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中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计细节

合集下载

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

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
主要设计原则和标准 !"#$%& 依 据 组 网 灵 活 技 术 先 进 便 于 扩 展 运 营 可 靠 管 理 方便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设计监控点预留 "'至 "(的裕量 )系 统 配 置 在 满 足 系 统 要 求 的 前 提 下 充 分 考 虑 设 备 的 性 价比以便节约工程投资降低运营管理维修费用 *$%& 接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指令对于正常 工 况 和 火 灾 工 况 兼 用 的 设 备 正 常 工 况 由 $%& 监 控 管 理 火 灾 时 由 +%& 发出指令$%& 执行联动控制 由正常工况转入火灾模式 运行火灾工况具有优先权 ,系 统 设 备 满 足 地 铁 使 用 环 境 要 求 能 够 稳 定 可 靠 地 工 作具有防尘防腐蚀防潮防霉防震抗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等能力主要设备采用工业级标准通用产品 (系 统 采 用 标 准 的 通 信 接 口 开 放 的 通 信 协 议 以 及 汉 化 的 人机界面 -$%& 硬 件 和 软 件 的 设 计 充 分 考 虑 系 统 的 可 靠 性 可 维 护 性可扩展性通用性和先进性并具备故障诊断在线修改离线 编辑的功能 同时系统设计遵循模块化原则 .控 制 设 备 满 足 工 艺 要 求 选 用 先 进 的 智 能 化 设 备 系统方案 全线监控系统 地铁环境与设计监控系统主要是由全线监控系统构成在全 线监控系统中通过将全线监控系统分成不同结构可以有效实现 全方位的监管 全线监控系统分为三层中央级车站级和现场 级 全线系统监控可以独立运作可以独立实现 $%& 主要监控功 能 同时可以在综合监控系统的指挥下对地铁进行监控和管理 因此全线系统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对地铁的监督和管理效果 中 央级是对地铁中的各项设备进行综合监控 是调度中心 通过 $%& 中央级监控中心可以实现全覆盖 车站级是对车站的运行进 行监督和控制车站级主要是有车站级综合监控功能以及车站级 $%& 监控功能构成车站级综 合 监 控 是 在 综 合 监 控 系 统 的 引 导 下 完成车站 $%& 监控对工作站终端系统等进行监控 现场级是对 现场的各个监控点的监 控 数 据 进 行 收 集 和 整 理 $%& 网 络 是 将 监 控 形 式 分 层 主 要 的 监 控 系 统 是 有 /01 控 制 设 备 传 感 器 以 及 终 端组合而成对于地铁站内的空调排风排水电梯照明等等进

地铁中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计的细节

地铁中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计的细节

地铁中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计的细节摘要:为确保地铁各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特别是在地下车站发生火灾事故的情况下,使有关救灾设施按照设计工况及时有效地运行,保障人身安全,设置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就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系统主要功能、主要监控模式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大,为解决路面交通拥挤的突出问题,各大城市均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其中以地铁为多。

为给乘客营造安全、舒适的乘车和候车环境,地铁车站设有各种正常运营保障设施(包括通风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自动电/扶梯等)和事故紧急防救灾设施(水消防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等)。

而为确保地铁各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特别是在地下车站发生火灾事故的情况下,使有关救灾设施按照设计工况及时有效地运行,保障人身安全,设置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BAS)显得尤为重要。

BAS系统按中央、车站两级调度管理,中央、车站、就地三级监控的方式设置,对地铁全线及各相关系统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视。

通过对现场设备的监测,向车站控制室及线路控制中心(Operating Control Center,以下简称OCC)发出监测结果与FAS(Fire Alarm System 简称FAS)、综合监控系统(Integrated Supervision Control System,简称ISCS)配合或独立实现现场设备的联动控制。

一、主要设计原则1.BAS应遵循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

2.全线各车站机电设备(通风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自动扶梯、电梯、导向标志、环境监测设备等)均纳入BAS的监控范围,在满足正常监控要求的同时,考虑节能优化控制。

3.火灾情况下,BAS作为FAS的联动控制子系统,FAS的主要作用在火灾报警功能方面,BAS主要作用在于正常运营时对相关机电设备进行监控,以及发生火灾时接受FAS的信号,实现救灾模式控制。

