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吸水性与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与浮教案(公开课) 【完整版】

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东坪镇杨林学校谌秋珍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其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性质。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探究的兴趣,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查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物体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教学准备:水槽(10个)、沉浮实验盆(11个)、实验所需材料、实验记录单、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并揭示课题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几种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等各不相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这几种常见材料的沉浮状态,你们有兴趣吗(有信心学好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内容是: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板书)二、回忆:几种常见材料引出课文主要内容首先回忆一下,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哪些(指名说:师边说边板书:常见的材料有:金属、玻璃、木头、塑料。
适时鼓励)有这些材料做成的物品有很多很多(如:铁钉→金属;回形针→金属;木条、木柱体→木头做成的;塑料棒→塑料制成的;玻璃球→玻璃制成的)可让学生快速看老师手中的物品说。
上述这几种材料制成的物体放入水中到底是沉还是浮呢待会儿让我们一起来实验探究吧!三、看图理解“沉”“浮”的概念首先请大家观察图片,思考:物体放入水中怎样才能算“沉”怎样才能算“浮”呢(指名回答,师小结并板书:沉↓物体碰到水槽底部;浮↑物体没有碰到水槽底部)四、实践出真知,动手验一验(小组合作)1、师过度:实践才能得出真知,上述几种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体放入到水中是沉是浮,让我们老动手实验一下吧!在做实验之前请同学们看看实验要求(课件出示实验要求):、拿到材料盒之后,先给盒中的物品分类,再依次放入水中开始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单(小组长负责填好);、做实验时请同学们轻拿轻放,防止水溅到桌面上来2、开始实验(生按要求实验,师巡视)3、汇报实验结果(指名汇报后课件展示)4、小结:像金属、玻璃类材料制成的物体放在水中大多容易沉,像木头、塑料等材料做成的物体放在水中容易浮;质疑:综上所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材料有关系吗板书: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物体的材料有关。
三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实验过程: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3分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6分3、整理器材;1分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0分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实验步骤: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3分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6分3、整理器材; 1分实验三:观察一杯水10分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实验步骤: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2分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2分3、用嘴巴尝无味道;2分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3分5、整理器材; 1分蜗牛一实验内容: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运动实验材料:2-3只小蜗牛、放大镜、镊子、饲养箱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运动;2、用小棒或铅笔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反应;实验现象:蜗牛的身体柔软,外面有壳,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躲避危险等;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蚯蚓实验内容:观察蚯蚓的身体和反应实验材料:几条蚯蚓、玻璃碟子、放大镜、镊子、水实验步骤:1、从饲养盒里用手指轻轻拿起蚯蚓,放在白纸上,用放大镜观察蚯蚓;2、用镊子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它的反应;3、用浅盘装少量常温下的水,把蚯蚓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反应;实验现象:蚯蚓的身体柔软,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蚂蚁实验内容:观察蚂蚁的身体和活动实验材料:装入昆虫盒的蚂蚁、放大镜、水盆、瓶盖实验步骤:1、在一个浅盘子里装一点儿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