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考点:思维、言语及想像
2020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学考点知识:思维言语及想象

2020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学考点知识:思维言语及想象时间的很快,为了做好备考复习的准备,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学考点知识:思维言语及想象”,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学考点知识:思维言语及想象思维言语及想象一、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或叫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其更具有创造性。
二、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它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2.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3.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越广。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⑴迁移的作用(正迁移与负迁移)⑵原型启发的作用⑶定势的作用。
四、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与表达性失语症: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是主管说话机能的,叫言语运动中枢,又叫布洛卡中枢。
这一中枢受到损伤表现为说话迟钝费力,不能说出连贯、流畅的语言,但其发音器官并没有毛病,而且还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还能写字、认字,这种言语缺陷叫表达性失语症。
2.言语听觉中枢与接受性失语症:位于顶、枕、颞叶交汇处的颞上回受到损伤,患者能听到声音,他的听觉器官还是正常的,却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
这一中枢叫言语听觉中枢,也叫威尔尼克中枢。
这一中枢受到损伤所发生的失语症叫接受性失语症。
3.视觉性言语中枢与失读症:位于顶、枕叶交汇处的角回是主管阅读的,叫视觉性言语中枢。
这一中枢受到损伤,患者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这种失语症叫失读症。
心理咨询师复习考点

心理咨询师复习考点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知识概览第一节绪论一、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二、心理现象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认知(知)、情绪情感(情)和意志(意)是以认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过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三、心理是脑的机能。
四、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感觉、知觉、思维的萌芽(还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
五、为了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六、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认为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R-S)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七、机能主义:詹姆斯为这一学派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基础。
它1.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强调)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2.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强调)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因为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所以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个反对,三个强调)八、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2.神经元具有接受信息(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二、1.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2.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称为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
三、1.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
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

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1.简述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两大类: 心理过程和人格。
2.简述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没有脑的心理是不存在的。
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但客观现实才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离开客观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 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
所以, 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
也就是说,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 又受社会的制约, 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只有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才能揭示心理的实质和规律。
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什么?人们认识到, 很难用一个完善的理论模式概况出心理现象的本质, 从而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 逐渐把主意精力转移到对心理现象规律的探讨上, 结束了学派之争, 却为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战之后, 一些新的心理学思想相继产生, 它们以新的思潮或发展发现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从而加强了心理学研究的整合趋势。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产生在20世纪50~60年代, 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主要特点在于:强调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 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认为人又自我的纯主观意识, 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要有适当的环境, 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 完善自我, 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即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 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5、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
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 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 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简述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
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思维、言语及想象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

再造想象 幻想
➢ 有意想象是预定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
➢ 这种想象活动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方向性
➢ 有意想象是进行学习、工作、劳动,特别是 创造性活动所必须的心理过程
✓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模型 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 出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可以分为积极有益的理想和消极无益的空想
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要通 过几种操作活动来实现。
具体为: 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
具体化
1. 分析与综合---始于问题
➢ 分析是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 (可以通过动作、头脑的表象和概念进行) ➢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
索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这种思维操作活动贯串在整个思维过程
粘合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即把两种事物的品 质、特性或部分粘合起来。如千手佛、九头鸟。 “典型化”,把某类事物最典型、最有代表性 的特性集中于某一事物的形象上。如阿Q形象。 想象要借助语言和表象材料进行,其结果是形成 新东西。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
二、想象的种类
想象
• 无意想象 • 有意想象
梦 幻觉
➢ 可以直观地进行,也可以在观念中进行 ➢ 比较离不开分析和综合
4. 具体化
与抽象相反的过程。 把抽象与概括获得的原理、理论等返回实际
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思维的形态 探索问题的方向
动作思维(实际动作) 形象思维(直观形象) 抽象思维(词)
辐合思维(求同) 发散思维(求异)
是否具有创造性
再造性思维(已知) 创造性思维(独创)
第三单元 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概念形成
➢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关键的、本质属 性的思维形式,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 是对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客体、观念、事 件的心理表征。 “玫瑰花”、“花”、“植物”、“生物”
202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知识点

