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材
液压与气动技术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液压与气动技术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材的第3章和第4章内容进行教学。
第3章详细讲解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液压油的选择与维护、液压元件的功能及分类;第4章则侧重于气动系统的原理、气动元件、气动回路的设计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系统构成。
2. 能够识别并正确使用液压与气动元件。
3.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液压与气动回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液压与气动回路的设计。
教学重点: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分类与功能、回路的设计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液压与气动实验装置。
2. 液压与气动元件模型。
3. PPT课件。
4.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液压与气动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
(2)液压油的选择与维护。
(3)液压元件的功能及分类。
(4)气动系统的原理。
(5)气动元件及气动回路的设计。
3. 例题讲解:(1)计算液压缸的输出力。
(2)设计一个简单的气动控制回路。
5. 实践操作:(1)观察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
(2)动手搭建一个简单的液压与气动回路。
六、板书设计1. 液压系统基本原理。
2. 液压元件分类及功能。
3. 气动系统原理。
4. 气动元件及回路设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
(2)列举三种常见的液压元件,并说明其功能。
(3)简述气动系统的原理。
(4)设计一个简单的气动控制回路。
2. 答案:(1)液压系统基本原理:利用液体传递压力,实现力的放大、传递和方向改变。
(2)液压元件:如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等。
功能:分别为提供压力油、实现直线往复运动、控制液流方向和压力等。
(3)气动系统原理:利用压缩空气传递压力,实现元件的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液压与气动技术》(完整版)

由于原动机的功率和 转速变化范围有限, 为了适应工作机的工 作力和工作速度变化 范围变化较宽,以及 性能的要求,在原动 机和工作机之间设置 了传动机构。
完成机器工作 任务的直接工 作部分,如车 床的刀架、汽 车的车轮等
2020/2/10
原动机
液 压 与 气 压 传 动 技 术
2020/2/10
原动机
2020/2/10
溢流阀:将多余的油液
与 气
排回油箱
压
传
当油管中的油液对溢
动 技
流阀钢球的作用力等于
术
或略大于溢流阀中弹簧
的预紧力时,油液就能
顶开溢流阀中的钢球流
回油箱。
2020/2/10
机床工作台液压系统
液
压
泵的卸载
与
气
压 传
当开停阀推到右极限
动
位置时,油液经开停阀
技
术
和油管直接排回油箱,
泵出口压力降为零,工
作台停止不动。
液 压 与 气
压 电机
传 动 技 术
2020/2/10
传动机构
液 压
传动装置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通常分为机械
与 传动、电气传动和流体传动。
气
压 传
机械传动:通过齿轮传动、带传动等机械零件
动 直接把动力传送到执行机构的传递方式。
技
术 电气传动:利用电力设备,通过调节电参数来
传递或控制动力的传动方式。
液
压
与 气
液压与气动技术
压
传
动
技
术
2020/2/10
绪论
液
压
与 气
机器组成
压 传
机械传动
液压与气动技术 教案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第一章:液压与气动技术概述1.1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1.2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历程1.3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领域1.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优缺点分析第二章: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2.1 液压泵2.2 液压缸2.3 液压控制阀2.4 液压油2.5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第三章:液压系统的原理与操作3.1 液压系统的原理介绍3.2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与类型3.3 液压缸的工作原理与类型3.4 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与类型3.5 液压系统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第四章: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4.1 气源设备4.2 气动控制阀4.3 气动执行器4.4 气动辅助元件4.5 气动系统的连接与控制线路第五章:气动系统的原理与操作5.1 气动系统的原理介绍5.2 气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与类型5.3 气动控制阀的工作原理与类型5.4 气动系统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5.5 