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框图

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框图
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框图

1

2

隧道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隧道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第十二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第一节质量目标及质量方针 12.1.1质量目标 分项、分部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确保北京市结构“长城杯”。 12.1.2质量方针 兑现合同承诺,留下时代精品。 第二节质量管理组织及质量保证体系 12.2.1质量管理组织 质量管理组织见图12-1。 图12-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12.2.2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节检测、试验及措施 12.3.1检测、试验组织机构 1.开工前,在工地现场建立工地试验室,下设混凝土、钢材、土工、防水试验组和资料收集整理组。 2.试验室配备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负责试验工作,并接受

监理工程师的监督。 3.现场试验室主要负责现场材料进货检验、标识、抽样检验、配合比设计、强度、抗渗试验及现场质量控制与指导,并负责有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2.3.2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1.工地试验室按检测试验工作需要配置检测能力符合规定要求的检测试验设备和经资格认可的工作人员。 2.建立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周期检定校准制度,对已进行周期检定校准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标识,并建立台帐。妥善保存检验、测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测试数据。 3.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适用人员,对所适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填写适用维护保养记录,表明仪器状态。 4.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偏离核准状态时,应评定已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并决定是否重新进行检验和试验。 12.3.3检验、试验 1.进货检验和试验 对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工程设备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未经检验或验证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或安装。 检验和试验工作流程见图12-3。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几个问题

前言 实验室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就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使这些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影响检测报告质量的因素很多,为使这些因素全部受控,就必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研究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协调和配合的工作。因此,实验室必须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规律,要对影响检验数据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将检验工作的全过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几个问题 摘要: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实验室生命的体系,针对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控制,确保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适宜、充分、有效。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问题 1领导的认识很高,但重视不够 谈到质量管理体系,很多实验室的领导都认为很重要,因为质量是实验室的生命,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保障实验室生命的体系。但在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由于实验室领导或忙于各种检测工作或忙于处理协调各种关系,因而忽略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涉及实验室的各个部门,如果实验室领导不重视,实验室内部间不配合,质量管理体系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这就要求领导不但要有很高的认识,而且还要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足够的重视,领导班子中要有一名成员分工管质量(质量负责人),最高管理者要经常过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质量负责人也要随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同时还要定期或随时做好内审与管理评审,内审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负责。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体现在体系文件上,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种记录等,体系文件要反映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范围和公正性。并适合本实验室的特点,要充分、有效,既将影响检测质量的各种因素都要加以考虑并得到控制。但很多实验室的质

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国道303线通辽至凤凰岭公路开鲁连接线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通凤开鲁连接线总监办工地试验室

试验室岗位职责 一、试验室职责范围 1、初验承包人的工地试验室并统一报省质监站验收;审批用于永久工程的钢材、水泥、构件、掺合材料等主要原材料及配合比和标准击实验结果;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不低于承包人自检频率3%的抽检试验。 2、核查承包人的标准试验并进行平行试验和批复。 3、对进场材料、工程施工质量按规定频率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检试验。 4、参与单项工程的交工验收。 5、完成有争议的试验工作,并出具试验报告。 6、汇总并向总监办报送关于原材料、施工质量的检验成果统计报表。 7、对承包人试验人员资质进行审查,对业务技术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8、完成总监办、业主要求的其他试验工作。 9、建立完善的试验检测资料台帐。 10、参加交工验收及缺陷责任期验收工作。 11、编写监理报告中有关试验、质量检查等章节的内容。 12、配合组织有关试验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交流。 13、负责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14、完成驻地办领导布置的其它工作。 二、试验室主任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试验室的各项工作。 2、批复承包人拟用于永久性工程的重要材料的料源和材料检验报告。 3、批复承包人的标准试验。 4、参加单项工程交工验收。 5、对承包人的试验人员资质进行审查,对业务技术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6、制定并安排试验人员的抽检、试验计划,检查工作进度及任务完成情况。

