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区编教材小学五年级汉语文教案修正版
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通用7篇)

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通用7篇)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3、凭借具体会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凭借具体会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四、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录音机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一起去看看吧!(二)教授新课(三)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1、精读第二自然段①拉萨的天空那么蓝,那么美,你们一定想读读作者笔下的拉萨了。
请打开书36页,自由大声的朗读二自然段。
读完之后,找到自己最喜欢部分把它多读几遍。
也可以把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在书上做上记号。
②如果你认为你已经读好了的同学,请你下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他给你提提意见。
谁愿意把你喜欢的部分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指名说)③指导理解朗读第一句话。
A、我喜欢“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个部分。
B、那你请读给我们大家听听。
C、你能把你喜欢这一句的感受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吗?D、如果说得出来(拉萨的天很蓝)(如果说不出来)不要紧,请你再把这句话读读好吗?E、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站起来,用手摸摸天,你们能摸得到蓝天吗?(摸不到)好,请你们坐下来,你们看(出示图片)你们摸不到蓝天,课时为什么在拉萨的人们就好像伸手就能摸到蓝天呢?(指名说。
如果还说不出来就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这里的天空,和拉萨的天空有什么不同的吗?)(你真聪明真会想,请你坐下,拉萨的天空就像她说的那样蓝得让人感觉到用手就可以摸到) 同学们请你们再站起来,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现就在湛蓝的拉萨天空的下面,请你们把手伸出来摸摸,现在你们摸得到蓝天了吗?看谁最先摸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人教新课标教学目的:1、看法本课的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郾了解课文表达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和含义深入的句子。
3、掌握主要内容,体会修筑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树立者无私贡献、失望向上和迷信创新的肉体。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弄清树立者们是如何克制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环境和极度缺氧等困难的,体会含义深入的句子,感受筑路者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教学难点:了解修筑风火山隧道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方法。
课前预备:1、布置先生搜集有关青藏高原和修筑青藏铁路方面的资料。
2、教员搜集拉萨概略录像资料。
教学进程:一、引见背景,引入课题1、奥秘的拉萨不时是很多中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如今他们的愿望完成了,这都得益于青藏铁路的守旧。
青藏铁路由于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所以很多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修铁路,是基本不能够的事!但我们的科技人员和筑路大军抱着一定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坚决信心,终于做到了。
2021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转。
在筑路进程中,树立者们阅历了多少艰辛,攻克了多少难关,你知道吗?2、揭题,读题。
读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你会由衷地敬仰那些为祖国的铁路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们。
(板书课题。
)3、幻灯片展现拉萨面貌,教员简介拉萨概略。
4、指名谈拉萨印象。
(设计意图:本文缺乏生动情节、兴趣性不强。
从引见拉萨入手破题,一是为了化繁为简,由易到难;二是为了让先生了解拉萨概略,知道修建青藏铁路的目的、意义。
)二、学习提示,明白目的1、自读〝阅读提示〞,明白学习这篇课文的基本要求。
2、交流:学习这篇文章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树立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进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制的。
(3)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窗听。
(设计意图:学习略读课文要检验先生能否运用在学习精读课文时学到的学习方法停止自主阅读。
西藏区编小学汉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十七课咏梅词二首一、教学内容:咏梅词二首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让学生了解词的主要内容。
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情感态度: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过程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和积蓄的情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利用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词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能想象画面,赏析文字。