让蚂蚁在瓶盖上爬;2、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和活动实验现象: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2-6、金鱼实验内容:观察金鱼的身体、捕食和呼吸实验材料:2条小金鱼或鲫鱼、玻璃缸、滴管、食用色水、鱼食、镊子实验步骤:1、用肉眼观察金鱼的身体和运动;2、轻轻地往鱼缸里放几粒鱼食,观察金鱼的捕食;3、用滴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悄悄地伸入水中,在鱼的嘴前面挤出红水,观察鱼鳃的活动;实验现象: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腮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3-2、哪种材料硬实验内容:比较各种材料的硬度实验材料: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两根实验步骤:1、准备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两根;2、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3、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实验现象:铁钉能在木条、卡纸、塑料尺上刻划出条痕;塑料尺只能在木条、卡纸上刻划出条痕;木条只能在卡纸上刻划出条痕;卡纸不能在其它三种材料上刻划出条痕,实验结论:4种材料硬度的排序是:铁钉、塑料尺、木条和卡纸;实验内容:认识金属材料的特性实验材料:铁、铜、铝等金属条或薄片,砂纸、杯子、热水、木条、塑料条、金属饮料罐等实验步骤:1、观察用砂纸打磨后的铜、铁、铝等金属的颜色和光泽;2、观察利用金属延展性制成的物品——金属饮料罐;3、将木条、塑料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比较它们的传热性能;4、将金属条分别与木条、塑料条相刻;实验现象:金属相对于普通木头、纸和普通塑料而言是比较坚硬的;用砂纸打磨后的金属有金属光泽;金属的延展性好;将木条、塑料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金属条的传热性能最好;实验结论:金属的特性主要有: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等;3-3、比较韧性实验内容:比较各种材料的韧性实验材料:4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回形针、钩码实验步骤:1、把4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的距离,做好记录;可以在桌子的一侧粘一张纸,分别标上尺子没有伸出桌面时重物的位置和弯曲后到达的位置,然后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2、分别测量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伸出桌面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去的距离,做好记录;3、根据弯曲度的大小,即物品的弯曲程度越大,说明构成物品材料的韧性越好,得出4种材料韧性的排序;实验现象:塑料尺的弯曲程度最大;实验结论:不同的物体韧性是不同的,上述四种材料中,塑料尺的韧性最好;3-4、它们吸水吗实验内容:比较各种材料的吸水性实验材料:大小和厚度差不多的的纸片、塑料片、铁片和木片各1片,滴管、稀释的红墨水;实验步骤:1、把大小和厚度差不多的的纸片、塑料片、铁片和木片平放在桌面上;用滴管分别滴一滴稀释的红墨水在上面; 2、从侧面观察这四种材料的吸水现象; 3、重复做一次实验;实验现象:从侧面看,滴在金属片和塑料片上的水滴比滴在木片上的水滴更圆、更高,滴到纸上的水滴则很快就看不到了;实验结论:水无法渗透到金属和塑料中去,能部分渗透到木头中去,纸的渗透性是很强的;实验内容:纸的观察实验材料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铅画纸和餐巾纸的特点;2、用折、撕、揉等方法对纸进行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纸是由纤维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实验结论: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纤维之间有许多空隙,所以容易吸收、渗透水分;实验内容:我来造一张纸实验材料:餐巾纸、杯子、水、筷子、棉布、实验步骤:1、把一小块餐巾纸撕碎,放在杯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实验现象及结论:棉布上留下的是一张未干的纸,不易揭下,待干后,可完全揭下;3-6、研究砖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实验内容:研究砖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实验材料:砖、陶器、瓷器、铁钉、稀释的红墨水、滴管实验步骤:1、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二种材料的平面处,判断材料的硬度;2、把砖、陶瓷、瓷器三种材料平放在桌面上,用滴管分别滴一滴稀释的红墨水在上面;从侧面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吸水现象;3、把三种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4、把三种材料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的距离,做好记录;实验现象:砖、陶器、瓷器这四种材料在水中是沉的,不容易折弯,瓷器最坚硬,吸水性最差;实验结论: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都是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实验内容:辨别常见的有毒和无毒的塑料制品实验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制品实验步骤:取一小块清洁的样品,放入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现象