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竹子最经典的古诗精选

合集下载

写竹子的唐诗

写竹子的唐诗

写竹子的唐诗
1、《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2、《庭竹》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3、《石竹咏》唐·王绩
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

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

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

4、《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唐·陈子昂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

永随众仙逝,三山游玉京。

5、《巽公院五咏·苦竹桥》唐·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
阴。

赞美竹子的诗句古诗大全

赞美竹子的诗句古诗大全

赞美竹子的诗句古诗大全竹子,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坚韧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呈现一些赞美竹子的诗句古诗,让我们一同感受竹子的美妙之处。

1. 杜甫《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云:“好风凭借力,送我到长空。

萧萧管叶陈、冷浸灞陵树。

”这幅画面让人联想到秋夜的竹林中,凉风袭来,竹叶随风摇曳,给人以清凉、宁静之感。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描绘了草原风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其中提到的“离离原上草”,暗喻出竹子顽强的生命力,无论经历多少岁月的风雨,它依旧能焕发生机。

3. 苏轼《定风波》中写到:“折苇蒸之、竹帛熻之,薪蒸炊之、善用宜之。

”其中“葛藟席瓢,蓬户瓮牖”,把竹子与日常生活琐事相结合,强调了它的实用价值和多样性。

4. 陆游《题碧雁轩陈侍郎晟双竹诗》中提到了竹子的独特之处:“声尽枯蓬间,影斑独夜沉。

叶叶附香烛,群材又异心。

”这部诗表达了竹子的坚韧品质和不同于众的气质。

5. 黄庭坚《竹石》以竹子和石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一腔热血以及对坚毅品质的赞美:“大香紧筠似傅粉,朱脣疑戴锦眉针。

隔黄反白身如雪,丑陋滑稽虽可笑。

”这种对竹子乃至自身意志坚定的赞美,给人以勇气和力量。

6. 杨万里《竹园》一诗中以“竹园”为题,诗中提到了竹子的宜人之处:“竹影落溪水,荷香浮夜阑。

清风来自远,和雨静回銮。

”这种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竹子围绕的清幽环境中,感受到了它们带来的静谧和宜人。

以上是一些赞美竹子的古诗词,这些诗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竹子的独特魅力和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竹子作为一种象征着坚韧和刚毅的植物,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希望这些诗句能够让您对竹子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欣赏。

让我们尊重大自然,珍爱生命,感受竹子带给我们的美好与力量。

赞美竹子的古诗大全

赞美竹子的古诗大全

赞美竹子的古诗赞美竹子的古诗大全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赞美竹子的.古诗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赞美竹子的古诗篇1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王勃《送卢主簿》功名不早着,竹帛将何宣。

——李白《长歌行》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李颀《望秦川》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戎昱《桂州腊夜》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

——张淑芳《满路花·冬》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李世民《元日》砌花含露两三枝。

——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竹根流水带溪云。

——辛弃疾《临江仙·探梅》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

——释宝月《估客乐四首》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白居易《村居苦寒》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

——憨山德清《咏竹五首》湘娥竹上泪痕浓。

——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

——际智《咏新竹》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戴复古《除夜》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杜甫《咏春笋》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

——环山樵《薛宝钗·雪竹》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

——憨山德清《咏竹五首》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郑燮《新竹》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

——环山樵《薛宝钗·雪竹》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

——林景熙《冬青花》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符曾《上元竹枝词》井灶有遗处,桑竹残圬株。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翠葆参差竹径成。

——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金地藏《送童子下山》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赞美竹子古诗

赞美竹子古诗

赞美竹子古诗
1.明代陆容《满江红·咏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

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

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

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名淇澳。

寻苗裔,湘江曲。

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

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

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2.宋代王安石《咏竹》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3. 宋代杨万里《咏竹》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4.元代吴镇《野竹》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5. 唐代元稹《新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6.宋代宋祁《竹》
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

