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学

生理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概念:细胞直接接触的周围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homeostasis)概念: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含义:稳态是一个动态平衡,在微小波动中保持相对恒定。
稳态的维持:整体条件下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活动实现。
内环境保持稳态意义: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一)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1.概念:通过神经反射影响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形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reflex)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反射的分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reflex arc)。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神经调节的特点:快速、局限、精确和协调。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1.概念:机体某些组织细胞分泌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调节其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
2.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3.调节方式(激素作用方式):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三、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1.概念: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特点:调节强度较弱,范围小,灵敏度较低,调节常局限于某些器官或组织细胞内。
举例: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当肾动脉灌注压在80-180mmHg内变化,肾血流量保持基本稳定,以保证肾脏泌尿功能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动脉血压改变的影响。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一)非自动控制系统(二)反馈控制系统是闭环系统,受控部分活动会影响控制部分活动,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反馈: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控制部分的过程。
生理 简答题大全

生理学简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1)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各种活动实现,其基本方式是反射。
它是体内最普遍的一种调节方式,具有迅速、准确和作用时间短暂的特点。
(2)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它的作用特点是缓慢、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是指细胞和组织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的作用,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其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何谓正反馈、负反馈?在机体功能活动中有何作用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意义: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行对稳定。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意义: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就迅速加强,直到生理过程完成为止。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何特点?(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如:O2 CO2顺浓度差,不耗能,也不需要膜蛋白帮助(2)易化扩散:是指水容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要膜蛋白帮助可分为两种类型: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转运葡萄糖和氨基酸。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门控通道又分两种: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
转运Na+和K+ 等离子。
(3)主动转运: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泵蛋白的帮助下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耗能转运过程。
如:钠泵对Na+和K+的逆浓度转运。
逆浓度差,耗能,需要泵蛋白帮助(4)出胞和入胞:是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进出细胞的转运方式。
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和激素的分泌。
什么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是什么?静息电位:是指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膜内较膜外低。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静息时K+外流形成的K+平衡电位,还有Na+内流及Na+-K+泵的活动。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2018版 01绪论

第一章绪论考查内容:1. 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 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知识点1:内环境和稳态一、体液分布: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又相互沟通A型题1.(2000)下列有关体液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 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B 细胞内液量在男性约占体重的40%,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中C 血浆约占体重的10%D 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等都属功能性细胞外液E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一般为260 ~ 280 mmol/L答案:B 层次:记忆考点:体液分布解析: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50%,故A选项错误;血浆约占体重的5%,故C选项错误;消化液不属于细胞外液,故D选项错误;体液的渗透压约为300 mmol/L,故E选项错误。
2.(2010)关于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布在各部分的体液量大体相等B 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又相互沟通C 各部分体液的成分几乎没有差别D 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是细胞内液答案:B 层次:记忆考点:体液分布解析:体液约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外液约占20%,细胞内液约占40%,故A 选项错误;细胞内液K+浓度约是细胞外液的30倍,细胞外液的Na+约是细胞内液的14倍,故选项C错误;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是细胞外液,尤其是血浆,故选项D错误。
二、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A型题3.(2005)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 体液B 细胞内液C 细胞外液D 血浆E 组织间液答案:C 层次:记忆考点:内环境的概念解析:内环境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故选项C正确。
三、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状态。
临床联系:健康与疾病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机体内部结构、功能与代谢的高度协调所形成的内环境稳定是维持这种良好状态的基石。
生理学

