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信息可视化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AD可视化平台实现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AD可视化平台实现
王雨婷
【期刊名称】《软件导刊》
【年(卷),期】2018(017)006
【摘要】目前文献可视化平台集中在文献统计、共引关系分析上,缺乏对文献研究趋势的平台设计.为了解决阿尔兹海默病文献数量多、研究趋势难以分析的问题,搭建了AD文献计量分析可视化平台.利用biopython提供的Entrez接口,爬取NCBI网站的AD相关文献约12万篇,并基于Echart实现了可视化.结果表明,区别于传统文献可视化平台,该平台展示了阿尔兹海默症的文献研究趋势,可查看历年论文统计信息、各国家论文数量随时间相对变化趋势、顶级期刊论文被引用数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各国家热门关键词以及关键词随时间变化趋势等.
【总页数】7页(P111-115,119,封2)
【作者】王雨婷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9
【相关文献】
1.基于 Medline 收录的 Brugada 综合征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J], 刘慧;李小荣;单其俊;陈椿;张凤祥;曹克将
2.成人教育领域研究热点和趋势透视——基于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的文献
计量分析 [J], 李秀娟
3.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AD可视化平台实现 [J], 王雨婷
4.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研究进展及实现路径——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的计量分析 [J], 陆小成
5.21世纪以来国际成人教育研究回溯与趋势展望——基于2000-2020年《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的文献计量分析 [J], 崔晓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药研究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药研究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符瀚文;程成娇;陈如欣;熊玲珠【期刊名称】《江西科学》【年(卷),期】2024(42)3【摘要】目的: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2016—2023年所刊文的内容特征与热点,以期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运用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工具,从刊文量、研究机构、刊文国家、主要关键词、刊文共被引情况等,进行多维视角的可视化分析。
结果:年刊文数量呈上升趋势;中医药高校为中医药领域核心研究力量;中国为推动中医药研究绝对核心国家;领域内研究热点包括表达式、细胞凋亡等;细胞凋亡等关键词具有较高的中心度,为中医药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随机对照试验、抑郁症及胰岛素抵抗等将成为未来几年研究趋势。
结论:中药成分、作用机制和治病机理等是领域内关注的核心内容;中医药领域正在从“重技术”到“重对象”发生转变。
【总页数】8页(P618-625)【作者】符瀚文;程成娇;陈如欣;熊玲珠【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相关文献】1.基于文献计量学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研究文献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2.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子宫肌瘤中医药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3.国外智慧农业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4.结直肠癌领域的中医药研究现状、热点演化与整合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图谱分析5.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肝性脑病中医药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块链在国内图情档领域的应用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

0.40
存在一定的合作;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0.40
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数据工程与知
0.40
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
0.40
院之间存在着交叉合作的关系;南通大学图书馆和南
0.40
通大学杏林学院之间也存在着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0.40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
领域有一定的权威性。
同时,笔者还利用 SATI 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
工具获得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图中的节点大小表示作
大学管理学院,这两个学院的发文数量均为 6 篇;吉
书馆有 5 篇;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央
财经大学信息学院以及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发文均为 3 篇。对发文机构的发文量统计是为了展
- 12 -
区块链技术在数据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资源,新的数
第 19 期
2021 年 7 月
No.19
July,
2021
江苏科技信息 · 图书情报
表3
研究机构发文统计
机构
频次
机构
频次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
1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国家图书馆
图书馆变革的影响[9],肯定图书馆区块链技术在数据
共享环境下能够使图书馆信息收集更加准确,信息存
储更加安全[10]。还有学者探讨了区块链在图书馆中
的应用前景,包含智能设备研发、用户教育认证、数据
安全保障、服务链体系构建、资源共建共享及知识库
建设[11];也有学者聚焦于区块链在图书馆某一服务中
我国研究生就业研究现状、热点主题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_的文献计量分析

