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湿化瓶

合集下载

湿化瓶的更换时间和消毒方法

湿化瓶的更换时间和消毒方法

湿化瓶的更换时间和消毒方法湿化瓶是医疗机构中常用的一种设备,用于给患者提供湿化气体,保持呼吸道湿润。

正确的更换时间和消毒方法对于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使用湿化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更换时间。

湿化瓶内的水会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而产生细菌和污垢,因此需要定期更换。

一般来说,每隔一周就需要更换一次湿化瓶内的水,以确保患者吸入的气体是干净的。

在更换水的时候,需要将旧水倒掉,用清水冲洗干净瓶内壁,然后再加入新的蒸馏水或生理盐水。

其次,消毒方法。

除了定期更换水之外,湿化瓶的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

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保证患者吸入的气体是无菌的。

常见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1. 酒精消毒法,将酒精倒入湿化瓶中,摇匀后静置15分钟,然后倒出酒精,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2. 高温消毒法,将湿化瓶放入沸水中煮沸5分钟,然后取出晾干即可。

3. 紫外线消毒法,将湿化瓶放入紫外线消毒箱中进行消毒,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无论采用哪种消毒方法,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消毒前需要将湿化瓶内的水倒掉,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其次,在消毒过程中需要确保湿化瓶的所有部件都被彻底消毒。

最后,消毒后需要晾干或者用干净的纱布擦干,确保湿化瓶内外干净。

除了定期更换水和消毒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将湿化瓶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细菌滋生。

2. 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洗干净,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3. 定期检查湿化瓶的密封性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总之,正确的更换时间和消毒方法对于湿化瓶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保持湿化瓶的清洁和无菌,才能确保患者吸入的气体是安全的。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湿化瓶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氧气湿化瓶更换频率的探讨

氧气湿化瓶更换频率的探讨

氧气湿化瓶更换频率的探讨高秀凤;徐筱萍;郑峥;张磊【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氧气湿化瓶科学、合理的更换频率,优化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方法:需要持续7d吸氧的61例患者,在使用氧气湿化瓶的第1天至第7天的上午8:00,分别对其使用的氧气湿化瓶瓶口及湿化液进行采样,并更换湿化液.由实验室取液划板,48 h统计结果,如有细菌生长,挑取菌落进行细菌计数和细菌鉴别.以不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合格.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第1天结果为对照组,以第2天至第7天结果为实验组,应用x2检验对比实验组及对照组氧气湿化瓶的不合格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氧气湿化瓶使用的第2、3、4、5天,氧气湿化液和湿化瓶口细菌检出数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天及第7天湿化液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54.1%(33/61)和90.2 %(55/61),均高于第1天[9.8%(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7.475和78.721,P <0.01);第6天及第7天氧气湿化瓶口细菌检出率分别为27.9 %(17/61)和60.7 %(37/61),均高于第1天[9.8%(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6.483和34.513,P<0.05和0.01).结论: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在使用第6天开始,无论是湿化液还是湿化瓶口,细菌检出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建议在使用氧气湿化瓶的第6天更换湿化瓶.【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3(020)004【总页数】3页(P596-598)【关键词】氧气湿化瓶;更换;频率【作者】高秀凤;徐筱萍;郑峥;张磊【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9氧气是医院救治患者的必备医疗物品之一[1],吸氧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氧气湿化瓶、湿化液是吸氧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

湿化瓶的更换时间和消毒方法

湿化瓶的更换时间和消毒方法

湿化瓶的更换时间和消毒方法湿化瓶在医疗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吸入药物,改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然而,如果湿化瓶长时间不进行更换和消毒,就会成为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地,给患者的健康带来风险。

因此,正确的更换时间和消毒方法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湿化瓶的更换时间。

一般来说,医院的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来确定湿化瓶的更换周期。

一般情况下,湿化瓶的更换时间为24小时一次,即每隔一天就需要更换一次湿化瓶。

这是因为湿化瓶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患者呼出的气体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瓶内可能会滋生细菌,长时间使用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因此,严格按照更换时间进行湿化瓶的更换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湿化瓶的消毒方法。

