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一(1.1.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
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PPT课件

脱水
等渗性脱水: 又称混合性脱水,即失盐和失水程度差不多。 原因:呕吐、腹泻等 治疗:输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 糖溶液的方法治
25
2019/12/5
.
26
18
再见
19
盐平衡的调节
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 +
肾上腺皮质 +
醛固酮 + 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排钾 + 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反 馈 调 节20Βιβλιοθήκη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体内物质
来源
排出
调节
水平衡
①饮水 ②食物中的水 ③代谢产生的水
①肾脏排 尿 ②皮肤排汗 ③肺排水汽
④①大肾肠脏排排便尿
钠盐平衡
食物
400mL/D 呼出的水汽
4)大肠
100mL/D 未被吸收的水,消化液
机体能通过调节,使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相等, 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2
想一想 肾脏排尿只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吗?
体内多余的水分、钠盐以及代谢废物的主 要排出途径都是经肾脏随尿排出,所以不能说 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3
5
想一想
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 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 平衡”,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一个人一天内可以不吃饭、不喝 水,但不可能不排便(尤其是小便);即使不排 便,体内的水和无机盐也会从其他途径排出,使 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遭到破坏。
6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②皮肤排汗
③大肠排便
①神经调 节 ②抗利尿激 素调节
醛固酮调节
钾盐平衡 食 物
①肾脏排尿 ②大肠排便
高一生物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1

第一章第一节一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学习目标:1、知道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基础内容以及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机制;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机制学习过程:反馈训练一、选择题1、排水和排盐的关系是A.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伴随着排水B.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C.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拌随着排水D.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答案:C2.钠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所以A.不吃钠盐也能保持钠盐的平衡B.不吃钠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不变C.多吃少吃尿量是变化的D.多吃或少吃渗透压都是正常的答案:C3.若一个人剧烈运动,但是却不感到口渴,这时A.丢失的水的质量比盐的质量大B.丢失的盐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C.丢失的水的比例比盐的比例大D.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答案:D4、钾是组成生物体的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钾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之一B、植物体的幼嫩器官比衰老器官的含钾量高C、人体含钾量过低会导致心律失常D、人体排钾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答案:D5、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答案:C6.在肾小管泌钾能力增强时()A、尿量增加,醛固酮分泌减少B、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C、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减少D、尿量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答案:B7、血钾不仅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具有________.______等重要作用。
当血钾含量过高时,人体出现的症状是()A、心动过缓 B 、心动过速C、心率不齐D、心动周期缩短答案: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 A8.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电解质降低,则尿量减少答案:C9.可使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多的直接因素是()A.渗透压升高B.下丘脑兴奋C.渗透压感受器兴奋D.垂体后叶兴奋答案:C10.原尿中的水.钠离子.钾离子有99%被重新吸收,吸收部位是()A.肾小管和肾盂B.肾小囊和肾小管C.肾小管和集合管D.集合管和肾盂答案:C11.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肾小管在吸水的同时吸盐B.渴的时候体内水绝对少C.肾小管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答案:C12.Na+和K+的主要吸收部位的排出部位分别是()A.小肠.小肠和皮肤.大肠B.小肠.小肠和肾脏.肾脏C.大肠.大肠和肾脏.皮肤D.大肠.大肠和皮肤.皮肤答案:B13.可以使尿量增加的原因是()A.高血糖B.血糖过高C.血钾含量降低D.血钠含量升高答案:B14.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刺激后()A.在下丘脑部位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B.垂体后叶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在下丘脑的调节下,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量增加答案:C二、非选择题17.人体中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___和_____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____来完成的。
1.1.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案(人教大纲版全一册)

1.1.2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目标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
教学手段
