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优秀作文集锦《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文征明》素材

合集下载

文卫明帖千字文写作文

文卫明帖千字文写作文

文卫明帖千字文写作文
文征明是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起点,书法技艺通过坚持练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征明临帖练写《千字文》时,每天以写十本为标准,书法于是取得明显的进步。

他平时对写字这件事,从来没有马虎过。

有时候给别人回信,字写的稍微不满意,他一定反复重写,从不厌倦。

所以,文征明越老,他的字越精萃美妙。

文征明习字的故事告诉我们干什么事都要认真对待,只有这样才能进步。

不仅仅要认真对待,还要坚持不懈,这样就能成功。

如果文征明不坚持练字,那么他怎么能成为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呢?我们一定要学习他认真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我们班里,有个叫王晓的同学,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她每天上课时都会聚精会神的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她总是字迹工整、一丝不苟的完成。

每天早上都会坚持听英语。

她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同学,舞蹈已坚持学了6年,成为我们班的“小舞蹈家“。

因此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称赞。

而另外还有一位同学,和她恰恰相反。

上课时从不认真听讲,东张西望。

作业也不认
真完成,字迹潦草、错题很多。

无论学什么,也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也没学会。

我知道了文征明的故事后,深深体会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文徵明绘画特点与成就探析【论文】

文徵明绘画特点与成就探析【论文】

文徵明绘画特点与成就探析一、文徵明的生平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号衡同,与沈周同为长洲人,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文徵明是苏州地区文坛画界继沈周而起的领袖人物,他出身官宦之家,富有文学才能和书法才能。

早年文徵明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被录取,不再求仕进,致力诗文书画艺术创作。

54岁时他被荐进京,感受到官场的黑暗和仕途险恶,后以身患疾病为由返回苏州,专注于诗文书画。

文徵明一生过着平静优裕的风雅名士生活,主要从事艺术活动,作品表现文雅幽静的审美情趣。

文徵明比沈周的年寿更长,作品数量多、流传广,他晚年名望极高,家人子弟、门生私淑众多,大多也以诗画得名于当时。

二、文徵明的绘画艺术特征(一)浓郁的文人情怀文徵明的文人画多以雅致清高、超凡脱俗为其理想的精神境地,这些山水画中多表现的题材有小桥流水、茂林修竹、竹林村舍、石峰奇突,画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常带有避世的情绪,代表了那一时期的文人想入仕却又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但是文徵明身上所具备的艺术气质修养,却使得山水画的技法形式有了新的发展。

受这一思想的影响,他的绘画题材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描写天地自然景物为主题,如《绿荫清洁图》《春深高树图》《古木寒泉图》《石湖清胜图》等,在这类作品中既反映了平和恬静、雄伟奇异的自然境界,也表现出了典型的文人画家的思想情感。

第二类表现的是身处庭院或自然环境中的隐士的作品,主要描绘画中人物所居住的庭院,如《浒溪草堂图》《真赏鉴图》《洛原草堂图》《东园图》等。

第三类主要是文徵明摹仿前人的作品,多仿元人的为主,特别集中在赵孟頫、王蒙、倪瓒三人身上,这一类作品具有学习前人画作技法的意义,但也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为我们认识文徵明的绘画特征提供了来源。

这些作品中阐述着文徵明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感叹,作品中的山石亭台皆能表现出作者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理想。

吴门画派——文征明(一)

吴门画派——文征明(一)

吴门画派——文征明(一)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

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

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传世画作还《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

浒溪草堂图纸本设色纵26.7厘米横142.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此画画法秀润,意境清幽。

画面上描绘的是高木浓荫,掩映草堂,群山环抱,清波蜒曲,帆樯林立,榭阁屋宇错落。

近处草堂敞轩,二高士案前对坐,正在高谈阔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用笔细腻严谨,山石仅用渴笔微抹,以点苔显出明暗,经营位置,得写生之助化出清幽境界。

兰亭修禊图金笺纸本青绿设色仿米氏云山图纸本墨笔纵24.8厘米横60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就是文徵明的粗笔作品,笔法粗简,墨气淋漓,气象萧森,笔力遒劲,在粗放中抒写了宁静典雅的气质。

在寂静萧索的大自然之中,一人策杖过桥,似在略停深思,其沉静思索的姿态映衬了自然的萧森与静穆。

画面苍润,题字苍老,题诗韵致,表现了画家诗、书、画兼长并擅的文人墨气,画家凭借此抒写了沉静的文人名士生活的情怀。

文徵明-明代著名书画家,吴中四才子,吴门画派领袖人物文征明

文徵明-明代著名书画家,吴中四才子,吴门画派领袖人物文征明

文徵明-明代著名书画家,吴中四才子,吴门画派领袖人物文征明文征明简介文征明(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字徵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其书画为明代之冠。

