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中语文中考语言运用新题型

合集下载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及答案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及答案

语文初三语文语言运用题训练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解析】【分析】(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

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故答案为: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

部编版语文初中语文中考语言运用新题型

部编版语文初中语文中考语言运用新题型

部编版语文初中语文中考语言运用新题型一、对联题[题型解说]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之精华。

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对对子”在中考中越来越受到青睐,不少地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对联题。

对联题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在中考命题中,出现了不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好题型,形成了中考语文的一道亮丽风景。

[命题角度]对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对联相关简单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而且命题者还常常将对联题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各地人文自然景观等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国家大事。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对联题主要的命题形式是“应对撰写型”,即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对联的某一联(上联或者是下联),对出另外一联(下联或者上联),这一形式的考题比较灵活,内容上多和考题当地的人文自然结合起来。

[方法点拨]解答对联题,首先要紧扣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联,极讲究对偶,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上下联对应位置),形式整齐,节奏和谐。

在词性相对、事类相通、句式相同的情况下,上下联的意义一定要有变化,或相关相联,或相辅相成。

总之,意义要防止重复单调,要力求变化多样,引人入胜。

但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求学生能做到宽对、活对就行了。

至于平仄方面一般都不作要求。

其次,要加强文化知识积累,提升文化品位。

语文学习非一日之功,功夫在平时。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习语文。

要想加强文化积淀,增强应对能力,就必须努力做到广泛阅读、仔细品味、强化记忆、灵活运用。

特别是平时注重多背记一些古典诗词,多积累一些楹联。

[非常题例]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兰花被誉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

我国爱兰人士多倾心于淡雅类的兰花,寻求内外统一,内涵与外在俱佳的赏心悦目的感受。

语文初三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100

语文初三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100

语文初三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10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出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

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B;A【解析】【分析】(1)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与自己相处的前提”,谓语动词是“是”,宾语应为“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这个句子一面对两面,应该删去“能否”。

(3)“充实”是“使内容丰富”的意思,应该是先充实自己,在此基础上才能丰富自己。

故选BA。

故答案为:⑴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⑵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⑶ B;A【点评】⑴本题题考查的是语法知识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对结合题意,仔细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要会运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词语意思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2.从今年4月起,长春市推出“百名重庆美德少年”展示活动,此举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青海省西宁市沈那中学中考语文 语言运用新题型复习5 新人教版

青海省西宁市沈那中学中考语文 语言运用新题型复习5 新人教版

语言积累与运用中考新题型(五)1.选出有3个错别字的一项,并把正确的汉字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A.试卷债券黄鹤楼和忠共济 B.聆听归省周敦颐牵肠挂肚C.憧景宇航神洲号遨翔太空 D.堪误蓝球泌园春心犷神贻2.下面广告词均由成语化用而来,请对应写出原成语。

(1)运动鞋广告:步步为赢( ) (2)时装广告:衣衣不舍( )3.将下列相关的词语用线段连接起来。

A.骏马春雨江南B.杏花骄阳高原C.椰树秋风海岛D.牦牛冰雪塞北4.下列一段话可以用多种方法排序,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1)红色给人温暖②蓝色使人忧郁③生活本来就是由一些不同的色调组成的④黑色让人消沉⑤绿色又叫人憧憬排序(1) __________ 排序(2)___________排序(3)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使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

三角几何共八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文言文中,“四则运算”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的四则运算类型(加、减、乘、除),在括号内标出来。

①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②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 )③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④谨公回头看时,乃是一个女子,年约二八。

( )7.将下面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

长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按要求扩展句子。

(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合理地表达下列内容:①长城是由关隘、城堡、墙体、烽燧等子系统组成的②这些子系统是相互联系③这些子系统按特定结构方式组合在一起④长城具有防御功能。

青海省西宁市沈那中学中考语文 语言运用新题型复习3 新人教版

青海省西宁市沈那中学中考语文 语言运用新题型复习3 新人教版

语言积累与运用中考新题型(三)1.下列各组词语中黑体宇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渎职赎罪牛犊买椟还珠B.应该咳嗽骇异言简意赅C.彼此山坡波浪疲惫不堪D.怡然鞭笞贻误百战不殆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精练融会贯通物竞天择一年之计在于B辑私神采飞扬小题大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C青睐出类拔粹夸父逐日青出于篮而胜于篮D烦躁一愁莫展滥竽充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3.请写出两个表示情绪的成语,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1)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金子”,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含义。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守财奴说:金子是我的生命。

