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反射涂料

合集下载

红外线反射颜料介绍(二)

红外线反射颜料介绍(二)
(未完待续)
l在屋顶变得太热前,安装工人可工作更长时间
表1.酷冷”(Arctic?)颜料一览表
颜色索引号
色相
总太阳能反射率(TSR%)
绿17
蓝相黑
24
棕29
红相黑
28
蓝28
红相蓝
28
蓝36
绿相蓝
31
蓝28
松石绿
37
蓝36
青色
29
绿26
伪装绿
25
绿50
黄相绿
25
棕33
中棕
38
黑12
黄相棕
44
黄53
绿相黄
71
棕24
颜料选择
冷涂料应该选择反射率最高的颜料。碳黑、氧化铁黑或铜铬黑是大多数配方中的常用黑色颜料,但是他们的红外线反射率都非常低,TSR约为6%。冷涂料配方的关键之一是使用红外线反射黑色颜料。一般来说,红外线反射配方中会使用“酷冷”(Arctic?)绿17和其它“酷冷”(Arctic?)颜料配合使用以降低颜色的L值。棕29的TSR更高,但是更红相。“酷冷”(Arctic?)颜料一览表中(表1)提供了几乎完整的色域,以帮助调配出高红外线反射率的涂料。
红外线反射涂料的好处
总体好处
屋顶的好处
l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因为降低物体的温度,从而减轻聚合物的降解和减少热膨胀
l向建筑物内传递的热量更少
l减轻热岛效应
l令人赏心悦目的颜色
l更低的高峰能源需求
l更凉爽的触感
l能源使用的降低减少了发电厂的废物排放,从而减少了空气污染,降低了城市气温。
l提高系统耐久性,减少热降解
红外线反射颜料介绍(二)
冷涂料体系
美国薛特颜料公司为高性能涂料市场提供颜料。这些产品,包括“酷冷”(Arctic?)系列,是精心设计的陶瓷颜料。这些复合无机彩色颜料(CICPs)为高要求的应用领域提供持久的色彩。该颜料的无机陶瓷性质使其具备耐高温、耐化学性、耐酸碱、耐候以及抗环境污染的性能。

红外线反射颜料介绍(一)

红外线反射颜料介绍(一)

红外线反射颜料介绍(一)作者:MARK RYAN / 美国薛特颜料公司市场部经理虽然人眼只能感知电磁波谱中很小的一部分,但颜料与可见光以外的波长发生的交互作用会对涂层性能产生有趣的影响。

在光谱中,红外线区域(IR)是一个关键的区域,特别是近红外。

尽管这对人眼来说是不可见的,然而颜料的红外性能会影响涂料红外性能,进而影响其可用性和耐久性。

红外线反射涂料的根本目的是让物体比使用普通颜料时更凉爽,这个红外线反射的特性为它们在市场上的应用打下基础,如美国环境保护局的能源之星项目和加州能源委员会2008年版第24条。

这项技术还被用于运输系统和其它需要保持凉爽从而获益的领域。

提高红外线反射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白色颜料,如钛白粉。

钛白粉既反射可见光,也反射红外线。

对抗这种“白色污染”以及生产创新的彩色红外线反射涂料的关键在于使用能够吸收可见光获得色彩并且能反射红外线的冷颜料。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薛特公司研发了一系列精密设计的产品——“酷冷”(Arctic?)红外线反射颜料。

“酷冷”(Arctic?)系列颜料为涂料配方和材料设计提供色彩,使其满足红外线反射和长期耐久性的要求,并且提供了更丰富更深的颜色。

之前也有过此类用于生产红外线反射涂料的颜料文章。

而本文的目的在于,让化学家和配方师了解有关设计红外线反射涂料配方并使之效果最优化的一些具体问题和现象。

影响涂料的红外线反射率的变量和因素包括:颜料的选择、研磨和分散、红外线反射颜料的混合使用、不透明性以及污染。

太阳光谱任何有关红外线反射涂料的讨论都需要从基本物理学原理的简短回顾开始。

太阳的能量到达地球时被分成了三部分。

l 紫外线(295-400纳米):紫外区从295纳米开始。

尽管紫外线只占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量的大约5%,但它是使涂料退化的重要因素。

l 可见光(400-700纳米):约50%的太阳能量构成了给予我们感知颜色的波长。

l 红外线(700-2500纳米):总太阳能中的45%是红外线。

一种红外线高反射涂料的制作方法

一种红外线高反射涂料的制作方法

红外线高反射涂料是一种能够有效反射红外光波的涂料,通常用于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

