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之土壤胶体特性与酸碱性

合集下载

第3章 土壤基本性质

第3章 土壤基本性质
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 过程。
可用下式来表示:
土壤 Mg2+ +10NH4+ 胶粒 AI3+
K+
土壤 10NH4+ +Ca2+、Mg2+、Al3+、K+、 2H+ 胶粒
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与交换力的关系 离子半径(A) 离子
Na+ NH4+ K+ Mg2+ Ca2+ H+
价数
1 1 1 2 2 1
绿泥石粘粒矿物结构示意图
由两层四面体与两层八面体构成2:2型矿物
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一)氧化铁 (二)氧化铝
(三)氧化硅
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是非晶质(无定形)的铁铝 氧化物。非晶质的铁铝氧化物可以吸附阴离子 ,如土壤中磷酸根离子的吸附,使磷被固定, 失去其有效性。
二、土壤胶体的共同特性****
(1)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2)带电性 (3)分散性和凝聚性 (4)吸附代换性
(二)粘土矿物基本类型 与特性
硅氧片和铝氧片如何联结?
硅氧四面体
铝氧八面体
硅氧片
铝氧片 晶层
1:1型粘土矿物 2:1型粘土矿物
晶体颗粒 层状铝硅酸盐矿物
四个类组:
高岭石类 蒙脱石类 水云母类 绿泥石组矿物
高岭石类(1:1型矿物)
包括:高岭石、珍珠陶土、迪恺石及埃洛石等 特点:(1)1:1型的晶层结构 (2)膨胀性差 (3)同晶替代极少或没有,保肥力差 (4)胶体特性较弱,主要是晶架上的-OH在一定条件下,H+ 向外解离,使其带负电 (5)六角片状,粘着力和可塑性较弱(与蒙脱石比) 高岭组粘土矿物是 南方热带和亚热土壤中普遍而大量存在的粘土矿物,在 华北、西北、东北及西藏高原土壤中含量很少。
2、可变电荷(variable charge)*** 随pH的变化而变化的土壤电荷,这种电荷 称 为可变电荷。

土壤胶体的特征

土壤胶体的特征

土壤胶体的特征土壤胶体是直径为2~0.001微米土粒的通称。

其含量约占土重的2%~50%,是土壤中化学性质最活跃的部分。

什么是土壤胶体(土壤胶体的特点)土壤胶体类型①矿质胶体:又称无机胶体,指土壤粘粒中矿质部分,是岩石风化产物的最细部分。

除有少量石英、长石等原生矿物外,主要是次生矿物,包括蒙脱石、水云母、蛭石、高岭石和水铝英石及铁、铝、锰、硅、钛等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②有机胶体:来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残体及其分解或合成产物,是由多糖、蛋白质与腐殖质等所组成。

③有机矿质复合胶体:是由矿质胶体与有机胶体通过离子间的库仑引力和表面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缔合而成的,土壤中此类胶体往往不少。

什么是土壤胶体(土壤胶体的特点)土壤胶体特性土壤胶体除了具有与其化学组成相对应的一般性质外,还有以下特性:①表面积大:土壤胶粒的表面积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表面积也因粘粒的矿物类型而异,蒙脱石、蛭石表面积最大,达600~800米2/克,水云母次之90~130米2/克,高岭石最小10~20米2/克(见比表面)。

胶体的巨大表面积,使土壤具有物理吸附性能。

②带电荷:胶体表面都带电荷,电荷的正、负取决于胶体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胡敏酸及层状硅酸盐的胶粒表面带负电荷,交换性离子是阳离子。

铁、铝的氢氧化物和蛋白质的电荷性质视分散介质的pH而定,既可带正电荷,亦可带负电荷,因而称两性胶体(见表面电荷)。

土壤胶体的带电性使土壤具有离子吸附性能,它对保蓄土壤养分有巨大作用。

③不可逆性:土壤胶体按其状态分为溶胶与凝胶。

胶粒分散在水介质中处于彼此分开的状态为溶胶,溶胶在受到干燥、热、冻结、电解质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可变为凝胶。