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问题、图表和信息资料,创设探究的情境; 2.挂图、板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
第一节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过程
要点提示
1.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理现象、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本节课内容教科书提供了5幅图、1个小资料、1个表和4个旁栏思考题,这些内容形象、直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图表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信息,延伸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本节课涉及到“尿的形成”这些初中生物学的知识,由于学过时间已久,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已把握不准,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应作适当复习。
水盐调节示范教案

个人备课录上年月日第水盐调节教〔 1〕了解水和无机的平衡;水平衡的以及水平教学方探究式。
衡的意。
目〔 2〕培养学生察、分析、判断的思能力;学法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点水和无机平衡的。
材1.物投影:展示相关的、表和信息料,探究的情境;分2.挂、板:加教学的直性;析教具3.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件:助教学,增教学的形象性。
1.投影本章,探究情境,引学生思考以下:〔 1〕照片上所展示的内容与哪些生命活有关?〔 2〕合照片上的面,你受到了什么启和教育?通分析、明确:(1〕人体生命活的及养和兔疫,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2〕中国人民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做可的人。
2、精心情境〔1〕吃的西咸,什么会感到口渴?〔2〕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 3〕大量出汗后什么要喝点水?教(4〕“以料代水〞的做法科学?⋯⋯生趣,激起疑惑,生探究的欲望,于外在的状。
学1.提供信息料:〔中小料〕分析,的出:水是构成人体各种或器官的主要成分,过且含量定。
2.引学生:程〔 1〕人体内的水是从哪来的?(2〕排尿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回旧知,系自身生理情况行分析、,得出:(1〕人体内的水有三个来源;(2〕排尿不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
1.引学生回:(1〕人体生命活的根本方式是什么?(2〕神的根本方式是什么?其构基是什么?(3〕体液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回忆旧知识,独立思考,用专业术语答复以下问题:(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根本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根底为反射弧;(3〕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
教2.进一步诱导:参与水平衡神经调节的学〔 1〕感受器是什么?(2〕神经中枢在哪?(3〕效应器是什么?过通过回忆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分析自身的生理情况,学生能明确:感受器应位于人体内部,神经中枢一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对效应器会误认为是肾小管和集程合管,需要教师进一步点拨更正。
作见同步练习业教后感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理现象、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教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学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二章第一节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教材分析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中《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中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内环境与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糖的平衡,体温的平衡。
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水和无机盐、血糖、体温的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本章涉及的“稳态”、“调节”和“免疫”的内容相对抽象,这里有分子水平的物质基础,有细胞水平的结构知识,还有个体水平上的调控和表现,因此在教与学两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
本章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紧密,也容易与理、化的相关知识相互渗透,因此这部分内容还是对学生进行STS教育,培养学生思维综合能力的良好素材。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
2.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识别、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知识解释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增强学生自我保健的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局部与整体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
教学手段
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问题、图表和信息资料,创设探究的情境;
2.挂图、板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老人教版选修)PPT课件

◆排出途径是什么?
钠(Na+)
一进三出
来源: 食盐(主要) 排出: 肾脏(主要)、汗液、粪便 特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摄入量=排出量
自主学习2
思考:
◆钾的主要摄入途径是什么? ◆排出途径是什么?
钾(K+) 一进两出
来源: 食物(蔬菜等) 排出: 肾脏(主要)、粪便 特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
这种做法不好。因为人体内随时都在形成尿, 同时也会由皮肤和肺排出一定量的水,如果 喝水很少,就有可能使体内水的平衡遭到破 坏;尿量过少还会使代谢废物不能随尿排出 而引起中毒,损害人体的健康。
5、有的人口味过于清淡,炒菜时放盐 极少。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 健康会有什么影响?
长期不吃盐或吃盐极少,会导致机体的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的甚 至昏迷等。
思考:机体可主要通过哪种排出途径调控维持水的 相对稳定?
合作探究:
1、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体内多余的水分、钠盐以及代谢废物的 主要排出途径都是经肾脏随尿排出,所以不 能说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自主学习2
思考
(二) 无机盐的平衡
◆人体内无机盐大多以什么形式存在?