7、签发试验、检测报告,管理本试验室的仪器、设备。 8、完成驻地办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试验工程师岗位职责 1、对承包人的标准试验进行平行试验。 2、对进场材料、工程施工质量按规定频率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检试验。 3、完成有争议的试验工作,并出具试验报告。 4、认真钻研技术,熟练掌握试验及检测方法,并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工程试验检测方针、政策,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5、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做好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更改,确保试验、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6、认真分析处理试验、检测数据,并对试验、检测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负责。 7、试验、检测过程中若出现技术问题,应及时向试验室技术负责人报告,并按照技术负责人的要求进行处理。 8、爱护仪器、设备,保持试验室环境整洁。 9、服从分配、努力工作,及时并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 10、被检项目若无规定的检测方法时,项目检测负责人应提出严格的技术指标,制定检测方法和实施细则,取得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实施项目检测。 11、完成试验室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试验资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技术保密制度。 2、定期汇总并向总监办报送关于原材料、施工质量的检验成果统计报表。 3、建立完善的试验检测资料台帐,严格执行档案入库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料分类,做好分类资料登记工作。 4、密切注意国内、外有关试验、检测工作的发展,及时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细则、方法等。 5、经常检查档案资料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按要求办理资料的借阅手续,检查归档资料的完整性,发现问题及时报

工地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省道203线高仁至横城公路二期工程 施工第1合同段工地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一、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依据 1、总公司的企业标准、质量目标以及一系列管理办法; 2、母体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3、分公司的质量要求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 4、省道203线高仁至横城公路二期工程施工第1合同段的施工图纸内容、工程特点; 5、已批复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6、总监办及驻地办对工程的质量要求及质量目标。 二、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流程 工地临时试验室在母体试验室负责人的指导下按投标书承诺筹建各检测室。依据母体试验室相关管理制度及体系进行管理。依据本试验室制定的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工作。 (一)、开工前:试验仪器安装调试,及时联系计量校验部门标定,同时完成仪器自校,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以指导施工。 (二)、试验室主任田建伟组织试验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的政策、方针、法规和制度,确保本项目的方针和目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1、确保本室公正地、科学地、准确地进行各类试验检测工 作,签认试验检测报告。

2、督促、检查各部门岗位工作的执行情况,随时了解并解 决检测进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3、组织本室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密切注意国内外有关 试验检测工作的发展,随时收集最新的技术标准、试验 规程及技术规范。 4、制定试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及操作制度,做 到严格管理、规范操作。 5、加强与驻地监理的联系,搞好试验工作。 6、负责编制竣工试验资料。 (三)、技术负责人韩祥轩在试验室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室技术工作,开展本项目的工程质量监督及检测工作。提出试验室人员的变更意见或建议。 1、组织本室职工学习贯彻实施党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方针政策、法令法规、规范条例。 2、负责布置和检查本室业务工作,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行政方面工作。 3、负责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业务考核及奖罚工作,对发生的重大质量检测事故及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4、加强与驻地监理的联系,搞好试验内业工作。 5、负责编制竣工试验资料。 (四)、质量负责人袁翼明在项目负责人和试验室主任领导下,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试验工作计划。

实验室的质量保证体系

实验室司的质量保证体系
CFIA 实施与认证符合 ISO/IEC 17025 的质量体系

成功的业绩!- 我们今日的现状
 21个实验室获得
ISO 17025认证
– 加拿大标准委员会的 第三方认证
ISO/IEC 17025 认证

标准
ISO/IEC 17025 - 1999 年对测试和校 准实验室能力的一般要求
– - 对健全管理的要求
– - 对“技术能力 ”的要求 依据 ISO9001/9002 之要求 获得最广泛认可的国际实验室标准

质量体系 – 能力
 胜任/

能力/
人员
- 经过培训 - 获得合格 - 继续培训 - 充足配备
基础设施
- 设施 - 设备 - 方法 - 样本处理
能量
管理
- 质量政策 - 质量体系手册 - 内部审核 - 定期检查 - 资源投入

资源 – 投入
成功的关键 – 高级管理人员对质量体系的实施和维护
的承诺与投入
实施
 所有参与人员 – 费时  * ~ 20%- 30% 的雇员时
间  培训费用  文件撰写  质保官员 – FTE 的
50-100%  认证费用
 *以 2年实施期计 – 通过对信息和工
作的分配节省的时间
 维护
 5-10%的实验室资源  持续进行的内部审核  熟练程度测试  培训  矫正措施  投诉回应和跟踪  管理检查  持续的认证/审核费用

