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自然语言理解

合集下载

精讲-第十一章 语言与民族文化

精讲-第十一章 语言与民族文化
第十一章 语言与民族文化
主讲人:林刚老师
本章导学
在了解和熟悉语言与文学写作之后,我们需要继续认识语言 外围知识的第四个方面——语言与民族文化。语言既是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种的特殊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形态, 或者说语言就是一种文化。不同的语言属于不同民族,语言 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要了解到语言是一种文化,了解语言
与文化的共性和差异、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了解怎样从
语言现象透视民族文化,怎样从民族文化诠释语言特点。
本章知识结构
第十章 语言与民族文化
第一节 语言就 是一种文化 1.语言与文化 的共性和差异 2.语言与文化 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从语言现象 透视民族文化 1.语言文字保存古代 文化的遗迹 2.语言文字反映当代 文化的变迁 3.语言文字表现民族 文化的互动
第三节 从民族文
化诠释语言特点 1.从民族文化诠释语
言要素的特点 2.从民族文化诠释语 言运用的特点
重难点和考点
本章是教材主要内容之一,是对语言学外围知识语言 与民族文化部分的介绍,在考试中的地位比较重要,需要 识记、领会和简单应用,考试中本章多出单选题、多选题、 术语解释题、分析题等题型,大概分值8分。
二、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② 从文化到语言这头看,通过考察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
传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这种研究就是所谓
的【文化语言学】。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语言的 影响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上表现最明显。
3.民族文化有一定推动力量,可能影响语言的形式,这主要体现
In Anthropology (1881) Tylor made it clear that culture, so defined, is possessed by man alone. This conception of culture served anthropologists well for some 50 years.

语言学第十一章

语言学第十一章

language,mother tongue和 native language的共同特点是: (1)最早习得的语言,常常是在家 庭环境中学习; (2)熟练程度高,语言直觉强。
first
language,foreign language 的共同特点是: (1)是一种双语现象; (2)在掌握的时间顺序上次于第一语言; (3)熟练程度一般不如第一语言; (4)习得方式一般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或自学。
What
elements of language are most amenable to Focus on Form? 哪些语言成分最适合通过“关注语言形 two variables (两个变量): (1) the relevance of universal 式”的途径来学习?
grammar (普遍语法的相关度) (2) complexity of language structures (语言结构的复杂度)
second
在语言环境方面,第二语言与外语有着根本
的差别。第二语言学习者般都有一个比较自然 的语言环境。周围有众多的该语言的本族语使 用者。该语言可能是“官方语言的一种(如法 语在加拿大,英语在印度等)。” 而“外语” 学 习者一般来说则很难有这样的语言环境。
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所能掌握的语言
to Jo McDonough, a teacher who is able to explain some linguistic features would have a stronger position than one who handles the argument by using authority – "it's like that", "it's an exception", or "it's less formal".

Python中文自然语言处理基础与实战教学教案(全)

Python中文自然语言处理基础与实战教学教案(全)

Python中文自然语言处理基础与实战教学教案(全)第一章:Python中文自然语言处理简介1.1 自然语言处理的概念1.2 Python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1.3 中文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流程1.4 中文分词与词性标注1.5 中文命名实体识别第二章:Python中文文本处理基础2.1 文本预处理2.2 中文停用词去除2.3 词干提取与词形还原2.4 中文分词算法介绍2.5 Python库在中国分词中的应用第三章:Python中文词性标注3.1 词性标注的概念与作用3.2 基于规则的词性标注方法3.3 基于机器学习的词性标注方法3.4 Python词性标注库介绍3.5 词性标注的实战应用第四章:Python中文命名实体识别4.1 命名实体识别的概念与作用4.2 基于规则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4.3 基于机器学习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4.4 Python命名实体识别库介绍4.5 命名实体识别的实战应用第五章:Python中文情感分析5.1 情感分析的概念与作用5.2 基于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5.3 基于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方法5.4 Python情感分析库介绍5.5 情感分析的实战应用本教案将为您提供Python中文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知识与实战应用。

通过学习,您将掌握Python在中文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包括文本预处理、中文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和情感分析等方面。