2024年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2024年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2024年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一、综合监控系统的概述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是指对地铁车站、车辆以及隧道等区域进行实时监控、视频录像、报警与控制等功能的综合系统。

该系统通过高清摄像机、传感器、网络传输设备、服务器以及各类控制设备等组成,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地铁运营情况,保障地铁安全运营和乘客出行的舒适性。

二、系统设计方案1. 摄像监控系统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摄像监控系统,该系统由高清摄像机、图像传输设备、图像处理与存储设备等组成。

摄像监控系统将安装在车站、车辆和隧道等关键区域,通过网络传输方式将实时视频信号传输至中央监控中心,以提供远程监控和视频回放功能。

2. 传感器技术应用除了摄像监控系统外,综合监控系统还应用传感器技术进行综合监测。

例如,通过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可以实时监测车站、车辆和隧道内的环境情况,发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中央监控中心中央监控中心是综合监控系统的核心控制中心,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各个摄像监控点和传感器的数据。

中央监控中心应配备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和掌握地铁运营情况,并及时做出反应。

4. 视频数据存储及备份综合监控系统需要大量存储和备份视频数据,以便后期调取和分析。

为了满足持续运营的需求,应考虑采用高容量、高可靠性的存储设备,并实施定期的数据备份策略,以避免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

5. 车站和车辆的报警系统为了提高地铁安全运营的能力,综合监控系统应配备车站和车辆的报警系统。

该系统通过紧急按钮和语音通信设备等,使乘客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及时与中央监控中心联系,寻求帮助和指导。

6.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综合监控系统还应具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

通过对大量的历史和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帮助地铁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运营状况,优化运营调度,提高地铁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技术保障1. 网络通信技术综合监控系统需要一个快速稳定的网络通信环境,以确保实时监控和数据传输的需求。

北京地铁某线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北京地铁某线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北京地铁某线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施工方案一、项目简介北京地铁作为首都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为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适,需要建设并不断完善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本文将就北京地铁某线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施工方案设计1. 系统概述北京地铁某线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将包括环境监测、设备运行监控、故障报警等功能模块,以实现对整个地铁线路的全面监控。

2. 施工步骤1.方案制定:根据地铁线路的特点、需求以及技术要求,制定详细的监控系统方案。

2.设备采购:选购符合技术标准的监控设备,确保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

3.布线铺设:根据地铁线路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布线设计和铺设,确保监控设备的连接畅通。

4.设备安装:在指定位置安装监控设备,并进行系统调试和联调。

5.系统测试:对监控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监控功能正常运行。

3. 施工时间安排本施工方案预计需持续三个月,其中包括设备采购时间、布线铺设和安装时间以及系统测试时间。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同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做好施工记录和数据备份。

四、施工成果评估完成北京地铁某线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施工后,将进行系统功能测试和验收工作,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项目需求。

五、总结北京地铁某线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施工方案将依据施工步骤和质量控制进行实施,最终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地铁线路的运行安全和乘客出行体验,因此施工过程需严谨细致,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以上就是北京地铁某线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施工方案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该项目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是为了提高地铁安全运营和乘客出行体验而设计的系统。

该系统需要具备实时监控、安全预警、运营统计等功能,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

下面是一个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架构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基础设施层和系统管理层。

1.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主要负责采集和传输各种信息,包括视频监控、环境感知、安全设备等。

该层包括以下模块:- 视频监控模块:安装摄像头在地铁车站、车厢和隧道等关键位置,监控行人、车辆等。

- 环境感知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感知地铁站内的环境数据。

- 安全设备模块:包括火灾报警器、烟雾传感器等,用于监测火灾和烟雾等安全事件。

- 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给系统管理层。

2. 系统管理层系统管理层主要负责数据处理和决策分析,包括实时监控、安全预警、运营统计等功能。

该层包括以下模块:- 实时监控模块:对基础设施层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包括视频图像、环境数据等。

- 安全预警模块: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实时监测地铁安全风险,如人群聚集、异常行为等。

- 运营统计模块:对地铁的运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客流量、车辆运行状态等。

- 决策分析模块:根据实时监控和运营统计的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如调度车辆、调整运营计划等。

