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和高校在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中的定位与作用
协同创新-全方位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协同创新-全方位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前言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推动者。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高校需要不断地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
目前,高校之间、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也需要进行协同创新,以实现科技创新的高效率和最优质量。
本文将对协同创新的理念、策略和实践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协同创新的概念协同创新是指多方参与,共同推进某项科技创新的过程。
高校之间、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共同协作,可以共享资源、整合人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更优质的科技创新成果。
协同创新是创新体系的一种新思维模式,旨在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开发、协同利益分享的新机制,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和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协同创新的策略1.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高校靠自身优势和特长,围绕产业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促进科技创新的转化和产业化,同时也可以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发展水平。
2.聚焦研究热点和前沿高校需要为转化和落实科技创新成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和科研平台,聚焦研究热点和前沿,会更有利于推进协同创新。
3.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建立交流平台,分享经验、资源、技术和人才,提升彼此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4.支持和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高校要支持兼职教授、企业技术总监以及在职职工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协同创新的实践协同创新的实践需要在多方面推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1.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构建合适的协同创新平台,是协同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实现协同创新需要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打造科技创新和创业生态圈。
2.协同创新项目的推进通过对创新需求的了解和需求调研,选择科技成果转化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创新项目,根据项目进行产学研合作,分配人员、经费、资源等,推进项目的实施。
3.协同创新成果的推广实施通过各种形式,将协同创新成果宣传出去,推广和实施。
新型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1 概 述
新 型科 研 机 构 的兴 起 , 己成 为 科 技 机 构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在科技机 构中 , 高等院校 以培 养人才为核心 , 开展科技 研究活
创新 中心和广东华南设计创新 园项 目。 . 新 型 科研 机 构 的形 成 是 在 国际 市 场 产 业 转 移 、 区 域 经 济 转
够 调 动平 台 力量 不 仅 服 务 于 某 一 企 业 , 可 以服 务 于 整 个 产 业 集
群 中 更 多 的 企业 。通 过 资 源 共 享 机 制 , 与服务对象共享人、 财、
会召开后 , 在深圳 、 天津等地 新型科研机构 的研 究逐渐涉入 生 物医药、 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 2 0 0 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 新 型 科研 机 构 更 是 在 长 三 角 、 珠三角、 京津 冀等 地 区 迅 猛 发展 。新 型科研机构的兴起 越来越得 到我 国各级政府 的重视 , 广 东省出 台了《 关于促进 新兴技术创新机 构发展的若干意见》 , 江苏、 浙 江等地将 支持新型科研 机构 的发展写入了“ 十二五” 规划。近年 来, 东莞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 新型科研机构非常活跃 。 东莞市 新型科研机构 以与高校合作成立 的研 究院为主 , 建成和发展了 广 东 电子 工 业 研 究 院 ,东 莞 华 中 科 技 大 学制 造 工 程 研 究 院 , 东 莞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研 究院,东莞中山大学研 究院, 东 莞 上海 大 学 纳 米 技 术 研 究 院 等 1 3个 公 共 创 新 平 台 , 2 0 1 2年 继续新增建设华南协 同创新研究院、 北京大学东莞光 电研究 院 等 。其 中华南协 同创新研究院是全国首家协同创新研 究院, 北 京大学东莞光 电研 究院是 目前北京 大学与地方政府合 作组建 的 唯一 一 个 创 新平 台 。还将 积 极 推 进 深 圳清 华 大 学研 究 院 东莞
科技创新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与框架解析

科技创新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与框架解析科技创新在高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竞争力,还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高校的科技创新目标、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框架解析,并探讨科技创新对高校发展的影响。
一、高校科技创新目标高校的科技创新目标是推动学校的学术研究和科学发展,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竞争力。
具体目标包括:加强学校的科研实力,提高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水平;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促进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学校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
二、科研项目管理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项目管理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科研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立项、经费管理、进度控制等方面。
高校可以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机构或者科研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申报、评审、经费使用等工作。
同时,高校还应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规范科研项目的立项、执行和结题流程,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按质量完成。
三、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高校来说更具实际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可以促进学校与产业界的深入合作,使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
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可以建立产学研合作中心、孵化器等机构,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支持,帮助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应用。
科技创新对高校发展的影响科技创新对高校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技创新可以提升高校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加入学校。
其次,科技创新可以促进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第三,科技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最后,科技创新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在高校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应该制定科技创新目标,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研究机构在科技领域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研究机构在科技领域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研究机构作为科技领域中的重要力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研究机构,指的是由一定规模的科学家、技术人才等组成的,专门致力于研究某一领域或领域的相关问题的机构。