四、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其中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你能背诵几首和梅花有关的诗词吗?答:元王冕《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唐齐已《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请同学们欣赏有关梅花的图片,注意梅花的生长环境、梅花的形态、梅花的颜色等,你对梅花的了解有多少?梅花生长环境恶劣,梅花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白色。
不畏严寒,傲然独立。
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看陆游笔下的梅花有什么样的品格。
2、开始新课:有同学们自己带感情的阅读这首词,结合课本下面的注释,先理解一下,然后由老师播放有关这首词的朗诵,同学们认真倾听。
3、老师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4、老师带领同学们对词中的的个别词进行解析,并对词中的每句进行翻译。
驿:驿站. 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
这句写的是幽僻无人来往的地方。
寂寞:冷清。
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愁:这里指惨淡、寂寞之意。
著:显露;加上。
群芳:群花碾:这里指被车轮轧碎。
作尘:变成灰土。
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欣赏。
区编小学汉语文第五册教案

区编小学汉语文第五册教案区编小学汉语文第五册教案篇一:西藏区编教材小学五年级汉语文教案第一课动物过冬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蚂蚁、啄木鸟、黄莺、燕子、青蛙等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气候、飘零、周围、寂静、抬头、喜鹊”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招呼、发问、回答的不同语气。
知道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难点:说说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正确理解“冬眠”的意思。
三、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动物的过冬方式。
2、初步学会6个生字,做到能读能写,“气候、飘零、周围、寂静、抬头、喜鹊”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冬天的特征,能用“……满……,……既…又……”来写话。
二、教学过程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生活有什么变化?(可以引导学生说衣服增多了,睡觉时间变长等。
)我们人类都穿上了保暖的棉衣,那么森林里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知识童话故事(动物过冬),它将告诉我们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齐读课文)2.初读裸文,自学生字自学课文、生字。
①轻声读一读课文,碰到生字多读几遍。
②划出带生字的词语,想一想在课文中的意思。
③记一记生字的字形。
④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学习第一节。
(1)从课文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文章是写冬天。
自由读第1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冬天就要到了?(2)森林为什么会那么安静,齐读第3句。
朋友们指的是谁?(3)齐读全段,说说段落大意:这一节主要写了小蚂蚁看见冬天___。
(4)小节过渡:朋友们到底去哪儿了呢,他们干什么去了,这个问题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4.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齐读词语。
(3)完成书上练习一至四题。
5.作业:生字各写7个,词语各写三遍,基础好的用词语造句。
第2课时一、课时目标1、了解小蚂蚁、啄木鸟、黄莺、燕子、青蛙等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人教新课标1会认14个生字和4个词语,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树立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搜集和交流有关青藏铁路以及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引导先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入的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4自主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阅读、朗诵、剖析和信息处置才干。
5感受树立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无私贡献、失望向上和迷信创新的肉体。
6激起先生对树立者的赞誉,对西藏和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大勾搭的盼望。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感受新一代树立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制困难的顽强毅力。
激起先生对树立者的赞誉,对西藏和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大勾搭的盼望。
一课时。
教学进程一、板题示标同窗们,明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4课,齐读标题。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教员:怎样完成目的呢?首先,请同窗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响响亮,语速适中。
XX你先读。
其他同窗仔细听,发现有错的中央,请举手协助糾正。
先生轮番朗诵,有错即停,教员板书先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
请其他同窗更正。
2齐读。
3找出生字、生词。
〔1〕关于生字。
先生读准课文中的生字。
〔2〕关于生词。
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
从上到下没有一点黑色,十分素洁。
文中指风火山被冰雪掩盖的样子。
七零八落:描画零散稀疏的样子。
特指原来又多又划一的东西如今零散了。
文中指保温大棚被狂风破坏而混乱不堪的局面。
不翼而飞:描画东西突然丧失。
文中指风火山上的天气极端恶劣,狂风能将屋顶的铁皮瓦刮走。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上去、盖上去。
文中指气候恶劣,不给人们任何预防和规避的时间,一场冰雹就突如其来地袭击了筑路大军。
