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三)
精品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同步练习:12.5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12.5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一、夯实基础1.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是节约用水,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节约用水意义重大。
下面的节水办法中不可行的是( )A.开发节水技术B.在每天的淘米、洗衣、冲厕的过程中,限量用水C.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D.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技术2.威胁人类生存的一个危机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__________,解决的根本措施是减少____________ 的排放。
威胁人类生存的另一个危机是____________,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趋势,专家建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以减慢土壤中水分的________。
二、能力提升4.该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的主要原因是()①地表水污染严重②径流量少③人口密集,经济发达④径流含沙量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5.为防止水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高耗水项目管制制度②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③规划地下水禁采区④跨流域调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读下表,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分别是5.5%和63.8%,这主要是因为()比较项目长江以南长江以北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1%19%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6.5%63.5%人均水资源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3.8%1/4水资源利用率 5.5%63.8%人口(亿)7 5.5耕地占全国的1/3 2/3水资源前景 1 700 亿立方米以上缺水890亿立方米A.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B.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C.长江以南地区不存在水资源问题D.长江以北地区水污染较轻三、课外拓展7. 在地球上,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 地球上的水,尽管储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
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_同步练习题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自主预习1.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燃料为能源,排放多种气体。
这些气体使太阳的热量聚集在地球周围,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
2.保护水资源、是地球上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面对严重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珍惜每一滴水做起,采取、、等多项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随堂练习1.水污染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常见的水污染有、和农业污水排放。
2.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农业灌溉中采用喷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好处之一就是减少输水过程中的和,同普通的漫灌相比,喷灌可以达到的目的。
3.(2012.龙东)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
如图所示,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冰的熔点是o℃,水的沸点是100℃B.当地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C.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不变D.图像中的BC段,物质只是以液态形式存在4.曾经是“其水清澈、冬夏不减”的罗布泊,现已成为不毛之地。
附近曾经繁华昌盛的楼兰古国也被茫茫的沙漠所吞没。
造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的哪一种 ( )A.蒸发 B.无节制的引流灌溉C.土地沙化 D.过度放牧5.生活在沙漠里的植物——仙人掌的叶片是针状,这种形状的优势是 ( )A.降低水分的蒸发 B.减少植物体内的吸水量 C.避免水资源受污染 D.阻碍水循环6.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的水污染日趋严重:“七十年代,淘米洗菜;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
”提高环保意识,防治环境污染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B.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小的无磷洗衣粉C.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D.将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后在郊区焚烧7.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
九年级物理《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同步练习3 沪科版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新课标基础训练(每空1分,共12分)1.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而污染水资源的罪魁是、、、等.2. 1993年第47届联大通过193号决议,确定每年为世界水日.3.赤潮是海洋遭受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和过多引起的.4.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等多种措施.新课标能力训练(共34分)5. (6')(实践应用题)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如何改变这种状况?6. (6')(信息给予题)图11-4-1是曾经“其水澄澈,冬夏不减”的罗布泊,因为人们无节制地引流灌溉而干涸.最终使得繁华的古楼兰被茫茫沙漠所吞没.请同学们根据图11-4-1描述的情景讨论一下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7. (10')(创新实践题)海南岛夏日的天气真奇妙,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约71%,通常每1 000 g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盐类约35 g,所以海水是咸水,但可以变成淡水“跑”到陆地上来.(1)海水“跑”到陆地变成淡水形成天然水循环,这个过程主要包含了水的哪些物态变化?(2)运用理化知识鉴别从海水中“跑”出来的水是淡水而不是咸水的方法有多种,请列举其中的三种.8. (6')(实践应用题)记录自己家中每月用水量,按照家中人口计算出每月人均用水量,并以你的计算结果估算出你所居住大楼的每月总用水量.9. (6')(创新实践题)水是生命之源,但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有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发生.请你和同学们开展社会调查,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新课标拓展训练(共36分)10. (16')(阅读研究题)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云、雨、露、雾、霜、雪、雹的形成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蒸发而来的.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水.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这些浮尘上面,这就是雾.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直接在地面、花草、石块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颗粒很微小,能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不断蒸发成水蒸气再凝华到小冰晶上,小冰晶变得越来越大,当上升的气流托不住它时,冰晶就会从天上落下来,如果在下落过程中的温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雪如果温度高于0℃,冰晶就熔化形成雨.夏季,上升的气流很强、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大冰块.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降到地面,这就是冰雹.(1)请根据短文提供的资料,说出以上自然现象主要经过哪些物态变化过程?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当地生产、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些自然现象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和灾害,并提出合理利用这些自然现象给人类带来降水和减小这些自然现象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建议和措施.