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类型及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绣眼与芙蓉赵丽宏①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黑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
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
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
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乌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橘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
它的呜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
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
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
它们用不同的呜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儿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
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
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
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
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
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
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
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
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
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阅读理解一、概括文章内容类解析:概括内容时,要明确文章的主要人物(父亲和“我”)、事件(父亲送“我”、买橘子等)以及文章的情感线索(父子情)。
一般按照“谁 + 做了什么 + 结果如何(或表达了什么情感)”的模式来概括。
答案:文章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解析:先分别概括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部分的内容,再点明文章通过两者对比所表达的情感。
二、赏析词语类答案:“攀”“缩”“倾”这几个动词生动地描写出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动作。
“攀”字写出了父亲用手抓住高处的吃力,“缩”字表现出父亲两脚往上移动时的小心翼翼,“倾”字体现出父亲身体倾斜的状态,这几个词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努力和对儿子的爱细致地刻画了出来。
解析:赏析词语先解释词语的基本含义,然后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一般从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等方面入手。
答案:“低唱”“弹琴”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油蛉和蟋蟀当作人来写,“低唱”形象地写出油蛉叫声的轻柔,“弹琴”生动地表现出蟋蟀叫声的悦耳,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和乐趣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解析:对于这种赋予事物以人类行为的词语,往往是运用了拟人修辞,从修辞角度分析能更好地把握其表达效果。
三、赏析句子类答案: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把水和垂柳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水的温暖、多情以及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同时,句子描写了水藻的绿,从侧面烘托出济南冬天的温暖。
解析:赏析句子首先判断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这里是拟人),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写出水的特点和生机,表达情感),再看有没有其他描写手法(如侧面烘托)及其作用。
答案: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盛开的紫藤萝比作瀑布。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开得茂盛、繁密的特点,气势非凡,给人一种震撼的美感,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惊叹与喜爱之情。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邻居阿麻①我与邻居阿麻结怨已经很久了,瞧他那副样子,够你烦心:脸麻,腿跛,背驼。
因为这副尊容,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
②单身汉有空闲,管闲事管到了我的头上。
我和我的伙伴们在玩的方面个都是天才。
下雪天,我们拆别人的篱笆学大人烧炭,他提起一桶水,“噗”的一声,将炭窑冲得稀烂:“烧了镇上的房屋,你们去坐牢?”秋天,我们有土炸药炸别人家菜园的南瓜,炸得“瓜肉横飞”,我们高兴得直翻跟斗。
正当得意忘形之时,阿麻的手钳住我:“看我不告诉你们爷娘!”回家后,我们都挨到一顿打,皮肉受苦,奇痛难忍。
我们奈何不了阿麻,只能编歌谣泄恨:“麻子麻叮当,骑马上洪江,听到锣鼓响,麻子脸上痒。
”这时,阿麻便要追击,我们“哗”的`一声跑散,望着他一跛一跛的样子,我们开心得像喝了“可口可乐”。
③我们不喜欢他,小镇上的大人们也不怎么喜欢他。
这中间有个缘故。
④小镇的西边有一条河,是学生上学和大人外出的必经之路,河上有座年久失修的桥,桥上桥板朽了,常常跌倒人;木桥墩烂了,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像荡秋千。
www.终于,一场大雨,猛然的山溪水将它冲走,还带走了我的一个好伙伴春山。
我庆幸那天贪玩旷课,拣得了一条小命。
阿麻请人做了个小木船,干起了摆渡的行当。
第一天过渡免费,镇里的人都说他在积德。
可是,第二天收费1角,后来竟然涨价到了4角。
阿麻“发”了,腰包胀鼓鼓,有人骂他“黑良心,赚昧心钱”,但他默默地忍受了。
⑤风里来,雨里去。
阿麻摆渡六年,操劳过度,脸色蜡黄,日渐消瘦。
人们担心,他总有一天会栽倒在小河里。
⑥后来,小河上砌起了一座石拱桥,小巧玲珑,像一把小金锁,锁住了放荡不羁的小河。
从此,小镇的人们过河如履平地,都说修桥人泽被后世。
⑦小桥落成的前两天,阿麻死了。
医生说他患的是癌症。
⑧小桥落成那天,正逢小镇赶集,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桥上没有彩灯,没有横幅,没有红绸。
一挂20xx响,响过以后,镇长讲话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小桥落成典礼暨阿麻同志追悼会。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含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书院与乡愁》,完成问题。
书院与乡愁①这是我见到的藏书最丰的个人书院,位于川西德阳市旌阳区,名叫高槐书院。
高槐是这个村子的名字,是有着高大的槐树吗?槐树是有的,却不高大,在村子之外和房前屋后,谦卑地站立于深秋的微雨里。
因此显眼的不是槐树,而是民谣小院、高槐书院、高槐木刻、染云山房,木刻与染房,都是非遗项目,做民谣的是几个从丽江过来的年轻人,自创自唱。
在村庄入口处,下一段小小的斜坡,就到了书院的院坝,站在院坝里,就见屋内书架林立。
进门,抬眼就看到伦茨的《德语课》,那是我喜欢的小说,也是我一直没读完的小说;不急着读完,正因为喜欢。
在陌生的环境里,遇见自己喜爱之物,喜爱就化为喜悦了。
然后是我们熟知的世界名著,中国古典和现当代名著,层间很高的两层木楼,包括楼梯两侧,满满当当排列着,足有二十多万册。
②一个壮实的年轻人守在那里,说自己刚大学毕业,回来是帮助父亲。
这个书院,这些书,都是他父亲的。
德阳我不可谓不熟悉,跟这里的作家和学者多有来往,但从没听说谁有这么多藏书,于是问他父亲的名字。
“他叫舒銮兵”,年轻人说。
想了想,竟不认识。
“他是个厨师”,年轻人又说。
③这让我暗暗吃了一惊,同时平添了几分敬意。
厨师爱书,当然并不稀奇,难得的是拥有如此巨大的数量,且品质高雅,种类繁多,除文学、历史、哲学,还有音乐、医学、农科……二楼的一间屋子里,放了八千多册创刊号。
