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小学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两句\underset\cdot不\underset\cdot同的一项是()A. 保护长江,怎能是保护人类自己呢?B. 保护长江,难道不是保护人类自己吗?C. 保护长江,不能不说是保护人类自己。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

解答类似题要把选项中的反问句转述为陈述句,双重否定句转述为陈述句,再进行判断句子意思是否一样。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

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

②“不能不”“不要不””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A.根据转述方法陈述句为:保护长江,不能是保护人类自己。

B.根据转述方法陈述句为:保护长江,是保护人类自己。

C.保护长江,肯定是保护人类自己。

由此可知A句与其他两句意思不同。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B.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C.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答案】B【解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undersetcdot饱undersetcdot经undersetcdot风undersetcdot霜的祖国母亲,终于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小学语文测试题带答案50道

小学语文测试题带答案50道

小学语文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勉强 (qiáng)B. 亚洲 (yà)C. 模样 (mú)D. 徘徊 (huí)2.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非常喜欢看书,常常一看就是大半天。

B. 今天的天汽真好,我们去爬山吧。

C. 我有一个很漂凉的小房子。

D. 春天的花开了,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3. 《静夜思》的作者是()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白居易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春晓》D. 《望庐山瀑布》5.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A. 卧室里的床B. 窗前的栏杆C. 庭院中的石凳D. 井栏6. 成语“掩耳盗铃”比喻的是()A. 自作聪明B. 自欺欺人C. 掩耳不闻D. 偷盗行为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个人是我的老师。

B.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

C. 我和别人一起走路,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D. 我和别人一起走路,他们都不是我的老师。

8. 《草》这首诗的作者是()A. 李白B. 白居易C. 王维D. 李商隐9. “春眠不觉晓”下一句是()A. 处处闻啼鸟B. 花落知多少C. 夜来风雨声D. 春去花还在10. “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A. 黄河入海流B. 欲投人处宿C. 白云无尽时D. 青山独归远11. “飞流直下三千尺”描写的是()A. 瀑布B. 河流C. 湖泊D. 海洋12. 《赠汪伦》的作者和汪伦是什么关系?()A. 同学关系B. 师生关系C. 朋友关系D. 兄弟关系13. 《悯农》(李绅)中“锄禾日当午”下一句是()A. 汗滴禾下土B. 谁知盘中餐C. 粒粒皆辛苦D. 今晨雨加少1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写的是什么植物?()A. 柳树B. 小草C. 花朵D. 竹子15.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下一句是()A. 一行白鹭上青天B. 窗含西岭千秋雪C. 门泊东吴万里船D. 今春看又过一岁16. “碧玉妆成一树高”描写的是什么植物?()A. 杨树B. 松树C. 柳树D. 梧桐树1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勃18. “每逢佳节倍思亲”上一句是()A. 遍插茱萸少一人B. 独在异乡为异客C. 此夜曲中闻折柳D. 故园东望路漫漫19. 《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下一句是()A. 手可摘星辰B. 故人西辞黄鹤楼C. 今宵酒醒何处?D. 此物最相思20. “举头望明月”下一句是()A. 故人西辞黄鹤楼B. 今人不见古时月C. 低头思故乡D. 故园无此声二、填空题21.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新教材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教材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教材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翱翔(áo xiáng)B. 徜徉(cháng yáng)C.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答案:C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来学校。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C. 他虽然学习好,但是品德不好。

答案:B二、填空题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是唐代诗人______写的《绝句》中的名句。

答案:杜甫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______之情。

答案:思念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孩子们在公园里追逐嬉戏,老人们在树荫下悠闲地散步。

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城市,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问题:1. 文章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答案:阳光明媚,小鸟歌唱,孩子们追逐嬉戏,老人们散步。

2. 春天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答案:希望和活力。

四、作文题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答案示例:我的家乡位于一个风景秀丽的小镇,四季分明,各有特色。

春天,万物复苏,花开满园;夏天,绿树成荫,河水清澈;秋天,硕果累累,金黄一片;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家乡的人们勤劳善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每当我回到这里,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宁静。

我爱我的家乡,它不仅给了我生命,也给了我无尽的回忆和梦想。

五、古诗词默写默写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意:考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人教”2024年小学上册I卷语文能力测评(含答案)