家藏书籍、书画极富,真赝纵横。

收藏的古籍中,善本较多,宋刻本有《周易》、《资治通鉴》、《洪氏集验方》、《冲虚至德真经》、《杜工部草堂诗笺》、《白氏文集》等10数种,近千卷。

其藏书楼名众多,今从其藏书印知道有“玉兰堂”、“辛夷馆”、“翠竹斋”、“梅花书屋”、“梅溪精舍”、“玉盘山房”、“烟条馆”、“悟言室”、“清白堂”、“归来堂”等。

藏书印章还有“竺坞”、“悟言室”、“江左”、“停云”等。

卒后,其子文彭、文嘉,皆能保藏其书籍和书画。

文征明 -艺术特点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

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

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

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

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

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吴带当风高一精选作文

吴带当风高一精选作文

吴带当风高一精选作文
谁的人物描绘“冠绝于世”?谁的笔法“天衣飞扬,满壁风动”?谁的“白画”“只以墨踪为之”?谁的《云行雨施》为世人惊叹?
嚱!吴道子。

“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方圆平正。

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

”这即是一代宗师吴道子的经典名句。

吴道子是盛唐时期出色的画家,也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罕见的多产画家,被世人尊称为“画圣”。

他的画风飘逸潇洒,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此人开写意人物画之先河,奠定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基础,乃中国山水画的祖师。

吴道子一生有着巨大的创作热情和过人的旺盛的创作精力,在艺术上的大胆想像和对习题材的独特处理的本领,都是令人惊奇的。

而他那写生时的“并记在心”,更是令人惊叹。

天宝年间,唐玄宗因为四川的山水美丽,就特遣吴道子前去写生。

吴道子漫游嘉陵江,心情舒畅。

他游目聘怀,把一切领会和感受都深深铭刻在了心里。

回京后,玄宗令他在大同殿壁上描绘嘉陵山水。

吴道子根据心中所记所感,极为迅速地画出了“嘉陵江上三百余里”的美丽风光。

收笔之时,玄宗大为赞扬:“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可见此人画功深沉,本领超强。

再说艺术界的一桩盛事。

有一次,吴道子在洛阳,巧逢自己的书
法教师张旭和舞剑名手裴旻。

吴道子与裴旻相见,互为欣赏、敬仰。

一番言语,裴旻持剑舞之,吴道子飒然挥笔,张旭亦乘兴呵成一壁草书。

可谓是“一日之中,获观三绝。


吴道子,当之无愧的百代画圣——敬你。

吴门四家——文徵明

吴门四家——文徵明

此为文征明全诗。是说饮 酒逍遥的乐趣,暗喻人生。 白话试解如下。 晚年知道了饮酒的乐趣, 三杯下肚飘飘然,畅然起 兴。最难忘的是花下饮酒, 什么事物也比不上坐在酒 杯前喝酒取乐。世事千变 万化,人活不过百岁。还 应该是那些骑马得意的人 们,不如我喝累了在屋里 北窗下睡一觉。
This is a poem of wenzhengming.What it described is about drinking. I try to translate it as follows. When I realizehow interesting drinking is in my old age,I drink cups of spirits and become happy. It couldn’t be better than drinking under flowers. World changes everyday and people usually can not live over 100 years. So we need to enjoy our lives. There are so many person pursuing success. For me, drinking enough and sleeping in my room are much better.
It descriped the spring spectacle of misty and foggy rain. At the first sight,there was a cl ean river,which was staggered a part by rocks , and it extended t o the misty clouds at. Small groups of trees on shores, a few houses interspersed am ong them. Distant mountains after another, smoky clouds around and filled. Clouds and water at Foothills we re hard to distinguish. The rising smoke blend mountai ns and rocks naturally.

以文徵明的品质写作文

以文徵明的品质写作文

以文徵明的品质写作文江南吴地,自宋元以来人文荟萃,艺术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至明沈周名家出现,倾动天下,吴派就日趋兴盛,独步中原。

文徵明(一四七〇—一五五九年)是继沈周之后吴地艺坛的领袖。

他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为名,改字徵仲,因先世为湖南衡山县人,故号“衡山”。

沈周以后的吴地书画,实际上完全是文家天下。

以文徵明为中心和起点,师友、弟子、文氏一门数代在书画界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家学:从明代绘画史来看,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均是世家子弟,相对于非世家出身的唐寅、仇英,他们的影响显然要大得多。