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描写竹子的古诗词

描写竹子的古诗词

描写竹子的古诗词描写竹子的古诗词大全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描写竹子的古诗词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于潜僧绿筠轩》宋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2、《高竹临水上》元虞集高竹临水上,幽花在崖阴。

以彼贞女姿,当此君子心。

春阳不自媚,久露忽已深。

湘妃昔鼓瑟,怅望苍悟岑。

3、《员当谷》宋苏辙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

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

4、《和师厚栽竹》宋黄庭坚大隐在城市,此君真友生。

根行辰日斫,笋要上番成。

龙化葛陂去,风吹阿阁鸣。

草荒三径断,岁晚见交情。

1、《新竹》宋朱熹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

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2、《种竹子题爱心亭》宋范成大洒扫宣华舍此君,烟中月下绿生尘。

他年上叶清风满,莫忘今年借宅人。

3、《新竹》宋惠洪琅干数本倚墙阴,新笋均条忽作林。

昨日小轩添得境,却烦佳月碎筛金。

4、《书舍竹》宋蔡确窗前翠竹三竿,萧洒风吹满院寒。

常在眼前君莫厌,化成龙去见应难。

1、《新竹》宋杨万里青士何年入大荒,羽仪禁者立如墙。

锦绷半脱娟娟玉,粉节新涂拂拂霜。

带雨小酣三日后,出墙忽喜一梢长。

今年秋闰防多署,剩借先生格外凉。

2、《移竹》宋辛弃疾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

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3、《种竹》宋刘克庄借居未定先栽竹,为爱疏声与薄阴。

一日暂无能鄙吝,数竿虽少亦萧森。

窗间对了添诗料,郭外移来费俸金。

自笑明年何处在,虚檐风至且披襟。

4、《龚平甫森玉轩》元孟宗献古人借宅亦种竹,大似饕奇心未足。

高斋闻有万琅干,坐对怀山饮秋绿。

官闲胜日无一事,樽酒不空仍有肉。

他时剥啄叩君门,高枕矮床容我宿。

关于写竹子的诗10首

关于写竹子的诗10首

关于写竹子的诗10首竹子是一种速生型草本植物,其竹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毫米,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写竹子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新栽竹朝代:唐朝|作者:杜荀鹤劚破苍苔色,因栽十数茎。

窗风从此冷,诗思当时清。

酒入杯中影,棋添局上声。

不同桃与李,潇洒伴书生。

钓丝竹朝代:唐朝|作者:徐夤藋藋拂清流,堪维舴艋舟。

野虫悬作饵,溪月曲为钩。

雨润摇阶长,风吹绕指柔。

若将诸树比,还使绿杨羞。

蚕妇非尧女,渔人是子猷。

湖边旧栽处,长映读书楼。

竹朝代:唐朝|作者:李建勋琼节高吹宿凤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竹里梅朝代:唐朝|作者:刘言史竹里梅花相并枝,梅花正发竹枝垂。

风吹总向竹枝上,直似王家雪下时。

雨后移竹朝代:明朝|作者:宋登春童仆饥时懒,家贫愿一金。

暄寒惟短褐,风雨屡长吟。

江阔秋生蚤,城高雾隐深。

从来爱幽意,移竹间花林。

慈竹朝代:宋朝|作者:黄公度慈竹阴初合,新梢翠欲流。

晚摇千尺影,冷撼一堂秋。

笋迸苔痕拆,叶蒙山色幽。

凤凰栖息稳,端为此君留。

竹·风竹萧萧梧叶黄朝代:宋朝|作者:赵葵风竹萧萧梧叶黄,相思寸寸断人肠,一声塞管来何处,雁带秋声入故乡。

题竹朝代:元朝|作者:倪瓒叹息真成汗漫游,经春历夏又嗟秋。

林居已是能鸣士,顾我宁非不系舟。

江渚出吟聊自适,竹梢清泪浩难收。

王孙莫道归来好,芳草天涯恨未休。

雨中对后檐丛竹朝代:唐朝|作者:崔元翰含风摇砚水,带雨拂墙衣。

乍似秋江上,渔家半掩扉。

池上竹朝代:唐朝|作者:张文姬此君临此池,枝低水相近。

碧色绿波中,日日流不尽。

赞美竹子高雅的诗句

赞美竹子高雅的诗句

赞美竹子高雅的诗句
竹子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于优雅高贵的
向往。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赞美竹子高雅的诗句:
1. “叶有所营,枝有所依,它就这样静静地站立在这片土地上。