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试 验 室 质 量 保 证 体 系 宜昌至巴东(鄂渝界)公路土建十五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一、试验室职责 1.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规定和计量测试中心的要求, 结合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并认真贯彻落实。 2.负责实施贯标工作程序文件规定的“4.11”主控要素并贯彻 执行相关工作内容。 3.了解主要工程数量和大宗原材料的产源情况,提交确定原材 料产地的依据。 4.根据工程要求与检测能力, 进行各种原材料的品质指标鉴定 并设计、选定砼、砂浆配合比。对不能承担的试验检测项目及时按规定(请监理工程师参与)进行取样,委托具有相关试验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 5.掌握工程进度,做好与施工控制有关的各项试验工作,参与 施工中的质量检查及质量事故调查分析与处理工作。 6.结合工程要求,参与有关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在项目总工程师和工程部门领导下参与工程新工艺的组织设计,为工程质量谋划。 7.掌握本项目工程试验检测设备、试验仪器动态及周期检定状 况,对已到检校期的试验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及时报请相关计监局检定。

8.负责指导各工区试验技术,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核验检 测报告,并对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公证性负责,核盖计量认证专用章。 9.收集全标段试验资料,并整理、统计分析与存档,每半年向 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书面汇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年终上报年 度报表与总结。 二、试验员职责 1.认真执行上级的指示,熟悉设计文件、国家标准、技术规范、 试验规程所要求用的施测、检测方法对工程材料及工程质量进行检查。 2.掌握仪器使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检测规范,检测大纲,实施 细则进行各项检测工作,对各种工程材料及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及时提交检验、试验记录、报告表格,有权拒绝行政或其它方面的干预,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对所提供的数据负责。 3.随时定期或不定期的指导、监督、检查各工班组的质量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出具书面返工通知并告之相应施工技术员、工班长督促实施。坚决制止不合格工序、产品转入下道工序施 工。 4.及时抽检原材料,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砼及砂浆 的拌制的原材料必须坚持采用每盘称量,坚决执行不称量不准拌和施工。 5.结合本工程项目内容编制试验台帐,对施工现场取样的频率、 方法和送样记录进行检查。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 1主要项目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施工材料的质保措施 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结构安全,故在各种材料进场时,一定要求供应商随货品提供相应的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出厂合格证。对钢材、水泥、石料等及时做复试和分析报告,凡本工程使用的工程材料,均须有省级质检机构检测认证或认可的有效报告。 总之,在材料供应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四验”“三把关”。即“验规格、验品种、验数量、验质量”。材料验收人员把关、技术质量试验人员把关、作人员把关以保证各种材料均是合格优质的材料。 1.2试验与检验的质量保证措施 (1)砼的配合比设计,由质检站实施试配,试配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实施(包含砼外加剂的检验和试配)。 (2)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原材料进场(如钢筋、水泥等)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认真验对,并直接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检,对砂、石料定期按批量进行检查,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工程中。 (3)试验中的试件按技术标准的要求送到质量检验站进行试验或检验,将试验或检验结果交监理工程师审查。 (4)对各种记录表格、试验表格、报告等应建立技术档案,保证资料齐全和完善。所有竣工资料按有关部门规定编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竣工图在有关工程完工后陆续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 1.3工程隐蔽项目的质量保证措施 隐蔽工程属于特殊工序,它对工程的质量影响很大。我们对每项

隐蔽工程都严格把好质量关,在经质检人员检验判定合格并签署隐蔽工程自检记录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申请单,在履盖前48小时通知业主代表/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参加验收,经签字认可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同时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每一道工序都要满足规范要求。1.4 施工测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对图纸提供的施工控制点、水准点进行交接复核,并据此测设施工基线和施工水准点。 (2)将施工基线设置在不致发生沉降及位移的地方,并设立两个施工水准点,沿基线设置防波堤定位坐标点和控制点,施工基线和施工水准点应经常检查,设置的测点、标点应明显,并加以保护,使其不致遭受碰撞。 (3)测量仪器使用前必须经过计量所标定。 (4)施工基线及施工水准点测量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施工基线三角形最大闭合差±15″; b.施工基线测角中误差±15″; c.施工中水准测量环闭合差±20 R(mm),R—为环线路长度(km); d.施工中水准测量高程差±30L(mm)L—测段路线长度(km)。(5)将计算成果整理成册后,交监理工程师验收。 1.5抛填保证措施 (1)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测量系统控制抛石驳船定位。 (2)按网格分段分层,按不同石料要求立体交叉,多工艺配合抛填。 (3)抛填时严格控制石料规格,严格执行不同部位不同的石料规格要求。 (4)严格控制抛石偏差,不同规格抛石的允许偏差不同:堤心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 168 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 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教职成〔2015〕9 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 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 的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 机制,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 SMART 原则(具体、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三、思路与目标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改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确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质量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与运行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 —2—