◆钠的主要摄入途径是什么?
血钾含量过低,会出现什么症状?
心肌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等。
合作讨论3:
有的人口味过于清淡,炒菜时放盐极少。 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会有什 么影响?
长期不吃盐或吃盐极少,会导致机体 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甚至昏 迷等。
4、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 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好 吗?为什么?
高中生物 水和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 教学设计

水和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教学目的与要求: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重点难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水和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它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来实现的,其中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血糖的调节、体温的调节等,都是稳态的重要方面。
一、水的平衡:1、水的稳态是体内水的相对含量的相对稳定。
这个相对含量是以渗透压为衡量标志的,渗透压升高时,表示水相对缺少;渗透压降低时,水则过剩。
渗透压升高、降低的标准是是否口渴。
这是针对细胞液的量正常的情况下来说的。
注:渗透压——溶液中不易透过半透膜的溶质颗粒,吸取膜外水分子的一种力量。
它的大小决定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或颗粒数量的多少(溶液浓度),而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种类和大小无关。
溶液中溶质分子和颗粒数量越多(溶液浓度越大),它形成的渗透压越大。
例如:某人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等原因,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即其细胞外液浓度增大。
食物中所含的水主要来源2、体内水的来源饮水物质代谢产生的水3、体内水的去路:(1)肾脏排尿。
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径,也是唯一可由机体调节的排出途径。
(2)皮肤排汗和蒸发水汽。
(3)肺呼出的水汽。
(4)大肠排便。
是指饮食中的水以及消化液在消化道被吸收后所余下的水。
只有大肠排出的水中含有未进入机体组织的水。
4、水的平衡是在一定时间内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基本相等的结果。
是由神经和体液调节的。
调节过程是渗透压降低时,水多,排尿量增加;渗透压升高时,水少,排尿量减少。
水平衡的调节是以渗透压的相对稳定为条件的。
5、具体过程:(见教材P 10)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平衡的调节中枢是在下丘脑。
当渗透压升高时,可产生三种效应:渴觉、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抗利尿激素控制着尿量,从而控制渗透压的稳定。
二、无机盐的平衡:来源:主要来自食盐;(6--10g )(一)钠盐平衡 排出:主要经肾随尿排出、其次有汗液、粪便;及其调节: 调节:醛固酮调节(一种盐皮质激素);特点: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高中生物《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优秀教案高中生物《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优秀教案知识精华来源排出调节水的平衡和调节饮水、食物物质、代谢由肾、皮肤、大肠排出神经调节、激素调节钠盐的平衡和调节主要来自食盐主要经肾、其次由汗液、粪便排出醛固酮(盐皮质激素)调节钾盐的平衡和调节食物主要经肾、其次未吸收的随粪便排出醛固酮调节意义:水和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某些疾病(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会丢失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影响血压、心率的稳定。
钾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心肌舒张、兴奋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水、盐调节的几个问题:1)尿激素的释放和分泌。
2)醛固酮的效应有三:促进钠的重吸收、促进钾的分泌排出、促进水的重吸收。
题例领悟例1: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并且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症;要缓解以上症状,应:A、输入生理盐水。
B、口服生理盐水。
C、口服钾盐水。
D、输入醛固酮。
解析:题意中出现的'症状是缺少水和钠盐,其次输入比口服效果快。
固答案:A例2:人体内K和钠离子的排出特点相比,不同之处是:A、多吃多排B、少吃少排C、不吃不排D、不吃也排。
解析:钾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钠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答案:D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人体内的水的主要来源及排出主要途径是:()A、来自饮水,食物和由肾排出。
B、来自饮水,食物和由皮肤排出。
C、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肺排出。
D、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大肠排出。
2、离子态的无机盐(如血液中的钾、钙离子)的生命作用不包括:()A、细胞结构物之一。
B、维持细正常生理功能C、维持细胞的形态。
D、调节细胞内的PH值。
3、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范教案一(1.1.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合理膳食和自我保健。
●重点·落实方案重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落实方案1.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
2.结合必修课本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