其制作方法主要包括原料准备、配方设计、工艺流程等步骤。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红外线高反射涂料的制作方法。

一、原料准备1. 选择合适的基材料:通常使用的基材料为聚合物树脂,如丙烯酸乙酯、聚酰亚胺等。

2. 选择高反射颜料:高反射颜料是红外线高反射涂料的关键组成部分,通常使用的有金属铝粉、硅铝粉等颜料。

3. 辅助材料:包括稀释剂、固化剂、增稠剂等。

二、配方设计1. 确定基材料配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基材料的比例,通常树脂与颜料的比例为1:1。

2. 确定辅助材料配比:根据涂料的使用环境和要求确定稀释剂、固化剂、增稠剂等的配比。

3. 通过实验确定最佳配方: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根据反射率、耐久性等指标确定最佳的配方。

三、工艺流程1. 原料混合:按照配方将基材料、高反射颜料和辅助材料进行混合。

2. 搅拌均匀:使用搅拌设备对混合后的液体进行搅拌均匀,确保各种原料充分混合。

3. 过滤:对混合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

4. 调整粘度:根据需要,通过添加增稠剂等手段调整涂料的粘度。

5. 包装存储:将调制好的红外线高反射涂料进行包装和存储,以备后续使用。

以上就是一种红外线高反射涂料的制作方法,这种涂料具有反射率高、耐久性好等特点,能够有效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安全规范,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生产环境的洁净。

制作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实验和改进,以制备出更加优质的红外线高反射涂料,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四、优化调整1. 表面处理:为了提高涂料的附着力和光学性能,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来优化涂料的性能。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化学处理、机械处理和等离子处理等。

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能够使涂料与基材之间得到更好的结合,从而提高涂料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 温湿度控制:在涂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

近红外区具有高反射率的建筑节能涂料的研究进展

近红外区具有高反射率的建筑节能涂料的研究进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08年第27卷第1期·12·化工进展近红外区具有高反射率的建筑节能涂料的研究进展程明,吉静(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摘要:主要介绍了建筑节能涂料应用的意义、各种节能机理的研究,以及目前国内外最新的一些成果。

其中着重说明了在节能中起主要作用的具有高反射率的颜填料,并指出深色系建筑节能涂料是研究的方向之一,从而引出了对国外在深色系、近红外区具有高反射率的颜填料开发的介绍。

最后针对目前国内在建筑节能涂料的研究状况,试图给出一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节能;近红外;高反射;建筑涂料中图分类号:TQ 6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08)01–0012–04Development of near-infrared highly reflective coatings on roof surfaceCHENG Ming,JI Jing(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Abstract: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ergy-efficient coatings used in roof surface is presented. Firstly,three factors of energy-efficiency:reflectance,radiation,insulation are defined,and how membranes,reflective-pigments,infrared-radioactive pigments,heat-insulting pigments have an effect on the energy-efficiency performance of coatings is explained. Especially,the new type pigment known as CICP,which consists of the mixture of metal oxides and has a high reflectance in near-infrared region of solar spectrum is introduced.Key words:energy-efficiency;near-infrared;highly-reflective;roof coatings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带来了环境的恶化。

