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及应急措施

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及应急措施
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及应急措施

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及应急措施

在动物免疫接种实践中,注射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免疫注射引起的死亡,不仅给养殖场(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到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免疫接种不良反应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是一个非常现实和急迫的问题,备足备好抢救药品,做好随时应急准备工作,是我们在免疫接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1、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

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强度和性质与疫(菌)苗的种类、质量、毒性以及动物个体和品种差异、接种时操作方法、被免疫动物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①免疫接种途径错误,操作不规范;②注射疫(菌)苗剂量过大,部位不准确;③疫(菌)苗贮藏、运输等不当,质量不高;④接种前临床检查不细,带病接种疫苗;⑤接种对象错误,忽视品种和个体差异或过早接种疫(菌)苗。根据不良反应的强度和性质,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1 正常反应

是指疫苗本身的特性引起的反应。大多数动物在接种疫苗后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少数动物在接种疫苗后,常常出现一过性的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注射部位出现短时轻度炎性水肿等局部或全身性异常表现。

1.2 严重反应

指与正常反应在性质上相似,但反应的程度重或出现反应的动物数量较多。引起严重反应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疫苗的质量低劣、毒

(菌)株的毒力太强、注射剂量过大、操作错误、接种途径或使用对象不准等因素引起。

1.3 过敏反应

是指疫苗本身或其培养液中存在某些过敏源,导致动物在接种疫苗后迅速出现过敏反应。发生过敏反应的动物表现为缺氧、黏膜发绀、严重的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虚脱或惊厥等全身反应过敏性休克。

2、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根据反应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过敏、急性过敏和慢性过敏3种。

2.1 最急性过敏

被接种疫苗后的动物在10 min之内,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呕吐,无意识排便,鸣叫呻吟,站立不稳,倒地抽搐,体温降低,可视黏膜,皮肤苍白,心跳快而弱,脉沉细数,虚脱或惊厥等全身反应和过敏性休克,整个过程短则几秒钟,长者不超过1 h,抢救不及时,很快休克或死亡。

2.2 急性过敏

呆立不动,精神委靡,呼吸急促,口流涎沫,全身肌肉颤抖,出汗,呕吐食物,拒食,强迫行走则步态不稳或突然倒地,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反射减弱,四肢冰凉,偶而有鼻腔出血,猪有时可见皮疹,体温升高1 ℃~2 ℃,心率增快,脉沉细数。

2.3 慢性过敏型

1 d~3 d表现临床症状,慢食或不食、蹄部疼痛,注射部位肿胀或炎性水肿,有急性型症状,但较轻微,自然或稍微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3、应急措施

在注射免疫接种前,必须备足备好抢救药品,随时准备应急。

3.1 最急性过敏

对濒临休克或已经休克的动物,根据个体大小,迅速注射以下几种药物:①皮下注射1 g/L盐酸肾上腺素,牛2 mg~5 mg,猪、羊0.1 mg~1 mg。根据病程缓解程度,20 min后重复注射同剂量1次。②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牛250 mg~500 mg,猪、羊50 mg~100 mg。③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牛10 mg~30 mg,猪、羊4 mg~12 mg(孕畜禁用)。同时,针刺耳尖、尾根、蹄头、大脉穴等少量放血。然后用去甲肾上腺素牛8 mg~10 mg,猪、羊2 mg~5 mg,加入100 g/L葡萄糖注射液中(牛1 500 mL,猪、羊500 mL)静滴。动物苏醒后,换成50 g/L葡萄糖注射液,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B6或复合维生素(牛500 mL~1 000 mL,猪、羊300 mL~500 mL)静滴。最后再用50 g/L的碳酸氢钠(牛500 mL~1 000 mL,猪、羊300 mL~500 mL)静滴。

3.2 急性过敏

快速皮下注射1 g/L盐酸肾上腺素,牛2 mg~5 mg,猪、羊0.2 mg~1 mg,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牛250 mg~500 mg,猪、羊50 mg~10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牛10 mg~20 mg,猪、羊5 mg~10 mg(孕畜禁用)。

3.3 慢性过敏

对症治疗,在用止痛消炎和助消化药的同时,静脉注射100 g/L 葡萄糖酸钙,牛200 mL~300 mL,猪、羊50 mL~150 mL,一般3 d~7 d痊愈。

