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法减轻雾霾污染的研究

合集下载

化学作作业——关于雾霾的成因和整治

化学作作业——关于雾霾的成因和整治

雾里看霾——————关于雾霾研究的化学作业“雾里看花”曾是一种独特的朦胧美,古人望雾悠闲地吟诵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这样的美丽诗句;而今的人们拉开窗帘时见到浓稠的雾竟不住的皱眉头,堪称“望雾生畏”。

因为古人所见的雾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形成的纯自然形态,而如今的雾已经失去了它纯真自然的模样——雾的颜色应当是是乳白色、青白色,而黄色、橙灰色的霾却渐渐取代了雾,飘浮在地球上,观赏人类惊讶焦虑的表情。

雾霾,不再是一种美,它渐渐成为了全世界的公敌。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战胜这位“敌人”我们应当先对他进行了解。

霾的意思是灰霾(烟霞)。

它的表现方式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

它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

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然而最近的雾霾脚步渐渐变重,光临人界的次数渐渐频繁——它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困扰也是有原因的。

当然,火山喷发、刀耕火种已经很罕见,现代雾霾是因为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而形成的。

了解了雾霾的尊姓大名和名字的来源,我们接下来介绍一下它在人界的“帮凶”。

第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

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

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第二,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

从化学谈雾霾

从化学谈雾霾

从化学谈雾霾近一段时间不少人都换上了呼吸系统疾病,罪魁祸首当然就是这寂静无声的雾霾天气。

对于近段时间的空气质量大家都深恶痛绝,不过你对这种空气污染现象的了解有多少呢,PM2.5指数是什么意思,概念,先从PM讲起吧。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标准,随着人们对PM2.5这一名词的逐渐关注,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2012年9月9日,北京市环保局监测中心表示,新版空气质量发布平台2013年1月1日上线。

2012年10月6日,北京35个PM2.5监测站点试运行数据全部上线发布。

来源,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形成人为型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一是工业排放,二是尾气排放。

1.工业排放产生大量的有害化合物,主要组成有,硫氧化物,主要为二氧化硫。

一般产生于工业生产中使用了煤炭或石油作为燃料,这些燃料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在空气中燃烧后与氧气发生反应最终形成二氧化硫。

这些氧化硫物质排放到空气当中,遇到水后会发生化学反应,SO2+H2O==H2SO3,,形成亚硫酸,最终就变成了酸雨,造成环境危害。

氮氧化物,主要为二氧化氮或过氧化氮。

一般产生于高温燃烧,呈红棕色气体状态,带有刺鼻气味。

是工业生产中制备硫酸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每年都会有几百万吨的二氧化氮排放到大气中,是空气污染的一种主要污染源。

一氧化碳,一种无色无味,却带有剧毒的危险气体。

工业生产中煤炭、木柴、石油等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都会产生一氧化碳。

人工消雾的原理

人工消雾的原理

人工消雾的原理人工消雾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对大气中的雾霾进行处理,以达到净化空气、改善能见度的目的。

在人工消雾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方法和原理,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人工消雾原理。

1. 电子除雾原理电子除雾是一种基于静电原理的人工消雾方法。

它利用高压电场将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并通过带电颗粒物与电极之间的吸引力或斥力作用,使颗粒物从空气中沉降下来。

电子除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处理、室内空气净化等领域。

2. 光学消雾原理光学消雾是利用光学原理对雾霾进行处理的方法。

其中一种常见的光学消雾原理是利用激光束穿过雾霾层,通过散射和吸收作用使雾霾中的颗粒物减少,从而提高能见度。

这种方法在航空、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化学消雾原理化学消雾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变雾霾颗粒的性质,从而实现雾霾消除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消雾原理包括湿润剂和吸湿剂的应用。

湿润剂能够增加颗粒物的粘附性,使其易于沉降;吸湿剂则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减少雾霾中颗粒物的含水量,从而降低雾霾的浓度。

4. 机械消雾原理机械消雾是利用机械设备对雾霾进行处理的方法。

其中一种常见的机械消雾原理是利用过滤器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

通过选择合适的过滤材料和过滤方式,可以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5. 生物消雾原理生物消雾是利用生物体对雾霾进行处理的方法。