据悉,全国私人收藏的创刊号,唯上海一藏书家比舒銮兵丰富,那人有上万册。
名著可不断翻印,创刊号却是唯一的,是一个时代文化风尚的见证。
我小心翼翼翻开一本,打头是茅盾先生的文章,发黄的纸页,留下时间走过的足迹,也留下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
茅盾的那篇文章里,无非是简述办刊的缘起,文字平顺,却字字句句给我仓廪殷实的感觉。
是旧书赋予的感觉。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读电子书了,手不那么累,也便于携带,而电子书不会给予我那样的感觉。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小题。
修车老汉韦名【甲】①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
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了个血肉模糊。
②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一颗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于忙忙碌碌的世人更是毫无影响的——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烈日下推车,在桥下找不到修车老汉,挨了另一修车档的“宰”时,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③那天,本就起床晚了,正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我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轮胎破了。
像泄了气的轮胎一样,推着车子过桥。
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路边修车档:一个黑乎乎的塑料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黏糊糊的打气筒直立在一边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摆着剪刀、铁锤、钳子等工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汽芯、螺钉、垫片等细小物件……这就是老汉修车档的全部。
④一头白发的老汉正在给我前面一位紧张地补胎——不用说,又是一位中了招的主。
“赶紧帮补一下!”屋漏偏逢连阴雨,心想迟到了回去挨领导批是肯定的,前面那位推车一走,我就催促老汉。
“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
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
“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害我上班迟到,我气不打一处,拿话损老汉——媒体上登过,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
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
“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与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
老汉抬头瞬间,脸上风干了的皱纹格外显眼。
“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还得求助于他,心里愤愤不平,继续用言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⑤“嗯!”老汉这回头没抬,手也没停,又是不置与否地应了个单音字。
心虚了吧?话都不敢接,就像抓了小偷现行,我一脸正义。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带解析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子上学铁凝三十年前,听朋友讲起他的农民老父亲。
这位老父亲一生赶牛车、赶马车,没有坐过汽车、火车。
后来,在城市读完大学又找到工作的儿子决意请父亲坐一次火车,并告诉父亲要坐快车。
父亲这才知道,原来火车还分快慢,就问儿子快车票便宜还是慢车票便宜。
儿子答,当然是慢车票便宜。
父亲惊奇地说,坐慢车的时间长,怎么反倒便宜?那时我们一边听朋友讲,一边笑,笑那老父亲的天真。
三年前在新加坡,读到一则关于跑步的故事。
一个青年和一个老人清晨在公园跑步。
青年矫健活泼,老人瘦弱迟缓。
本来跑在老人后面的青年,很快就冲到了老人的前边。
他优越感十足地回头叹道:“咳,你们这些老人啊,到底是跑不快了啊。
”老人并不生气,边跑边对超过他的青年说:“年轻人,你的前边是什么呀?”青年说:“是路啊。
”老人又问:“路的前边呢?”青年说:“还有一座桥。
”老人说:“桥的前边呢?”青年说:“是一片树林。
”老人问:“树林的前边呢?”青年说:“也许是山吧。
”老人问:“山的前边呢?”青年说:“我看不见,恐怕就是生命的尽头了吧?”老人说:“那你跑那么快做什么呢?”我心里一惊,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智慧。
三个多月前我走进江南山中的一片竹海,请山民教我认新竹老竹。
要知道,世间植物唯有竹子长得最快。
据说,一个小学生放学回家,将书包挂在一棵竹子上,坐在竹林里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够不着书包了。
真是俏皮!我仿佛看见一棵挎着书包的新竹正蹿入云霄去天堂上学。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世故的快时代。
我忽然想起朋友的农民老父亲。
当年轻的我们笑他天真时,怎知他早就洞悉了慢的昂贵,就像公园里那位慢跑的老人。
但当我想到那个跑步的故事,却也不打算责怪那位心怀优越感的青年。
如果青春是用来挥霍的,他的确拥有快跑的资本。
连快跑都不敢的青年,岂不是枉费了青春?于是我的眼前不断闪现出那棵挎着书包的翠绿新竹。
它的速度令我恐惧,可它挎着书包的样子又让我开怀大笑:挎着书包的竹子毕竟不那么老谋深算,它是去上学吧,是去做人生的学徒吧。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精选4篇】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精选4篇】初一语文的阅读题难度在逐渐加深,同学们不要担心,多做练习题就好了。
下面是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精选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一粒新西兰糖果-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篇一一粒新西兰糖果1、一粒新西兰糖果①如今的航空公司,飞机上服务的往往都是空中小姐。
你走进法兰西航空公司、阿联酋航空公司的机舱,哇,一个比一个漂亮。
有些航空公司却不然,反其道而用之,服务的都是手脚麻利的大嫂、大婶。
这回我们从奥克兰乘新西兰航班飞香港,飞机上服务的全都是空中“胖大叔”“胖大伯”。
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往那儿一站,整条过道差不多堵死。
但“胖大叔”“胖大伯”服务好得不得了,满面笑容,随时过来问你要这要那。
还过来捏捏被角,“先生,你脚上盖的够不够?”用完了早餐,飞机已快到香港上空,空中“胖大伯”又拿出小藤筐,准备给乘客发“餐后糖果”了。
②此时,天已经发亮,太平洋的天边云际,正投过来一线霞光。
于是我看清与我坐在一排,等着接糖果的,是四位父母和他们的孩子。
三个孩子跟我一样,是黑眼睛黑头发的,一个孩子是蓝眼睛黄头发的。
胖大伯突然停了下来,玩了个把戏:“在拿糖果之前,我想请小朋友替我帮忙……”③胖大伯有什么点子啊?④“我想请一位小朋友替我把筐里的糖果,发给每位乘客。
”这显然是在培养孩子。
事情虽小,但很有意思。
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目光对准了座位上的四位孩子和他们的父母。
我自然是希望三个中国小孩能站出来。
但是,三个“黑眼睛”什么反应也没有。
他们父母头都没抬,有-位甚至将书盖在眼睛上,似乎在补回昨晚的睡眠。
看来,孩子是要成为买卖房地产的大亨,吞吐千万资本的富豪大商的,他们原意一个星期上五次钢琴、礼仪、跆拳道的兴趣班,却怎么也不会热心做给别人献糖果的小把戏!⑤“Let me try(让我试试)--”那个黄头发的小孩站了出来!马上,机舱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小男孩接过胖大伯的藤筐,快乐地小跳着,小雀儿一样满机舱给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送糖果。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
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
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些丑陋的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
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
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