202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知识点一、基础心理学知识。
1. 心理学概述。
-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含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 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主要流派如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强调意识的功能)、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关注可观察的行为)、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潜意识、人格结构等理论)、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信息加工理论)。
2.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元(细胞体、树突、轴突),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 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区:如额叶(与运动、言语等有关)、顶叶(躯体感觉等)、颞叶(听觉等)、枕叶(视觉等)。
- 脑机能学说:定位说(认为大脑特定区域负责特定功能)、整体说(强调大脑是以整体发挥作用)、机能系统说(鲁利亚提出脑的三个机能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的机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模块说(认为大脑是由高度专门化的模块组成)。
3. 感觉和知觉。
- 感觉:- 感觉的定义和种类(外部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如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的关系(反比关系)。
- 感觉现象:感觉适应(如明适应、暗适应)、感觉后像(正后像和负后像)、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红色给人温暖的感觉)。
- 知觉:- 知觉的定义和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方位、距离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似动知觉又包括动景运动、诱导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三级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过程。
它起源于哲学和自然科学,后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等不同的学派和流派。
2.神经系统和大脑:神经系统是人类的控制中枢,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大脑是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中心,由不同的大脑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如感知、运动、记忆和情绪等。
3.感知和知觉:感知是人类获取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而知觉是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理解和组织的过程。
4.学习和记忆:学习是通过经验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认知获得;而记忆是将学习到的信息储存和回忆的过程。
5.情绪和情感:情绪是短暂的、强烈的心理状态,情感则是更持久和复杂的情绪体验。
情绪可以通过生理指标、认知评估和社会文化等因素来影响。
6.人格和个体差异:人格是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和特征,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等维度。
个体差异则是指不同人在人格、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差异。
7.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儿到老年人的认知、社会和情绪发展。
它包括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和成人心理学等不同阶段的研究。
8.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
它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9.心理评估和测量:心理评估是通过访谈、问卷、观察和心理测试等方法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和问题。
测量是根据标准化工具和技术来量化和比较心理现象。
10.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障碍是个体心理功能的异常,如焦虑、抑郁和精神疾病等。
治疗是帮助个体恢复和改善心理健康的过程,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和社会支持等方法。
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基础心理学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像