淡水资源据初步估计,地球上水的总量大约有1.4×109km3.但这些水中有97.5%是海水,与我们平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只有3.5×107km3,占总水量的2.5%.在全世界的淡水储量中占最大份额的是冰雪水,它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其次是地下水,地下水中又以深层地下水的份额为大.由于开发困难或技术经济的限制,到目前为止,海水、深层地下淡水、冰雪固态淡水等很少被直接利用.比较容易开采利用的、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淡水储量只有400多万立方千米,仅占淡水的11%、总水量的0.3%.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水量虽大,可供我们人类直接利用的水并不多.水的类型淡水比例%冰雪水 68.700地下水 30.9600湖泊水 0.2600沼泽水 0.0330河水 0.0060大气水 0.0370生物水 0.0032按照现行国际标准,我国目前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尚不足500m3,离全世界淡水储量的生存需求相差甚远.此外,还有1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2000m3.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与此同时,却存在着水资源严重浪费和水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水利专家们的预测结果更让人震惊:到21世纪中叶,以我国16亿人口计,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现在还要减少1/4.缺水,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将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水,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3)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请叙述你知道的水资源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4)结合当地水资源利用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对水资源利用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11. (6')结合生活实际,想几种节约用水的“金点子”.(至少写出两条)12. (14')分小组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完成下列考察报告.考察目标考察地点考察时间水域情况颜色水域周围情况气味水中漂浮物其他总体印象学校班级报告人新课标理念中考题(共18分)13. (4')(2020·绵阳市)如图11-4-2是家用自来水表的表盘,小明同学不知道应该怎么读数,爸爸告诉他这种水表的读数方法跟电阻箱的读数方法相似,小明经过思考后,正确读出了水表的示数为 m314. (4')(2020·河北省)某校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状况调查,调查报告中的下述观点错误的是()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B.水的污染加重了淡水危机C.可以考虑海水淡化解决淡水危机,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D.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15. (10')(2020·湖北宜昌市)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
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1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教学案及应用训练题(方案三)

沪科版《1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教学案及应用训练题(方案三)本节知识网络一、 学习目标1、 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水污染现状及处置,有节水意识。
2、 通过上网了解水资源利用、污染及防治情况。
二、 学习重点、难点1、 重点:了解水污染及节约用水。
2、 难点:水污染处置。
三、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每两人一组,每组铁架台一个、小烧杯2只、漏斗一个、滤纸,浑浊的河水,玻璃棒。
多媒体器材:[视频]世界水日:数字解读世界水资源危机学 习 活 动四、 课标点拨(一) 看课本17-18页〈水资源危机〉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1、人能离开水吗?并举例说明。
2、地球面积中70%是水,水够我们人类使用吗?3、有人说:我国经常闹水灾,我国不缺水,对吗?4、造成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原因有哪些?5、面对这些,我们该怎么做呢?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水资源危机:水是生命之源,全球水资源危机,珍惜每一滴水。
节水措施: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6、如何去节水、护水?(二)看课本19页〈珍惜每一滴水〉,回答下列问题。
1、水污染有哪些?2你想知道污水中有些什么吗?3你想知道农村饮用水或自来水是如何净化的吗?4水的净化有几种方法?水净化后水质有什么变化?结合桌前器材,完成“迷你实验室”实验。
五、当堂检测1.对人类生存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危害的是()A.汽车排放的尾气B.污水的任意排放C.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D.植物的光合作用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被污染的水,经过过滤后就可消除资源B.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C.人食用的自来水是经过常常、过滤、消毒等消化过程除去污染的水D.大量放养鱼虾,不会造成水体污染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是一个“水球”,人类永远不会缺水B.造成水严重缺乏的原因是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水的需求C.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D.中国的地下饮用水资源且无污染六、课外作业谈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同步练习)1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1、物质以转变或就称做物态的变化,其具体形式有、、、、、。
2、物态变化总伴随着的转移,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中吸热的是、、。
3、天空中的水蒸气随运动到陆地各处。
4、地球尽管的表面被水所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
5、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我们应与。
6、下图A、B均为节水标志。
其中为我国新千年启用的“国家节水标志”,同时也是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标识。
水危机日趋严重,节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请你结合生活提一条节水建议。
7、主要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后果是()A、河中鱼虾绝迹B、河流干涸C、城市地表下沉D、水土流失8、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A、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海中B、占地球表面积的70%C、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D、不到总水量的1%9、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都通过了有磁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不得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
这是因为这类洗衣粉中的磷会污染()A、大气B、河流、湖泊C、食品D、耕地10、有的科学家曾这样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下列主要原因中,属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是()①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富裕②地球上淡水分布很不均匀③水被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④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⑤浪费水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A、①②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11、请调查学校附近的一个水体的水质情况,看看水质是否受到污染?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都有哪些?并请提出你自己的建议,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进水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5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练习(含答案)