无济于事:比喻无济于事,处置不了效果。
文中指风火山海拔高,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氧气瓶所提供的氧气满足不了人正常的生理需求。
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要挟。
小学语文区编教材第十册教案上传者:阿普次(白朗县巴扎中心小.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区编教材)教案学校:白朗县巴扎中心小学班级:五年级三班教师:普布次仁日期:2014年3月5日教学进度安排表5月19-25span13span、古诗三首 14、松坊溪tdtd周次起讫日期教学内容备注1 3月6—9师生报到、开学典礼、提前准备等….2 3月10—161、动物过冬 2、蜜蜂3 3月17—233、燕子 4、鸟的“语言”4 3月24—30综合练习一综合测试(一)5 3月31—4月65、身边趣事 6、养花6 4月7-137、学惊戏 8、捉鱼7 4月14-20综合练习二综合测试(二)8 4月21-279、牛郎织女 10、盘古开天地9 4月28-5月411、皇帝的传说 12、天上偷来的火种10 5月5-11综合练习三、综合测试(三)11 5月12-18期中复习、期中考试1213 5月26-6月115、草原,我们美丽的家 16、乡村的傍晚14 6月2-8综合练习四、综合测试(四)15 6月9-1517、咏梅词二首 18、顽强的生命力16 6月16-2219、生命生命 20、麻雀17 6月23-29综合练习五、综合测试(五)18 6月30-7月621、长城 22、卢沟桥的狮子19 7月7-132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4、藏族的“文房四宝”20 7月14-7月底综合练习六、综合测试(六)、期末复习、期末考试、第一课动物过冬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蚂蚁、啄木鸟、黄莺、燕子。
青蛙等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青字旁,理解:“四周、静悄悄、忽然、声音、消灭、青蛙、冬眠、准备、粮食”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招呼、发问、回答的不同语气。
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静悄悄的”句式写话。
知道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难点:说说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能够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静悄悄的”句式写话。
“忽、悄”是字音难点,正确理解“冬眠”的意思。
小学五年级汉语教案

小学五年级汉语教案你知道怎么写小学五年级汉语教案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一起看看小学五年级汉语教案!欢迎查阅!小学五年级汉语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_个生字.会写〝七.儿.九.无〞4个生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2.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模仿课文自创诗歌.教学准备:课文课件.生字卡片.拼图和拟人贴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揭题:(一)游戏激趣同学们,有四兄妹的本领可大了!他们可以让草儿变绿.花儿变红;可以让太阳变成大火球;可以让许多水果挂在枝头;还可以呀,让世界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雪白.他们就是美丽的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今天呀!老师把他们的照片都带来了,我们一边看,一边猜一猜哪个是他们好吗?(二)顺趣导入师:同学们的脑袋真灵!一猜就猜中了.今天我们的课室可热闹了!你们看4个小朋友分别从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走来了.我们来认识认识他们.(依次贴出拟人化可爱的草芽.荷叶.谷穗.小雪人图片和名字.让学生分别说出他们的名字并板书.)(三)引进课题师:他们给美丽的四季写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四季》.(板书课题)二.读课文,自主识字(一)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宝宝1.学生观看《四季》的课文动画,初步感受课文.2.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生字宝宝,并借助拼音把它们读熟.(师巡视.指导)(二)分层学习,激趣识字1.出示课文_个生字,让学生找出导入时已跟他们见过面的5个生字宝宝.(课件出示)接着以个别读.组开火车读.全班读等形式学习生字.(师纠正读音,个别字要求学生组词)2.以个别生带读.组开火车读.全班读等形式学习剩下的6个生字.(师纠正读音,个别字要求学生组词)(三)趣味练习,巩固生字1.小组读生字卡〝小老师〞带组员读,互教互学.2.赛车游戏学生读赛车上的词语,读对了赛车就能又快又稳地到达终点.(课件出示)3.找朋友游戏让两个男.女同学比赛玩拼字游戏,拼对了就带同学们读一读.(拼图卡片)三.做轻松操,放松心情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做1分钟有趣的轻松操.四.合作探究,美读课文(一)让学生分别说出〝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等四种事物分别属于哪个季节.(二)熟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自由读——生个别读——老师示范读.(生自主点评,师点拨.课件出示相对应诗歌和图片.)(三)自主表演朗读,深化理解1.学生以4人小组分工合作边读边演.2.请学生上讲台戴上头饰合作表演读.五.拓展延伸,创作诗歌出示两幅四季的图片,让学生模仿课文诗歌句式给图编小诗歌.(师示范.点拨)六.指导书写,一丝不苟(一)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七.儿.九.无〞4个字,并说说写这4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二)教师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字,要求认真看.(三)请2_4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其余学生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写.(四)师先评改学生在黑板上写的字,再评改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写的字,(实物投影出来)从笔画.结构以及笔顺来指导学生把字写好.(五)学生再写生字,写完后同桌互相点评.(写得好的,同桌奖他(她)一个〝小笑脸〞(画),写得不够好的,同桌做〝小老师〞教一教他(她).)七.小结全文师:四季的景色很美丽.我们都想把他们留住是吗?那我们就要做一个爱护花草.不随地丢垃圾.保持环境卫生的小使者哟!八.