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制、基轴制公差带、配合、基本偏差数值表

合集下载

轴承与轴配合的常用公差带

轴承与轴配合的常用公差带

内容摘要: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见下图。

1)标准公差(IT)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

其中公差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见下图。

1)标准公差(IT)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

其中公差等级是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

标准公差分为20级,即IT01,IT0,IT1,…,ITI8。

其尺寸精确程度从IT01到ITI8依次降低。

标准公差的具体数值可查表得到。

2)基本偏差基本偏差一般是指上下两个偏差中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即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下方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见上图。

国家标准对孔和轴均规定了28个不同的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

下图是孔和轴的28个基本偏差系列图。

从基本偏差系列图可知,轴的基本偏差从a到h为上偏差(es),且是负值,其绝对值依次减小;从j到2c为下偏差(ei),且是正值,其绝对值依次增大。

孔的基本偏差从A到H为下偏差(E1),且是正值,其绝对值依次减小,从J到ZC为上偏差(Es),且是负值,其绝对值依次增大;其中H和h的基本偏差为零。

JS和js对称于零线,没有基本偏差,其上,下偏差分别为+IT/2和-IT/2。

基本偏差系列图只表示了公差带的各种位置,所以只画出属于基本偏差的一端,另一端则是开口的,即公差带的另一端取决于标准公差(IT)的大小。

7-6 极限与配合按零件图要求加工出来的零件,装配时不需要经过选择或修配,就能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

零件具有互换性,便于装配和维修,有利于组织生产协作,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极限与配合制度是保(GB/T1800、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必要条件。

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

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

p6
30 0.035 0.022
求:30 P7 极限偏差并画出公差带图。 h6
代表经济加工精度
包括:线性尺寸公差 角度尺寸公差
场合:
主要用于较低精度的非配合尺寸
作用:
简化制图 节省图样设计时间 一般不用检验
㈡.国家标准 GB/T1804-2000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等级: 精密级 f 中等级 m 粗糙级 c 最粗级 v
㈢.标注方法
图样上 只标注基本尺寸,不标注基本偏差
H1 H2 H3 H4 H5 H6 J6 H7 J7 H8 J8 H9 H10
H11 H12 H13
常用公差
Js1 Js2

Js3
Js4 K4 M4
Js5 K5 M5 N5 P5 R5 S5
Js6 K6 M6 N6 P6 R6 S6 T6 U6 V6 X6 Y6 Z6 Js7 K7 M7 N7 P7 R7 S7 T7 U7 V7 X7 Y7 Z7
φ65 标出,并与另一偏差的整
数个位对齐书写
50±0.31
c.若上下偏差绝对值相同符 号相反时,则偏差数字只写 一个,并与基本尺寸数字字 号相同。
(1) 零件图上的标注
公差带代号注法
极限偏差注法
双注法
φ65H7 φ65Hφ7 65H7 φ65k6 φ65kφ6 65k6
φ65 φ65 φ65 φ65 φ65 φ65
3.
+ 0 -
φ25
+35 p6 +21 +22
H7
h6 -13
-14
P7
-35
基孔制中:Ymax=EI-es=-35μm 基轴制中:Ymax=EI-es=-35μm

第1章3节孔与轴极限与配合(基本偏差)-2

第1章3节孔与轴极限与配合(基本偏差)-2

EI es
ei 基本尺寸
zc
zb
0+-
js c cd d e ef f fg g h j k m n p
r
s
t
u v x y z za
b

a
例1.查表求ф200J6的基本偏差
解:查表1-8 (P17) IT6 = 0.029mm 查表1-11可知,J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ES=+0.022mm 根据标准公差与上、下偏差的关系有: EI = ES-IT6 = +0.022-0.029 = -0.007mm 我们可以看出:-0.007mm比+0.022mm更靠近零 线,而0.022mm是基本偏差, -0.007mm反而不是 基本偏差。这就是特殊的情况,所以在基本偏差的 定义中应用了“一般”的字眼,而没有一概而论。
25H8
0.033 0
25P8
0.022 0.055
25p8
0.055 0.022
25h8
0 0.033
例题:确定φ 30H7/ s 6 →φ 30S7/h6孔与轴的极限偏差。
解: 几何平均直径 D=
≈23.24
标准公差因子 i=0.45
+0.001D(d)
大写字母字代表孔,小写字母代表轴。
A
B
孔基本偏差决定了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0-
EI
C CD D
E EF F FGG H J K M N JS
P
R
S
T
UV
X Y Z ZA
ZBZC
ES 基本尺寸
ei 基本尺寸
zc
zb
0+-
es

