现出文献的核心内容和发展趋势。

六、撰写文献综述撰写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该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写作。

首先,应该有一篇引言,介绍研究领域和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和结构,将文献的分析和归纳结果进行叙述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最后,应有一篇结论,总结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价值。

七、修改和完善在完成文献综述之后,研究生需要对文章进行修改和完善。

可以通过修改语句的表达方式、优化段落的结构、增加或删除内容等方式来提高文章的质量。

此外,还应该注意文章的逻辑和连贯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其他拼写错误。

总之,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学术能力训练,需要有系统性地进行文献搜集、分析和写作。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分析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分析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分析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于研究背景、问题陈述以及研究目的的阐述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文献综述的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以帮助论文作者更好地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现有研究和理论进行梳理,确定自己研究的问题所在,以及提出自己的研究目的和假设。

文献综述需要具备扎实的文献检索和分析能力,以找到和自己研究相关的文献,并且根据研究目的进行筛选和整理。

二、文献综述的步骤1. 确定研究问题和目的:在进行文献综述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目的。

明确研究问题有助于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从而更好地回答和解决研究问题。

2. 文献检索:利用学术搜索引擎、数据库、图书馆等资源进行文献检索,找到与自己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

可以使用关键词、文献题目、作者等信息进行检索。

在检索过程中可以逐步缩小检索范围,以找到更相关的文献。

3. 文献筛选: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

首先阅读文献的摘要,确定是否与自己的研究问题相关;然后阅读全文,进一步确定是否符合研究目的。

在筛选过程中,需要根据研究质量、研究方法、实证结果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4. 文献分析: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可以根据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实证结果等进行分类归纳。

同时还需要对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在综述中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5. 文献综合:将分析得到的文献结果进行综合和整理。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理论观点、研究发现等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还需对不同文献之间的关系和差异进行分析,以揭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争议。

三、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1. 精确而详尽的文献检索:确保检索到的文献充分反映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避免遗漏重要文献。

2. 严谨的文献筛选:在筛选文献时,要遵循明确的标准,确保筛选结果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

3. 深入的文献分析:在分析文献时,要关注研究方法、研究质量、实证结果等方面,以确定文献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研究前沿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研究前沿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研究前沿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文献综述和研究前沿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文献综述是对过去相关研究的总结和评述,而研究前沿则是对当前研究领域中最新、最热点的问题和进展进行探讨。

本文将介绍毕业论文写作中文献综述和研究前沿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技巧。

一、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是毕业论文中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回顾的部分。

它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过去研究的背景和基础,并帮助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以下是写作文献综述的几个要点:1. 确定研究范围文献综述应该明确界定研究的主题和范围,避免过于笼统或太过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

可以采用时间、地域、学科等方面的限定,确保研究的相关文献能够被全面综合。

2. 搜集文献资料找到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可以通过图书馆、数据库、学术期刊等方式进行搜集。

查阅的文献可以包括国内外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等,尽量确保文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3. 文献总结和分类根据研究主题,将文献进行总结和分类。

可以按照发表年代、研究方法、理论观点等方面进行分类,将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方便后续分析和讨论。

4. 分析与批判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要对每篇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

要理解和评价每篇文献的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可以比较不同文献的观点和研究结论,找到各种观点的异同和争议。

5. 提出研究问题在文献综述的最后,要根据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和评价,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是与文献综述相关且有一定研究价值的。

二、研究前沿研究前沿是指当前学术界对某一研究领域最新、最热点的问题和进展。

对于毕业论文写作来说,了解和把握研究前沿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提高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

以下是了解研究前沿的几个途径:1. 期刊论文和学术会议定期阅读相关领域的期刊论文和学术会议的论文集,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问题。

很多学术期刊和会议都有特定的专题组织,关注某一领域的前沿问题。

2. 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可以直接听取专家学者对于研究前沿的介绍和讨论。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技巧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技巧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技巧在研究生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文献综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文献综述是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搜集、筛选、分析和整理,以评述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为研究生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背景。