在更换湿化瓶时,除了更换新的瓶子外,还需要对使用过的湿化瓶进行彻底的消毒。

消毒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水煮消毒法,将使用过的湿化瓶放入开水中煮沸,保持煮沸5-1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

2. 化学消毒法,使用84消毒液或漂白水对湿化瓶进行消毒,将湿化瓶浸泡在稀释后的消毒液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取出晾干即可。

3. 紫外线消毒法,利用紫外线消毒箱对湿化瓶进行消毒,这种方法消毒效果好,操作简便。

以上是常用的湿化瓶消毒方法,医护人员在进行消毒时需要注意保证消毒的充分性和安全性,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污染。

总之,湿化瓶的更换时间和消毒方法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院的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更换时间进行湿化瓶的更换,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消毒方法对湿化瓶进行消毒。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减少感染的风险。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重视湿化瓶的更换和消毒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医疗环境。

湿化瓶的更换时间和消毒方法

湿化瓶的更换时间和消毒方法

湿化瓶的更换时间和消毒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湿化瓶的更换时间。

湿化瓶通常用于保存水溶液或其他液体试剂,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瓶内会有一定程度的污垢和细菌滋生。

一般来说,湿化瓶的更换时间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来定,但一般情况下建议每隔1-2周进行一次更换。

如果实验室工作量较大,或者使用的试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更换时间也可以适当缩短。

及时更换湿化瓶可以有效防止细菌滋生和试剂污染,保障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湿化瓶的消毒方法。

在更换湿化瓶时,我们需要对新瓶进行彻底的消毒,以确保瓶内无细菌和污垢。

常见的湿化瓶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

物理消毒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对湿化瓶进行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温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高温消毒是将湿化瓶放入高温蒸汽中进行消毒,通常需要在121摄氏度下进行15-20分钟,能够有效杀灭瓶内的细菌。

紫外线消毒则是利用紫外线的特性对湿化瓶进行消毒,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消毒只能对表面进行消毒,无法杀灭瓶内的细菌。

化学消毒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湿化瓶进行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酒精消毒和漂白水消毒。

酒精消毒是将湿化瓶浸泡在75%乙醇中进行消毒,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并且操作简便。

漂白水消毒则是将湿化瓶浸泡在稀释后的漂白水中进行消毒,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在进行湿化瓶消毒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进行消毒前,需要将湿化瓶内的试剂倒出,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以确保消毒效果。

其次,在进行高温消毒时,需要注意避免瓶子破裂,操作时要小心谨慎。

最后,在进行化学消毒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浓度和浸泡时间,以免对湿化瓶造成损坏。

总的来说,湿化瓶的更换时间和消毒方法对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掌握更换时间和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可以有效保障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一)目前参照标准▲ 2002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 2003第二版《上海市医院消毒灭菌实用手册》。

▲ 2006版《上海市护理质控手册》。

▲ 2007年《压力蒸汽灭菌》。

▲ 2009年上海市CDC消毒科供稿《上海市医疗机构手足口病消毒隔离要求》(试行)▲ 2009年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2012版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14年国卫办医发《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二)原则★所有物品均应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完好。

★若有污染应即时消毒、灭菌。

★一次性物品按说明使用。

★本原则适合各部门,请参照执行。

总则一、室内空气及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附表各类环境消毒要求(一)紫外线空气消毒方法1、紫外线照射:安装紫外线灯管的数量为≥ / m3,距离~2.2m,时间≥30min。

2、紫外线使用寿命:(1)由新灯管的强度降低到70 μw/ cm2的时间(功率≥30w),或者降低到原来新灯管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小时,因此,紫外线灯累计使用超过1000小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2)每半年检测一次,<70μw/ cm2应及时更换灯管。