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框图知识讲解

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质 量 保 证 体 系 1、质量目标:确保本项目工程质量达到优质工程标准。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2、质量管理 全面执行GB /T19902-ISO9002质量管理标准。坚持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各部门科室负责人和施工处主任为组员,全面负责工程质量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各作业班组设专(兼)职质检员,切实做好以工作质量保工程质量,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整个标段的总体质量。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见附图。 质量保证体系 各施工队 质量检测 工序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检验 检验项目 实测项目 材料质量检验 在重点工程建立质量管理点 全面进行工序分析严格操作规程,坚持自检互检,加强主导因素控制 针对问题开展群众性QC 小组活动,坚持交接班和下道对上道工序的检验 质量把关 质量预防 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质 量 管理办公室:陈德军 工 程 部 : 杨 荣 全 试 验 室 : 左 洪 利 机 料 部 : 张 敬 山 沥 青 拌 和 站 : 李 树 胜 施 工 处 : 曹 建 军 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各班组质检员各QC活动小组 全体员工

3、质量控制计划 3.1质量管理 利用微机高效、迅速、准确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及时、准确地将质量数据汇总、分析,得出质量鉴定成果,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控制。现阶段人工数据分析与数据库数据处理相结合,待事机成熟后,全部采用微机化管理。 3.1.1质量分析 收集现场考查、检测数据,通过处理,得出质量管理结论,重点利用于以下方面: 3.1.1.1影响质量原因分析。当质量问题出现征兆之后,组织进行现场考查或现场描述,从质量影响原因的数据库中找出造成质量问题征兆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杜绝或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 3.1.1.2质量要点分析。通过对生产检测数据的分析,找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工序,开展技术革新,努力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3.1.1.3质量内部对比。通过各施工处、班组的工程质量分析,统计出各施工处、班组的工程质量状况,通过内部生产经验交流,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质量状况也作为施工处、班组的考核标准,通过奖惩手段,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3.1.2质量预测 3.1.2.1通过对工程检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从中找出质量波动趋势,在质量问题出现之前提出有预见性的警告,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实现对质量状况的动态管理。 3.1.2.2通过对某段时间内的产品检测数据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找出对工程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提前入手采取措施,在质量问题发生之前将其解决,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1.3质量评定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doc

实验室组织架构图

第1章质量方针目标与承诺 1.1质量方针 科学管理持续创新 关爱员工保护环境 诚信守约构筑精品 1.2目标与承诺 1.2.1试验检测工作坚持质量第一; 1.2.2当任务数量与检测质量矛盾时,首先确保检测质量; 1.2.3考核试验检测人员工作成绩时,首先考核其试验检测质量; 1.2.4试验检测无差错率达到98%,经审核发出的检测报告无差错率达到99%。

