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大庙的导游词3篇
关于南岳大庙的导游词

关于南岳大庙的导游词南岳大庙位于湖南省衡山市南岳区南岳山脉脚下,始建于东汉,历经数百年的扩建和修缮,现已成为中国道教的著名庙宇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带来南岳大庙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道教寺庙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岳大庙被誉为“天下第一岳”的龙脉所在地,是有五岳之首的南岳山的主要宗教场所之一。
南岳大庙可分为三部分:外庙、中庙和内庙。
外庙主要是各道教派的聚集区和香火圣地。
中庙包含了南岳大殿和豫章王殿,是南岳大庙的核心区域。
内庙是寺庙的居住区,也是殿堂的修缮和保养区域。
首先,让我们来到大门口的外庙。
这里有很多道教门派,每个派别都有自己的道观、广场和活动中心。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道教文化表现,很有特色。
接下来,我们进入中庙。
中庙是南岳大庙的主要观赏区域。
南岳大殿是中庙的主体建筑,建于明代,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大殿内供奉南岳神、文昌帝君、财神爷等神明。
香火旺盛,每逢节日,大殿人山人海,气氛热烈非凡。
除了南岳大殿,中庙还有豫章王殿,这是南岳大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里面供奉的是豫章王,他是湖南省的土地神,也是南岳山的守护神。
豫章王殿的门口有一个巨大的鼎,这是香火最旺的地方之一。
最后,我们来到内庙。
内庙是各个殿堂的修缮和保养区域,不对外开放,但是通过内庙的小路能够欣赏到一些庭园景观和各种奇花异草。
在南岳大庙中,还有一些文化博物馆和展览厅,如南岳庙宇文化博物馆、楚文化展厅和殿内文物展室等。
这里收藏了很多有关南岳山、南岳大庙和湖南文化的珍贵文物和历史文献。
南岳大庙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依旧巍然屹立,还是很多道教信徒朝圣和游客观光的重要场所。
它是中国道教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心灵的寄托所。
在这里,您不仅可以领略到南方的庙宇建筑风格,还会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愿我们今天的行程给您留下难忘的回忆。
此外,南岳大庙还有其他很多的著名景点,如七十二座峰、五岳书院、化鹤峰等。
南岳衡山大庙导游词

南岳衡山大庙导游词衡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端,赤帝峰下。
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也是中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
以下是整理南岳衡山大庙导游词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南岳衡山观光旅游,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观有“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并很荣幸能和大家共度一段美好时光,祝大家游得开心,玩得尽兴!各位团友,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宫殿式古建筑群,就是有名的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端,赤帝峰下。
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
始建年代不详,地方誌有记载的大庙最早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宫建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宫”之美称。
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棂星门、奎星阁、正川门(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组成。
东边有八个道观、西边有八个佛寺,中轴线上则是儒家的建筑风格。
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
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
早在明清时期,大庙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
同时以八百蛟龙为最大特色,无论殿宇的梁柱、屋檐,还是柱基、神座,乃至门框、斗拱,神态各异的蛟龙,随处可见,原来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座石拱桥,叫“寿涧”桥,桥下是寿涧水,盛传“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南岳是寿山、寿岳,所以这座桥,是因水而得名的。
相传,如果谁能三步跨过这座桥,便可长命百岁。
各位请抬头看看大庙的正门叫什么门?有谁能认出第一个字来?(停顿)这位小姐说对啦,念“灵”字音,有好些人认不出此字,这也难怪,因为用这个“棂”字冠以庙门的很少见。
南岳大庙的导游词3篇_导游词范文_