那么,研究机构在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是什么呢?研究机构的作用首先,研究机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而研究机构则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
研究机构通过对科学问题的持续探究和实验,为未来的产品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同时,研究机构也通过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的孵化,加速了科技创新的推动力度。
这些都表明了研究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研究机构也扮演着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角色。
研究机构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都是从研究机构中涌现出来的。
研究机构内部也可以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相应的技术支持,促进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科研实力的提升。
这同时也能够为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最后,研究机构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机构所涉及的许多领域和技术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经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了一定的商业价值。
而研究机构则通过对科技成果的保护和管理,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合理开发市场,维护知识产权的利益。
研究机构的作用机制研究机构能够发挥许多重要的作用,这归功于其良好的作用机制。
首先,研究机构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分工化。
研究机构对科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需要相关领域和专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每一个科研人员都是在专业领域上进行深入探究和研究的。
这样,研究机构能够提供高度专业化的研究服务,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的水平。
其次,研究机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研究机构处于科技创新的前沿,在对新兴科技的研究中,需要不断地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
这就要求研究机构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发掘出更多有前瞻性的科技和技术手段,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应用中。
高校在科研中的作用

高校在科研中的作用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科研的重要力量,高校在科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作为科研机构,不仅有着丰富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知识,还具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科研平台。
在高校的支持下,科研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首先,高校作为科研机构,具备了优秀的师资力量。
高等院校聚集了一大批学术界的精英人士,他们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专业知识,是学生的知识引路人和科研团队的主要力量。
这些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的科研成果和理论研究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高校拥有丰富的实验设备和科研平台。
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实验设备的支持,高校作为科研的场所,拥有完备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
这些设备和平台不仅满足了科研工作的需求,还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激发了他们的科研潜力。
同时,高校与机构和企业合作,共享资源,形成研究联合体,推动了科研的跨学科合作和创新发展。
再次,高校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高等院校作为学术殿堂,注重学科交流和学术讨论,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舞台。
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是高校常见的学术活动形式,这些活动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和创新方法的产生。
此外,高校还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如图书馆、期刊数据库等,方便科研人员进行文献检索和学术研究。
此外,高校还在科研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需要在高校接受系统的科学教育和专业培训。
科研是高等教育的必然组成部分,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科研水平。
高校利用科研项目和实践机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他们成为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高校还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许多的扶持政策和资源支持。
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高校逐渐成为了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促进科技创新成为高校的一项重
要使命。
首先,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高
校拥有众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丰富的科技资源。
高校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等
领域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与国家科研机构、企业等形成
了紧密的科技合作网络,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还积极参与国家重
大科技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和建设,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水平提升做出了
巨大贡献。
第三,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
高校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一流的师
资力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
先进的科技知识,还拥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他们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
重要作用,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走向更加繁荣昌盛。
综上所述,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地位。
我们
应该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高校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协同合作,共
同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快速发展。
高校协同创新的意义及路径研究

关键 词 : 协 同创 新 ; 创新 意义; 高校 ; 协 同创 新 路 径 中图分类号 : G 6 4 0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 2 0 1 3 ) 3 0 — 0 2 7 6 — 0 2
一
、
协 同创 新 的背景
到全面发展 。积极推进高校协 同创新 的意义在于 , 可 以最 大 限度地利用创新 教育资 源 , 推进教学改 革 , 激发教 师的 主观
能 动性 , 培 养 师 生 创 新 思维 , 加 强 学 生实 践 能 力 , 从而建立创
创 新主体各 自的体系 , 使各 主体 之间协 同互动 , 使“ 人才、 技
三、 高校 协 同创 新的路 径
( 一) 把握 国内外发展趋势 高 校要加强协 同创新 , 首先要 把握 国内外发展 趋势 , 用