3、注意事项:1)应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紫外线灯管每周一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专人负责,如发现灯管有灰尘时应及时擦拭。

2)室内保持清洁干燥,电压为220v,环境适宜温度在20-40℃,相对湿度为60%。

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紫外线光源不能直接照射到人,不在易燃、易爆的场所所用,照射时关闭门窗,门口悬挂警示牌。

4)应使消毒物品表面充分暴露于紫外线,如遇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应延长照射时间,两面均应照射到。

5)在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及空气中悬浮粒子多的时候,应加大照射时间。

4)紫外线消毒、灯管的强度测定、更换、清洁等均应做好记录。

氧气吸入技术

氧气吸入技术

氧气吸入技术一、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中心供氧鼻塞吸氧操作方法(一)、操作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一次性吸氧管2根,供氧系统氧气吸入器1套,治疗盘内置碗盘1个、棉签、用氧记录单、治疗碗1个、灭菌注射用水(二)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神态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三)、操作流程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先取下墙壁氧气活塞,用湿棉签擦拭气源接头内尘土。

3、接湿化瓶:向湿化瓶注入蒸馏水1/2到2/3,并将湿化瓶拧紧。

(贝舒清)4、氧气吸入器插入气源接头前必须关闭流量调节阀。

5、将氧气接入器插入插头,插入与其配套的医用气源接头内,当听到咔嚓响,说明接头已锁住。

6、用湿棉签清洁鼻腔,观察鼻腔情况。

7、检查一次性吸氧管密闭效果及有效日期,将带鼻塞的塑料管连接在氧气表出口接头。

8、逆时针缓慢转动流量调节阀手轮,根据病情调节流量,成人轻度缺氧或小儿1-2L/ min,严重缺氧者4-6L/min。

调节至所需流量后,将吸氧连接管鼻塞置入治疗碗中,检查其是否通畅。

9、将鼻塞置入病人鼻腔内。

10、记录用氧开始时间及流量。

11、密切观察缺氧改善情况。

12、停吸氧时,先将吸氧鼻塞取下,擦净鼻部。

13、关闭流量开关。

14、记录停氧时间。

15、卸下吸氧装置时,用右手夹住氧气表及湿化瓶,左手拇指及食指摁住气源接头锁套,并向后推动,使气源接头解锁,将吸入器向后退出,此时气源接头自动关闭。

16、盖好墙壁氧气活塞,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分类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三、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火、防震、防油、防热。

2、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再用,停氧时应先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流量表。

(筒氧)再关闭氧气总开关,以免一旦旋错开关大量氧气冲进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3、吸氧过程中,应观察缺氧状态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等。

中心供氧使用操作规程(3篇)

中心供氧使用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医疗护理工作中中心供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使用中心供氧系统的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

三、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着装整齐,仪表端庄,佩戴工作牌。

(2)熟悉中心供氧系统的结构、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检查中心供氧系统设备是否完好,氧气瓶、氧气表、流量表、湿化瓶等设备是否齐全。

2. 操作步骤(1)打开氧气瓶,确认氧气瓶压力表指针在正常范围内。

(2)连接氧气表,检查连接处是否牢固,有无漏气现象。

(3)连接流量表,调节流量至医嘱要求的数值。

(4)将湿化瓶连接在流量表下方,确保湿化瓶内水位充足。

(5)检查中心供氧管道是否畅通,有无破损、漏气现象。

(6)将鼻导管或面罩连接在中心供氧管道上,确保连接牢固。

3. 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1)定期检查中心供氧系统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不适,立即停止供氧,并通知医生。

(3)注意观察氧气表、流量表指针变化,确保氧气供应稳定。

(4)保持中心供氧系统周围环境整洁、干燥,防止氧气管道、设备受潮、受腐蚀。

(5)使用过程中,避免碰撞、挤压中心供氧系统设备,防止设备损坏。

4. 停止供氧(1)停止供氧前,先通知医生,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2)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关闭流量表总开关,释放余气。

