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方案及案例分析
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

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成为了广大英语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有所收获。
2、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因此,教学设计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3、强调综合性英语教学不应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应涵盖听、说、读、写、译等多个方面的技能培养。
同时,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4、关注情感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积极、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方法1、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明确、具体、可衡量。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例如,在教授“一般过去时”这一语法点时,知识目标可以设定为学生能够理解一般过去时的构成和用法;技能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运用一般过去时进行简单的书面和口头表达;情感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素材。
可以从教材、网络、英语电影、歌曲等多种渠道获取教学资源。
同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和拓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教学方法的运用新课程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案例下面以“travels for the environment”为例,对阅读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加以说明,这篇文章内容含量大,涉及到热门话题——人口与环境,所以我把这篇文章放在初三英语11模块之后讲,在此之前学生在第六模块中谈论到了环保的话题。
我在处理这篇文章时,主要有以下几步:1.阅读前任务设计用多媒体播放,人多车多造成的交通道路拥挤,城市的大面积扩张造成了大面积耕地被占用,森林面积减少,然后提出如下问题:who courses such changes?what should we do?学生马上热烈地讨论起来,屏幕上的场景迅速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愿望。
2.阅读中任务(while-reading task)(1)快速阅读,了解主旨大意(task 1)。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读完课文并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或段落的中心句。
当然,学生也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概括每段的中心。
只要有自己的观点,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2)精读,获取更多信息(task 2)。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设计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并小组讨论:1.From the paage we known that our earth has changed much because of _______. A.its old ageB.man’s activitiesC.the changes of weatherD.the natural development2.Water pollution will bee even worse if __________. A.birds and fish continue to dieB.people continue to built factoriesC.people can’t stop factories from sending waste things into waterD.many rivers and lakes are still dead(3)研读,从中受到启发(task 3)。
初中英语教例分析-教学设计公开课(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1What’sthematter?教学案例分析宣威市羊场镇初级中学李琼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1What’sthematter?教学案例分析宣威市羊场镇初级中学李琼莹一、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设定都是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准则,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并以交际法语言教学为理论依据。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发现语言规则并创造性地活用这些规则的过程,任何人类语言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
著名语言学家布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
因此,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首先要努力创设真实自然的社会语言情景。
不仅要借助手式、动作、表情、实物、图片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教材内容的直观情景,而且要用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等描述创设言语情景。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也是充分体现了这点。
在教授有关疾病的单词时,我就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来展示。
其次,交际法教学强调“以任务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实践,要求根据显示生活中对英语的实际需求,模拟各种生活语境,情境,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机会,它注重的不仅是语言在形式上,语法上的准确性,更强调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可行性,交际的技巧性,以及训练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本堂课中,为了训练目标语言,我设置了各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来操练目标语言,并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模拟看病的过程,让学生在交际的同时,体验生活。
通过这个活动,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使课堂变为一种具体的社会交往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交际过程。
这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交际法教学让学生参与,有时伴有情景或模拟场景,这样让学生更能贴近生活,学生成了主角,自然而然地他们就对英语感兴趣,把学英语当作一种乐趣。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口语课,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经过学习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的讲座和案例分析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提倡英语教学采用听说法进行,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等几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教法探讨过程和这几天的学习中,使我较深刻地体会到听说法这种教学方法还真能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一、《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听、说的技能要求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宏观把握教学设计的依据是《课标》中规定的各级目标,教师要全面了解各学段的目标,以使自己在教学设计中能更好、更准确地把握。
二、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观因素1. 语言知识因素:学生语音、词汇、语言结构、日常交际用语等的掌握情况,都会影响他的听力理解水平。