基孔制、基轴制公差带、配合、基本偏差数值表

基孔制、基轴制公差带、配合、基本偏差数值表

内容摘要: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见下图。

1)标准公差(IT)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

其中公差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见下图。

1)标准公差(IT)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

其中公差等级是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

标准公差分为20级,即IT01,IT0,IT1,…,ITI8。

其尺寸精确程度从IT01到ITI8依次降低。

标准公差的具体数值可查表得到。

2)基本偏差基本偏差一般是指上下两个偏差中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即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下方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见上图。

国家标准对孔和轴均规定了28个不同的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

下图是孔和轴的28个基本偏差系列图。

从基本偏差系列图可知,轴的基本偏差从a到h为上偏差(es),且是负值,其绝对值依次减小;从j到2c为下偏差(ei),且是正值,其绝对值依次增大。

孔的基本偏差从A到H为下偏差(E1),且是正值,其绝对值依次减小,从J到ZC为上偏差(Es),且是负值,其绝对值依次增大;其中H和h的基本偏差为零。

JS和js对称于零线,没有基本偏差,其上,下偏差分别为+IT/2和-IT/2。

基本偏差系列图只表示了公差带的各种位置,所以只画出属于基本偏差的一端,另一端则是开口的,即公差带的另一端取决于标准公差(IT)的大小。

7-6 极限与配合按零件图要求加工出来的零件,装配时不需要经过选择或修配,就能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

零件具有互换性,便于装配和维修,有利于组织生产协作,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极限与配合制度是保(GB/T1800、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必要条件。

公差配合表

公差配合表

公差配合表:配合公差(fit tolerance)是指组成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

它是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

孔和轴的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组成了配合公差。

孔和轴配合公差的大小表示孔和轴的配合精度。

孔和轴配合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表示孔和轴的配合精度和配合性质。

配合公差的大小=公差带的大小;配合公差带大小和位置=配合性质。

公差等级的选择与轴承配合的轴或轴承座孔的公差等级与轴承精度有关。

与P0级精度轴承配合的轴,其公差等级一般为IT6,轴承座孔一般为IT7。

对旋转精度和运转的平稳性有较高要求的场合(如电动机等),应选择轴为IT5,轴承座孔为IT6。

公差带的选择当量径向载荷P分成“轻”、“正常”和“重”载荷等几种情况,其与轴承的额定动载荷C之关系为:轻载荷P≤0.06C 正常载荷0.06C1) 轴公差带安装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的轴的公差带参照相应公差带表。

就大多数场合而言,轴旋转且径向载荷方向不变,即轴承内圈相对于载荷方向旋转的场合,一般应选择过渡或过盈配合。

静止轴且径向载荷方向不变,即轴承内圈相对于载荷方向是静止的场合,可选择过渡或小间隙配合(太大的间隙是不允许的)。

2)外壳孔公差带安装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的外壳孔公差带参照相应公差带表。

选择时注意对于载荷方向摆动或旋转的外圈,应避免间隙配合。

当量径向载荷的大小也影响外圈的配合选择。

3) 轴承座结构形式的选择滚动轴承的轴承座除非有特别需要,一般多采用整体式结构,剖分式轴承座只是在装配上有困难,或在装配上方便的优点成为主要考虑点时才采用,但它不能应用于紧配合或较精密的配合,例如K7和比K7更紧的配合,又如公差等级为IT6或更精密的座孔,都不得采用剖分式轴承座。

公差标准:①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属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将变为过盈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过盈量不大;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h5、h6、g5、g6等构成配合时,不在是间隙而成为过渡配合。