红外反射涂料在玻璃上的隔热效果研究

红外反射涂料在玻璃上的隔热效果研究

2007年 6月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Jun 1 2007第28卷 第2期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Vol 128 No 12 收稿日期:2007-01-06;修订日期:2007-03-25 基金项目:2007年度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1 作者简介:侯翠红(1970-),女,河南平顶山人,郑州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无机功能材料的研发. 文章编号:1671-6833(2007)02-0054-03红外反射涂料在玻璃上的隔热效果研究侯翠红,孙吉梅,张宝林,高维恒,陈金玉(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 要:采用纳米无机复合物粉体分散于丙烯酸树脂中以制备具有隔热作用的红外反射涂料,并在玻璃基材上进行涂敷,采用自制的检测装置对其隔热效果进行检测.实验考察了几个主要因素:如涂膜厚度、纳米复合物粉体加入及用量等对涂料隔热性能的影响1结果表明:该纳米粉体加入对涂料的隔热起重要作用,加入粉体后制备的涂料具有明显的隔热效果,且在实验研究范围内,随粉体加入量增加,隔热效果增强.模拟实验表明,该隔热涂料较普通涂料可降低室内温度9℃.关键词:红外反射涂料;隔热;纳米粉体;玻璃中图分类号:T Q 63017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危机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每到夏天,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所消耗的能源,占每年能源消耗的20%,造成了极大浪费,世界上每年因为温度太高而引起的事故和人员伤亡不计其数.现代建筑广泛采用大面积玻璃窗及豪华气派的玻璃幕墙,因此具有热反射及热吸收性能的玻璃表面涂层对于建筑节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玻璃反射膜和吸收膜的形成需要特殊的工艺和设备,且许多是与玻璃的形成同步进行的.同样对于汽车业,盛夏因太阳辐射而造成车内温度很高,以往,对于轿车,一般采用在侧玻璃上贴上一层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薄膜或镀膜,由于成本较高,只是使用在门窗的玻璃表面,虽能辐射一部分热量,但绝大部分车体直接暴晒,致使车内外温差很小.因此,研究开发新型的、热导率小、透明性好、施工工艺简单的热反射涂料,并使之容易用于玻璃和金属表面的隔热保温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为0.2~2.5μm 的范围内,其中:紫外区:0.2~0.4μm ,占总能量的5%;可见光区:0.4~0.72μm ,占总能量的45%;近红外区:0.72~2.5μm ,占总能量的50%.可见,太阳光谱中的能量绝大部分分布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其中近红外区就占了一半的能量.红外光对视觉效果没有贡献,若将这部分能量进行有效阻隔,可达到很好的隔热效果而不影响玻璃的透明性[1-3].红外反射隔热涂料是一种功能性涂料,它不消耗电能,通过涂料中颜填料的粒子将热辐射反射到外部空间,从而降低热辐射下的被覆空间或物体的表面及内部温度,可节约大量空调降温费用,同时提高大型油罐、储气罐的贮存安全性,降低贮存费用.目前国外产品还未大范围推广应用,国内产品仍处于研制开发阶段[4-6].本课题选用丁醇基纳米氧化铟锡分散体制备透明隔热涂料,选用其它适当助剂和工艺条件,制得了在可见光区具有高的透过率并具有良好隔热效果的透明隔热涂料,并对涂料的制备工艺、隔热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1 实验部分1.1 红外反射涂料的配制及涂装取一定量的纳米无机复合物粉体(自制,粒径约25n m )溶于少量的正丁醇中,加入适量的丙烯酸树脂、二甲苯和一定量的分散剂研磨配制成涂料,以玻璃板为基材真空喷涂.1.2 隔热效果检测经多次实验表明,太阳辐射和红外灯辐照下,样板的表面温度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红外灯可用来模拟太阳光源,其辐照波长在近红外波段 第2期侯翠红等 红外反射涂料在玻璃上的隔热效果研究55 (720n m ~2500n m ),与涂料制备方向相同,从而也避免了户外测量受天气的制约.根据文献[4,5],采用自制的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检测所制得的隔热涂料在玻璃上的隔热效果.1-红外灯;2-样品板;3-泡沫塑料隔热层;4-木盒;5-黑板;6-档板;7-温度计;8-热电偶测温仪图1 隔热效果测试装置F i g .1 Appara tus for testi n g hea t i n sul a ti on effect 木盒底部放置一涂有黑漆的铁板,将热电偶测温仪的测温探头紧贴在铁板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该点所测温度主要用于红外反射率的计算.在距底板2c m 处安装一水银温度计测量木盒内部空气温度,水银球上方安装挡板以防止光线直射,以该点所测温度反映室内真实温度.样板为涂有透明隔热涂料的3mm 厚普通玻璃,涂膜面向上严密覆盖在木箱上,照明光源采用250W 红外灯,距样板高度30c m ,以上装置置于一恒定保持在23℃的封闭恒温小室内.笔者以两个温度测定值作为考察涂料隔热效果的指标.2 结果与讨论2.1 普通涂料涂膜厚度对隔热的影响采用普通涂料(即不添加纳米粉体,其他成分相同的自制涂料,记做GC )分别喷涂2遍、3遍、5遍,记为GC -2、GC -3、GC -5,检测其隔热效果,作出热电偶测温仪指示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见图2.可以看出,采用自制的普通涂料在玻璃板基材上喷涂,测得的温升速率3条曲线基本重合,表明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喷涂遍数增加,即普通涂料的涂膜厚度增加,对玻璃板的隔热效果基本无影响.2.2 加入纳米粉体的涂层的隔热效果将由红外反射纳米材料作为填料制备的隔热涂料(Heat Reflecti on Coatings,HRC )与自制普通涂料分别喷涂4遍的玻璃板(GC )与裸板(CK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温实验,比较它们在红外灯照射下的室内温度的变化规律见图3.图2 普通涂料不同喷涂厚度的温升速率F i g .2 Te m pera ture i n crea si n g ra te of GC a td i fferen t pa i n ti n g th ickness图3 隔热涂料与普通涂料、裸板室内温度的温升速率F i g .3 Cell te m pera ture i n crea si n g ra te whenusi n g HRC,GC and CK 从图3可以看出,经过相同的红外光辐射,裸板的温度最高,普通涂料板次之,而隔热涂料板的温度最低.经过20m in 的红外辐射,以3块样板为隔热层时的室内温度分别为:裸板为54.8℃,普通涂料玻板为50.1℃,隔热涂料玻板为45.3℃.其中隔热涂料玻板较裸板低9.5℃,较普通涂料板低4.7℃.说明隔热涂料中的纳米粒子对玻璃板的隔热起一定作用.2.3 隔热涂料不同涂膜厚度对隔热效果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隔热涂料在玻板上喷涂3遍和5遍,检测其隔热效果见图4.在实验研究范围内,采用同一品种的隔热涂料在玻璃基材上进行喷涂,随着喷膜厚度的增加,玻板的隔热效果增强.2.4 粉体加入量不同对隔热效果的影响在隔热涂料制备时粉体加入量分别为0.3%和0.5%,在其他制备条件相同,喷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制备隔热玻板,检测并作出其热电偶测温曲线见图5.图4 隔热涂料喷涂不同厚度时的室内温度比较F i g .4 Cell te m pera ture i n crea si n g ra te when usi n gHRC a t d i fferen t coa ti n g th ickness图5 纳米粒子加入量对涂料隔热的影响F i g .5 Effect of nano parti cle con su m pti on i n thecoa ti n gs on hea t i n sul a ti on 由图5可明显看出,经过相同时间的红外辐射,隔热涂料中纳米粒子加入量为0.5%较0.3%时的玻板温度明显降低.