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史书本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思想史课本笔记

总论:【格外重视】

(主线:1、从内外部两方面把握近现代政治思想的发生背景。2、近现代政治思想的特点和演进过程。)

一、外部:西方的扩张和“西方的分裂”:

1、如何看待扩张?

“历史的进步性”+“手段的残酷性”

“奇异的对联式的悲歌”:落后“道义”←→先进“特权”

激起了思想界的涌动

2、“西方的分裂”指什么?

资本主义经过早期发展的黄金阶段,开始暴露出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矛盾。引发了西方“精神的分裂”。代表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矛头指向私有制;科学社会主义;出现新的思想体系:如国家主义、工团式的改良主义、民粹主义、文化有机体论、尼采的权力意志理论。

二、内部:动力与障碍

1、阻碍:传统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背景环境(大一统、一元、专制、相对独立、小农经济、闭关自守)

2、动力:(1)传统思想本身有一些与西方观念相似的因素。如儒家否定专制、强调民本和个人独立,儒家“外圆内方”,既入世又出世。(2)传统思想中的进化、变易与革命观念对近代思想变革产生重要影响:肯定社会进步、憧憬美好的政治秩序构成近代政治思想变革的主要条件和动力;强调“更命有德”;强调“经世致用”。

三、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演变特点:

1、以关注民族危机为基本焦虑:爱国主义,救亡图存。

2、从传统到现代过渡性:“并存交融”。

3、“不究虚礼”的现实关怀与实践性格:思想家≈政治家

4、内容的复杂性与快速多边性。

四、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演变过程:

1、从重大历史事件看:①鸦片战争后(技术层面)→甲午中日战争(技术破产,学日本改良思想)→戊戌变法失败(改良破产,反满兴起)→辛亥革命(革命、民主、共和)②一战(否定资本主义)→巴黎和会无视我国利益(进一步怀疑资本主义)→十月革命(看到希望)

2、从宏观上看:三阶段三层面:“师夷长技”→制度变革→民族精神、国民思想变革

第一章魏源、洋务派的思想

一、魏源思想

1、看待社会政治问题思维方式的转变:

(1)重提“体用不二”,提出“道存乎实用”。

(2)用发展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看各种思想,重义崇利。

2、主张:

承认不如西方,学习技艺,以反抗入侵,师夷长技以制夷

3、魏源思想评析:

(1)相对于传统认为西方技艺是“奇技淫巧”和传统的“以夏变夷”的思想具有进步性,跳出圣学,触动了封建专制的思想基础,平衡了感情和理智。

(2)维护传统体制和仅仅认识到技术层面具有局限性。

二、洋务派思想:

1、洋务派思想的政治启蒙价值:

(1)主张积极应付变局,改变统治方式。

(2)自强求富,中体西用,攘外安内。

2、洋务派思想的破产及其影响:

(1)是中国思想演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符合顺应近代中国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发展潮流。

第二章太平天国领袖的政治思想

一、基本思想内容:

1、天国理想与平等正义思想:

借用上帝的绝对权威树立自身权威;借用基督教原义“原罪”这一平等观念,引申为人与人的关系平等;将天国理想搬到人间。

2、《天朝田亩制度》:

(1)经济制度:平均主义的土地所有制;

(2)社会政治制度:集农业军事教育政治功能于一体。

3、后期《资政新篇》:

正视西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长处,向西方学习。上承洋务派思想,下启戊戌维新,涉及技术物质,又触及制度。

二、评价:

1、近代性与革命性:“平等”、“天国”思想彻底决裂与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否定儒家思想、伦理纲常,具有批判精神。

2、独特性:第一次利用异质文化来论证革命的合法性。

3、宗教精神:

利:神意具有不可验证性,利于凝结力量,树立权威;

弊:不可实现性导致怀疑和不持久;解魅和世俗化有难度;神性与人性本身存在冲突:绝对权力让人腐败。

4、对儒家文化既反叛又路径依赖: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对人的强大塑造力;也是维护自身权威的需求。

第三章改良思想——康有为

一、改良思想的社会背景:

洋务运动破产,中体西用失败;谈西学已蔚然成风;资产阶级壮大。

二、早期改良派的主要观念:

1、鼓吹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如胡礼垣、何扁提倡民权)

2、主张体用兼学,采用君主立宪制度。(如张树声、薛福成)

3、主张商战固本、增加国家经济实力。

三、康有为思想的形成:

1、《大同书》的完成,宇宙观和哲学思想体系渐成熟。

2、上书变法,创办万木草堂:改良思想产生。

3、托古改制:破旧以立新。斥古文经为伪经,将保守孔子改造成改革的孔子。

四、康有为思想的哲学基础:

1、宇宙观:以“元”为本,“变为天道”

2、社会观:人心为“仁”,仁是社会本“元”。

3、人性论:天生平等、独立、自由。

哲学观对康有为政治思想的影响:以元为本的宇宙观看到了万物的统一性,为构建大同社会奠定了哲学基础;“变为天道”推导出改良变法和社会发展的思想;“仁”强调人的平等,反对专制,也导致温和改良的思想。

五、康有为的思想:

(一)康有为的“三世进化论”:

1、借用了传统公羊学派的“三世进化说”,即所传闻世、所闻世和所见世。

2、康有为的“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将孔子塑造成历史的立宪者,这三世说是将来圣王变法的依据。

肯定社会是变易进化的,由低到高渐进的,大同社会(即太平世)是极乐世界,这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政治上的发展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共和。

3、评价:

(1)局限性:体现在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区别上:①对历史阶段的划分不科学;②只讲渐进,是庸俗进化论;③浓厚的宿命论和迷信色彩,将孔子描述成是万世的立宪者,而自己本身也是圣人。

(2)进步性:①肯定社会的不断进步;②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扫清了障碍;③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为改良变法创造了理论依据。

(二)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1、揭示社会的种种苦难和不平等。如人生之苦(又分投胎之苦)、天灾之苦、人道之苦(如孤独、贫困、贫贱者之苦)、人治之苦、人情之苦、人所尊尚之苦等。

2、大同社会的景象描述:

①财产方面:公有制。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效率高,人无私产,皆求长生。

②人人独立平等,皆为“天民”;人人自由;毁灭家庭,共妻制,社会养育婴儿。

③全世界只有一个由议员组成的公政府,无国家、军队、刑罚。

3、实现大同社会的步骤:去“九界”(国界、类界、家界、种界、形界、级界、产界、苦界、乱界)

4、评价:

①代表了中国空想乌托邦思想的顶峰;

②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性;

③明显的空想性和内在矛盾:理想和行动,抑制人的无限可能性。

(三)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