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议论文课时跟踪检测《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粤教版必修4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
2.筛选作者阐明的关于《红楼梦》情节特点的主要观点。
一、《红楼梦》中的经典名句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2.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3.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作故乡。
4.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
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6.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7.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9.娴静处若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二、曹雪芹自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金钏.儿( ) ②缔.构( ) ③惶遽.( )④湍.急( ) ⑤禄蠹.( ) ⑥笞挞..( )⑦漩.涡( ) ⑧焙.茗( ) ⑨滂沱.( )⑩分道扬镳.( ) ⑪如坐针毡.( )(2)多音字①禁⎩⎪⎨⎪⎧ 禁.止( )禁.受( ) ②脉⎩⎪⎨⎪⎧脉.络( )脉.脉含情( )③捋⎩⎪⎨⎪⎧捋.起( )捋.胡子( )2.辨形组词(1)⎩⎪⎨⎪⎧ 缔( )谛( )啼( )(2)⎩⎪⎨⎪⎧ 厮( )撕( )嘶( ) (3)⎩⎪⎨⎪⎧ 辑( )缉( )揖( ) (4)⎩⎪⎨⎪⎧澜( )斓( )谰( ) 3.理解词义(1)禄蠹:(2)笞挞:(3)朕兆:(4)构陷:(5)如坐针毡:(6)富丽堂皇:(7)天造地设:(8)分道扬镳:(9)飞短流长:(10)语失伦次:(11)不速之客:4.选词填空(1)启示·启事①我丢失了一个钱包,写了张寻物________。
②读完《极限人生》后,我受到很大的________。
(2)细巧·细致①这件瓷器工艺________,色彩艳丽。
②王小丫有着一双________的双手。
(3)偶然·偶尔①我喜欢音乐,________也打打扑克。
②平时管理不严,出现这种事故绝非________。
【管理】高中语文第2单元议论文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

【关键字】管理《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①正因为李老师对学生的挚诚与关爱,学生才更愿意与她________地交谈,遇到困难时也主动向她寻求帮助。
②中美在大数据、云服务等多个方面都需要思想之间的碰撞,面对最为敏感的网络问题,________的探讨才是妥当地解决问题的方式。
③只有领导敢于把敏感的、实质性的问题摆在桌面上,不避重就轻,群众才会________、知无不言。
A.开诚布公推心置腹披肝沥胆B.披肝沥胆开诚布公推心置腹C.推心置腹披肝沥胆开诚布公D.推心置腹开诚布公披肝沥胆【解析】“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这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B.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否则,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 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D.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解析】A项,成分残缺,“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后面应加上“的事”。
B项,不合逻辑,“一切出版物”包括了“报纸、杂志”,不能并列在一起;可把“一切”改为“其他”。
D项,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可将“温暖”改为“冷暖”。
【答案】 C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太硬的散文,若急于说教或矜持,读来便索然无趣。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六)《红楼梦》_情真意切释猜嫌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课时跟踪检测(六) 《红楼梦》——情真意切释猜嫌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嫌.弃(xián) 省.亲(xǐng)将.养(jiāng) 强.词夺理(qiáng)B.铫.子(diào) 分.内工作(fân)病症.(zhâng) 眼睑.(jiǎn)C.瘦削.(xiāo) 煞.尾(shà)相形见绌.(chù) 浑身解.数(xiâ)D.豁.达(huò) 如火如荼.(tú)悄.声细语(qiāo) 叨.教(tāo)解析:选B A项中“强”应读qiǎnɡ;C项中“削”应读xuē,“煞”应读shā;D项,“悄”应读q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寄人篱下闻名遐尔委曲求全一衣带水B.无依无靠如火如荼怡然自得弱不经风C.虎视眈眈冷嘲热讽如愿以偿集思广益D.各行其事惊师动众殒身不恤情真意切解析:选C A项,尔—迩;B项,经—禁;D项,事—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两项是( )A.中国水资源非常丰富,但如果大规模开采,中国的水资源供应版图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B.他们二人历经婚姻挫折之后重逢,同病相怜....的他们陷入热恋中。
C.现实生活中,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子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他多年来一直收藏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E.有些人身居高位,却以权谋私,一意孤行,最终只获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解析:选DE D项,“如数家珍”,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但使用这个成语有一种情况必须除外,即“熟悉”的对象不能就是“家珍”,“如数家珍”的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像’数说家中的珍宝一样”。
