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果保护地栽培技术规范要求
保护地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保护地番茄高产栽培技术一、品种温室大棚番茄品种有宇番1号、鲁番茄7号等。
种子纯度须达到98%以上,饱满度要好,发芽率要达到95%以上,在适宜温度下2-4天内发齐芽,并具有旺盛的生长势。
二、育苗早春育苗在2月中旬之后,晚秋7月上旬开始。
1.苗床将温室分成1.5米宽一畦,畦宽30厘米。
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再用高锰酸钾浸泡4小时消毒。
2.温度早春育苗棚内温度:白天22-30°C;夜间15-20°C,7月份在露天注意遮阴。
3.播后管理保持棚内温、湿度均衡,出苗后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
三、移栽1.移前准备先用多菌灵或五氯硝基苯1000倍液进行大棚土壤消毒,后用敌敌畏杀虫。
2.移栽大棚移栽一般选择在下午4时以后,棚内土地以垄为单位,垄宽70厘米,沟宽35厘米,株距25厘米;栽后用井水浇透;保持棚内空气湿度,以利于缓苗,减少病毒病的发生。
四、肥水1.温度管理番茄移植适温为28-33°C,白天应适当放风。
4-5天缓苗期后,至第1穗果膨大期,白天室温保持在20-26°C,夜间室温控制在12-16°C。
2.肥水管理番茄生育前期管理要注意肥水控制,避免水分蒸发量过大。
生育后期加强通风排湿,早晨应迅速升高室内气温,降低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
秋茬栽培,除定植水外,一般只浇水2-3次,第1水在第1穗果开始膨大时浇,第2水在开始采收后浇,第3水在采收中期浇。
第1次追肥在穗果膨大期,第2次在采收开始后,每667平方米施二铵40千克,或氮、磷、钾含量大于40%的复合肥30千克,穴深10厘米,施后及时浇水。
五、防病1.选择耐低温弱光的品种。
2.在种子浸种催芽期间,根据不同蔬菜在种子萌动后所能承受的最低温度,进行低温处理。
3.嫁接换根,提高根系的抗寒能力,增施有机肥,还促使根系发达,提高耐寒能力。
4.冬前适度控水,降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膜下暗灌。
六、管理1.坚持连阴天揭盖草苫,比晴天晚揭早盖1小时。
保护地早春番茄定植后管理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一、温度管理地膜覆盖和露地栽植,定植后温度不能人为控制,但所有拱棚覆盖,可部分或全部控制温度。
1、塑料大棚:包括单斜面和拱形棚。
栽后扣棚,一般3-5天内不放风,缓苗生长后,要由小到大通风。
现蕾开花期外界气温尚低,应尽量提温保温,盛花盛果期,天气已暖,白天通风降温至20-26℃,尽量避免超过33℃,夜温晴天保持15℃,长期阴天夜温可降10℃左右,日出前可降至8-10℃。
夜温过高养分消耗大,不利果实膨大。
番茄茄红素的形成适温为19-24℃,低于15℃,高于30℃,强烈的直射光都对果实着色不利。
2、中小拱棚:栽后扣棚,缓苗后开始通风,其温度管理指标,可参照塑料大棚。
小棚的通风是将棚头薄膜掀开,形成“串堂风”;如温度还高,可将拱膜北侧压土掀开,或将两侧压土完全掀开,外再套压竹竿夹膜,通风时把两端薄膜向上推卷即可。
另外番茄喜阳光,太阳一出即应把棉被揭下,下午阳光照不到棚面三分之一时才覆盖。
阴天要照常揭盖,夜间要盖严,严防低温冻害。
当外界气温达15℃以上时,白天可大揭开,夜晚盖严薄膜但可不盖棉被;外界平均气温稳定在20℃的5月上中旬前后可将薄膜撤除。
北方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快,撒膜一定按当地气候进行,不要天气一暖则过早撒膜,要严防有零度以下的寒流侵袭。
二、中耕浇水番茄需水量大,别是中晚熟品种,植株高大。
果实含水量达90%以上。
且结果多,逐次采收,一生中需水很多。
但空气湿度要求较干燥、干爽,宜相对湿度50-65%左右;要求土壤湿润、见干见湿,土壤湿度65-85%之间。
各种覆盖由于密闭保温,存在着怎样降低土壤湿度的问题。
番茄定植后至结果,主要是促根壮秧,而促根壮秧的主要措施是中耕划锄。
番茄定植后根生长的最低温度是7-8℃,但根毛生长则需9-10℃,早春定植后温度较低,特别定植时浇大水,不但能降低地温,还能使棚内湿度提高,不利于栽苗生长,所以栽后4-6天即应浅划中耕,使土壤松动,水分蒸发,待土壤稍干爽时再用锄将土块推细锄松。
保护地番茄栽培技术