南岳大庙的导游词3篇南岳大庙是中国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庙""南国故宫"之称,根据现存资料记载始建于唐,后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缮扩建,于光绪八年形成现在98500平方米的规模。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南岳大庙旅游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南岳大庙的导游词1各位团友,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宫殿式古建筑群,就是有名的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端,赤帝峰下。
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
始建年代不详,地方誌有记载的大庙最早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宫建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宫”之美称。
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棂星门、奎星阁、正川门(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组成。
东边有八个道观、西边有八个佛寺,中轴线上则是儒家的建筑风格。
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
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
早在明清时期,大庙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
同时以八百蛟龙为最大特色,无论殿宇的梁柱、屋檐,还是柱基、神座,乃至门框、斗拱,神态各异的蛟龙,随处可见,原来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座石拱桥,叫“寿涧”桥,桥下是寿涧水,盛传“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南岳是寿山、寿岳,所以这座桥,是因水而得名的。
相传,如果谁能三步跨过这座桥,便可长命百岁。
各位请抬头看看大庙的正门叫什么门?有谁能认出第一个字来?(停顿)这位小姐说对啦,念“灵”字音,有好些人认不出此字,这也难怪,因为用这个“棂”字冠以庙门的很少见。
关于南岳大庙的导游词

南岳大庙的导游词关于南岳大庙的导游词位于南岳山下的南岳古镇北街尽头,坐北朝南,前有寿涧水,后有赤帝庙,庙址呈长方形,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后经历了六次大火,经过扩建和修缮,才奠定了现存规模。
大殿是清德宗光绪八年(1882)按照北京故宫的样式重修的,共占地98900平方米,殿高7.2丈,是我国五岳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宫殿式的庙宇。
南岳大庙四群院落和九个建筑体组成,保持了唐宋以来的艺术精华。
第一进是正门,也叫棂星门,由花岗石砌成,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姿态雄伟,门内翠柏挺立,绿草如茵;第二进为奎星阁,其上为戏台,阁东有钟亭,阁西有鼓亭;第三进为城门式的三大洞门,正中叫正川门,门内有玲珑别致的御碑亭,亭内有清圣祖康熙四十七年(1708)为重修南岳庙而立的一个巨大的龟驮石碑,碑文系康熙亲笔;第四进为嘉应门,现加以改建,内设南岳文物保管所,南岳书画院,大庙招待所等;第五进为御书楼,保存了宋代和明代的建筑构件;第六进为正殿,殿前是一块大坪,正殿耸立在17级的`石阶上,正中的石阶嵌有汉白玉游龙浮雕,正殿高7.2丈,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内外共有72根大石柱,象征南岳72峰。
殿顶覆盖着橙黄色的琉璃瓦。
并饰有宝剑、大小蟠龙和八仙中的人物,飞檐四角,垂有铜铃,檐下窗棂、壁板,都雕刻着各种人物故事或花木鸟兽,后墙上绘有大幅云龙、丹凤。
大殿台阶四周,有麻石栏杆围绕,柱头上雕刻有狮子、麒麟、大象和骏马,栏杆中嵌有汉白玉双面浮雕144块。
殿中原来设有岳神座位,历代统治者对岳神都加赐封号。
如唐初封为“司天霍王”,开元间又封为“南岳真君”,宋代加封为“司天昭圣帝”等等。
如今的“南岳圣帝”是1983年复制的;第七进为寝宫;最后是北门,东为注生宫,西为辖神祠。
南岳大庙的导游词

《南岳大庙的导游词.doc》
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南岳衡山观光旅游,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观有“江南小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https://m./daoyouci/2187854.html
下载说明: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
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
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
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
《南岳大庙的导游词》
限时特价:9.00元/篇原价20元
