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第六册

合集下载

聋校语文第六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六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六册教案【篇一:聋校语文第六册 13螳螂】13 螳螂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新词。

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3、会用“什么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新词。

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三、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看图。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它的名字叫“螳螂”(板书)螳螂是种昆虫,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它。

3、读题,教学“螳螂”。

(二)、教学生字词1、读课文,勾画不认识的字。

2、提出生字全碧灵触角抖腿镰刺蚱3、教读字音。

4、再读课文,勾画不理解的词。

5、理解词义。

6、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四)、巩固练习1、读字词,讲词义。

2、写字词。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螳螂》的生字词,下课后认真读和写。

六、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2、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13螳螂全碧灵触角抖腿镰刺蚱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们班学生都很认真的听课,能很好的回答问题。

在教组词时好的学生都知道词语都在课文里,不认真的学生就不会,尤其是程建东和严笑远。

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2、会用“什么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3、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三、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看(听)写词语。

2、讲讲词语的意思。

(二)、新授1、读课文,读出停顿。

聋校语文第六册3课教案

聋校语文第六册3课教案

聋校语文第六册3课教案——《小石潭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描写景物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生字词。

课文内容的理解。

描写景物的技巧。

2.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

描写景物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小石潭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查阅字典。

学生分享生字词的学习成果。

3.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关键词语和句子。

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作者的情感。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课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用所学的描写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布置课后作业:以“家乡的景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

学生对描写景物的技巧是否掌握。

2.教学改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教学感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景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精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课文内容讲解1.生字词学习让学生拼读生字词,注意声调和发音。

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课文内容分析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关键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描写手法分析1.景物描写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如: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手法的运用,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情感表达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聋校语文第六册 12 曹冲称象

聋校语文第六册 12 曹冲称象
二、初读课文,指导字词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领读课文。
3.教师讲解字词。
(1)出示图片,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图义。
(2)出示词语。
曹冲、官员、一堵墙、柱子、议论、
一杆秤、砍树、提得起、一艘船、微笑
(3)教读音。
(4)指导书写。
(5)讲解词义。
利用相关图片,具体的语境,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5. 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思考: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6.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三、生字教学
1.观察“曹、堵、墙、柱”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大小。
2.教师范写,并带领学生书空写。
四、巩固练习
1.生字练写。
2.熟读课文。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大象的样子,又高又大,那它有多重呢?你们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呢?想想在古时候,科技不发达,要想知道象有多重,该怎么办呢?这个难题我们留到下节课解答。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2自然段。
2. 思考:象是什么样子的?官员们看到象后有什么反应?
(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3. 读第1句话。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4. 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的高大。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五、教学课时
4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聋校语文第六册 语文园地四

聋校语文第六册 语文园地四
课题
语文园地四
一、教学目标
1. 识字加油站
(1)联系生活经验,学习与生病就医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8个词语。
(2)认识8个生字。
2. 字词句运用
(1)能区分“用、甩”等4组形近字,并组词。
(2)能根据意思把词语进行归类,选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3)能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近义词的区别。
(4)能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2. 联系生活,借助手语和图片理解词义。
3. 引导学生发现这8个词语都与生病就医有关。第一组是表示医疗场所(什么地方)的词语,第二组是表示具体病情(怎么了)的词语,第三组是表示治疗行为(做什么)的词语。
4. 看图说词语或连一连,巩固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5. 联系生活提问:生病了,爸爸妈妈会带你去什么地方看病?流血的时候医生会怎么帮你?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回答问题,进一步明确词义,巩固识字。
1. 让学生借助拼音,边打指语边把词语读正确。要求认识8个字,读音方面重点关注“务、涂、药、液”,提示学生注意口形的变化,“烧、针”的声母是翘舌音“疼、涂"的声母是舌尖中音,可引导学生尽量读准;字形方面,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识记,如:“务”可以采用熟字加一加的方式,“液、涂”可以采用偏旁归类的方式。
2. 教师小结。
请假条开头的称呼要明确是写给谁的,称呼要顶格写,正文段前空两个字,要写清楚请假的原因和时间,最后写请假人的名字和日期,名字和日期都要单独占一行。
3. 在明确了写法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情境写请假条,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写。
4.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说清楚以下几点:谁要请假,准备向谁请假,请假的原因和时间。
三、巩固练习
熟读词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做了语文园地四的练习题,同学们要熟记所学的字、词、句。