取测温时间20m in 时的点作为比较:纳米粒子加入量为0.3%制备的涂料喷板温度为61.95℃,纳米粒子加入量为0.5%时制备的涂料的喷板温度为59.55℃.两板温差为2.4℃.所以,涂料组分中纳米粒子的加入量增加有助于隔热效果的提升.2.5 隔热涂料玻板与镀膜玻板及普通涂料玻板的比较将采用该工艺制得的隔热涂料玻板与蓝星镀膜绿玻标准板(MG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隔热效果的比较,同时与普通涂料玻板进行比较,测得的室内温度变化规律见图6. 从图6可以看出,蓝星镀膜绿玻标准板的室内温度最低,其隔热效果稍好,优于自制的隔热涂料玻板,普通涂料玻板隔热效果最差.隔热涂料板较普通涂料板的室内温度低9℃,镀膜绿玻标准板较普通涂料室内温度低11℃.自制隔热板较镀膜绿玻标准板的隔热效果虽有一定差距,但已具有明显的隔热效果.图6 隔热涂料玻板与镀膜绿玻标准板及普通涂料玻板室内测温比较F i g .6 Cell te m pera ture i n crea si n g ra te whenusi n g HRC,GC and M G3 结论采用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纳米无机粉体作为颜填料制备的涂料具有一定的隔热性能.该隔热涂料在玻璃基材上进行喷涂并在自制的隔热效果检测装置上进行的测温试验表明,喷涂厚度增加,其隔热效果增强;涂料中纳米粒子的添加量增加,该涂料玻板的隔热效果增强.隔热涂料较普通涂料室内温度可降低9℃,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但与镀膜玻璃尚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致谢:感谢中化建常州涂料研究院周铭博士等对课题的指导及支持.参考文献:[1] SCH I CHT,HE I N Z,SEHM I D T,et al .Trans parent sub 2strate p r ovided with thin layers having reflecti on p r op 2erties in the infrared:US,Patent 6306525[P ].2001-10-23.[2] G LASER,HANS,HE I N Z Deceased,et al .Substratescoated with a stack of thin layers having reflecti on p r operties in the infrared and /or with res pected t o s olar radiati on:US,Patent 5837361[P ].1998-11-17.[3] K UWABARA,TETS UO.I nfrared reflecti on -p reven 2ting fil m :US,Patent 4483899[P ].1984-11-20.[4] 陈飞霞,付金栋,韦亚兵,等.纳米氧化铟锡透明隔热涂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 ].涂料工业,2004,34(2):48-511[5] 战为民,邓永青,李少春.日光热反射涂料的研究[J ].现代涂料与涂装,2001,31(2):12-13.[6] 常天海,黄光周,于继荣,等.汽车前挡风玻璃用I T O薄膜的隔热及节能实验研究[J ].真空,2002,(3):18-22.(下转第72页)D esi gn and I m plem en t of B i a s-genera tor C i rcu it for H i gh2speed Ser i a l Da t a L i n kL I Hao-liang,YE Hui-ying,XU L i-p ing(School of I nf or mati on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p r oposed a ne w bias2generat or for high-s peed serial data link based upon US B2.0. The paper started with t op architecture of high2s peed serial data link,which is f oll owed by design idea in bias t opol stly,the paper bring for ward overall i m p le ment of the bias.The circuit si m ulati on is based on Ca2 dence’s s pectre s oft w are and Tai w an Se m iconduct orManufacture Cor porati on’s library of0.25u m m ixed2sig2 nal comp le mentary metal2oxide se m iconduct or model.The fr ont and post2si m ulati on,test results revealed that, based on the bias circuit designed,trans m itter and receiver in high2s peed serial link can both work p r operly with high2s peed data in480Mbp s,which is in agree ment with US B2.0s pecificati on.Key words:high2s peed serial link;bias;bandgap;trans m itter;receiver(上接第56页)Study on the Hea t I n sul a ti on Effect of I nfrared Rad i a ti on Coa ti n gsHOU Cui-hong,S UN J i-mei,Z HANG Bao-lin,G AO W ei-heng,CHE N J in-yu(School of Che m ical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Abstract:I nfrared radiati on coatings with heat insulati on functi on were p repared by dis persing nano2inorganic compound powder in acrylate resin,and were coated on the glass substrates,the heat insulati on effectwere ex2 a m ined by using self-designed apparatus.Experi m ents were conducted t o evaluate the main fact ors such as coating thickness,p ig ment consump ti on etc.on the effect of the heat insulati on,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coat2 ing has obvi ous heat insulati on functi on after the nano2inorganic compound powder was added in,and its func2 ti on was strengthen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nano-inorganic compound powder consump ti on.The si m ulated experi m ents indicated that the functi onal coatings could decrease the cell temperature by9℃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general coating.Key words:infrared radiati on coating;heat insulati on;nano2meter p ig ment;glasses。