E项,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练习题:第二单元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Word版含解析

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评价《红楼梦》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著名作家王蒙说过“《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
”美字体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赏美文灵魂最好的收场《红楼梦》第十九回的回目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日暖玉生香》,在这一回里,宝玉和黛玉斜靠在床上闲话,宝玉忽然闻见一股幽香,从黛玉袖子里发出来,“闻之令人醉魂酥骨”。
黛玉说:“想必是【课内挖掘】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
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是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写作运用]可用于“名著有感”“文学的价值”“语言的力量”“人生的叹息”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课外运用】示例:《红楼梦》中的贾府本是烈火烹油、鲜花锦簇的钟鸣鼎食之家,可就是因为有一帮腐败分子,搞得天怒人怨,使“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赫赫贾府彻底覆灭。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第2课时同步练习

(备课精选)2015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第2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分值:5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中伤(zh o n g) 缔构(d i) 依傍(b d n g)B. 禄蠹(d u ) 湍急(tu a n)扬镳(bi a o)C. 笞挞(ch i ) 惶遽(j u ) 喝禁(j i n)D. 朕兆(zh e n) 小厮(s i ) 莞尔(w a n)2. 下列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A. 静练私塾平淡寡味B. 漩涡磨拳擦掌脉络分明C. 衔接滂沱力挽狂澜D. 构陷神秘富丽堂皇3. 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对于荣国府的封建统治者来说,贾宝玉是不可或失...的命根子,是延荣续贵的唯一希望。
B. 贾环的飞短流长.、造谣中伤是高潮的直接发因。
C. 忠顺王府和贾府的关系并不那么妙,不速之客..来天外,跑到门上找戏子,而且那王府堂官很不客气,使得贾政一一“又惊又气”,“目瞪口歪”。
D. “机器人”展览将科学的魅力展示在人们面前,尤其是对中小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他们受到了淋漓尽致的教育。
4.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挽狂澜于既倒,支撑残厦之将倾,在贾宝玉刚生下后就为他铺设了一条仕途经济的青云大道。
B. 由于小说作者致力于营造情节的波澜,就使这部不以惊险见长的多卷式长篇小说获得了吸引的力量。
C. 矛盾双方的这些言和行都发生在三十三回前,作为伏笔深深地隐藏着。
D. 此时此刻,此情此境,怒火冲开脑门简直要掀掉房顶。
二、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7题。
①《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我们看到了缔构者的匠心。
《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
《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细致地、现实主义地描写了生活的全部复杂内容。
虽然,它没有金鼓大作的场面、兵血交飞的情景,但是,它不是平淡无奇的。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分层训练(含解析) 粤教版必修4

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缔.构(dì)笞挞.(tà)不肖.(xiào) 分道扬镳.(biāo)B.禄蠧.(dù) 惶遽.(jù)中.伤(zhònɡ) 垂头耷.耳(dā)C.小厮.(sī) 捋.袖(luō)朕.兆(zhèn) 大雨滂.沱(pānɡ)D.湍.急(tuán) 衔.接(xián)焙.茗(bèi) 大厦将倾.(qī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仕宦构陷脉络力挽狂澜B.判逆就范私塾精工细巧C.肮赃静练补尝邀名取禄D.漩窝伏笔诱因青云大道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荣国府的封建统治者来说,贾宝玉是不可或失....的命根子,是延荣续贵的唯一希望。
B.贾环的飞短流长....、造谣中伤是高潮的直接发因。
C.忠顺王府和贾府的关系并不那么妙,不速之客....来天外,跑到门上找戏子,而且那王府堂官很不客气,使得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
D.苏轼一生的诗词信札、艺文题跋,淋漓尽致....数千篇,声名卓著的苏体书法、绘画,还有各代诸家的评价、笔记、注解、选集,版本繁多,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瑰丽宝库。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倘若贾母闻声赶到,狂涛巨澜也就顷刻会风平浪息,情节的高潮也就形成不了。
B.整天转前绕后,陪伴左右,又机灵又贴身的小厮焙茗,偏偏这时不见踪影。
C.这都是偶然性的事件,但是这种偶然性在实际上为必然性的高潮到来发挥了很大作用。
D.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决定的。
二、类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红楼》景语李书磊《红楼梦》是一种新的现象,它提供的是一个新的天地和新的方式,所以就会有许多人不习惯,因不习惯而不喜欢、而拒绝。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议论文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4

