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建设指导 (8)
小型养猪场猪舍建设9要点

小型养猪场猪舍建设9要点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农村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农村有很多小型养殖户,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小型养猪场猪舍建设,我们一起来看看。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农村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农村有很多小型养殖户,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小型养猪场猪舍建设,我们一起来看看。
1、选择合适的生产模式生产模式不一样,对建筑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同。
养猪生产一般分为两部分:种猪部分包括空怀配种阶段、怀孕阶段、分娩哺乳阶段;商品猪部分包括哺乳仔猪阶段、保育猪阶段和肥育猪阶段。
2、选择合适的场址现代养猪无论采用哪种模式生产,都不应该在庭院饲养。
场址应该选择在村边地势高燥,水源、电力和交通方便的地方,避免动物和人群相互影响,既危害猪只健康,又破坏邻里关系。
3、保证猪场防疫安全无论大小猪场,都应该在场门口设立消毒池和消毒洗手盆,并且始终保持足够有效的消毒液。
要把生产区(猪舍区)和管理区(接待、住室、伙房、销售)分开,在进入生产区的门口设置第二道消毒池,严禁外来人员进人生产区,每个猪舍门口也应该有供饲养人员蘸脚的消毒盆。
4、注意环境保护在场外或场区角落处设置粪便堆积发酵池和污水处理池,避免污水直接流出,污染环境。
5、猪舍建筑要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猪舍建议座北面南,两面都要设置较大的窗户,猪舍与猪舍之间的距离应为房檐高度的3倍,猪舍周围可以种植高大乔木,避免种植低矮的灌木丛。
屋面若采用石棉瓦,应在石棉瓦下面垫一层泡沫板或稻草苫子。
种猪舍必须准备喷雾降温管道,避免由于高温影响准胎率或引起母猪产前不食。
采用半开放式饲养方式时,冬季应对上圈蒙盖塑料薄膜保暖,分娩猪舍和保育猪舍应采用火炉配合局部红外线灯保暖,以减少仔猪腹泻,提高其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
6、不同阶段的猪舍要分开建设规模较小时,后备猪、空怀猪、孕猪可以共用一个猪舍,分娩猪独立一个舍,保育猪一个舍,肥育猪一个舍。
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详细

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内容提要: 我国养猪业还是以中小型养猪场为主,相对于大型养猪场而言,小型养猪场具有易管理、投资小、劳动强度小的特点,投资小型养猪场的人比较多,为了方便养猪人建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设计以下养猪场建设标准方案。
养猪场选址条件1、养猪业是长期产业,必须进行长远规划。
2、水、电、交通条件:一个万头猪场日耗水量150〜250 吨,水质要符合饮用标准,用电量除饲料加工外,自装机容量80〜100千瓦,物料运输量大,选择交通方便的场地。
3、卫生防疫条件:综合考虑地形,地势,地点、水源、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要远离居民区、养殖场、屠宰场、交通干线。
4、粪污处理及环保条件:要运用生态环保方案,尽量同菜地、鱼塘、果园、农田相结合,使污水无害化和减量化。
养猪场规模分类:1、大型养猪场:自繁自养型基础母猪>3000 头、商品猪>50000头/年,仔猪育肥型础母猪=0头、商品猪>50000头 /年,繁育仔猪型基础母猪<3000头、仔猪<50000头/年。
2、中型养猪场:自繁自养型基础母猪<1000头、商品猪<10000头/年,仔猪育肥型础母猪=0头、商品猪<10000头/ 年,繁育仔猪型基础母猪<1000头、仔猪<10000头/年。
3、小型养猪场:自繁自养型基础母猪<100头、商品猪<1600头/年,仔猪育肥型础母猪=0头、商品猪<1600头/年,繁育仔猪型基础母猪<100头、仔猪<1600头/年。
养猪场建设原则1、人畜分离: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猪舍建设必须将人的住房与猪舍分开,以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同时,配套进行沼气池建设,使养殖产生的粪污能及时得到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2、严格防疫:在建设中着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或联户建设养殖小区,并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进行修建。
3、科学规划:建设前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规划,并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猪舍的建设工作。
猪场筹划与建设

猪场筹划与建设一、确定猪场规模与模式(一)、确定猪场规模和生产方向1、年出栏头数猪场的饲养规模指在养猪场正常运营情况下,养猪场年出栏商品猪的头数,如千头猪场、万头猪场等多种规模。
种猪场也可以按照基础母猪头数计。
小型养猪场:年出栏1000~5000头商品猪,年饲养基础母猪≤300头;中型养猪场:年出栏5000~10000头商品猪,年饲养基础母猪300~600头;大型养猪场:年出栏10000头以上,年饲养基础母猪>600头;规模超过30000头宜分场建设,有利于猪场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粪污处理。
(1)、规模化养猪场。
实际生产中以基础母猪100头,年出栏商品猪2000~2400头为一个标准规模养猪场,每周至少有4~5头母猪产仔,5~6头母猪配种、妊娠,每周出栏商品肉猪40头,需要6个劳动力完成全部任务,投入资金130万元,产出约150万元,每头母猪制造利润大约2000元。