生理学第一篇绪论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生物调节是机体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
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5、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细胞上的相应受体,影响靶细胞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体液调节的方式分为:远距分泌调节、旁分泌和自分泌。
此外还有神经内分泌,如下丘脑内有一些神经细胞能合成激素,激素随神经轴突的轴浆流至末梢,由末梢释放入血。
6、人体内控制系统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提早调控)。
反馈控制分为负反馈(维持稳态)和正反馈(打破稳态)。
第二篇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基本内容: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并连有一些寡糖和多糖链。
特点:(1)脂质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流动的。
(2)细胞膜两侧不对称,两侧膜蛋白存在差异,同时两侧的脂类分子也不完全相同。
(3)细胞膜上相连的糖链主要发挥细胞间“识别”的作用。
(4)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执行者,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如发挥转动物质作用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离子泵等,这些膜蛋白主要以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并且以多种不同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如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
(5)细胞膜糖类多数裸露在膜的外侧,可以作为它们所在细胞或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
(分子标记、信息载体)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根据是否耗能,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生理学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学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探索和揭示人体内部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机制及其相互作用,以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
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过程中,各个器官和系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系统在生理功能的调节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通过接收、处理和储存信息,来指导和控制人体的行为和反应。
外周神经系统则负责将信息从身体各部分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能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身体各部分,实现机体内外的信息交流。
内分泌系统在生理功能的调节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分泌腺如甲状腺、垂体和肾上腺等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的代谢、生长和生殖等功能。
每种激素都有其特定的靶细胞和作用机制,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号并调节靶细胞的功能。
免疫系统也参与了生理功能的调节。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外部入侵者如细菌和病毒,同时也能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癌细胞。
免疫系统由各种免疫细胞组成,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通过产生抗体、细胞因子等物质来发挥免疫作用。
循环系统在生理功能的调节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它们共同维持了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
心脏负责泵血,血管则负责运输血液到全身各个部位,而血液则包含了各种营养成分和氧气等,为全身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生理学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同作用。
活性氧(ROS)是机体内一类具有高度反应性的自由基,包括氧离子、过氧化氢、过氧自由基等。
尽管活性氧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起着重要的角色,但其在细胞内和外的过度积累却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
近年来,随着对活性氧生理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活性氧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活性氧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活性氧可以作为一种抗菌剂,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抑制蛋白质合成等方式对入侵的病原体进行清除。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绪论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简答)人体生理机能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通过反射进行调节,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特点:作用迅速,调节精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机体细胞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a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b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扩散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
c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液达到的体液调节。
特点:缓慢、持久、弥散。
3)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试比较三种能量系统的特点(论述)人体有三种能量系统,分别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1)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CP供能,无氧代谢,体内储量少,输出功率大,供能速度极快,持续时间短,不产生疲劳的副产品,适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活动。
2)糖酵解系统由糖原、葡萄糖供能,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ATP生成有限,同时产生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适于耗时2-3分钟的最大强度运动,评价指标为血乳酸。
3)有氧氧化系统由糖、脂肪、蛋白质供能,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不产生导致疲劳的副产品,适用于耐力或长时间运动,评价指标为最大摄氧量、无氧阈。
第二章肌肉活动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1)时间短,强度大项目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高于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2)耐力项目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于从事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3)既需耐力又需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如中跑、自行车等):快肌纤维百分比与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引起的重要作用。
(论述)1)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四肢肌肉紧张性改变。
生理 简答题大全

生理学简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1)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各种活动实现,其基本方式是反射。
它是体内最普遍的一种调节方式,具有迅速、准确和作用时间短暂的特点。
(2)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它的作用特点是缓慢、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是指细胞和组织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的作用,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其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何谓正反馈、负反馈?在机体功能活动中有何作用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意义: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行对稳定。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意义: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就迅速加强,直到生理过程完成为止。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何特点?(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如:O2 CO2顺浓度差,不耗能,也不需要膜蛋白帮助(2)易化扩散:是指水容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要膜蛋白帮助可分为两种类型: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转运葡萄糖和氨基酸。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门控通道又分两种: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
转运Na+和K+ 等离子。
(3)主动转运: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泵蛋白的帮助下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耗能转运过程。
如:钠泵对Na+和K+的逆浓度转运。
逆浓度差,耗能,需要泵蛋白帮助(4)出胞和入胞:是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进出细胞的转运方式。
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和激素的分泌。
什么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是什么?静息电位:是指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膜内较膜外低。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静息时K+外流形成的K+平衡电位,还有Na+内流及Na+-K+泵的活动。
生理学自身调节的典型例子

