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大洲——非洲教案
认识非洲 幼儿园教案

认识非洲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位置和特点
2.通过绘画和制作手工等方式,了解非洲的动物和传统文化
3.增加幼儿对不同文化和地区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内容
1.地理位置与特点介绍
2.动物知识了解
3.制作手工-非洲风情手串
教学步骤
地理位置与特点介绍
1.通过图片、地球仪等来介绍非洲大陆的位置
2.让孩子们用眼睛观察不同的地球仪,寻找非洲大陆,并询问他们对非洲大陆的印象
3.老师通过简短的介绍,告诉孩子们非洲大陆的几个特点,例如:草原、沙漠和热带雨林
4.让孩子们观察放置在课室的非洲地图,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非洲大陆的位置和特点
动物知识了解
1.利用动物图展示板,展示几只生活在非洲的动物
2.让孩子来猜猜哪些动物在非洲生活
3.头脑风暴:让孩子们说出有哪些其他动物也可能在非洲生活并与常见的动物有何不同之处
4.教师给孩子们介绍不同的非洲动物,并让孩子们发现、区分和比较这些动物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制作手工-非洲风情手串
1.老师带来一些代表非洲风情和文化的彩色珠子、毛线等材料,并让孩子们自由选择
2.老师先给孩子列举几只非洲的动物,例如:斑马、狮子、长颈鹿等,并让孩子们选择设计制作一款非洲风情手串
3.孩子们可以用珠子制作动物的图案,也可以用毛线编织成动物的形状,或其他他们认为代表非洲文化的图案设计
4.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制作的手串,并解释其中的意义
总结
通过这次认识非洲的课程活动,孩子们除了学习了非洲的基本地理知识及动物知识外,还认识了非洲的文化,提升了对不同文化和地区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通过制作手工,也促进了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力的发展。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精品教案 第六章 认识大洲 第2节 非洲

第二节非洲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主要涉及非洲大陆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和语言文化等方面。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非洲可能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地方,因此需要通过图表、图片和案例等方式进行生动的讲解和展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洲,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点,包括高原、盆地、河流和湖泊等。
3. 了解非洲的气候特点,包括热带雨林、草原和沙漠等。
4. 了解非洲的资源分布,包括矿产资源和农产品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非洲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资源分布。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对非洲的认知可能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张非洲地图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非洲是世界上第几大洲吗?它位于哪个半球?与亚洲相比,它的位置如何?”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非洲的好奇心。
第二环节:讲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教师利用地图和图表,向学生详细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教师可以指出非洲位于赤道附近,几乎被大西洋、印度洋和地中海环绕,与亚洲通过苏伊士运河相连。
教师可以通过绘制示意图或使用数字图表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第三环节:介绍非洲的地形特点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案例,向学生介绍非洲的地形特点。
教师可以提到非洲拥有广阔的撒哈拉沙漠、高原和盆地,以及尼罗河、刚果河等重要河流和维多利亚湖、坦桑尼亚湖等大型湖泊。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实地考察的案例,比如介绍乞力马扎罗山的高原地形和塞内加尔的盆地地形,引导学生了解非洲的地貌特征。
地理七年级下册《非洲》教案

地理七年级下册《非洲》教案教学课题:七年级下册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课型:新授教材分析:《非洲》是教材选编的“认识大洲”中的第二节内容。
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地理位置、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丰饶的物产和人口与经济。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运用地图,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通过对地形图及各种气候图的判读,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区的分布及气候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③学会用图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④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2、过程与方法:①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有关非洲的地理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
②充分运用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非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非洲是一个存在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使学生掌握非洲海陆轮廓的特征以及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受纬度位置的影响,非洲以热带为主的炎热气候。
教学方法:1.主要运用问题探究式学习模式,结合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综合分析等。
2.采用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活动方式探讨归纳。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科书、地图册、地球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世界上有一个大洲,它既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和最长的河流,并且也是世界上最热的大洲,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一个大洲吗?(非洲)那这一节就让我们向这个神奇的大洲进军,一起去探索它的奥秘吧。
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自主学习根据第一节学习大洲的方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非洲的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活动一:请同学们浏览教材P1617,完成下面练习。
1、读图,找出非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非洲在(东或西)半球的西部,穿过非洲中部,、分别穿过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填写纬线名称)。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教案设计(新版)湘教版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非洲的相关问题,并进行实验操作。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加深学生们对非洲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空间思维和信息素养。从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情况来看,他们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和见解,这也证明了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对非洲大陆的自然和人文特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5.观察非洲的艺术作品,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并向班级分享你的发现和感受。
这些作业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非洲的知识,同时培养大家的地理空间思维和信息素养。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课堂
1.课堂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提问、观察和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以提高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和区域认知能力。同时,我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非洲的基本概念。非洲是地球上第二大的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非洲大陆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如尼罗河文明的兴起、沙漠之国的生存挑战等。
非洲教案初中