“人教”2024年小学上册I卷语文能力测评(含答案)

“人教”2024年小学上册语文能力测评(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A卷一、综合题(共计100题)1.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久?A. 365天B. 12个月C. 24小时D. 30天2. 我们要团结一致,共同____。

答案:进步3.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做____学生。

答案:好4. 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哪里?A. 非洲B. 亚洲C. 南美洲D. 欧洲5. 天文学家如何测量星体距离?A. 使用尺子B. 通过光年C. 通过望远镜D. 通过声波6. 妈妈给我买了一个____的玩具。

答案:新7. 我们的班级有____个同学。

答案:三十8. 我喜欢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去____(pā)游,感受阳光的温暖。

答案:爬9. 哪种现象称为“极光”?A. 星星的闪烁B. 大气中出现的光带C. 太阳的光辉D. 流星的尾巴10. 填空题:我的好朋友_______,总是乐于助人。

11. 两岸猿声_______,渔舟唱晚。

答案:相应12. 我们的班级是一个____的集体。

答案:团结13. 夜来幽梦忽还乡,_______当时明月。

答案:小14. 这道题我还没____。

答案:解决15. 我们要好好____,才能取得好成绩。

答案:学习16. 今天的天气真是____。

答案:不错17. 我们一起去____书吧!答案:看18. 每当放学,我都会和朋友一起去____(wán)游戏。

答案:玩19. 这幅画的色彩搭配_______,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答案:独特)20. 老师告诉我们,保持____(xīn)态度是成功的关键。

答案:心21. 拼音填字:小猫咪很喜欢在阳光下(______)(zhǎng) 着,伸个懒腰,真可爱。

22. 下列哪个是太平洋的一个岛国?A. 澳大利亚B. 日本C. 斐济D. 新加坡23. 在公园里,我看到了许多____。

答案:小鸟24. 小猫在阳光下____(wán)得很开心,它追着____(dǎ)蝴蝶。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逶迤(wēi yí)B. 倔强(jué jiàng)C. 徜徉(chángyáng) D. 蹒跚(pán shān)答案:B2. “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是:A. 处处闻啼鸟B. 夜来风雨声C. 处处闻啼声D. 夜来风雨声答案:A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D4.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B. 他像狮子一样勇敢。

C. 他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D. 他跑得飞快。

答案:D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以下哪首诗?A. 《登鹳雀楼》B. 《望岳》C. 《黄鹤楼》D. 《滕王阁序》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床前明月光,_________。

”(李白《静夜思》)答案:疑是地上霜2. “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

”(叶绍翁《游园不值》)答案:一枝红杏出墙来3. “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答案:等闲识得东风面4. “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案:海内存知己5. “__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答案:小荷才露尖尖角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 作者从小丘西行多少步后听到水声?(2分)答案:百二十步2. 作者描述的潭水有什么特点?(2分)答案:水尤清冽3. 潭中的鱼有什么特点?(2分)答案: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一个不属于成语?A. 画龙点睛B. 狐假虎威C. 蓝天白云D. 刻舟求剑答案:C2. “春眠不觉晓”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孟浩然答案:D3.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量词搭配?A. 一(张)桌子B. 一(只)桌子C. 一(把)桌子D. 一(张)桌子答案:A4. “举头望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A. 低头思故乡B. 举杯邀明月C. 举头望明月D. 明月几时有答案:A5. “草长莺飞二月天”中“莺”指的是什么?A. 黄鹂B. 燕子C. 杜鹃D. 麻雀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园不值》。

答案:叶绍翁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登鹳雀楼》。

答案:王之涣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绝句》。

答案:杜甫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王维三、阅读理解(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崭新的世界。

花儿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玩耍,他们的笑声和小鸟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春天最美的乐章。

1. 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答案:小草、花儿、小鸟、孩子们的笑声和小鸟的歌声。

2. 文中提到了几种颜色的花儿?答案:三种。

3. 文中“探出头来”这个短语形容了什么?答案:小草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情景。

4. 文中“五彩缤纷”这个词语形容了什么?答案:花儿的颜色多样。

5. 文中“最美的乐章”指的是什么?答案:孩子们的笑声和小鸟的歌声。

100道小学语文测试题带答案

100道小学语文测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1. 《静夜思》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答案:A2. “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