《红楼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文学、建筑、医药等各方 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其结构特点也一直被人称道。本文就是探 讨其中情节波澜的一篇名作。
文体常识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这 是它与其他议论文相同的共性。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 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他的议论文,而要有点文学色彩,这 是它的个性。因此,一篇好的文学评论,既要具有一般论说文 的特点,又要讲究文学性。
【对应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提示】解答本题先要弄清楚句子陈述的对象,理解其修 饰、限制成分,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答案】这一句用云雨来类比《红楼梦》高潮的组织有层 次感的特点很恰当。从下文看,“乌云一片”指金钏儿投井, 雨村临门,这是高潮的导因。“黑云翻滚”指忠顺王府索人, 这是高潮的诱因。“电劈雷轰”指贾环的飞短流长、造谣中 伤,这是高潮的直接发因。这些原因就导致了“大雨滂沱”— —宝玉挨打。一一对应,层次分明。
【即时小练】 请你以“读书方法及效果”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采 用我们熟悉的现象作类比。200字左右。 【答案】读书就跟到博物馆参观一样。你可以“精读”, 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 “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 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 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 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 体。
⑧分道扬镳: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前程。文中指创作方 式不落俗套。
⑨不可或失:即不可缺少。或,稍微。 ⑩飞短流长:散布谣言,中伤他人。飞,散布。 ⑪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⑫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议论文(七)《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4

课时跟踪检测(七)《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时间:40分钟分值:39分)一、语言表达专练(3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安倍晋三谈及钓鱼岛主权问题时,却表示“绝对不会向中国退让一厘米的土地”,其危言危行必将加剧钓鱼岛危机.②毛泽东同志对党与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往往是表现在某些历史的转折关头,他以正确的思想、杰出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力挽狂澜,扭转乾坤.③“哗、嘭嘭-—”这是9月16日午间强台风“海鸥"飞临海南省澄迈县桥头镇玉包港时,扶摇直上、海浪涛天、船只相撞带来的巨响。
④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确实是长篇大论,内容丰赡,情节跌宕,人物生动,思想深刻,给读者以启迪.⑤中国广州的一位特型演员希望通过扮演美国总统奥巴马走红演艺界,人们在看过他的表演后,的确觉得他的模仿惟妙惟肖,印象深刻。
⑥史书里没说,但是演义里绘声绘色地写出了尉迟敬德“三鞭换两锏”的故事,指的是敬德挥出三鞭,而秦叔宝只用两锏就接住了,以此表现叔宝还胜了一招.A.②⑤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解析:选A ①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指正直的言行.此处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②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符合语境。
③扶摇直上:比喻仕途得意。
属使用对象错误,不合语境.④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不合语境。
⑤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美妙逼真。
符合语境.⑥绘声绘色:描绘声音和容貌,多用于指描述的形象生动。
符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意义。
他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神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分不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七)《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时间:40分钟分值:39分)一、语言表达专练(3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安倍晋三谈及钓鱼岛主权问题时,却表示“绝对不会向中国退让一厘米的土地”,其危言危行....必将加剧钓鱼岛危机。
②毛泽东同志对党与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往往是表现在某些历史的转折关头,他以正确的思想、杰出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③“哗、嘭嘭——”这是9月16日午间强台风“海鸥”飞临海南省澄迈县桥头镇玉包港时,扶摇直上....、海浪涛天、船只相撞带来的巨响。
④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确实是长篇大论....,内容丰赡,情节跌宕,人物生动,思想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⑤中国广州的一位特型演员希望通过扮演美国总统奥巴马走红演艺界,人们在看过他的表演后,的确觉得他的模仿惟妙惟肖....,印象深刻。
⑥史书里没说,但是演义里绘声绘色....地写出了尉迟敬德“三鞭换两锏”的故事,指的是敬德挥出三鞭,而秦叔宝只用两锏就接住了,以此表现叔宝还胜了一招。