浅谈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浅谈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摘要】疫苗可以有效控制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疫苗作为一种生物制品,对接种疫苗的个体是一种异物,接种后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病理变化及免疫反应等不良反应。本文以乙脑疫苗和卡介苗两种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例,探讨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表现与处理,以其能熟练应对各种疫苗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疫苗接种;乙脑疫苗;卡介苗;不良反应 疫苗的应用是20世纪医学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有效地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疫苗接种前后传染病病例数下降十分明显。但疫苗接种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作为儿科儿童保健人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与疫苗接种有关的问题,现选取两例就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表现与应对,与同行共同探讨。 1临床资料 1.1接种乙脑疫苗致过敏反应1例 1.1.1临床表现一儿童注射乙脑疫苗后,10min左右,突然出现咳喘、呼吸困难,继而腹痛伴恶心呕吐的症状。视诊可见面部和躯干皮肤有过敏性皮疹。就诊时又出现意识模糊,大汗淋漓,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加重的表现。 1.1.2诊断根据表现,诊断为接种疫苗后的过敏反应。 1.1.3治疗立即给氧。对症治疗,应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改善微循环。由于抢救及时,患儿脱离危险,病愈。 1.2接种卡介苗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1.2.1临床表现一儿童注射卡介苗后,次日全身出现散在的出血点。就诊后见患者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全身可见弥漫性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伴有哭闹。实验室检查:WBC 4.2×109,Hb 99g/L,PLT 70×109/L。大便呈潜血实验阴性。 1.2.2诊断患者未注射疫苗前,无患病史,无服药物史,无家族病史。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卡介苗接种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疫苗接种后血小板减少发病机理多数资料认为是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1]。 1.2.3治疗对症治疗,补液,青霉素抗感染,输血、止血,地塞米松激素治疗等。治疗18天,患者痊愈出院。

动物免疫接种

动物免疫接种

————————————————————————————————作者:————————————————————————————————日期: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某一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通过免疫接种,使动物产生或获得特异性抵抗力,预防疫病的发生,保护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第一节疫苗基础知识 一、疫苗的概念 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所制成的、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给动物接种疫苗,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抵抗特定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疫病。 二、疫苗种类 由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完整微生物制成的疫苗,称为常规疫苗。常规疫苗按其病原微生物性质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 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免疫化学等技术研制的疫苗,称为新型疫苗,主要有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疫苗、核酸疫苗等。 (一)活疫苗

活疫苗是指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或者是自然减弱的天然弱毒株(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或者是异源弱毒株所制成的疫苗。例如布鲁氏菌病活疫苗、猪瘟活疫苗、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Ⅱ型)、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等。 1、活疫苗的优点 (1)免疫效果好。接种活疫苗后,活疫苗在一定时间内,在动物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机体犹如发生一次轻微的感染,所以活疫苗用量较少,而机体所获得的免疫力比较坚强而持久。 (2)接种途径多。可通过滴鼻、点眼、饮水、口服、气雾等途径,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 2、活疫苗的缺点 (1)可能出现毒力返强。一般来说,活疫苗弱毒株的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但由于反复接种传代,可能出现病毒返祖现象,造成毒力增强。 (2)贮存、运输要求条件较高。一般冷冻干燥活疫苗,需-15℃以下贮藏、运输,因此必须具有低温贮藏、运输设施,进行贮藏、运输,才能保证疫苗质量。 (3)免疫效果受免疫动物用药状况影响。活疫苗接种后,疫苗菌毒株在机体内有效增殖,才能剌激机体产生免疫保护力,如果免疫动物在此期间用药,就会影响免疫效果。 (二)灭活疫苗

羊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张波育肥羊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免疫制度 1、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按畜牧部门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口蹄疫等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2、严格按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在加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5、严格按照要求储存疫苗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装物。 7、疫苗接种及应激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8、遵守操作规程,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9、强制免疫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二维码耳标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10、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11、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和完善免疫计划,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用药制度 1、养殖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医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2、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3、必须遵守国家关于兽药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羊只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4、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 5、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 6、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按照畜牧部门要求规范使用兽药软件平台,及时记录上传兽药使用信息。 7、做好添加剂、药物等材料的采购和保管记录。 8、购买兽药要向商家索要收据,并保留收据1年以上。 9、定期进行药浴,药浴要使用安全有效的药物。

常见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常见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我们国家实行免疫规划制度,为了宝宝的健康,使宝宝免受常见传染病的侵扰,从宝宝出生开始,就给宝宝接种各种疫苗,以预防常见的各种传染病,比如乙肝、水痘、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等。在接种疫苗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给宝宝带来伤害,给宝爸宝妈带来心理上的困扰,下面就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一下介绍。 我们一般把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分为两类,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一般反应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硬结、过敏性皮疹,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异常反应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一、发热 发热是疫苗接种后一种常见的一般反应,偶合发热非常常见,即宝宝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