在促使溶胶成为凝胶的因素消失以后,亲水胶体的凝胶通常可重新变为溶胶,而疏水胶体则不易复原。

因而前者称可逆胶体,后者称不可逆胶体。

这种不可逆性有利于增强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什么是土壤胶体(土壤胶体的特点)土壤胶体对土壤性质的影响①胶体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土壤质地的轻重、保水保肥能力的大小和耕作的难易。

土壤地理学 第二章第三章

土壤地理学 第二章第三章

土壤地理学第二章/第三章第二章:影响土壤形成的环境因素:俄国道库恰耶夫成土学说:主要观点:土壤成土因素主要有五个气候、生物、母质、地形。

时间影响土壤发育的五个主要因素:1、母质因素(不同岩石风化壳)2、生物因素(不同植被类型:草地与森林)3、气候因素(影响风化,控制植被生长)4、地形因素(影响物质与能量的分配)5、时间因素(控制土壤发育进程)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1.大循环是小循环的基础,也是土壤形成的基础(矿质养分);2.小循环是土壤形成的核心(腐殖质);3.大循环大于小循环,自然界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4.大循环小于或者等于小循环,自然界水土保持。

总之,土壤的形成过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与统一。

形成土壤的两个基本作用:◆风化作用:致密的岩石被破坏,营养元素得以释放,并形成疏松的风化层;◆生物作用:有机质加入,营养元素积聚。

1)土壤胶体及结构①土壤胶体:通常所说的土壤胶体实际上是指直径在1—100 mµm之间的土壤颗粒。

②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矿物质胶体(无机胶体):次生铝硅酸盐、铁铝化合物有机胶体: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等有机-无机复合胶体③土壤胶体结构微粒核:胶核双电层:内外吸附层、扩散层2)土壤胶体的性质①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②带电性带电的原因是什么?电性如何?③土壤胶体离子交换作用④分散和凝聚作用第一:粘土矿物胶体带电土壤中粘土矿物胶体一般都带负电荷,其电荷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同晶置换作用粘土矿物晶质中的一种离子被另一种离子取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只改变了矿物质的化学成分,而矿物的结晶构造不变,故叫做同晶置换作用。

晶格破碎边缘带电矿物质风化破碎过程中,晶格边缘离子一部分电荷未被中和而产生剩余电荷,使晶体边缘带电。

第二:腐殖质胶体带电意义?由于腐殖质分子量大、功能团多,解离后带电量大,对土壤保肥供肥性有重要影响。

第三:两性胶体带电,什么是两性胶体?表面既带负电荷,亦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称两性胶体。

土壤胶体的特性

土壤胶体的特性

土壤胶体的特性直径为2~0.μm土粒的通称可以是矿质的,即土壤矿质胶体(无机胶体),主要是次生的黏粒矿物。

也可以是有机的,即土壤有机胶体,主要是多糖、蛋白质和腐殖质。

多数情况下是有机矿质复合体,即核心部分是黏粒矿物,外面是有机胶膜,被吸附在矿质胶体表面。

其特性是:(1)其比表面积相当大(1g 胶体大约有~m2),具有相当大的反应活性和吸附性;(2) 荷电,有很强的离子交换性;(3)它是土壤各种物质最活跃的部分,因而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也最大。

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胶体通常可以分成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无机胶体。

下面我们了解这三类胶体。

ⅰ无机胶体:无机胶体在数量上远比有机胶体要多,主要是土壤粘粒,它包括fe、al、si等含水氧化物类粘土矿物以及层状硅酸盐类粘土矿物。

1、fe、al、si等含水氧化物含水氧化硅:多写成sio2·h2o,也可写成偏硅酸h2sio3,sio2·h2o发生电离时能解离出h+而使胶体带负电荷。

含水水解fe、al:多译成fe2o3·nh2o、al2o3·nh2o,也需用fe(oh)3、al(oh)3的形式去则表示,它就是硅酸盐矿物全盘风化的产物,在风化程度低的土壤上这类矿物较多。