12.5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下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液化B.液化汽化C.汽化液化D.熔化液化2.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呈加速减少之势,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3.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戴眼镜的人冬天进入室内,眼镜会模糊-------液化C.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汽化D.-10℃的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熔化4.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C.白霜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遇冷凝固而成的小冰晶D.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B.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C.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D.在北方较冷的地区,通常情况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达到1 ℃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7.寒假期间,我校九年级学生宋楠、吴栋到滨州缤彩蝶园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俩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
2018-2019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2.5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同步测试(附详细解析)

2018-2019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5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今年5月份以来,据怀化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统计,有近20多天的阴雨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在自然界中,雨形成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变成小水珠,则雨形成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升华2.关于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雪是水蒸气凝固而成的B. 雾是由水汽化而成的C. 露是由水液化而成的D.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3.夏天,把棒冰从冰箱里拿出来,棒冰表面立即结有小冰晶,它的周围会产生“雾气”,而“雾气”会消失在空气中,这三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依次是()A. 凝固,汽化,升华B. 凝华,液化,汽化C. 凝固,液化,汽化D. 凝华,汽化,升华4.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 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B. 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 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5.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着,经历上升、在空中凝结和下降三个过程,从地面升空时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熔化B. 液化凝固C. 汽化升华D. 汽化凝华6.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A. 绚丽多姿的雾B. 飘逸纤细的霜C. 朦胧迷幻的露D. 晶莹剔透的冰7.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B.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C. 冰山上的积雪,是通过液化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的D. 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8.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放热凝华成小水珠B. 在阳光下露珠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后慢慢消失C. 积雪吸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D. 江河湖海中的水放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9.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解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 acB. adfC. bcD. e10.人们将干冰“喷”入冷空气层进行人工降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喷”入冷空气层中的干冰会很快升华,吸收大量的热量B. 在冷空气层中“喷”入干冰后,周围冷空气层的温度急剧下降C. 在冷空气层中“喷”入干冰后,冷空气层中的小冰晶便会熔化成小水滴D. 在冷空气层中“喷”入干冰后,冷空气屋中的水蒸气便会变成小冰晶二、填空题(共6题;共25分)11.1kg的水凝固成冰,其质量是 ________kg,体积 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质量不随 ________变化而变化,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12.夏天洗好的衣服晒干了,是 ________现象,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这是 ________ 现象;深秋的早晨,卧室窗户玻璃的内表面有一层“水汽”,这是 ________现象,严冬的早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结有一层冰花,这是 __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________形成的.13.写出物态变化名称:雾 ________,露 ________,霜 ________,白气 ________,冰花 ________在玻璃 ________侧.14.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 ________变成水蒸汽.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________成小水珠,有的 __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 ________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 __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 ________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填物态变化名称)15.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___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6.液体________(填“有”或“没有”)固定的体积;________(填“有”或“没有”)固定的形状.17.观察电冰箱你会发现很多现象.例如:打开冰箱上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一股“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雾状水珠.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块,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除此之外,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再打开电冰箱下边冷藏室的门,见到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这些水正流到冰箱底部的容器内.请你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电冰箱内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并在表中记录下结果.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6分)18.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________.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①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② 凝成小水滴或③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5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一.单选1.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放出热量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2.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A.在0℃时,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出现小水珠C.铁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汽水瓶上会出现小水滴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水表面上方的“白气”是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B.在冬天的北方,窗户上的冰花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C.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0℃时,水凝固成冰,内能变为0D.使用水壶烧水时,只要对水持续加热,水的温度就会一直升高4.