4.1.4实验室关键岗位的质量职责 4.1.4.1.实验室主任(由法定代表人担任) -----负责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确定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分工、权力委派; -----配备检测资源,保持和发展检测能力; -----批准或授权批准检测合同; -----建立实验室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将客户和法定要求传达到所有员工; -----建立自我完善管理体系的机制,主持管理评审; -----承担检测活动中的民事法律责任; -----具有本实验室的最高决策权和否决权。 -----严格遵循CNAS-CL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 2 技术主管(或技术管理层)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资源; -----组织技术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确认和开展新项目的审批; -----负责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组织制定、审批作业指导书; -----组织重大合同的评审和管理分包工作; -----组织技术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制定员工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设施和环境的控制; -----负责仪器设备和外部服务供应的控制; -----负责测量溯源性的控制; -----组织编制和批准抽样计划; -----负责检测物品的控制; -----负责技术记录的规范与管理; -----落实检测质量的保证措施,组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能力验证和比对;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试题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试题 姓名:部门: 岗位:考核时间:年月日 阅卷人:成绩: 满分100分, 90分合格 第一部分:填空题(每题2分,共20题) 1.国家工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如下标准:[CNAS-CL01:2006]、[CNAS-CL45:2013]、 [CNAS-CL52:2014]、[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1.1质量手册范围) 2.描述质量体系的文件称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其内容应当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 业文件] 和[质量记录]四级文件。(4.2质量管理体系) 3.软件测评过程包括:[测试需求分析]、[测试策划]、[测试设计和实现]、[测试执行]、[测试总 结]等。(4.2质量管理体系) 4.对合同的任何偏离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客户(4.4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5.实验室应确保所购买的、影响测评工作质量的供应品和消耗品经过检查或证实符合[有关测评 方法]中规定的要求之后才投入使用。(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6.在确保[不损害其它客户]和[实验室秘密和利益]的前提下,允许客户代表进入实验室参与该 客户所委托的测评工作有关的操作。(4.7服务客户) 7.客户意见如涉及对实验室遵守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有关要 求提出质疑时,或测试结果引起的投诉直接涉及软件测试质量时,实验室必须立即调查,应按要求进行[附加审核]、[采取纠正措施]并[保存记录]。(4.8投诉) 8.记录分为[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两类,不同类别的记录具有不同的保存期,记录一般保存 [5]年,特殊记录的保存期限按照[记录清单规定]执行,记录的保管应有专门的场区,有[安 全保密隔离措施]。(4.13记录的控制) 9.实验室应[定期]对其工作进行内部审核,内审每年应至少安排[一]次,所安排的审核活动要保 证覆盖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所有部门和场所]、[所有检测活动]。(4.14内部审核) 10.为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以实现规定的质量目标和满足 客户的需求,实验室定期(周期为[一]年)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4.15管理评审) 11.影响实验室测评结果的正确性和可信性的决定因素很多,主要包括7类,与软件测评有关的 6大要素::[人员]、[设施和环境]、[测评方法及其确认]、[设备]、[测量溯源性]、[被检验物品的处置],对实验室而言,[人]和[法]的影响最大(5.1总则) 12.实验室确保以下人员的能力和资格:操作[专门测评设备人员]、[从事测评活动人员]、[评价 测评结果人员]和[测评文档批准、测评报告批准人员],其中,从事测评工作的人员应经有关[质量管理体系]及[测评专业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5.2人员) 13.实验室采用满足[客户需要]并适合测评项目的测评方法,当实验室认为客户提出的方法不适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示意图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示意图 (项目经理任组长) 质量检查 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专职质检员,试验员质量管理部门及有关人员 原材料验收设备检验等工序 质量 检验 成品质 量及中 间产品 质量检 验 开展群众 性的质量 管理活动, 通过TQC 小组提高 全面质量 管理 严格施工 质量管理 制度,提 高施工质 量水平 建立工序 检验员,明 确重点加 强施工过 程的质量 管理 质量把关 技术部门,质检部门 质量预防 质量保证 项目领导小组

工期保证体系框图 施工准备做到“三快”, 即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 实行网络计划管理, 及时动态调整各种施工力量 与各方建立友好关系, 创造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 适时组织劳动竞赛 高素质人员组成的精干高效的项目经理部 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 性能优良数量充足的配套机械设备 畅通的材料供货渠道,充足的材料供应 编制完善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 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避免返工 以管理做根本 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提高工效 施工组织保证 人员设备材料保证 技术保证 工期保证体系 实现工期目标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检查保证经济保证 普及教育专 业 教 育 特 殊 工 种 教 育 定 期 检 查 不 定 期 检 查 项目部每月一次检查 施工队每周一次检查 工班每天一次检查 班组每工序检查 强化安全意识,增强预防能力对安全隐患逐一落实解决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 安保部门 安全领导小组专职安全员 班组长义务安全员 开展安全活动 安全生产按 照 规 定 提 取 技 术 措 施 经 费 逐 级 签 订 安 全 施 工 责 任 书 其 它 经 济 奖 惩 经济兑现

拌合站质量保证体系结构图分析

附件-5 拌合站质量保证体系图

四、质量治理 1、混凝土拌和站由作业工区直接治理,主管质量工程师全面负责混凝土拌和站的质检工作;专职试验员对混凝土原材料进场供货验收和对混凝土搅拌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制作混凝土试件,并按时送检。做到混凝土的生产全过程均受质量操纵,保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2、工程开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及操作指导,并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上岗前进行详细技术交底。 3、拌和站的质量保证由项目总工总负责,主管质量员和拌和站站长主抓,层层落实,确保混凝土质量。 五、机械设备 (1)原材料计量系统采纳HZS120型拌和站系统,该机具有九路独立计量秤。 (2)按规定进行标定,保证投料量准确。配备一套标准砝码,按规定进行自检。 (3)每次开机前进行计量清零,并有试验人员旁站及双方签字确认,保证混凝土搅拌质量。