非洲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非洲的主要国家和语言。
3. 引导学生了解非洲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表现形式。
4. 增进学生对非洲历史发展的认识,特别是殖民主义对非洲的影响。
教学重点: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国家与语言、文化遗产和艺术表现形式、历史发展。
教学难点:非洲历史发展中殖民主义的影响。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视频资料、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非洲地图,让学生对非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提问:你们对非洲有什么了解?非洲有哪些特点?二、非洲的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10分钟)1. 讲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包括非洲在世界的位置、非洲大陆的形状等。
2. 介绍非洲的自然资源,如金、钻石、石油、铁矿等。
三、非洲的气候特点(5分钟)1. 讲解非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等。
2. 分析非洲气候特点对农业、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四、非洲的国家与语言(5分钟)1. 介绍非洲的主要国家,如尼日利亚、埃及、南非等。
2. 讲解非洲的主要语言,如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等。
五、非洲的文化遗产与艺术表现形式(10分钟)1. 讲解非洲的文化遗产,如金字塔、马奇卡艺术等。
2. 展示非洲的艺术表现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等。
六、非洲的历史发展(10分钟)1. 概述非洲的历史发展,强调非洲文明的独立性。
2. 分析殖民主义对非洲的影响,如资源掠夺、种族歧视等。
3. 讲述非洲独立运动和现代化进程。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非洲的地理、文化、历史特点。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正确看待非洲,消除对非洲的偏见和误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非洲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历史发展,特别是殖民主义对非洲的影响,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非洲的魅力。
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 教学案(1)doc