第15卷第2期V ol.15No.22024年4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Apr. 2024我国研究生就业研究现状、热点主题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张艳宁1,薛晨2,黄媛3(1.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710000;2.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00;3.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 为进一步探究研究生就业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和发展方向,以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日中国知网中的176篇与研究生就业相关的CSSCI高质量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6.2.R4信息可视化软件为研究工具,对研究生就业研究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生就业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研究热点主题众多,选用理论较为集中;研究主线明确,相关研究逐渐深入,时效性较强。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的研究要坚持把研究生就业放到研究生教育总体发展中去审视和探索;努力实现跨区域研究,加强合作交流,推动高质量成果的产出;紧跟研究生就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丰富研究成果。
[关键词] 研究生;就业;就业质量;CiteSpace[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4)02−0049−10一、问题的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就业情况能够反映人民幸福生活的满意度,也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
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和本科教育不同的是,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生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研究生扩招陆续带来了人才市场供需矛盾、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全匹配、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研究生就业积极性下降、服务国家重点建设行业与产业不突出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的步伐。
基于CiteSpace软件中医数据挖掘文献的可视化分析研究

基于CiteSpace软件中医数据挖掘文献的可视化分析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中医领域,数据挖掘技术的引入为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本文旨在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数据挖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更深入地理解中医数据挖掘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热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医数据挖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现状。
随后,详细介绍了CiteSpace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其在文献分析中的应用优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数据挖掘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包括文献的时间分布、关键词共现网络、主题演化等方面。
通过可视化分析,本文揭示了中医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中医药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本文也指出了当前中医数据挖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医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未来,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相信中医数据挖掘研究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中医领域,数据挖掘技术也被逐渐引入,以期通过对中医文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传统医学知识中的新规律和新见解。
本文旨在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数据挖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系统地梳理和归纳中医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理论基础方面,数据挖掘是一门通过特定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发现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有价值信息的科学。
在中医领域,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应用于中药方剂配伍、疾病证候分析、名医经验传承等多个方面。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中医古籍、现代中医文献等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揭示传统医学知识中的隐藏规律和关联规则,为中医临床和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国内科研项目评估研究态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

时代金融国内科研项目评估研究态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摘要:科研项目评估即以科研项目的目标要求为核心,就项目的经费、方法、进度、成果等要求评定其优劣的工作,是通过各类指标组合而成的体系评估研究的过程。
本文通过分析1992-2020年国内科研项目评估相关研究论文,得知当前我国科研项目评估研究呈以下态势:一是国内科研项目评估领域发文量尽管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发文量保持平稳增长趋势;二是该领域研究热点包括国家基金项目、科研项目绩效评估、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评审、同行评议六个方面;三是国内学者间合作交流存在一定欠缺。
针对以上情况,我国科研项目评估科研工作应在整体上加强合作,在科研评价过程中加速指标体系多元化进程,利用交叉融合方法作为科研项目评估工作的补充,最后构建评估内容回馈制度,完善整体评估流程。