(3)关闭氧气表,检查有无漏气现象。

(4)关闭氧气瓶,拔下氧气表、流量表,清理现场。

四、维护保养1. 定期检查中心供氧系统设备,确保设备完好。

2. 每周清洁湿化瓶,更换湿化水。

3. 每月检查氧气瓶压力,确保氧气充足。

4. 定期检查中心供氧管道,发现破损、漏气现象及时更换。

五、注意事项1. 使用中心供氧系统时,严禁擅自拆卸、改装设备。

2. 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3. 加强对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4. 定期对中心供氧系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1、病区消毒隔离管理要求(1)病房应经常通风换气,病区地面坚持每天上午先扫后拖(用消毒液),下午扫。

桌椅每日抹,餐桌每餐抹,门窗每周抹,每周大清洁一次。

(2)治疗室、治疗台每天治疗前用消毒液抹一次,治疗后要整理抹净,每天进行紫外线照射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无关杂物和私人物品不准放入治疗室。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季度做治疗室空气、工作人员手、治疗台面以及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细菌培养一次。

(4)病床单位每天晨间整理,一床一巾一扫,用消毒后湿毛巾进行湿式扫抹。

污染毛巾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随时保持整洁干净。

(5)患者换下的脏衣服,放于指定处,不得随处乱放,不在病室内清点。

(6)治疗室、配餐室、病房、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地拖和抹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2、患者消毒隔离管理要求(1)新入院患者应初步清洁,如洗澡、更衣,头发和指(趾)甲过长时要剪理。

(2)住院患者应穿患者衣服,污脏湿时要及时更换,定期洗澡更衣,床上用品、约束用具定期更换清洗,污染的衣服、床单、被套等随时更换,保持整洁干净。

(3)严重感染及危重的患者,应严格隔离和安置单房,并应事先空气消毒,患者的被服、排泄物及器械物品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患者用物按感染性垃圾处理(包括患者的剩饭等)。

工作人员进入传染病房要穿隔离衣,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和洗手,离开时要脱隔离衣。

3、无菌物品的管理(1)放置环境:阴凉、干燥、通风良好,距地面20cm,距墙5cm,距天花板50cm。

(2)有效时间:无菌包开启后24小时内有效,铺好的无菌盘4小时内有效。

(3)每天清理无菌过期物品。

(4)无菌包潮湿、穿孔、过期不得使用。

(5)容器的管理:碘酒瓶、酒精瓶、湿式无菌持物钳及容器一每周消毒更换2次。

干式持物干简一一4小时更换一次。

(6)药物有效时间:1)未开启的药液一在有效期内使用。

2)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非密封的静脉注射无菌液,暂不使用时应注明开启时间一一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实施要点
操作准备
1.护工:洗手、戴口罩
2.用物:一次性湿化瓶(检查有效期、有无破损),或已消毒湿化瓶,笔
评估
1.用物准备(治疗盘、灭菌注射用水、垃圾袋)
2.解释操作目的:预防感染、保持管路通畅
3.环境准备符合要求,注意环境安全
4.患者病情,中心供氧,氧气瓶,湿化瓶上的日期
操作要点
1.携用物至床边
11.清理用物,按规定处理废物
12.洗手、脱口罩,记录
终末评价
1.操作熟练,按照流程操作
2.按时定期更换湿化瓶
更换湿化瓶
2.双向核对病人姓名、床号
3.正在吸氧的患者,先取下鼻吸氧管,暂停吸氧
4.关闭流量表
5.打开湿化瓶外包装,湿化瓶上注明日期
6.湿化瓶内倒入灭菌注射用水至瓶1/2处
7.更换湿化瓶,安装好பைடு நூலகம்的湿化瓶
8.调节氧流量,观察管路是否通畅,妥善固定吸氧管
9.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10.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呼叫器置病人床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