:能漂浮在水面的是无毒的聚乙烯、聚丙烯制品;沉在水底的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制品;4-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实验内容:观察水和食用油之间的区别实验材料:烧杯、玻璃片、蜡光纸、塑料瓶、水槽、滴管、水、食用油实验步骤:1、从多种角度对水和油进行比较:用眼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颜色、透明度;用鼻子比较它们的气味;倾斜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情况、在杯壁的残留度;2、比较液滴:用滴管在玻璃、蜡纸上滴液滴,观察液滴的形状;3、比较水和油的轻重:将水和食用油倒入同一个烧杯,观察水和食用油在烧杯中的位置;4、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状态;实验现象:水重,食用油轻;水完全透明,食用油有点透明;水不黏手,食用油黏手;水没有气味,油有气味;水无颜色,食用油是淡黄色的;水在杯壁上很快流下,食用油会黏在杯壁上慢慢流下;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水滴更圆,食用油不够圆;实验结论: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4-3、谁流得更快一些实验内容:比较水、食用油、洗洁精之间的流动性实验材料:水、油、洗洁精各小杯、玻璃片1块、滴管3支实验步骤:1、用滴管分别在玻璃片的一端滴上水、油、洗洁精各一滴;2、拿起玻璃片的一端,使玻璃片上的水、油、洗洁精滴液从同一高度倾斜向下流;3、观察水、油、洗洁精滴液在倾斜玻璃片上的流动速度;实验现象:流动速度由快到慢分别是:水、食用油、洗洁精实验结论: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4-4、比较水的多少实验内容:比较不同瓶子中水的多少实验材料:3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量筒、水实验步骤:将3个塑料瓶里的水分别倒入量筒,测量出每个塑料瓶里水的体积;实验现象:1号瓶里的水有毫升,2号瓶里的水有毫升,3号瓶里的水有毫升,水最多的是号瓶;实验结论: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4-5、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内容: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实验材料:2个塑料袋、小纸条、水槽实验步骤:方法一:挤出袋子中的气体吹动小纸条;方法二:将袋子中的气体在水中挤出来;实验现象:挤出袋子中的气体,小纸条被吹动了;将袋子中的气体从水中挤出来,可以观察到气泡;实验结论: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实验内容:比较空气和水实验材料:蚊香、火柴、塑料袋、水槽实验步骤:1、用肉眼观察空气和水;2、比较空气和水的重量:将袋子中的气体在水中挤出来;3、比较空气和水的流动:点燃蚊香,观察烟的飘散轨迹;实验现象:空气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将袋子中的气体在水中挤出来,可以观察到气泡向上冒;点燃香,烟会按不同方向飘散开来;实验结论: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重,空气轻,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4-6、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一实验材料:塑料瓶、吸管、橡皮泥、水实验步骤:1、在瓶子里装一些水; 2、在橡皮泥中间插入二根吸管,一根吸管的下端长一些,能伸入水中,另一根吸管的下端短一些,不伸入水中; 3、在瓶口用橡皮泥堵住,向没有伸入水中的吸管不断吹气;实验现象:瓶子里的水被挤了出来;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二实验材料:烧杯、水槽、餐巾纸、水实验步骤:1、将水槽装上水; 2、将餐巾纸塞进烧杯内,紧贴在烧杯底部; 3、将烧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 4、把烧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观察烧杯内的纸;实验现象烧杯内的纸没有湿;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研究报告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研究报告学校:景罕镇交通希望小学学科:科学班级:三年级12班授课教师:胡晓丽课前教案准备第五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直接关系。
2、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3、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直接关系。
2、木头的特性有哪些。
教学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四、教学准备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两种种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塑料块、石块及纸张、布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其他实心物品,水槽,水。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3分钟)1、教师出示金属块,木块、塑料条和纸张各一个,请同学们进行观察,说一说这些物品中哪些材料最硬,哪些有柔韧性,哪些有吸水性。
2、这些物品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们把这些物品放入水中会怎样呢?会不会沉下去还是漂浮着?(二)、出示目标(1分钟)(三)、教师指导自学(33分钟)第一部分沉浮实验1、教师出示所准备的材料,请同学们根据物品由什么材料制成进行分类,能够分为几类呢?在表中填写出材料名称。
2、猜一猜。
小组讨论,猜一猜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并把你的猜想填写在表中。