(4)混凝土运输使用符合机械要求的6m3混凝土搅拌车,将搅拌和合格的混凝土在规定时刻内运送至指定地点,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砼质量稳定。 六、原材料 (1)水泥 使用甲供的一般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并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严格检查验收,不同批号的水泥分不储存,同时做好标记、标牌。未检验合格严禁使用。 进场水泥按批次到试验室检验,其强度等级及技术要求必须符合本工程要求。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没有使用,必须进行复检,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2)砂 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河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严格操纵质量,确保砂含泥量小于2.0%,泥块含量小于0.5%,细度模数为2.6-3.0。并按进货批次分不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本工程。 (3)碎石 使用的石料,其连续级配为5mm-20mm。严格操纵质量,保证碎石的针片状含量不超过8%,泥块含量小于0.25%,含泥量

实验室检测质量保证体系

实验室检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体系是实验室内部实施质量管理的法规,覆盖了采样、检测过程、仪器设备、人员素质、设施与环境、检验方法和化学试剂等全部质量控制要求。为使我厂实验室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现编制检测质量保证体系。 1采样 采样涉及采样的时间、地点和频次三个方面。为了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污水,采样前应该了解进厂污水中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在采样的同时还应该测量污水的流量,以获得排污总量数据。 1.1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采样点的布设 a、整体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时,在各种进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的入口和污水设施的总排口设置采样点。 b、对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监测时,在各种进入处理设施单元污水的入口和设施单元的排口设置采样点。 1.2采样点位的管理 a、采样点位应设置明显标志,采样点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 b、经设置的采样点应建立采样点管理档案,内容包括采样点性质、名称、位置、采样频次等。 c、采样点位的日常管理,经确认的采样点应符合《城市污染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0-94、《城市污染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DBJ04-266-2008标准中的规定。 1.3水样采集

(一)采样频次 对于本厂的采样而言,污水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使污水稳定排放,则污染物排放曲线比较平稳,监督监测可以瞬时采样;对于排放曲线有明显变化的不稳定排放污水,要根据曲线情况分时间单元采样,再组成混合样品。正常情况下,混合样品的单元采样不得少于两次。如排放污水的流量、浓度甚至组分有明显变化,则在各单元采样时的采样量应与当时的污水流量成比例,以使混合样品更具有代表性。 (二)采样方法 a、污水的监测项目按照行业类型有不同要求 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0D、B0D5、D0、悬浮物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只能单独采样。 b、不同监测项目要求 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选用的容器材质、加入的保存剂及其用量与保存期、应采集的水样体积和容器等见表1。 表1 水样的保存及采样体积与容器一览表 c、实际采样位置的设置

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试验室工作流程图

混凝土工作流程图 监理抽检抽检频率自检 不合格监理旁站 合格 试验记录出具试验报告测砂、石含水率 换算施工配合比 砼搅拌运输现场 坍落度试验 合格不合格 砼抗压试件调整合格合格不合格 另行处理 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抗cl-渗透试验报

样品留存制度 1、对样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试验;试验用的试验仪器设备应在计量单位标定认可后使用,同时还应满足有关技术标准要求。 2、试件在试验过程中如遇意外情况(如停电、停水)应重新取样检验。 3、对检测结果有异议时,可以按技术标准规定的抽样方法进行复验,若仍有异议,需将样品封存并送权威检测单位复检。 4、要以原始数据为依据,与技术规范认真对照,确认无误后,按规定程序编制相关试验报告。

试验检测工作质量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在试验检测工作中必须按照规程进行,确保出具的试验检测数据和报告真实、科学、公正。 2、监督、指导试验检测人员的工作。 3、协助做好工程质量大检查、交工工程质量鉴定。负责工程质量(内在)的检测,为工程质量鉴定提供依据。 4、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提供试验检测报告。 5、掌握工程建设中原材料的质量动态,及时披露材料质量情况。 6、掌握交通行业工程质量检测发展动态,及时向项目部提供国内外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技术信息。 7、加强试验检测报告的管理,完善并规范试验检测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建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