自繁自养的规模化养猪场、年出栏300~5000头商品猪的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养猪专业户,其基础母猪头数参考见表2-1。
(2)、集约化猪场。
集约化猪场是大规模的猪场,通过使用优良的猪种,饲喂全价饲料,创造适宜的环境,执行严格的防疫,实行集约化养猪,最终的目的是获得较局的经济效益。
如果将生产环节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即按繁殖周期安排工艺流程,按节拍均衡生产,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这种生产方式称为"工厂化养猪"。
2、生产方向根据生产方向可细分为哺乳仔猪场、生长育肥猪场、自繁自养猪场和种猪场。
哺乳仔猪场要求保育猪经过保育期饲养体重达到20~25 kg,然后销售给生长育肥猪生产者;自繁自养也称全程饲养,即配种、分娩、育肥三个过程结合的一种饲养方式;种猪场主要生产并出售种猪。
养猪场的性质和规模的确定,先根据市场需求制订,再要考虑生产技术水平、投资能力和各方面基础条件。
种猪场应尽可能纳入国家或地区的繁育体系,其性质和规模应适应国家或地区的要求,建场时应慎重考虑,切忌盲目追求高层次、大规模,否则很易导致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资金链断裂、猪场倒团的严重后果。
养猪养殖业技术指导手册

养猪养殖业技术指导手册第1章养猪业概述 (3)1.1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1.1.1 发展现状 (3)1.1.2 发展趋势 (4)1.2 养猪业的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 (4)1.2.1 市场前景 (4)1.2.2 经济效益 (4)第2章猪的品种与选择 (4)2.1 常见猪的品种及其特点 (4)2.1.1 杜洛克猪 (4)2.1.2 长白猪 (5)2.1.3 大白猪 (5)2.1.4 汉普夏猪 (5)2.1.5 皮特兰猪 (5)2.2 猪的选种与繁殖 (5)2.2.1 选种原则 (5)2.2.2 选种方法 (5)2.2.3 繁殖 (6)第3章猪场规划与建设 (6)3.1 猪场的选址与规划 (6)3.1.1 选址原则 (6)3.1.2 选址要求 (6)3.1.3 规划布局 (6)3.2 猪舍设计与建设 (7)3.2.1 设计原则 (7)3.2.2 设计要求 (7)3.2.3 建设要求 (7)第4章饲料与营养 (7)4.1 猪的饲养标准与饲料配方 (7)4.1.1 饲养标准制定 (7)4.1.2 饲料配方原则 (7)4.1.3 饲料配方实例 (8)4.2 饲料种类及其加工与储存 (8)4.2.1 饲料种类 (8)4.2.2 饲料加工 (8)4.2.3 饲料储存 (8)4.3 营养需要与添加剂的使用 (9)4.3.1 营养需要 (9)4.3.2 添加剂的使用 (9)第5章猪的繁殖技术 (9)5.1 猪的繁殖生理 (9)5.1.2 发情周期与发情鉴定 (9)5.1.3 排卵与受精 (9)5.1.4 妊娠与分娩 (9)5.2 繁殖管理与技术 (10)5.2.1 选种与配种 (10)5.2.2 发情鉴定与配种时机 (10)5.2.3 妊娠诊断与孕期管理 (10)5.2.4 分娩接产与产后护理 (10)5.2.5 仔猪培育 (10)5.2.6 繁殖记录与统计分析 (10)第6章猪的饲养管理 (10)6.1 猪的生长阶段划分与饲养管理要点 (10)6.1.1 猪的生长阶段划分 (10)6.1.2 饲养管理要点 (11)6.2 猪场日常管理操作规范 (11)6.2.1 饲料管理 (11)6.2.2 疾病预防与控制 (11)6.2.3 猪舍环境管理 (11)6.2.4 记录管理 (12)第7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12)7.1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12)7.1.1 管理制度 (12)7.1.2 消毒措施 (12)7.1.3 隔离与净化 (12)7.1.4 饲养管理 (12)7.2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方法 (12)7.2.1 蓝耳病 (12)7.2.2 猪瘟 (12)7.2.3 猪流感 (12)7.2.4 猪圆环病毒病 (13)7.3 免疫接种与药物防治 (13)7.3.1 免疫接种 (13)7.3.2 药物防治 (13)7.3.3 监测与预警 (13)第8章猪场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处理 (13)8.1 猪场环境污染与防治 (13)8.1.1 空气污染 (13)8.1.2 水污染 (13)8.1.3 土壤污染 (13)8.2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4)8.2.1 粪便处理 (14)8.2.2 死猪处理 (14)8.2.3 饲料残渣处理 (14)第9章养猪业信息化管理 (14)9.1 养猪业信息管理系统 (14)9.1.1 系统概述 (14)9.1.2 系统架构 (15)9.1.3 系统功能 (15)9.2 智能养猪技术及其应用 (15)9.2.1 智能监控系统 (15)9.2.2 自动饲喂系统 (15)9.2.3 疫病智能诊断系统 (15)9.2.4 繁殖育种智能管理系统 (15)9.2.5 饲料配方智能优化系统 (16)9.2.6 养殖大数据分析平台 (16)第10章养猪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法规 (16)10.1 养猪业发展前景与挑战 (16)10.1.1 发展前景 (16)10.1.2 挑战 (16)10.2 政策法规对养猪业的影响 (16)10.2.1 政策支持 (16)10.2.2 法规约束 (16)10.2.3 政策法规调整 (17)10.3 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建议 (17)10.3.1 优化产业结构 (17)10.3.2 强化科技创新 (17)10.3.3 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17)10.3.4 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培训 (17)10.3.5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17)第1章养猪业概述1.1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1.1 发展现状我国养猪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要点