红外辐射涂料

红外辐射涂料

红外辐射涂料
红外辐射涂料(Infrared radiation coatings)是一种用于控制或
减少物体的红外辐射的涂料。

红外辐射是物体释放的热能,其波长较长,通常无法被人眼所识别。

红外辐射涂料可以通过吸收或反射红外辐射的方式来实现对红外辐射的控制。

红外辐射涂料通常由具有辐射管理特性的材料组成,如吸热材料、辐射反射材料等。

吸热材料能够吸收大部分红外辐射,将其转化为热能,从而降低物体的表面温度。

辐射反射材料则可以反射红外辐射,使其从物体表面反射回去,减少红外辐射的损失。

红外辐射涂料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建筑、汽车、电子设备等。

在建筑领域,红外辐射涂料可以用于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

在汽车领域,红外辐射涂料可以用于降低车辆表面的温度,减少对空调系统的负荷。

在电子设备领域,红外辐射涂料可以用于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红外辐射涂料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物体的红外辐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ltiris 550 Altiris 800高红外反射特性的新型涂料用颜料

Altiris 550 Altiris 800高红外反射特性的新型涂料用颜料

Altiris 550 Altiris 800高红外反射特性的新型涂料用颜料降低能源消耗的全球化趋势无疑为行业带来了诸多挑战。

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怎样才能适应节能和减少碳排放的大趋势?如何利用我们的知识和专长来进行创新?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之后,我们需要问我们自己究竟如何高效地去做才能使风险最小化。

法规和环境指导方针推动我们迈向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之路,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