试验室检测报告管理制度 1、在试验检测完毕后,由试验室资料员根据原始数据完成试验报告(一式二份)的编制。 2、有关试验人员对试验报告确认后签字,并交复核人签字;复核人确认报告无误,签字后送试验室负责人签字;试验室负责人确认、签字加盖试验室公章后交技术负责人签字;技术负责人签字后交试验监理确认、签字。 3、完成上述工作后由试验室资料员对试验报告进行存档,以便日后调用。 。

工地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 省道203线高仁至横城公路二期工程 施工第1合同段工地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一、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依据 1、总公司的企业标准、质量目标以及一系列管理办法; 2、母体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3、分公司的质量要求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 " 4、省道203线高仁至横城公路二期工程施工第1合同段的施工图纸内容、工程特点; 5、已批复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6、总监办及驻地办对工程的质量要求及质量目标。 二、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流程 工地临时试验室在母体试验室负责人的指导下按投标书承诺筹建各检测室。依据母体试验室相关管理制度及体系进行管理。依据本试验室制定的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工作。 (一)、开工前:试验仪器安装调试,及时联系计量校验部门标定,同时完成仪器自校,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以指导施工。 (二)、试验室主任田建伟组织试验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的政策、方针、法规和制度,确保本项目的方针和目标,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1、| 2、确保本室公正地、科学地、准确地进行各类试验检测工 作,签认试验检测报告。 3、督促、检查各部门岗位工作的执行情况,随时了解并解 决检测进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 5、组织本室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密切注意国内外有关 试验检测工作的发展,随时收集最新的技术标准、试验 规程及技术规范。 6、制定试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及操作制度,做 到严格管理、规范操作。 7、加强与驻地监理的联系,搞好试验工作。 8、负责编制竣工试验资料。 (三)、技术负责人韩祥轩在试验室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室技术工作,开展本项目的工程质量监督及检测工作。提出试验室人员的变更意见或建议。 ~ 1、组织本室职工学习贯彻实施党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方针政策、法令法规、规范条例。 2、负责布置和检查本室业务工作,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行政方面工作。

隧道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第十二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第一节质量目标 及质量方针 12.1.1质量目标 分项、分部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 构 确保北京市结 “长城杯”。 12.1.2质量方针 兑现合同承诺,留下时代精品。 第二节质量管理组织及质量保证体系 12.2.1质量管理组织 质量管理组织见图12-1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 西四环暗涵工程第七标段项目经理部 安质环保部材料设备部 * 物 资 室 贯 标 办 防 水 专 业 施 衣 开 挖 初 支 施 工 队 力 导 管 施 工 队 厂 ? 图12-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1222质量保证体系 ? 近 阿 * 慣 眯 舞 y 尊 < 禍 竖 一 觀 卑 昨 喈 壽 垂 s$ 下LU| 1 — ? — V&: 1 ? — 锄 ■> — ?- 签 逅 甬 雀 —? 祿 輕 目 卑 銅 曲r*曲阀晁噩覽* 他 H 尷 笔 「冃t「三覆H 1垂 蹩: H鏗』’小戻权瞎丨一 回 黑 帐 址 阜 哮 喇 腔 C & 一 *[ 隸時幕赵L十裁*尊艸逐皑」 心畑 % 匪也龜剧 __________ 嵋-虽咼勺無粧一 屹爭H 姻報 羊轴 帥虽淳P I _____ _ _____ I h L_?

第三节检测、试验及措施 12.3.1 检测、试验组织机构 1. 开工前,在工地现场建立工地试验室,下设混凝土、钢材、土工、防水试验组和资料 收集整理组。 2. 试验室配备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负责试验工作,并接受监理工程师 的监督。 3. 现场试验室主要负责现场材料进货检验、标识、抽样检验、配合比设计、强度、抗渗 试验及现场质量控制与指导,并负责有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2.3.2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1. 工地试验室按检测试验工作需要配置检测能力符合规定要求 的检测试验设备和经资格认可的工作人员。 2. 建立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周期检定校准制度,对已进行周期检定校准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标识,并建立台帐。妥善保存检验、测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测试数据。 3.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适用人员,对所适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 护保养,填写适用维护保养记录,表明仪器状态。 4. 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偏离核准状态时,应评定已测试结果 的有效性,并决定是否重新进行检验和试验。 12.3.3 检验、试验 1. 进货检验和试验 对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工程设备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未经检验或验证不合格的 产品投入使用或安装。 检验和试验工作流程见图12-3 。