每个章节都包含相关概念、方法、库介绍和实战应用,帮助您深入了解并实践中文自然语言处理。

希望本教案能为您在学习Python 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提供帮助。

第六章:Python中文文本分类6.1 文本分类的概念与作用6.2 特征提取与降维6.3 常用的文本分类算法6.4 Python文本分类库介绍6.5 中文文本分类的实战应用第七章:Python中文信息抽取7.1 信息抽取的概念与作用7.2 实体抽取与关系抽取7.3 事件抽取与意见抽取7.4 Python信息抽取库介绍7.5 中文信息抽取的实战应用第八章:Python中文文本8.1 文本的概念与作用8.2 模型与判别模型8.3 循环神经网络(RNN)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8.4 Python文本库介绍8.5 中文文本的实战应用第九章:Python中文对话系统9.1 对话系统的概念与作用9.2 对话系统的类型与架构9.3 式对话模型与检索式对话模型9.4 Python对话系统库介绍9.5 中文对话系统的实战应用第十章:Python中文语音识别与合成10.1 语音识别与合成的概念与作用10.2 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与合成方法10.3 Python语音识别与合成库介绍10.4 中文语音识别与合成的实战应用10.5 语音识别与合成的综合实战项目第十一章:Python中文语义理解11.1 语义理解的概念与作用11.2 词嵌入与语义表示11.3 语义分析与语义相似度计算11.4 Python语义理解库介绍11.5 中文语义理解的实战应用第十二章:Python中文问答系统12.1 问答系统的概念与作用12.2 基于知识图谱的问答方法12.3 基于机器学习的问答方法12.4 Python问答系统库介绍12.5 中文问答系统的实战应用第十三章:Python中文文本摘要13.1 文本摘要的概念与作用13.2 提取式摘要与式摘要13.3 文本摘要的评价指标13.4 Python文本摘要库介绍13.5 中文文本摘要的实战应用第十五章:Python中文自然语言处理综合实战15.1 自然语言处理综合实战项目介绍15.2 项目需求分析与设计15.3 项目实施与技术选型15.4 项目测试与优化15.5 项目总结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Python在中文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场景。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语言,如动物的语言、植物的语言等。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探索大自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和分类2. 动物的语言3. 植物的语言4. 大自然语言的应用和保护三、教学重点:1. 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和分类2. 动物的语言的特点和功能3. 植物的语言的特点和功能四、教学难点:1. 动物和植物语言的识别和理解2. 大自然语言的保护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动物和植物语言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自然语言的保护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一、大自然的语言概述1. 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2. 大自然的语言的分类3. 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二、动物的语言1. 动物语言的类型2. 动物语言的功能3. 动物语言的识别与理解三、植物的语言1. 植物语言的类型2. 植物语言的功能3. 植物语言的识别与理解四、大自然语言的应用1. 动物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2. 植物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3. 大自然语言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五、大自然语言的保护1. 大自然语言保护的重要性2. 大自然语言保护的方法3. 学生行动计划:保护大自然语言六、观察和探索大自然1. 观察大自然的方法2. 探索大自然的方法3. 观察和探索的实践活动七、动物的游戏行为1. 动物游戏行为的特点2. 动物游戏行为的功能3. 动物游戏行为的实例分析八、植物的生长现象1. 植物生长的特点2. 植物生长的原因3. 植物生长的实例分析九、大自然的季节变化1. 季节变化的原因2. 季节变化的特点3. 季节变化的实例分析十、大自然的灾害预警1. 灾害预警的类型2. 灾害预警的特点3. 灾害预警的实例分析十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1. 生态平衡的概念2.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3. 生态平衡的实例分析十二、大自然的物种多样性1. 物种多样性的概念2. 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3. 物种多样性的实例分析十三、大自然的遗传信息1. 遗传信息的概念2.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3. 遗传信息的实例分析十四、大自然的能量流动1. 能量流动的概念2. 能量流动的特点3. 能量流动的实例分析十五、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总结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3. 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六、观察和探索大自然1. 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利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运用望远镜、显微镜等工具辅助观察2. 探索大自然的方法提问: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提问,寻找答案假设:根据提问提出合理的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和结论3. 观察和探索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记录观察和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探索心得七、动物的游戏行为1. 动物游戏行为的特点动物游戏行为常见于幼年动物和成动物游戏行为有助于动物发展社交技能游戏行为有助于动物锻炼身体和提高生存能力2. 动物游戏行为的功能培养幼年动物的基本生存技能增强动物之间的亲情和友情提高动物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3. 动物游戏行为的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动物游戏行为实例,如猫捉老鼠、狗抢球等讨论动物游戏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八、植物的生长现象1. 植物生长的特点植物生长具有规律性和季节性植物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植物生长受到光照、水分、养分等因素的影响2. 植物生长的原因植物生长是由于细胞分裂和伸长的结果植物生长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3. 植物生长的实例分析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的发芽、叶片的展开等分析植物生长的条件和因素九、大自然的季节变化1. 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地球轴倾斜产生的地球自转产生的2. 季节变化的特点季节变化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不同季节的气温、光照、降水等特点不同3. 季节变化的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季节变化实例,如树叶的落叶、动物的迁徙等讨论季节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十、大自然的灾害预警1. 灾害预警的类型自然灾害预警:如台风、地震、洪水等人为灾害预警:如火灾、污染等2. 灾害预警的特点灾害预警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灾害预警有助于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害3. 灾害预警的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灾害预警实例,如台风预警、火灾预警等讨论灾害预警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十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1. 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状态2.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繁衍3. 生态平衡的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生态平衡实例,如食物链、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关系等讨论生态平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二、大自然的物种多样性1. 物种多样性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2. 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提供人类社会所需的资源和生态服务3. 物种多样性的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物种多样性实例,如热带雨林、珊瑚礁等讨论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意义十三、大自然的遗传信息1. 遗传信息的概念生物体内传递遗传特征的信息2.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和机制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3. 遗传信息的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遗传信息实例,如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特征等讨论遗传信息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十四、大自然的能量流动1. 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移和流动过程2. 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递减性能量流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3. 能量流动的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能量流动实例,如食物链中的能量转移等讨论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十五、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总结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学生对大自然观察和探索能力的提升2. 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各个章节内容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应用和保护意识的形成3. 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对教学方法的评估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和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大自然语言的概念和分类:理解大自然中不同生物之间交流的方式和形式。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优质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语言的存在和意义。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如鸟鸣、花香等。