这类矿物属两性胶体,它的带电情况主要取决于土壤的酸碱反应,酸性条件(ph\uc5)带正电荷,碱性条件下带负电荷。

2、层状硅酸盐类矿物层状硅酸盐类矿物,从外部形态上看是极细微的结晶颗粒,从内部构造上看,都是由两种基本结构单位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所构成,并且都含有结晶水只是化学成分和水化程度不同而已。

结构特征:p69图3—5、图3—6a:基本结构单位:构成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硅氧四面体:由一个硅离子(si4+)和四个氧离子(o2-)共同组成,其中三个氧离子(o2-)形成三角形为底,si4+属这个三角形之上,三个氧离子(o2-)的中心底凹处,第四个o2+属顶部,恰好把si2+砌在下面,象这样的结构体从外表面看看存有四个面,每个面存有三个o2+共同组成,si4+居四个面的中心,我们称作硅氧四面体。

5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5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受其它外力作用后而发生形变的性质。
粘结性和粘着性:
土壤粘结性: 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 粘结在一起的性质。这种性质使土壤具有抵抗外力破碎的 能力,也是耕作产生阻力的原因。
土粒-土粒(干燥) 土粒-水-土粒(湿润)
土壤粘着性: 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 着外物表面的性能。
土粒-水-外物
耕层土重=20*10-2*666.67*1.15=153.3t 孔隙度=(1-1.15/2.65)*100%=56.6% 孔隙比=56.6%/1-56.6%=1.3
2、土壤孔隙类型:
土壤孔径(当量孔径): 是指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它与孔隙
的形状及其均匀性无关。 土壤水吸力与当量孔径的关系式为: d = 3/T
一般旱地土壤容重大体在1.00~1.80 g/cm3之间。
土壤容重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反映土壤松紧度(作物适宜的容重1.14-1.26 g/cm3) ➢计算土壤的重量
ms=S·h·d (ms:土重,S:面积,h:土层深度,d:容重)
➢计算土壤中各组分的含量 如土壤水分、有机质、养分和盐分等
土壤容重一般是比重的一半左右。
土壤结构性: 土壤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力稳性、水稳性及孔隙状况的综合特征。Fra bibliotek土壤结构
大小
土壤结构体
形状
不良性状 结构体
良性结构体
块状结构 片状结构,鳞片状结构 柱状结构,棱柱状结构 核状结构 团粒结构
微团聚体
孔 性 孔隙度和孔隙级别
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
肥力特性
土壤结构性
改善耕性
水力学稳定性
稳定性 机械学稳定性
Al(OH)3+H+→Al(OH)2++H2O 酸性环境 Al(OH)3 +OH- →Al(OH)2O-+ H2O 碱性环境 c.层状硅酸盐:

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性

黄棕壤(湖北) 0.01
0.44
红壤(广西)
1.48
9.14
3. 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
活性酸
先有活性酸,后有潜性酸;
潜性酸大大地大于活性酸;
活性酸与潜性酸处于动态平 衡中。
潜性酸
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起源,代 表土壤酸度的强度;
潜在酸是土壤酸度的主体,代 表土壤酸度的容量。
活性酸和潜性酸的总和,称为土壤总酸度。由于它通 常是用滴定法测定的,故又称之为土壤的滴定酸度。 它是土壤的酸度的容量指标。它与 pH 值在意义上是 不同的。
定义
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表现的酸度。
活性酸度的表示: 决定土壤溶液中H+浓度,通常用pH值表示,
即pH=-lg[H+]
我国土壤酸碱度分级
pH 值 酸碱度分级 pH 值 酸碱度分级
<4.5 4.5-5.5 5.5-6.0 6.0-6.5 6.5-7.0
极强酸性 强酸性 酸性 弱酸性 中性
7.0-7.5 7.5-8.5 8.5-9.5 >9.5
水解性酸度一般要比交换性酸度大得多,但这两者是同一来 源,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潜性酸,只是交换作用的程度不 同而已。
几种土壤中的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量的比较
潜性酸 交换性酸
水解性酸
土壤
cmol(+)·kg-1土
黄壤(广西) 3.62