文徵明一支乃第十一世宋代名臣文宝后裔,自第二十世文徵明祖父文洪以文学起家,成为代有著述的书香门第。

文洪与祝允明祖父祝颢、沈周妻侄桑氏、王榖祥祖父王敏等人交好,其子文林(文徵明之父)、文森均有文名,且善书法,与当时李东阳、沈周、吴宽、李应祯等文人名士相友善。

故文徵明文师吴宽、书学李应祯、画宗沈周,俱一时之名家。

艺术个性:从此次展览的文徵明作品来说,自律严谨、内敛平和、坚韧大度应该是他一生恪守的风格。

此次展出的《行书赤壁赋册》是文徵明89岁时书写的晚年作品,原本应该是手卷,残破之后再裁出来装裱成开。

文徵明长寿且是个大器晚成的人,他六十多岁算刚成名,在写书法的前期什么书体都尝试过,比如草书、临黄庭坚的大字、小楷,尝试过很多奔放的风格,但最后都不是他的选择,所以凡是看到他的偏于奔放的草书作品,几乎都是五六十岁写的,到晚年他几乎是以行草为主,而且他的行草和别人比起来也更为严谨。

他在写跋文、信件时,对得非常齐整,还不能写漏字,如果漏字,他就不要了,重新写。

一般人写漏字就在旁边补一下就行了,但他是不行的。

人品:可以说,虽然江南四大才子一向并称,但从当时人的诗文、信札来看,对文徵明的好评远远超出了他人。

唐寅、祝允明一向交好,虽然才气纵横,但风流不羁,被人赞誉的同时也少不了被抨击。

可是对文徵明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

尤其文徵明一生只有一位夫人,为昆山名门吴氏之后。

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吴门画派'简称'吴派',一般认为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加上唐寅和仇英,是沈周为'吴门四家'或称'明四家'。

明代中期以后'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当中受到重现。

沈周(公元1427-1509年)出身富于收藏的士大夫世家。

年轻时沈周便接受家庭亲友前辈的教育熏陶,培养出了深厚的文学艺术才能。

沈周一生不仕,曾游历太湖流域各地。

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诗文书画都有很高造诣。

沈周画法主要取法元人黄公望、吴镇等人,上溯董源、巨然及北宋诸家。

早年多作盈尺小景,具有沉酣深厚的意趣,亦作细笔或青绿山水。

作品大多反映画家对大自然真切而生动的感受,反映出画家开阔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力。

沈周以80岁高龄去世,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影响巨大,成为'吴派'的开创人物。

《庐山高图》是沈周41岁时为老师陈宽祝寿之作。

陈宽祖籍江西,沈周用庐明沈周作品欣赏山象征老师的崇高人格,实际是画家思想境界的体现。

画家采用王蒙的笔法,以高度的想象与技巧,集中表现出了这一雄伟瑰丽的名山形象。

近景的坡头上有一人迎瀑布而立,比例极小,却引人注目。

画上题诗气势豪宕,思潮驰骋,感情奔放,把老师的人品学识与宏伟的自然景象结合,具有感人的艺术效果。

题诗充分表现画家追求的理想境界。

《夜坐图》表现出画家在失眠的夜晚感受、思考问题的情景。

山间临溪瓦屋数间,疏树数株,一人当庭对烛端坐胡床上,夜色依稀可见,令观者产生种种遐想与回忆。

画上有长篇题记《夜坐记》,文章与图画情景相映,抒发作者情怀。

沈周的画作描绘江南一带佳景胜迹的卷、轴、册页占有相当的比重。

如他为老师杜琼画的《东原图卷》,为他的朋友吴宽画的《东庄图》册,为他的亲家徐有贞画的《桂花书屋图》轴等,都是苏州当地的景色,真实、质朴,抒发出细腻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

长洲(今苏州)人,明代书画家。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

是明代中期最着名的画家,大书法家。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也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以不合时好而未被录取。

54岁时由贡生被荐为翰林待诏。

居官四年辞归。

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力避与权贵交往,专力于诗文书画艺术30余年。

享年90岁,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晚年声望极高。

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

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

明谢在杭《五杂俎·卷七》称赞文征明小楷:“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

洎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

至本朝文征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

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

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

”他的大字有黄庭坚笔意,苍秀摆宕,骨韵兼擅。

与祝允明、王宠并重当时。

文征明斋名停云馆。

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多才艺,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

书法初师李应桢,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

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楷,人称有“二王”风骨。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洞”。

擅画山水、花卉、人物。

学生甚多,形成吴门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全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绝壑鸣琴图》轴,现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院。

《真赏图》卷,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二湘图》轴,藏故宫博物院。

其子彭、嘉,侄名伯仁,皆能世其家学,有名于时。

《赤壁赋》,文征明书于嘉请三十五年(1556),纸本墨迹,行书。

纵34厘米,横530。

7厘米。

此卷书法,作者驾驭自如,气势流贯。

此行书卷大概是文征明用软毫书就,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导送准确。

一些横画汲取了黄庭坚的笔法,略有变化,可见,这幅行书的用笔遒
劲,摹写黄山谷而又自出机杼,笔意纵逸,在温润中含有苍劲,在整饬中时出老辣,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使人感到文征明此时已进入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境界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