”——《竹枝词》
2. “竹皆八尺,直符其性,宛然屹然,临风不倒。

”——《明嘉靖竹枝词》
3. “我谓道竹之高,不以其冠之高也,以其平之高也。

”——《庄子》
4. “翠翠竹林中,青青竹笋稀。

清风绕竹舞,岁月荡人悲。

”——《古诗十九首》
5. “高节竹,宁辞华彩草。

墨翠含英,清短无踪。

傲霜修竹笠,縠雪擎青松。

”——《唐八家文》
6. “竹影斜风里,细丝一线牵。

翠幕轻遮月,清香小院深。

”——《水调歌头》
7. “竹兮竹兮,从天而降。

彭咸彭咸,下具盈箱。

陶彭咸兮,良观可彰。

竹兮竹兮,为何物。

生之复生,死之复死。

”——《先秦诗》
8. “青山绿水竹苑中,从今千古是清风。

”——《白雨春风·送伊东梅》
9. “屈子幽人梦,嵩山群仙寻。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七步诗》
10. “竹箫声里雨润笙,手引台前不放僮。

”——《清平乐·松下问童子》
以上是一些关于竹子高雅的诗句,读来使人陶醉于竹子的清新高洁之气。

竹子不仅被
人们赞美为高雅之物,它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应用价值,无论是作为文化符号、建筑
材料还是日常生活用品,它都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魅力。

形容竹子的诗10首

形容竹子的诗10首

形容竹子的诗10首竹(学名:Bambusoideae),别名竹子,属禾本科竹属植物,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竹子对水热条件要求高,性喜富含有机质、水分充足的土壤环境。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写竹子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笋竹朝代:宋朝|作者:李新峥嵘泽国与烟村,饱见尖尖破土痕。

稍倩南风开鹊尾,数烦夜雨送龙孙。

平生直节初挥箨,后日清阴自庇根。

残月莫云林外看,森森矛戟万军屯。

雪竹朝代:宋朝|作者:魏野溪南一向几多垂,欲咏终难比并伊。

应是彤庭将御试,麻衣群见折腰时。

题画竹朝代:元朝|作者:萨都剌小雨春池湿凤毛,天孙深夜织鲛绡。

何人更立湘江水,独倚薰风忆舜韶。

庭竹朝代:五代|作者:李中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睡轻起,萧飒雨声回。

题竹朝代:宋朝|作者:陈绎丛篁不盈尺,叶叶生秋风。

凤凰何时来,食实巢其中。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

色无玄月变,声有惠风吹。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凤凰佳可食,一去一来仪。

题画竹·谁谓籊籊竿朝代:元朝|作者:仇远谁谓籊籊竿,乃不如劲草。

北风动地来,直节未易倒。

题墨竹画扇朝代:宋朝|作者:黄庚淇澳分清入素纨,一梢潇洒胜千竿。

此君不受人间暑,叶叶生风夏亦寒。

李仲宾墨竹四首·心空节劲翠筠浓朝代:元朝|作者:方回心空节劲翠筠浓,冷笑凡花诲冶容。

可是人间秋水碧,东方七宿应苍龙。

春日山中竹朝代:唐朝|作者:裴说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形容竹子的诗10首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它象征着高尚、坚韧、虚心等美好品格,在中国诗词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历来受到文雅之士的喜爱。

下面是分享的赞美竹子最经典的古诗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赞美竹子最经典的古诗精选
竹石
朝代:清朝|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诗简介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

“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赏析/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