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5.下列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缥缈的雾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D.冬天,凝重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形成6.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大雨B.冰雹 C.霜冻 D.雾7.下列自然现象中的“水”物质,都表现为固态的是()A.雨、露B.雪、雹C.霜、雾D.冰、露8.雾、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它们使大自然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A.雾B.露C.霜D.冰9.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二.填空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有的成小水滴,有的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小水滴,在此过程中要热,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2.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变成水蒸汽.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成小水珠,有的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填物态变化名称)3.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遇到暖气流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7.图中箭头表示水的物三态变化方向.(1)请根据箭头方向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2)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放热的:、、.5.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和,同时伴随着放热.生产中是通过方法使打火机的燃料由气态变成液态的.6.写出物态变化名称:雾,露,霜,白气,冰花在玻璃侧.7.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投向了大海的怀抱,“调皮”的水滴因为使河床干涸.(填物态变化名称)8.如图是水的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是,同时伴随着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同时伴随着放热.9.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密度是,表示的意义是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请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10.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三.解答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艰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①②③;(2)干旱时,实施人工降雨,常向空中云层抛洒干冰,干冰迅速(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选填“吸热”或“放热”),使云层及周围的温度急剧(选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产生上述降雨.(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2.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水、冰和水蒸气.给图中填字,说明它们三者之间的转化过程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3.如水循环示意图,请在方框内填上水在某一状态的名称,在大括号内填物态变化过程名称,在(小括号)内填“吸热”还是“放热”4.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1)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至沸腾,.(切勿碰翻烧杯,小心烫伤),继续加热,水的温度,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如图中的(a或b).(2)观察从烧瓶口冒出时生成的白雾.往瓶口的上方,倾斜着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水滴,小水滴是由烧瓶喷出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同时握金属盘手的感觉是,说明了.(3)短时间内要在金属盘的底部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方法.(4)某同学在观察烧瓶中的水沸腾时,从瓶口喷出一股“白气”,在最靠近瓶口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为什么?瓶口温度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5.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等.(4)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水的年蒸发量远大于年降水量,有些湖泊正在迅速干涸和缩小.从影响蒸发快慢的有关因素考虑,解释一下当地水的年蒸发量大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同步练习(沪科版
初三)
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知识点一水资源危机
1、造成水严峻缺乏的要紧缘故之一是,而污染水资源的罪魁是、、、等。
2、1993年第47届联大通过193号决议,确定每年为世界水日。
3、某校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状况调查,调查报告中的下述观点错误的选项是()。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水的污染加重了淡水危机
C.能够考虑海水淡化解决淡水危机,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D.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4、赤潮是海洋遭受后所产生的一种灾难性海洋现象,是和过多引起的。
5、图11—4—1是曾经〝其水澄澈,冬夏不减〞的罗布泊,因为人们无克制地引流灌溉而干涸.最终使得繁华的古楼兰被茫茫沙漠所吞没。
请同学们依照图2—5—1描述的情形讨论一下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图2—5—1
6、请同学们注意观看一下我们周围有哪些白费水的现象?应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知识点二节约用水的措施
7、图2—5—2为小明家本月自来水表的示意图,那么他家本月水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_。
图2—5—2
8、贵阳市是全国严峻缺水的都市之一,面对这一形势,我们每个市民都应珍爱每一滴水,并采取等措施,合理利用和爱护水资源。
知识点三水循环与节约用水
9、海南岛夏日的天气真奇异,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约71%,通常每1000g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盐类约35g,因此海水是咸水,但能够变成淡水〝跑〞到陆地上来。
⑴海水〝跑〞到陆地变成淡水形成天然水循环,那个过程要紧包含了水的哪些物态变化?
⑵运用理化知识鉴不从海水中〝跑〞出来的水是淡水而不是咸水的方法有多种,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10、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
(1)请依照如图2—5—3所示水循环的示意图,简单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图2—5—3
(2)我国是严峻缺水国家,合理利用和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请你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合理利用和爱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要求写出两条).
11、阅读短文,回答以下咨询题
云、雨、露、雾、霜、雪、雹的形成
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蒸发而来的.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液化成小水珠,这确实是露水.假如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这些浮尘上面,这确实是雾.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直截了当在地面、花草、石块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这确实是霜.当含有专门多水蒸气的空气升人高空时,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颗粒专门微小,能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不断蒸发成水蒸气再凝华到小冰晶上,小冰晶变得越来越大,当上升的气流托不住它时,冰晶就会从天上落下来,假如在下落过程中的温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雪假如温度高于0℃,冰晶就熔化形成雨.夏季,上升的气流专门强、专门不稳固.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淌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亮与不透亮交替层次的大冰块.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降到地面,这确实是冰雹.
〔1〕请依照短文提供的资料,讲出以上自然现象要紧事迹哪些物态变化过程?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是吸热依旧放热?