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疫苗发热,多数温度低,持续时间短,1-3天,不需任何处理即可痊愈,极少数会出现高热。偶合发热,温度可能会较高,持续时间长,必须进行治疗。 宝宝发热在≤37.5℃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宝宝发热>37.5℃或≤37.5℃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低热长期不退,也应及时就医。有热惊厥史的宝宝,低热也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二、局部红肿 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红肿直径>30mm,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 红肿也是疫苗接种后一种常见的一般反应。红肿直径<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红肿直径在15~30mm的局部反应,早期冷敷,用干净毛巾包住冰块或冰水混合物,敷于接种处,能让局部温度降低,会逐渐使血管收缩,减少组织充血,可消炎化痛,阻止硬结发生。红肿一般在24小时内就会达到高峰,红肿发展初期,症状不明显,家长很难发现。家长发现红肿,基本上已到极期。冷敷注意事项:1、时间不能持续过久,每敷20-30分钟应停一会再敷;2、经常观察皮肤变化,如发现皮肤苍白、青紫、麻木

动物疫病免疫接种技术

动物疫病免疫接种技术 一、概念 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某一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通过免疫接种,使动物产生或获得特异性抵抗力,预防疫病的发生,保护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二、免疫接种 (一)免疫接种的类型 根据免疫接种的时机不同,可分为预防接种、紧急接种和临时接种。 1、预防接种。指在经常发生某类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类传染病潜在的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类传染病威胁的地区,为了预防这类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平时有组织、有计划地给健康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 2、紧急接种。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传染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紧急接种应先从安全地区开始,由外向内,逐头(只)接种,以形成一个免疫隔离带。 3、临时接种。指在引进或运出动物时,为了避免在运输途中或到达目的地后发生传染病而进行的预防免疫接种。 (二)免疫接种的准备 1、器械。 (1)接种器械根据不同的免疫方法、畜禽的大小,准备所需要的接种器械。注射器、针头(大小)、镊子、刺种针;点眼(滴鼻)

滴管;饮水器、玻璃棒、量筒;喷雾器等。 (2)消毒器械剪毛剪、镊子、消毒灭菌器等。 (3)动物保定器。 (4)带盖瓷盘、疫苗冷藏箱、冰袋、体温计、听诊器、废弃疫苗瓶收纳器等。 (5)动物防疫人员防护用具:防护服、防护靴、防护帽、防护目镜、防护口罩等。 2、药品 (1)注射部位消毒75%酒精、5%碘酊、脱脂棉等。 (2)防疫人员专用消毒药及肥皂等。 (3)抗应激过敏药品 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磷酸钠等。 3、注意事项 (1)器械清洗一定要保证清洗的洁净度,不能有污染。 (2)灭菌后的器械一个周内不用,下次使用前应要重新消毒灭菌。 (3)禁止使用化学药品消毒,因为用化学消毒药消毒后,器械上难免会残留化学消毒剂,与疫苗接触会造成疫苗的失效。 (4)使用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时,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有效期内,开袋要马上使用,不能开袋在空气中放置太长时间,以免造成污染。 (三)检查待接种动物健康状况 为了保证免疫接种动物安全及接种效果,接种前应观察了解预接种动物的健康状况。按照几不打的原则: (1)检查动物的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的不接种。 (2)检查动物是否发病、是否瘦弱,发病、瘦弱的动物不接种。 (3)幼小、怀孕的动物不接种。 (4)对上述动物进行登记,以便以后补免,不能漏免。

动物防疫制度.doc

动物防疫制度 为提高动物养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行科学养殖、生态养殖,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养殖场动物防疫系列制度。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三、履行各项动物防疫职责,自觉接受和配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监测。 四、养殖场负责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认真组织做好养殖场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的落实,做好动物疫病综合防范工作,防止动物疫病发生。 五、养殖场的建设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依法申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六、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 七、按规定及时做好养殖档案记录工作,做到内容真实、完整,字迹清楚。养殖档案保存二年以上。 养殖场

年月 一、隔离制度 1、人员隔离:禁止非本场生产、管理人员进入生产区;外来人员进入需经兽医批准,进入生产区人员必须换鞋、更衣、洗手、紫外线消毒,经过消毒池消毒后入内;场内兽医不得到场外出诊,严禁收治场外病畜禽;饲养人员不得串场。 2、物品隔离:凡生产区内的工具、物品要固定使用,不得带出场外使用。进入生产区的工具、物品应视种类不同作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进入。 3、车辆隔离。本场运载工具应消毒后方可进入;严禁外来车辆进入生产区。 4、其他动物和肉类隔离:在养殖场范围内严禁饲养其他动物;不得将活畜禽、生肉类带入场内;已出场动物不得返回生产区,必须进行隔离观察;已出场的动物产品不得返回养殖场。 5、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种用动物或商品动物时,必须来自于 一、二类动物疫病的非疫区。运到目的地后凭对方出具的《出县境动物(或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非疫区证明》(从省外调入时,还需《备案单》)向本地动物检疫员报验。报验合格,用于饲养的,在隔离区隔离饲养一个月后,确认健康才能用于生产。 6、销售动物前三天,按规定申报检疫。 7、患病动物及时隔离、诊治。发现可疑疫情及时报告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诊断,服从有关处置决定。 8、尽可能做到全进全出,以利于空栏和消毒。 养殖场