发展 的眼光 , 从 更 开 阔 的 视 角 来 审 视 当今 的 发 展 特 点 , 采 取
二、 高校 协 同创 新的 意义
当今世界 , 科技创 新推动经 济社会 发展 , 知识创新 决定 闰家核心竞争 力。而当前中国面临着创新资源分散 , 创新主 体缺少协作等 困难 。 各行企业 、 各大科研院所 、 各类高校 和政
协同创新对解决这些 问题起到关键的作用。国家也相继提 出 运 用协 同创新 的思想来建设 创新 型国家 , 优化资 源配置 , 改 革创新体制 , 按照需求充分调配 “ 产、 学、 研、 政、 用” 各主体密 切协作 。其 中高校成为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 力量。高校是知
识输 出 、 人 才 输 出 的 基地 , 在 知 识 创 新 中 具 有 独 特 作用 。 全面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0 5
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对高校科研创新的促进作用分析

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对高校科研创新的促进作用分析科研创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不仅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声誉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了加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许多高校建立了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和培养创新团队,促进高校科研创新的发展。
本文将重点分析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对高校科研创新的促进作用。
首先,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提供了创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高校科研创新需要各类资源的支持,如实验设备、科研经费、人才引进等。
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作为高校创新平台,能够整合和优化资源,满足科研创新的需求。
例如,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可以承担部分或全部实验设备的购置和维护,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基础设施;同时,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还可以协调各方面的科研经费,提供更多的科研投入,支持创新项目的开展。
通过整合和优化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为高校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提供了创新环境的优化和培育。
高校科研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其中包括创新文化的建设、学术交流的机会以及创新团队的培育。
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作为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创新环境。
例如,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可以组织学术交流会议、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为科研人员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同时,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还可以通过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和引进优秀的科研团队,构建创新的有利条件。
通过优化和培育创新环境,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激发了高校科研创新的活力和潜力。
再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
科研创新需要不断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通过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合作,可以获取更多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机会。
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作为高校的创新平台,具有组织、协调和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的优势。
例如,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可以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员来校讲学,促进学术的交流和碰撞;同时,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还可以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开展合作项目,共同开展科研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广场2012.120引言科技创新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代名词,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文明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我国的科技创新还处于发展阶段,如果想在世界不断发展的潮流中不被淘汰,就必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然而,提高此能力单靠某一个人或者某一机构是无法做到的,这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机构的责任与义务。
其中,高校与科研机构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1高校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定位及作用高校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
随着“科教兴国”、“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历史性的超越,高校科技创新工程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党与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创新型人才对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
据统计,仅仅只有10%的大学毕业生符合公司的用人标准,谈到原因,这些公司不约而同地说到了我国大学生基本不具有的创新能力。
在那些科研机构和高校在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中的定位与作用PositionandRoleofResearchInstitutionsandUniversitiesinPromotingCollaborativeInnov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毛志军Mao Zhijun(新余学院新能源学院,江西新余338004)(Institute of New Energy,Xinyu College,Jiangxi Xinyu338004)摘要:科技创新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国防军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科研机构与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高校为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科研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创新实践场所与科技能量。
要在科技创新能力上得到提升,科研机构与高校就需要共同努力。
这样,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协同合作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92(2012)12-0036-03Abstract: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yed an invaluable role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untry's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 research.However,as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universities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provide innovative practice sites and technology energy.To be raised i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work together.In this way,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Keywords:Universities;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36科研机构和高校在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中的定位与作用公司的眼中,好的员工不是那些只有理论,但只要一说到如何去运用、如何去发挥这些理论,就处于茫然状态的人,而是那些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人。