二、功能设计1. 实时监控功能实时监控功能主要是对地铁车站、车厢和隧道等关键位置的视频监控进行实时监控,并将视频图像传输到系统管理层。

同时,实时监控还可以对环境感知信息进行监控,例如温度、湿度等。

2. 安全预警功能安全预警功能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实时监测地铁安全风险,并发出预警信息。

例如,当人群聚集过多、有异常行为或发生火灾等情况时,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消息,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运营统计功能运营统计功能对地铁的运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客流量、车辆运行状态等。

通过运营统计功能,地铁运营方可以了解客流量分布和高峰时段,以及车辆的准点率和可用率等,以便进行运营计划的调整和改进。

地铁监控设计方案

地铁监控设计方案

地铁监控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地铁系统的客流量大、人员密集,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和地铁的正常运营,建立一套高效、可靠的监控系统至关重要。

二、设计目标1、实现对地铁车站、车厢、轨道等区域的全面覆盖,无监控死角。

2、保证监控图像的清晰度和实时性,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具备智能分析功能,如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4、系统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长时间不间断运行。

5、数据存储安全,便于后期查询和追溯。

三、监控系统组成1、前端设备摄像机:在车站出入口、站台、候车区、车厢内部、轨道沿线等关键位置安装高清摄像机,包括固定摄像机和球型摄像机,以满足不同场景的监控需求。

传感器:安装温度、湿度、烟雾等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参数,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2、传输网络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传输网络。

车站内部通过有线网络连接摄像机和监控中心,车厢内部通过无线方式将视频数据传输至车站,再通过有线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

确保网络带宽足够,以保证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避免卡顿和延迟。

3、监控中心监控大屏:用于显示实时监控图像,方便工作人员直观地了解各个区域的情况。

服务器:包括存储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分析服务器等,负责数据存储、设备管理和智能分析等工作。

操作控制台:供工作人员进行监控操作和应急处理。

4、智能分析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控图像进行实时分析,如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物品遗留检测等。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系统自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四、监控点位布局1、车站出入口:安装高清摄像机,对进出车站的人员进行监控。

站台:在站台两端和中间位置安装摄像机,覆盖整个站台区域。

候车区:安装摄像机,监控乘客的候车情况。

楼梯、扶梯:安装摄像机,关注人员的上下行情况。

票务区域:对购票、检票等区域进行监控。

2、车厢车厢内部前后两端和中部安装摄像机,确保覆盖整个车厢。

车门处安装摄像机,监控乘客上下车情况。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施工方案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施工方案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施工方案一、系统设计概述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地铁内部环境的舒适度,提供安全的乘车环境,并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在设计阶段,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环境需求分析:分析地铁站内和列车车厢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和噪音等环境需求,确定系统的设计要求。

系统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空调、通风、排风、除湿、加湿等设备,并确保设备能满足地铁的运行要求。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实现环境的自动监控和调节。

二、主要设备运输安装设备清单:列出所有需要运输和安装的设备,并详细记录设备的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等信息。

运输方案:制定设备的运输方案,包括运输方式、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等,确保设备安全、准时到达施工现场。

安装流程:制定详细的安装流程,包括设备定位、固定、接线、调试等步骤,确保设备安装正确、牢固。

三、施工现场准备现场勘查: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查,了解现场环境、施工条件等,为施工做好准备。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需要,提前准备好施工材料,如电线、电缆、管道等。

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施工方案和操作流程。

四、系统调试与测试调试方案:制定系统的调试方案,包括调试流程、调试方法、调试标准等。

测试计划:制定系统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时间等,确保系统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问题处理:在调试和测试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五、监控对象与接口监控对象:明确系统的监控对象,如温湿度、空气质量、设备运行状态等。

接口设计:设计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接口,如与地铁信号系统、电力系统等的接口,确保信息的互联互通。

六、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制定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如安全警示标识、施工安全防护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质量控制:制定施工质量的控制标准和方法,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七、系统维护与故障处理维护计划:制定系统的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检查、保养、清洁等,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轨道交通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轨道交通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环境与设备监控子系统绪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轨道建设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然而从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环境现状看,仍表现出环境较为复杂、安全系数不高等,如其中的温度、压力、送风以及冷源流量等,很难达到舒适度要求。