对于我们的回答,我们还必须考虑消费者的期望。

虽然许多消费者也关注成本和减少能耗对环境的好处,但是他们却不愿承受其它标准(如产品选择和美学效果)降低的节能产品。

在涂料行业,全球节能减排的需求增长为企业带来了机遇,也推动了创新。

新一代太阳能反射涂料的表现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这些涂料的节能潜力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

与传统的太阳能反射涂料相比,该涂料为新配方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以及增值。

我们认为,建筑物的―冷屋顶‖技术是目前太阳能反射涂料在能源消耗战中如何发挥有效作用的最好例证。

当太阳光照强时,冷屋顶可以有效使室内温度不会上升到更高的温度。

这样就会减少空调系统的用电量,潜在地降低高峰电力的需求。

今后我们可以继续探索这些涂料的潜在应用。

船舶、汽车和航空产品也许可能从新一代太阳能反射涂料中获益,谁说它们的应用就到此为止呢?太阳能反射涂料的重要性当太阳的能量被外表面所吸收时,太阳的能量可以传导到建筑物、船舶或汽车的内部,使里面的温度升高。

温度升高以后会使内部空间变得不舒服,同时加大空调系统的负担。

反过来,这也会提高能耗、增加二氧化碳以及室温气体的排放量。

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太阳能反射涂料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什么是ALTIRIS红外反射颜料?通过改变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晶体大小,ALTIRIS红外反射颜料被设计用来提供高红外反射率。

通过改良处理和包覆,该颜料将具有极高的耐候性。

该颜料共有有两种不同的产品。

ALTIRIS 800颜料·产生最佳的近红外/可见光反射率之比。

光线标定用红外漫反射涂料的原理

光线标定用红外漫反射涂料的原理

光线标定用红外漫反射涂料的原理
光线标定用红外漫反射涂料的原理主要基于漫反射的物理特性。

漫反射涂料由基料、漫反射材料、高导热材料、填料等组成,通过喷涂或点胶在铝、陶瓷、铜基板或各种反射器上,均匀形成一层高漫反射白色涂层。

这种涂层可以将点光源变为面光源,使光线均匀化,消除眩光或光斑,提高显色。

同时,它还可以均匀热量,避免器件局部温度过高受损。

在灯源反光面上形成漫反射涂层,可以将光线均匀地反射到各个方向,提高发光效率。

这种涂料常温或高温固化形成涂膜,必须满足底材耐高温、抗老化、耐高湿、耐硫化等功能,同时必须高导热。

采用无机材料为主的,粒径达15-20nm且分散均匀的优异纳米颗粒特制而成的此种漫反射涂料,温度可以耐350度1000小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文献综述1.1研究背景一些国家在其发展的长过程中,曾经无节制地使用能源,但到了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先是石油大幅度涨价,遭受到能源危机的严重打击,由此掀起了节能的高潮;接着又发现地球大气环境正在因此加剧破坏,人们这才痛苦地了解到,工业化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欢乐的同时,还在给人类带来苦果。

这个环境问题不仅是工业污染造成的,高耗能建筑也正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由于建筑用能数量巨大,以及其对环境的重大影响,建筑节能事业就在世界上蓬勃兴起,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能量,大约是每秒750w/m2。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能量不断地积聚在被辐射的物体表面,使其表面温度不断升高。

许多深色物体,在阳光直射下表面热平衡温度可以达到很高[1]。

物体吸收太阳辐射引起表面温度过高会给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诸多问题和不便。

建筑物屋顶和外墙表面温度升高会引起周围环境和室内温度过高,降低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增加空调制冷用电量。

城市大量的市政建设导致的绿地减少,混凝土道路、沥青道路、建筑物覆盖面积的增加使整个城市范围过多地吸收太阳辐射能量,从而使城市的“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2]。

1.2国内外对应建筑节能的一些措施1.2.1 国外对应建筑节能的一些措施一些能耗大国出巨资发展建筑节能事业。

美国的“能源之星”计划于1992年由美国环保署(EPA)所启动,目的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发电厂所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

此计划并不具强迫性,自发配合此计划的厂商,就可以在其合格产品上贴上能源之星的标签。

最早配合此计划的产品主要是电脑等资讯电器,之后逐渐延伸到电机、办公室设备、照明、家电等等。

后来还扩展到的建筑,美国环保署于1996年起积极推动能源之星建筑物计划,由环保署协助自愿参与者评估其建筑物能源使用状况(包括照明、空调、办公室设备等)、规划该建筑物之能源效率改善行动计划以及后续追踪作业,所以有些导入环保新概念的住家或工商大楼中也能发现能源之星的标志。