关键词:科研项目 项目评估 研究态势分析 文献计量学● 马瑞一、引言科研项目评估是指按照一定要求,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对项目的不同层面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
如今科研项目立项申报难,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且规范的评价方法与手段,存在很多评估方法滥用的现象,项目结项后缺乏跟踪评估方法,难以获取完整的项目评估内容。
对科研项目的评估研究有助于在项目立项前中后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科学监督,帮助科研管理者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以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完成,同时保障各类评价手段在科研项目评估中的科学有效应用。
科学有效的开展评估活动是科研委员会决策科学化、管理评估规范化的重要保障。
科研项目评估按前、中、后期可分为立项、阶段、绩效评估[1],因此对这3个阶段所包含内容的评价均包含于科研项目评估之中。
从国际的角度,美国是科研评估活动规范化最早的国家之一。
1914年,美国成立国会研究部CRS,于1975年颁布《项目评价标准》。
美国的项目评估机构主要包括国会、非官方机构和大学本身。
美国高校科研评价主要采用专家评审、计量学等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医院GCP中心相关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医院GCP中心相关研究可视化分析袁汝奎;王明利;周安琴;陈美娟【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24(43)3【摘要】目的总结我国医院GCP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近20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方法利用中国知网、维普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GCP中心的相关文献,使用NoteExpress处理文献,运用CiteSpace 6.2.R3软件对期刊来源、研究作者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纳入有效文献4753篇,文章收录最多的杂志为《中国新药杂志》(111篇)。
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显示,GCP中心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胡思源(40篇)。
排名靠前的关键词显示GCP中心研究主要涉及临床试验(频次603)、临床疗效(频次348)、随机对照试验(频次241)等相关领域。
结论近20年来GCP中心开展的药物试验越来越多。
建立标准的管理模式,加快GCP中心智慧建设,加强GCP中心质量控制,规范试验人员操作行为,提高科室成员的职业素养,是GCP中心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保证受试者的安全性和试验过程规范化的重要前提和试验结果科学、真实、可靠的重要保障。
【总页数】6页(P282-287)【作者】袁汝奎;王明利;周安琴;陈美娟【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临床药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5【相关文献】1.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医院管理》文献可视化分析2.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3.我国地热开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基于CNKI可视化系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4.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5.我国公安智慧警务研究趋势和前沿热点——基于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的文献综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灰色文献研究脉络与趋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视角

晋图学刊 2023(5):68-79ShanxiLibraryJournal 收稿日期:2022-09-13基金项目:湖南省图书馆学会中青年人才库科研项目“基于灰色文献的阅读推广研究”(项目编号:XHYB1044)作者简介:魏海燕(1980—),女,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献资源建设。
E mail:35525604@qq.com通信作者:王梓懿(1995—),男,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古籍保护与地方文献开发。
E mail:980144691@qq.com引文格式:魏海燕,王梓懿.我国灰色文献研究脉络与趋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视角[J].晋图学刊,2023(5):68-79.·综述·评介·我国灰色文献研究脉络与趋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视角魏海燕1,王梓懿2(1.长沙市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05;2.吉首大学旅游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摘 要:以中国知网(CNKI)为样本数据源,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通过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厘清灰色文献近四十年的研究脉络、热点分布和发展趋势。
结果表明:研究阶段可分为探究阶段(1997年之前)、发展阶段(1998—2017年)和实践阶段(2018年至今);核心作者和机构研究独立且分散,可适当加强相互间联系与交流;研究主题趋向集中化、跨域化、实践化和深入化;研究热点趋势可从灰色文献体系、开发与利用、文献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和领域发展方向五个方面分析。
关键词:灰色文献;知识图谱;CiteSpace软件;VOSviewer软件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80(2023)05-0068-120 引言随着图书馆等保藏机构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投入增速[1],灰色文献在缓解资源同质与丰富核心业务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其信息价值与实用价值也与日俱增[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信息可视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支撑的、交互的、对抽象数据的可视表示,来增强人们对抽象信息的认知。