第五节思维、言语与想像第一单元思维概述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一〕思维的军政府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二〕思维的特征:1,思维的间接性,是指通过其他事物为中介来认识某一事物.隔岸见烟而知有火,医生看病,天气预报,科学推论,未来预见.2,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对一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各门科学的定理、法规、公式、规律等.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的,可以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间接认识是从一般到特殊;概括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而人的思维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交互进行,循环往复的过程.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一〕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二〕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头脑里抽出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解决问题的不同性质1,动作思维动作思维是实际动作作为支柱的思维活动2,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活动3,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三、再造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造思维: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第三单元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概念的掌握〔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概念所包含的范围〔二〕概念的形成又叫概念的掌握.有不同的层次.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人工概念: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三、问题解决与对问题解决的研究〔一〕问题解决的定义问题解决:给被试者提出一个问题,让被试者按照一定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则,去解决这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正迁移与负迁移2,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例如,人类受到飞鸟和鱼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和轮船,由蒲公英轻飘飘随风飞行的启发制成降落伞,模拟蝙蝠定向作用的而设计出了雷达,模拟狗鼻而设计"电子鼻".科学家们从动物的形态、动作和某些机体结构中获得启发,解决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和军事的问题,并形成仿生科学.3,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心理学家卢钦斯<A.S.Luchins,1942>的水杯量水实验可以很好地说明.该实验要求被试用三个不等容量的杯子去解决"取一定数量的水"的问题.共有8个问题,每题时限为30秒.该实验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实验组从第1题连续做到第8题,控制组只做6、7、8三题.结果,实验组被试用B-A-2C的方法解决了1~5题,接着又有81%的被试用B-A-2C的方法解决了6、7两道题,在用这种方法解第8题时遇到了困难;而控制组被试由于不受先前活动的影响,他们采用A-C和A+C的简便方法很顺利地解决了6、7、8题.实验说明,实验组大多数学生在解6、7、8题时之所以没能采用简便的方法,是由于受到在解1~5题时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阻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破除定势消极影响的办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旦发现自己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发生困难时,不要执意固守,应换一种思路,寻求新方法.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一、语言与言语语言: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言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二、言语活动的形式〔一〕外部言语与其种类人们之间的交际是通过说、听、写、读的方式进行的,这些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叫外部言语.外部言语又可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又可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不同的言语形式有不同的特点.1.对话言语2.独白言语3.书面言语〔二〕内部言语与其特点内部言语不是用来进行交际,而是为了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1.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2.言语的简缩性3.速度快听到的言语口头语言对话言语说出的言语独白言语外部言语书面言语阅读的言语协作的言语语言内部言语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一〕运动性言语中枢〔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发现,表达性失语症,表现为说话迟钝、费力、不能说出连贯、流畅的语言,但其发音器官并没有毛病,而且病人还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还能写字,还能认字.〔二〕听觉性言语中枢〔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发现,接受性失语症,听觉器官正常,能听到声音,但却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三〕视觉性言语中枢失读症,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四〕书写性言语中枢失写症,不能写字,绘画,其他运动机能正常.第五单元想象一、想象的定义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二、想象的种类(一)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下不由自主的想像.梦幻觉〔二〕有意想像定义: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像.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1.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和图示,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2.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脑中形成相应的形象的过程.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幻想包括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科学幻想:科学领域里有一定的幻想.理想:符合客观规律并能够实现的幻想. 空想:违反客观规律的和不能实现的幻想.。
最新心理咨询师(二级)指导:思维言语及想象

心理咨询师(二级)指导:思维言语及想象思维言语及想象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感觉认识了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认识了事物的整体,他们认识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属于感性认识阶段,由表及里,去粗取精,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进入理性认识的阶段,这就是思维)2思维的特征:①思维的间接性(从已知推断出未知)②思维的概括性(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比如:看见“月晕”后经常“刮风”,即得出“月晕而风”的结论)3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4思维的种类:一按思维形态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二按探索问题答案方面的不同分:复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三按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分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5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注:概念的内涵越深,外延越窄,内涵越窄外延越宽。
6概念的形成或者叫概念掌握: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迁移的作用(是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2.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3.定势的作用(人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就是定势作用) 8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而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发展的先天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9言语的活动形式:1.外部言语及其种类(又分口头言语(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和书面言语)2.内部言语及其特点①发音器官的隐蔽性②语言的减缩性③速度快10言语运动中枢机制:参与言语形式活动的皮质部位有1.运动性言语中枢又叫布洛卡中枢,受损会导致表达性失语症,2.听觉性言语中枢又叫威尔尼克中枢,3.视觉性言语中枢,受损会导致失读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点:思维、言语及想像
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像
一、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最
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1)分析与综合。
(2)抽象与概括。
二、思维的种类
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的形态可分为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和抽象思维(用词实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又称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
其中,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
这是思维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思维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
2.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分为辐合思维(按照已知的信
息和熟悉的规则实行的思维)和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
案的思维)。
其中,发散思维是更具创造性的思维。
3.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分为再造性思维(用已知的方法去解
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三、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概念的掌握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实行的单元。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2.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又称概念的掌握,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
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对概念掌握的研究能够在自然环境中通过观察的方法实行。
但是,这种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为缩短研究进程,便于控制变量,认知心理
学家设计了人工概念。
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
(三)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1.问题解决的定义
问题解决是指在问题空间中实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
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问题空间就是对问题解决情景的理解,包括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
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理解,以及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
理解。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原型启发的作用。
原型启发是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原型。
(3)定势的作用。
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