联系客服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我知道了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湖南南岳导游词

湖南南岳导游词【篇一】南岳古镇是“南宋四大名镇”之一。
是一座承载衡山四千年历史文化、展现南方民俗风情的大观园,是恰当体现江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群,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宗教用品香市。
古镇景区以南岳古镇为中心,南起衡山路、北至朝阳峰,东起茶亭子,西至白龙潭,面积1.8平方公里。
以岳庙建筑、古镇老街为主要景观特色。
以朝拜岳神、宗教体验、民俗观光为主要游览内容。
主要景点有南岳衡山牌坊、南岳大庙、祝圣寺、大善寺、古镇老街、中华万寿大鼎、黄庭观、胜利坊等。
南岳古镇之古,古在它凹凸不平的麻石街道,古在它悠久的文化历史,古在它悠然不绝的袅袅檀烟,古在它淳朴自然的衡岳民风。
古镇早在唐代时便形成了香市,那时,香火鼎盛时期,每天往来的香客络绎不绝。
古镇的麻石街面,经过千年的洗刷,已经被磨的光可照人,鞋跟踩在上面发出清脆的响声,宛若在敲击每一位香客心中的那盏香灯,每一块石板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南岳古镇的古还在于北街的那座牌坊,牌坊上挺拔劲秀的“天下南岳”四个字是宋徽宗亲笔所提,当时,皇帝来南岳进香朝圣时,踏过的便是古镇的麻石板路,而皇帝走过的牌坊所在的北街,后被封为了御街。
古镇清一色的小青瓦白粉墙,高高翘起的屋檐,雕着双龙戏珠的屋尖,仿古建造的茶楼、客栈、无一不体现出南岳古镇的古朴、清幽,静坐在小镇的茶楼里品一盏清茗,感悟道佛两教的博大精深,回味这一天所观所感,一定会受益非浅。
古镇虽小,却也五脏俱全,饭店、茶馆、透着油墨香味的书屋应有尽有,夜晚盏灯时分,家家户户都燃起温暖的灯火。
古镇到了晚上还是一条美食街,从街头到街尾,满街都飘着山珍野味的香气,鲜嫩营养的高山寒菌,口感绝妙的衡山豆腐,独特美味的素斋,清爽润喉的云雾茶,让人流连忘返。
其实,古镇最有意思的是体验南岳奇特的民俗风情。
一是正月的岳庙“抢头香”。
大年三十零点一过,南岳城区,人流如潮,万人空巷,但有一明显特征,那就是在给南岳圣帝拜年之前,都不说一句话,这就是南岳一怪“熟人见面不理睬”;二是正月十五闹元宵。
精选-南岳大庙导游词-word范文

南岳大庙导游词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南岳衡山观光旅游,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观有“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并很荣幸能和大家共度一段美好时光,祝大家游得开心,玩得尽兴!我们现在所站的这座石拱桥,叫“寿涧”桥,桥下是寿涧水,盛传“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南岳是寿山、寿岳,所以这座桥,是因水而得名的。
相传,如果谁能三步跨过这座桥,便可长命百岁。
各位朋友,请跟随我一起循着昔日皇宫贵族的足迹迈入棂星门逐一参观游览。
跨入棂星门,即是一个翠柏夹道、古树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
院内左右有水火池(俗称放生池),两边有东西碑亭。
东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间尚书商辂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范纯仁撰写的《祭衡岳文》碑。
前面所见的这座古朴典雅、精致玲珑的楼阁叫奎星阁,又名盘龙亭,此为大庙的第二进。
它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39平方米。
大家看到,阁楼上有“戏台”二字,的确,这是湖南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戏台。
为何称为“戏台”呢?据说历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来岳祭拜岳神时,地方官员都要请一些戏班子和民间艺人前来演唱,以增添喜庆气氛。
戏台基座上有四个大铜钱孔,这些铜钱孔起什么作用?它们起扩音的作用,同时也象征着国富民强,国泰民安。
如今回首看看戏台两侧保存下来的“静听之”、“细思之”的题字,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在戏台的中央顶部,有一条巨大的木雕盘龙,由香樟树雕刻而成,雕刻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而且还会转动哩!故此亭又叫盘龙亭。
既是戏台,又名盘龙亭,那为何称“奎星阁”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经》记载:“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学士成败命运。
在三楼阁顶内原塑有一尊右手执笔、左手捧斗、形态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
相传谁被他点中,就会连中三元,即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会元和状元。
现在有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带着子女前来这神奇的奎星阁祭拜,希望能如愿以偿。