2. 背景知识:背景知识是指对听力材料中主题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人物、场景等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3. 听力认知策略:听力认知策略包括预测、猜测、判断、推理等。
运用这种策略的主要依据有 : 具体的语境、听者对题材、主题的熟悉程度和文中的逻辑关系。
4. 情感因素:如果带有紧张、焦急、压抑的心理去听 , 他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就处于抑制状态 ,会对听力训练产生畏惧心理思维也变得迟钝 ,相反 , 如果在良好的环境中充满信心 , 轻松愉快、毫无心理压力地去听 , 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听力水平。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1. 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2. 培养学生推导和预测的能力3. 逐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能力四、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听力策略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听力理解的过程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而且还需要在听的过程中激活这些背景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
2. 充分利用文字和图表等信息文字、图表等信息对于学生的听力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听力课文周围所附的图片、文字及听力录像中的画面都能提供理解听力内容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充分利用所有的非听觉信息进行利用。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案例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案例分析赵文娟(朝阳区教研中心、中学高级)第一讲教学目标设计概述提问:请解读北京市某区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一、清晰确定课时目标(一)对“清晰制定课时目标”的要点说明课时目标是指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预期学生在课时内所达到的性质不同和程度不同的变化结果。
课时目标属于教学目标范畴。
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包括国家培养总目标、学科(课程)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每节课既是一个相对的整体,同时又是整个课程、每个单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课时目标是课程目标、单元目标的具体化。
确定课时目标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知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明确了课程性质、地位与作用,确定了课程目标、内容、评价建议等,他理所当然应成为拟定教学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
同时“课标”中都相应的写明了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单元内容目标,他们是课时目标看的上位目标,应该据此制定课时目标。
2. 教学内容依照课程标准,教材编写一般以单元主题形式呈现,而且在内容上不是简单重复,是一个螺旋式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此,要求教师能够通过驾驭单元教材,捕捉到这种不断提升的层次性变化,同时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
基于这样的认识,必须进行教材分析。
3. 学生情况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课时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因此,学生的实际是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现实依据,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知困难和情感困难教师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并研究。
(二)本标准对不同层次教师能力达标的要求合格:教师能够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按照步骤最终确定课时目标。
虽然缺少教学经验,但也能够按照教学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良好:教师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这两个依据上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分析的结果确定符合“课标”要求的课时目标。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一、教学背景: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教师也应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教材分析:1、話题:本课是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Section A 3a-3c.主要是围绕本单元的中心任务“Tell a story”而展开的。
2、内容:本篇文章是阅读文,介绍孙悟空的故事。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有更深的认识。
3、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时的单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如何获取信息。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upHav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overtune of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talk about it with students.T:After you heard this song,what do you remember?Ss:We remember a story called Journey to the West.设计意图: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序曲,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
Step 2 Leading-inShow the following picture.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picture and teach some new words.T:Who is this?Ss:He is Sun Wukong.T:Yes,he is Monkey King.What can he do?Ss:He can turn into animals and objects.T:And whats this?Ss:Its Jinggubang.It can turn big or turn small.T:Oh,its a magic stick.……Teach the new words:object,magic,western.And ask students to practice making sentences with them.设计意图:展示色彩鲜艳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

本节课是外研版教材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Module4中的Unit1Newtechnology。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个课题,我设计了以下六个部分的学习内容:⒈首先让学生们掌握本单元的重要和基本词汇以及重要及基本短语;⒉让学生们对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有个基本了解,然后再在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加深理解;⒊让学生根据课本里的例句和多媒体课件上的例句对if引导的状语从句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以及用这个基本句型来描述一个新科技,新技术;⒋扩展训练,让他们用所学知识(新词汇以及新句型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对话,来课上锻炼),通过问答对话和造句,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实行相关的写作训练;⒌结合生活实际,巩固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用法;根据以上内容来达到水平目标。在处理这六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if引导的状语从句上,让学生通过看、听、说、练,写等练习,巩固句型及其用法。在对话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听音水平的培养,并对学法实行了指导,加深了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和使用以及在生活中的对话练习。此外,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指导