创业者说:金于是我们用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

化学家说:金子是一种贵重金属。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给人装腔作势的感觉,玩弄字眼,不自然。

请你重新整理一下其表达平实、自然、简明。

(不超过35宇)作为一名学子,不可能也离不开文具。

尤其是生活在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的学子,随着学历日益增长,所用文具不管是种类也好,档次也好,不免都会更新换代,日趋高级。

重新整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学常识填空(1)“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的这首诗中,“李杜”指唐朝的________和________,“风骚”原来指《诗经》里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里的《离骚》。

(2)《水浒》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人人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请你写出《水浒》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故事名称(除课文外).好汉的外号:_____________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填入的诗句分别是()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

青海省西宁市沈那中学中考语文 语言运用新题型复习2 新人教版 (2)

青海省西宁市沈那中学中考语文 语言运用新题型复习2 新人教版 (2)

语言积累与运用中考新题型(二)1.有一则寓言说,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哲学家聚会。

有人提议:每个人用一句话来描述和赞美世界。

请根据他们的各自不同的职业,进行合理想象,补写出他们要说的那一句话。

(每句话20字以内)文学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企业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名介绍作品中的一个人物(20字左右)介绍书中的一个中心事件或一个主要情节(30字左右)读后感(30字左右)作者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练习。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学会合作》一文,完成4—8题。

①加拉帕戈斯群岛中有一个品左恩的岛屿,岛上生存着一群莺鸟它们以仙人掌的花粉、果实和种子为食,故名食掌莺。

②仙人掌开花的季节,有些食掌莺把公共区域那些尚未开放的花瓣用爪子撕开,然后用嘴扯开柱头,这样就可以吃到藏在花蕊里的花粉了。

中考语文课堂:中考语言运用新题型“补写类”解析及演练(附:技法指导及真题例析)

中考语文课堂:中考语言运用新题型“补写类”解析及演练(附:技法指导及真题例析)

中考语文课堂:中考语言运用新题型“补写类”解析及演练(附:技法指导及真题例析)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补写题”是体现新课程标准这一要求的最佳题型之一。

相对于往年纯文字、单一仿写型补写题,2021年这类题型稳中求新,试题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开放,备考时大家应引起高度重视。

【知识梳理】一、句子补写类型1.总起句(语段开头);2.总结句(语段结尾);3.过渡句(语段中间);4.照应句(语段中间);5.仿写句(语段中间)。

二、句子补写作用及方法1.总起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

方法:记叙类语段为叙述的主体(对象);说明文语段为被说明的事物及其主要特征;议论文为语段议论的话题、中心看法。

2.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两个)层次内容作出总结的句子。

总结句的补写与总起句的补写一样,是对前面内容的归纳、总结,有的则是对前面具体内容的概括与升华。

总结既要准确,又要全面,有时是对上文两至三个层次的内容总结。

补写时不可漏掉要点。

方法:从上文中总结出结论。

注意提示词(如“因此、所以、由此可知……”)。

3.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结前文,启示下文要讲的内容。

方法:抓住上下文语境,补充出语意的跳脱。

4.照应句:前面提出的问题,后文有着落;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

方法: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语及照应点。

5.仿写句:与上文或者下文的某个句子句式相同、内容能衔接的句子。

方法:注意观察句式,找到参照句子;注意句式逻辑(并列、对比);注意标点。

6.组词造句:根据找到的提示信息,揣摩上下文遣词造句的规律写出句子。

7.检验:文从字顺,没有语病,语意贯通,逻辑严密,不超字数。

【真题解析】一、图画式补写图画是用讽刺与幽默的方式去表达哲理与反映现实的一门艺术。

命题人将名著图片、仿句、修辞结合起来考查,选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考试卷语文语言运用题型

中考试卷语文语言运用题型

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这次地震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市政府决定拨款一亿元用于灾区重建。

B. 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了抗病毒药物。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勤奋学习,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 这位老师严谨治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

B. 我们学校的学生参加这次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她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D. 由于下雨,所以路上交通拥堵,导致我迟到了。

3.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句是()A. 原句:小明学习成绩优秀,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改写后:小明学习成绩优秀,老师和同学们都一致好评。