这就要求轨道建设中,做好环境改善工作,并辅以相应的监控系统,有利于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水平。

本文将对BAS系统相关概述、轨道交通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计思路以及设计实现进行探析。

作为城市交通类型之一,地铁近年来逐渐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关键所在。

但由于地铁环境本身较为复杂,且其中涉及的设备过多,若未做好控制工作,极易使地铁安全系数降低,影响地铁功能的实现。

尽管部分城将BAS系统引入,但由于其设计不合理,并未发挥实际应用优势。

因此,本文对BAS系统设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BAS系统相关概述关于BAS系统,其实质为用于管理、控制与监视地铁建设设备的系统,如电梯、照明、给排水、通风、屏蔽门等。

从BAS系统功能看,其中中央综合监控BAS与车站综合监控BAS系统有其各自功能,前者表现在基本控制功能、监视功能、报警管理等,后者表现为数据收集与处理、调节功能、通讯功能、自动诊断功能以及系统联动等。

实际设计中,BAS有其遵循的原则,要求结合实际设计情况的基础上,满足可升级性、可扩充性、实用性、安全性以及先进性等要求,确保系统运行中,能够做到有效监测整个轨道交通环境与所有设备[1]。

第二章:轨道交通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计思路环控系统的设计集中表隧道通风、车站通风以及车站冷水系统等方面。

实际设计中,涉及的设计内容包括:第一,全局控制。

环境控制系统设计中,要求由终端发出,使送风机运行中能够满足整个环境需要,防止有压差情况出现在空调区域,且确保回排风机高效运行。

同时,二级泵、二通阀的运也应保持高效,使最终的出水温度达到相应设计要求。

为实现全局最优控制目标,应对冷源流量、冷冻水供回压差、送风温度、室内温度以及室内压力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铁中的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计的细节摘要为确保地铁各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特别是在地下车站发生火灾事故的情况下,使有关救灾设施按照设计工况及时有效地运行,保障人身安全,设置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系统主要功能、主要监控模式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
abstract to ensure that each subway system is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especially in the underground station fire accident cases, so that the relief condition in accordance with design facilities in a timely and effective manner, to protect personal safety, set building automac system syste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main design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 of the system, the main control mode for a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keywordsmetro; building automac system; bas
0 引言
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大,为解决路面交通拥挤的突出问题,各大城市均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其中以地铁为多。

为给乘客营造安全、舒适的乘车和候车环境,地铁车站设有各种正常运营保障设施(包括通风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自动电/扶
梯等)和事故紧急防救灾设施(水消防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等)。

而为确保地铁各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特别是在地下车站发生火灾事故的情况下,使有关救灾设施按照设计工况及时有效地运行,保障人身安全,设置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bas)显得尤为重要。

bas系统按中央、车站两级调度管理,中央、车站、就地三级监控的方式设置,对地铁全线及各相关系统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视。

通过对现场设备的监测,向车站控制室及线路控制中心(operating control center,以下简称occ)发出监测结果与fas(fire alarm system 简称fas)、综合监控系统(integrated supervision control system,简称iscs)配合或独立实现现场设备的联动控制。

1 主要设计原则
1.1 bas应遵循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

1.2全线各车站机电设备(通风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自动扶梯、电梯、导向标志、环境监测设备等)均纳入bas的监控范围,在满足正常监控要求的同时,考虑节能优化控制。

1.3火灾情况下,bas作为fas的联动控制子系统,fas的主要作用在火灾报警功能方面,bas主要作用在于正常运营时对相关机电设备进行监控,以及发生火灾时接受fas的信号,实现救灾模式控制。

1.4 bas、fas之间设置可靠的通信接口。

当车站发生火灾时,fas探测火灾发生的位置,通过设在车站控制室的通信接口,发布
对应的火灾模式指令给bas,由bas优先执行相应的控制程序,从而控制防排烟及其它相关设备进入救灾状态。