2. 提问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语言的存在和意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过程。

第二章:声音的大自然语言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辨别不同动物的声音。

教学内容:1. 介绍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传递和交流。

2. 介绍不同动物的声音特点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传递和交流。

2. 教师通过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辨别和认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兴趣。

2. 检查学生的辨别和认识能力。

第三章:植物的大自然语言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植物在大自然中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植物的信号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植物通过颜色、形状、香味等方式传递信息。

2. 介绍不同植物的信号和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信号和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信号和特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过程。

第四章:动物的大自然语言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动物在大自然中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动物的信号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动物通过声音、体态、气味等方式传递信息。

2. 介绍不同动物的信号和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信号和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动物的信号和特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过程。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H0404X课程名称:人工智能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有关专业课程性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学位课)主讲教师: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系统与智能软件研究所蔡自兴教授总学时:40学时(课堂讲授36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预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涉及自主智能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与软件系统、物理机器、传感器和驱动器有关,常以机器人或自主飞行器作为例子加以介绍。

一个智能系统必须感知它的环境,与其它Agent和人类交互作用,并作用于环境,以完成指定的任务。

人工智能的研究论题包括计算机视觉、规划与行动、多Agent系统、语音识别、自动语言理解、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

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是通用和专用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以及计算智能技术等。

此外,人工智能还提供一套工具以解决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些工具包括启发式搜索和规划算法,知识表示和推理形式,机器学习技术,语音和语言理解方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某种合适的人工智能方法用于给定的问题,并能够选择适当的实现方法。

二. 课程内容简介人工智能的主要讲授内容如下:1.叙述人工智能和智能系统的概况,列举出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2.研究传统人工智能的知识表示方法和搜索推理技术,包括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语义网络法、盲目搜索、启发式搜索、规则演绎算法和产生式系统等。