•栽培的基础知识•番茄的生物学特性•保护地番茄的栽培技术•保护地番茄的品种选择目•保护地番茄的采收与销售•保护地番茄栽培的效益分析录保护地栽培是一种在人工设施条件下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覆盖一定的材料(如塑料薄膜、玻璃等)来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这种栽培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环境的限制,实现作物生长的全年化和多样化。
保护地栽培的定义优点影响。
可以实现反季节种植,满足市场需求。
投资成本较高,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适合保护地栽培的作物起源分布番茄的起源与分布生长发育阶段开花与结果对环境的要求030201番茄的生长发育特性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番茄对环境的要求选种与育苗选种育苗种植与管理种植番茄种子发芽后,需及时移植到适宜的土壤环境中。
种植时要注意株距和行距,保证植株生长空间充足。
管理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修剪、搭架、绑蔓,保持植株形态美观,提高产量。
同时要注意调控温室或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番茄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当施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
可选用有机肥、复合肥等。
注意控制施肥量和频率,避免过量。
灌溉根据番茄生长需要和土壤含水量,及时灌溉。
灌溉时要注意水温、水量和灌溉时间,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施肥施肥与灌溉VS病虫害防治预防治疗适应性抗病性产量与品质耐贮运性品种选择的原则粉冠金棚一号佳粉15常见保护地番茄品种介绍品种的更替与更新更替原因更新方法采收期确定因素通常在开花后40-50天左右开始采收,根据市场价格和成熟度逐步增加采收次数。
早熟品种采收期晚熟品种采收期采收期的确定采收方法采用适当工具,如剪刀或小刀,在果柄处剪断或割断果柄,避免损伤植株和果实。
要点一要点二注意事项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采收,以免果实温度过高导致腐烂;同时注意采收前3-5天停止浇水,以降低果实湿度,延长保鲜期。
采收方法与注意事项销售渠道保护地番茄栽培的产品可以通过农贸市场、超市、果蔬批发市场等渠道销售,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销售。
保护地番茄的栽培技术

储存的注意事项
储存温度
保护地番茄的储存温度应控制在5-10℃之间,以 保持其新鲜度和品质。
储存湿度
储存环境的湿度应控制在80%-90%之间,以避免 果实失水过多和腐烂。
通风换气
储存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以避免果实产 生病害和腐烂。
储存的环境要求
清洁卫生
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有害生物和有害物质的污染。
04
CATALOGUE合适的收获时间
保护地番茄的收获时间应根据品种、气候条件、栽培技术等因素 来确定,一般比露地番茄早收。
采收前准备
在采收前,应将采收工具准备好,如剪刀、篮子等,并确保采收人 员的手部清洁。
采收方法
在采收时,应选择颜色鲜艳、果皮光滑、无病虫害的果实进行采收 ,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果实受到损伤。
感谢观看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 土壤条件的品种,并 考虑市场需求和价格 。
播种和育苗
根据番茄的生长特性 和环境条件,确定合 适的播种时间和育苗 方式。
施肥管理
根据番茄的生长需求 和土壤肥力,制定合 理的施肥计划和施肥 量。
病虫害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包括生物防治、化学 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采收和销售
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 ,确定合适的采收时 间和销售渠道。
确定栽培的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
不同品种的番茄植株大小和生长速度不 同,因此应根据品种特性来确定栽培密 度。
VS
根据栽培方式
保护地栽培通常采用高架栽培方式,密度 可适当增加,但要注意通风和光照条件。
03
CATALOGUE
栽培的管理