B. 原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改写后:保护环境,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C. 原句:小红是一名优秀的学生。

改写后:优秀的学生是小红。

D. 原句:他们一起努力,终于完成了任务。

改写后:他们共同努力,终于把任务完成了。

二、填空题4. 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讲述了父亲送儿子去车站的故事。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呵护,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

5. 请将下面这段文字补充完整。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

面对这些,我们应该保持(),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克服困难。

三、作文题6.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明确;②内容充实,感情真挚;③思路清晰,结构完整;④语言流畅,书写规范。

【参考答案】一、1. D 2. D 3. D二、4. 《背影》讲述了父亲送儿子去车站的故事,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呵护,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

5. 积极乐观三、6. 成长成长,是一个充满艰辛与收获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初中语文中考语言运用新题型一、对联题[题型解说]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之精华。

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对对子”在中考中越来越受到青睐,不少地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对联题。

对联题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在中考命题中,出现了不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好题型,形成了中考语文的一道亮丽风景。

[命题角度]对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对联相关简单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而且命题者还常常将对联题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各地人文自然景观等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国家大事。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对联题主要的命题形式是“应对撰写型”,即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对联的某一联(上联或者是下联),对出另外一联(下联或者上联),这一形式的考题比较灵活,内容上多和考题当地的人文自然结合起来。

[方法点拨]解答对联题,首先要紧扣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联,极讲究对偶,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上下联对应位置),形式整齐,节奏和谐。

在词性相对、事类相通、句式相同的情况下,上下联的意义一定要有变化,或相关相联,或相辅相成。

总之,意义要防止重复单调,要力求变化多样,引人入胜。

但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求学生能做到宽对、活对就行了。

至于平仄方面一般都不作要求。

其次,要加强文化知识积累,提升文化品位。

语文学习非一日之功,功夫在平时。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习语文。

要想加强文化积淀,增强应对能力,就必须努力做到广泛阅读、仔细品味、强化记忆、灵活运用。

特别是平时注重多背记一些古典诗词,多积累一些楹联。

[非常题例]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兰花被誉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

我国爱兰人士多倾心于淡雅类的兰花,寻求内外统一,内涵与外在俱佳的赏心悦目的感受。

爱兰者喜欢采兰、种兰、赏兰、养兰并重,把快乐幸福贯穿赏兰、侍兰全过程。

材料二:一组兰花图。

材料三:一组兰花的诗文。

①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魏·王肃《孔子家语》)②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唐·杜牧《兰溪》。

楚国大夫,指屈原)③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张学良《咏兰》)材料四:唐朝慧宗禅师酷爱兰花,手栽数十盆。

禅师要云游,行前嘱众弟子看护好兰花。

某夜,风雨大作,弟子们恰巧未将兰花搬回室内,兰花毁损严重。

禅师归来,弟子们惶恐不安,以为必受重责。

不料,禅师得知实情后,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当初,我可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呀。

”请运用兰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下联:▲[解题指导]这道题目,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联题出现的,而是把对联题巧妙地穿插在材料探究题当中。

做这个题目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几则材料,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出兰花的高贵品质。

然后仔细观察所提供的上联,分析其结构、词性等特点。

观(动词)翠竹(名词)仰慕(动词)谦逊品节(名词短语),不难发现,上联用的是两个动词短语,一个是“观翠竹”,一个是“仰慕谦逊品节”,后一个短语概括了翠竹的特点,那么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扣住兰花的有关品质,按照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的要求,即可作出下联。

答案示例:①种幽兰追求淡雅情趣;②赏兰花陶冶君子情操[提升训练]1.下面是教师节某学生献给辛勤的园丁的一副对联,请你拟写下联。

上联:无声润物三春雨下联:2.学校墙壁有上联“一方净土,岂能容忍假恶丑,岂能养肥功利鬼?”请对出下联3.选取《西游记》《水浒传》《童年》《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五部名著中的人物和相关内容,为给出的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下联:4.试联系生活实际对出下联。

上联:昔日范仲淹忧乐关乎天下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5.“用典”是下面这副岳阳楼对联的一大特色,请欣赏后回答其上联与下联的末句各用了什么典故?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上联:下联:6.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1)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 )(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 )(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 )7.有人读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拟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

内容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结合《西游记》中的有关情节为其补写出下联。

上联: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下联:8.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