阁楼两侧有钟、鼓二亭,左边钟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钟,右边鼓亭原有一个直径2米的大鼓,据传钟鼓齐鸣可以镇住洪水,使龙王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
有关衡山的导游词

有关衡山的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著名的名山——衡山!衡山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南方的第一高峰。
它是我国道教和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南方的“第一山”,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衡山旅游区总面积为154平方公里,由衡山区、南岳区和祁东县三个行政区域共同组成。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感受人与大自然的融合之美。
一、景点介绍1. 南岳大庙南岳大庙是中国最大的岳庙之一,也是中国四大道教祖庙之一。
这座大庙始建于东汉,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道教徒朝拜南岳的重要场所。
整个建筑群分为三座殿,分别供奉着三位主神——玄天上帝、文昌帝君和金蟾大将军。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了解中国道教的特色和意义。
2. 雁栖楼雁栖楼是衡山最高的楼台之一,高达1300多米,位于衡山景区的南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座楼台始建于清初,只有一层,现在重建后已经是三层,风景优美、景色开阔,在这里你可以俯瞰衡山的美景,也能感受到衡山神妙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3. 黄帝峰黄帝峰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最高峰之一,峰顶有类似于黄帝庙的建筑群,供奉了古代中华民族的皇帝——黄帝。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登高一呼,滔滔一声”的感觉,同时在山顶的建筑群中还有许多古代文化的遗迹,让我们重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4. 洞庭湖源头洞庭湖源头始建于唐朝,位于衡山南麓的洞庭山上,是洞庭湖的发源地。
这里的景观非常别致,景色壮丽,是衡山独特的“天池”。
你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山林和清澈的水面带来的美妙感觉。
5. 覆盆子峰覆盆子峰是衡山的一处美丽景观,它是由一座高度如盆的山丘所组成的,故得名“覆盆子”。
它是衡山上最高的峰之一,是衡山最灵气的地方,登上山顶可感受到神秘的气息。
二、历史文化衡山的历史悠久,它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道教和佛教圣地,被誉为中国南方的“第一山”。
据文献记载,自远古时代开始,衡山就被尊为“巴蜀五岳之首”,是古代中华民族文化、道教、佛教和儒学的发源地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岳大庙的导游词3篇南岳大庙是中国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庙”“南国故宫”之称,根据现存资料记载始建于唐,后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缮扩建,于光绪八年形成现在98500平方米的规模。
下面WTT为大家带来了南岳大庙旅游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南岳大庙的导游词1 各位团友,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宫殿式古建筑群,就是有名的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端,赤帝峰下。
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
始建年代不详,地方誌有记载的大庙最早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宫建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宫”之美称。
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棂星门、奎星阁、正川门(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组成。
东边有八个道观、西边有八个佛寺,中轴线上则是儒家的建筑风格。
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
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
早在明清时期,大庙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
同时以八百蛟龙为最大特色,无论殿宇的梁柱、屋檐,还是柱基、神座,乃至门框、斗拱,神态各异的蛟龙,随处可见,原来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座石拱桥,叫“寿涧”桥,桥下是寿涧水,盛传“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南岳是寿山、寿岳,所以这座桥,是因水而得名的。
