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钢(红硬性)
应用材料综合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金属的力学性能2.强度3.塑性4.硬度5.韧性6.疲劳强度二、填空题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等。
2.拉伸低碳钢时,试样的变形可分为、、和四个阶段。
3.通过拉伸试验测得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强度和强度,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4.金属材料的塑性也可通过拉伸试验测定,主要的指标有和,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5.洛氏硬度采用了不同的压头和载荷组成不同的硬度标尺,常用的洛氏硬度标尺有、和三种,其中应用最为广泛。
6.530HBW5/750,表示用直径的硬质合金球,在 kgf( N)的载荷作用下,保持 s时测得的硬度值为。
7.工程技术上常用来测定金属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
8.材料经过无限次载荷作用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用符号表示。
三、选择题1.拉伸试验时,试样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
A.屈服强度 B.抗拉强度 C.弹性极限2. 测定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常选用()来测试。
A.布氏硬度计 B.洛氏硬度计 C.维氏硬度计3.金属材料的()越好,则其压力加工性能越好。
A.强度 B. 塑性 C.硬度4. 做疲劳试验时,试样所承受的载荷为()。
A.静载荷 B. 冲击载荷 C.交变载荷四、简答题1.什么是强度、塑性?衡量它们的指标各有哪些?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2.什么是硬度?常用的硬度测定方法有哪几种?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各适用于哪些材料的硬度?3.下列硬度标注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210~240HBS (2)450~480HBS (3)15~20HRC (4)800~850HBW4.下列零件用什么硬度测试方法测定其硬度?(1)钳工用锉刀、手锤(2)供应态碳钢型材(3)渗氮层5.什么是冲击韧性?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6.什么叫金属的疲劳?疲劳强度用什么符号表示?为什么疲劳断裂对机械零件危害较大?如何提高和改善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7.有一标准低碳钢拉伸试样,直径为10㎜,标距长度为100㎜,在载荷为21000N时屈服,拉断试样前的最大载荷为30000N,拉断后的标距长度为133㎜,断裂处最小直径为6㎜,试计算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粉末高速钢S690与M35_M42钢组织性能对比

收稿日期:2013年9月粉末高速钢S690与M35、M42钢组织性能对比凌晓红哈尔滨第一工具制造有限公司1引言M35、M42钢是国内常用的高性能高速钢牌号,其合金含量较高,同时含有Co 元素,因此其红硬性较高。
传统的冶炼方法是采用铸锭—锻轧工艺。
由于钢的合金量高,化学成分复杂,铸锭尺寸大,冷却速度缓慢,在其凝固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粗大莱氏体碳化物偏析组织。
偏析的存在不仅给钢的锻、轧等热加工造成困难,而且还损害了钢的各种性能。
本文主要对比了粉末高速钢S690与锻轧高性能高速钢M35、M42的组织和性能,从而掌握S690钢的性能特性。
2试验材料、方法及结果2.1试样尺寸对三种材料分别取相同尺寸的试样,进行试验检测。
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的试样为Ф38mm ˑ8mm ˑ1/2ˑ4块。
冲击试验所用试样由Ф38mm 棒料经锻造成12mm ˑ12mm 长条料之后,加工成10mm ˑ10mm ˑ55mm 试样,每种材料5块试样。
抗弯试验所用试样由Ф38mm 棒料经锻造成12mm ˑ12mm 长条料之后,加工成10mm ˑ10mm ˑ120mm 试样,每种材料5块试样。
磨损试验所用试样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高速钢部分试样尺寸图245钢部分试样尺寸红硬性试验所用试样采用冲击试验用过的试样即可。