气动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第六章: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维护与管理6.1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日常维护内容6.2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定期检查与保养6.3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6.4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全操作规范6.5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措施第七章: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7.1 液压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7.2 液压泵的选择与计算7.3 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7.4 液压控制阀的选型与计算7.5 液压油的选择与系统油液循环第八章:气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8.1 气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8.2 气源设备的选择与计算8.3 气动控制阀的选型与计算8.4 气动执行器的选择与计算8.5 气动系统的气动元件布局与线路设计第九章: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9.1 液压系统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案例9.2 液压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案例9.3 气动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案例9.4 液压与气动系统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案例9.5 液压与气动系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十章: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10.1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前景10.2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创新技术10.3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行业标准与规范10.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培训与教育10.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解析:理解和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概念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液压与气动技术配套全册教学课件

中南 大学——液压与气动技术
2021年2月10日星期三
2. 2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和参数
例题2-1 某液压系统,泵的排量q=10m L/r,电机转速n= 1200rpm,泵的输出压力p=5Mpa 泵容积效率ηv=0.92, 总效率η=0.84,求:
1) 泵的理论流量; 2)泵的实际流量; 3)泵的输出功率; 4)驱动电机功率。
气动元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气动系统在恶劣工作环境中,安全可靠性优于液压等系统
气动系统可实现过载保护,可压缩性气体便于贮存能量
气动设备可以动降温,长期运行也不会发生过热现象 空气取之不尽,节省购买、贮存、运输的费用
中南大学——液压与气动技术
2021年2月10日星期三
气压传动的缺点
3)最高允许压力:在超过额定压力的条件下,根据试验准规定,允许液 压泵短暂运行的最高压力值,称为液压泵的最高允许压力,超过此压 力,泵的泄漏会迅速增加。
中南 大学——液压与气动技术
2021年2月10日星期三
2. 2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和参数
2、排量
排量是泵主轴每转一周所排出液体体积的理论值, 如泵排量固定,则为定量泵;排量可变则为变量泵。一 般定量泵因密封性较好,泄漏小,在高压时效率较高。
2021年2月10日星期三
2. 2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和参数
5、泵的总效率、功率 泵的总效率(厄塔):
Pac — 泵实际输出功率
m .v
Pac PM
P — 电动机输出功率
M
泵的功率:
Pac
pQac 60
(kw)
式中:p — 泵输出的工作压力(MPa) Qac— 泵的实际输出流量(L /min),1L =103cm3。
液压与气动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学习单元1 液压与气动的工作原理
一、概述
二、液压传动 的工作原理
三、气动的工作 原理
如图1-2 a所示为气动剪切机的工作 原理图,图1-2 b所示为其简化模型图。 工料11被送到剪切机预定位置时,将推动 行程阀8的阀芯右移,使换向阀9的控制腔 A 通过行程阀8与大气相通,换向阀9的阀 芯在弹簧作用下能够向下移动;
学习单元3 液压与气动的优、缺点及应用
一、液压传动 的优、缺点
二、气动的优、 缺点
三、液压与气 动技术的用与 发展概况
②液压传动装置重量轻、惯性小、工作 平稳、换向冲击小,易实现快速启动、制动, 换向频率高。 对于回转运动,液压装置每 分钟可达500转,直线往复运动每分钟可达 400~1000次,这是其他传动控制方式无法比 拟的。
一、液压传动 的优、缺点
二、气动的优、 缺点
三、液压与气 动技术的用与 发展概况
③空气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特别是在高 温、易燃、易爆、高尘埃、强磁、辐射及振 动等恶劣环境中,比液压、电气及电子控制 都优越。
④空气的黏度很小,在管路中流动时的 压力损失小,管道不易堵塞;
学习单元3 液压与气动的优、缺点及应用
一、液压传动 的优、缺点
二、气动的优、 缺点
三、液压与气 动技术的用与 发展概况