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

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

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

诗人用”千”、“万”
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

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

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

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篇二】赞美竹子最经典的古诗精选
水仙子·咏竹
朝代:元朝|作者:马谦斋
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

渭川风雨清吟枕,花开时有凤寻。

文湖州是个知音。

春日临风醉,秋霄对月吟。

舞闲阶碎影筛金。

古诗简介
《水仙子·咏竹》是元代文学家马谦斋所做的一首诗,作者从竹子入手,以竹子的高尚品格来赞扬具有坚贞、刚直性格的高尚人士,是一篇咏物佳作。

赏析/鉴赏
《咏竹》是一首咏竹的佳作。

第一二句写竹子不因风霜的侵凌而变色、仍保持其亭亭直节,比喻人因世俗苦难的折磨而不改变其高风亮节。

竹之“节”即人之“节”。

接下来几句写竹的盛产之地、花开引凤、画家文湖州等,继续丰富竹的形象意蕴,最后几句写竹的洒脱风姿,表明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人格标准。

作者将竹的品格与人的坚贞和刚直的性格,相融相汇,颇为感人。

作者不在竹的形貌上多作描述,却毕现竹的神韵。

【篇三】赞美竹子最经典的古诗精选
题李次云窗竹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赏析/鉴赏
《题李次云窗竹》是一首借竹言志,别具情韵的咏竹诗。

白居易这首诗,乍看之下似乎平淡无奇,开头的两句,用词平淡,无新奇,只是简单地交待了竹子不用,不须。

但也由此设下了悬念,为什么不用?为什么不须?连串的设问,让人情不自禁往下看,原来亮点在后面,一个“看”字,点亮了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所以这首诗须仔细品读方能发现其中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诗的开头就是的一连串比喻描写,这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方式,前三句的比喻都是为了最后一句做铺垫,一个“看”字点明了诗的主旨,激发了诗的灵魂,让人无限遐想。

“留向纷纷雪里看”看什么?洁白的雪里,唯剩下竹而已。

从竹孤立于雪里看到竹的高洁本质,一种孤立于世俗的孤傲,也是从中衬托出诗人自已高洁的情怀。

历代的士人君子之所以醉心于林,流连忘返,并非仅仅为了逃避现实社会,而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

足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及对竹子品格的赞誉。

竹的生存环境,总是猗猗静谧幽雅,醉心在竹的世界里,可以弥补人的心理缺陷和远离凡尘的愉悦、超脱!可以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此诗巧用对比,略形显神,托竹寓意,象征显旨。

全诗有三个词非常关键,“不用”,“不须”,“留向”,前两个词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观念与后一个词所表达的形成鲜明的对比,实际上是竹的功利实用的品格与精神品格的对比。

先看鸣凤管,据《列仙传》记载,春秋时萧史善*,能作凤声引凤凰止于其屋,故称“箫”为“鸣凤管”。

由竹子加工制成的箫,其声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王褒《洞箫赋》云:“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

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

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

”由此可见箫声丰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杜牧有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寄扬州韩绰判官》)。

【篇四】赞美竹子最经典的古诗精选
严郑公宅同咏竹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赏析/鉴赏
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竹的颜色绿得逼人眼,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

竹生长是看不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

“色侵书帙晚”,描绘竹子的形象,描写的是竹影,“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

“晚”字写出竹林之密,竹之高,竹之浓,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竹的颜色绿得逼人眼,绿色映照在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隐过酒樽凉”,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

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风送来缕缕竹的清香。

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颈联继续从视觉和嗅觉来感触竹。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人们只有真心爱竹、护竹,不去“剪伐”,摧残可爱的新竹,它一定会自然生长到拂云之高。

尾联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

使自己能“致君尧舜上”,能为治国平天下奉献绵薄之力。

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杜甫虽然长严武十四岁,严武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作者后半身长期依赖严武接济,出语自然更加谦恭。

不过本诗在艺术价值上也是值得称道的。

这首咏物之作,托物言志,十分妥贴,状物,形象生动;言志,委婉含蓄。

值得认真品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