3.讨论高级知识推理,涉及非单调推理、时序推理、和各种不确定推理方法。

4.探讨人工智能的新研究领域,初步阐述计算智能的基本知识,包含神经计算、模糊计算、进化计算和人工生命诸内容。

高级人工智能第十一章

高级人工智能第十一章
强化学习分类
根据智能体是否依赖模型(即环境动态性的 先验知识),强化学习可分为基于模型的强 化学习和无模型的强化学习;根据更新策略 的方式,可分为值迭代和策略迭代。
价值迭代与策略迭代算法
价值迭代算法
价值迭代是一种通过不断更新状态值函数来寻找最优策略的方法,其核心思想 是利用贝尔曼方程进行迭代计算。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应用
机器翻译
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自动翻译,为跨语言交流提供便利。
情感分析与舆情监测
通过对文本的情感倾向进行分析,实现对舆情的自动监测 和预警。
智能问答与对话系统
构建能够自动回答问题和进行对话的智能系统,为用户提 音实时转换为文字,为听力 障碍者提供便利,同时也可用于 会议记录、语音笔记等场景。
策略迭代算法
策略迭代是一种通过交替进行策略评估和策略改进来寻找最优策略的方法,其 中策略评估是计算当前策略下的状态值函数,策略改进是根据状态值函数更新 策略。
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及应用
深度强化学习算法
深度强化学习是将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神经网络来逼近值函数或策略,以解决高维状态空间 或动作空间的问题。常见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包括DQN、PPO、A3C等。
梯度消失与梯度爆炸问题
深度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可 能遇到的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 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如批量归一化、残差结构等。
卷积神经网络应用
计算机视觉任务
卷积神经网络(CNN)在计算机视 觉领域的应用,包括图像分类、目标 检测、语义分割等。
卷积层与池化层
卷积层负责提取图像局部特征,池化 层则对特征进行降维处理,减少计算 量和过拟合风险。
高级人工智能第十一章
contents
目录