6.81
黄壤(四川)
2.06
2.94
黄棕壤(安徽) 0.20
1.97
弱碱性 碱性 强碱性 极强碱性
土壤酸碱性的五级分类制
? pH 小于5.5 酸性 ? pH 在5.5~6.5 微酸性 ? pH 在6.5~7.5 中性 ? pH 在7.5~8.5 微碱性 ? pH 大于8.5 碱性

第3章 土壤化学性质

第3章  土壤化学性质
第3章 土壤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
3.1土壤离子交换吸附性能 3.2土壤酸碱性 3.3土壤缓冲性
3.1土壤离子交换吸收性能
主要内容: 3.1.1土壤吸收性能; 3.1.2土壤阳离子交换吸收; 3.1.3土壤阴离子吸收
3.1.1土壤吸收性能

土壤吸收性能是指土壤能吸收和保留土壤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悬液中的
3、化学吸附性

化学吸收性(chemical absorption performance)是指易溶性盐在土壤中转变为难
溶性盐而沉淀保存在土壤中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以纯化学反应为基础的,称为化学吸收,比如可溶性的磷酸盐, 在土壤中与Ca2+ 、Mg2+、Fe2+、Al3+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

(3)、符合质量作用定律:根据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改变某一反
应物(或产物)的浓度达到改变产物(或反应物)浓度的目的。
2、 阳离子交换能力
(1)阳离子交换能力是指一种阳离子将胶体上 另一种阳离子交换出来有能力。 各种阳离子交换能力大小的顺序为: Fe3+ > Al3+ > H+ > Ca2+ > Mg2+ > NH4+ > K+ > Na+

土壤机械吸收性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孔隙状况。阻留在 土层中的物质可被土壤转化利用,起到保肥的作用,其保留的
养分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3.1.1土壤吸收性能

2、物理吸收性(physical absorption performance)是指土壤对分子态物质的
保持能力。由于土壤的细粒部分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