1.2.2 国内对应建筑节能的一些措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

中国是一个能耗大国,能耗总量排在世界第二,而建筑业在总能耗中所占比例较大。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

所谓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

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

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

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到3倍。

另一方面在建筑业、石油及化学工业、运输业等领域,由于冬季气温的下降,也影响了设备的工作效率,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尤其是在不属于冬季采暖区的地方表现得更为突出。

根据油罐在冬季运行情况,得出每个油罐在冬季4至5个月内,加热运行比不加热运行增加原油消耗249.14吨。

此外,水、电方面的消耗及设备保养维修方面的费用也会大大增加。

另外,在严寒地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生产,更必须满足冬季保温的要求。

我国的煤炭生产基地大多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北方,在冬季的煤炭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冻箱问题,严重困扰着煤炭生产与运销企业。

为此,开发高效的保温隔热涂料,使其在不消耗能量的情况下,能有效地降低夏季暴露在太阳下的物体的表面温度,以及提高冬季寒冷地区物体的内部温度,从而在源头上阻止热的传导,达到节省能源、降低消耗、提高安全的目的。

1.3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3.1 国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美国是涂料工业发达的国家,建筑涂料占涂料总量的50%,90%的建筑物外墙用各种优雅的调和色涂料装饰。

日本是世界涂料生产大国,涂料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建筑涂料产量占涂料总产量的30%。

西欧像德国、瑞士等国家,80%外墙使用涂料装饰,意大利、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国家,66%的外墙用涂料装饰。

亚太地区近几年来建筑涂料发展迅速,一些国家的政府从美化环境出发,颁布了相关政策法规,为建筑涂料的消费量迅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反射型涂料研制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上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美国等国家对作为热反射的近红外反射涂料做了一定的研究,已经有少部分产品得到实验性应用,但因其技术保密,因此所见的报道多是在基体物质上涂敷一层反射近红外辐射涂层,最终产品为具有反射近红外功能的物质[3-5]。

目前有两套体系来研究红外反射型涂料,其一是改善树脂,赋予涂层良好的粘结度、抗玷污等性能;其二是对填料的处理,获得反射比和发射率都很好的材料。

1495年,美国Alexanderscbw博士用多层铝膜及其间的静止空气制得了新型的组合系统,开创了反射建筑绝缘的新纪元。

20世纪70年代末期,快速发展的建筑技术,使得辐射致冷和反射绝缘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6]。

Johnson Joel A等人[7]的研究结果显示,硅酸钾包覆的ZrO2陶瓷球可以提供更高光散射率、反射率,并且短波反射率较长波反射率高。

他们还发现包覆层的厚度和陶瓷球的大小对光的散射、反射效果影响很大。

包覆层的厚度越薄、陶瓷球越小,对光的散射、反射率越高。

改性的ZrO2陶瓷球在380-1000nm拥有最好的光散射、反射率,与相同尺寸的金红石型TiO2颜料相比效果提高了1/3,是现在通用的ZrO2陶瓷球的10-20倍。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白色是使用在屋顶上最好的颜色。

反射的白色屋顶可以降低冷却费用高达20%或更多。

普通灰色颜料的太阳能反射率只有8%,而白色木瓦可以反射25%到34%的太阳光,最好的结果是使用白色的金属及水泥瓷砖,可以反射约66%至77%的热量。

越高的反射系数代表顶楼房间的温度越低,因此冷却负载就越少。

高反射系数的屋顶可减少用电高峰时的冷却需求,而且可能是最有效的控制方式。

但是对于社会来说,我们不可能将房屋都涂成白色。

因此,一种深色的并且具有高反射率的颜料正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住房建筑业被应用[8]。

1.3.2 国内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建筑业、石油工业、运输业、兵器工业等迅速发展,要求使用反射太阳能的新型涂料,以降低暴露在太阳辐射热下的装备表面涂层温度,从而阻止热能传导,达到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安全性等目的。

目前,国外在太阳热反射涂料的理论研究方面较完善,已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

例如建筑业的屋顶和玻璃幕墙用热反射涂料、石油工业的海上钻井平台、油罐、石油管道用太阳热反射涂料,运输业的汽车、火车、飞机表面用太阳热反射涂料、造船工业的船壳、甲板用太阳热反射涂料,以及兵器及航天工业的坦克、军舰、火箭、宇宙飞船用太阳热反射涂料。