●难点·突破策略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突破策略通过观察投影、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析总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用具实物展示台(人体水的摄人和排出途径表),有关多媒体课件(展示K+的动态平衡过程、Na+的来源和去路及肾小管、集合管的结构和重吸收过程)。
●学法指导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表、插图、课件。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理解、迁移。
●教法建议讲述、讨论、观察、总结在学习“水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利用展示台展示“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分析、讨论、总结。
在学习“无机盐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展示“体内Na+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的多媒体课件和演示“K+的动态平衡示意图”多媒体课件。
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对“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课]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主要包括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糖的平衡、体温的稳定、pH的平衡等方面。
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问题。
[教学目标达成]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一)水的平衡和调节讨论:人体内水的摄人和排出途径有哪些?其主要途径是什么?(经学生之间的讨论,由学生说出可能的途径)总结,投影:“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据图示分析:人体内水的摄入有三条途径:①来自饮水;②来自食物;③来自物质代谢。
其中饮水和食物是体内水摄入的主要来源。
人体内水的排出有四条途径:①由肾脏排出;②由皮肤排出;③由肺排出;④由大肠排出。
其中最主要的排出途径是肾脏。
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水的摄入和排出相当,以维持体内水的平衡。
提问: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饮水过多时,机体是如何调节的?(请学生带着问题去复习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知识)展示多媒体课件:演示肾单位和集合管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由教师讲述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略)提问: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吗?(学生回答:体内多余的水分、钠盐以及代谢废物的主要排出途径都是经肾脏排出,所以不能说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过渡:人每天不仅要摄入一定量的水,而且还必须通过饮食摄取一定量的无机盐,同时也要排出一定量的无机盐,那么无机盐是怎样摄入和排出的呢?其平衡又是怎样来维持的呢?讲述: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调节水的摄入;另一方面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正常。
相反,当人因饮水过多或盐丢失过多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就会减少对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也就减少了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肾脏排出的水分就会增加,从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恢复正常。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图所示:(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展示多媒体课件:演示体内Na+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
通过观察,提出问题:①体内的无机盐主要以什么方式存在?②体内Na+的摄入和排出途径是什么?总结:人体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
体内的Na+主要来自于食物,而排出途径有肾脏排出、汗液排出、粪便排出,其主要途径是通过肾脏排出。
多媒体课件:演示K+的动态平衡示意图。
通过观察,提问:体内K+的摄入和排出途径有哪些?体内K+的排出有什么特点?讲述:体内K+主要来自于食物。
排出可通过肾脏排出和粪便排出两条途径,而以肾脏排出为主。
体内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
总结: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一种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对K+的分泌(保钠排钾),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
相反,当血钾含量降低或血钠含量升高时,则使醛固酮含量减少,结果也是维持血钾和血钠的平衡。
其过程可总结为:在人体内,血液与组织液中的K+,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中的K+,都在不断进行交换,这种交换保持着动态平衡,因此,血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K+的含量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临床上常把血钾(指血清中的K+)含量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指标。
思考: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一个人一天内可以不吃饭、不喝水,但不可能不排便,尤其是小便;即使不排便,体内的水和无机盐也会从其他途径排出,使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遭到破坏,所以这种说法不对。