土壤地理学第三章-5ppt课件

土壤地理学第三章-5ppt课件

成土过程比较
棕壤的PH值整体明显低于褐土,因此,棕壤呈酸性,褐 土呈碱性
成土过程比较
(2)原生矿物风化形成的次生硅铝酸盐粘粒,随土壤渗漏水下 移并在心土层淀积形成粘化层,其粘粒(<0.002mm)含量与表层 比>1.2。据微型态观察,剖面中、下部长在骨骼颗粒面、土壤结 构体面和孔壁上有岛状、带状、指纹状、流状、泉华状定向粘粒 胶膜。在骨骼颗粒面、孔壁上也有纤维状光性定向胶膜。因此, 棕壤的粘化层是由于残积粘化与淀积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93.1 98.2
30~80 57.5
0.97 15.6
0.56 2.9
0.68 27.1
57.7 18.6
全溶量淀铁积8锰现0~1(象70 ,Fe5即t8、其M含nt量)有,随游1深.离15度铁而锰1增(6.5加Fe的d、趋M势n。0d.)5铁4 和锰活的2.性游2 铁离锰度(较F高eo0,.、7F1Medn/o2F8)e.4t均大有体明在显淋51.3
13.3
25%~35%之间,Mnd/Mnt为50%~70%;铁的活化度(Feo/Fed)多低于15%,个别可达
16%~18%,而锰的活化度(Mno/Mnd)则甚高,可达100%。
剖面特征 理化性质(棕壤)
3. 土壤水分物理特性 发育良好的棕壤,特别是发育于黄土状母质上的棕壤,质
地细,凋萎系数高,达10%左右,田间持水量亦高,达 25%~30%,故保水性能好,抗旱能力强。据沈阳农大两年 定位观测,棕壤的水分年动态变化有如下特点:表层30cm 的水分季节变化最明显,80cm以下相当稳定;每年3~6月分 为水分消耗时期,7~11月为水分补给时期。对作物供水来说 ,除5~6月份土壤水分缺少外,其余时期均相对充足。棕壤 的透水性较差,尤其是经长期耕作后形成较紧的犁底层,透 水性更差。在坡地上降水由于来不及全部渗入土壤而产生地 表径流,引起水土流失,严重时,表土层全部侵蚀掉,粘重 心土层出露地表,肥力下降;在平坦地形上,如降水过多, 表层土壤水分饱和,作物易倒伏,生长不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土壤养分的有效化过程 土壤养分的有效化过程是一个对立矛盾的发展过程。 影响土壤胶体吸附离子有效性,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离子的饱和度 2.互补离子的影响 3.粘土矿物的种类 三、土壤供肥性的调节 土壤供肥性的调节包括增加速效养分的数量,加强供 肥速度,延长供肥时间,使作物所需的各种养分能够全面 、充分、持续地供应,以保证作物的高产、优质,具体措 施如下: 1.合理施肥,提高供肥性能 建立有机肥料为基础,有机无机相结合,并配合各种肥料 的施肥体系,对土壤供肥性和保肥性的调节均是有意义的 。
电解质的浓度影响凝聚作用,随着浓度的加大,其凝聚 电解质的浓度影响凝聚作用,随着浓度的加大, 作用也增强。 作用也增强。 胶体凝聚有可逆的也有不可逆的。 胶体凝聚有可逆的也有不可逆的。 由等浓度的一价阳离子凝聚形成的凝胶, 由等浓度的一价阳离子凝聚形成的凝胶,如反复用水淋 凝胶可再分散形成溶胶,这叫做可逆凝聚 可逆凝聚。 洗,凝胶可再分散形成溶胶,这叫做可逆凝聚。由二价 以上的阳离子凝聚形成的凝胶, 以上的阳离子凝聚形成的凝胶,很难或不能再变成溶胶 的凝聚称为不可逆凝聚 不可逆凝聚。 的凝聚称为不可逆凝聚。 土壤胶体所处的状态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胶体所处的状态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进而影 响土壤的肥力状况。一些农业技术措施,如施肥、中耕、 响土壤的肥力状况。一些农业技术措施,如施肥、中耕、 浇水、烤田等都可使土壤中的电解质发生变化, 浇水、烤田等都可使土壤中的电解质发生变化,从而使 胶体的状态发生改变,或局部发生改变, 胶体的状态发生改变,或局部发生改变,尤其是施用钙 质肥料,由促进土壤形成不可逆凝聚的显著作用。 质肥料,由促进土壤形成不可逆凝聚的显著作用。
第三节 土壤的吸附保肥性能 一、土壤的吸附性能的一般概念 1.土壤吸附 土壤是一个多孔体,同时在土壤表面具有大的 体,同时在土壤表面具有大的 表面能及电荷,是土壤具有明显的吸附性能,表现 在土壤颗粒表面具有能够吸附阴阳离子、气体、液 体等物质的能力,称土壤的吸附性能。土壤由于具 有吸附性能,是土壤起到“ 有吸附性能,是土壤起到“库”的作用,避免了土 壤养分的淋失,从而达到保蓄养分的能力,这对于 植物营养、土壤肥力以及污染土壤的自净能力等方 面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土壤阳离子吸附与交换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阳离子的静电吸附 一般而言,土壤胶体表面带负电荷越多,吸附阳离 子的数量也越多。土壤胶体表面的电荷密度越大,阳离子 所带电荷越多,则离子吸附的越牢。 2.阳离子的交换作用 ①概念 是指土壤胶体表面能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扩散层中 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 ②阳离子的交换能力 是指一种阳离子将胶体另一种阳离子交换出来的能 力。 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 a. 离子电荷数量的影响
第二节 土壤胶体及其基本特性
一、土壤胶体的概念及种类