下面将介绍一些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技巧。

一、文献综述的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是研究生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回顾和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阐明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为研究生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背景。

文献综述的意义在于:1. 理论依据:文献综述为研究生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帮助读者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源和研究动态。

2. 知识概述:通过系统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文献综述可以对研究领域的知识进行概述,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关注点。

3. 研究定位:文献综述有助于确定研究课题的定位和选择,避免重复研究和盲目探索。

二、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文献综述的撰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文献搜索和筛选:首先,在研究生论文的写作前期,根据研究课题和研究领域,进行相关文献的搜索和筛选,一般可通过学术搜索引擎、图书馆资料库等途径获取。

2. 文献评价和整理:在筛选出的文献中,对每一篇文献进行评价和整理,包括对文献的质量、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将文献根据内容和主题进行分类和整理。

3. 文献分析和总结:根据分类整理的文献,进行文献分析和总结,形成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述和总结,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不足之处的分析。

4. 文献引用和注释:在文献综述中,对引用的文献需要进行规范的引用格式,并进行相应的注释和解释,以避免抄袭和侵权问题。

三、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权威文献:在文献搜索和筛选阶段,应尽量选择权威性较高的学术期刊、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以确保文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保持客观中立:在文献分析和总结过程中,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公正评价,同时指出研究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研究视角和创新点。

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方法论

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方法论

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方法论导言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环节,而文献综述和方法论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好的文献综述和方法论能够为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论文的质量提高。

本文将详细介绍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和方法论,并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文献综述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生科研论文中对已有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概括和评价,以确定当前研究的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生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有一个深入了解,从而为自己的研究确定合适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如何进行文献综述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在开始文献综述之前,研究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和分析相关文献。

2.找到相关文献: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研究生可以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和互联网等渠道找到相关文献。

在选择文献时,研究生应该优先选择权威和可靠的文献,以确保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3.阅读和分析文献:在阅读文献时,研究生应该注重文献的核心内容,包括研究的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同时,研究生还可以对文献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不同研究之间的异同点,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

4.总结和撰写综述:在完成文献综述后,研究生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整理和撰写。

在撰写综述时,研究生应该注意逻辑清晰和语言简练,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的作用和意义好的文献综述能够为研究生科研论文提供以下作用和意义:1.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文献综述通过对已有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概括和评价,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可以对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整理,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2.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通过文献综述,研究生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有一个深入了解,从而能够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谈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写作

谈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写作

谈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写作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帮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文献综述是学位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更是研究生展示自己研究思路和方法的重要平台。

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研究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方向,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定义、目的、写作步骤、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写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文献综述的概念和特点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是指在某一特定研究领域内,对前人已经发表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评价,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观点、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把握。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对于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更能够体现出其独立思考和学术研究的能力。

系统性:文献综述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要避免冗余和重复。

分析性:文献综述不仅仅是文献的简单堆砌,更需要对每一篇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指出其优点、不足以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创新性:文献综述不仅要总结前人的研究,更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前瞻性:文献综述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研究现状,更要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不仅要求研究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文献检索能力,更要求其具备独立思考、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文献综述,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文献综述的目的和任务文献综述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目的和任务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对论文的质量和深度产生深远影响。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分析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分析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分析在学术研究领域,论文是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

而写作一篇优秀的论文,不仅需要有深入的研究和严谨的论证,还需要在文献综述与分析上下功夫。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分析的重要性及其技巧与方法。

一、文献综述的重要性文献综述是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也是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所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以及不同学者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为研究问题的提出提供依据,进一步完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此外,文献综述还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并为研究结果的对比和分析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1.确定研究范围:在进行文献综述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范围和主题。

可以通过关键词和主题词的选择,限定研究的领域和方向,避免过于广泛或过于狭窄的综述。

2.收集文献资料:在进行文献综述之前,需要广泛地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可以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

同时,还可以参考他人的文献综述,了解已有的研究进展和观点。

3.筛选文献资料:在收集到大量的文献资料后,需要对其进行筛选。

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主题,排除与之无关或质量不高的文献,保留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此外,还可以根据文献的年代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了解研究的发展动态。