例如,通过利用植物的吸附作用,将雾霾中的颗粒物吸附在植物表面,从而净化空气。

此外,一些微生物也具有分解颗粒物的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和利用这些微生物来消除雾霾。

总结起来,人工消雾的原理主要包括电子除雾、光学消雾、化学消雾、机械消雾和生物消雾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在不同场景下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处理雾霾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消雾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人工消雾技术的研究中,为清洁空气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讨化学工艺对城市雾霾天气的治理问题

探讨化学工艺对城市雾霾天气的治理问题

探讨化学工艺对城市雾霾天气的治理问题摘要:我国现阶段,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必须及时有效地做出解决对策,让城市的环境治理纳入到政策性管理中去,加强各行业间的协调和监督,做好统筹和规划,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协调统一,为人们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一片蓝天,让环境污染问题不再阻碍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雾霾天气治理对策一、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雾霾”中存在的有毒颗粒主要来自于城市的废气排放,如工厂的废气排放、汽车的为其排放等。

首先是汽车尾气的排放。

排放的气态污染物,氮氧化物等,碰上雾天,同样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更容易导致雾霾的严重产生。

各工厂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渣。

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生产,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所排放的废气。

还有就是城市的颗粒污染,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扬起来大量的污染物,这些同气候情况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的天气。

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正是因为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发展迅速、机动车辆猛增,因此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雾霾天气也是难以避免的。

二、雾霾的危害雾霾天气对城市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城市的建设问题上和环境建设的问题上,另一个是对人们身体健康问题的影响。

这两个方面的不良影响对人们的生活都是极为不利的,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城市发展的延缓,人们总体生活质量的下降。

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快速的发展节奏已经造成生活环境的负效应。

城市的绿化对于环境的改善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城市建筑用地、商业用地的迅速开发导致了城市布局的过度紧密,城市的空气质量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污染物的处理并不理想,加上城市空气流通不顺畅,污染物的传播带来了更大的污染。

还有就是工业的发展情况,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导致人们盲目的透支环境肆意的排放废气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

城市大量的私人用车,带来了很多气体排放,这也是城市问题很难避免的。

雾霾天气与化学

雾霾天气与化学

雾霾天气与化学雾霾天气与化学近年来,雾霾天气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特别是大城市,雾霾问题已经严重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

雾霾天气不仅对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那么,雾霾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其中的化学反应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首先,雾霾是由气溶胶组成的空气污染物,在有害颗粒物和臭氧等物质组成的复杂体系中构成。

这些颗粒物包括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

在雾霾天气中,气溶胶颗粒物密集地散布在大气中,导致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下降。

然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化学反应。

主要的化学反应包括污染物的排放、大气氧化反应和液-固相转化。

雾霾主要与燃烧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汽车尾气、工厂排放和燃煤等。

这些过程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这些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氧气、水和其他物质发生复杂的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如硫酸雾、硝酸雾和有机气溶胶等。

一次大气氧化反应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主要的反应包括光化学反应、气相氧化反应和气-液相反应。

光化学反应由于阳光照射激发氧气和一氧化氮等污染物发生光解,并形成臭氧和其他氧化物。

这些氧化物与无机和有机颗粒物相结合,形成了雾霾的成分之一。

此外,液-固相转化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环节。

在雾霾天气中,大气中的水分与污染物结合形成液滴或颗粒物,进而增加了雾霾的浓度和损害程度。

同时,液-固相转化也参与了气相氧化反应和硫酸族反应,导致了更加复杂和严重的化学反应。

综上所述,雾霾天气与化学紧密相关。

化学反应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包括污染物的排放、大气氧化反应和液-固相转化。

这些化学反应导致了有害颗粒物和臭氧等物质在大气中的聚集,形成了雾霾天气。

因此,解决雾霾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减少污染物排放、控制光化学反应和降低液-固相转化的途径。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综合的措施,才能够有效地改善雾霾天气,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雾霾是指在大气中形成的一种混浊现象,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聚集形成。

《2024年基于WRF-CHEM模式的连续雾霾过程数值模拟及其能见度参数化》范文

《2024年基于WRF-CHEM模式的连续雾霾过程数值模拟及其能见度参数化》范文

《基于WRF-CHEM模式的连续雾霾过程数值模拟及其能见度参数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更准确地模拟和预测雾霾过程,学者们采用了各种气象模型进行研究。