趣味作业,课外延伸师:一年四季都很美,小朋友们请把你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画.画完后尝试给它写一句小诗歌.(课件出示)板书设计:四季草芽(拟人图)草芽春天荷叶(拟人图)荷叶夏天谷穗(拟人图)谷穗秋天雪人(拟人图)雪人秋天小学五年级汉语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季〞〝秋〞两个字,认识禾木旁,以及课文中出现的二会字.2.知道一年有四季,重点了解具有秋季特征的景物.3.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课前准备学生到生活中搜索具有秋季特征的事物.教学过程一.导课1.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可以让花儿变红,草儿变绿;可以让太阳变成火球,晒得我们直冒汗;可以让红红的的果实爬上枝头;还可以呀,让世界一夜之间变得一片雪白,想和这四位小姑娘做朋友吗?(生:想) 小朋友猜一猜这四位姑娘叫什么名字?(板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大家快来瞧,她们来了,谁是火眼金睛的小朋友,帮老师分一分她到底是哪一位小姑娘啊?(幻灯片出示四季风景图)2.揭示课题.我们小朋友的眼力真棒,把她们的名字都叫了出来,这四位小姑娘非常开心,她们告诉老师其实她们还有一个名字,她们合起来叫做〝四季〞(板书课题:四季)读课题3.学习〝季〞字.告诉大家〝季〞你怎么记的?它是什么结构?什么旁呢?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禾木旁)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四季真漂亮,于是一位作家把它写成了一首优美的小诗,听(配乐朗读课文)有谁也想读一读吗?2.自由读课文.那就自己去读读,注意先把生字拼一拼,再把课文读通顺.3.小朋友,里面的生字朋友你们认识了吗?(读带调生字)4.几个淘气的生字宝宝说:小朋友们我们把帽子摘了,你们还认识吗(读生字)5.小朋友你们真棒,你是怎么记住我们的啊?(说识字方法)6.瞧,又有几个淘气包跳了出来说,我们躲起来了哦(卡片:草芽.荷叶.青蛙.谷穗.鞠着躬.雪人.大肚子),你能把它们贴到图上合适的位置,再领着全体小朋友读一读吗?三.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师:小朋友们把词语都送回了自己的家,真能干!秋伯伯决定邀请能干的小朋友去他家做客.1.教学〝秋〞字.你见过这个字吗?在哪儿?你是怎么记住〝秋〞的?仔细看看,这个禾木旁有什么变化?2.你们看!秋伯伯家到了(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大声地读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交流:生:我知道谷穗是弯弯的.师:除了谷穗,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生:香蕉──)师:谷穗弯弯的像香蕉,还可以像什么呢生:我知道谷穗说自己是秋天.生:我知道谷穗鞠着躬说.师:你能不能像谷穗那样给在座的老师鞠个躬?(鞠了个深深的躬,真有礼貌!) 我们一起向这么多老师鞠个躬.师:为什么说谷穗鞠着躬说?生:因为谷穗弯弯的像鞠躬.师:大家想想,谷穗弯着腰,像是对谁在说着什么呢?3.指导朗读.(1)咱们班小朋友都能想能说,是不是也很能读呢?(是)那我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读,自己读读写秋天的这个自然段.(自由朗读) (2)多可爱的谷穗啊!喜欢吗?谁想读读?你们还可以把自己当作谷穗,来动一动,读一读.自己试试(自由配动作朗读)(3)谁愿意当当小谷穗?(4)一(2)班的小谷穗们一起来呀!4.发散思维,说话练习.谷穗告诉大伙儿现在是秋天,让小朋友到大自然中去找过秋天,说说你在哪儿找到了秋天?出示模仿段落,让小朋友填空.出示图片,谁来当位小诗人,编编诗歌呢?5.分享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兴趣.瞧!老师把小朋友刚才说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写秋天的诗歌啦!会念的跟老师一起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成了小作家了,你们还想更上一层楼成为大作家吗?(想)那可不容易啊,你得花点工夫到书中多学点知识才行.四.指导书写1.师:读得真棒!学习了这一段,我们知道了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其实春夏冬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美丽的事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现在有一个新朋友很想和你们见面了.(教师板书:笔画竖弯钩)2.这个新朋友叫什么名字啊?我们一起来喊喊他的名字,竖弯钩.3.指导书写笔画:竖弯钩.师:老师在黑板上写,小朋友拿出手来在空中跟老师一起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3次.)4.师:这个小朋友可调皮啦,跑到两个生字里藏起来了,我们去找找看!(多媒体出示〝七〞〝儿〞).师:你看看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占什么位置.学生观察笔占位我们一起来写写看(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占位.)5.师:现在小朋友自己把书翻到63页,在书上写4个字.一定要写得端正!(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书写和写字姿势.)6.师:一些小朋友写成这样,对不对啊?(指正评价学生的作业)五.课外延伸,发展个性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四季,请小朋友回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画画.写话.唱歌等)任选一个季节,赞美赞美这美丽的春夏秋冬吧!小学五年级汉语教案3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说说心里话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唱着这首歌到凯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吗?(播放课件:大风车主题曲)我们的第一站是〝说说心里话〞.(播放课件:说说心里话栏目)2.每年的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你们有没有去植树呀?说说你们为什么要去植树?师总结:不仅仅是为了一片绿色,不仅仅是你们的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你们在保护这一片可爱的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草原荒废,土地沙漠化;保护地球实际上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3.小朋友,将开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一饱眼福,看看美丽的大森林?二.我看见1.小朋友,睁开眼吧,我们到达的第二站是〝我看见〞.