聋校语文第六册第20课《雷雨》教案

聋校语文第六册第20课《雷雨》教案

20 雷雨教学内容:8个生字词、1篇课文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插图,理解句子意思和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4、能看插图回答问题,再把答句整理成通顺的话。

教学重点: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2、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教具准备:挂图、大字课文、词语卡片教学时间: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8个生字新词教学目的: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扫除生字词障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0课《雷雨》(板书课题),一起来感受雷雨前后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1、轻声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2、板书生字词:下午闷热蜘蛛网越积越浓子迎面垂下来3、教读字音,学习手势。

4、指名读,指导学生发音。

5、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6、让学生讨论、交流词义。

下午:时间概念(结合生活经验讲解)。

闷热: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越积越浓:看课件,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蜘蛛网:看图理解。

垂下来:看图并结合动作演示。

迎面:演示理解。

7、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三、巩固练习1、读字、词,讲讲词语的意思。

2、指导书写。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作: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课后分析:本课的生字词很少,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讲读课文教学目的:正确观察插图,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1、看(听)写词语。

下午闷热蜘蛛网越积越浓房子迎面垂下来2、讲讲词语的意思。

越积越浓迎面垂下来二、新授1、读课文。

2、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3、边读句子边对照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重点理解以下这几个句子:乌云越积越浓,遮满了天空。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复习题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复习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wǎn chúchú fánɡ()()()( ) ()剥去掰开拇指()()()()()()拨到忽然危险纸盒裹在梁大爷ɡào sù jī dònɡ róu ruǎn ()()()( )()()紧张绑在蹲下()()()()()嬉水夜深舒展红灯笼辫子chūxiàn yǐjīng xìwùjítǐ( ) ( ) ( ) ( ) 休息()()()()清楚消失扑通劳动委员()()()请假小虾挖yǐn liào línɡhuóchùjiǎo dǒu dòng qǔ()()()()()下()()()()()选购付钱糖果螳螂追小兔()()()()难为情扛捧上岸yǐn kāi xīn kǔ()()()( ) ( ) 卫生华佗学徒()()()(()()迎面闷热垂下责任弯着掏()()()钩周校长越积越浓二、读下面的词语,把不是同一类的词语划去。

颜色:青橙虹绿蓝彩黄动作:扶绑扁踩杯蹲背1、铅笔补品墨水练习本2、酒牙膏肥皂牙刷3、饮料化妆品糖果饼干三、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语用线连起来,并分别写一句完整的话。

响起集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选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心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爱劳动委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下面的字,比较字形,组成词语。

梁()乘()厨()篮()周()粱()剩()橱()蓝()绸()五、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组成词语。

刂()()()()纟()()()()心()()()()口()()()()木()()()()讠()()()()辶()()()()竹()()()()六、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聋校第六册语文期末试卷

聋校第六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B. 胸怀壮志(xiōng huái zhuàng zhì)C. 碧波荡漾(bì bō dàng yàng)D. 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B. 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C.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还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D. 她的声音悦耳动听,让人听起来非常舒服。

3. 下列成语中,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胸有成竹B. 雪中送炭C. 满载而归D. 画龙点睛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这个花园真美,就像一幅画。

D. 小明跑得很快,像一阵风。

5. 下列词语中,属于“ABB”式结构的一项是:A. 欢快B. 绿油油C. 红彤彤D. 黑乎乎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古诗两首》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7.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周瑜借箭的计谋,其中“草船借箭”一语双关,一是指借箭的方式,二是指______。

8.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的悲惨遭遇,她幻想出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如烤鹅、圣诞树等,这些都是她______。

9.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描写______的歌曲,歌词优美,旋律欢快。

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______。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从卵中孵化出来,它们好奇地游啊游,来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河里。

《聋校语文第六册115课教案设计与实施》

《聋校语文第六册115课教案设计与实施》

《聋校语文第六册115课教案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聋校语文第六册14、15课》的主要内容是《钱钟书与蒋兆和》和《大雁》,其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钱钟书和蒋兆和这两位文学大师的创作历程和理念,以及了解《大雁》这篇优美的散文。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和事件发展过程;2.学习并运用相关的阅读技能,如预设、准确理解、批判性思维等;3.充分感受文本中的意境和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1.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讲授、朗读、阅读训练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简要介绍钱钟书和蒋兆和的生平及创作历程,以及《大雁》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具体讲解文章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讲授方式。