本文将基于WRF-CHEM模式对连续雾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其能见度参数化进行探讨。

二、WRF-CHEM模式简介WRF-CHEM是一种集成了气象和化学过程的大气环境数值模拟模型。

该模型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化学过程的模拟,从而可以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更为准确的预测和模拟。

三、连续雾霾过程的数值模拟1. 模拟设置本研究采用WRF-CHEM模式,设置了合适的网格分辨率、物理参数化方案和化学机制等。

针对连续雾霾过程,选择了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模拟。

2. 模拟结果通过WRF-CHEM模式的模拟,我们得到了连续雾霾过程的浓度分布、风场、温度场等气象化学参数。

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较为吻合,说明WRF-CHEM模式在模拟连续雾霾过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四、能见度参数化探讨1. 能见度与雾霾的关系能见度是衡量大气透明度的重要指标,与雾霾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在雾霾天气中,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会降低能见度,影响人们的视觉感知。

2. 能见度参数化方法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能见度与雾霾的关系,我们采用了不同的能见度参数化方法。

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某种参数化方法在描述雾霾天气中的能见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该方法考虑了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气态污染物浓度、相对湿度等因素,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能见度的变化。

五、结论本文基于WRF-CHEM模式对连续雾霾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探讨了能见度的参数化方法。

通过模拟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WRF-CHEM模式在模拟连续雾霾过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为空气质量预测和污染源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城市雾霾治理中化学工艺的应用

城市雾霾治理中化学工艺的应用

城市雾霾治理中化学工艺的应用作者:黄睿来源:《新校园(下)》2017年第01期摘要:进入到冬季供暖期,我国各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

及早出台治理办法和治理工艺是解决雾霾天气的唯一途径。

本文将着重介绍化学工艺在治理城市雾霾天气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士借鉴。

关键词:雾霾天气;治理对策;化学工艺一、雾霾灾害天气的成因与危害自进入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在冬季均出现了雾霾天气。

空气中的污染物严重危及民众的身体健康,成为近几年最为热点的话题之一。

为此,我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指出,要重点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政策,着重解决严重威胁民生健康的环境问题。

所谓PM2.5,经专家论断是导致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因素,而车辆尾气、煤炭燃烧以及硝酸盐等化合物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

此外,PM2.5与其他空气中的污染成分相比,前者颗粒直径小、毒性大且不易沉淀或扩散至高空,传播距离远是PM2.5的主要特点。

鉴于此,处理雾霾的工作任重道远,以下将对采用化学工艺方法来处理雾霾进行简要介绍。

二、雾霾的治理技术1.气相反应法(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利用烃或氨作为还原剂在一定催化剂和温度条件下,有选择地将NOX还原为水或氮气的方法。

该技术目前已经颇为成熟,且有较高的脱硝效率,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也是环保部门最为常用的脱硝技术。

SCR法的具体流程为:由催化剂与还原剂进行反应,将PM2.5中的NOx中和为水或者氮气。

此外,注意催化反应温度控制在380℃左右。

该反应的最终产物无毒副作用,且脱硝效率可到80%以上。

(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此方法在不添加任何催化剂的情况下,在1000℃高温环境下,在烟气中添加氨、尿素等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并选择性的将烟气中的NOx还原为水和氮气,达到治理雾霾的目的。

温度的控制是SNCR法中最为关键的工作。

该方法因无催化剂,所以操作温度高于上述SCR 法。

同时温度也不可调整过高,以免NH3发生氧化。

雾霾天气的空气净化技术研究

雾霾天气的空气净化技术研究

雾霾天气的空气净化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雾霾。

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净化空气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当前雾霾天气的空气净化技术研究。

一、常见的空气净化技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空气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过滤、活性炭吸附、紫外线杀菌、等离子体除味等技术。

1. 机械过滤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用网状材料过滤空气中难以见到的小颗粒,如沙子、石子、灰尘、花粉等,可以使空气清新,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但是,机械过滤技术不能去除气态污染物,如雾霾、臭氧、二氧化氮等。