(播放课件:我看见栏目)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凯巴伯森林,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森林景色)(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小朋友们,我们做游戏时是那样的开心,无忧无虑,可这些鹿为什么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东张西望,还向后看呢?它们怕什么呀?(生答)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见到鹿就吃?它会挑什么样的鹿来吃?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难的小鹿,你会想些什么?2.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希望把狼消灭掉,让美丽可爱的小鹿生活下去,凯巴伯森林周围的人们也恨透了狼,于是,猎人们一起背起了猎枪,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样了(播入课件)3.好,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现在鹿已经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于是鹿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粮食来自树木,它们会怎么办?森林会变成什么样?不如我们再回去看一下.4.投影3(森林鹿小鸟)你们看到了什么投影填空()的鹿在林间()()的小鸟在()5.鹿为什么会无精打采的?小朋友,你来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饥饿.生病)鹿饿了,干吗不去找吃的?这么多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生病了呢?三.挑战800聪明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站〝挑战800〞(播放课件:栏目)1.挑战的项目一:找一找,读一读:用你喜欢的去读一读课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捕杀前后有什么什么?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交流,比读,比评议)2.挑战项目二:出示三个带引号的句子.比理解,比朗读.3.挑战项目三:读完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比合作,比交流,比评议.四.新闻袋袋裤真是一场激烈的比赛,一次智慧的比拼,一次团体的抗衡.课前,教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生态平衡的事例,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把它放进〝新闻袋袋裤〞,好吗?〝新闻袋袋裤〞里也装着一些见闻,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出示资料)五.奇思妙想让我们再一次放飞想象,共同进入第五站〝奇思妙想〞.狼和鹿的故事读完了,我们心里有很多想法.因为还有好多好多人,不知道这个故事,不明白这个道理,作为新时代的小主人,我们有责任把这个知识和道理传输给更多的人.小朋友,让我们走出森林,回到课堂,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做.(生交流,师按要求分组练习,可分为故事小队.手抄报小队.演讲小队.宣传画小队.合唱队等)指名表演.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六.生活小水滴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本期的问题是: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由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抓住对比探究明理——《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论文百分百《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讲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狼,消灭鹿群的天敌,枪声响了25年,狼被杀掉六千多只;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结局是森林遭到破坏,鹿群在毁灭.最后得出保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势在必行的道理.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对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对比主要有三组:一是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二是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三是狼鹿异位的对比.根据教材的特点,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感悟,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设计的主要教学思路是:先从整体入手,再以三组对比为突破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体验明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为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比较,探究明理.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看.读.议.比中突破重点.难点,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下面我具体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课后的一些反思:一.复习导入在这一环节,出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考虑,复习上堂课的学习内容,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设计了一个回答范围较为广泛的问题:〝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_《狼和鹿》这篇课文,初步学习课文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自由畅谈初学收获.(当这个问题提出后,一开始,同学们的反应并不热烈,但不一会儿,同学们的小手就都举起来了.有复述课文的,有谈对狼或鹿新的认识的,有说从《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资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学们各抒己见,一下上公开课的紧张与拘束消失了大半,对上堂课的学习内容也有了一个较好的反馈.