4.提取关键信息:在阅读和筛选文献资料的过程中,需要提取并记录关键的信息。

例如,文献的作者、发表时间、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后续的文献分析和对比。

三、文献分析的重要性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进行文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已有研究的特点和趋势。

通过文献分析,可以对文献中的观点、理论和方法进行批判性思考,找到其优点和局限性,并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和方法。

文献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四、文献分析的技巧与方法1.比较与对比:在进行文献分析时,可以选取相似主题或相同研究方法的文献进行比较和对比。

论经济学学位论文的构成要素和结构_以金融学学科为例_崔建军

论经济学学位论文的构成要素和结构_以金融学学科为例_崔建军

A、B、C、D 的 E 研究》等等,这样的标题太过平常 。 炼。
《基于 A、B、C、D 的 E 研究》 给人的感觉是有些故
3.关键词不能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
弄玄虚。 若真正要研究“E”,可以将题目简化为“E
一般而言,关键词要选择最能体现论文全文主
研究”即可,没有必要将作为“背景”或“方法”的 A、 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 有些学位论文的关键词
有研究问题,有创新点,有对研究问题的分析 理论模型、经验实证、研究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必
论证以及对创新点的证明,要得出研究结论就会水 要时)等。
到渠成。 需要强调的是:研究结论不同于研究结果。
上述结构要素对一篇金融学学位论文而言缺
研究结果只是根据实际材料分析论证出来的东西, 一不可。其中,标题、摘要、关键词、目录是学位论文
出来,要保证论文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否则,可能 现简要将主要要素归纳如表 2。
产生研究对象不必要的混乱。 6.语言文采 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
不远。 经济学研究论文毕竟
构成要素 研究问题
表 1 金融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构成要素及其性质
构成要素的性质
在学位论文中的地位
研究问题是金融研究的首要构成要素 没有问题即不需要进行研究,更没有必要撰写论文
一、学位论文的实质构成要素
经济学学位论文的实质构成要素包括:研究问 题、主题与创新点、分析论证、研究结论、内在逻辑和 语言文采等。
1.研究问题 一篇学位论文总得研究某一问题或某一问题的 某一个方面。 没有要研究的问题是很难形成真正的 学位论文的。 缺乏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也就没有学 位论文绪论写作中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了。 由 此,研究问题就是一篇学位论文的首要构成要素,也 是撰写学位论文坚持“问题导向”的题中应有之义。 现在,不少学位论文缺乏对研究问题的凝练。 此类缺乏研究问题的学位论文“最大的问题”就是 “没有问题”,给人的感觉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这是学位论文写作的大 忌。 自然,明确研究问题是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选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09-15第9卷第3期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SH A AN XI RT V U JO U RN A L Sep15,2007V ol .9N o .3【教学研究】谈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写作崔建军*(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文献综述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撰写文献综述应遵循“5W ”、经典性、“文献树”、“顶天立地”和“单数”写作原则;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应该重点解决缺乏文献综述、简单罗列文献、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不匹配和多个文献综述并存等问题。

[关键词]文献综述;重要地位;写作原则;注意问题[中图分类号]G64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0703—0059—03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有机环节,文献综述的写作则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开端,在学位论文写作中举足轻重。

本文拟就研究生论文写作中有关文献综述问题提出个人的若干思考。

一、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地位一般而言,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综述水平的高低制约着学位论文写作的水平。

极端些说,没有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研究生学位论文。

1.文献综述的写作是由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决定的。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由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决定的,因为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文献综述部分要澄清所研究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部分主要是继承,是梳理前人的成果并找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演进的规律。

文献综述是复述前人的成果,是尊重前人,实质上也是显示作者自己的读书量。

一篇论文若没有必要的文献综述部分很难发表;一篇学位论文没有相应的文献综述部分一般质量较低,也难逃肤浅的命运。

2.文献综述的写作是由学术研究的开放性决定的。

道理很简单,主要是:学术研究是天下公器,需要一代一代的学人前赴后继的开拓和努力才能薪火相济;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任何一篇论文或研究过程都是该领域知识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可能是终结,也不可能覆盖全领域”。