配合的选择及常用配合的尺寸公差

配合的选择及常用配合的尺寸公差

d9
一20 一45 一30 一60 一40 一76 一50 一93
e7
一14 一24 一20 一32 一25 一40 一32 一50
e8
一14 一28 一20 一38 一25 一47 一32 一59
e9
一14 一39 一20 一50 一25 一61 一32 一75
f6
一6 一12 一10 一18 一13 一22 一16 一27
[技术参数]
配合选择的基础/尺寸公差及配合
JIS使用方法系列 节选自制图手册(精度篇) 节选自JIS B 0401(1998)
H9 c9 适 用 部 位 功 能 上 的 分 类 功能上需要较大间隙的部位 膨胀。位置误差大。 嵌入长度长。 适 用 例
H6 缓 转 合 可 相 对 移 动 零 件 轻 间 转 隙 合 配 合 转 f6 合 精 转 台 滑 h5 合 压 过 入 渡 配 打 不 合 入 能 相 对 移 动 的 零 件 过 盈 强 压 配 入 合 · 烧 嵌 · 冷 嵌 轻 压 入 压 入 m5 h5 h6 js5 g5
h7
0 一10 0 一12 0 一15 0 一18
h8
0 一14 0 一18 0 一22 0 一27
h9
0 一25 0 一30 0 一36 0 一43
js6
Ú3 Ú4 Ú4.5
js7
Ú5 Ú6 Ú7.5
k5
+4 0 +6 +1 +7 +1 +9 +1
k6
+6 0 +9 +1 +10 +1 +12 +1
节选自JIS B 0401(1999)
常用配合中轴的尺寸容许公差
基准尺寸 的分类 (mm) 大于 至
一 3 6 10 14 18 24 30 40 50 65 3

公差与配合的计算教程

公差与配合的计算教程

公差与配合的计算教程1.根据表1中给出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求出下列孔、轴的上下偏差数值:(1).7850h E Φ (2).7860m H Φ 表1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1.解:(1).7850h E Φ为基轴制,故:es =0ei =-IT7=-25m μ而孔的基本偏差可通过通用规则求出: EI =-es =+50m μES =EI +IT8=+50+39=+89m μ (2).7860m H Φ的基本偏差可直接查表求得: EI =0ES =+IT8=+46m μ ei =+11m μes =ei +IT7=+11+30=+41m μ 2.设某配合的孔为()027.00815+H φmm ,轴为()016.0034.0715--f φmm ,试分别计算它们的基本尺寸、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和配合公差、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并指出它们属于何种基准制的配合类别,画出尺寸公差带图。

解: 孔、轴的基本尺寸:D = d = 15mm 。

此配合为基孔制的间隙配合。

孔 轴最大极限尺寸: D max = 15.027mm , d max = 14.984mm 。

最小极限尺寸: D min = 15mm , d min = 14.966mm 。

极限偏差: ES = 27μm ,EI = 0 es = -16μm ,尺寸公差: T h = 27μm , T s = 18μm 。

配合公差: T f = T h + T s = 27 + 18 = 45μm 。

最大间隙: X max = ES – ei = 27 - (-34) = 61μm 。

最小间隙: X min = EI – es = o - (-16) = 16μm 。

画出尺寸公差带图如图所示。

3.设某配合的孔为()007.0018.0750+-K φmm ,轴为()0016.0650-h φmm 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和配合公差、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并指出它们属于何种基准制的配合类别,画出尺寸公差带图。

机械制图(工程图学)公差与配合

机械制图(工程图学)公差与配合

H7 js6 H8 js7
H7 k6 H8 k7
H7 m6 H8 m7
H7 n6 H8 n7
H7 p6 H8 p7
H7 r6 H8 r7
H7 s6 H8 s7
H7 t6 H8 t7
H7 u6 H8 u7
H7 v6
H7 x6
H7 y6
H7 z6
1、标注有 的为优先配合 2、H6/n5、H7/p6在基本尺寸小于等于3mm和H8/r7在小于等于100mm时为过渡配合
Y
Ra
X
o
L
OX为基准线
3.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其注法
⒈ 表面粗糙度代号
表面粗糙度代号
表面粗糙度符号 表面粗糙度参数 其它有关规定
⑴ 表面粗糙度符号
基本符号:
60° 60°
H1 ≈1.4h H 2= 2 H 1 h —— 字高
5 7 10
H2
数字与字母高度
H1
2.5 0.25
3.5
符号的线宽
高度H1 高度H2
表11-8 基本尺寸至500mm基轴制优先、常用配合
基 孔 准轴
A B C D E F G H Js K M N P R S T U V X Y Z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F6 h5 G6 h5 H6 h5 Js6 h5 K6 h5 M6 h5 N6 h5 P6 h5 R6 h5 过盈配合 S6 h5 T6 h5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 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制度。
基准孔 公差带图:
0+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
0
② 基轴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 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见下图。