然而,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就是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因为守旧和循矩,只注重了大学生的书面知识,而忽略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艰巨而又系统的任务。
因此,我国高校必须重视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个问题。
同时,在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高校也具有坚实的科研实力。
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为例,根据科技部公布的“973计划”2011—2012年项目清单,94个立项项目中,65个项目由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并任首席科学家,占立项总数的69%(数据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
由此可见,我国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部分。
2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定位及作用科研机构也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民的经济发展和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科研机构,以科学研究为目的,以技术服务为目标,有组织、有一定规模、有固定场所、有固定工作人员的,符合一定条件的,非企业性质的组织,是科技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拥有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这都为科研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了广阔舞台。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按照前苏联的科学技术体制的模式,建立和精心培育了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开发类科研机构。
我国许多科研机构为我国的科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我国在经济上与科技上都不亚于其他许多国家。
首先,科研机构是有科技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挖掘自身能力、肯定自己、展示自己的最完美的地方,科研机构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科研空间和科研材料;其次,科技创新的任务主要由大型的科研机构来完成的,如:科研机构在医药与航天方面对我国作出的巨大贡献。
所以,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发展最重要的一部分。
3高校与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协同机制高校与科研机构都是国家科技创新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当今这个科技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选择高校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是很有必要的。
原因是:高校正在迅速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高校的科研经费从1996年的47亿增长到2000年的142亿(其中政府资金76亿元),每年增长24%,其中2000年比1999年增长32%。
2000年,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占75%;获重点项目约占62%,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7%;“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高校占50%以上。
在高新技术研究方面,高等院校继续发挥源头作用。
“863计划”实施以来,100多所高校共承担项目达2300多项,占项目总数的34%。
这足以说明我国高校将承担更大的科学研究任务。
但是,高校想要出色地将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完成,最大的障碍就是经费不足。
设备的更新换代、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材料的购置等方面都因为经费短缺而无法保证。
而中国现在又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各方面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所以,在科学研究资金的投入上,政府不可能突然就有很大的增加。
高校与国家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借助科研机构先进的设备仪器、最新的科技信息、良好的研究环境等优良条件,共同开展科研活动。
这样就可以在不能大量投入财力和物力的情况下利用好高校和科研机构各自的优势。
目前,中国科学院的实验室是开放37科技广场2012.12的,大学或其他研究单位可以申请在一段时间内在实验室工作,这就是较好的合作形式。
目前,高校的研究工作和科研机构已经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
例如:国家科研中心与高校签订了200项左右的合作协议,其中有60%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也都在它与高校合办的URA工作。
同时,参加国家科研中心直属实验室的工作的有将近三千名的高校教学研究人员。
在国家科研中心的实验室里,平均每10位科研人员就有4人是大学生。
加强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可以实现科技成果的生产力转化,可以更好地让“知识产权”、“智力成果权”得到保护,可以使科技与教学之间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法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科技强国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科研中心1350个实验室中,有940个是与高校协办的。
1995年,它们的合作又有了重大的举措,即由高等教育部、大学和科研中心签订为期四年的合作协议,由签约三方共同确定科研计划,并匹配所需的经费。
这使得各方为了共同的学术目标,将各自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以支持具有国际水平、需要大量投入的研究课题。
法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虽然高校和科研机构所承担的任务与各自在科研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所差别,但他们在一起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弥补各自的缺失。
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缩短我国高校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让我国不被世界所淘汰的趋势,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可或缺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4结束语总之,为了国家的发展,应该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紧密合作,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推动产学研政合作,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1]卢慧,蔡毅.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1,30(15):222-223.[2]关爱和.明确高校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努力方向[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05):135-136.[3]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本质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3):109-116.[4]张凤,霍国庆.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评价模型[J].科研管理,2007,(02):35-42.[5]张菊.法国高校与政府研究机构的合作及对中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04):130-132.[6]刘悦伦,沈奎.协同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N].南方日报,2009-02-25.作者简介毛志军(1992—),男,汉族,云南昭通人,在校学生。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