各种免疫接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各种免疫接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1)免疫接种的方法免疫接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注射免疫法(皮下免疫、皮内免疫、筋肉接种、静脉接种)、经口免疫法、气雾免疫法、滴鼻、点眼等 1. 注射免疫 (1)皮下接种法皮下接种是最常用的免疫接种途径,凡是易溶解的无强烈刺激性菌苗、疫苗等均可作皮下注射。家畜应选择皮肤容易移动的部位,马、骡多在颈侧;牛在颈侧或肩胛后方的胸侧;猪在耳根或股内侧;犬、猫在颈侧或背部、股内侧;家禽:颈部、大腿内侧。优点:操作简单,吸收较皮内接种为快,免疫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逐只免疫,注射剂量大,有刺激性等 皮内接种法马:颈侧、眼睑部位。牛及羊:除颈侧外,可在尾根或肩胛中央部位。猪:耳根后。鸡:肉髯部位。目前兽医制品用作皮内接种的,仅有羊痘弱毒菌苗、猪瘟结晶紫疫苗等少数制品,其它均属于诊断液方面。一般使用专供皮内注射的注射器,也可使用lml注射器和相应的注射针头。 皮内接种的有点:是使用药液少,同样的疫苗皮内注射较之于皮下注射反应小。同时,真皮层的组织比较致密,神经末梢分布广泛,特别是猪的耳根皮内比其他部位容易保持清洁。同量药液皮内注射时所产生的免疫力较皮下注射为高。皮内接种的缺点是操作较难,技术含量高。

肌肉接种法马、牛、猪、羊:臀部和颈部两个部位。鸡:多在胸肌,在龙骨外侧胸部l/3处,以15号针头成30°,倾斜朝背部方向刺人胸肌,切忌垂直刺入胸肌,以免刺穿胸腔。在翅膀靠近肩部无毛处的翼下内侧肌肉注射比较确实。在腿部肌肉注射时,可抓住鸡脚,朝身体方向刺入外侧腿肌。 兽医生物制品,除猪瘟弱毒疫苗、牛肺疫弱毒疫苗、新城I系苗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接种血清采用肌肉接种外,其他生物制品一般都不应用此法进行接种。肌肉接种的优点是药液吸收快,操作方便。注射方法也较简便。其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逐只免疫,注射剂量大,有刺激性。同时臀部接种如部位不当,易引起跛行。 静脉接种法马、牛、羊:颈静脉,猪:耳静脉。鸡:翅静脉。兽医生物制品中的免疫血清,除了皮下或肌肉接种外,亦可采用静脉接种,特别在急于治疗传染病患畜时。疫苗、菌苗、诊断液一般不作静脉注射。静脉接种的优点:可使用大剂量,奏效快,可以及时抢救病畜。缺点:比较麻烦;如所应用的血清为异种动物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血清病)。 胸腔注射胸腔注射目前仅见猪喘气病弱毒疫苗的免疫,它能很快刺激胸部的免疫器官产生局部的免疫应答,直接保护被侵器官,但是免疫时需要保 定猪只,免疫刺激大,接种技术较高

动物防疫制度流程

精心整理 动物防疫制度 一、自觉遵守《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原则,预防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动物免疫制度 一、严格执行政府强制免疫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疫病及其它疫病的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格疫苗产品。 一、合理选择消毒方法、消毒剂,科学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严格按照消毒规程实施消毒,并做好人员防护。 二、生产区出入口设与门同宽,长至少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适时更换池(垫)水、池(垫)药,保持有效药液容量和浓度。

三、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所有人员必须经更衣、对手消毒,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工作服、胶鞋等要专人使用并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带出。 四、进入生产区车辆必须彻底消毒,同时应对随车人员、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五、定期或适时对圈舍、场地、用具及周围环境(包括污水池、排粪沟、 空置1

精心整理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对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应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食用、不销售、不转运、不乱丢,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无害化处理应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进行,修建与处理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挂牌兽医

一、动物疫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养殖场(小区)业主是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向当地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报告本场突发动物疫情,并按规定按月上报本场动物

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及应急措施

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及应急措施 在动物免疫接种实践中,注射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免疫注射引起的死亡,不仅给养殖场(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到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免疫接种不良反应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是一个非常现实和急迫的问题,备足备好抢救药品,做好随时应急准备工作,是我们在免疫接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1、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 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强度和性质与疫(菌)苗的种类、质量、毒性以及动物个体和品种差异、接种时操作方法、被免疫动物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①免疫接种途径错误,操作不规范;②注射疫(菌)苗剂量过大,部位不准确;③疫(菌)苗贮藏、运输等不当,质量不高;④接种前临床检查不细,带病接种疫苗;⑤接种对象错误,忽视品种和个体差异或过早接种疫(菌)苗。根据不良反应的强度和性质,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1 正常反应 是指疫苗本身的特性引起的反应。大多数动物在接种疫苗后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少数动物在接种疫苗后,常常出现一过性的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注射部位出现短时轻度炎性水肿等局部或全身性异常表现。 1.2 严重反应 指与正常反应在性质上相似,但反应的程度重或出现反应的动物数量较多。引起严重反应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疫苗的质量低劣、毒