随着海量信息的猛增,信息可视化研究与应用也不断深化;诚然,信息可视化已成为提高信息产品质量、追求更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为了解我国信息可视化研究状况,笔者对我国信息可视化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探索我国信息可视化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二、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方法
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重庆维普作为统计来源,从中筛选出样本文献。
在选取样本时,主要采用“篇名=信息可视化or摘要=信息可视化”的检索策略,以精确查询的方式分别从两个数据库中提取1994年至2015年的文献作为研究数据。
通过剔除无分析意义的文本、填补或删除数据项缺失的文本、合并重复的文本等操作,最终获得1548篇样本文献。
关于样本的分析,本文主要通过文献信息统计方法,并辅以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总量的变化趋势、核心作者、机构分布、高频词等方面对信息可视化领域的总体研究趋势、研究主体及研究主题进行统计分析。
三、总体研究趋势
首先,本文通过年度论文发表数量来分析信息可视化领域的总体研究趋势。
从信息可视化领域文献数量增长趋势图(图1)中可看出,1998年之前的有关信息可视化研究成果较少,究其原因是由于信息可视化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领域也较为局限,只是初步将科学可视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gis、管理信息系统等。
而从1999年开始,信息可视化领域逐渐受到不同学科领域、甚至是国家的重视,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虽然在2005、2010年该领域的文献量有所下降,但总体上,该领域的文献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受重视的程度。
四、研究主体分析
信息可视化领域的研究主体包括作者及所在机构。
通过对核心作者及相应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可视化领域的科研精英及核心研究力量。
(一)论文核心作者情况分析
信息可视化研究所涉及的核心作者及发文量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该研究的成熟程度。
本文应用普赖斯的杰出科学家定理,来计算核心作者,公式如下: m=0.794(nmax)1/2式中m为论文篇数,nmax为统计样本中发文最多的作者的论文数,其中发文m篇以上的人即被定义为核心作者。
本例中nmax为28,因此发文在6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共有21人。
表1列出了这些核心作者以及它们的发文数、所在机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可视化领域的学者较多,然而高产作者群还未成型,该领域还处于发展阶段,需不断发展。
(二)论文机构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对机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校在信息可视化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科研作用。
虽然也有企业的参与,但比例很小,在602个机构中仅有61个企业,占总机构数的10.17%;而高校有344所,占总机构数的57.28%。
表2所示为发文量排在前列的机构及其发文数,通过对照排在前列的发文机构和核心作者所属机构,可以发现,正是这样一大批杰出科技工作者的存在,使得他们所处的单位成为我国当前信息可视化研究的核心力量。
五、主要研究领域分析
关于研究领域的分析,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关键词词频分析法、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相结合的方式来锁定信息可视化的核心研究领域。
由图2可知,信息可视化领域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及gis领域;其次
是知识数据库、系统、信息、知识图谱、科学可视化、信息管理等。
结合表3分析,在高频
关键词中,“信息可视化”的频次最高,出现了308次;其次是可视化与gis,分别出现了261
次与104次,都远高于其他关键词词频。
因此可以说,信息可视化领域主要是围绕着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gis主题进行的。
进一步分析,首先,gis在整个网络中有较高地位的核心领域,主要的研究问题是通过
探讨可视化的gis系统的数据库、可视化、空间信息等技术,将gis应用于各个领域;其次,
知识图谱在这个网络中也有很高地位,它是可视化技术在研究信息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主
要是通过文献计量绘制某一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研究热点,其中
ucinet、citespace软件就是用来绘制知识图谱的常用工具。
从图2可知,信息可视化领域是以“可视化―系统―数据库”、“gis―管理系统―管理”
及“可视化―知识图谱―前沿研究”这三个核心知识群为主要的研究主题。
在这三个知识群
的外圈各个关键词较为分散,没有形成显著的知识群。
但大致有以下三个次级知识群:左下
方的“数据挖掘”、“信息检索”、“科学可视化”等关键词是信息可视化技术在信息资源利用
及管理、前沿研究方面的应用;右上方的“虚拟现实”、“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关键词
是信息可视化在需要展示空间信息、虚拟现实的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右侧的“中间件”、“系
“java3d”等关键词是有关信息可视化系统建设的技术。
结合表3可以看出,统设计”、
信息可视化领域研究的“信息”涉及各种信息资源,包括空间信息、地质信息、多媒体信息、
internet信息、文献信息。
信息可视化领域的最核心主题就是信息可视化技术在信息管理与
信息资源利用、前沿研究中的应用(如信息管理、人机交互、数据库等)。
另外,信息可视化
领域不仅重视技术本身的研究(如科学可视化、信息可视化技术、三维可视化等),同时还非
常注重可视化技术在各种系统的应用(如电子地图、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等)。
六、总结
通过对1994~2015年我国信息可视化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信息可视化研
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无论是学校还是国家都非常重视该领域的发展,且其关注度呈不断
上升的趋势;虽然我国企业对该领域研究的关注度还不够,但随着该领域科研人员能力与水
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与能力会逐渐受到国际的关注。
其次,我国信息可视化领域的研究还呈现出如下特点:信息可视化领域涉及的学科范围
虽广,但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知识传播”、“科学与科学研究”
等学科领域;研究主题主要围绕着“可视化―系统―数据库”和“gis―管理系统―管理”、
“可视化―知识图谱―前沿研究”这三个核心知识群。
最后,信息可视化领域目前主要的研究主题是有关信息可视化在信息资源利用与信息资
源管理方面的研究、学科主题研究现状与前沿方面的研究以及以gis为主的信息可视化在地
质信息、虚拟现实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