2.2化学成分的对比在直读光谱仪上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化学成分(%)钢种C WMo CrS690检测值1.365.994.604.45S690标准值1.3/1.45.2/6.04.5/5.04.0/4.5M42检测值1.101.269.563.74M42S 标准值1.08/1.121.20/1.809.0/10.03.6/4.4M35检测值0.926.324.863.87M35标准值0.9/0.946.0/6.74.7/5.23.8/4.5钢种V Co C A S690检测值3.94———1.5430.86S690标准值3.9/4.3———1.457-1.6430.85-0.89M42检测值1.127.631.091.01M42S 标准值1.0/37.55/8.501.023-1.210.93-1.06M35检测值1.804.551.110.84M35标准值1.7/2.04.5/5.01.06-1.220.77-0.85注:表中Cp 为平衡碳,A 为碳饱和度,Cp =0.033W +0.063Mo +0.06Cr +0.2V ,A =Cs /Cp表2钢种S690M42M35淬火工艺1190ħˑ3分1175ħˑ3分1225ħˑ3分淬火晶粒度10-10.5#10#10.5#回火工艺560ħˑ3次ˑ1h 550ħˑ3次ˑ1h 550ħˑ3次ˑ1h 回火硬度HRC64.46464.4/64.366.76767.6/67.165.365.365.5/65.4观察试样1/4处500倍金相组织,评定碳化物不均匀度级别,其金相组织如图3、图4、图5所示。
常用金属材料测试题

常用金属材料5.1 名词解释1.固溶处理与水韧处理:固溶处理系指将奥氏体不锈钢在1100℃加热,使所有碳化物都溶入奥氏体中,然后水中急冷,使碳化物来不及析出,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的处理。
而水韧处理则指高锰钢为消除碳化物并获得单一奥氏体的热处理,即将钢件加热至1000~1100℃,并在高温下保温一段时间,使碳化物完全溶解于奥氏体,然后于水中急冷,使奥氏体固定到室温。
2.回火稳定性与二次硬化:回火稳定性表示钢对于回火时发生软化过程的抵抗能力。
而二次硬化系指在一些含合金元素W、Mo、Cr、V、Ti等含量较多的钢中,回火后的硬度不是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连续下降,而是在某温度范围(一般为500℃~600℃)内回火时硬度不下降或有所提高,即硬度达到峰值,这一现象称为二次硬化。
3.合金元素与杂质元素:为改善钢的性能而有意识地加入到钢中的化学元素,称为合金元素;而杂质元素系指在钢的冶炼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残留至钢中的化学元素。
4.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蠕变极限():表示材料在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抵抗蠕变变形的能力;而持久强度(σ):表示材料在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
5.石墨化:指铸铁组织中石墨的形成过程。
6.可锻化退火:将白口铸铁加热至高温,经长时间退火,使渗碳体分解,形成团絮状石墨的工艺。
7.时效强化:铝合金淬火后在室温放置或加热至某一温度保温,随时间延长,其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5.2 填空题1.按钢中合金元素含量多少,可将合金钢分为低,中和高合金钢三类(分别写出合金元素含量范围)。
2.钢的质量是按S和P含量高低进行分类的。
3.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合金元素有Ti、V、Nb、Zr、Al等,而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有Mn、P、C、N 等(每空例举两种)。
4.除Co 处,其它的合金元素溶入A中均使C曲线向右移动即使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减少,淬透性增加。
5.从合金化的角度出发,提高钢的耐蚀性的主要途径有提高基体的电极电位,使之形成单相组织与形成钝化膜。
工程材料考试真题及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 A 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0分)1、固溶强化: 固溶体溶入溶质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现象。
2、加工硬化: 金属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2、合金强化: 在钢液中有选择地加入合金元素,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4、热处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5、细晶强化:晶粒尺寸通过细化处理,使得金属强度提高的方法。