(菌)株的毒力太强、注射剂量过大、操作错误、接种途径或使用对象不准等因素引起。 1.3 过敏反应 是指疫苗本身或其培养液中存在某些过敏源,导致动物在接种疫苗后迅速出现过敏反应。发生过敏反应的动物表现为缺氧、黏膜发绀、严重的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虚脱或惊厥等全身反应过敏性休克。 2、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根据反应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过敏、急性过敏和慢性过敏3种。 2.1 最急性过敏 被接种疫苗后的动物在10 min之内,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呕吐,无意识排便,鸣叫呻吟,站立不稳,倒地抽搐,体温降低,可视黏膜,皮肤苍白,心跳快而弱,脉沉细数,虚脱或惊厥等全身反应和过敏性休克,整个过程短则几秒钟,长者不超过1 h,抢救不及时,很快休克或死亡。 2.2 急性过敏 呆立不动,精神委靡,呼吸急促,口流涎沫,全身肌肉颤抖,出汗,呕吐食物,拒食,强迫行走则步态不稳或突然倒地,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反射减弱,四肢冰凉,偶而有鼻腔出血,猪有时可见皮疹,体温升高1 ℃~2 ℃,心率增快,脉沉细数。 2.3 慢性过敏型 1 d~3 d表现临床症状,慢食或不食、蹄部疼痛,注射部位肿胀或炎性水肿,有急性型症状,但较轻微,自然或稍微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2015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珙县仁义乡卫生院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为预防或尽可能减少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及时调查、处置和上报可能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珙县仁义乡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科学防控;加强宣传、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二)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和/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2 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异常反应事件。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四)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的; 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的分级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遵义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分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分为: 1、一般事件: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非群体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无人员死亡,未引起公众高度关注。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群体性反应,两个以上相同或类似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在时间、地区和/或接种的疫苗方面相关,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等。 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事件。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动物免疫接种及疫苗基础知识.doc

动物免疫接种及疫苗基础知识 第一章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某一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通过免疫接种,使动物产生或获得特异性抵抗力,预防疫病的发生,保护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C 第一节疫苗基础知识 一、疫苗的概念 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所制成的、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称为疫苗。给动物接种疫苗,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抵抗特定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疫病。 二、疫苗种类 由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完整微生物制成的疫苗,称为常规疫苗。常规疫苗按其病原微生物性质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 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免疫化学等技术研制的疫苗,称为新型疫苗,主要有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疫苗、核酸疫苗等。 (一)活疫苗 活疫苗是指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或者是自然减弱的天然弱毒株(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或者是异源弱毒株所制成的疫苗。例如布鲁氏菌病活疫苗、猪瘟活疫苗、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H型)、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等。 1、活疫苗的优点 (1)免疫效果好。接种活疫苗后,活疫苗在一定时间内,在动物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机体犹如发生一次轻微的感染,所以活疫苗用量较少,而机体所获得的免疫力比较坚强而持久C (2)接种途径多。可通过滴鼻、点眼、饮水、口服、气雾等途径,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 2、活疫苗的缺点 (1) W能出现毒力返强。一般来说,活疫苗弱毒株的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但由于反复

动物防疫制度

动物防疫制度 一、自觉遵守《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原则,预防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二、养殖场(小区)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建设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依法申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三、养殖场(小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动物防疫各项制度,定期做好场内环境清洁、消毒、灭鼠、灭蝇等工作,履行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职责。 四、提倡自繁自养,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或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 五、实行封闭性管理,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定期对生产区、栏舍、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禁止无关人员、动物、车辆随意进出,对进出人员、车辆要严格消毒。 六、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检疫、调运备案、隔离观察、疫情报告、疫苗使用管理、疫病监测等防控工作。 七、严格按规定建立和规范填写防疫档案、免疫证(卡),加施免疫标识。各类档案记录应真实、完整、整洁并有相关人员签名。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保存时间:商品猪、禽为2年,牛为 20年,羊为 10年,种畜禽长期保存。 八、接受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管及动物疫控机构和挂牌兽医的依法监管和抽样监测。