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二节亚非洲教学案(第一课时)————非洲的位置和地形【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2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极具特色的地形区【学习重难点】非洲以高原为主的地形【教与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非洲的地理概况一、<自主学习>1、读课本p13页图6-16,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在图上描画出20°W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并完成下列各题(1)半球位置:(东或西)半球的西部,地跨南北。
(2)纬度位置:35°S—35°N、,、分别穿过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填写纬线名称),大部分位于带(地球5带名称)。
(3)海陆位置:东临洋,西临洋,北隔海及海峡与洲相望,东北与之间隔着狭长的海,并以运河为陆上分界线2、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非洲只有、、3个独立国家,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统治土崩瓦解(2)目前,非洲有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的大洲二、<合作探究>试分析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交通地位的重要性三、<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各组代表指图讲述非洲的位置(小组交流后汇总并展示成果)四、教师归纳精讲(指图讲)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的大洲;非洲的位置。
学习任务二、高原为主的地形一、<自主学习>1、读课本p5图6-4,非洲的平均海拔高度居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的第位2、读课本p14图6-17及p15课文,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非洲大陆面积广大,被称为“大陆”,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以上,东南部从北向南有高原、高原、高原。
其中高原被称为“”;赤道附近的山,是非洲的最高峰,被称为“赤道雪峰”(2)地势:非洲东南部分布有三大高原,西北部除大陆边缘的山脉外,大多是海拔较低的高原和盆地,故非洲地势高,低(3)极具特色地形有中部的盆地,北部的沙漠,纵贯东部的大裂谷3、读P16阅读材料回答:(1)东非裂谷带南起,向北纵贯和,并经一直延伸到西亚的和,裂谷带由板块而成,底部形成谷底和湖泊,其中水深居世界第二位的湖泊是,非洲陆地的最低点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是;(2)撒哈拉沙漠位于,面积为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七年级下册非洲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非洲教案5篇第一篇:七年级下册非洲教案“四个一活动教案”第一节非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说明非洲和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学生通过对地形图及气候图的判读,能总结出非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点及气候特征。
(3)学生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过程与方法:(1)鼓励、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学过的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和知识来探究解决新问题。
(2)充分运用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情感价值观:学生通过已有的的方法和知识的运用,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非洲地形地势特征【教学难点】非洲的气候分布及特征【教具】非洲地形图非洲气候分布图【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课时】 1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本期的《印象大洲》。
今天我们“四个一活动教案”将去一个充满热情和神秘色彩的大洲。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撒哈拉沙漠的热情,在这里你可以感受金字塔的神秘,在这里你可以观看到东非大草原的动物大迁徙,在这里你可以开启乞力马扎罗山的探险之旅。
同学们,你心动了吗?赶快开启我们的探索之旅吧!【新课讲述】(分组)下面我们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
各小组有十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对发言有其它见解的,同学们可以进行补充。
[教师活动]教师走到小组进行指导。
[活动]通过刚才各小组的自主学习,下面让第一小组的同学给我们描述一下非洲的地理位置(从经纬度位置以及相对位置描述)(板书)一、地理位置[学生活动]第一小组学生代表上台讲述[教师补充完善] 非洲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因此非洲有“热大陆”之称。
(板书)1.纬度位置: 2.半球位置: 3.海陆位置:[过渡]第一组的同学让我们对非洲的地理位置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跟着第二小组的同学一起认识非洲的地形。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认识大洲 第二节 非洲教案 湘教版
非洲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图片视频,感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整体的自然、文化习俗,认识和欣赏我们生存的世界。
2.通过运用地图资料,表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大陆、高原大陆等称谓产生的原因,明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及环境特征,培养、检验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阅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类型为例,深刻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通过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状况的分析,了解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
5.通过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尝试运用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处理办法。
二、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过了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日本、印度、俄罗斯三个地区和三个国家。
学生已经具备了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并进行表述的能力,比如说:对某一区域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的读图表述;同时初步了解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掌握了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但是方法运用的能力、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进行表述的能力、建构知识结构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训练和培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图片导入,视频内容涵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雨林、草原、沙漠三种景观;丰富的野生动物以及黑种人和黑人文化。
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配以介绍,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明确课堂主题的同时,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习俗。
(二)展开教学1.位置与环境教师活动: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基本轮廓,给学生提供资料。
提出问题:你能结合资料解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大陆、高原大陆、天然野生动物园、黑种人故乡、世界原料仓库”这些称谓的含义吗?学生活动:选择材料,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表述。
按照课件顺序,引导学生分析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
认识大洲——非洲教案【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认识大洲——非洲教案
第八章第三节认识大洲——非洲
一、教学内容分析
《非洲》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内容,七年级下册主要
是在七年级上册学生了解世界地理概论前提下,运用已学到的地理知识包括经纬线、世界气候、世界地形等,利用地理逻辑推理,了解区域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
第二部分是学生通过位置,利用地理逻辑推理,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
第一部分非洲的地理位置
利用GE的飞行工具和日照工具,展示非洲与广州的位置差异和昼夜情况差异,引入空间位置学习
(1)海陆位置
学生在地图中找出非洲主要临近的大洋和大洲,从而了解非洲的相对位置。
学生在地图中能够辨认到主要海陆形态(半岛、岛、海峡)
(2)纬度位置
学生在地图中读出非洲主要经过的三条重要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南
回归线),并且能够在空白地图中标出其纬线大概的位置,并且根据纬线读出主要所属的气温带,利用GE气象工具显示城市的实时天气气温。
第二部分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转折:视频展示非洲热带自然环境特征,引发学生对其判断,然后引入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初中地理走进非洲教案
初中地理走进非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掌握非洲的气候特点,理解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
3. 了解非洲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认识非洲面临的环境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非洲气候特点的理解,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系。
教学准备:非洲地图、气候分布图、经济发展数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非洲地图,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
2. 提问:非洲是什么时候被欧洲殖民者发现的?目的是什么?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非洲的基本概况:面积、人口、国家数量等。
2. 非洲的气候特点: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
3. 非洲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农业资源等。
4. 非洲的经济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5. 非洲的环境问题: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尼罗河和刚果河为例,分析非洲河流的水文特征。
2. 以南非和尼日利亚为例,分析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非洲面临的环境问题如何影响经济发展?2. 分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2.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案例、讨论问题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现象分析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大洲——非洲教案
第八章第三节认识大洲——非洲
一、教学内容分析
《非洲》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内容,七年级下册主要是在七年级上册学生了解世界地理概论前提下,运用已学到的地理知识包括经纬线、世界气候、世界地形等,利用地理逻辑推理,了解区域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第二部分是学生通过位置,利用地理逻辑推理,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
第一部分非洲的地理位置
利用GE的飞行工具和日照工具,展示非洲与广州的位置差异和昼夜情况差异,引入空间位置学习
(1)海陆位置
学生在地图中找出非洲主要临近的大洋和大洲,从而了解非洲的相对位置。
学生在地图中能够辨认到主要海陆形态(半岛、岛、海峡)
(2)纬度位置
学生在地图中读出非洲主要经过的三条重要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并且能够在空白地图中标出其纬线大概的位置,并且根据纬线读出主要所属的气温带,利用GE气象工具显示城市的实时天气气温。
第二部分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转折:视频展示非洲热带自然环境特征,引发学生对其判断,然后引入气候分布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