二、选择适宜材料并说明常用的热处理方法(30分)三、(20分)车床主轴要求轴颈部位硬度为HRC54—58,其余地方为HRC20—25,其加工名称候选材料选用材料热处理方法最终组织机床床身 T10A, KTZ450-06, HT200 HT200 时效P +F +G 片 汽车后桥齿轮40Cr, 20CrMnTi, 60Si2Mn20CrMnTi渗碳+淬火+低温回火表面Cm +M +A ’ 心部 F +M 滚动轴承 GCr15, Cr12, QT600-2 GCr15 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Cm +M +A ’ 锉刀 9SiCr, T12, W18Cr4V T12 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Cm +M +A ’ 汽车板簧 45, 60Si2Mn, T10 60Si2Mn 淬火+中温回火 T 回钻头 W18Cr4V ,65Mn, 20 W18Cr4V 淬火+低温回火 Cm +M +A ’ 桥梁 1Cr13, 16Mn, Q195 16Mn, 不热处理 F +P 滑动轴承 H70, ZSnSb11Cu6, T8 ZSnSb11Cu6不热处理 a+SnSb 耐酸容器Q235, 1Cr18Ni9Ti, ZGMn131Cr18Ni9Ti固溶处理 A发动机曲轴 QT600-3, 45, ZL101QT600-3等温淬火+高温回火S 回+G 球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调质机加工(精)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指出:1、主轴应用的材料:45钢2、正火的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细化晶粒,消除应力;加热到Ac3+50℃保温一段时间空冷3、调质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达到良好配合淬火+高温回火4、表面淬火目的提高轴颈表面硬度5.低温回火目的和轴颈表面和心部组织。
工程材料试题(含答案)

1.F和A分别是碳在α-Fe、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2.液态金属结晶时常用的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增加过冷度、加变质剂、增加液体的流动。
3.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奥氏体组织。
4.在Fe-Fe3C相图中,钢与铸铁分界点的含碳量为 2.11% 。
5.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其加热温度为: Ac3 +(30~50)℃。
6.1Cr18Ni9Ti是不锈钢,其碳的质量分数是 0.1% 。
7. QT600-03中的“600”的含义是:σb≥600MPa 。
8.T8MnA是碳素工具钢,其中“A”的含义是高级优质。
9.40Cr是合金结构钢,其Cr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强化铁素体。
10.调质件应选中碳成分的钢,渗碳件应选低碳成分的钢。
11.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化学介质分解出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活性原子被工件表面吸附,原子由表层向内扩散形成渗层。
12.按冷却方式的不同,淬火可分为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等温淬火、分级淬火等。
13.60钢(Ac1≈727℃,Ac3≈766℃)退火小试样经700 ℃、740 ℃、800 ℃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组织分别是:P+F ,F+M+Ar ,M+Ar 。
14.金属的冷加工与热加工是按再结晶温度来划分的。
15.制造形状简单、小型、耐磨性要求较高的热固性塑料模具应选用 T10 钢,而制造形状复杂的大、中型精密塑料模具应选用 3Cr2Mo 钢。
(请从45、T10、3Cr2Mo、Q235A中选择)1.碳钢在室温下的相组成物是铁素体和渗碳体。
2.铁碳合金平衡结晶时,只有成分为 0.77%的共析钢才能发生共析反应。
3.在1100℃,含碳0.4%的钢不能进行锻造,含碳4.0%的铸铁能进行锻造。
4.细晶强化能同时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
5.碳的质量分数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是:随着钢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硬度、强度增加,塑性、韧性也随着增加。
6.固溶强化是指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的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高硬度钢,高速钢,硬度