2. 活性炭吸附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将空气中的有机化合物、苯等污染物吸附到活性炭表面。

但是,活性炭吸附技术仍无法完全去除细颗粒物,从而阻碍其应用于雾霾天气治理。

3. 紫外线杀菌技术该技术利用紫外线辐照能力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从而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但是,紫外线杀菌技术无法去除大气中的雾霾和有害气体污染物。

4. 等离子体除味技术等离子体技术是通过电极产生高能离子,使气体分子发生离子化,从而使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变化,如:去除有害气体、消毒、除臭、净化空气等。

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但是并不适用于解决雾霾、有害气体等大气污染问题。

因此,需要不断推动科技进步,研发更加先进的空气净化技术。

二、目前空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的空气净化技术也不断涌现,如光触媒、冷等离子体、电晕净化、脉冲喷射等技术。

1. 光触媒技术光触媒技术是一种以半导体为载体、催化氧化有害物质的技术。

它通过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然后在氧气分子的催化下,将有害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

2. 冷等离子体技术冷等离子体技术是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的一种新兴空气净化技术。

它能有效去除甲醛、苯、氨气、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具有高效、低能耗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研究进展论文论文题目化学方法减轻雾霾污染的研究姓名王杰学号3403110328班级环工1103班专业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学院指导老师李磊老师完成时间2014年4月化学方法减轻雾霾污染的研究摘要:前三年,北京的PM10降到了最低,但是经常出现雾霾。

PM2.5主要集中在早晨和下午,汽车排放源已经成为主要污染源。

过年禁止燃放烟花使得颗粒物浓度降到最低。

与此同时,广州的雾霾也越来越严重,空气中长期悬浮着无数的黑炭,粉尘等颗粒物。

使空气质量恶化,诱发呼吸道疾病,使生物气溶胶更加活跃传染病增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表明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方法需要完善,设计要可行、科学,规划要合理以及适用的治理雾霾的技术才能达到和谐环境。

关键词:雾霾成因,吸附技术,化学方法,雾霾治理Abstract:The first three years, Beijing PM10 has fallen to the lowest, but often appear haze. Chemical methods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orning and afternoon, automobile emission source has become the main pollution sources. Chinese New Year ban on fireworks make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to a minimum. Haze, at the same time, guangzhou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long-term air suspension with a myriad of black carbon, dust and other particles. Worsen air quality, induce respiratory disease, make more active infectious diseases increased, biological aerosols affect the photosynthesis of plants. Show that need to improve the urban air pollution control methods, design is feasible, scientific, planning more reasonable and applicable management fog technology to achieve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Key words: Haze formation, adsorption technology, Chemical methods, Haze governance目录导言 (1)1、雾霾污染的现状 (1)2、雾霾污染的特点 (1)2.1污染的范围广2.2污染的时间长2.3污染的集中性2.4污染的危害大3、雾霾形成的原因及分析 (1)3.1主观因素分析3.2客观因素分析4、雾霾的化学方法治理技术 (1)4.1气相反应法4.1.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4.1.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4.2等离子体活化法4.2.1电子束法4.2.2脉冲电晕等离子法4.3固体吸附法4.3.1分子筛法4.3.2泥煤法4.3.3硅胶法4.3.4活性炭法4.4液体吸收法4.4.1水吸收法4.4.2稀硝酸吸收法4.4.3碱液吸收法4.4.4仲辛醇吸收法4.4.5氧化吸收法总结与展望 (1)主要参考文献 (1)导言近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环保部门数据显示,从东北到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在这场遍及全国的雾霾中,北京污染尤甚。

11日上午8时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无论城区、郊区还是交通环境评价点,其代表的全部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5指数达到340到446之间,属六级严重污染。

不仅北京的空气质量被称为“史上最脏”,小半个中国都脏兮兮的。

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北京甚至口罩兜售一空;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山东、湖北等省份的高速公路封闭,北京至武汉的动车被雾霾“拦停”……对此,外媒称这是“最严重雾霾”,“雾情令人窒息”;坏消息还上了新闻联播头条,罕见地就雾霾说了8分钟。