动物免疫制度 一、严格执行政府强制免疫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疫病及其它疫病的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格疫苗产品。 三、严格按规定和疫苗说明书分类保管、储藏、规范管理疫苗。失效、废弃或残余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一律按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弃疫苗及疫苗包装物。 四、落实养殖场(小区)按程序自主实施免疫制度,按需领用国家免费强制免疫疫苗。领用前,应向当地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报告畜禽种类、饲养规模、疫苗品种及用量等,经审核后方能领取疫苗。 五、严格按免疫操作规程、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正确免疫途径、部位、剂量等,确保有效性。认真做好免疫各环节的消毒工作,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六、按照国家关于免疫标识管理的规定,在应当加施标识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标识。 七、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抗体监测,落实补免措施,确保防疫质量。 八、按规定做好免疫记录、填写免疫证(卡)。 九、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挂牌兽医的监管。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处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处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B卷)站区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4分) 1.预防接种一般反应中的发热反应的强度分为弱、中、强3级,其中“中反应”是指(B) A.37.1~37.5℃ B.37.6~38.5℃ C.38~39℃ D.≧38.6℃ 2.下列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D) A.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B.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C.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D.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而相关各方均无过错 3.下列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 C ) A. 血管性水肿 B.过敏性休克 C.晕厥 D.过敏性紫癜 4.无菌性脓肿处理原则下列正确的是( D ) A.轻者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 B. 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 C. 脓肿如已破溃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还需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 D.以上都正确 4.过敏性休克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如体重不明2~5岁以下小儿用量为:(B) A.0.0625ml(1/16支) B.0.125ml(1/8支) C.0.25ml(1/4支) D.0.33ml(1/3~1/2支) 6.下列关于血管性水肿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属于I型超敏反应 B.多于注射疫苗后不久或最迟于1~2天内发生 C.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D.服抗组胺类药效果显著 7.“群体性癔症”是指(B) A.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B.心因性反应 C.精神性疾病 D.神经性疾病 8.下列关于晕厥描述正确的是:(D) A.多见于年轻体弱的女性或小学生,婴幼儿较少见 B.常在接种时或接种后不长时间内,甚至在准备接种时发生 C.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 D.以上都正确 9. 下列不属于群发性癔病发病特点的是:( C ) A.急性群体发病 B. 反复发作 C.发作持续时间较长 D. 暗示性强 10.预防接种反应的预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正确掌握禁忌症 B.正确实施操作规程 C.规范化管理 D.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每空3分) 1.为便于在实际工作中诊治处理,可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和预防接 种后其他不良事件三类。

动物防疫操作技术培训材料

动物防疫操作技术培训材料 一、疫苗的概念、原理及种类 1、疫苗的的概念: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动物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2、原理: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品。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3、种类: 动物免疫接种常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 ①灭活疫苗:是将病原生物大量繁殖后,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其失活,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制成的生物制品即灭活疫苗。常用的灭活疫苗有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灭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

②弱(减)毒活疫苗: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猪瘟兔化弱毒苗、鸡新城疫疫苗、狂犬病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等。弱毒活疫苗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 二、疫苗的保存和运输 疫苗的保存是保证免疫效果的重要环节,运输保存不当极易造成免疫失败。通过以上了解,可以看出疫苗均是由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次体等微生物制成,其本质还是微生物的活体或死体因此疫苗的保存和运输应遵循低温、避光的要点: 1、保存: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活疫苗都必须在-15℃以下保存,大多数灭活疫苗必须在2-8℃保存,不得冻结。活疫苗用多少取多少,以免反复冻溶,降低疫苗效价。 2、运输 运输途中,必须有冷藏设施,没有冷藏设施的一定要加冰运输,温度超过25摄氏度,疫苗效果会受损,避免阳光直射,运输过程要短,速度要快,弱毒疫苗一定要用疫苗冷藏箱加冰运输,各站不拿疫苗冷藏箱不得运输弱毒疫苗。 三、免疫前的准备 1、疫苗检查:主要目的是检查疫苗的质量是否合格。