⾼硬度钢,⾼速钢,硬度切削速度切削速度⼀般⽤ xxx m/min 表⽰, 如 30m/min, 这代表了切削时每分钟的轨迹长度, 单位是⽶/分钟. 例如⼀个 10mm的钻头, 如果切削速度为30m/min, 则其转速应为30 / (3.14159 * 10 / 1000) = 954.93转/分钟⾼速钢⾼速钢可以以30m/min的速度切削钢材合⾦常见元素C碳, Si硅, Cr铬, Ni镍, Mn锰, Mo钼, V钒, Cu铜, W钨P磷, S硫 -- 这两种元素对于指标是有害的, 通常会要求限制含量在万三以内.常见⾼硬度钢⼀般的⾼碳⼯具钢:T7A、T8A、T10A;⾼碳合⾦钢: CrWMn、9SiCr、GCrl5、Cr12、Cr12Mo1V1、Cr12MoV、3Cr2W8;⾼速钢:W18Cr4V、W6Mo5Cr4V2、W9Cr4V3都是属于⾼硬度钢,其硬度都在HRC60以上钢结硬质合⾦: GT35、TLMW50、TMW50、GW50、DT等,硬度⽐⼀般的⾼硬度钢的硬度还要⾼的多,其硬度可以达到HRC68~73。
最初的⾼速合⾦钢: C-0.67%,W-18.91%,Cr-5.47%,Mn-0.11%,V-0.29%W18Cr4V (W18)常⽤的钨系⾼速钢的⼀种, 属于莱⽒体钢, 是⾼速钢应⽤最长久的⼀种.成分 C 0.7~0.8%,W 17.5~19%, Cr 3.8~4.4%, V 1.0~1.4%, Si <0.4%, Mn <0.4%, Mo <0.3%硬度HRC:62-65抗弯强度/GPa:3.0-3.4冲击韧性/(MJm²):0.18-0.32600℃时的硬度HRC:48.5特点:强度较好,可磨性好,可⽤普通钢⽟砂轮磨削,耐热性中等,热塑性差主要⽤途:通⽤性强,⼴泛⽤于制造钻头、铰⼑、丝锥、铣⼑、齿轮⼑具及拉⼑等。
W6Mo5Cr4V2 (M2)成分:锰Mn 0.15~0.40(允许偏差:+0.04), 硫S ≤0.030, 磷P ≤0.030, 铬Cr 3.80~4.40(允许偏差:±0.05), 镍Ni 允许残余含量≤0.30, 钒V 1.75~2.20(允许偏差:±0.05), 钼Mo 4.50~5.50(允许偏差:尺⼨≤6,±0.05;尺⼨>6,±0.10), 钨W 5.50~6.75(允许偏差:尺⼨≤10,±0.10;尺⼨>10,±0.20)硬度HRC:63-66抗弯强度/GPa:3.5-4.0冲击韧性/(MJm²):0.30-0.40600℃时的硬度HRC:47-48特点:强度⾼, 热塑性好. 韧性, 耐磨性, 热塑性均优W18Cr4V; 耐热性, 可磨性稍次于W18Cr4V. 可⽤普通钢⽟砂轮磨削主要⽤途:适⽤于制作热成形⼑具和承受冲击、结构薄弱的⼑具W14Cr4VMnRE硬度HRC:64-66抗弯强度/GPa:约4.0冲击韧性/(MJm²):约0.31600℃时的硬度HRC:50.5主要⽤途:切削性能与W18Cr4V相当,适于制作热轧⼑具Cr12Mo1V1成分:C 1.40-1.60, Si ≤0.60, Mn ≤0.60, P ≤0.030, S ≤0.030, Cr 11.00-13.00, Mo 0.70-1.20, V 0.5-1.10, Co ≤1.00硬度:退⽕ ≤255HB. 压痕直径≥3.8mm. 淬⽕ ≥59HRC弹性模量为207000MPa, 质量定压热容Cp为461J/(kg·K)主要⽤途:宜制造各种⾼精度、长寿命的冷作模具、刃具和量具,例如:形状复杂的冲孔凹模、冷挤压模、滚丝轮、搓丝轮、冷剪切⼑和精密量具Cr12MoV (德标X165CrMoV12)成分:碳C 1.45~1.70, 硅Si ≤0.40, 锰Mn ≤0.40, 硫S ≤0.030, 磷P ≤0.030, 铬Cr 11.00~12.50, 镍Ni ≤0.25, 铜Cu ≤0.30, 钒V 0.15~0.30, 钼Mo 0.40~0.60硬度:退⽕ 255~207HB, 压痕直径3.8~4.2mm. 淬⽕ ≥60HRC主要⽤途:淬透性、淬⽕回⽕后的硬度、强度、韧性⽐Cr12⾼,直径为300~400mm以下的⼯件可完全淬透,淬⽕变形⼩,⾼温塑性较差。
高速钢M42的介绍

供高速钢M42化学成份%:C:1.00~1.50 MN:大于或等于0.40 SI:大于或等于0.65 CR:3.50~4.50 MO:9.00~10.0 V:0.95~1.35 W:1.15~1.85 P:大于或等于0.030 S:大于或等于0.030 CO:7.50~8.50特性:高红热硬度高耐磨耗性与切削能力高冲击韧性.晶粒细致均匀韧性高.用途:刀具业:刮刀滚齿刀铁刀钻头等锻造业:锻造模具螺丝业:六角等打头成型模具牙攻冲头热处理温度及参考办法:温火:温度800~880摄氏度以10~20摄氏度dHr炉冷至约600摄氏度碍度在HB269以上.应力消除:温度650~750摄氏度炉中冷却淬火:预热1.温度550~600摄氏度,每25MM保持30分钟预热2.温度850~900摄氏度每1MM保持20~30秒预热3.温度1050~1100摄氏度每1MM保持20~30秒适用于大型复杂工件奥斯田铁化:温度1170~1220摄氏度每1MM保持10~15秒回火淬火介质油热洛空气或气体温度540~570摄氏度每25MM保持60分钟以上回火次数3次以上硬度HRC66能上能下.M42钢是一种硬度高,红硬性好,耐磨的含钴超硬高速工具钢,主要用于制作各种性能的切削工具,在制作拉刀、铣刀、滚齿刀等高性能工具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用量不断扩大。