思想与
理论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水平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使用水平。并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使用水平,使语言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升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水平的过程。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以对话教学作为这堂课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个主线展开。在设计每一环节的活动时,都采用了适时适度的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围绕初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英语描述人物、事物、地点等,学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技能,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内容包括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强调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性。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在语言运用方面尚有不足。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表现积极;另一部分学生则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学习动力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成为具备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短语,如:characteristic, personality, talented, ambitious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交流。
(2)学会使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描述人物、事物和经历,并能运用不同时态进行句子构建。
(3)提高英语听力水平,能够理解并获取英语听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4)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日常交流中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5)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能够阅读并理解英语文章的主旨、细节和作者观点。
(6)提升英语写作技巧,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撰写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的英语短文。
2、过程与方法:(1)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2)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语言交流。
(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提高教学效果。
(4)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普洱市景东县安定镇中学教师:王彩虹七年级上册Unit7第一课时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词汇主要是服饰类的,课型属于听说课。
所以在课前先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唱一首英语歌曲,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进课堂,期间还有pair work,group work,把学生分成两人小组或四人小组,互相对话。
这样的活动要进行两次,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前一单元初步学习完有关食物的英语知识之后,本单元进一步地学习有关服饰的知识。
而本课时是第一课时,所传授的知识点应该浅显易懂,不应该太难。
本课时围绕着几个关于服饰的词汇和两个询问价钱的句型展开。
首先为词汇教学,在学习词汇之后,句型的教授也应该把握重点,本课时的主要句型是How much is…? It’s…dollars. How much are …? They are …dollars. 词汇的重点是要区分单复数,还有dollar的用法。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 New words:T-shirt,sweater,bag,hat,skirt,socks,shorts,pants,shoes.(2) Questions and answers:How much is/are…?It’s/They are…dollars.(二)能力训练要求(1) 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2) 体会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学会重点词汇的发音,单复数形式的掌握。
(2) 学会询问价钱的英语句型及其回答。
难点:(1) 表示大小,颜色的形容词同时出现在名词前时,该如何摆放。
(2) 听力2a前,如何充分铺垫,以便于学生跟上录音速度。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1) 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2)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六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初一的学生对有关服装的知识有些了解,所以接受起来应该不难。
但是词汇的发音以及概念,却需要老师的及时指导。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的持续时间不长,需要老师设计令人感兴趣的活动,帮助他们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
七课前准备(1) 复习数字1-9,名词单,复数的有关知识。
(2) 为了活跃气氛,先播放接下来要教唱的英语歌曲,此时学生只是听,不唱。
八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教唱英语歌曲color song设计意图: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快融入到所教知识中去,也可以为接下来的颜色的教学作铺垫。
(二)、导入新课:(1) 媒体图片,教学新单词。
T-shirt,sweater,bag,hat,skirt,socks,shorts,pants,shoes,然后完成书本P41的活动1a.设计意图:这一步是为了让学生为接下来的口语活动打下基础,有话可说。
(2) 设计一家虚拟的服装店,让学生根据所学单词,进行结对活动,学会提问:How much is/are…? 以及回答:It’s/They’re…dollars.设计意图:目的是给学生创设半真实的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下呈现新的句型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结对活动之前,先让个别学生操练重点句型以作示范,以使全班同学都能理解并准确地操练新的语言点。
(3) 卡片教授颜色:red,green,yellow,orange,white,black,blue…教授学生形容词:long, short, big, small.设计意图:为了教会学生用一个或多个形容词来描述物品,使其语言更加丰富。
(4) 任务2a,设计意图:目的是使整节课自始自终围绕着课本,不致于脱离课本。
(5)英美国家货币单位dollar及其复数形式,还有怎么填写标价签。
人民币与美元的区别也适当介绍。
完成P42 任务2b,设计意图:目的是渗透英美国家与中国在文化上的差异,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服饰大调查:(1) 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对本组同学所穿服装的颜色和价格进行问答: (2) 根据回答做记录并填好表格;(3) 挑选几位同学向全班汇报记录的情况。