正是因为学术研究是天下公器,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和任何一篇论文或研究过程都是该领域知识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可能是终结,决定了真正有价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放性和文献综述写作的必要性。

3.文献综述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导出研究问题。

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了导出研究问题并为自己的后继研究构建论文创新的平台。

空前绝后的题目或许有,但少之又少。

一般而言,即使空前绝后的题目也要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吸取灵感。

当然,既“空前”又“绝后”的题目缺乏普适性,也没有多少意义。

二、文献综述的撰写原则撰写文献综述应遵循以下写作原则:1.“5W ”写作原则。

“5W ”原则就是作者必须实事求是、原汁原味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原则,也就是可检索性原则。

具体地说即按照什么人(Who 、什么时候(When 、在什么地方(Where 、为什么(Why 、提出了什么学术观点59*[收稿日期]2007-07-18[作者简介]崔建军(1961-,陕西省乾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兼金融系副主任,经济学博士,金融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What的写作方式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则。

易言之,文献综述的写作应采用实引方式,对所引述的观点要严格采用被引述作者的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任意发挥。

真正的有价值的文献综述应该让读者能够查阅并迅速找到文献的源头,作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

遵循“5W”文献写作原则有利于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学术研究的尊严;有利于学术研究的良性开展;有利于学术积累。

现今流行于我国经济学界的许多所谓的文献综述是不规范的,比如“弗里德曼(1968提出了……”、“诺斯(1963构建了……”等等。

这种转述性的文献综述毫无价值可言。

因为读者阅读文献综述后仍然很难把握作者所依据的文献是什么。

严格地说,这样的文献综述既没有继承性,也没有开放性,于学术研究无补。

2.经典性原则。

文献综述应坚持经典性写作原则。

所谓经典性写作原则是指文献综述的内容应该是所研究领域的经典人物的经典著作,而不是学术“圈外人”的某些片言只语。

一般来说,每个研究课题都有其所在领域独有的经典文献。

作者必须熟悉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

3.“文献树”原则。

“文献树”原则也就是“学术谱系”原则。

作者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必须系统梳理研究问题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具体地说就是必须采用历史方法按照“由远到近”、“由大到小”和“由宽到窄”的“文献树”原则进行。

只有这样,方可理清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清晰揭示研究问题的演进,为自己的后继研究建立进一步创新的平台。

4.“顶天立地”原则。

“顶天立地”原则的“顶天”要求作者从理论继承上逼近学术前沿;“立地”则要求作者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进一步讲,所谓“天”就是研究问题所要求的最先进的理论成果,所谓“地”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顶天立地”就是要求有的放矢,要求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西方一切有价值的理论之“矢”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的”。

5.单数原则。

一篇学位论文只需要一篇与之相匹配的文献综述,这就是文献综述写作中的单数原则。

学位论文写作中不需要也不能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平行的文献综述。

理由很简单,一篇学位论文只需要集中研究和解决一个学术问题甚或某一个学术问题的某一个侧面。

通俗些说,就是栽一棵“树”只需要一个与所栽之树相匹配的“树坑”,栽一棵“树”挖两个“树坑”不但多余,而且无用。

三、文献综述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就文献综述的写作而言,主要是:1.缺乏应有的文献综述。

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位论文没有文献综述。

作者却说,他写的题目找不到相关文献或没有相关文献。

如果真是这样,其解释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作者所选择的题目确实是“空前绝后”的;二是作者所选择的题目确实没有任何人研究。