国内研制太阳热反射涂料的报道近几年数量有所增多,现有兰州涂料研究所研制用于火箭液氧贮罐表面的涂料,以防止贮罐温度升高,液氧汽化,热反射率近75%(白色)。

华北石油化工建筑材料厂研制的HC太阳能屏蔽防腐涂料,用于石油制品贮罐的热反射涂料,以及天津大学分析中心、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科院广州太阳研究所、海洋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在热反射涂料方面都有报道[9]。

天津大学的康翠荣等人[10,11]在金属底材表面采用了三膜层结构的太阳能反射涂层,降低了表面涂层和石油贮罐内装液体温度,为替代当前我国传统铝粉涂层提供了新途径。

具有三膜层结构的太阳能反射涂层在400-1800nm波长范围内,反射率高达80%。

用温度自动检测系统测定了涂层的表面温度以及贮罐内装液体的温度。

与常规铝粉涂层、白色涂料涂层相比,太阳能反射涂层可使表层温度降低10℃和4℃;涂有太阳能反射涂层的贮罐与铝粉涂层贮罐相比,内装液体温度约低19℃。

郑其俊[12]等借鉴国外航天工业用高科技绝热涂层的技术思路,研制出具有高辐射率(83%)和反射率(80%)的薄层隔热保温涂料,可集防水隔热外护于一体。

实验结果表明,0.5mm厚的薄层涂料的保温性能相当于10mm厚的岩棉的保温性能。

孙明华[13]等人对储罐用防腐反射涂料进行了研究,涂料由底漆、中间漆和面漆三个配套体系组成,选用高氯化聚乙烯为太阳能屏蔽防腐蚀涂料的基料树脂。

所研制的太阳能屏蔽防腐涂料太阳能吸收率低于20%,热发射率高于85%,是铝粉浆涂料的1.98倍。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江晴等人[14-16]侧重于海灰色反射型涂料的研究,对海灰色甲板反射型涂料传热层的传热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降温极限。

研制的海灰色选择性反射型涂料能反射35%以上的可见光和80%以上的近红外热辐射,平均总反射率达54%,比铝粉漆的反射率(50%)还高。

青岛海洋研究所战为民等人[17]对红外反射型涂料机理进行了初探,讨论了深灰色船壳反射涂料的研究方法。

刘先春[18]以改性丙烯酸醇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并与颜料、溶剂及助剂配合使用而制得表面隔热涂料。

这种涂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极强的亮度,对太阳热的反射率高,可明显降低房屋表面的温度。

中国专利(1204627)[19]公开了一种反射型涂料,主要应用于太阳辐照下的石油储罐降温处理。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和丹东市等共同研制成的一种AAS反射型隔热防火涂料,涂刷在屋面上能把60-70%太阳辐射热反射出去,起到了很好的隔热效果[20]。

据测定,由于黑白两色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分别为0.9%和61%。

在太阳光的曝晒下,黑色屋顶的温度高达79.1℃,白色的为47.6℃,相差31.5℃。

1.4反射效果评估系统目前,国内、外对反射隔热涂料评估系统的研究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工作。

美国直接对民居涂覆反射涂料后,实地跟踪研究,通过太阳辐照后物体内部温度、表面温度、节能及耐久性等因素,综合评估涂料的应用效果。

我国这方面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但是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及积分球装置测定反射比是必备的检测仪器,能直观分析涂层表面对整个太阳辐照波段的反射情况。

1.5隔热涂料的分类隔热涂料依据隔热机理,可以分为阻隔型隔热涂料、反射型隔热涂料及辐射型隔热涂料等[21]。

1.5.1 阻隔型隔热涂料阻隔型隔热涂料是通过对热传递(对流、辐射及分子振动热传导)的显著阻抗性来实现隔热的涂料。

采用低导热系数的组合物或在涂膜中引入导热系数极低的空气可获得良好的隔热效果,这就是阻隔型隔热涂料研制的基本依据。

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是材料隔热性能的决定因素,导热系数越小,隔热性能就越好。

由于常温下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23W/(m·K),远远低于其他固体的导热系数,则在材料中引入导热系数极低的无对流空气成为此类涂料研究的主要方向。

应用最广泛的阻隔型隔热涂料是硅酸盐类复合涂料,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隔热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