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

大学数学是高校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教授了学生丰富的数学知识,培养了广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多年来,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以同一专业或同一班级开设大学数学课程为主,效果并不尽人意。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致使许多高校面临着学生数学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的局面,尤其在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表现更为明显,同班同学数学成绩差距比较大。因此,继续实行同专业同班级上课,将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也就很难提高。为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行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1什么是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理论于1868年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哈利斯(Harris,W.T.)提出,后来经历发展、消歇,到重新受到人们重视的曲折发展历程。近十几年来,随着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渐长,分层次教学法逐渐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熟悉。何谓分层次教学?即它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的教学策略为出发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具有层次性、差异性、实效性等特征,在师资力量相同和学生层次相当的基础上,分层次教学可以通过对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的客观分析,实现对他们的重新评估和编组,并实施分层次备课、授课、练习和评价,结合每个学生的自身客观实际,协调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途径和

2012年第14卷第3期巢湖学院学报No.3.,Vol.14.2012总第114期Journal of Chaohu College General Serial No.114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探讨

马永梅

(巢湖学院数学系,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同一班级学生数学水平差距越发明显,因

此,继续实行同班级或同专业上课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因此,大学数学实行分层次教学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教学

改革的必由之路,但在实践中如何具体实行分层次教学改革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值得探

讨。

关键词: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868(2012)03-0121-04

收稿日期:2012-02-26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8jyxm438);2011年巢湖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xm201124)

作者简介:马永梅(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概率与数理统计。

121

大学数学课程设置方案(含样例)

大学数学课程设置方案 大学数学课程是针对理、工、经、管类学生开设的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众多领域,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需要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与工具,都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大学数学的教学,既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又要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理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我校从2014年实行学分制,经过几年的运行,就大学数学的课程设置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好的适应学分制,给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大学数学课程,让学生能够自主选课,我们欲就大学数学的课程进行微调,下面就每门课程的设置、层次和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并对各专业对相关课程的选择提出建议。 一、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一),主要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共80学时。建议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等专业的学生选这门课。 高等数学(一)W,主要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共64学时;是高等数学(一)课程的弱化。建议相关学院合作办学专业、土木建筑学院的城市规划、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选该门课。 开课时间:一年级第一学期。 高等数学(二)A,主要包括多元函数微分,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级数,共80学时。建议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等考研考数学一的专业选这门课,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一)(或者高等数学(一)W)和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或者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W)。 高等数学(二)AW,主要包括多元函数微分,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简介,级数,共72学时;该课程是高等数学(二)A课程的弱化。建议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等专业不考研或考研不考数学的学生选该门课,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一)(或者高等数学(一)W)和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或者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W)。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解析

2015年11月16日 17:52教育部网站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主要从四个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改革的十四项主要任务。以下为权威图解和全文大放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方案