土壤胶体:直径小于0.001mm的土壤固体颗粒。分三种类型: 土壤胶体:直径小于0 001mm的土壤固体颗粒。分三种类型: 的土壤固体颗粒 (一)土壤无机胶体 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2:1型和 :1型等粘土矿物) 、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 : 型和 型和1: 型等粘土矿物 型等粘土矿物) 2、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
第四节
土壤的供肥性 土壤的
一、土壤的供肥性 土壤的供肥性是指土壤供应作物所必须的各种速效养分的能力 土壤供肥能力 土壤供肥能力可以反映土壤供肥性的强弱,土壤供肥能力表现 的主要内容有: 1.土壤供应速效养分的数量 土壤中各种速效养分的数量可反映农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养 分数量。 土壤的供肥容量(供应容量)是指持续地供应某种养分的基础 ,反映出土壤供应某种养分潜在能力的大小,一般指全量养分。速 效养分占全量养分的比值称为供应强度,表明养分转化和供应能力 的强弱。 如果养分的供应容量大,供应强度也大,表明在一般时间内养 分供应充足而不至于脱肥;如果二者均小,表明土壤的供肥能力都 很弱,必须考虑及时施肥。 2.缓效养分转变为速效养分的速率 3.速效养分持续供应供应的时间
2.土壤吸附的类型 (1)交换性吸附是土壤胶粒带有电荷借静电引力从溶液 中吸附带异号电荷的离子或极性分子。 中吸附带异号电荷的离子或极性分子。土壤固相从溶液 中吸附离子的同时, 中吸附离子的同时,也伴随着固相表面上交换离子的解 吸。 (2)专性吸附是非静电因素引起的土壤对离子的吸附作 它是指离子通过表面交换与晶体的阳离子共用1个 用。它是指离子通过表面交换与晶体的阳离子共用 个 个氧原子, 或2个氧原子,形成共价键而被土壤吸附的现象。 个氧原子 形成共价键而被土壤吸附的现象。 (3)负吸附是指土粒表面的离子或分子浓度低于整体溶 液中该离子或分子的浓度的现象。 液中该离子或分子的浓度的现象。
2.土壤胶体电荷的种类 (1)永久电荷 由于同晶代换的作用产生的电 叫永久负电荷。 荷,叫永久负电荷。 同晶置换是指铝硅酸盐矿物中硅氧片或水铝片中 的配位中心离子,被与其大小相近而电性符号相 同的离子所取代,但其晶层结构未变,这种现象 称为同晶置换。由于置换中低价离子取代高价离 子,使晶层产生剩余负电荷,它不受外界环境的 影响,故称为永久电荷。 指胶体随土壤溶液pH值的 (2)可变电荷 指胶体随土壤溶液pH值的 变化 而发生电荷数量、符号变化的那部分电荷。 而发生电荷数量、符号变化的那部分电荷。其主 要是由胶体表面分子的电离引起的, 要是由胶体表面分子的电离引起的,其次来自矿 质胶体晶格的断键。 质胶体晶格的断键。
主要是腐殖质及其各种组分, (二)土壤有机胶体 主要是腐殖质及其各种组分,此外还有少量的蛋白质 或氨基酸,多肽,多糖类化合物。 或氨基酸,多肽,多糖类化合物。
(三)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二、土壤胶体的基本构造
胶核 胶体微粒 土壤胶体分散系 土壤溶液 双电层 补偿离子层 决定电位离子层 非活性层 扩散层 胶粒
因土壤中的胶体一般情况下带负电的为多,所以 因土壤中的胶体一般情况下带负电的为多, 作用。 加入阳离有使胶体凝聚的 作用。但多种阳离子 促使胶体凝聚作用的大小并不同。 促使胶体凝聚作用的大小并不同。 一般规律是:离子价越大,其凝聚作用越强, 一般规律是:离子价越大,其凝聚作用越强,同 价阳离子中,离子半径大的, 价阳离子中,离子半径大的,水膜厚度小的离子 凝聚作用强。 凝聚作用强。土壤中常见的阳离子引起胶体凝聚 作用大小的顺序为: 作用大小的顺序为: Fe3+>Al3+>H+>Ca2+>Mg2+>NH4+>K+>Na+
(二)胶体带有电荷 1、胶体带电的原因 土壤胶体表面带有电荷是其最重要的胶体化学特 造成胶体带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性。造成胶体带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同晶代换 (2)断键 (3)表面分子的解离 土壤胶体能解离出H 而带负电的胶体称为酸胶 土壤胶体能解离出H+,而带负电的胶体称为酸胶 基或负胶体; 基或负胶体; 能解离出OH 胶体称为碱胶基或正胶 能解离出OH-而带正电的 胶体称为碱胶基或正胶 体, 能解离出H 也能解离出OH 的则称为两性胶体 两性胶体。 能解离出H+也能解离出OH-的则称为两性胶体。
三、土壤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作用 (一)土壤中的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阴离子相互交换作 用。 (二)特点:发生在双电层外层,吸持松,易解吸。主要 离子有Cl-、NO3-、ClO4-等,但Cl-、NO3-不易被胶体吸附; 阴离子浓度、离子价、互补离子等对阴离子交换作用的影 响和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相似;阴离子吸附数量与土壤 pH值有关。 (三)阴离子的负吸附 大多数土壤主要带负电荷,对土壤中的阴离子有排斥 作用,表现出较强的负吸附。 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 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的概念及与土壤养分的缓冲容量的关 系;土壤胶体及性质;土壤胶体的基本构造;土壤吸附保 肥性及阳离子的交换作用;专性吸附 。 ;