空气也没有变质问题,所以节能、高效,适 用于集中供气和远距离输送。
⑤与液压传动相比,气动反应快,动作 迅速,一般只需0.02~0.03s就可获得需要的 压力和速度。 因此,特别适用于实现系统 的自动控制。
学习单元3 液压与气动的优、缺点及应用
1、密度 2、可压缩性 3、黏性和黏度 4、黏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学习单元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理论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案已调整格式可直接打印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3.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液压传动概述1.1 液压传动的定义及特点1.2 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3 液压油的性质及选用2. 第二章液压泵与液压马达2.1 液压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2.2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2.3 液压马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 第三章液压缸与液压控制阀3.1 液压缸的类型及特点3.2 液压控制阀的分类及作用3.3 常用液压控制阀的结构与原理4. 第四章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4.1 液压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4.2 液压系统参数的计算4.3 液压系统的性能分析5. 第五章气动技术基础5.1 气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5.2 气压泵与气压马达5.3 气缸与气动控制阀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2. 实验设备:液压与气动实验装置3. 多媒体课件: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相关动画、图片等资料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案六、第六章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与执行元件6.1 液压泵的分类与工作原理6.2 液压马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6.3 液压缸的类型及特点七、第七章液压控制阀及液压辅助元件7.1 液压控制阀的分类与功能7.2 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7.3 液压辅助元件的作用与选用八、第八章液压系统的控制方式与回路8.1 液压系统的控制方式8.2 基本液压控制回路8.3 复杂液压控制回路的设计与分析九、第九章气动技术应用9.1 气动系统的应用领域9.2 常用气动元件的应用与维护9.3 气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十、第十章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10.1 液压传动的工程实例分析10.2 气动技术的工程实例分析10.3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综合应用案例分析十一、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液压与气动技术(第3版)教案全套 任务 1.1--7.6 初识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一、课程导入
教学步骤
时间 分配
1.引入液压实验台(透明元件)的工作视频。 2.发布课堂讨论
10min
二、课程实施
1.讲解液压油流经小孔时流量和压力会产生损失 2.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在液压系统中会存在的一些现象,如 60min
液压冲击和空穴现象。
8
பைடு நூலகம் 课后 拓展
三、总结反馈 1.总结本次课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 2.学生提问并解答。
1.连续性方程
2.伯努利方程
教学 方法
教法 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 自主探究
教学 资源
课 前 导 学
课 中 教 学
教学动画、视频和习题
1.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本次课程的相关内容,包括 PPT,教学安排,课
前思考,让学生提前进入教学情境。
2.教师通过学习通,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教学步骤
一、课程导入 1.引入液压实验台(透明元件)的工作视频。 2.发布课堂讨论 二、课程实施 1.通过例题详细讲解液压中的静力学及应用
1.掌握选择液压泵的原则和方法
知识目标
教
2.掌握选择电动机的原则和方法
学
1.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液压泵类型和型号
能力目标
目
2.能合理选择合适的电动机
标
1.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素质目标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选择液压泵和电动机的原则和方法 合理选择合适的液压泵和电动机
教学 方法
授课学时
第 2 次课 2
授课地点
理实一体化教室
教学主 要内容
1.液压油的用途 2.液压油的性质 3.液压油的种类 4.液压油的选用 5.液压油的污染与控制
液压与气动技术说课ppt课件

引导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
3. 任务分解,注重实效
任务引领 项目教学
引领学生提升
教学设计
思路
注重细节 养成习惯
任务分解 注重实效
做
思
通过任务分解,降低任务重心和难度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团队一览表