3 、教师指导实验方法:a、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b、判断方法: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小组进行实验,一个同学先进行记录,可以反复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若干(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槽水)、实验记录单、抹布。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导课
二、沉浮实验
三、认识木头
四、情感教育
五、课堂总结
1.情景导入:都说我们班的同学们最聪明了,而且又乐于助人。现在啊,就有两个小朋友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播放课件)
1.正因为木头的作用这么广泛,导致有些人开始过度砍伐树木,我们来一起看个小资料。(播放课件)
2.看完资料,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3.森林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我们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现在我们已经在用其他的材料来代替木头生成物品。(课件展示)你们还知道什么其他木头的替代品吗?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2、作业布置:物体的沉浮还和很多因素有关,请大家下去查阅一下这方面的资料;小组合作完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宣传画,呼吁人们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胡向梅【教学分析及教学设想】《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习认识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等,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材料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基础上教学的,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沉浮实验。
这是本课的重点。
沉浮实验仍然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
由于被检测的物体必须是实心的,而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品,学生将很容易观察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金属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
我希望学生能够进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材料有直接关系。
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概念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节课的沉浮实验里,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
其他有关沉与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二、认识木头: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进行。
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因此,我是这样处理教材:指导学生按“问题----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科学认识程序设计教学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材料的吸水性

材料的吸水性材料的吸水性是指材料在与水接触后能够吸收水分的能力。
材料的吸水性有很多因素影响,包括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表面性质等等。
吸水性的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建筑材料、纺织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方面。
一个材料的吸水性能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1. 吸水速率:吸水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吸水速率,即材料与水接触后多快能够吸收水分。
吸水速率越快,说明材料的吸水性能越好。
2. 吸水量:吸水量是指材料在与水接触后能够吸收多少水分。
吸水量越大,说明材料的吸水性能越好。
吸水量可以通过称量材料在吸水前后的重量差来测量。
3. 吸水能力:吸水能力是指材料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吸收水分的能力。
吸水能力越强,说明材料的吸水性能越好。
4. 吸水性的可逆性:材料的吸水性能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也是评估其吸水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可逆的吸水性能意味着材料吸水后可以通过脱水来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不可逆的吸水性能则意味着材料吸水后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5. 吸水后的性能变化:一些材料在吸水后可能会发生性能变化,例如体积膨胀、强度下降等。
这些变化也是评估吸水性能的重要指标。
材料吸水性的好坏与其具体的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建筑材料方面,一些具有较好吸水性能的材料可以应用于墙体、地板等部位,起到调湿、保温和防潮的作用。