我所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对M42钢的化学成份进行了合理控制.采用了电渣重熔工艺以及适宜的热加上上艺,生产出M42铜的优质锻材模具材料批发钼、钴系高速钢M42牌号对照美国(AISI)M42日本(JIS)SKH59奥地利(BOHLERIT)S500德国(DIN)1 .3247化学成分(%):C 1.00~1.15Mn ≤0.40Si ≤0.65Cr 3.50~4.50Mo 9.00~10.00V 0.95~1.35W 1.15~1.85P ≤0.030S ≤0.030Co 7.50~8.50特性:高红热硬度、高耐磨耗性与切削能力、高冲击韧性、晶粒细致均匀,韧性高用途:刀具业:刮刀、滚齿刀、铣刀、钻头等锻造业:锻造模具螺丝业:六角等打头成型模、牙攻、冲头热处理温度及参考办法:退火:温度800~880℃,以10~20℃/Hr炉冷至约600℃,硬度在HB269以下;应力消除:温度650~750℃,炉中冷却淬火:预热1:温度550~600℃,每25mm保持30分钟预热2:温度850~900℃,每1mm保持20 ~30秒预热3:温度1050~1100℃,每1mm保持20~30秒,适于大型复杂工件奥斯田铁化:温度1170~1220℃,每1mm保持10~15秒淬火介质:油、热浴、空气或气体;回火:温度540~570℃,每25mm保持60分钟以上,回火次数3次以上,硬度HRC66以上化学成份:C:1.00~1.15 Mn :大于或等于0.40 Si: 大于或等于0.65 Cr:3.50~4.50 Mo:9.00~10.00 V:0.95~1.35 W:1.15~1.85 P:大于或等于0.030 S:大于或等于0.030 CO:7.50~8.50特性:高红热硬度,高耐磨耗性与切削能力,高冲击韧性.晶粒细致均匀,韧性高.用途:刀具业:刮刀,滚齿刀,铁刀,钻头等锻造业:锻造模具螺丝业:六角等打头成型模具,牙攻,冲头热处理温度及参考办法:温火:温度800~880摄氏度,以10~20摄氏度dHr炉冷至约600摄氏度,碍度在HB269以上.应力消除:温度650~750摄氏度,炉中冷却美国M42模具钢主要特性是高钴韧性高速钢.美国M42模具钢淬硬温度是1170-1210C.美国M42模具钢主要用于高韧性精密耐磨五金冷冲模,美国M42模具钢也可用于切割工具及刀具等.。
高速钢

高速工具钢1、高速钢的化学成分特点、分类及表示方法1)高速钢的化学成分特点高速钢属于高碳、高合金、莱氏体钢碳:0.7-1.4%合金元素总量:12%-30%莱氏体钢:铸态组织中出现莱氏体2)高速钢分类按使用性能分类普通高速钢: W9、M2 高性能高速钢: M42 、 M2Al按所含主要合金元素分类钨系高速钢:含钨大于9-10%,不含钼或不超过1%钼 W18Cr4V(T1)钼系高速钢:含钼高于8%,不含钨或不超过2%钨 W2Mo9Cr4V2钨钼系高速钢: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W6MO5Cr4V23)高速钢表示方法W9: W9Mo3Cr4V 9-3-4-1 W18: W18Cr4V 18-4-1 M2: W6Mo5Cr4V2 6-5-4-2 注意:数字和元素符号同大小2、高速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见课本3、高速钢的铸态室温组织高速钢的铸态组织常常由鱼骨状莱氏体(Ld)、中心黑色的共析体、白亮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4、高速钢中的碳化物高速钢中的碳化物种类多,形态各异。
碳化物按实际生成情况分为一次碳化物(直接由液相析出)和二次碳化物(从固体基体中析出)根据合金元素和碳原子的不同百分比,高速钢中存在的碳化物主要为: M6C、MC、 M23C6、M2C、M3C等M6C型碳化物:典型的M6C型碳化物是Fe4W2C。
其中Fe和W可以相互置换,形成Fe3W3C或Fe2W4C。
钢中含有的Cr、Mo、V可溶解在M6C中,Mo、V可置换W;Cr可置换Fe、W,这就使M6C稳定性不同。
如Cr溶入M6C中,使M6C稳定性下降。
M6C的硬度为73.5HRC-77HRC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呈白亮色。
存在于铸态、退火态、淬火态和回火态中M23C6型碳化物:典型碳化物是Cr23C6 主要合金元素为Cr和Fe,铁含量可以很高,甚至超过Cr 可溶入一定量的W、Mo和极少的V 其稳定性较差,淬火加热时,全部溶于奥氏体中增加钢的淬透性,存在于退火态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钢的红硬性开放分类:冶金1. 概述高速钢又名风钢或锋钢,意思是淬火时即使在空气中冷却也能硬化,并且很锋利。
它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合金钢,含有钨、钼、铬、钒等碳化物形成元素。
合金元素总量达10~25%左右。
它在高速切削产生高热情况下(约500℃)仍能保持高的硬度,HRC能在60以上。
这就是高速钢最主要的特性——红硬性。
而碳素工具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在室温下虽有很高的硬度,但当温度高于200℃时,硬度便急剧下降,在500℃硬度已降到与退火状态相似的程度,完全丧失了切削金属的能力,这就限制了碳素工具钢制作切削工具用。
而高速钢由于红硬性好,弥补了碳素工具钢的致命缺点,可以用来制造切削工具。