生理学自身调节的典型例子
生理学中,身体自身调节是一种常见现象,这种调节能够保证身体平衡,维持机体健康。
下面就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 温度调节
人体的温度调节是指维持体温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这个过程是非常关键的。
当外部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人体会自动调节,通过出汗或者打哆嗦等方式,将体温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2. 血压调节
血压调节是身体自身非常重要的调节机制之一。
通过自身调节,身体可以保证血压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
当血压过高或者过低时,身体会自动调节,例如通过自动调节心率和血管的收缩松弛等方式,来使血压回归正常水平。
3. 酸碱平衡调节
酸碱平衡是指我们的体内液体的pH值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身体自身通过肾脏和肺部的功能进行调节,当酸度过高或碱性过强时,身体会自动调节,使液体的pH值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4. 血糖调节
身体在进食后,消化食物和吸收后,会产生葡萄糖,用于能量供应和
储存。
身体自身通过胰岛素和葡萄糖素等激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当
血糖过高或过低时,身体会自动进行调节,使血糖维持在一个稳定的
水平。
5. 钙离子调节
钙离子在身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在骨骼和肌肉中的形成。
身体自身通过甲状腺激素和钙调素等激素,来调节钙离子的水平。
当
钙离子过高或过低时,身体会自动进行调节,使钙离子维持在一个稳
定的水平。
总结起来,这些调节机制可以帮助身体自我调节维持平衡,保证身体
健康,是我们身体机能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环境的作用
1 .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 为细胞提供物质 接受细胞排出物
2 .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稳态)为细胞正 常活动提供条件,使机体能自由而独 立的生存
二、内环境的稳态 (一)稳态(homeostasis )也称自稳态
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 理化因素— 温度、PH、渗透压和化学组成等)保持相对稳定 的状态。
➢ 任务: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生命活动的现象、过 程、规律、机制及影响因素等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是医学 科学的重要基础骨干课 程。它具有承前启后的 作用。
➢ 学习目的:掌握各种生 理变化的规律、机制和 影响因素,培养科学的 思维方法。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发展简史
压力感受器
特点:
迅速、精确 部位局限、 时间短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概念: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 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类型:1.远距分泌调节 2.旁分泌调节 3.神经分泌调节 4.自分泌调节等
特点: 缓慢、广泛、 持久
神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 regulation )
(三)整体水平
各系统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以上三个水平的研究不可分割,互相联系和补充。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机体的内环境 (一) 体液及其分布
占 体体 重 60 液
%
细胞内液
40%
细胞外液
20%
血 浆 5% 组织液 15%
体液的组成
(二)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
细胞内液的更新有赖于组织液的更新, 而组织液的更新最终有赖于血浆成分的更 新。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节方式(主导)
➢ 反射(reflex)—— 在CNS参与下,机 体对内、外环境的 变化所做出的规律 性应答。
➢ 反射弧
减压反射
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
刺激
感受器
内内分泌泌腺腺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反射中枢
素 激 效应器
(三)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概念: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 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 不灵敏 局限
机体内以上三种调节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 活动更趋完善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机体内各种功能调节与机器的自动控制有 相似之处,都可以视为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 的信息传递过程。
1、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概念:反馈信息与调节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 反馈信号 减弱或抑制
控制部分的活动 作用:保持系统的稳定和内环境的稳态
动脉血压的负反馈控制
BP
心血管 中枢
心脏活动 小A 扩张
BP
负反馈控制设置有“调定点”,围绕此 点小幅波动以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动物实验 人体实验
急性实验 慢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四、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cell physiology)
如:肌肉收缩 生理特性
生物大分子理化特性 基因表达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
从器官/系统水平上研究 器官生理学--(organ physiology )
循环生理学 消化生理学 肾脏生理学
概念——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之前已受到纠正
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控制指令有 可能导致的偏差。
作用——(条件反射) 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受到一定制约,使活动更加
准确、协调和适度。
动脉血压的负反馈控制
(—)
中枢
压力感(+) 受器
动脉血压
心脏 血管 (+)
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
2、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概念:反馈信息与调节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 促进和加强原效应
例子: 血液凝固、排尿反射、 排便反射、分娩、 产生动作电位的钠内流
(三)前馈控制系统(feed-forward control)
人体内的控制系统包括:
非自动控制系统---开放
自动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开放(少见)
控制系统
受控系统
如:强烈刺激下的应急性反应活动
(二)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
控制系统
受控系统
反馈 信息
监视装置 (感受器)
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 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黄帝内经》 公元前300-400年
解剖、生理 古罗马 Galen
《心与血的运动》 1628年 Harvey
迅速发展
19世纪
中国生理学会成立 1926年
《Single-Channel Recording》 1983年
多水平纵深发展 近二三十年
Harvey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实验( physiologyical experiment)
相对稳定是一种动态平衡,稳态是生理学中最 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二)稳态的维持和生理意义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需要全身 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更需要神 经和内分泌通过对各系统的调节,使稳态更趋协 调和完善。
意义: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稳态的破坏将有碍于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 行,进而引起疾病。
是沟通机体内各部分体液并与外 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它是各 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
(三)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细胞在体内直接所 处的环境(组织细 胞赖以生存的特殊 的液体环境),即 细胞外液 。
❖细胞外:
Na+ 、Cl-、O2、 G、AA、等
❖细胞内:
K+、CO2等
生理学
(Physiology)
第一章 绪论
➢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 常功能活动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 研究对象:生物体(organism),也称有机体: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