关于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方案 背景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前提是应用性本科专业建设。高校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需要,紧密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设置应用性本科专业。要聘请更多行业企业相关领域 专家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评议论证,拓展现有专业内涵,增设一批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 调整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的新专业,提高应用性本科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的集 中度,形成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性专业集群,促进人才培养类 型结构调整,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基础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重构。高校要突破现有学科框架,紧密结合行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建设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重构课程体系。 要更加突出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科学制定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多样化培 养方案,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增设实践类课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扩大学生在实务 部门和企业的顶岗实习规模,明确毕业设计基本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产 业发展需要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优化课程结构,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习课,形成以用为本、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立高校与实务部门、行业 企业协同建设课程资源机制,合作开发在线开放课程。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质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校要全面推广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成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的融合发展、协同育人,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完善人才培 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 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行业发展和用人部门实际需 求无缝对接。要依托实务部门和行业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校企 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建设,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二级学院,实现高 校与企业全方位、实质性合作。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要推动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 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培养面向生产技术 和管理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高校要紧密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培训,组织教师到实务部门、企业生产 一线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建设一支教师和工程师资格兼具、 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要支持教师参与实务部门、企业急需的应用课 题研究和技术研发,聘请生产和管理一线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承担相关课程教学,并作 为青年教师实习导师。要改革教师聘用和考评机制,完善应用型教学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转型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教学型本科院校的比较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发展特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种教育要求既具备高等教育的共性特征,又区别于一般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及高职高专。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和实际性”,注重体现服务地方性经济;与高职高专相比,它不仅有技术的操作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积淀,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与传统研究型、教学型高等院校相比较,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如下特征。 1、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功能 大学的三大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高等院校在建设目标和投入上可以且应该有所区分和侧重。重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属于精英教育,通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进行知识创造,引领科学知识传播和前沿发展,服务社会高层次需求。重点高校具备这种发展模式的资金、人才方面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应用型本科院校包括传统地方转型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以实施应用技术教育为特征,在师资和投入的条件限制下,不可能过多注重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应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用新技术的创新并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应主要定位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在应用技术水平和新技术开发、推广和投产。 2、服务区域经济为主要使命 重点研究型高校因其自身功能定位和学生来源的差异在社会服务方面具有更强的辐射性和较广的涵盖范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技术教育模式下主要服务与区域或行业经济,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凸显服务功能,专业设置不能再以学科理论为主要依据,而应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强化专业的服务和应用功能。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等多方面特征,新建本科院校更具开放性,在学校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方面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更易于捕捉新的发展机遇。依据新建本科院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办学定位和办学资源等客观条件将交叉学科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及措施

涅阳第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 大力开展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对学情了解不够。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情,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造成学生难学、畏学、厌学。 2、重教轻学。主要表现在:教师以“灌输”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侧重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不敢放手或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3、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的培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4、缺乏教学后的再思考,对教学中的得失没有及时总结,为日后教学制定有效措施。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的依赖性强。等、靠、拿思想严重。 2、畏难、厌学情绪突出。怕动脑,随意性强。 3、学习习惯差。不会预习、不会自学。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改精神和理念作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研究与管理,加大改革

力度,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生生达标。使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生生有所学成,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4、授课体现精讲精练。最少用一半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运用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5、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学期末,70%以上的课达到要求。 (2)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培养出优生,保持优生数量,或优生人数增加,或优生成绩有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有所提高或人数有所减少。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展组间竞赛、评比等活动。 2、充分预习原则。对学生的预习做详细的要求,没预习不开讲,先学后教。 3、当堂达标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避免花俏环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生生过关。

公共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共9页文档

公共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探讨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前沿学科。物理学的发展是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新技术学科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和前导。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电信、材料、数学、化学、生物、教育、环境,乃至文科各专业均设大学物理课程为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涉及的学科专业广,人数众多,且后续对接的课程面宽,在公共必修课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 目前我国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仅是本学科本课程的传统内容,在物理学分层次教学、物理学跨学科教学、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教学诸方面较弱。学生对物理与其他与学科间的联系了解得较少。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新科学技术产业的不断涌现,社会需求人才的模式日新月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去研究和探讨符合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符合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需求、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与内容。大学物理课程要符合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学科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1]。 一、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的教学体系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应形成纵向以物理学知识为轴线,横向向边缘、交叉学科辐射的树形知识结构与科学知识体系,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融及综合。物理教育的内容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性,又要体现明显的时代性[2]。 我们借鉴现代教育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构筑适合现代大学生认知特点的大学物理课程结构与科学知识体系。结合各专业的实际,