在纺织材料方面,吸水性能好的纤维可以用于制作运动服、内衣等,提高舒适性和温度调节能力。
在生物医学材料方面,一些吸水性能好的材料可以应用于药物缓释、人工器官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总之,材料的吸水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对于很多领域的材料应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材料的吸水性能差异很大,对于具体应用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材料吸水性能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新材料出现,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材料的吸水性 名词解释

材料的吸水性名词解释材料的吸水性是指材料在与水接触时能够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
吸水性是材料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性能参数,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纺织、建筑材料、医疗器械等。
一、吸水性材料的分类吸水性材料可分为两大类:可逆吸水性材料和不可逆吸水性材料。
可逆吸水性材料是指能够吸收水分,但在适当条件下又可以释放出水分的材料。
这类材料通常是由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如聚酯、聚醚等。
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基团,如羟基、氨基等,这些基团能够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
不可逆吸水性材料是指一旦吸收水分后,无法再将水分释放出来的材料。
这类材料通常是由纤维状、多孔状或颗粒状结构构成的,如海绵、土壤、吸水剂等。
它们的吸水性主要依靠毛细作用、孔隙结构等因素。
这些材料在接触水分后,其内部空隙会充满水分,形成一个水分饱和状态,无法再将水分排出。
二、影响材料吸水性的因素1. 物理结构:材料的物理结构对吸水性有重要影响。
例如,多孔性材料的吸水性通常比紧密结构的材料更好,因为多孔结构有助于水分的渗透和扩散。
2. 表面性质:材料的表面性质也会影响吸水性。
材料表面的亲水性越大,其吸水性也会相应增强。
一些化学处理或添加特殊表面剂的方法可以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提高其吸水性。
3.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对材料吸水性有显著影响。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和扩散。
因此,材料的吸水性也会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
4. 化学成分:材料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其吸水性。
不同的化学成分会影响材料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吸水性。
例如,含有大量羟基基团的聚酯在吸水性能方面表现出色。
三、吸水性材料的应用1. 纺织品:吸水性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广泛。
例如,棉布、麻布等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可以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液,提供舒适的穿着感。
此外,一些合成纤维材料也通过特殊处理提高了吸水性,使纺织品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在设计和应用沉浮物体时,应充 分考虑安全性,避免对人员和环 境造成危害。
未来研究
深入研究不同材料、形状、结构等因 素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的影响, 探索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和推进方式。
跨学科应用
将沉浮规律应用于其他领域,如 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实现跨 学科的应用价值。
Part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物体与水之间的相互 作用机制,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表现,可以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安 全性。例如,在船舶制造中,了解材料的沉浮规律有助于设计出更稳定、安全的 船体结构;在环保领域,研究沉浮规律有助于处理水体污染和悬浮物问题。
Part
02
水的物理特性与沉浮原理
水的密度与浮力原理
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为1千克每升(在标准状 况下),表示每升水的质量为1千 克。
浮力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入水中的 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其大 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水的质量。
不同材料的密度与沉浮特性
密度大于水
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物体会沉入水中。例如,铁的密度为7.87克每立方厘米 ,大于水的密度,因此铁块会沉入水中。
Part
03
常见材料的沉浮规律
金属材料的沉浮规律
总结词
密度决定沉浮
详细描述
金属材料由于其高密度特性,通常在水中容易下沉。密度大于水,重力大于浮力,因此金属物体在水中容易沉没。
塑料材料的沉浮规律
总结词
形状和密度影响沉浮
详细描述