1、雾霾污染的现状2013年10月底以来,从东北到京津冀鲁,再到长三角、长沙、柳州等地,雾霾侵蚀范围越发扩散,就连三亚也手外界污染物质的影响,一些市民出门也带上了口罩。

而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是自1961年以来的52年里雾霾天数最多的一年;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等13省市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通过研究老鼠的肺发现,新鲜的老鼠肺部在雾霾影响下,6天就变成‘黑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宋伟民教授说,PM2.5对肺的损伤一旦形成,几乎无逆转可能”等关于雾霾的谣言也甚嚣尘上。

虽然有关方面及时辟谣,但这些谣言依然引起了人们对雾霾天气影响人体健康的担心甚至恐慌。

2、雾霾污染的特点2.1污染的范围广从东北到京津冀鲁,再到长三角、长沙、柳州等地,雾霾侵蚀范围越发扩散,就连三亚也手外界污染物质的影响。

2013年入冬后最大范围的雾霾污染,几乎涉及中东部所有地区。

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上海等多地空气质量指数达到六级严重污染级别,使得京津冀与长三角雾霾连成片。

首要污染物PM2.5浓度日度平均值超过150微克/立方米,部分地区达到300至500微克/立方米,其中上海市在12月6日污染达到600微克/立方米以上,局部至700微克/立方米以上。

此次重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位于江苏中南部,南京市空气质量连续5天严重污染、持续9天重度污染,12月3日11时的PM2.5瞬时浓度达到943微克/立方米。

2.2污染的时间长“空气湿度大(如1月11日夜间空气相对湿度最大值为85%,通常只有20%-30%),逆温层厚,进一步阻碍了空气垂直方向的对流输送,混合层高度低;空气大气污染物容量急剧减小,污染物‘横竖’都出不去,导致了局地和区域污染物的迅速积累,造成空气污染严重。

”2.3污染的集中性雾霾为何集中于中东部地区,由于中东部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大,遭遇不利天气,造成雾霾集中出现,也表明产业布局过于集中雾霾最大面积一度超过150万平方公里,并且相对集中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反映了我国中东部排放强度高,产业布局过于集中的问题。

最近几年,中东部一些地区燃煤总量持续增长,建筑面积也大幅增加。

以北京为例,2005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总体规划提出,2020年其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800万以内,而在去年底这个数字就突破了2000万,一些口径的统计甚至超过2300万。

人口大量增加,直接带来能源的刚性需求。

其他一些特大城市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一旦人口增加,中心城市的污染排放更加集中,直接导致雾霾出现的区域更集中、污染程度更严重。

”2.4污染的危害大“阴霾天气比香烟更易致癌。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曾在某论坛上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

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钟南山强调,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其中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除了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

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污染物加重时,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会增高。

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

雾霾笼罩时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这时易感到胸闷。

潮湿寒冷的雾和霾,还会造成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

同时,雾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年老体弱者,千万不要在雾霾天出门,以免发生意外。

3、雾霾形成的原因及分析3.1主观因素分析污染物排放量大,主要来源是机动车、燃煤、工业污染和扬尘。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实际上,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诸多隐患。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

3.2客观因素分析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

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

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4、雾霾的治理技术4.1气相反应法4.1.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该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利用氨或烃做还原剂可选择性地将NOX 还原为氮气和水的方法。

此法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大,是目前脱硝效率较高,最为成熟,且应用最广的脱硝技术。

SCR 技术是还原剂(NH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烟气中NOx还原为氮气和水。

“选择性”指氨有选择地将NOx 进行还原的反应。

催化反应温度在320℃~400℃。

该技术无副产品,脱硝效率能达80~90%以上。

4.1.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是在900~1100℃温度范围内,无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注入氨、尿素等化学还原剂还原剂可选择性地把烟气中的 NOX 还原为N2 和H2O,达到去除的目的。

在SNCR 法中温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没有催化剂加速反应,故其操作温度高于SCR 法。

为避免NH3 被氧化,温度又不宜过高。

目前的趋势是以尿素代替NH3作还原剂。

采用该方法一般可使NOX降低50%~60%。

2.1.3 混合型SNCR/SCR 混合型SNCR/SCR方法是将选择性催化还原法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联合起来使用的一种方法,此法前端温度在900~1100℃范围内,后端温度在320℃~400℃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