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
这时候,池水又澄澈得能照见她的影儿,大地也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神通广大的女娲让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令狐采学创作议论文阅读答题要说明文阅读答题要点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标志的为必考题)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问记叙文六要素?备选答案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问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文章内容)?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即做得怎么样?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即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如何?4、问材料组织特点?答: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问如何划分层次?答:(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6.问记叙线索及作用?答:线索(明线和暗线)。
明线一般是: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某种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8.品味题目答: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例:(1)从主题上品味象征性的散文题目。
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从线索上品味。
答:本文以. 题目.为线索,通过描写…表现了..从而表达出作者…整篇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9.问人称的作用。
答: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问记叙顺序及作用?答:(1)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或人物经历)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问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答:使用了…修辞方法。
或语言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文学语言)或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口语);或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书面语)。
备选答案有:语言形象生动、清新优美、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
☆12.问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常用具体如下:(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
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
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
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13 、问修辞方法作用? 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14问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义是…,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文章用典的赏析:答: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6.问句子或语段的作用?(有些情况要结合上述第三点文章内容和第四点材料组织特点来回答)答:A、内容上:这句话或这段(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字面义是…,这里指..(象征义、喻指义,多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点明全文..的思想意义)。
作用是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B、在结构上:这句话或这段在文章开头:起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起(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起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卒章点题等作用。
C、在表达效果上:起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D、在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作用。
17.问表达方式?备选答案有: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备选答案有:①时间推移法②空间变换法③稳步换景法④分门别类法19.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
答: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如: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0.问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A、社会环境描写B、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作用是: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A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作用是:○1交代故事发生的季节、天气、时间及人物活动的空间;○2渲染××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5揭示文章主题。
B、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作用是:○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渲染××环境气氛;○3衬托人物心情;○4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由事看人);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由表现看思想)22.问小说三要素?答: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
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3.问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答: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从离这个代词最近的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答:A、不可以。
B、这个词原义是…在这里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如果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会…,与客观事实不符。
D、这个词体现了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27.语言赏析或广告:☆☆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1)了解用词之美:加点词是动词、形容词: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加点词是成语:运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加点词是句子的关键词:点明主旨,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答:我喜欢.. 句,因为它..(语言美),……(作用)。
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④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