《逻辑学教程》课件第十一章 论证与谬误

《逻辑学教程》课件第十一章  论证与谬误
第十一章 论证与谬误
第一节 论证的概述 第二节 论证的种类 第三节 论证的规律和规则 第四节 反驳 第五节 谬误
第十一章 论证与谬误
第一节 论 证 的 概 述
第十一章 论证与谬误
一、什么是论证 (一) 传统论证的概念 1. 哈克的论证概念 哈克的论证概念——论证是什么? 人们认识到某些话语的展开旨在通过前提来支持结论,旨在从前提推出结论;在自然语 言的非形式话语中,这一想法可通过“所以”“因此”“由此推出”“因为”等习惯用语来标明由一个陈述到另一个陈述的过 渡。在形式逻辑中,可通过展示一串公式来标明这种过渡,在每一行上都加这样的说明:声称它是根据如此这般的推理规则, 从如此这般的先前一行或几行中推出的。但是,人们所判定为有效的和非有效的那些东西可以简单地看做是话语的展开:如果 人们考虑的是形式的论证,便是一个形式语言中的合式公式组成的一个序列,或者是,如果人们考虑的是非形式论证,可以看 作是自然语言的语句(或者是陈述、或命题)组成的一个序列。 2. 柯比的论证概念 柯比的论证概念——(尽管“论证”一词通常还有其它的意味,但……)从逻辑学家的角度来说,论证是一个命题的集合, 其中的一个命题被宣称(is claimed to)是得自(follow from)其它的那些命题,而其它的那些命题则被看作(are regardedas)是 为该命题的真(truth)提供了支持或理由。……从逻辑学家的角度来说,一个论证并不仅仅是一个命题的集合,而是有一个结构 (structure)。通常以前提和结论来描述这个结构,在其它命题的基础上被断定的那个命题是结论,而那些为接受结论而提供支 持和理由的命题是前提。
第十一章 பைடு நூலகம்证与谬误
第二节 论 证 的 种 类
第十一章 论证与谬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1.3 句子的自动理解
句法分析将单词之间的线性次序变换
成一个显示单词如何与其它单词相关 联的结构。
语义分析各种意义被赋于由句法分析
程序所建立的结构,即在句法结构和 任务领域内对象之间进行映射变换。
语用分析为确定真正含义,对表达的
结构重新加以解释。
15
11.3 句子的自动理解
11.3.2 复合句的理解方法 复合句的理解,要求发现句子之间的相 互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以下几种: 相同的事物 事物的一部分 行动的一部分 与行动有关的事物 因果关系 计划次序
回答有关提问; 提取材料摘要; 不同词语叙述;
不同语言翻译。
3
11.1 语言及其理解的一般问题
怎样才算理解了语言呢? 归纳起来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能够理解句子的正确词序规则和概念,又能理
解不含规则的句子 知道词的确切含义、形式、词类及构词法 了解词的语义分类以及词的多义性和歧义性 指定和不定特性及所有(隶属)特性 问题领域的结构知识和时间概念 语言的语气信息和韵律表现 有关语言表达形式的文学知识 论域的背景知识
11
11.2 句法和语义的自动分析
用LFG语法对句子进行分析的过程如下:
用上下文无关语法分析获得 C-structure,不
考虑语法中的下标;该 C-structure 就是一棵 直接成分树;
将各个非叶节点定义为变量,根据词汇规
则和语法规则中的下标,建立功能描述 ( 一 组方程式);
对方程式作代数变换,求出各个变量,获
11.1 语言及其理解的一般问题
(General Issues of Language and Its Understanding)
11.1.1 语言与语言理解
语言是用于传递信息的表示方法、约定和规
则的集合,它由语句组成,每个语句又由单 词组成;组成语句和语言时,应遵循一定的 语法与语义规则。 要研究自然语言理解,必须对自然语言的构 成有个基本认识。 语言的构成框图如图11.1所示
4
11.1 语言及其理解的一般问题
11.1.2 自然语言理解研究的进展
机器翻译是自然语言理解最早的研究领域。 70年代初期,对语言理解对话系统的研究取得
进展。 80年代,自然语言理解的应用研究广泛开展, 机器学习研究又十分活跃。 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为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提 供了新的途径。 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已促进计算机辅助语言教 学(CALI)和计算机语言设计(CLD)等的发展。
16
11.4 语言的自动生成
13
11.3 句子的自动理解
(Automatic Understanding of Sentences)
11.3.1 简单句的理解方法 为了理解一个简单句,需要做以下两方 面 的工作: 理解语句中的每一个词。 以这些词为基础组成一个可以表 达整个语句意义的结构。其中第 二项工作又可分成以下3个部分来 进行:
T T
7
11.2 句法和语义的自动分析
q1 q0 q2
adj
pron.
verb
q4
pron.
q3
noun verb
q q5
adj
noun
T
图11.2 转移网络(TN)
8
11.2 句法和语义的自动分析
11.2.2 扩充转移网络
扩充转移网络ATN是由一组网络所构成 的,每个网络都有一个网络名,每条弧 上的条件扩展为条件加上操作。 ATN的每个寄存器由两部分构成:
得功能结构F-structure。
12
11.2 句法和语义的自动分析
11.2.4 语义的解析 语义解析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 确定每个词在句子中所表达的词义; 第二步 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来确定语义。
逻辑形式表达是一种框架式的结构,它表达一 个特定形式的事例及其一系列附加的事实,如 “Jack kissed Jill”,可以用如下逻辑形式来表 达: (PAST S1 KISS-ACTION[AGENT(NAME j1 PERSON“Jack”)][THEM ENAME(NAME j2 PERSON“Jill”)])
1
11.1 语言及其理解的一般问题
语言
词汇 词 词素 熟语 词法
语法 句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构词法 词组构 造法 图11.1 语言的构成图
构形法
造句法
2
11.1 语言及其理解的一般问题
从微观上讲,语言理解是指从自然语
言到机器(计算机系统)内部之间的一种 映射。 从宏观上看,语言理解是指机器能够 执行人类所期望的某些语言功能。这 些功能包括:
11.2.3 词汇功能语法(LFG)
LFG用一种结构来表达特征、功能、词汇和 成分的顺序。 LFG对句子的描述分为两部分:
直接成分结构(Constituent Structure,简称C-
Structure); 功能结构(Functional Structure,简称F-structure)。
5
11.1 语言及其理解的一般问题
11.1.3 自然语言理解过程的层次 语言的分析和理解过程是一个层次化 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如下四个层次: 语音分析 词法分析 句法分析 语义分析

6
11.2 句法和语义的自动分析
(Automatic Analysis of Syntax and Semantics)
11.2.1 句法模式匹配和转移网络
句法分析最为简单直观的方法------模式匹配。 一个句子可以表示成: (pronoun∨(adj*noun))verb(pronoun∨(adj*noun)) 这也可以用状态转移图来表示,称之为转移网络 (TN,transition network),如图11.2所示。 图中,q0,q1,…q 是状态,q0是初态,q 是终态。弧 上给出了状态转移的条件以及转移的方向。
句法特征寄存器
句法功能寄存器
图11.3所示是一个简单的名词短语(NP) 的扩充 转移网络。
9
11.2 句法和语义的自动分析
6: prop.
NP
1: det
5: pron. 4: noun
8: send
f
2: jump
g
3: adj
h
7: pp
图11.3 名词短语(NP)的扩充转移网络
10
11.2 句法和语义的自动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