A.②⑤⑥B.①③⑤C.②④⑥ D.③④⑤解析:选A ①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指正直的言行。
此处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②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符合语境。
③扶摇直上:比喻仕途得意。
属使用对象错误,不合语境。
④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
不合语境。
⑤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美妙逼真。
符合语境。
⑥绘声绘色:描绘声音和容貌,多用于指描述的形象生动。
符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意义。
他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神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分不开。
C.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
D.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
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不是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解析:选A B项,句式杂糅,“特别贯注在……某一件东西上面”与“……分不开”杂糅。
C项,否定不当,“缺乏的”与“没有”“不够”双重否定,删掉“没有”“不够”。
D项,否定不当,“并非”与“不是”删掉一个即可。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作为一名艺人,想要得到更多媒体的关注和推崇,关键还是要靠自身艺术修为和人格修养。
而对于媒体来说,反映评价客观事实,为受众提供全面的文娱资讯,满足公众的文娱需求,这是天职。
试图通过断章取义和生编乱造的卖点来吸引眼球,最终会迷失自我,丧失传媒的新闻品格。
A.想要赢得媒体的青睐,艺人除了要有高尚的人格修养,更要有过硬的艺术水准B.如果艺人有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但飞扬跋扈,甚至根本没有过硬的艺术水准,都不会赢得媒体的青睐C.没有过硬的艺术水准,再高明的炒作终究会被识破;有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但飞扬跋扈,也同样不会赢得媒体的青睐D.想要赢得媒体的青睐,艺人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另一方面还要有过硬的艺术水准解析:选C 全段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论述艺人需要有高尚的人格修养和过硬的艺术水准,第二层论述媒体需要如实报道、客观评价。
第三句从正面论述,第四句从反面论述。
第一句是从正面论述,所以第二句应是从反面论述,排除A、D两项。
B项是个病句,“艺人”应放在“如果”之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世上的人千姿百态,我们总会遇到奇怪的人,,,。
,,,。
路途遥远,也总有与你谈得来的朋友伴你一起走。
①如果你是那个为自己的坚持依然执着的人②不要理会他人的质疑,按照你的目标继续下去③每逢此时我都会用一句话来安慰自己——你要相信④你在生命里遇到的每个人⑤你没必要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而停下脚步⑥都有他的价值和意义⑦因为不论羡慕还是嫉妒都是另一种对你的肯定A.③④⑥⑤②⑦① B.③④⑥①②⑦⑤C.③①④⑥②⑤⑦ D.③①②⑤④⑥⑦解析:选B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由第③句提到的“你要相信”,可以推断出,①无法承接③,因此可排除C、D两项;由第⑤句提到的“停下脚步”可知,与文段末句的“路途遥远,一起走”一一对应,对上文做出总结,故选B。
5.某刊记者就“语言文字与中华经典诵读”采访了国家语委有关专家。
下面是报道节选,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6分)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①专家: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就是要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推行规范的汉字,实现每个人都能用普通话顺畅地交流。
在新的背景下,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推广和如何更有效推广的问题,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
记者:②专家: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诵读中华优秀经典诗文,让国民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
记者:媒体上经常有声音批评国民语文能力下降,请问③专家:诵读经典对语文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作用,多读一点经典诗文对我们精神修养、行为修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答:①②③参考答案:①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②请问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是什么?③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有什么重要作用?6.下图是三联书店的店徽,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6分)答:参考答案:构图要素:图正中三个劳动者挥锄扬镐,图右上方有一颗五角星,图正下方是“三联书店”店名。
寓意:三个站在一起的劳动者象征着同心协力开垦着知识的荒地,更显示出三家书店的正式联合。
五角星是昼夜劳作的象征,在劳动者下方是一条横线,代表着大地。
7.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