但因为同学们要说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断他们的发言,所以这一段花的时间偏长了一些.)二.精读比较,探究明理这是引导学生由文明理的关键.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一)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兴趣是孩子们的老师,丰富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导入畅谈之后,我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25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听,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二)寻找森林改变的根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刨根问底,凡事爱问个为什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学们内心的疑惑,问:〝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句话,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学生提出疑虑,再请学生自主读文探究答案,明白:原来,人们恨透了狼,大量捕杀狼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果不其然,第一组对比出示后,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然后主动地寻求着森林改变的根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三)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的设想展开.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在鹿群变化的前后比较这一块,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思考并交流数字后面的故事.多媒体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泼美丽)十万只(鹿的王国)四万只(饥饿疾病)八千只(病鹿)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再加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借助媒体展示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灾难的严重.)(四)狼鹿异位的对比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通过一节课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文章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主动举手回答的同学能较好地将内部语言外化加以表达,而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更是我应该关注的对象.)三.扩展延伸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从课本向相关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进入《小学语文电子教材》这个网络平台,进一步了解关于狼和鹿及生态平衡的相关内容.在整个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过渡衔接较自然,所以三组对比各有侧重点但又并不孤立,学生探究森林状态的前后巨大变化;鹿群的巨大变化;狼鹿异位根源的热情很高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另外,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动情地朗读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再有就是在《狼和鹿》这篇课文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又一次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比如在《小学语文电子教材》这个网络平台上,学生从背景资料.拓展阅读中可以大量获取课文相关的资料,这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现代教育媒体也是老师教学的好帮手,它的运用,避免了老师繁琐地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五年级汉语教案。
西藏区编教材小学五年级汉语文教案

第一课动物过冬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蚂蚁、啄木鸟、黄莺、燕子、青蛙等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气候、飘零、周围、寂静、抬头、喜鹊”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招呼、发问、回答的不同语气。
知道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难点:说说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正确理解“冬眠”的意思。
三、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动物的过冬方式。
2、初步学会6个生字,做到能读能写,“气候、飘零、周围、寂静、抬头、喜鹊”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冬天的特征,能用“……满……,……既…又……”来写话。
二、教学过程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生活有什么变化?(可以引导学生说衣服增多了,睡觉时间变长等。
)我们人类都穿上了保暖的棉衣,那么森林里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知识童话故事(动物过冬),它将告诉我们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齐读课文)2.初读裸文,自学生字自学课文、生字。
①轻声读一读课文,碰到生字多读几遍。
②划出带生字的词语,想一想在课文中的意思。
③记一记生字的字形。
④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学习第一节。
(1)从课文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文章是写冬天。
自由读第1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冬天就要到了?(2)森林为什么会那么安静,齐读第3句。
朋友们指的是谁?(3)齐读全段,说说段落大意:这一节主要写了小蚂蚁看见冬天___。