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范文

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范文 试 验 室 质 量 保 证 体 系 宜昌至巴东(鄂渝界)公路土建十五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范文 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试验室职责 1. 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规定和计量测试中心的要求, 结合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并认真贯彻落实。 2. 负责实施贯标工作程序文件规定的“ 4.11 ”主控要素并贯彻执行 相关工作内容。 3. 了解主要工程数量和大宗原材料的产源情况,提交确定原材料产 地的依据。 4. 根据工程要求与检测能力, 进行各种原材料的品质指标鉴定并设 计、选定砼、砂浆配合比。对不能承担的试验检测项目及时按规定(请监理工程师参与)进行取样, 委托具有相关试验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 5. 掌握工程进度,做好与施工控制有关的各项试验工作,参与施工 中的质量检查及质量事故调查分析与处理工作。 6. 结合工程要求,参与有关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试 验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在项目总工程师和工程部门领导下参与工程新工艺的组织设计, 为工程质量谋划。 7. 掌握本项目工程试验检测设备、试验仪器动态及周期检定状况, 对 已到检校期的试验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及时报请相关计监局检 定。

8. 负责指导各工区试验技术,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核验检测报告,并 对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公证性负责,核盖计量认证专用章。 9. 收集全标段试验资料,并整理、统计分析与存档,每半年向上级业务主 管部门书面汇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年终上报年度报表与总结。 、试验员职责 1. 认真执行上级的指示, 熟悉设计文件、国家标准、技术规范、试验规程 所要求用的施测、检测方法对工程材料及工程质量进行检查。 2. 掌握仪器使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检测规范, 检测大纲, 实施细则进行 各项检测工作, 对各种工程材料及工程质量进行检测, 及时提交检 验、试验记录、报告表格, 有权拒绝行政或其它方面的干预,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对所提供的数据负责。 3. 随时定期或不定期的指导、监督、检查各工班组的质量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出具书面返工通知并告之相应施工技术员、工班长督促实施。坚决制止不合格工序、产品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4. 及时抽检原材料,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砼及砂浆的拌制的原 材料必须坚持采用每盘称量, 坚决执行不称量不 准拌和施工。 5. 结合本工程项目内容编制试验台帐,对施工现场取样的频率、方法和送 样记录进行检查。 6. 经常学习相关业务知识, 对试验检测的新标准做到第一时间掌握,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掌握本专业检测技术及检测仪器的发展趋势和 现状。 7. 在试验过程中在依据相关试验规范的前提下经常总结出可行的试验

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流程图

工地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流程图 (汪洪加) 一、工地质量管理工作框架 要求输入 过程实施 结果输出 (检测委托环节) (取样、检测) (检测报告) 二、PDCA 循环思想 1、P (Plan )--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 2、D (Do )--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 4、A (Action )--改进,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 循环。 三、可证明和追溯思想 所有做过的工作应得到证明,应在过程中予以记录。 所有工作应可追溯,即记录信息要完善。 人、机、料、法、 资源提供

资源管理 一、资源种类:人、机、料、发、环 二、人员的管理 1、岗位任命管理 说明:人员能力确认应由上级评下级(一般不越级评);能力确认的内容:经验、学历、持证情况、技能考核 表格:《人员能力确认与岗位授权表》 2、人员培训管理 说明: 2.1外部培训计划由各部门和工地试验室提出,技术方面培训由技术负责人审核,管理方面培训由质量负责人审核。年度培训计划由由质量负责人汇总,培训计划由主任批准。批准后的培训计划汇总到办公室,由办公室组织实施(《质量手册》。

2.2培训有效性评价主要内容:应知应会的熟练程度、工作表现等;《程序文件》规定由质量负责人进行评价 2.3培训应填写表格《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培训效果确认》 4、人员监督:通过监督,确认管理是否有效、否人员在管理和技术上的不足,包括监督计划、监督记录、纠正与预防措施等。对关键环节、新上岗、培训中人员、合同制人员进行监督。 人员监督应填写的表格《监督计划》、《监督记录》、《纠正与预防措施表》 三、设备管理 1、设备采购调运管理(《试验仪器购置审批表》、《设备档案》) 2、设备使用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