)通过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过程分析,可总结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由此可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针对该部分内容,可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自己讨论,以巩固和深化所学内容。
题目设计:①为什么夏天尿量少,而冬天尿量多?②为什么输液时要用0.9%的生理盐水?③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⑤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是什么?⑥水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在哪里?感受器是什么?效应器是什么?⑦为什么某人进食钠盐多,结果尿中钠盐也随之增多?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回答问题,老师可适当地加以指点、纠正。
提问:(1)当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时会出现什么症状?(2)当人体内缺钾时会出现什么症状?K+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为什么人每昼夜的最低尿量在500 mL以上?(通过阅读课本内容,总结答案:(1)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且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
(2)K+对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还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兴奋性等重要作用。
所以缺钾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3)人体每昼夜有35~50 g的代谢废物必须要随尿液排出体外,而溶解这些代谢废物的最低尿量应在500 mL以上。
如果尿量过少,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引起中毒而损害健康。
)总结:由此可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巩固]1.体内水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A.皮肤排汗B.呼出的水蒸气C.消化道排出D.肾脏排尿分析:人体内水的排出有四条途径:①由肾脏排出;②由皮肤排出;③由肺排出;④由大肠排出。
其中最主要的排出途径是肾脏。
答案:D2.下列哪些生理过程可产生水A.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B.氨基酸缩合成多肽C.A TP水解产生ADPD.无氧呼吸分析:在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水起着溶剂和反应物的作用。
在物质代谢的过程中,脂肪的消化、A TP的水解都需要水的参与而不产生水,无氧呼吸过程亦无水的产生,只有氨基酸经脱水缩合成多肽的过程会产生水。
本题考查人体自身物质代谢产生水的反应情况。
答案:B3.Na+和K+的主要吸收部位和排出部位分别是A.小肠、小肠和皮肤、大肠B.小肠、小肠和肾脏、肾脏C.大肠、小肠和肾脏、皮肤D.大肠、大肠和皮肤、皮肤答案:B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分析:该题考查人体水分调节的知识。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对水的重吸收量,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人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尿量增加;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降低,尿量应增加。
答案:C5.对于钾盐和钠盐来讲,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A.钠盐B.钾盐C.都易缺乏D.都不易缺乏分析:解答此题,需从如下两方面入手分析:①人体容易缺的盐,一是需要大量的无机盐,二是容易丢失的盐。
从需求看是钠需要多;从丢失看,钠在细胞外液中相对易丢失。
②从盐平衡调节看,在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时,肾上腺分泌醛固酮,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或对钾的分泌,由此可见,人体易缺钠,正因它易缺,我们的身体才有保钠的机制;相对而言,钾盐不但不易缺,还容易过量,正因如此,肾小管和集合管才有泌钾功能。
钠盐和钾盐的排出特点中不相同的是,钠盐是不吃不排,钾盐是不吃也排,正因为有此特点,从而形成解题障碍;钾盐的不吃也排使它容易缺乏,这是只考虑了两种盐的排出特点而没有考虑两种盐平衡的调节特点。
答案:A6.正常情况下,由尿排出的K+大约是肾小球滤过的K+量的1/10,当给人以大量钾盐时,尿中K+排出量可超过由肾小球滤过的K+的量。
这一事实说明A.肾脏排出K+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B.K+的分泌和重吸收既可能是主动过程,也可能是被动过程C.肾小管和收集管既能重吸收K+,又有分泌K+的能力D.K+的分泌和Na+的重吸收相关联,都受醛固酮的促进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K+的平衡与调节。
从盐平衡调节看,当血钾降低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血钾的重吸收。
当血钾升高时,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的量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钾的分泌。
钾盐不但不易缺,还容易过量,正因如此,肾小管和集合管才有泌钾功能。
答案:C[布置作业]P8二、1、2、3。
[结课]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
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板书设计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一)水的平衡和调节1.水的平衡(1)水的来源:①来自饮水;②来自食物;③来自物质代谢。
(2)水的去路:①由肾脏排出——主要排出途径;②由皮肤排出;③由肺排出;④由大肠排出。
2.水的平衡调节(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1.Na+:①来源:食盐,由小肠吸收;②排出途径:肾脏(主要)、汗液、粪便。
2.K+:①来源:食物;②排出途径:肾脏(主要)、粪便;③排出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3.平衡的调节(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对于维持人体稳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