第一部分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猪群规模通过对养猪工艺的了解来计算猪群规模,从而确定猪场规划与设计。
(一养猪的阶段饲养工艺规模养猪的目的是要摆脱分散的、传统的季节性的生产方式,建立工厂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养猪生产体系,从而达到生产的高水平和经营的高效益。
1。
四阶段饲养工艺(1配种妊娠阶段。
在此阶段母猪要完成配种并度过妊娠期。
配种约需1周,妊娠期16.5周,母猪产前提前一周进入产房.母猪在配种妊娠舍饲养16~17周。
(2产仔哺乳阶段。
按预产期提前一周进入产房,在此阶段要完成分娩和对仔猪的哺育,哺育期为4周,母猪在产房饲养5周, 断奶后仔猪转入下一阶段饲养,母猪回到空怀母猪舍参加下一个繁殖周期的配种。
(3断奶仔猪培育阶段。
仔猪断奶后,同批转入仔猪保育舍,在培育舍饲养5周,体重达15~25千克以上。
这时幼猪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了相当的适应能力,再共同转入育肥舍进行育肥。
(4育肥阶段。
由育仔舍(仔培舍转入育肥舍的所有猪只,按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求饲养,共饲养15周,体重达90千克以上时,即可上市出售。
育肥阶段也可按猪场条件分成为中猪舍和大猪舍,这样更利于猪的生长.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饲养,当生产走入正轨之后,就可以实现每周都有母猪配种、分娩、仔猪断奶和商品猪出售,从而形成工厂化饲养的基本框架。
2。
按工艺流程建设安排生产车间一个养猪场建场要有严格的规划与设计,工艺流程确定以后,按猪场工艺设计要求,安排配种妊娠舍栏位、产房栏位、育仔舍栏位和育肥舍栏位。
场内猪群的周转、建筑的合理利用,都必须和生产工艺、防疫制度紧密联系,以做到投产后井然有序,方便管理。
3。
按工艺流程确定各阶段生产计划(1确定每头母猪一年内理论产仔窝数。
母猪年产仔窝数的多少,决定于母猪繁殖周期的长短;而母猪繁殖周期长短,主要受哺乳时间的制约。
以现代生产工艺为例,母猪哺乳期为4周,加上妊娠期16。
5周,断奶至配种期2周 ,一个繁殖周期为22。
5周。
养猪技术指南手册知识点(绝对干货)

养猪技术指南手册知识点(绝对干货)(一)猪场的设计与建设1、场址选择①应选择向阳、背风、地势高燥、平坦、利于排水的地方建设猪场。
②水源充足、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
③距公路、铁路、河流和居民区一公里以上的上风处建场。
④远离屠宰厂、肉品加工厂、皮毛加工厂和工业区。
⑤交通方便。
2、猪场的总体布局猪场的建设分为生产辅助区及设施、生产区、生活区和粪便污水处理区。
按照生产流程和防疫要求,每个区域分开布置,并且要有足够的防疫间距。
①辅助区包括道路、围墙、门卫室、供水供电、饲料厂、排水排污和绿化等。
②生产区主要建筑包括各类猪舍、更衣、消毒室、药房、病死猪处理室、出猪台、尸体窖等。
③生活区包括办公、食堂、职工宿舍等。
④粪便污水处理区包括化粪池、污水处理设施、粪便堆积场。
3、猪舍的布局首选根据饲养规模,再根据生产工艺计算各类猪存栏数和猪栏数,然后计算各类猪舍栋数,最后按工艺流程完成各类猪舍的布局。
布局必须适合工艺流程的要求,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依次排列,尽量保证一栋舍一个工艺环节,便于管理和防疫。
4、猪舍建筑形式可分为大棚式猪舍和封闭式猪舍,根据投资多少,任选建筑形式。
但分娩舍最好建砖瓦结构的封闭舍。
(二)生产工艺流程现代规模化养猪多采用四段饲养工艺流程,特点是把配种怀孕-分娩-保育-育肥形成一条流水作业线,各生产阶段有计划有节奏的连续作业,均衡地为市场提供商品猪。
近年来,国内有的猪场采用两段管理方式,将配种怀孕和分娩哺乳合并为母猪组,保育与育肥合并为培育组两段饲养。
减少了管理环节,提高了劳动效率,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我国规模化养猪都采用以周(七天)为单位,每周有一批母猪配种、分娩、断乳、保育、育肥、出栏上市。
生产工艺流程为:配种舍(5周)妊娠舍(12周)分娩舍(4-5周)保育舍(5-6周)育肥舍(14-16周)后备猪舍(7-8周)或上市。
(三)配套技术1、提早断乳,增加产仔胎数规模化养猪一般采用4-5周断乳,条件好的猪场可以21天断乳,提早断乳增加了母猪的产仔胎次,增加了产仔数,提高了母猪的生产效率。
养猪场建设标准

养猪场建设标准一、场址选择1. 养猪场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公共交通和其他养殖场,距离应在500米以上。
2. 场地应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电力供应稳定。
3. 场内应具备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饲料、兽药、仔猪等物资的运输。
二、布局规划1. 养猪场应分为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等,各区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2. 生产区应位于生活区的下风向,隔离区应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
3. 猪舍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便于粪便的排放和清理。
三、猪舍设计1. 猪舍应采用封闭式设计,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通风换气功能。
2. 猪舍内应设有饲喂区、饮水设施、排污沟等,方便饲养管理。
3. 不同品种、日龄的猪应分开饲养,避免交叉感染。
四、养殖设备1. 饲喂设备应具备自动或半自动投料功能,方便饲料的管理和饲喂。
2. 饮水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方便猪只饮水。
3. 通风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换气功能,减少猪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