前一种可能几乎不存在,后一种可能反证了作者的选题缺乏研究意义。

2.简单罗列文献。

有些研究生学位论文有文献综述,但写作上存在简单罗列的毛病。

比如,有的文献综述中仅列示出A说,B说,C说,D说等等,而后却无下文了。

从这种文献综述当中读者看不出作者所依据文献演进的内在逻辑,作者也没有能够依据文献综述清晰地推导出研究问题。

简单地说,这种文献综述写作严重违犯文献综述的“文献树”写作原则。

3.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

有些研究生学位论文虽有文献综述,但只是简单地罗列出一些缺乏权威性和经典性的算不上学术文献的所谓文献。

比如研究货币政策问题,若不综述凯恩斯、汉森、托宾、萨缪尔森、弗迪利亚尼、弗里德曼等人的论著,而开出另一系列人物的论著清单,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根本就不熟悉所研究领域的理论背景,也没有认真研读过真正有价值的货币政策文献,其成果价值当然就要大打折扣了。

当然,我们列示权威人物的权威论著,并不是不尊重非权威人物。

在学术研究中理所当然必须坚持学术标准,也只能坚持学术标准,而不能有学术标准以外的其他因素参与其中。

4.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不匹配。

此问题常见于当今比较时髦的“基于A的B研究”或“A时期的B研究”这种题目。

本来,“基于A的B研究”和“A时期的B研究”这样的题目研究的研究重心是“B”而不是“A”,但作者的文献综述却是“A”。

显然,此种文献综述脱题了。

比如,“通货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这一题目,作者的研究中心应当是“货币政策”,“通货紧缩时期”或“通货紧缩”只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背景与环境,而作者的文献综述却是“通货紧缩”,此种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当然是不匹配的。

5.多个文献综述并存。

与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不匹配问题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学位论文60多个文献综述并存。

这种文献综述写作违犯文献综述的“单数”写作原则。

多个文献综述并存反映出作者选题的发散化和研究问题的不集中。

比如,“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这一研究题目的写作中,作者既有货币政策方面的文献综述,也有金融市场方面的文献综述。

这种文献综述写作难免顾此失彼。

当然,这是选题问题了,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

总之,文献综述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应引起高度重视。

撰写文献综述应遵循“5W”、经典性、“文献树”、“顶天立地”和“单数”写作原则;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应该重点解决缺乏文献综述、简单罗列文献、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不匹配和多个文献综述并存等问题。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1]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2]王汶石.亦云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3]熊易寒.文献综述与学术谱系[J].读书,2007,(4.[责任编辑张君宽](上接第56页(“哈佛大学教授乾姆斯君,Prof.William James”“去年之夏”去世的新闻报道,还介绍了他的“人鬼相通之理”,并说明“媒介二字,原名Medium s,意即通灵界之消息者,中国称为关亡,惟中国关亡,由居间者口述,而西国则用笔述之”。

[24]有趣的是,这些文字和中国的相面术、关亡术等资料一同放在了“术数”类。

此书还介绍了广告、邮政、摄影术、印刷术,以及铁路、汽车、博览会、“妇女交际西礼式”等许多方面的资料,这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代媒介形成的历史及其对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传播史料涉及传播思想来源、媒介发展演变等方面内容。

这些史料对于追溯传统社会的传播思想、思考当代社会的传播现象都是不可忽视的坐标,因而有必要对近代传播史料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编写中国近代传播研究史、传媒发展史,这会进一步推动传播研究本土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1]关绍箕.中国传播思想史[M].台北:正中书局,2000.[2]叶启政.社会理论的本土化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72.[3][8][11](美罗杰斯.传播学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248.[4]叶启政.社会理论的本土化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7.[5](美罗杰斯.传播学史[M].殷晓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6][22][23](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M].何道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7](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陈德民,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8]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A].饮冰室合集[C].文集之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96:79.[9]郑师渠.晚清国粹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2.[12]邹振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6:263.[13]王颖吉.论五四时期中国现代舆论学专业化研究传统的发端[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2.[14]陶孟和.社会与教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105.[15][16]杨雅彬.近代中国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674,677,916,741.[17]吴予敏.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国的传统文化[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210.[18](美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9](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65.[20](日左藤卓己.现代传媒史[M].诸葛蔚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1]陶孟和.社会与教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105,107,247,264.[24]言纶编.日用百科全书[C]第四十四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责任编辑张君宽]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