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合集下载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总结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总结

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
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
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
Na+通道关→Na+内流停+同时K+通道激活而开放 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 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 ∵ [Na+]i↑、[K+]O↑→激活Na+-K+泵 Na+泵出、K+泵回,∴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后电位
第四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第三节 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 第四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各种生物体,包括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 基 本生命活动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三种 基本活动,这就是: 新陈代谢 兴 奋 性 生 殖 因为这些活动是活的生物体所特有的,可以认为是 生 命的基本表现。
(二)电压门控通道 这类通道的分子结构与化学门控通道类似。但 这类通道的开放是由膜电位控制的。由于这类通 道的分子结构中存在对膜电位改变敏感的基团或 亚单位,当膜电位改变时,可引起通道分子变构 而使通道开放。这种由膜电位控制通道的开放叫 电压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广泛存在于很多细 胞(如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钠通道、钾通道等 (应改成:如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上的钠通道、钾 通道等))。它们在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 导中起重要作用。
主要离子分布: 膜内:
膜外: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 > Cl- > Na+ > A-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 及膜对离子通透性

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二自主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功能
第七节脑的高级功能
一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 二觉醒与睡眠 三学习与记忆 四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一侧优势
第五节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二肺循环 三脑循环
1
第一节肺通气
2
第二节呼吸气 体的交换
3
第三节气体在 血液中的运输
4
第四节呼吸运 动的调节
5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肺通气
一呼吸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二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三肺通气动力 四肺通气阻力 五肺容积和肺容量 六肺通气量
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
一呼吸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气体交换
第二节消化道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的消化 二胃内的消化 三小肠内的消化 四大肠的功能
第三节肝脏的生理功能
一肝脏的功能特点 二肝脏的主要功能 三肝脏的贮备功能及肝脏的再生 四肝脏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第四节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及途径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二节体温及其调 节
第一节能量代谢
复习思考题
(三)中西医临床医 学专业
(四)中药学类专业
(五)护理学专业 (六)公共课
(七)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
(八)中医养生学专 业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 内容摘录。

生理学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学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学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探索和揭示人体内部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机制及其相互作用,以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

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过程中,各个器官和系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系统在生理功能的调节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通过接收、处理和储存信息,来指导和控制人体的行为和反应。

外周神经系统则负责将信息从身体各部分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能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身体各部分,实现机体内外的信息交流。

内分泌系统在生理功能的调节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分泌腺如甲状腺、垂体和肾上腺等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的代谢、生长和生殖等功能。

每种激素都有其特定的靶细胞和作用机制,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号并调节靶细胞的功能。

免疫系统也参与了生理功能的调节。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外部入侵者如细菌和病毒,同时也能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癌细胞。

免疫系统由各种免疫细胞组成,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通过产生抗体、细胞因子等物质来发挥免疫作用。

循环系统在生理功能的调节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它们共同维持了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

心脏负责泵血,血管则负责运输血液到全身各个部位,而血液则包含了各种营养成分和氧气等,为全身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生理学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同作用。

活性氧(ROS)是机体内一类具有高度反应性的自由基,包括氧离子、过氧化氢、过氧自由基等。

尽管活性氧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起着重要的角色,但其在细胞内和外的过度积累却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

近年来,随着对活性氧生理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活性氧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活性氧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活性氧可以作为一种抗菌剂,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抑制蛋白质合成等方式对入侵的病原体进行清除。

第二章 第四节_免疫调节

第二章 第四节_免疫调节

时间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细 胞 免 疫 过 程
抗原
直 接 刺 激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呈递 T细胞(识别后增殖分化)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同种抗原 与靶细胞结合并 再次刺激 释放淋巴因子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 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抗原暴露,与抗体作用 被吞噬细胞消灭
【注意】 (1)无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大体上都可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应阶段 对抗原处理、传递和识别; 第二阶段:反应阶段 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包 括二次免疫应答); 第三阶段: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免疫调节的作用: (1)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2)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等)
2免疫细胞
:体液中各种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免疫活性物质
1.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定居、繁殖的场 所,也是对抗原发生免疫反 应的场所
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 )
2)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 效应细胞。(√ ) 3)只要接触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 住该抗原的特征。(× )
4)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练 习一
5)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 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 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 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1.基本形式:反射(reflex)
中枢神经系统 参与下,机体 对刺激产生的 规律性反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传出神经
效应器(反应)
中枢(整合)
传入神经
感受器(接受)
3.反射的类型
(1)非条件反射
唾 液
先射
3.反射的类型
(2)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