1.5 区间发生火灾或列车阻塞停车时,隧道排烟或通风控制命令由控制中心iscs发布模式控制命令,车站bas接收命令并执行。

1.6 bas在车站级与iscs实现集成,bas车站级功能、中心级功能由iscs实现。

2 系统主要功能
bas的主要系统功能由中央级功能,车站级功能,就地级功能组成。

2.1中央级功能,bas中央级监控功能由iscs负责实现,通过监视全线车站、车辆段的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配电照明系统、电/扶梯等设备,采集相关运行信息,并且上传到环调工作站综合显示屏,对所监控的设备的故障信息能及时准确的确认并作出记录。


2.2车站级功能,由于车站控制室bas工作站由iscs设置,bas 车站级监控功能也由iscs负责实现,通过本车站及所辖区间隧道通风空调系统、防排烟系统、给排水系统、空调水系统、电扶梯、车站应急照明电源装置等设备的运行状态监视及报警,采集相关运行信息,并且上传到环调工作站综合显示屏,对所监控的设备的故障信息能及时准确的确认并作出记录。


2.3 就地级bas主要功能表现在收集底层信息、接受上层命令、接收fas的车站火灾信息,控制通风空调等设备执行火灾运行模式
等方面。

3控制模式
3.1通风与空调系统设备
通风与空调系统包括区间隧道通风系统、车站隧道通风系统、车站大系统、车站小系统、车站水系统。

监控系统根据正常、阻塞、火灾等环控工况要求,对设备进行模式控制。

3.1.1隧道通风系统:bas对隧道通风系统设备实行中央级、车站级、就地级三级监控隧道通风系统可分为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和车站隧道通风系统。

对于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先由中央级下达运行模式指令到车站级,再由车站级对其设备进行模式控制;对于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则模式控制指令直接由车站级下达。

隧道通风系统设备的控制操作以中央级为主,当车站级bas工作站控制失效时,由人工通过操作车站ibp上的紧急模式按钮进行控制。

3.1.2车站通风空调系统:bas对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设备实行中央级、车站级、就地级三级监控,控制操作以车站级为主。

车站通风空调系统又分为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车站大系统)和车站管理设备用房通风空调系统(车站小系统)。

3.1.2.1 bas对于车站大系统的控制模式为:正常运行、车站乘客过度拥挤、火灾事故运行,当车站公共区发生火灾时,立即停止车站大系统的空调水系统,转换到车站大系统火灾运行模式。

当站台层发生火灾时,利用站台回/排风系统及隧道通风系统同时运作排烟,车站内人员迎着新风方向从站台经站厅疏散至地面;当站厅
层发生火灾时,利用站厅层回/排风系统进行排烟,站厅内人员迎着新风方向向地面疏散。

3.1.2.2 bas对于车站小系统的控制模式为:正常运行、火灾事故运行。

当设备管理用房发生火灾时,小系统立即转入到预定的火灾运行模式,立即排除烟气或隔断火源、烟气,设有排烟系统的内走道实施排烟、设有加压送风的楼梯实施加压送风。

3.2给排水系统设备
地下车站排水泵、废水泵、污水泵、雨水泵根据高低水位自动启停。

中央级、车站级监视所有水泵的运行状态,并进行设备故障和危险水位报警。

紧急情况下,bas可对区间排水泵进行远程启动控制。

地下车站给水管上的电动蝶阀由车站级按预定时间表自动开启和关闭,中央级、车站级监视电动蝶阀运行状态。

3.3自动电/扶梯
正常情况下,自动扶梯在现场控制,中央级、车站级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视。

火灾情况下,bas对电梯进行强制其运行至安全层的控制。

3.4照明系统
对车站照明系统,进行车站级、现场控制级两级控制,现场控制级设在照明配电室。

控制操作以车站级控制为主,中央级、车站级进行监视。

3.5车站应急照明电源
中央级和车站级对车站应急照明电源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对其设备故障进行报警。

4 环境与设备系统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地铁智能系统也在向着以环境与设备监控为核心的综合监控系统方向发展,通过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乘、候车环境。

5 结束语
地铁作为一种地下公共交通工具,通过实时监控相关设备运行状况,实时调节,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管理水平,而且给乘客营造一种安全、舒适的乘车和候车环境。

参考文献:
[1]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 [s]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1998, [s]
[3]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 [s]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