设计意图: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安排这么一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把本堂课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能使他们更加自由地交谈,并且有更多地时间运用所学的新单词,新句型进行对话,通过观察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观。
(三)、课堂小结(1) 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重点词汇,句型。
使他们不至于很快遗忘。
(2) 你有那些收获?请同学们谈谈。
设计意图:本堂课虽是以活动课为主,但一堂课下来,学生对应该怎样在商店里购物有了一定的认识,还有对英美国家的货币也有所了解,在文化意识上得到了提升。
(四)、课后作业两人或三人合作编一个到商店购物的对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因为语言是源于生活的,不是枯燥乏味一味用来考试的。
九板书设计bag/bAg/How much is the bag?It’s…dollars.hat/hAt/How much are theshorts?skirt/sk[:t/They are…dollars.sweater/5swet[/shirt/F[:t/shorts/FC:ts/pants/pAn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以及协同工作能力,让他们得以全身心地投身于老师所安排的各项活动中,并能在活动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
从而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后,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并能自如地运用基本句型进行交际。
下课后,很多同学还未从课堂的热烈气氛中走出来,以至于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肺腑之言:我喜欢英语,我喜欢英语课,我喜欢这么有趣的英语课。
我想,这应该是这节课的绝好写照。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虽然这节课不失为一节成功的英语课,但它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方面,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不一定完全符合老师的意图。
这时就要老师进行适当的调剂或指点,力求他们能够把这节课的生词用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
另一方面,由于一部分学生的胆怯害羞心理,他们说话比较轻,以至于部分同学听不到或者听不清,从而造成课堂的暂时紊乱。
如果有机会再上一次这节课,我想,我有必要准备一个话筒,让表演的同学走上讲台,拿着话筒,象一个主持人一样把自己的风采展现给全班同学,以达到这节课的完美境界。
本案例是根据第三册第十课的pre-read拓展而成的。
1.本文所设计的问题实际上是英语课与生物课中的“环保”章节的整合。
教师让学生列举污染源,学生讲出了很多的污染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等。
实际上让学生复习了生物课中刚学的“大气与健康”、“土壤与健康”、“水与健康”等的环保知识。
2.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巧妙地运用了合作学习法,不但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参政议政的意识。
同学们以主人翁的身份,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法。
解决水污染问题,他们先用劝说的办法,当此法行不通时,再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最后,上告政府;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他们号召人们骑车上班。
当老师提醒他们,若家离工作地方很远,不能骑车上班时,该怎么办?他们马上想到了公交车。
他们要求政府增加公交车辆,建造地铁。
3.老师因势利导,请他们回忆一下,以前有否做过有损于环保的事情。
其实是英语课与政治课的整合。
在这么和谐,民主、激动的气氛中,同学们毫无顾忌,畅所欲言,纷纷讲述了自己以前的不文明表现。
当老师问他们以后还会做这种事吗?他们很真心地回答“No”。
自然恰当的德育渗透,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总之,整个过程,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创建一个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课标》说;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同学们回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作自我批评,是活动的高潮,是自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的最有效手段。
当时,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利用同学们的这份热情,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用英语采访同年级的别班同学,让同学们在同龄人面前很自然地回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然后,以此为依据,让本班同学用英语向全校同学发一份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倡议书。
这不但会在全校兴起一股学英语的热潮,还会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这是实实在在的任务型教学,体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新课标》精神。
让学生在实现任务的同时,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这才真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思考与探讨:1在每一次分组与讨论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的促进上、中、下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帮助,使每位同学在每个活动中都有所得,尽量减少两极分化,是我们急需要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2.班额大,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很难及时地对每个组进行指导。
久而久之,必定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怎么办?3.用“真问题”组织课堂教学时,要留给同学足够的思维时间和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解决这对矛盾?4.水污染;空气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如果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学生调查西溪河的污染原因和污染情况,再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还有一组学生调查城西地区早晚的汽车流量及空气质量。
把调查结果及时地报告市政府,便于政府及时地采取措施。
这样的活动既能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又能体现学中用,用中学的《新课标》精神。
但是在初中外语教学中,学生有必要进行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吗?英语语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尝试(2)——Whales Are Not Fish现场观察与分析一、背景1、上课时间:2001年2月15日2、上课地点:奉贤县钱桥中学初一(2)班3、学生情况:30位来自远郊农村,5位外地借读生,1位三峡移民。
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接受能力较差。
4、知识背景:学生在第一课The Moon 中已学会了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并在教授Drill 1 时讲明了比较级与最高级的构成法规则相同,掌握了good, much , many,bad, little等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5、教学内容:Whales Are Not Fish 七年级第二学期Lesson Two 第一教时6、教学目标:能掌握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的最高级的用法;能归纳总结形容词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用法并能理解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