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的变迁

合集下载

2.5地表的变迁

2.5地表的变迁

地壳运动
形式: 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
升降运动:岩层运动沿垂直于地Fra bibliotek 表面的方向即上升或下降的运动。 水平运动:岩层运动沿平行于地球 表面的方向的左右运动。
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地球内力。
沈括与《梦溪笔谈》
地壳运动的证据
• 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千姿百 态的地表形态、缩小的地中海,扩 张的红海和台湾海峡、东非大裂谷 的形成、意大利的三根石柱、悬崖 上岩层断痕、弯曲的岩层、高山上 的海洋生物化石……
第 5 节 地表的变迁
事例一
•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最高 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喜马 拉雅山脉的主峰。 • 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却在喜马 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化石。 • 同时,人们还在山体岩石中发现有鱼、 海藻、海螺的化石。
海螺化石 海藻化石
鱼龙化石
根据上面的资料,你能推测喜 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是什么 样的吗?
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
1、砍伐森林 3、围海造田 …… 2、拦河筑坝 4、开采矿石 ……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地表的形态,而 且影响越来越大
如何保护地表?
• 1、停止毁林开荒,恢复天然草场、林场。 • 2、禁止围海造田,保护湿地。 • 3、有限度的采矿。
小结:地表变迁的原因
1、地壳运动 如:地震、火山…… 2、自然的力量 如:风吹、日晒、雨淋、流水冲刷、生 物破坏、重力磨蚀…… 3、人类的活动 如:乱砍滥伐、无节制开采矿产……
• 在几千万年前,世界最高山脉曾经 是一片海洋。 • 同时也告诉我们,地壳是在变动的。
事例二:岩石一般是水平的,但某采石厂的岩石 是弯曲的。
采石场弯曲的岩层
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或发生 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山 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课例5.地表的变迁(第二课时)备课时间 2020.9.28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主题是“地球和地表变化”,让学生认识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了解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所产生的影响。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本课是在前面四课基础上,综合认识地表的变化。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的活动都会对地表的改变发生作用,意识到保护地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学情分析1. 经过三年多的科学教育,学生基本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学生学前己基本掌握并具备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基础及探究方法。

3. 学生能够意识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地表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地表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知道什么叫风化、侵蚀。

2.会做模拟岩石风化、侵蚀的实验。

3.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对地表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家乡地表的改变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酒精灯、烧杯、水、小石子、水槽、泥土、喷壶等。

前置作业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地球上有很多地形地貌,它独特的地貌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的礼物,这份特殊的礼物终究还是要送个有心之人的。

老师希望大家做个一有目标志向的小学生。

下面我们来读一段沈括和《梦溪笔谈》的小资料。

当中有很多想说的是不是,和小伙伴们一起说一说吧。

二、模拟自然界的侵蚀作用1.还记得上节课做的模拟实验吗?大石头在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的情况下变成了小石头,这些小石头又怎样遍布我们周围的?2.学生讨论、汇报。

3.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怎样来模拟这一现象呢?4.学生设计并进行模拟流水搬运砂石的实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地表的变迁》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地表的变迁》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地表的变迁》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地表的变迁》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表变迁的现象和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和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地表变迁的原因和现象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地球科学方面的知识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觉得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地表变迁的概念,知道地表变迁的原因,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表变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地球科学的兴趣,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表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2.难点:对地表变迁现象的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释。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表变迁;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表变迁的原因;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地表变迁的现象和原因。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变迁现象。

2.探究地表变迁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表变迁的原因,教师给予指导。

3.实例分析: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实例,理解地表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表变迁的现象,拍摄照片,制作PPT。

5.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PPT,分享实地考察心得和对地表变迁的理解。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表变迁的原因和现象,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学生课后撰写考察报告,加深对地表变迁的理解。

地表的变迁课件

地表的变迁课件

冰川作用与地表变迁
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冰川是由积雪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的,冰川运动 会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搬运。
冰川地貌的形成
冰川侵蚀和搬运作用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貌,如冰斗、U型谷等。
冰川消融与地表变迁
随着气候变暖,冰川逐渐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
04
地表变迁的未来趋势
气候变化对地表变迁的影响
火山活动与地表变迁
火山活动是板块构造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能够形 成新的地貌和改变地表形态。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变迁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对河床和两 岸进行侵蚀,形成峡谷、河谷等
地貌。
河流搬运作用
河流将侵蚀下来的物质搬运到下游 ,形成河口三角洲等地貌。
河流地貌的变迁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河流地貌会发生变迁,例如河流改 道、河床淤积等。
全球变暖加速冰川融化
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极地冰川加 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 城市和低洼地区。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 、干旱、台风等)频发,对地表形态 造成破坏。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迁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速地表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如填海造 地、采矿等,直接导致地表形态的变化。
当前地表变迁研究更加注重跨学 科合作,综合运用地球科学、环 境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 全面了解地表变迁的机制和影响

地表变迁的原因
总结词
地表变迁的原因主要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详细描述
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这些力量可以引起地壳的隆起、沉降 、断裂等现象,进而影响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则主要包括风化侵蚀、冰川作用、 水文作用等,这些力量通过侵蚀、搬运、沉积等过程改变地表形态。