序号 姓名
职称
1
2
3
4
5
6
7
8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三、教学设计 ——以《数控加工中心气动换刀系统》为例
教材分析 目标定位 教学分析 教法设计 环节设计
三、教学设计——4.教法设计
实施办法
落实“做中教,做中学”职业教育理念,即将学习过程工 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本学习任务采用的是项目教学法 和引导教学法。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安排的空间,辅以以提出 引导性问题或任务、知识列表、工作流程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引导学生有路可循、有板可参,在促进学生更有效学 习的同时,还可以协助教师提高课堂监控和管理的有效性。
学以致用,学生乐思乐做乐学 1)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增强团队意识 2)评价分步跟进,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促进思维、优化学法、提高兴趣、 养成“思而行”的习惯,形成乐思、乐做、乐学的专业素养。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泄漏严重 < 不宜保证严格的传动比
污染地面
对T变化敏感
难于检查故障
动画演示
油路—图示、左位、右位 换向—换向阀 调速—节流阀 调压—溢流阀
1、1、2 液压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1.动力装置—液压泵。将原动机输 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液 体或气体的压力能, 作为系统供油能源或 气源装置。
2.执行装置— 液压缸(或马达)。 将流体压力能转换 为机械能,而对负 载作功。
3.控制调节装置—各种液压控制阀, 用以控制流体的 方向、压力和流 量,以保证执行 元件完成预期的 工作任务。
发展趋势
目前,流体传动技术正在向着高 压、 高速、高效率、大流量、大功 率、微型化、低噪声、低能耗、经久 耐用、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向着用 计算机控制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总
之
流体技术+电气控制, 好比老虎插上翅膀, 它把一人一刀变为无人多刀, 把复杂工艺变为简单工艺, 而今同计算机控制结合, 又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因此,学好本门课,有助于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出成果。
1、1、1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举 例
液压千斤顶组成
工作原理
动画演示
特
点
(1)用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来传动 (2) 传动过程中必须经过两次能量转换 (3) 传动必须在密封容器内进行, 而且容积要发生变化。
机床工作台液压传动系统组成
动画演示
工作原理
举例应用
如:火炮跟踪、飞机和导弹的动、炮塔 稳定、海底石油探测平台固定、煤 矿矿井支承、矿山用的风钻、火车 的刹车装置、液压装载、起重、挖 掘、轧钢机组、数控机床、多工位 组合机床、全自动液压车床、液压 机械手等。
我国液压与气动技术从上世 纪60年代开始发展较快,新产品 研制开发和先进国家不差上下,但 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同期发展的 日本,主要由于工艺制造水平跟不 上去,制造比较困难,材料性能不 能满足设计需要,影响了我国流体 传动技术的发展。希望在坐各位能 用自己所学为我国的流体传动技术 作出应有的贡献。
动力传动方式
气压传动—利用气体压力能实现运动和
动力传动方式
发展应用
第一阶段: 液压传动从17世纪帕斯卡提出静
压传递原理、1795年世界上第一 台水压机诞生,已有200多年的 历史,但由于没有成熟的液压传 动技术和液压元件,且工艺制造 水平低下,发展缓 慢,几乎停滞。 气压传动早在公元前,埃及人就开始 采用风箱产生压缩空气助燃。从18 世纪产业 革命开始,逐渐应用于各类行业中。
4.辅助装置—油箱、油管、滤油 器、压力表、冷却 器、分水滤水器、 油雾器、消声器、 管件、管接头和各 种信号转换器等 , 创造必要条件,保 证系统正常工作。
5.工作介质— 液压油或压缩空气 ,
作为传递运动和动力 的载体。
液压传动系统的图形符号
结构或半结构式图形—表示结构原理直 观性强,易理解, 但结构复杂 。
第一章 绪论
目的任务:
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优缺点及应用发展 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特点、原理和组成
重点难点:
液压传动的原理、特点、组成和作用
传
动பைடு நூலகம்
传动—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方式
常见传动
机械 < 电气
气体
流体 <
液力—流力(动量矩定理)
液体 <
*液压—物理(帕斯卡原理)
液压和气压传动
液压传动—利用液体压力能实现运动和
表示方法 <
图形符号*—只表示元件功能,不表示 元件结构和参数, 简单明 了,易于 绘制。(GB786—93)
图形符号
1、 2 液压传动的特点
液压传动的优点 独特之处—力大无穷(P=32MP 以上)
如:所拿液压千斤顶,可顶起1.6 吨重物,若每位男同 学体重 为128斤,可举起25位男同学。
液压传动的缺点
发展应用
第二阶段:上世纪30年代,由
于工艺制造水平提 高,开始生产液压 元件,并首先应用 于机床。
发展应用
第三阶段:上世纪50、60、70年代,工
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液压 与气动技术也迅速发展,渗 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从蓝天到水下, 从军用到民用, 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到处都有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