相传,如果谁能三步跨过这座桥,便可长命百岁。
各位请抬头看看大庙的正门叫什么门?有谁能认出第一个字来?(停顿)这位小姐说对啦,念“灵”字音,有好些人认不出此字,这也难怪,因为用这个“棂”字冠以庙门的很少见。
不知诸位是否去过山东孔庙,孔庙的正门即是棂星门,其实,在中国也只有这两处“棂星门”。
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棂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
据《星经》记载:门以“棂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辈出,为国所用。
因此,一般的庙宇绝不可用“棂星”来命名。
要用“棂星”冠以庙门,必须达到三个很苛刻的要:第一,是规模较大、气势宏伟的庙宇;第二,必须是人才辈出的地方;第三,须皇帝下诏书。
达到以上三个条才能建棂星门,可见,我们南岳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凡是出入此门的人,都将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才。
请各位仔细看看棂星门的对联,看有谁能将它正确念出?这位老先生念得很准:棂环卐字,槛绕回文,仰台阁辉煌,是谓仙宸帝阙;星敛贪狼,风仪和凤,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
这是副老联新刻的联语,它高度赞扬了大庙佛道并存及建筑规模之辉煌和祖国形势之大好。
在棂星门上方的汉白玉碑上,有金光闪闪的“岳庙”二字,是衡山学者康和声所书。
门原是木结构的,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才换成花岗石门,门高和宽均为20米,厚1.1米,是我国现存的最高、最宽的石质牌坊大门。
牌坊上的坊顶,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大家想想看这是个什么呢?对啦,是颗石印,象征南岳圣帝的玉玺,寓示着南岳庙至高无上的地位。
门前这两只古朴大方、形态逼真的石狮(西边一只为雄狮戏珠,东边一只为母狮戏仔),常年蹲在这里,喜迎四海嘉宾进入这吉祥之门。
各位朋友,请跟随我一起循着昔日皇宫贵族的足迹迈入棂星门逐一参观游览。
跨入棂星门,即是一个翠柏夹道、古树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
院内左右有水火池(俗称放生池),两边有东西碑亭。
东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间尚书商辂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范纯仁撰写的《祭衡岳文》碑。
前面所见的这座古朴典雅、精致玲珑的楼阁叫奎星阁,又名盘龙亭,此为大庙的第二进。
它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39平方米。
大家看到,阁楼上有“戏台”二字,的确,这是湖南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戏台。
为何称为“戏台”呢?据说历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来岳祭拜岳神时,地方官员都要请一些戏班子和民间艺人前来演唱,以增添喜庆气氛。
戏台基座上有四个大铜钱孔,这些铜钱孔起什么作用?它们起扩音的作用,同时也象征着国富民强,国泰民安。
如今回首看看戏台两侧保存下来的“静听之”、“细思之”的题字,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在戏台的中央顶部,有一条巨大的木雕盘龙,由香樟树雕刻而成,雕刻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而且还会转动哩!故此亭又叫盘龙亭。
既是戏台,又名盘龙亭,那为何称“奎星阁”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经》记载:“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学士成败命运。
在三楼阁顶内原塑有一尊右手执笔、左手捧斗、形态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
相传谁被他点中,就会连中三元,即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会元和状元。
现在有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带着子女前来这神奇的奎星阁祭拜,希望能如愿以偿。
阁楼两侧有钟、鼓二亭,左边钟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钟,右边鼓亭原有一个直径2米的大鼓,据传钟鼓齐鸣可以镇住洪水,使龙王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
南岳大庙的导游词2 南岳大庙的庙宇是古代享祭的载体,必然引起皇帝的重视。
除定期的祭祀外,历来皇室登位、诞辰、灾病,或国家昌盛、战争胜利、水旱虫灾等,都要举行祀典活动。
这种祭祀,皇帝要亲自过问,由翰林苑撰写祝文,派朝廷大员专程赴南岳莅祭。
南岳主祀的神是“南岳圣帝”,一说其神号为祝融氏,一说其神名为泽光,等等。
总之,“南岳圣帝”是南岳最大的菩萨,高大,威武,神圣,庄严,代表着神在观察、在思考、在暗示,拥有凡人不可能达到的大智慧、大胸襟、大眼界,人间万事,了然于胸,思接千古,预言未来。
因而不论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甚至皇帝,均对他敬畏几分。