高速钢的热处理工艺较为复杂,必须经过退火、淬火、回火等一系列过程。
退火的目的是消除应力,降低硬度,使显微组织均匀,便于淬火。
退火温度一般为860~880℃。
淬火时由于它的导热性差一般分两阶段进行。
先在800~850℃预热(以免引起大的热应力),然后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1220~1250℃,后油冷。
工厂均采用盐炉加热。
淬火后因内部组织还保留一部分(约30%)残余奥氏体没有转变成马氏体,影响了高速钢的性能。
为使残余奥氏体转变,进一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一般要进行2~3次回火,回火温度560℃,每次保温1小时。
(1)生产制造方法:通常采用电炉生产,近来曾采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高速钢,使碳化物呈极细小的颗粒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上,提高了使用寿命。
(2)用途:用于制造各种切削工具。
如车刀、钴头、滚刀、机用锯条及要求高的模具等。
2. 主要生产厂我国大连钢厂、重庆钢厂、上海钢厂是生产高速钢的主要生产厂。
3. 主要进口生产国家我国主要从日本、俄罗斯、德国、巴西等国进口。
4. 种类有钨系高速钢和钼系高速钢两大类。
钨系高速钢有W 18 CR 4 V,钼系高速钢有W6 Mo 5 Cr 4 V 2 等。
热处理概述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工艺方法。
1.金属组织金属: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合金:一种金属元素与另外一种或几种元素,通过熔化或其他方法结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合金中同一化学成分、同一聚集状态,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
固溶体: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金属化合物:合金的组元间以一定比例发生相互作用儿生成的一种新相,通常能以化学式表示其组成。
机械混合物:由两种相或两种以上的相机械的混合在一起而得到的多相集合体。
铁素体:碳在a-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碳在g-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77%)高温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再结晶退火的金箔饰物。
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
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它新技术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
一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
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
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
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
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
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
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
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
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
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低碳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
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
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
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
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
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
它可以控制工件的各种性能,如耐磨、耐腐蚀、磁性能等。
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