例如,在讲解段落时,可以先使用手语或图画向学生介绍重点内容,并配合口语向学生发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朗读在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风格和意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朗读篇章,然后再通过模仿老师的朗读方式进行自主模仿。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朗读练习中加入不同的流程,如分角色朗读、时间竞赛朗读等,以提高学生朗读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度。

(3)阅读训练阅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对文章深入理解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阅读练习,例如回答问题、总结篇章、学习标点符号等。

2.实施方法由于聋生对语言的学习存在一些特殊性,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和方法。

(1)用肢体语言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图画、表情、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肢体语言的指导让学生容易理解。

(2)口语和文字符号配合使用另一方面,聋生对声音具有感知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增强语音感知的力量,对于一些概念或新词可以尽量采用重复强调的方式,并加上相应的口型和表情,以便无障碍地传达给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聋校语文第六册《彩虹》教学设计
固原市特教中心:崔哲
教材分析:
1、本文写了丁丁看彩虹和造彩虹的时,课文有五个自然段,共是一个句子。

课文按“雷雨后出现彩虹,丁丁看见了,叫爸爸看彩虹,爸爸给丁丁造彩虹,丁丁学习造彩虹”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丁丁和爸爸造彩虹的事。

2.课文告诉了学生形成彩虹的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思想端正。

由于听觉障碍,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较难,从而影响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还没养成,课前预习习惯较差。

小组学习力有提升,一帮一学习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和新词。

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与句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是学生初步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观察力。

(3)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背诵和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造彩虹环节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现在等已经消失喝含喷雾试橙
二、揭题引入
大家看过彩虹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彩虹的图片。

(欣赏图片)说说彩虹的样子。

过渡:彩虹很美,它是大自然的杰作,你们会不会创造彩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相信学完课文,你们一定会创造出一条美丽的彩虹。

三、新课学习: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彩虹在什么时候可以看见?
(1)什么时候出现了彩虹?回忆雷雨后天气怎样?
(雷雨过后。

天气有阳光、很潮湿、空气清新)
过渡:彩虹是美丽的,它会一直挂在天空吗?(不会)它会消失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提问:丁丁看见了彩虹说什么?重点分析“啊!”什么语气(兴奋、高兴、激动)
指导朗读,有表情。

(2)爸爸看见彩虹了吗?从哪儿看出?(彩虹已经消失了)
理解“消失”:没有了,不见了。

过渡:这么美丽的彩虹,爸爸却没有看见,真可惜,真遗憾啊!让我们读丁丁说的话。

(3)丁丁心情由先前的高兴变为现在的失望、遗憾,让我们再读第二段,让老师从你的语气和表情的变化中体会到丁丁心情的变化。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爸爸没看见彩虹,丁丁很失望,爸爸是怎么做的呢?
(1)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爸爸怎么做的?找出句子。

“爸爸……喷去。


(2)齐读句子,找出写爸爸动作的词语(喝、含、背、喷、拿)板书:背向太阳、喷水)
(3)面对太阳行不行?在不同地方贴太阳图片理解“背向”的意思。

(4)表演读,一人读,一人表演。

(5)总结造彩虹的条件:我们背对太阳喷水,喷出的细雾中就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6)为什么爸爸会造彩虹呢?(课件出示知识窗)
过渡: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让我们来造彩虹,先看丁丁是怎样学爸爸做的。

4、学习第四段。

(1)看图:丁丁在做什么?细雾中出现了什么?
丁丁一手拿着杯子,嘴里含着水,背向太阳喷水,细雾中出现了一道彩虹。

谁来读读第四段?
过渡:看,丁丁造的彩虹多美呀!真是太神奇了,太令人惊喜了,带着这种惊喜齐读最后一段。

(2)“啊!”心情怎样?(惊喜、高兴)
(3)彩虹有什么颜色?彩虹有五颜六色的真美丽。

四、总结:
大自然很神奇,能造出美丽的彩虹,但是,只要我们善于观察,肯动脑,收集资料,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也能造出像丁丁爸爸一样造出彩虹。

孩子们我们喷出的是水,为什么会变成五颜六色的彩虹?希望大家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看课外书籍,一定会从中找出答案。

板书设计:
彩虹
背向太阳
出现看造
(雷雨后)喷出细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