《地表的变迁》课件

《地表的变迁》课件

地表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自然灾害
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困扰,不仅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损 失,也暴露出我们在环境保护和规划上的不足。
经济和社会活动
地表的变化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占用土地、农业生产、对自然资 源的开采等。如何在地表变化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当前迫切的问题。
《地表的变迁》PPT课件
地球表面的变化是我们能够观察和记录的一种自然现象,本PPT将带你深入了 解这个过程以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地球表面变化的内部与外部动力
1
内部动力
地震、火山喷发、地形变化等地球内部动力会引起地表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可 以影响地球的生态系统,并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2
外部动力
风化侵蚀、冰川运动、水流和波浪等外部地质动力同样也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 产生壮丽的自然景观,也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Bradley, R. H. (2015). Earth's Changing Surface: An Introduction to Geomorphology, 4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环境影响
地表的变化同样对环境产生了影响,比如森林减少,土地退化,基础设施威胁等问题。我们 需要深度评估这些影响并寻找解决方案。
应对地球表面的变化
防范自然灾害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地监测和预测自然灾害, 制定合理的规划,提前准备 应对,从而减少可能产生的 影响。
开展环境评估、绿化、减少 排放等工作,积极保护生态 环境和人类共同家园,实现 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资源
科学规划,人类和自然和谐 共处,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从而在满足我们需求的 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 人类和自然的共存。

《地表的变迁》教学反思

《地表的变迁》教学反思

《地表的变迁》教学反思《地表的变迁》这节课主要讲了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除了褶皱、断层、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运动的作用外,地球外部运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地球的内部力量,如同地表形态的塑造者,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地球的外力作用如同地表形态的雕刻大师,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本课通过独特的地貌景观、岩石的风化、流水的搬运作用等内容,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外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通过这部分内容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会探究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自然观,意识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本课的思路非常清晰,由现象入手,对现象进行猜想,即假设,再用实验验证猜想,最后得出结论。

在认识岩石的风化作用时,教材以巨大的岩石如何变成细小沙子和泥土这一问题,引入自然界具有风化作用的概念。

我将本节课的内容整理为四个活动进行教学,活动一:推推测喜马拉雅山的活动,活动二:认识一些改变表的自然力,活动三:探究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活动四: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为了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我在课堂上设计了模拟实验,在做这个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因为用的是普通的酒精灯,加热速度比较慢,因此,尽量取小一些的石块,如页岩、石灰岩等,而且要有耐心等待,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加热过程,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现象。

另外,通过“结冰与融化”、“植物生长”两幅图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除了温度的风化作用外,自然界中还有一些力量可使岩石风化,例如水的作用和植物的生长力。

通过认识地球外部运动——风化这一地质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促进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发展。

在认识流水对地表的影响时,我也以问题—假设—实验—结论这一思路,引导学生学习以“巨大岩石变成沙子和泥土后,是否永远停留在原地”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猜想。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在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进一步认识流水对地表的影响。

第三节海陆变迁

第三节海陆变迁
(1)写出图中六大板块的名称。 ① __欧__亚__板__块___ ② _非___洲__板__块___ ③ _美___洲__板__块___ ④ _南__极__洲__板__块__ ⑤ 太__平___洋__板__块__ ⑥ 印___度__洋__板__块__ (2)北美洲的落基山脉的形成与哪些板块有关?
与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有关
亚欧板块
非 洲 板 块
南极洲板块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
1.缓慢的地表形态变化
“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判断下列现象属 于哪一种?
◎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 海→→陆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陆→→海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陆→→海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海→→陆
现在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 叫“泛大陆”的庞大 陆地,被叫做“泛大 洋”的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以前,泛 大陆开始破裂,“碎 块”像浮在水上的冰 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 前,漂移的大陆形成 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大陆漂移的证据
非 洲
南 美 洲
①南美洲东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岸的凹入部分遥相对应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火山之最
处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下图表示大陆漂移过程中不同时期海陆分布状况。根据大陆漂移学 说,海陆分布变化的顺序是 ( C )
a
b
c
A.a→b→c B.a→c→b C.c→a→b D.c→b→a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相互挤压, 使地壳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地表的变迁

地表的变迁

5 地表的变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2、能够对一些现象作出大胆的猜想。

3、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4、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评判。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流水、冰川、风、气象会对地表产生影响。

2、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3、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2、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

3、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地球多种地表形成的具体原因。

教学难点:风化和侵蚀的作用。

教学准备:酒精灯、小石子、镊子、水搬运模拟器、火柴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表面有哪些主要地貌: 山 地 平 高 原 原 盆 沙 地 漠
峡 谷 海 洋
பைடு நூலகம்
岛 屿
这些地貌特征是一尘不变的吗?
你知道哪些地貌改变的情况:
汶川地震:山体垮塌,泥石流,堰塞湖都改变了地貌 火山喷发:长白山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地壳运 动,海水退走,最后喷发了火山。 开山采矿:小孤山因为人类开采铁矿,现在变成平地。
大家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吗?
你知道这里以前是什么样吗?
海螺化石
鱼龙化石
海藻化石
通过以上化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北宋时期的沈括是我国历史上最卓 越的科学家之一。在他晚年所著的«梦溪 笔谈»中就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 化的精辟见解。他考察雁荡山时注意到 地质作用的存在,认为河流对地表有巨 大的改造作用。他还根据河北太行山山 崖间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 断出这一带在远古时代是海滨,后来才 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火山、地震是两种很强大的 自然力量。它们对地表的改变 是剧烈的、快速的。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自然力量 可以改变地表的面貌呢?
石林
风蚀石
风蚀蘑菇
海边礁石
你觉得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这样的变化?
岩石是坚硬无比的,为什么一些巨大 的岩石最后会变成细小的小沙子和泥土?
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 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 的过程叫做风化。
返 回
返 回
大自然中有哪些力量能够将风化后的岩 石搬走?
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或重力磨蚀、搬 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