请你运用《悯农》时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弃之可惜;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9.在某班组织的对联交流活动中,有同学根据杜甫的《春夜喜雨》拟了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请你运用对仗的知识对出下联:______________ _______。

10.初中阶段,你和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对老师最美的赞歌。

二、仿句题[题型解说]仿句是按照题目的规定要求,依照例句的内容和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语句。

例句从话题、内容、观点、修辞、句式、逻辑等方面影响或规定了仿句。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表达及迁移能力,即从文本意义迁移到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感悟。

但是仿句只是句式的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仿写时必须严格按照例句的句型特点去造句,因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而导致答题难度较大。

[命题角度]仿句主要考查同学们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者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仿写句式的常见题型有两种:一是根据例句续写;二是在已提供句子中间嵌入。

仿句作为一种新题型,被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广泛采用,近年来在形式上又有所创新,常常与名著阅读、标语广告、对联知识等其他语言运用题融为一体。

[方法点拨]仿写句子,依据的是所给句子的句式特点和题干中的特殊要求,在句子结构、语气、修辞手法、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关联词语、标点符号等方面与例句保持一致。

内容上与例句并列、相反、连贯,前后呼应。

表达上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字数与例句相等或大致相等。

[非常题例]在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广大青少年纷纷通过网上寄语等方式参加“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活动,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仿照画线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下面的寄语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3分)道德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灵魂;,;,。

做有道德的人吧!从一点一滴做起,奉献爱心,奉献社会,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解题指导]这道题目从句式上看是陈述句。

在修辞上运用了比喻,然后几个比喻构成一组排比。

这一组比喻的本体都是“道德”,同学们在造句的时候要注意喻体的选择,因为后面的话题要和喻体体相对应,这样才能使比喻运用得体,同时要注意上下文的协调性。

答案示例:①道德是一道彩虹,装点我们的生活;道德是一眼清泉,润泽我们的心灵;②道德是一轮太阳,温暖我们的心房;道德是一面明镜,折射出人性的美丑。

[提升训练]1.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例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____把夏天的门推开了;_____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2.依照例句仿写一句话,要求内容连贳,结构相似。

例句:书像春风,吹开了我智慧的花苞。

仿句:书像,。

3.请仿照例句,写出你对青春的理解与感悟。

示例:青春是一条奔腾的河,是一条充满惊涛骇浪的河。

,。

,。

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

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意志;,。

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5.仿例造句,要求句式一致,内容连贯。

若要有明亮的眼睛,请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若要有姣好的面容,请多展露真诚的微笑,若要,;若要,。

6.模仿画线句子,在A处补充…—个论据,要与上下文内容一致,语气连贯。

例: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不断壮大自己。

A:一个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医疗技术,才有更大的才能去奉献。

补充句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仿照划线的句子,根据文意,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

中华经典诗文是个广袤、深邃、炫丽多彩的世界。

这里,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娴静空远,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恢宏壮阔。

她如甘霖滋润着荒芜的心田,。

走进这个世界,我们能陶冶高尚的情操,诗化多彩的生活。

同学们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传承华夏文明。

历时两个月的连云港市“中学生中华经典诗文群体朗诵”大赛,把连云港市的振兴阅读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8.在下面一句话的横线上,仿照前两个分句,续写一个分句。

例句: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不把生活的污秽抛向它,那么小溪也会使你快乐,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

9.请你按照示例仿写句子,要求格式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

示例: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仿句:10.依照下列句式,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

你是严冬的炭火,,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摸不着的阳光,啊,友情,你在哪里?三、新闻类题[题型解说]新闻类试题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导向作用、多样的考查形式受到了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分析近年来中考新闻类试题,可以发现各地在继承以往中考试题中拟写新闻标题、分析新闻信息、评说新闻事件、探究新闻内涵等考查形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利用新闻材料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新题型。

[命题角度]分析近年中考新闻类试题,可以发现各地新闻类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拟写新闻标题、分析新闻信息、评说新闻事件、探究新闻内涵等。

另外在上述考查形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利用新闻材料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新题型,比如将新闻题与口语交际、病句修改、综合性学习灯相结合。

[方法点拨]新闻题主要以本地区的一些重大事件以及国内外热点问题为素材设置考题,应对这类题型,同学们应该养成积极关注时事的习惯,对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重大新闻或当地具有区域特色的新闻事件多留意并做适当记录,多看一些新闻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