1)标准公差(IT)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

其中公差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见下图。

1)标准公差(IT)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

其中公差等级是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

标准公差分为20级,即IT01,IT0,IT1,…,ITI8。

其尺寸精确程度从IT01到ITI8依次降低。

标准公差的具体数值可查表得到。

2)基本偏差基本偏差一般是指上下两个偏差中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即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下方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见上图。

国家标准对孔和轴均规定了28个不同的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

下图是孔和轴的28个基本偏差系列图。

从基本偏差系列图可知,轴的基本偏差从a到h为上偏差(es),且是负值,其绝对值依次减小;从j到2c为下偏差(ei),且是正值,其绝对值依次增大。

孔的基本偏差从A到H为下偏差(E1),且是正值,其绝对值依次减小,从J到ZC为上偏差(Es),且是负值,其绝对值依次增大;其中H和h的基本偏差为零。

JS和js对称于零线,没有基本偏差,其上,下偏差分别为+IT/2和-IT/2。

基本偏差系列图只表示了公差带的各种位置,所以只画出属于基本偏差的一端,另一端则是开口的,即公差带的另一端取决于标准公差(IT)的大小。

7-6 极限与配合按零件图要求加工出来的零件,装配时不需要经过选择或修配,就能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

零件具有互换性,便于装配和维修,有利于组织生产协作,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极限与配合制度是保(GB/T1800、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必要条件。

下面简要介绍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GB/T1801)的基本内容。

一、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⒈零件的互换性同一批零件,不经挑选和辅助加工,任取一个就可顺利地装到机器上去,并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零件的这种性能称为互换性。

零件具有互换性,不仅能组织大批量生产,而且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减低成本和便于维修。

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措施:由设计者确定合理的配合要求和尺寸公差大小。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允许零件实际尺寸有一个变动量,这个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公差。

⒉基本术语基本尺寸:设计给定的尺寸;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它是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的。

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分别称为上偏差和下偏差,见图7-33。

即: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国家标准规定:孔的上偏差代号为ES,孔的下偏差代号为EI,如图7-33所示。

轴的上偏差代号为es,下偏差代号为ei。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例:一根轴的直径为¢50±0.008。

其基本尺寸为¢50,最大极限尺寸为¢50.008,最小极限尺寸为¢49.992。

上偏差=50.008—50=0.008下偏差=49.992—50=-0.008公差=50.008—49.992=0.016 或=0.008—(-0.008)=0.016零线:在公差带图(公差与配合图解)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即零偏差线。

通常以零线表示基本尺寸。

尺寸公差带(简称公差带):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

⒊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孔和轴之间的配合有松有紧,国家标准规定配合分三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1)间隙配合孔与轴配合时,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见图7-34。

2)过盈配合孔和轴配合时,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轴的尺寸,其代数差为负值为过盈。

具有过盈的配合称为过盈配合。

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见图7-35。

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为过渡配合。

此时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见图7-36。

⒋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公差带由“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这两个要素组成。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大小,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位置。

1)标准公差标准公差是标准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

标准公差分位20个等级,即:IT01、IT0、IT1至IT18。

IT表示公差,数字表示公差等级,从IT01至IT18依次降低。

2)基本偏差基本偏差是标准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当公差带在零线的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反之则为上偏差。

轴与孔的基本偏差带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为孔,小写为轴,各有28个。

其中H(h)的基本偏差为零,常作为基准孔或基准轴的偏差代号。

⒌配合制度当基本尺寸确定后,为了得到孔与轴之间各种不同性质的配合,又便于设计和制造,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不同的基准制,即基孔制和基轴制,在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