建立公共大学物理课程三个层次、六个类别的教学体系,即144学时、128学时、88学时三个层次,电信类专业、材料类专业、生物类专业、化学类专业、数学类专业、教育技术类专业六个教学类别。注重理工科各类专业物理学知识共同要求的构建和特殊要求的兼顾,采用分层次教学,分类修订大学物理教学计划和编写教学大纲。 依据“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培养人才基本原则,在教学中保持物理学知识的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并结合理工科各专业的实际,进行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跨学科教学研究及实践;将物理学的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切实感受物理学与本专业学科的密切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本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当今科学发展的前沿课题,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增强他们对新形势的适应能力和知识的更新能力,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后进行工程实践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我们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高质量物理学教科书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对普通物理学的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特别注重理工科各专业物理学知识共同要求的构建,对各类专业的特殊要求也有所兼顾。 在全面讲解物理学知识的同时,又强调重点,即对力、热、电、光等基本物理内容均进行系统的讲授,又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物理学的不同要求,对相关的内容有所侧重。如电信类专业,重点内容为力学、电磁学、光学;化学类专业,重点内容为热学、电磁学、光学;生物类专业,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 个基本问题 陈小虎杨祥 一、引言 从20 世纪末到21 世纪初,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跃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加,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生产目的和消费需求的多层多类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紧密跟进,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强国以及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提供了土壤和历史机遇。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规模和质量需求、优化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自1999 年开始,高等教育较快速地展开了扩招,同时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应时而生。截止2012 年,我国新建(或新升格)本科院校已达325所、独立学院303 所,在校本科生人数达全国本科在校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含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生力量。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到202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高等教育还要新增650 万以上的学生,新增规模的主体要由新建本科院校以及今后新建的本科院校来承担。由于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纲要》提出的毛入学率40%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多数省市都会超出这个比率。北京、上海、天津毛入学率2005 年已经超过50%,达到普及化标准了,有一批省份在2015 年毛入学率也会超过或达到50%。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序幕已经拉开了。普及化的到来迫切需要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承担,也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主力军。 新建本科院校分布范围广,从中心城市到少数县级城市,其中60%以上在地市级城市。生源大部分来自地方,管理上以省市为主,有一部分为民办新建本科院校。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这些学校的办学使命是以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或主体任务)。因此,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高校四大职能、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上应有很多不同特征或更加鲜明的目标特征指向。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数据看,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整体上毕业生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指标比老本科院校好,少数新建本科院校比较好。这整体上说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尚未能办出特色,没有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应有的质量水平或特色指向。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还不成熟,类型不明显,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到实践还有较大距离。尽管个别学校比较成功,有了自己的特色,但整体上还未成为一个类型,尚不成型。 因而,《纲要》第22 条、第31 条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引导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树立多样化人才观,系统化人才观,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等。这是方向性指引,为新建本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庄寨镇教委 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措施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专家报告会后,大部分学校的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课改之中,但还有部分教师看不清目前全县教改形势而迟迟未动,经教委研究,就如何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如下推进教学改革实施措施: 1、召开全体师生会议,全面推行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消除教师在实施教改中的一些疑虑,如实施教改是否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应如何掌控课堂、如何实现课堂是学生学习、质疑答疑、理解、消化、应用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的个人展示、如何评价教师与学生,各教学环节中师生如何做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等等。消除疑虑,全面展开。 2、学校要继续安排“合作、探究”示范课,让全体教师“改有所学”,尽快掌握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3、强化备课管理,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严格按照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教导处、备课组认真审查,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 4.采取有力的行政手段和严格的管理。 任何新的教学模式要想让老师们接受,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仅有思想教育、业务指导以外,还要有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正面引导和强制管理相结合,教育全体教师进行课改责无旁贷。 在课改这方面没有年龄区别、学科区别。通过督查课堂,没有进行改革的教师,要在思想上、业务上等全面帮扶。 5、严禁在教改过程出现师生上课无激情,师生配合较差而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下滑现象的出现。 6、继续搞好课堂评价改革,进一步细化对学生的评价办法,做到课堂评价、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学期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形成相互督促、互相学习、彼此竞争的良好学习局面。 7、制定教改奖励办法,对在推进教改中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 8、凡在教改中出现不认真学习教改理论、方法,不下功夫培训学生的教师,一经发现学校要给于严厉批评,劝其限期改正。

分层次教学分班方案

分层次教学分班方案 依据我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大学体育3》课程将实行专项分层次教学,现就分层次教学分班方案说明如下。 一、《大学体育3》专项分层次教学安排简介 (一)分层次教学班级设置 各专项分为专项班、专项进阶班(以篮球为例,篮球专项班、篮球专项进阶班)。 (二)班级数量及人数设置 1、专项班 科学校区:按照项目和场地配置拟开设篮球4-5个、足球2个、排球1个、荷球1个、乒乓球1个、网球2个、健美1个、健身操1个、武术1个、花样跳绳1个共10个专项15-16个班级,每班人数40人左右。 东风校区:按照项目和场地配置拟开设篮球1-2个、足球1个、排球1个、荷球1个、乒乓球1个、网球1个、健美1个、中国风健身舞1个、武术1个、花样跳绳1个共10个专项10-11个班级,每班人数40人左右。 2、专项进阶班