3.反射的类型
50 25 0
0
动脉血压 肾血流量
80~180mmHg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动脉血压(mmHg)
(%)
小结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拓展题
1.全麻刚刚复苏的患者,在保暖时 为什么要特别注意不要烫伤?
2.玩过山车时,心跳和呼吸加快,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分析为什么?
谢 谢 大 家!
胰岛素
胰岛β细胞
血糖
3.相互关系:神经-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三、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1.定义: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 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刺激 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2.自身调节的特点
局限,幅度小,不灵敏 心肌和平滑肌
肾血流的自身调节
150
肾 125 血 100 流 75 量
(2)条件反射
后天获得 预 见 性
画饼充饥
(2)条件反射
初生牛犊不怕虎
4.神经调节的特点
迅速,精确,短暂 骨骼肌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1.定义: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进行的调节。

简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简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简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摘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是指机体通过不同的调节方式,保持稳定的内环境,使身体各器官和系统能够正常运作。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号,快速调节器官功能;内分泌调节是通过激素分泌调节机体代谢活动;自体调节是机体自身调节机制;环境调节是通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来维持稳定。

整体调节特点表现在多种调节方式交互作用,保持内稳态。

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综合性体现在多种调节方式共同作用,维持内稳态;调节方式的多样性表现在不同调节方式根据需要灵活使用;调节特点的灵活性表现在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变化自适应调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和特点展现了生命体在面对各种挑战和环境变化下的强大自调节能力。

【关键词】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自体调节、环境调节、整体调节、综合性、多样性、灵活性。

1. 引言1.1 机体生理功能的概念机体生理功能是指机体内部各个系统和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保持生命活动平衡的功能。

它涉及到各种生理过程,包括营养吸收、新陈代谢、神经传导、免疫反应等。

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对于维持机体内稳定的内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生理功能的调节意义在于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可使机体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变化。

通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可以使机体对危险因素做出及时的反应,确保机体的正常运作。

生理功能的调节意义体现了机体的自动调节和适应能力,使机体能够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性。

整体上来看,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维持机体健康和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1.2 生理功能的调节意义生理功能的调节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稳定,确保各种生化反应能够正常进行。

通过调节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可以使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理功能的调节也可以促进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配合,保持整体功能的平衡和协调。

生理功能的调节还可以帮助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各种挑战,增强机体对各种生理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人体生理学 绪论

人体生理学 绪论

第三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二、稳态(homeostasis) 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 稳定的状态。 保持相对稳定或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 各种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稳态的实现: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 统的活动而实现。途径---反馈
稳态意义:为细胞活动提供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环境, 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
三、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 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肾血流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 肾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脑血流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60-140mmHg范围内变动时,
脑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自身调节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第五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研究》, 于1628年公之于世。指出 “动脉是
从心脏输出血液的血管,静脉是运回血液到 心脏的血管,血液能从动脉透入静脉,动脉 与静脉的移行是在四肢及身体的远端部分; 心脏是一种肌肉,其瓣膜阻止了血液的逆流,
心脏运动是血液循环的唯一原因。”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显微镜的发明为生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1660 年和 1668 年,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指机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 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的物质,并将 其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的过程。 同化作用 机体 环境 (物质代谢) 两个过程 异化作用 (能量代谢) 同化作用:即合成代谢,是机体利用能量将环境中小分子 合成为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谢途径。 异化作用:即分解代谢,是机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 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能量代谢:各种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生理学 第4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

生理学 第4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

31:1
通透性很小 通透性大
Cl- 8
110 1:14 通透性次之
A- 60 15 4:1
无通透性
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
∵ 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膜对离子的
通透具有选择性:K+>Cl->Na+>A-