(4)小节过渡:朋友们到底去哪儿了呢,他们干什么去了,这个问题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4.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齐读词语。
(3)完成书上练习一至四题。
5.作业:生字各写7个,词语各写三遍,基础好的用词语造句。
第2课时一、课时目标1、了解小蚂蚁、啄木鸟、黄莺、燕子、青蛙等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1)抽读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动物过冬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蚂蚁、啄木鸟、黄莺、燕子、青蛙等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气候、飘零、周围、寂静、抬头、喜鹊”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招呼、发问、回答的不同语气。
知道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难点:说说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正确理解“冬眠”的意思。
三、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动物的过冬方式。
2、初步学会6个生字,做到能读能写,“气候、飘零、周围、寂静、抬头、喜鹊”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冬天的特征,能用“……满……,……既…又……”来写话。
二、教学过程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生活有什么变化?(可以引导学生说衣服增多了,睡觉时间变长等。
)我们人类都穿上了保暖的棉衣,那么森林里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知识童话故事(动物过冬),它将告诉我们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齐读课文)2.初读裸文,自学生字自学课文、生字。
①轻声读一读课文,碰到生字多读几遍。
②划出带生字的词语,想一想在课文中的意思。
③记一记生字的字形。
④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学习第一节。
(1)从课文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文章是写冬天。
自由读第1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冬天就要到了?(2)森林为什么会那么安静,齐读第3句。
朋友们指的是谁?(3)齐读全段,说说段落大意:这一节主要写了小蚂蚁看见冬天___。
(4)小节过渡:朋友们到底去哪儿了呢,他们干什么去了,这个问题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4.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齐读词语。
(3)完成书上练习一至四题。
5.作业:生字各写7个,词语各写三遍,基础好的用词语造句。
第2课时一、课时目标1、了解小蚂蚁、啄木鸟、黄莺、燕子、青蛙等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1)抽读生字。
(2)抽读词语。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3段。
(1)我们通过第1段的学习知道冬天就要到了,树林里变了样,四周静悄悄的。
那么小动物都到哪儿去了呢?他们又是怎样过冬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书上画了什么?小蚂蚁遇见了谁?他们进行了几次对话?(两次)(3)自由读第2、3段,想一想:每次对话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冬天燕子、黄莺、杜鹃到南方去过冬,明年春天再回来。
青蛙要打洞冬眠,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
飞到南方过冬青蛙冬眠(4)指导朗读:读出小蚂蚁有礼貌地问的口气,读出小蚂蚁疑问的语气。
(5)联系上下文理解冬眠:睡在洞里不吃不动。
问: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冬眠的。
(蛇、乌龟、熊、小刺猬、蝙蝠、蜗牛等)(6)指导朗读。
3、学习第4段。
(1)自己读第4段,用一句话说说小蚂蚁是怎么过冬的。
板书:小蚂蚁准备粮食过冬(2)比较小蚂蚁与青蛙的过冬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朗读第4段。
4、总结谈话。
今天,我们运用“读课文、想问题”的方法学习了课文,你学到了些什么知识?看板书,连起来说说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冬天就要到了,喜鹊垫巢过冬黄莺、燕子、杜鹃飞到南方过冬青蛙冬眠小蚂蚁准备粮食过冬。
)5、分角色分组齐读全文。
6、作业:完成同步练习板书:动物过冬杜鹃飞到南方过冬青蛙冬眠小蚂蚁准备粮食过冬教学反思:第二课蜜蜂教学目标:1、会认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蜜蜂、辨认、能力、实验、证实、记号、蜂巢、四面”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进行练笔。
4、初步对大自然的超常现象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发现、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
拓展发现更多动物的本能,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区分实验与试验,理解词语表中的词语,了解法布尔做实验的原因、过程、方法、结果。
难点:了解法布尔做实验的原因、过程、方法、结果,激发学生发现、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生字、词语。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都见到过很多小动物,你们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过他们呢?它们有没有一些你认为奇特的地方,谁来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种小动物就有些奇特,它奇特在什么地方,它是哪种动物呢?(板书课题)2.学习字词。
板书生字蜜蜂验触括误逆陌超注音组词结构部首难词解释辨认:分析辨别并做出判断。
包括:容纳在里边,总括在一起。
侧重指列举各部分,或举出其中一部分。
超常:超过一般的;高于平常的。
区分:实验:前人已经试验过的,基本是成为真理的。
我们再做的时候,是重复过程。
从实验中更形象的学习到知识试验:跟实验就不一样了,他是在以前没有得到结论的,或是结论没有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我们在通过试验对某个结论进一步研究。
自由读字词两分钟,后齐读字词两遍。
二、初读课文1、师领读课文,想一想刚上课时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你觉得神奇的是什么)?2、学习第一自然段。