4. 养殖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安全卫生。
五、饲料管理1. 饲料应选择营养均衡的配方,确保猪只健康成长。
2. 饲料应存放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发霉变质。
3. 不同品种、日龄的猪应使用不同的饲料配方,确保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4. 饲料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检测,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六、疫病防控1. 养猪场应制定完善的疫病防控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
2. 猪舍应定期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3. 养猪场应与当地动物疫病防治机构建立联系,及时报告疫情和接受指导。
4. 病死猪只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传播。
七、人员管理1. 养猪场应配备专业的饲养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饲养管理。
2. 饲养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养猪场的防疫和保健工作。
3. 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的人员进出登记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养猪场。
4. 养猪场应定期对饲养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2023最新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猪养殖场选址、布局、饲养工艺、设施设备和建设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规模猪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其他类型猪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7824.1 规模猪场建设GB/T 17824.3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 26624 畜禽养殖污水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T 27622 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023 畜禽粪污处理场建设标准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DB11/ 139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89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T 1799 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选址新建生猪养殖场应选择在干燥向阳,地质情况良好的地方,不应建在禁养区。
500 m以内无屠宰场和其它养殖场,远离居民区和省级以上道路。
5 布局5.1 生猪养殖场在总体布局上应将生产区分别与生活管理区、隔离观察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
5.2 按夏季主导风向,生活管理区应置于生产区和饲料加工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隔离观察区、粪污处理区和病死猪处理区应置于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各区分开。
5.3 生猪养殖场四周应设实体围墙。
猪群周转采用全进全出,实行分段饲养,批次化生产。
种猪每年的淘汰更新率不低于30%。
6.2 设计生产5.4 猪舍朝向应兼顾通风与采光。
5.5 猪舍间距应按照GB 50016的规定执行。
6 饲养工艺6.1 猪群周转流程指标生猪养殖场的生产指标设计参考值见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猪场建设标准前言山东省养猪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推广使用。
为提高规模猪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特根据山东省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提出本标准。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和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林海、宋春阳、曲万文、田夫林。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商品猪场的建设规模、选址与建场条件、规划与布局、工艺设备、畜舍建筑、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等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年出栏商品肉猪2000头以上的养殖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产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39—1990 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GB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6548—1996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规程GB16549—1996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T17824.3—1999 中、小型集约养猪场设备GB/T17824.4—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304—2002 规模化猪场生产技术规程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商品猪场本标准所称商品猪场是指从事商品肉猪生产、年出栏2000头以上商品肉猪的养猪场。