A.疑是地上霜 B.举头望明月 C.低头思故乡答案:A3. “春眠不觉晓”的作者是()。

A.孟浩然 B.王维 C.贺知章答案:A4. 《悯农》(其一)中,“锄禾日当午”的下一句是()A.汗滴禾下土B.谁知盘中餐C.粒粒皆辛苦答案:A5. 《江雪》一诗中,描绘了一位老翁在()的环境中独钓。

A.春天 B.夏天 C.冬天答案:C6. 《寻隐者不遇》中,“松下问童子”的下一句是()。

A.言师采药去B.只在此山中C.云深不知处答案:A7. 被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答案:A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的下一句是()。

A.烟花三月下扬州 B.孤帆远影碧空尽 C.唯见长江天际流答案:A 9. 成语“掩耳盗铃”源于哪个寓言故事?()A.《战国策》 B.《吕氏春秋》 C.《韩非子》答案:A10. 《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下一句是()。

A.直把杭州作汴州 B.西湖歌舞几时休 C.隔江犹唱后庭花答案:A11. 《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的上一句是()。

A.春色满园关不住 B.小扣柴扉久不开 C.一枝红杏出墙来答案:B12. 《乡村四月》一诗中,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色,其作者是()。

A.范成大 B.杨万里 C.辛弃疾答案:A13. “欲穷千里目”的下一句是()。

A.更上一层楼 B.一览众山小 C.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答案:A14. 《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下一句是()。

A.立根原在破岩中 B.任尔东西南北风 C.千磨万击还坚劲答案:A1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上一句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B.每逢佳节倍思亲C.遥知兄弟登高处答案:C16.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下一句是()。

小学试卷2024答案语文

小学试卷2024答案语文

小学试卷2024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B. 一诺千斤C. 一诺千斤D. 一诺千金2. 下面哪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守信用?A. 信守承诺B. 信口开河C. 信手拈来D. 信以为真3. “春眠不觉晓”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之涣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B. 他虽然努力学习,但是没有取得好成绩。

C. 他之所以取得好成绩,是因为努力学习。

D. 他之所以没有取得好成绩,是因为不努力学习。

5.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下一句是:A. 每逢佳节倍思亲B. 举头望明月C. 低头思故乡D. 但愿人长久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 “床前明月光,________。

”- “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7. 请用“虽然……但是……”造句。

8. 请用“因为……所以……”造句。

9. 请写出两个含有“信”字的成语。

10. 请写出两个含有“春”字的成语。

三、阅读理解(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

花儿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给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

11. 短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12. 短文中提到的“小草”和“花儿”分别代表了什么?13. 短文最后一句中,“无限生机”是什么意思?14. 短文中的小鸟在做什么?15. 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什么情感?四、作文题(共25分)16. 请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五、综合题(每题5分,共10分)17. 请根据短文内容,续写一段春天的景象,不少于50字。

18. 请根据短文内容,写一段关于春天的感悟,不少于50字。

六、附加题(每题5分,共10分)19. 请列举出春天的三个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测试题及答案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

(6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四、分析题(50分)(一)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

(10分)答:首先,新课程标准在认字方面识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将“会认”“会写”分开要求,明确了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写,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这为尽早让学生开始阅读打下了一个基础。

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认字兴趣,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其次,在写字方面,大纲中有掌握“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的明确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学习作了具体的布置,而“新课标”中作的要求是总体性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再者,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二)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

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10分)、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着为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

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

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

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

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

2、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

下面是开始上课时的一个片断:(10分)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老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

你们收集了吗?生(齐答):收集了。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答:明显是不合理的。

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

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

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位老师在学生的表述出现困难的时候应该向他提供及时地帮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

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答:我想,我会将这些资料的交流放在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进行。

如:除了课文上的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可以告诉大家的吗?说说你收集到的情况吧!我坚持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展示。

学生展示过程中有困难的,老师提供协助,并适时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信心,图片以及资料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还会在班级上作展示。

让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20分)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

”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10分)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

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

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

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

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2、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

(10分)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

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处理?答: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

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

小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

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

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个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

五论述题(24分)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新课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目标设计上有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

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互交融、渗透的,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阅读”、“ 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

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

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二、基本概念题€€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