这种特定的“需要背景”,决定了南岳大庙的前途,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且可以持续发展。
历史上南岳大庙曾多次毁于大火,又经多次重建和修缮扩建。
可以说,南岳大庙的庙史既是一部祭祀的历史,也是一部与天灾人祸搏斗的历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频频闪烁中华民族精神的亮点。
除了那些民间能工巧匠,历史上对南岳大庙的建设、修复、管理有贡献的人士中,有官吏、乡绅、商贾、军人甚至信男善女,既有普通老百姓,也有像李鸿章、曾国藩、薛岳、陶铸、陈毅那样的大人物,他们以信仰和智慧、财力与物力,维护着这座古庙宇雄浑大度的气势和袅袅升腾的香火。
在所有的虔诚维护者之中,有一个人值得一提,他就是湖南平江县人李元度。
李元度,号次青,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官至云南布政使。
1879年,湖南巡抚王文韵聘请李元度到南岳主持重修南岳大庙,历时三年,将被大火烧毁的大庙正殿重修一新,又增建和重修了行祠、御碑亭、御书楼、注生殿、辖神祠,使南岳大庙颇俱规模,沿袭至今。
李元度乘修庙的机会,遍涉南岳山水,独立编纂了26卷、40余万字的《南岳志》,其中便有“修监岳祠”的记载,为人们完整认识南岳大庙提供了一把“文化的钥匙”。
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
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
南岳大庙的导游词3南岳大庙分为九进四重院落,包括正殿、寝宫、御书楼、盘龙亭等建筑。
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寿涧山泉,绕墙流注,颇似北京故宫风貌。
南岳大庙佛道共存,东侧为八个道观,西侧为八个佛寺,堪称我国寺庙一绝。
南岳大庙四群院落和九个建筑体组成,保持了唐宋以来的艺术精华。
第一进是正门,也叫棂星门,由花岗石砌成,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姿态雄伟,门内翠柏挺立,绿草如茵;第二进为盘龙亭,又称奎星阁,旧时于此演戏。
阁方形,台基高约2米,花岗岩砌成,中有十字通道。
阁楼木石结构,重檐歇山顶,覆黄琉璃,檐下饰斗拱、彩绘雕镂。
覆斗形藻井中雕有一条巨大的镏金盘龙,故又名盘龙亭。
北面悬横额:“古往今来。
”柱联为:“登峰巅俯视洞庭,高唱江从东去;问天下谁称福地,长歌风从南来。
”南檐下有“奎星阁”竖额,柱联为:“亭有盘龙,何不在天飞霹电;岳常集凤,都来此地听箫韶。
”阁的左边有钟亭,原有一口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铸造的重九千斤的大铁钟,右边有鼓亭,过去置有一面直径达2米的大鼓。
二亭都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现修缮一新,新置了钟、鼓。
在二亭纵线的南面,还有二座六角攒尖亭。
东亭置明成化年间(公元1460—1487年)尚书商辂撰的《重修南岳庙记)碑,西亭置宋代范纯仁撰的《祭衡岳文》碑,东亭1944年被日机炸毁,现已恢复,亭内二碑均系八一十年代的复制品。
第三进为城门式的三大洞门,正中叫正川门,门内有玲珑别致的御碑亭,亭内有清圣祖康熙四十七年(1708)为重修南岳庙而立的一个巨大的龟驮石碑,碑文系康熙亲笔;第四进为御碑亭。
八角重檐攒尖顶,红柱碧瓦,飞檐翘角。
檐下斗拱,玲珑剔透。
亭周四面为红墙,每方开一拱门,亭内置一巨大驮碑。
状似乌龟,古传为负重之兽。
碑高3.2米,宽2米,系整块青石镂成,上刻清康熙帝玄烨亲撰的《重修南岳庙记》,全文297字,楷体,此碑为1985年重置。
亭上有“御碑亭”竖额,额枋上书不同形体的古篆“寿”字二百个,寓意南岳为“寿岳”。
第五进为嘉应门,现加以改建,内设南岳文物保管所,南岳书画院,大庙招待所等;第六进为御书楼。
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四周绕回廊,前有丹墀,中嵌蟠龙。
楼上四周装镂空窗格,其斗拱形制奇特,七踩三翘,为古代所罕见。
南檐下有“御书楼”横额。
楼下原有御碑五块,现已不存。
第七进为正殿,殿前是一块大坪,正殿耸立在17级的石阶上,正中的石阶嵌有汉白玉游龙浮雕,正殿高7.2丈,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内外共有72根大石柱,象征南岳72峰。
殿顶覆盖着橙黄色的琉璃瓦。
并饰有宝剑、大小蟠龙和八仙中的人物,飞檐四角,垂有铜铃,檐下窗棂、壁板,都雕刻着各种人物故事或花木鸟兽,后墙上绘有大幅云龙、丹凤。
大殿台阶四周,有麻石栏杆围绕,柱头上雕刻有狮子、麒麟、大象和骏马,栏杆中嵌有汉白玉双面浮雕144块。
殿中原来设有岳神座位,历代统治者对岳神都加赐封号。
如唐初封为“司天霍王”,开元间又封为“南岳真君”,宋代加封为“司天昭圣帝”等等。
如今的“南岳圣帝”是1983年复制的;第八进为寝官。
亦称谨身殿,后殿。
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
和正殿丹墀相连。
殿中设圣帝和夫人景明后、圣帝父母亲坐像,故亦称圣公圣母殿。
檐下装有粗犷的斗拱,天花绘制精美。
第九进为后山门。
亦称北后门,是岳庙中轴线的终点。
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红墙黄瓦,屋脊上饰有宝顶和走兽。
门东为注生殿,祀注生真君,民间亦称注生娘娘。
门柱联为:“注性优劣惟善人知止善地;生命寿夭皆由自造不由天。
”西为辖神殿。
一门两殿相连,一字排开,装饰古雅大方。
出后门,即可登山。
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