(1)花样跳绳不开设专项进阶班。 (2)东风校区:每个专项开设一个专项进阶班,每班36人,每个上课时间段进入专项班9人。 (3)科学校区:篮球开设两个专项进阶班,其他每个专项开设一个专项进阶班,每班40人。每个上课时间段进入专项班8人。 (三)授课时间 1、专项班:常规时段; 2、专项进阶班:课余时段。 二、学生选项及分层次教学专项测试要求 (一)学生选项要求 学生可依据自身兴趣和能力,在选课系统上选择2个专项并参加测试,分别为“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二)每个专项设置有人数上限,选满不能再选,可选其他专项 (三)评分标准 满分100分; 三、排序及分班办法

1.学生成绩排序由选课系统进行。 2.按照各上课时段各专项测试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根据专项班、专项进阶班录取人数要求进行录取。 3.优先录取排名靠前的志愿。 4.如两个志愿专项排名相同,优先录取第一志愿。 5.如两个志愿都未被录取,系统将自动分配至人数较少的专项。 四、后续安排 在第二个测试周的周日(10月25日)20点后登陆选报志愿的平台(学校体育管理平台)进行查看,确认上课专项和班级,并于下一周(第八周)体育课上课时间自行前往(分班测试时教师告知),分班情况不再另行通知。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当前颇为紧要的任务。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由于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使得目前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3)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4)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5)实验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首先是实验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其次是实验教学时间安排的随意性。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1)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2)实用型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大步进行构建。 (3)混合型原则

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三、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化建设 (1)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 从多方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如实验实训教学考核、实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耗材的管理、实验室环保工作、信息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不同实验管理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量。 (2)因“室”施“法”定条例 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实训室,建立对应的实验设备管理条例。机电信息实验实训室类型较多,主要有计算机类实验室、机电类实验室、现代先进制造实训中心等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设备的状况和实验的性质,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实训管理条例。 (3)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对实验实训室的各种信息及时进行记录,并做好统计、分析和归档工作,及时向学院和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实验实训室的准确数据。 (4)加强安全教育 制订安全教育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实验实训前,对参加实践教育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签定安全教育责任书,最大程度上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四、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体系 (1)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在高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我院构建了开放式实验室。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分院设立了计算机项目工作室、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室、开放机械加工实验室、现代制造实训中心,为学生在课外实训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在各个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等。在近几年计算机类和机电类的竞赛中我院取得较好的成绩。 (2)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及措施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及措施 王晓明 2010.10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及措施 王晓明 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感悟到:传道需要艺术,才能吸引人;授业需要方法,才能塑造人;解惑需要技巧,才能完善人。为此,我孜孜不倦的学习教育教学先进理念,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尝试教学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凸现了自己教学的优势。那就是:我以语言的亲和力拉近了师生情感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我以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设计和分析问题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我以分层教学等课题研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性。用学生的话来说:“爱听数学老师的话,爱上数学老师的课,爱问数学老师的问题”,就是对我教学工作的肯定和激励。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对照“改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感觉到在优化教学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数学需要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随着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严重流失,在教学目标制定上过分强调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淡化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情感态度教育”等方面的要求。(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力不足。对于书上的例题、习题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层再创造,或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对课本的通盘考虑,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选择,或者对联系学生实际对问题情景的再创设等有所尝试,还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 (三)在精心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学法指导力度不够。 (四)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有所改进,但仍停留在浅层次,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 为了更加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与分析 新课程理念要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对于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的我来说,如何短时间内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特长、学生的个性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是落实教学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我改变了传统“从前任教师那里获取学生的基本情况”的方法,先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学生第一手资料,主要是:现在数学学习的现状、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的困难、数学学习的目标、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与教师交流的方法及在数学学习中希望得到老师哪些帮助等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客观与主观情况,适合学生个体差异来有效完成教学工作。然后在边教学边实践中获取学生的直接信息,再与学生个别交流,由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真正达到师生情感上的互动到学科教学上的互动。今后在加强学生个体差异调研与分析的前提下,系统制定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措施:(1)课前预习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实施办法