塑料材料具有低密度和良好的浮力,部分塑料制品在水中能够漂浮。例如,泡沫塑料由于其多孔结构 和高浮力,通常在水中漂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的吸水性与沉浮教材分析:材料的吸水性与沉浮本来是安排在两个课时,我将教材进行了整合,本节课先研究材料的吸水性与沉浮这两个重点知识,并了解纸和木头的特性,将它们进行对比研究,从对比中掌握知识的联系。
下节课再研究造纸过程,自己动手造纸、自然资源的再利用与保护。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吸水性与沉浮能力是材料的重要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物体的吸水性与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材料不同物理特性。
能用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吸水性与沉浮能力是材料的重要的物理性质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水槽、水、放大镜、滴管、红墨水、塑料、金属、纸、木头(各三种,一种片状,另两种大小、形状不同的实心物品);课件教学过程:一、材料的吸水性1、创设情境(音乐:啦啦歌)师: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材料大PK的现场,欢迎来到由萸江学校冠名播出的“材料大PK”,我是主持人王玲。
掌声有请今天的参赛选手闪亮登场,让我们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好吗——(生:纸、塑料、木头、金属)。
到底谁能成为今天“材料大PK”的冠军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2、演示实验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轮PK ,PK的内容是,一起说——材料的吸水性。
比赛规则:谁的吸水性最强,谁就获胜。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水滴的变化和材料遇水的变化,你会有怎样的发现。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纸的吸水性最强。
(评价:你的表述很科学、很精准,第一颗智慧星送给你。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木头也可以吸水(在科学上叫渗透,与纸相比,它的吸水性稍弱),金属和塑料不吸水。
(评价: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师:我们一起来完成表格。
(师板书:吸水性、强、弱、无、无)师:第一轮PK谁获胜了?生:纸小结:是的,因为纸的吸水性最强,所以纸获胜。
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过渡句师:接下来进入第二轮PK,一起说出PK内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比赛规则:谁能浮起来谁就获胜。
师:你知道什么叫沉,什么叫浮吗?(错误:有不同意见吗?)学生谈(评价:你表述得很清楚,语文学得一定不错。
)出示ppt,师读:接触到底部是沉,没有接触底部就是浮。
跟老师一起用手势来表示(沉、浮)师:考考你们,如果一个物品悬在水中属于什么?(评价语:聪明的孩子)2、实验准备(分类、预测、实验要求)师:第二轮PK更热闹了,有十来种物品来参加比赛,他们都在器材1里面,你们能按材料先给它们分分类吗?(生分类,一生上台在展台上分,然后说说分成了几类,是哪几类。
)师:和他分得一样的小组请举手。
(评价:看来大家之前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挺好)这些物品谁会沉谁会浮呢?让我们先来猜一猜,猜一猜在科学上就叫——预测(学生跟读)。
为了节约时间(课件:预测:沉可用“↓”表示,浮用“↑”表示)。
每个组员都可以发表意见,记录员在预测这一栏画好箭头,现在马上开始预测。
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师:完成预测任务的小组请举手,请说说你们这组的预测吧(展台上展示),有不同的意见吗?师:到底谁的预测结果正确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检测,所谓实践出真知啊。
要想成功地完成实验,先要弄清楚实验的要求(出示),请看大屏幕,谁的声音最大?你来读读实验要求:(1)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测试材料,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每种材料可以多试几次。
(2)请记录员填写好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用“↑”表示)。
(3)做实验时请同学们将物品轻轻地放在水面,防止水滴溅到桌面上。
师:(你的声音真响亮)都清楚实验要求了吗?温馨提示:轻轻地放在水面(边说边演示),讨论时声音尽量小一点儿,实验完成之后,小组讨论表格下面的思考题。
开始实验吧!(师巡视,分组指导,背景音乐:秋日诗语)3、学生动手实验(动手、汇报)师:完成了实验的小组请材料员收好材料,其他同学把手擦干坐好。
师:哪个小组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生拿到展台)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老师读材料名称,你们读实验结果并用手势表示。
你们同意吗?(有分歧就演示)师:这说明你们的实验都成功了,为自己的成功鼓鼓掌吧!师:从实验结果我们了解到哪些材料有沉的特点,哪些材料有浮的特点?(完成板书:(沉浮、沉、沉、浮、浮)师:下面我们来完成思考题,物体的沉浮与大小有关吗?请举例说明(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清楚的。
谁能补充得更完整?)师:物体的沉浮与形状有关吗?理由呢?(谢谢你说得这么有理有据)师:物体的沉浮与大小、形状都无关,那与材料有关吗?说说理由。
(回到板书:金属类与纸类的物体有沉的特点,塑料类与木头类的物体有浮的特点,这说明物体的沉浮与材料有关。
)(评价语: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这颗智慧星非你莫属)注意:如果学生认为是轻重的原因,让学生对比回形针与木头。
(虽然不是科学的结论,但是这位同学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习科学就要有这样的求异思维。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材料,如果你想了解它们在水中的沉浮,课后可以自己动手去探究。
