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答案-9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儒雅之风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
”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读书人,多儒雅。
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
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
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
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
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
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
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礼仪之邦”。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
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
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
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
石家庄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石家庄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的愉悦李国文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的真理。
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
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
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
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
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
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
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
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
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
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
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
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带解析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涵养几分静气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
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
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
“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
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
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答案-9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答案9阅读理解历来是学生考试的一大失分点,通过针对训练,多读、多做、多反思、多总结,是可以提高解题能力,本系列通过文言文、现代文两大部分,为一线优秀教师、学生提供参考,大家一定会获益匪浅.一、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①2002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
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记者还是不甘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记者无奈:“我发现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
”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
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②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草药先生的诚实所打动。
在这个世界上,诚实是一束阳光,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诚实是一座桥梁,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诚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
诚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④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列成一张表,让大学生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品质和最厌恶的德行。
结果显示,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最厌恶的确良德行是“撒谎”、“虚伪”、“不老实”。
⑤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伪装自己、表演自己。
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2018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过去20年人类社会走在互联网时代,但是未来30~50年应该是人们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
什么是“人工智能”?对于人工智能,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彭荆风①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③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④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⑤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⑥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⑦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我问:“梨花呢?”⑧“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⑨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⑩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描写老人行礼的神态,表达了老人对小姑娘诚挚的感激之情。
B.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闪出”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跃,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C.“她姐姐很受感动”,“很受感动”表明梨花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她后来照料小茅屋的感情因素。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
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
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
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
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
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
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
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
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
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
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
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
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
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
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
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及答案带解析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
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担当是一种责任。
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
【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①。
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
由此可见,② 。
担当是一种境界。
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
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乙】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
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A. 君子的担当。
B. 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
C.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D.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答案9阅读理解历来是学生考试的一大失分点,通过针对训练,多读、多做、多反思、多总结,是可以提高解题能力,本系列通过文言文、现代文两大部分,为一线优秀教师、学生提供参考,大家一定会获益匪浅。
一、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①2002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
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
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
”记者还是不甘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
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记者无奈:“我发现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