动物免疫制度

动物免疫制度 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牲畜感染病和传染病防范工作、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2、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在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5、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 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7、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8、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9、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10、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11、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卫生消毒制度 1、饲养场周围及场内要保持清洁、干净的环境,及时清理污水、杂物及畜禽排泄物。 2、对饲养场周围、场内及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和生活区必须坚持按消毒规程进行消毒,对养殖小区指定密封发酵的粪便表面进行定期消毒。 3、饲养场的大门口和畜(禽)栏舍入口设消毒池,必须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 4、场内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栏舍要经过消毒。 5、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的路线行走。进栏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6、每批畜(禽)调入前或调出后,场地和栏舍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和熏蒸消毒。 7、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 8、定期进行带畜(禽)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9、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10、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畜(禽)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畜(禽)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 (一)、器械的准备和消毒。注射器、针头、镊子、针盒等严格冲洗,经煮沸20--25分钟后备用。并备体温表、包裹纱布、药棉、耳标钳、耳标、疫苗专用储存箱、登记簿、动物免疫证、疫苗、碘酒、酒精和抢救药品等。 (二)、严格遵照各种疫(菌)苗使用说明中的各项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掌握片区内及周围的动物疫情,并对预防对象进行健康检查。对于疫区内的、正在患病的、瘦弱的、母源抗体尚未消失的和重胎临产的动物暂时不免疫接种,待上述原因消除后再进行预防接种。 (四)、疫(菌)苗的稀释。按各种疫(菌)苗的要求进行稀释,猪瘟冻干苗用生理盐水、猪二联苗用氢氧化铝液按每头份疫苗1毫升稀释;禽流感-新城疫二联苗、鸡新城疫苗、狂犬病疫苗用注射用水按使用方法酌情份量进行稀释;口蹄疫疫苗、牛出败苗、蓝耳病、禽流感等不需稀释,只需在使用时振荡均匀即可。稀释、吸药所用注射器和针头都必须严格消毒。稀释、吸药的针头留在药未用完的瓶塞上,用挤干的酒精棉花包裹,作专门吸药用。 (五)、注射时,在注射部位用碘酒、酒精消毒后,准确、足量注射(我县现行规格的猪瘟冻干苗、猪二联苗、猪三联苗每瓶40头份,注射38头猪;每瓶20头份,注射19头猪;牛出败苗100毫升,注射18头牛;口蹄疫苗按猪苗每头份2毫升,牛苗每头份3ml进行注射)。 (六)、注射后,打耳标进行标识,并作好登记、应填发免疫证的填发免疫证,嘱咐畜主保存好免疫证,以备以后查验。 (七)、疫(菌)苗药瓶及沾有疫(菌)苗药液的废弃物等均需烧毁或深埋,器械立即消毒。 (八)注意事项: 1、吸药时只准吸出,不准推入。需排空气时,针头尖孔处用消毒药棉吸干排出的药液。

动物免疫接种制度

动物免疫接种制度 ⑴准时准量免疫接种,做到头头免疫注射。 ⑵注射疫苗时,小猪1栏换1个针头,种猪1针筒疫苗换1个针头。病猪不能注射,病愈后及时补注。 ⑶接种活菌苗前后1周停用各种抗菌素。 ⑷发生过敏反应肌注肾上腺素;为预防过敏反应及加强免疫效果,可在注射疫苗前饮水添加维力康等抗应激、免疫增效剂药物。

卫生消毒制度 1、进入猪场大门和生产区大门口处设消毒池,并设人员过往消毒通道,消毒药物可用2%的火碱溶液,消毒对象主要是车辆的轮胎和人员的鞋底。 2、大门口处设喷雾器械,消毒对象是车身和车底盘。 3、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经过消毒间,淋浴,更换工作衣、帽、胶鞋,脚踏消毒池进入。经批准允许入场参观人员的消毒方法与工作人员相同,并按制定路线参观。 4、空猪舍在引入猪群前应彻底消毒,程序为:清扫杂物、粪尿,用高压水管冲洗墙壁、地面及栏架。水冲洗干燥后可用0.3%的过氧乙酸或2-3%的火碱溶液喷雾消毒。对于封闭舍可随后关闭门窗及出风筒,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甲醛30毫升/立方米,高锰酸钾15克/立方米,加水15毫升/立方米)。熏蒸时先将甲醛称好放入容器内(按猪舍面积均匀放开)。最后放入高锰酸钾,放高锰酸钾时动作要快,以免溶液溢出,烧伤皮肤。并迅速离开现场,封闭门窗。 5、猪场过道及运动场每周可用2%的火碱溶液或1:800的百毒杀消毒一次,饲养用具(如饲槽)必要时每周刷洗一次,同时可用0.1%的新洁尔灭消毒。 6、母猪进入产房前,将产房彻底冲洗干净,干燥后再用消毒药喷雾消毒。母猪进入产房前,全身冲洗干净,经过消毒、驱除体表寄生虫后再上产床。母猪分娩前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乳房和阴部,分娩后再用消毒药布擦拭乳房、阴部和后躯,并及时清理胎衣和产房。 7、作好配种时的卫生消毒工作。 8、作好接产时的卫生消毒工作。 9、作好经常性的环境消毒、带猪消毒,消毒剂应按性质经常更换。