3.2 猪场规模本标准所指商品猪场规模是按猪场年出栏商品猪的头数确定。
4 要求4.1 建设规模要求4.1.1 建场要求商品猪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建设地区资源、投资、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市场需求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技术与经济合理性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4.1.2 建筑规模要求本标准所称的商品猪场其的建设规模与基础母猪的头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种猪场建设规模划分表大型猪场中型猪场小型猪场年出>10000 5000—10000 2000—5000栏商品猪头数基础母猪数>600 300—600 120—3004.2 选址与建场条件场址选择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4.2.1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
4.2.2 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4.2.3 场址地势高燥、平坦,在丘陵山建场地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得超过20°。
4.2.4 场区土壤质量符合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
4.2.5 猪场水源充足,取用方便,便于防护,水质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4.2.6 电力充足可靠。
粪尿污水能就地处理或利用。
4.2.7 大规模猪场应考虑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4.2.8 场址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
4.2.9 场界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500米;距居民居住区和其它畜牧场不少于1000米,距离畜产品加工厂小于1000m。
4.2.10 以下地段或地区不得建场:水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畜禽疫病常发区及山谷洼地等易受洪涝威胁的地段。
4.3 猪场规划与布局4.3.1 场区规划的原则建筑紧凑,少占或不占耕地。
在节约土地、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技术提高和改造的可能性。
4.3.2 猪场的分区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管理区、生产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置,各功能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及地势较低处。
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猪场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饲料库、车库等);生产区内主要包括保育舍、育成舍、育肥猪舍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隔离区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病猪焚烧处理、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各个功能区之间的间距不少于50m,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墙4.3.3 道路设置猪场与外界应有专用道路相连通。
场内道路分清净道与污道,两者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
4.3.4 场地面积猪舍总建筑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0.8m2—1.0m2计算。
猪场的其它辅助建筑总面积按每出栏1头猪需0.12m2—0.15m2计算。
猪场的场区占地总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2.5m2—4.0m2计算。
4.4 工艺与设备4.4.1 确定工艺方案的原则4.4.1.1 适用于各阶段猪的生产技术要求。
4.4.1.2 有利于猪场的防疫卫生要求。
4.4.1.3 有利于粪尿污水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4.4.1.4 有利于节水、节能。
4.4.1.5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4.2 饲养工艺商品猪的生产工艺应符合DB37/T 304—2002的规定。
4.4.3 确定饲养设备的原则4.4.3.1 设备必须满足商品猪培育和生产的技术要求。
4.4.3.2 经济实用、便于清洗消毒、安全卫生。
4.4.3.3 有利于改善猪舍环境,减少猪只的应激反应,降低发病率。
4.4.3.4 宜采用现代化技术和配套设备。
4.4.4 饲养设施4.4.4.1 保育猪应采用网、床饲养设施,其他类型猪舍可采用地面饲养。
4.4.5 猪舍内的环境参数和控制应符合GB/T 17824.4的规定。
4.5 猪舍建筑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