”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
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②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草药先生的诚实所打动。
在这个世界上,诚实是一束阳光,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诚实是一座桥梁,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诚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
诚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④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列成一张表,让大学生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品质和最厌恶的德行。
结果显示,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最厌恶的确良德行是“撒谎”、“虚伪”、“不老实”。
⑤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伪装自己、表演自己。
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
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⑥诚实看起来是简单的,实际上是深刻的。
对人生而言,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
1、给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侥.()幸②词藻.()2、仿照文章第②段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诚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4、你怎样理解“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这句话的含义?5、请你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参考答案:1、①jiǎo ②zǎo2、示例:诚实是一缕春风,吹散人们心头的阴霾(逻辑关系合理)。
3、示例一:道理论证。
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
示例二:比喻论证。
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只有真诚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演员。
这样就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
示例三:对比论证。
把两种人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诚实的可贵。
4、诚实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人们应该不断地追求诚实,保持诚实的品质。
5、示例:北宋词人晏殊,聪慧过人。
14岁被推荐给朝廷,正赶上真宗皇帝御试进士。
真宗皇帝让他把考题做一遍,他看了看考题,对真宗说:“我10天前就做过这个题目,请陛下另外出题吧。
”真宗见他这样诚实,很高兴,便赐他“同进士出身”。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事例典型才满分)二、寻石记迟子建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
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
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②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
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③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
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
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
(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④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
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
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迸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⑤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
她呵斥我:“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
⑥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军一样愚蠢了么!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
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渔人在收网,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
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⑦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
我朝山上走去。
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
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
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⑧(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⑨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
她嗔怪我说:“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⑩我真的是石头么?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
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
(选自《迟子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略有改动) 1.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分) 2.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4分) 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3.第⑥⑦段中打渔人和赤脚医生对“我”说起石头的传说,其目的是什么?(4分)4.结合全文,谈谈第⑩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 1.为下文写寻石作铺垫,以抓白军趣事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A 鸡“叽叽咯咯”地叫着,运用拟声词,使读者如闻其声,语言生动;石头好像它下的“蛋”,富于想象力。
它们都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充满童趣。
(答这道题我用时超过2分钟) B 天真的人总有奇思妙想,居然相信石头的传说,并且还推理说自己也不蠢,“理直气壮”回家了,充满童真。
赏析一类的句子,是人的一种直觉,就如我们说某某某很优雅,某某某有阳刚之气一样。
我们只能对其相貌、姿势作总的感观描述。
音乐也一样,相信很多人都能对喜欢的音乐的原因说出不少形容词。
语文,就是要去感受美,这一点与数理化不同。
一个均衡的人,应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3.大人们看到一个小女孩大老早下河里找石头、大老远上山去找石头,意识到会有危险,巧妙地编造传说让“我”回家。
4.无知者无畏。
小女孩在经历了家里砸石头及听到两个石头的传说后,幼稚的心灵里立下壮志,希望做一个不怕风雨、有追求(原文有“听风雨”)的人,让生活更有意义(原文有“亲吻”)。
三、优美的琴声 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外,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豪华别墅。
每天傍晚时分,从别墅的窗口会传出一阵优美的钢琴声,弹钢琴的是一个小姑娘,名叫璐丝,长得漂亮又可爱,曾在欧洲少年钢琴比赛中夺得冠军。
②这天傍晚,有个老乞丐来到别墅,璐丝的父亲见了,要把乞丐赶走。
这时,璐丝突然来到老乞丐的面前,亲切地问道:“我能帮帮你吗?”老乞丐点了点头。
璐丝又问:“你肚子很饿,是不是?”老乞丐又点了点头,璐丝马上说道:“你等着,我攒了一些零花钱,我把它拿给你。
”这时,老乞丐终于开了口:“不用啦,孩子,你的心意我领了。
其实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就是你的钢琴声,不知为什么,只要听一阵你弹的钢琴,我就觉得肚子饱了。
”璐丝听了,愉快地说:“老爷爷,你等着。
”说完就回到屋子里,不一会儿,一阵钢琴声从窗口飞出来。
当璐丝再次出来时,老乞丐又说道:“孩子,你对我这么好,我该怎么感谢你呀?”璐丝笑笑说:“不用感谢,你喜欢我的琴声,就是我的知音,我应该感谢你呀!”老乞丐又说道:“以前我曾给一位音乐家抄过乐谱,如果你愿意,从今天起我给你抄乐谱好吗?”璐丝听了,高兴地说:“谢谢你!那太好了。
”③从此之后,老乞丐每天都要来给璐丝抄乐谱,但却从来没有吃过璐丝家的一顿饭,也从来不要任何报酬。
璐丝每天弹着老乞丐给她抄的乐谱,钢琴弹得越来越好。
璐丝的父亲刚开始对这个老乞丐很厌恶,但为了不使女儿扫兴,加上老乞丐抄乐谱的确很卖力,渐渐地也就喜欢上他了。
④一天,老乞丐对璐丝的父亲说:“你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该给她找一个好老师了。
”璐丝的父亲说:“我本想请本市著名的钢琴家吉斯尔教授,他是世界上一流的钢琴家,可我登他的门时,他说什么也不愿意见我。
”老乞丐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这样吧,我给你写封信,拿着这封信再去找他,他也许会给我一个面子。
”⑤就这样,璐丝的父亲带着女儿又一次来到了著名钢琴大师吉斯尔教授的家门。
这回他拿出了老乞丐的信,没想到仆人十分客气,领着璐丝的父亲来到吉斯尔的工作室。
仆人指着那位正在弹钢琴的老人说:“他就是吉斯尔教授。
”⑥璐丝站在那里,静静地听着那美妙的琴声。
天啊,这乐曲璐丝是那么的熟悉,这不就是老乞丐抄的谱子吗?一曲终了,她走上前去,向老教授深深地鞠了一躬:“吉斯尔教授,您好。
”老教授缓缓地转过身来,璐丝父女俩大吃一惊,眼前这个衣冠楚楚的老教授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给璐丝抄乐谱的老乞丐!⑦吉斯尔教授朝他们父女微微一笑说:“没有想到,是不是?”为了解除这一尴尬局面,老教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⑧原来,吉斯尔教授是个十分严谨的音乐家。
不久前,他收到璐丝父亲的信,请他收他的女儿跟他学钢琴。
可是吉斯尔教授带学生有个原则:要学艺,必须先学做人。
为了了解璐丝的思想品德怎么样,他就故意扮做老乞丐来试试她。
让吉斯尔教授感到欣慰的是,小女孩璐丝不仅钢琴弹得好,而且人品也好。
这正是作为一个未来的艺术家所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
于是吉斯尔教授愉快地收下了璐丝做自己的学生。
后来,璐丝终于成了世界上优秀的女钢琴家。
(选自《读者》2005年第13期作者:于作润)1、看了文章的题目《优美的琴声》,你对本文产生了哪些疑问?请你用疑问句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来。
然后通读全文,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加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