〔2〕依照你的生活体会和当地生产、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些自然现象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和灾难,并提出合理利用这些自然现象给人类带来降水和减小这些自然现象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建议和措施。
拓展思维提升素养
能力点一通过实验探究解决实际咨询题
12、星期天早晨,小涛正准确练习书法,刚刚把墨汁倒入盘中一半,小辉和小丽来找他,他们就一起出去了。
晚上小涛回家后发觉盘中的墨汁差不多干了,而没盖盖儿的瓶里的墨汁却几乎没减少。
生活中还有专门多类似的现象,请你举出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我们能够猜想到,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请你对上面的猜想进行验证,提供的器材如下:一杯水、两块玻璃片、酒精灯、扇子、滴管。
(1)从给定的器材中选出需要的器材:
(2)实验步骤:
(3)生活中的水蒸发觉象处处可见,蒸发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永久留在空气中吗?事实上地球上的水灾不停地循环着,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再次变成水回到地球表面。
请你写出一种与此有关的自然现象及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
图2—5—4
能力点二通过阅读材料猎取解答咨询题的信息
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咨询题。
淡水资源
据初步估量,地球上水的总量大约有1.4x109km3.但这些水中有97.5%是海水,与我们平常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淡水只有3.5x107km’,占总水量的2.5%。
在全世界的淡水储量中占最大份额的是冰雪水,它要紧分布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其次是地下水,地下水中又以深层地下水的份额为大.由于开发困难或技术经济的限制,到目前为止,海水、深层地下淡水、冰雪固态淡水等专门少被直截了当利用.比较容易开采利用的、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紧密的淡水储量只有400多万立方千米,仅占淡水的11%、总水量的0.3%.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水量虽大,可供我们人类直截了当利用的水并不多。
按照现行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1 000m3为人类生存起码
的需求,人均水资源量2000m3就处于严峻缺水的边缘.以那个标
准来衡量,我国目前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
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尚不足500m3,离起全世界淡水储量码的
生存需求相差甚远.此外,还有1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
2000m3。
也确实是讲,我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处于严峻缺水状态.
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峻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仅为
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与此同时,却存在着水资源严峻白费和水环
境严峻污染的现象。
水利专家们的推测结果更让人震动:到21世纪中叶,以
我国16亿人口计,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现在还要减少1/4。
缺水,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将会是一个专门长的历史时期.水,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请表达你明白的水资源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利用情形,写一份调查报告,对水资源利用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能力点三社会实践与调查
14、水是生命之源,但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有白费水、污染水的现象发生.请你和同学们开展社会调查,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15、分小组考察学校或社区邻近水域的污染情形,完成以下考察报告。
16、自来水是城镇居民用水来源,水厂从自然界取水,通过一系列处理后,通过管道到达居民家中。
生活中由于水龙头拧不紧、水管生锈漏水、用水不克制等缘故,造成了水资源白费。
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这一咨询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请为家庭节约用水提出合理化建议.
(2)农民灌溉农田多采纳"漫灌"的方法,既白费水资源,又易使土壤板结.你认为应如何样改进这种灌溉方法?
(3)2000年国家投资600亿元用于淮河治理,据近期央视报道,时隔四年,淮河水又变成了五类水质(无使用价值水).你认为咨询题可能出在哪里?
(4)作为一名中学生,防止水污染应从家庭做起,你平常应注意什么?
答案
1.水的污染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
2、3月22日
3、A
4、污染有机物营养盐
5、土地沙化河水污染河流干涸等
6、略
7、1584.2m3 8、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9、⑴汽化液化
⑵方法一:蒸发结晶的方法,假设有较多晶体析出的是咸水,反之是淡水。
方法二:测导电性的方法,假设有较强的导电性的是咸水,反之是淡水。
方法三:检验是否含有CI-_的方法,假设有明显不溶入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咸水,反之是淡水。
10、⑴太阳照耀使地面的水蒸发成水蒸气上升,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
⑵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采纳喷灌技术滴灌技术节约用水、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防止水的蒸发等。
爱护水资源的措施:防止水污染、防止水土流失等。
11、⑴云、雨、露、雾,液化;霜、雪、凝华;雹凝固
⑵人工降雨等
12、将地面上的水摊开干得快〔1〕一杯水、两块玻璃片、滴管〔2〕a、用滴管在两块玻璃板上滴上等量的水,并使它们的表面积不同,将它们放在同样的环境当中;b,比较两块玻璃板上水蒸发的快慢〔3〕降雨液化
13、〔1〕土地沙化河水污染河流干涸等
〔2〕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
14、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15、略
16、〔1〕在家庭中节约用水的方法专门多,如随手关自来水,减少卫生间冲水次数和冲水量;用洗碗水或洗衣水冲厕所,用淘米水浇花等等。
〔2〕为了防止过多水量的渗漏与蒸发,最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农业上采纳喷灌和滴灌,从而节约用水;(3) 引起淮河水又变成了五类水质的要紧缘故是生活用水随意排放,已关闭的污染企业私自开工生产;政府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农业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4〕尽量少用洗涤剂、少用含磷的洗衣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