(可酌情增减词语)(6分)①《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③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1)以《红楼梦》为主语:(2)以曹雪芹为主语:参考答案:(1)《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2)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二、阅读理解专练(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晚清有一个叫陈蜕庵的学者曾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一部小说,而应当归入子部。
我觉得这个人实在了不起,归入子部,等于说《红楼梦》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野史或“闲书”,而是一部思想巨著。
在晚清能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难得的,可惜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与重视。
他说的“子部”,就是指我们中华文化体现于书册形式上的经、史、子、集中的“子”类,皆为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亦即“诸子百家”的“子”。
这就点明了《红楼梦》的巨大的文化蕴涵。
这是敏锐的文化眼力与灼见,十分重要。
何谓“文化”?“文”,大家都懂得,那么这一个“化”字如何理解呢?“化”即感化、教化、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化”,而且古时以异族学习汉文化为“归化”。
要想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先学会“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
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记得甄士隐与贾雨村,但有谁记得他们二人的名字?贾雨村,名“化”,取“春风化雨”之意,别号“雨村”。
甄士隐,名“费”,《中庸》中有句曰“君子之道费而隐”,故名“费”,字“士隐”。
在曹雪芹时代,读书识字之人一看都懂,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利用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
这是独特的汉语之魅力!我认为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
中华文化的特征有两条主脉:一条是“仁义”二字,这是自修待人之道,是孔孟之道的精髓;另一条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一部中国文学史。
懂了这两端,再看《红楼梦》,体现的也主要就是这两大方面。
即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
有人问我研究红学多年的体会是什么,就是两个字——“沁芳”。
“沁芳”二字又有何重大意义,值得研究五六十年吗?这是因为:大观园的一条命脉是沁芳溪,而所有轩馆景色都是沿着此溪布置的,是故沁芳亭、沁芳桥、沁芳闸,都采此名。
《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写到宝玉与众清客穿过“曲径通幽处”,见到园中一带清流泻于石隙之下。
贾政欲因水取名为“泻玉”,但宝玉认为“泻”字不雅,提议名为“沁芳”。
“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的取义当源于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上场时那段唱词:“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芳”即“落花”,“沁”即“浸于水”,正是《西厢记》“花落水流红”的“浓缩”和“重铸”——它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主题,即“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字面“香艳”,内涵沉痛。
这就是汉字语文的精髓之表现。
如果你不懂《红楼梦》与我们的文化的关系,你又怎能懂得它的价值意义,又怎能领会欣赏它的意境之美妙呢?(有删改)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蜕庵是一个很有文化眼力的学者,在晚清这个时代就看出了《红楼梦》是一部思想巨著,可惜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
B.《红楼梦》里有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他们的名字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利用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C.《红楼梦》是一部伟大而不朽的著作,它是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主脉。
D.《红楼梦》里“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取义于《西厢记》“花落水流红”句,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主题,字面“香艳”,内涵沉痛。
解析:选A A项,“一直没有引起”错误。
原文中为“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与重视”。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经、史、子、集中的“子部”收集的都是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而在传统观念中小说是野史或“闲书”,是不能收在“子部”的。
B.作者用举例的方法来解释“文化”的“化”,指出这里的“化”就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化”,意在突出“化”对人的感化和教化作用。
C.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要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学会“咬文嚼字”,要了解《红楼梦》里的中国文化,要从研究人名开始。
D.读《红楼梦》必须懂得它的价值意义,必须领会欣赏它的意境之美妙,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领会《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解析:选C C项,曲解文意,作者列举《红楼梦》中的人名,意在说明“‘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之最高境界”,而不是说“要了解《红楼梦》里的中国文化,要从研究人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