某一小组齐读第一自然段,问这一段主要说什么(做实验证明什么)?布置预习的内容(试着给文章分段作者是怎样实验的,实验的过程和结构是什么,用铅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3、学习例句。
可以自己造一造或是把例句改一改。
(看时间是否允许本课时教学)几乎:1.差一点 2.差不多,接近3快要。
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三、课堂作业练习一、二、三、四。
四、本课时小结:不懂的字词再问一问老师或同学,不要忘了我们下一节语文课的学习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
读一读字词。
二、精读课文1、还记得老师上一课时提的问题吗?你们分段的理由是什么?实验的过程是什么?结果是什么?2、快速阅读课文,我们能从哪里感受到蜜蜂神奇的认路能力?“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他们放飞。
”①、蜜蜂装在纸袋里,不能看到外面的景物。
走了两里多路才打开纸袋,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但是却能找到自己的家,很神奇,很了不起。
②、假如是你,此时这样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会想什么?是呀!多了不起,多勇敢的蜜蜂啊!③、你从哪看出它们回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④、但我只是觉得奇怪,小女儿为什么还没等我跨进家门就这么冲过来了,脸还红红的,怎么回事?(小女儿太激动、太兴奋了。
因为试验成功了,小女儿也觉得很奇特!)⑤连读:是呀,读“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他们放飞。
”可是“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3、还从哪里感受到了?“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①、蜜蜂飞得很低,不能用眼睛看自己飞到哪了,更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
然而读“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4、还从哪里感受到了?“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5、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6、如果此时去检查蜂窝的是你,你会想什么?①、太神奇了。
蜜蜂真勇敢、真能干。
②、太不可思议了,可这是为什么呢?③、为什么它们能找到自己的家呢?三、总结是啊!这么多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呢?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专家在寻找答案!于是,试验的结果出来了,作者法布尔作出了这样的总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四、拓展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快速闪过的飞虫,人看不清楚,可青蛙却是捕捉这种飞虫的能手。
在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然而猫头鹰却能在这样的夜晚敏捷地捕捉田鼠。
老虎、猎豹如此凶猛地对待任何一种动物,却是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孩子。
这一切,都是本能!如果多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多看书,你会发现更多不可思议的,无法解释的现象,但经过自己的努力,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大家找出真实的答案。
希望大家多多开拓自己的眼界,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板书设计:2 蜜蜂实验设想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神奇的蜜蜂:装在纸袋里很远才放飞逆风低飞看不见远处四十分钟内两只蜜蜂采蜜就回来了第二天一共十七只蜜蜂飞回来了不认路看不远怎么回来的?真是无法解释!教学反思第三课蚂蚁知识与技能:1.会认“渺穴卵韧策”,会写本课需要掌握的9个生字,理解并掌握本课词语表中的20个词语。
2.能用“……竟……按……,……”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蚂蚁的交流方式和团结协作完成看似不可能任务的工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读中感悟蚂蚁所体现出的精神和劲头。
2.用蚂蚁与人和其他动物做对比,反衬小蚂蚁不可思议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学习平时在我们眼中渺小的蚂蚁所体现出的啃骨头精神和坚忍不拔、战胜困难、群策群力做事的劲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猜谜语: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
(蚂蚁)个子不大,能量不小,团结互助,勇敢勤劳,能啃骨头,会挖地道,行军作战,井井有条。
(蚂蚁)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
(蚂蚁)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蚂蚁》,看看它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本领,先我们来了解生字新词。
二、学字词。
繁协谜负撞倍愧配啃1.注音组词部首结构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2.难词解释: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不愧:名副其实。
配合:指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
劲头: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步调:指步幅和步速。
3.学生自由读字词两分钟后全班齐读字词。
4.课堂完成16页第二题和第三题。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分组接力读课文,读完后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2.谈谈你眼中的蚂蚁是什么样的,蚂蚁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领读该自然段,读后提问:这里面有一个词“渺小”你们能理解吗?蚂蚁在普通人眼中是什么形象,但是小蚂蚁又有什么呢?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衔接下一课时:小蚂蚁有什么可贵的精神,从蚂蚁的什么行为能看出来呢?这是下一节课的学习方向,请大家做好预习工作,最好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