工科(含管理类)专业《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实施方案(试 行) 《高等数学》是工科(含管理类)等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对数学教育要求的不同以及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等情况,为了进一步增强高等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思想,决定在工科(含管理类)专业学生中实行《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分层次办法 工科(含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不同由高到低分为A、B两个层次:A层次为工科(含管理类)较高要求层次,B层次为工科(含管理类)基本要求层次。 学生在经过申请和考核合格后进入所选的《高等数学》课程层次进行学习,所选层次一旦确定后原则上就不再允许更改。如有特殊情况需更改所选层次的,学期初两周内提出申请并需经教务处批准后方可进入新的层次学习,否则成绩不予认可。 参加A层次《高等数学》课程考试的学生,其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等按照学校规定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计算后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参加B层次《高等数学》课程考试的学生,其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等按照学校规定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计算得到的总成绩须换算成A层次课程成绩后,方可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换算后最高成绩为85分。 《高等数学》课程B层次成绩与A层次成绩换算办法: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实施办法 《大学物理》是工科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对物理教育要求的不同以及学生物理基础存在差异等情况,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物理教学的针对性,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思想,决定在工科专业学生中实行《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分层次办法 1.工科等专业的《大学物理》(含80学时、112学时两门课程)按照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物理基础的不同由高到低分为A、B两个层次:A层次为工科较高要求层次,B层次为工科基本要求层次,A、B两个层次考试时分别命题。 2.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经过申请和考核合格后进入所选的《大学物理》课程层次进行学习,所选层次一旦确定后原则上就不再允许更改。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所选层次的,学期初两周内提出申请并经教务处批准后方可进入新的层次学习,否则成绩不予认可。 3.参加B层次《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前两周可向开课学院提出书面申请,经任课教师、开课学院教学副院长以及教务处相关领导签字批准后可参加A层次《大学物理》课程期末考试。 二、成绩换算 参加A层次《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学生,其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按照学校规定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计算后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参加B层次《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学生,其考试成绩换算成A层次课程考试成绩后与平时成绩按照学校规定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计算后得到的总评成绩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 《大学物理》课程B层次与A层次考试成绩换算办法: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 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 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

大学数学是高校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教授了学生丰富的数学知识,培养了广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多年来,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以同一专业或同一班级开设大学数学课程为主,效果并不尽人意。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致使许多高校面临着学生数学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的局面,尤其在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表现更为明显,同班同学数学成绩差距比较大。因此,继续实行同专业同班级上课,将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也就很难提高。为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行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1什么是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理论于1868年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哈利斯(Harris,W.T.)提出,后来经历发展、消歇,到重新受到人们重视的曲折发展历程。近十几年来,随着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渐长,分层次教学法逐渐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熟悉。何谓分层次教学?即它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的教学策略为出发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具有层次性、差异性、实效性等特征,在师资力量相同和学生层次相当的基础上,分层次教学可以通过对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的客观分析,实现对他们的重新评估和编组,并实施分层次备课、授课、练习和评价,结合每个学生的自身客观实际,协调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途径和 2012年第14卷第3期巢湖学院学报No.3.,Vol.14.2012总第114期Journal of Chaohu College General Serial No.114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探讨 马永梅 (巢湖学院数学系,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同一班级学生数学水平差距越发明显,因 此,继续实行同班级或同专业上课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因此,大学数学实行分层次教学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教学 改革的必由之路,但在实践中如何具体实行分层次教学改革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值得探 讨。 关键词: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868(2012)03-0121-04 收稿日期:2012-02-26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8jyxm438);2011年巢湖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xm201124) 作者简介:马永梅(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概率与数理统计。 12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朱科蓉①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整合优化学科专业基础课,开发面向行业与地方的特色课程,以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课程,选修课程的模式化,将创业课程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当中。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由地方政府管理,以地方财政拨款或集资作为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生源和分配大部分来自本地区,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校;其基本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即在给予学生足够的学科基础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要把专业应用能力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起点,将专业应用能力的特征指标转换成课程体系、内容,要围绕专业应用能力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使学生既能直接就业,又不缺乏发展后劲。其中“依托学科”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根本区别,“面向应用”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与研究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根本区别。课程体系改革是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与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如下: 一、公共基础课:加强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具方法课(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等)和通识选修课。在这些公共基础课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必须开设外,其它的公共基础课完全由高校自主决定。高校开设哪些公共基础课,每门公共基础课的学分、学时是多少,都应该取决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如生物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开设了高等数学8学分、大学物理8学分、物理实验4学分;北京联合大学开设了高等数学8学分、大学物理4学分、没有开设物理实验。两所院校在大学物理与物理实验课程开设学分与学时的差异,是源于两所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差