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第一节 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含义 第二节 土壤胶体及其基本特性 第三节 土壤的吸附保肥作用 第四节 土壤的供肥性 第五节 影响土壤供肥性的化学条件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重点掌握土壤保肥性 与供肥性的含义,土壤吸附保肥特性以及影响土 壤供肥性的因素。 第一节 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的含义 土壤保肥性:土壤吸持、保存植物养分的能力。 土壤供肥性:土壤向植物提供有效养分的能力。
在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溶液中离子的电荷价越高, 阳离子受胶体的吸附能力越大。 b. 离子的半径及水化程度 对于同价离子而言,原子量越低,离子半径越小,单 位面积上的电荷密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在增加,水化程 度越高,在阳离子周围包被着相当厚度的水膜,增加了阳 离子与胶粒表面的距离,减弱了胶粒与离子的引力,而离 子半径大的,水化膜薄,易于胶粒接近,所以彼此的引力 较大。所以一价阳离子交换能力大小为Rb+>NH4+、K+、 Na+>Li+。 c. 离子浓度 由于阳离子交换作用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所以能 力较弱的离子,如果有较高的浓度, NH4+ 、K+等,也可将 交换能力强的Ca2+、Mg2+离子从土壤中交换下来。所以根据 这一原理,酸性土壤通过试用石灰,从而改良土壤酸性的 目的。
③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是指pH值为7时每kg干土所吸收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 的厘摩尔数,以cmol(+)/kg表示。一般用CEC表示。它 直接反映了土壤的保肥性、供肥性能和缓冲能力。 ④盐基饱和度 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称为盐基饱和度。 盐基饱和度>80%的土壤, 一般认为是肥沃土壤。 盐基饱和度在50%~80%为肥力中等的土壤。 盐基饱和度<50%的土壤被认为是肥力较低的土壤。 3. 阳离子专性吸附 发生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过渡金属离子,因为这 些离子具有较高的水合热,较易水解成羟基阳离子,致使 离子在向吸附剂表面接近时所需克服的障碍(阻力)降低 ,从而有利于与表面的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