[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
散 [A- ] i 不能向膜外扩散
[K+] i ↓、[A-] i ↑→膜内电位↓(负电场) [K+]o↑→膜外电位↑(正电场)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二)、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受终板体膜蛋上白的分N子2受构体型结改合变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
主要离子分布: 膜内:
膜外: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 > Cl- > Na+ > A-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 及膜对离子通透性
主要 离子
离子浓度
(mmol/L)
膜内 膜外
膜内与膜 外离子比 例
膜对离子通 透性
Na 14 142 1:10
+K+ 155 5
12、刺激阈指的是( B ) A.刺激强度不变,引起组织 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B.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 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C.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 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 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 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叫 Negative feedback 意义:是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
➢ 正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一 致,可以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作 用,称为 Positive feedback
体内的正反馈:排尿 、分娩和血液凝固
谢谢观赏!
2020/11/26
28
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
血液循环
血管
传入神经
眼、耳、 触压感受器
惊吓 血压升高
(三)、自身调节
• 概念: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条件下,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 性的反应
• 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一种调节方式。
血管内血流量增大
第四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020/11/26 1
一、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主要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
(一)神经调节 1、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 调节方式。
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感受器
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
传入N纤维
控制部分
指令 正反馈信息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控制部分
指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负反馈信息
控制特点:①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 稳态。
②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温调节),正反馈机制很少(排 尿反射、分娩、大量失血出现的“恶性循环”)。
血管扩张
平滑肌收缩
维持血流量相对恒定
平滑肌减少收缩
血管不扩张
血流量减少
自身调节的特点 • 调节的幅度和范围较小;但对某些生理功能的调节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控制部分
+

受控部分
反馈信息
感受装置
输出变量
反应
反馈:即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
中枢
传出N纤维
效应器
反射弧及其组成
神经调节
全身各器官 系统感受器
传入神经
刺激
中枢 (脑、脊髓)
传出神经
全身各器官 系统效应器
反射 (Reflex)
反应
意义:神经调节以反射为基本形式,将各器官系统联系到一起,成为一整体,以维持机体的稳态。
2、反射分类
❖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神经-体液调节(多数内分泌腺和细胞) Nervous-humபைடு நூலகம்ral regulation
传出神经
中枢 (脑、脊髓)
神经反射
传入神经
全身各器官 系统感受器
效应器官 效应组织
激素 体液调节
血液循环
生物活性物质
组织间液
刺激 靶细胞
神经-体液调节举例: 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
中枢 (脑、脊髓)
神经反射
器官、组织
激素 体液调节
血液循环
生物活性物质
组织间液
靶细胞
激素作用方式
体液调节的特点
➢ 作用缓慢,作用时间持久 ➢ 受影响的部位广泛 ➢ 主要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缓慢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 区别: 神经调节:迅速、作用准确、时间短 体液调节:作用广泛、持久、反应速 度慢
• 联系:神经-体液调节
正反馈
刺激尿道的感受器
膀胱平滑肌收缩 尿道括约肌松弛
排尿过程 尿液进入后尿道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负反馈 BP降低时,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弱,BP升高。
正反馈控制系统
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与负反馈相反,正反馈不可能维持系统的稳态或 平衡,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正反馈控制系统数量很少,例如,血液凝固是正反馈控制、排尿反射、正常分娩过程等。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指体内某些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内分泌(endocrine):一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进入细胞间液,再经由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 各处的靶细胞,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神经分泌)
旁分泌(paracrine):一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而在组织液中扩散,作 用于邻旁细胞。
血压升高
激动颈动脉窦 牵张感受器
心脏活动增强 收缩血管
心血管中枢
心脏活动抑制 扩张血管
负反馈
抑制颈动脉窦 牵张感受器
血压下降
调定点(set point):正常血压为调定点。 血压高于调定点,该反馈增强;血压低于调定点,该反馈减弱。
思考:体温的调定点是什么?如何调节?
激动膀胱 牵张感受器
尿液量增加
脊髓
人体中的各种反馈调节回路中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则很复杂,它可以包括复杂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 节综合完成调节某一生理功能活动。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内环境 反射 正反馈 负反馈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保持内环境 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2.简述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与 特点。
谢谢大家! 2014-3-8
神经调节的特点
➢作用迅速,高效 ➢ 作用时间比较短暂 ➢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是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如激素(有的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延长部分)
①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②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 ③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达到的体液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