2.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5-11-17 来源:教育部 教发[201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2.基本思路 ——坚持顶层设计、综合改革。系统总结近年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不断完善促进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院校设置、招生计划、拨款制度、学校治理结构、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招生

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及措施

第一初级中学深化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及措施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校把教改放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精心组织真抓实干,一切围绕教改,一切服从和服务于教改而开展。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本学期,我们将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相应实施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教改工作:以全力打造高效集体备课既形成高质量导学案为目的,以实效的课堂模式改革为重点,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教学目标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落实责任制。 1、领导包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间参与其中,适时监督和评价,确保集体备课质量。 2、严格个案、导学案审核程序,审核领导要严格把关,确保导学案质量。 (二)、建立课改示范教师机制。为使课改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并且有一个质的飞跃,学校实行课改示范教师机制。学校的教改工作将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改示范教师尽快成长,使各种课型导学案的编写及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特色,以此带动教改全面实效进行。 (三)、以个案为先导,以集体研讨为主导,全面建设高效集体备课。新学期,我校将以教师个案为先导,在集体备课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深钻细研教材,广泛搜集有关的教学资料,对本章节的内容有全面整体的把握,进而找出各个知识要点及主要问题,明确知识点,整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形成个案,个案中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要有明确的内容,并且个案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体现自己创造性的教学设想。具体要求是:教师要提前一周把下周的教学内容全部形成个案,并在集体备课前由主管领导签字通过后方可使用。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将坚持以集体研讨为主导,每周仍坚持两次集体备课,初次集体研讨定方向;二次集体研讨定细节,并且通过二次备课,最终形成高质量导学案:能

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次改革方案

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次改 革方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次改革方案 非专业类数学课程分层次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非数学专业类大学本科生的数学素质,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与工作能力的训练,本轮非数学类改革指导思想为:守正创新,协调发展。即在坚持被长期的教学实践所证明的正确教学内容、方案和体系基础上,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改革思路 1.通识教育课程:基于调查研究,根据学校实际,逐步完善并建设该类课程。 2.通修课程:《大学数学》的教学可以分为下列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大学数学E:三个学期(6学时/周)共计12个学分。 (1)课程名称:微积分Ⅰ,(第一层次Ⅰ,6学时/周,4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一元微积分学,空间解析几何。 (2)课程名称:微积分Ⅱ,(第一层次Ⅱ,6学时/周,4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多元微积分学、级数、微分方程初步。 (3)课程名称:线性代数,(第一层次Ⅲ,4学时/周,4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矩阵、线性(空间、方程组、变换)、欧氏空间、二次型。 第二层次:大学数学D:二个学期(5学时/周)共10个学分。 (1)课程名称:微积分Ⅰ,(第二层次Ⅰ,5学时/周,5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一元微积分学、多元微分学。 (2)课程名称:微积分Ⅱ,(第二层次Ⅱ,5学时/周,5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多元积分学、级数、微分方程初步。 第三层次:大学数学C:二个学期(4学时/周)共8个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