1)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如图7-37(a)所示。

基孔制配合中的孔为基孔制,用基本偏差代号H表示,基孔制的下偏差为零。

2)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如图7-37(b)所示。

基轴制配合中的轴为基准轴,用基本偏差代号h表示,基准轴的上偏差为零。

轴承内圈与轴选k6轴承外圈与孔选J7(五)滚动轴承的配合轴承的配合是指内圈与轴颈及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

轴承的内、外圈,按其尺寸比例一般可认为是薄壁零件,容易变形、当它装人外壳孔或装到轴上后,其内、外圈的不圆度,将受到外壳孔及轴颈形状的影响。

因此,除了对轴承的内、外径规定了直径公差外,还规定了平均内径和平均外径(用人或Dm表示)的公差,后者相当于轴承在正确制造的轴上或外壳孔中装配后;它的9f8或内径的尺寸公差。

标准规定.0、6‘5、4‘2各公差等级的轴承的内径八和外径Dm的公差带均为单向制,而且统一采用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值的分布(下图)。

详细内容见有关标准。

滚动轴承是标准件,为使轴承便于五换和大量生产,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采用基扎制,即以轴承内孔的尺寸为基准;轴承外径与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即以轴承的外径尺寸为基准。

与内圈相配合的轴的公差带以及与外围相配合的外壳孔的公差带·均按圆柱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F选取。

由于人的公差带在本线之下,而圆柱公差标准中基准孔的公差带在零线之上,所以轴动轴承配合和它的基准面(内圈内径,外圈外径)偏差与轴预或座孔尺寸偏差的相对关系。

由中可以看出,对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而言,圆柱公差标准中的许多过渡配合在这里实际成为还配合,而有的间隙配合,在这里实际变为过渡配合。

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与圆柱公差标准。

规定的基轴制同类配合相比较,配合性质的类别基本一致,但由于轴承外径的公差值较小,因而配合也较紧。

a)轴承与轴配合的常用公差带关系图b) 轴承与外壳配合常用公差带关系图Ädmp—轴承内圈单一平面平均内孔直径的偏差;ÄDmp—轴承外圈单一平面外径的偏差图: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的配合轴承配合种类的选取,应根据轴承的类型和尺寸、载荷的大小和方向以及载荷的性质等决定。

正确选择的轴承配合应保证轴承正常运转,防止内圈与轴、外圈与外壳孔在工作时发生相对工转动。

一般地说,当工作载荷的方向不变时,转动圈应比不动圈有更紧一些的配合,因为转动队承受旋转的载荷,而不动图承受局部的载荷。

当转速愈高、载荷愈大和振动愈强烈时,则应造用一愈紧的配合。

当轴承安装于薄壁外壳或空心轴上时,也应采用较紧的配合。

但是过紧的配合是不利的;这时可能因内圈的弹性膨胀和外圈的收缩而使轴承内部的游隙减小甚至完全消失,也可能由于相配合的轴和座孔表面的不规则形状或不均匀的刚性而导致轴承内外圈不规则的变形,这些都将破坏轴承的正常工作。

过紧的配合还会使装拆困难,尤其对于重型机械。

对开式的外壳与轴承外圈的配合,宜采用较松的配合。

当要求轴承的外圈在运转中能沿轴向游动时,该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也应较松,但不应让外圈在外壳孔内可以转动。

过松的配合对提高轴承的旋转精度、减少振动是不利的。

如果机器工作时有较大的温度变化,那么,工作温度将使配合性质发生变化。

轴承运转时,对于一般工作机械来说,套圈的温度常高于其相邻零件的温度。

这时,轴承内圈可能因热膨胀而与轴松动,外圈可能因热膨胀而与外壳孔胀紧,从而可能使原来需要外圈有轴向游动性能的支承丧失游动性。

所以;在选择配合时必须仔细考虑轴承装置各部分的温差和其热传导的方向。

以上介绍了选择轴承配合的一般原则,具体选择时可结合机器的类型和工作情况,参照同类机器的使用经验进行。

各类机器所使用的轴承配合以及各类配合的配合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和几何形状允许偏差等资料可查阅有关手册。

基孔制优先、常用配合注:①56n H 、6p 3mm 和7H 在基本尺寸小于或等于78r H 在小于或等于100mm 时,为过渡配合。

②标有“▲”的代号为优先配合。

基轴制优先、常用配合注:①标有“▲”的代号为优先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