4 5.1 建筑形式猪舍的建筑形式应当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敞式或有窗式(单层或多层)猪舍。
猪舍的屋顶形式应采用双坡式屋顶。
猪舍净高度不低于2.5m—2.7m。
跨度以9m—15m为宜。
4.5.2 猪舍方位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防疫等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偏15以内为宜。
每相邻二猪舍纵墙间距不低于7m—10m。
每相邻二猪舍端墙间距不少于10m。
猪舍距围墙不低于10m。
4.5.3 猪舍内平面布置猪栏应沿猪舍长轴方向呈单列或多列布置。
猪舍两端和中间应设置横向通道。
4.5.4 猪舍地面猪舍内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作1%—3%的倾斜,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4.5.5 不同猪群的饲养密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各阶段猪的饲养密度(m2/头)猪群类型每栏饲养头数,头实体体面猪栏漏缝地板猪栏保育猪10—200 .2—0. 4 生长猪 10—16 0.6—0.9 0 .4—0.6育肥猪 10—16 0.9—1.2 0.6—0.84.5.6 饲料供应种猪场根据育种猪群营养需要加工价配合饲料,其配套的饲料加工厂生产能力不应低于表3之规定。
表3 饲料加工配套生产能力猪场规模(年5000—10000 20000—30000 >30000出栏猪头数)饲料加工厂生产能力(t/h) 1 .0—2.0 2. 5—3. 0 >3.54.5.7 给水排水4.5.7.1 供水设施应符合GB/T 17824.1—1999的规定。
4.5.7.2 场区内应用地下暗管排放产生污水,设明沟排放雨、雪水。
4.5.7.3 生活与管理区给水、排放按工业民用建筑有关规定执行。
4.5.8 采暖通风与降温猪舍应因地制宜设置夏季降温和冬季加温设施,保证其正常生产性能。
其中执行GB/T 17824.3—1999的规定。
4.5.9 供电电力负荷等级为民用建筑供电等三级。
自备电源的供电容量不低于全场用电负荷的1/4。
4.5.10 场内运输场内运输车辆作到专车专用,不能驶出场外作业。
场外车辆严禁驶入生产区,如遇特殊情况,车辆必须经彻底消毒后才准驶入生产区。
4.5.11 场内消防4.5.11.1 猪场应采取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消防措施,按GBJ 39—90的规定执行。
4.5.11.2 消防通道可利用场内道路,紧急情况时能与场外公路相通。
4.5.11.3 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
4.6 猪场防疫设施4.6.1 猪场四周建有围墙或防疫沟,并有绿化隔离带,猪场大门入口处设车辆强制消毒设施。
4.6.2 生产区应与管理区严格隔离,在生产区入口处设人员更衣裳沐浴消毒室,在猪舍入口处设地面消毒池。
4.6.3 装猪台设置在生产区靠近围墙处,猪装车外运后,不可返回。
4.6.4 饲料库房应设在生产区与管理区的连接处场外饲料车不允许进入生产区。
4.6.5 在隔离区内设兽医室、隔离猪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及粪尿污水处理设施,病猪尸体处理按GB 16548—1996的规定执行。
4.6.6 开放式猪舍应设防护网。
4.7 环境保护4.7.1 环境卫生4.7.1.1 新建种猪场必须进行环境评估。
确保猪场不污染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也不污染猪场环境。
4.7.1.2 宜采用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4.7.2 粪便污水处理4.7.2.1 新建猪场必须与养猪场同步建设相应的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
4.7.2.2 固体粪污以高温堆肥处理为主,处理后粪肥应符合GB 7959—87的规定,方可运出场外。
4.7.2.3 污水必须经过生物处理,处理后应符合GB 5984或GB 11607的规定。
4.7.3 场区空气质量场区空气污染物质含量不超过GB14554的规定的排放标准。
4.7.4 环境检测猪场应对场区内的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参数定期进行监测,评价环境质量,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4.7.5 场区绿化场区绿化应结合场区与猪舍之间的隔离、遮阴及防风的需要进行。
可根据当地实际种植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树种和花草,树木应选高大落叶乔木为宜,不宜种有毒、有刺、飞絮的植物。
场区绿化覆盖不低于30%。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的建筑规模和对建筑设施的技术要求,确定了猪场建设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中、小型集约化自繁自养的综合性商品肉猪生产场。
其他种类的养猪场建设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782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GB/T17824 2—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经济技术指标GB/T17824 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设备GB/T17824 4—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与及环境管理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 集约化养猪场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实行高密度、高效率、连续均衡生产的专业化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