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专题报告 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临床免疫研究室 儿科研究所 儿童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 杨锡强 一、疫苗接种是抗感染最有力的手段 1.美国CDC1996年资料显示:疫苗接种使主要传染病得到控制。白喉、灰髓炎已在美国消失;麻疹从1930-40年代894 134/年265 269/年到1995年4305/年。2.我国疫苗接种取得的成绩: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3亿多人,减少死亡400万人,2000年我国已无脊髓灰质炎新发病人,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1992年9.75%,而2006年7.18%,5岁以下人群<1%;减少乙肝病毒感染者1900万人。2007年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由6种扩大到14种。2009年,对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全面实施,麻疹、甲肝等针对传染病都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 3.前景: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1%;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7%。 二、我国疫苗的分类第一类疫苗,免费提供:乙肝疫苗、麻腮风疫苗、卡介苗、甲肝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C群流脑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疫苗和麻疹疫苗(重点人群:出血热疫苗,应急接种:炭疽疫苗、钩体疫苗) 第二类疫苗,自费并自愿受种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美国CDC1996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报告系统的资料显示:从1991年累计发生128717例疫苗不良反应,其中严重病例为13-15%,死亡1-2%。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与接种疫苗的因果关系:证据表明无因果关系:婴儿惊挛症、瑞综合征、婴儿瘁死综合征;提示有因果关系:慢性关节炎、急性脑病、休克;证实有因果:急性过敏反应、急性关节炎、持续性哭叫、BCG 病、灰髓炎疫苗麻痹、肠套叠。卡介苗病的发生率(/ 100万剂次):淋巴结炎100.00~1000.00次,骨髓炎0.01-300.00次,BCG播散症0.19-1.56次。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后肠套叠发病率明显增加。季节性流感接种后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发病率。2.常见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国内通常以反应发生的性质来区分反应类型,目前常分为:一般反应、加重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和预防接种事故。 AEFI的情况: (1)2007- 2008四川省麻疹减毒活疫苗(1430万次)的AEFI统计:过敏反应6.50/100万,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过敏性紫癜28例,严重反应总发生率2.14/100万。(2)全国2007-2008年AEFI发生率7.99-322.77 /百万,其中 一般反应79.93%,严重反应14.65%。严重过敏反应<5%,治愈率91.20%,住院率1.93%。 上海2006-2008 AEFI 死亡6例,其中1例为过敏性休克,余5例为偶合疾病。预防接种后偶合症: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偶合死亡为例我国新生儿死亡率10.7‰,全国每出生约为1600万,全国每年约17万新生儿死亡,每天约466例死亡,程序免疫规定乙肝疫苗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接种率75%计算,每天约350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乙肝疫苗,即全国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出现偶合死亡350起。 (5)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总体发生率较低,心因性反应和实施差错(尤其是BCG的实施差错)发生率较高。AEFI总数和每起发生人数均较多。预防控制的关键是提高接种质量。 —9—

鸡场免疫制度

鸡场免疫制度 一、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市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禽流感,新城疫等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二、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三、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 四、在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五、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 六、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七、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八、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九、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十、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十一、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

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有效。 鸡场用药制度 一、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医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二、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三、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家禽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四、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 五、不擅自改变用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 六、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必要时应付医嘱:用药动物种类、休药期及医嘱等。 七、做好添加剂、药物等材料的采购和保

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当孩子接种疫苗后一般不会出现反应,但有极个别儿童在预防接种后发生了,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反应: 一发热:分为轻度(37.1—37.5°C)、中度(37.6—38.5°C)和重度(>=38.6°C)个别儿童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乙肝疫苗、百破二联疫苗、流脑疫苗、等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体温升高,6—1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麻风腮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水痘等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个别接种者在注射麻疹疫苗后6—10天内会出现中度发热,有类似轻型麻疹样症状。处理原则:发生轻度、中度反应时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注意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重度反应时送医院观察治疗。二局部反应: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0cm)和强反应(>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接种乙肝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百破二联疫苗等含有吸附剂疫苗,部分接种者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刺激结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处理原则:发生轻度、中度反应时一般不需任何处理。较重的局部反应前三天应用干净毛巾冷敷,红肿好转后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注意事项:接种麻疹、甲肝、乙肝、百白破、HIB等疫苗后,24小时内不能洗接种部位,个别儿童接种某疫苗(百白破、HIB)后局部发红,伴轻微肿胀、痒、疼痛,请避开针眼冷敷局部,48小时后改为热敷。若进行性加重立即去医院就诊。 专家表示,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引起类似病毒、细菌的感染过程,但不会引起真正的疾病。 近期,有部分妈妈反映,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了发热,注射局部硬结等问题。而新闻报道、网上流传的种种对疫苗事故的描述,给很多新妈妈造成了心理阴影,孩子打这么多疫苗好不好?孩子打疫苗会有哪些不良反应?二类疫苗到底要不要打? 疫苗反应1-2天好转宝宝打疫苗的确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往往是因为宝宝有免疫缺陷症,或是某种疾病引起的。“打疫苗是对抗疾病最有效的手段,而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非常低,家长不应以此为由,不让宝宝打疫苗。” 一般儿童接种疫苗后有可能出现以下反应:局部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硬结;全身反应,如轻微发热、一过性皮疹。这些反应都是疫苗接种的正常反应,只要多喝开水,避免着凉,反应会在1-2天内好转。这些反应并不会伤害宝宝身体,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 但如果宝宝接种疫苗后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家长就要考虑是不是偶合了其他疾病,应立即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接种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