在第二轮PK中谁是赢家?(木头和塑料赢了)。
师:如果我们不幸掉入深水中,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帮助自己?生:木头,师:理由呢?小结:经过了两轮激烈的角逐,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两次比赛的结果。
在第一轮PK中,我们研究了材料的(生:吸水性,师板书材料的吸水性),第二轮PK中我们研究了材料在水中的(生;沉浮,师板书:与沉浮),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问题,齐读一遍。
师:哪些材料有吸水性,谁的吸水性最强?哪些材料有沉的特点?哪些材料有浮的特点?(齐)(评语:看来我们今天收获可真不少哇,咱们025班的同学很会学习,王老师很喜欢你们。
)三、纸的特点,纸与木头的联系师:同学们,学习科学要学会透过现象研究本质,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地研究:为什么纸的吸水性最强?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桌子上的小信封里面装了各类纸张,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玩这些纸,可以采取撕、折、揉、写、看(借助放大镜)等方式去玩,希望同学们边玩边思考:纸有什么特点。
开始玩吧。
师:时间到,材料员收好材料。
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纸有什么特点?(生:易携带、吸水、易碎、轻便柔软、硬度小、透光、易皱、易折、易燃)评价:看来呀,只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在玩中也能学到很多知识,同学们说是不是啊?师:纸确实有很多的特性和作用,纸撕开的地方能看到什么?(毛毛的)师:这个词语很形象,这种细毛在科学上叫纤维,(纤维图片)纤维之间有空隙,水能渗透到空隙里面,所以纸能吸水。
纸和木头都能吸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坐着时光机回到——纸出生的那一天,看看纸和木头有什么秘密!(古代造纸的视频)师:看了这段视频,你知道了什么?(蔡伦、木头)师:你还想说点什么?(节约)生:造纸的过程很复杂、很辛苦,我们要节约用纸。
(你不光会思考,还能体谅工人的辛苦,是聪明又善良的孩子。
)师:你有节约用纸的妙招吗?说说看(少用纸杯和餐巾纸、利用反面、做手工、再造纸、循环利用)评价语:一张纸,双面用,很实用的方法,大家都要向他学习。
(反面)你真聪明,想出了变废为宝的方法。
(手工)你的课外知识太丰富了,废纸回收后造成再生纸,资源就可以循环利用了。
(再生纸)小结:你们想了这么多节约用纸的妙招,老师要夸夸你们:快板词: 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
夸一夸,025班节约用纸的妙方法。
一张纸,双面用,正面用完反面用。
小纸杯,客人用,自带水杯自己用。
手帕代替餐巾纸,变废为宝做手工。
废纸回收再利用,再利用。
掌声在哪里?师:谢谢,老师希望你们用实际行动成为节约用纸的小模范。
(看书)接下来请打开书,将54、57页的知识浏览一遍,重点知识做上记号。
时间到,快坐好!四、课堂总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学生看板书齐声说)材料的吸水性与沉浮,着重了解了其中一种材料——纸的特点。
同学们,你想自己亲手造一张纸吗?你想了解木头的特点吗?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究。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结束音乐)全体起立,向后转,谢谢老师,老师再见!板书设计材料的吸水性与沉浮教学反思对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在水中的沉浮,学生已有一定感性经验,一般情况下学生都知道纸容易吸水;木头容易吸水,有浮的特点;塑料不能吸水,有浮的特点;金属不能吸水,有沉的特点。
但是学生可能从来没有真正地比较过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和沉浮和把它作为一种物理性质看待,很少会思考各种材料吸水能力与沉浮不同的原因,因此本课让学生通过对塑料、金属、木头、纸这四种材料的观察、试验了解材料的吸水性与沉浮。
一、演示实验交流未“豁然开朗”比较材料的吸水性,结合教材教参都可以发现所用材料应当是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卡纸片、塑料片、金属片、木片,实验时发现,滴上水滴后刚开始木片上也是“圆圆的水滴”,吸水现象不明显,学生无法得出木片也能渗透水。
所以,如果引导学生多观察一会儿,再进行交流会更好。
二、概念的渗透未“深入到底”引导学生交流“什么是沉浮”这一环节,学生讲出了浮在表面是浮,沉到水底是沉。
此时我提问“悬在水中是属于什么”时,没有强调“中”字,学生又回到了什么是沉浮,什么材料会沉浮。
虽然我马上用演示解释了问句,学生知道了悬在水中是浮。
但是我觉得是我提问重点词语不突出才导致的这一错误,本来很好的深化知识却没有达到效果。
如果强调中字,或者问“悬在水中央是属于什么”就是一次很成功的提问。
三、实验指导“到点到位”在进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试验之前,进行了分类和预测,检验了学生的旧知。
然后明确了试验要求,这一环节为后面的试验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试验环节,分组一一指导,让学生自己试验解决了后面的思考题。
这个指导环节为后面的汇报做了好的铺垫,学生的试验很成功。
四、揭示纸和木头的联系,渗透环保教育利用造纸视频揭示了纸和木头的联系,学生从工人的辛苦中谈到了节约用纸,保护环境。
我借此展开了如何节约用纸,并用快板将学生的方法进行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虽然是自己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但是上课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课堂气氛的调节、时间的把握、评价语的丰富性等等,我必须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