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 概括内容专项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我们先来说说在阅读时要做的的第一件事:先要整体感知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包括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主旨的理解。那么如何快速捕捉文章的内容?

1.通过标题理解内容。

有时,读完标题时就可以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猜测——至少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标题。给标题补上一些成分,把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使其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这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有人将这种方法称为标题扩展法。

但大多数标题不能直接扩展,有的含有寓意,有的标明文章的线索,也有的点明文章中心。这时可依据题目提供的线索,或具有比喻意的题目找出其本体,对其加以整理,然后再按照上面的句式加以概括即可。探究其寓意,也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其寓意,文章内容就很容易把握了。

2.要素归纳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叙事类文章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事件中包含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素串联即找出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组织一下即可。

3.此外不适合整体阅读的可用以下方法: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2.)摘录句段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或记叙文中的议论句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4.找重点词句法(摘录句段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

概括内容,基本句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表达了(抒发了、歌颂了、反映了、讽刺了、鞭挞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试用一句话来概括内容: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

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选自文章阅读网,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

-------------------------------------------------------------------------------

提示: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述。很多时候标题不能直接扩展,但可以用标题追溯法:围绕三袋米,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是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讨来了三袋米供孩子上学。因此,只要抓住人物事件等(六要素),以人物+事件的格式就可概括出来了。 (4分)

(2)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3分)

答:我选( )处: ---------------------------------------------------------- ------------------------------------------------------------------------ --

(3).第⑧自然段: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4分)

.第⑨自然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4分)

------------------------------------------------------------------------------ ------------------------------------------------------------------------------

(5)“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爱的感受。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4分)

--------------------------------------------------------------------------- --------------------------------------------------------------------------- ----------------------------------------------------------------------- ---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