施肥的管理
01
02
03
基肥
保护地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

保护地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番茄俗称西红柿,原产南美高原地带。
因其果实甜酸可口、营养丰富,被人们驯化栽培,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反季节栽培的重要蔬菜之一。
1、对生长环境的要求(1)温度番茄为喜温性蔬菜,但适应性较强,耐低温的能力比黄瓜强,但不耐高温。
低于15℃生长受到影响,低于10℃生长缓慢,呈现开花不结果,5℃时茎叶停止生长。
一般-1~2℃时受冻,但植株生长衰弱时2℃也会受到灾害。
日温超过30℃、夜温高于25℃时生长缓慢,并抑制结果。
40℃时生长停顿,超过45℃发生坏死。
适宜的同化温度为20~25℃,晚上12~15℃才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
在温室中栽培番茄要防止异常的高温或低温危害。
(2)水分番茄抗旱能力较强,生产中不必经常灌溉,苗期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即可,结果期应在75~80%并保持相对稳定,土壤水分过大会抑制根系正常呼吸,忽湿忽干时易发生裂果、脐腐等生理病害。
(3)光照番茄是喜光作物,光饱和点比其他果菜高,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花芽分化,促进结果和提高产品产量、质量。
照度低时易徒长、落花落果和引起病害发生。
番茄属于短日照作物,但对日照时数的要求并不严格。
(4)土壤及养分番茄的适应性较强,以土壤的选择性不严,要求土壤的酸碱度在PH6.6最好。
对土壤的空气条件要求较高,土壤氧气浓度10%以下时,生长显著恶化,低于2%时植株就要枯死。
栽培番茄时根际土壤千万不可积水。
番茄生长量大,生长期长,对养分的吸收量大。
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较好,定植前要大量施用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肥保水能力。
2、温室番茄的茬口安排温室栽培番茄生长期长,主要栽培季节在秋、冬、春三季,根据育苗及生长时间的不同可分秋冬茬、越冬茬、冬春茬三个茬次,前茬以叶菜类为好,一般不要与瓜类蔬菜连茬。
越冬茬栽培果实生长缓慢,着色不良,产量低。
从运城市各县(市)栽培的实际情况观察,这茬番茄栽培管理困难,收益最差,安排茬口时应注意。
阜新地区保护地番茄栽培技术

阜新地区保护地番茄栽培技术阜新地区位于辽宁省东北部,气候条件适宜番茄生长,是一片重要的番茄种植基地。
为了保护地番茄的质量和产量,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阜新地区的番茄栽培技术。
一、土壤准备番茄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温度和湿度,但是不同的土壤对番茄的生长也有重要影响。
阜新地区的土壤一般较为肥沃,但需要进行适当的肥料处理,以达到番茄生长的最佳状态。
首先需要根据土壤的种类、pH值、养分含量等情况来调整肥料的种类和用量,通常使用有机肥、油饼等作为底肥,然后再增加适量的化肥,在播种前充分腐熟。
二、选种与育苗阜新地区选用的番茄品种需要适应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一般选用早熟、高产、抗病力强的品种。
在育苗阶段,要选用优质的种子,并建立一个合适的育苗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等。
通常选择温度在20-25℃、湿度在60-70%的环境下进行育苗,保持土壤湿润,同时注意避免出现病虫害。
三、移栽和管理番茄的移栽需要在气温适宜、风力小的天气进行,一般在3-4叶时期进行。
在移栽前要进行洒水,使根系不受损伤。
移栽后还需进行适当的管理,包括保持土壤湿润、松土、除草、摘心、间苗、施肥等。
特别是要注意防止番茄黄化曲叶病、番茄疫病等病害的发生,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四、采收和加工番茄的采收需要在果实呈现出充分的颜色和外观特征时进行,不能过早或过晚采摘。
在采收时,应当使用合适的器具进行采摘,以避免对果实和植株造成损伤。
采摘后,需要进行分类、清洗、晾干等操作,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番茄的质量和保鲜期。
在加工方式上,阜新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和市场需求,进行加工生产各种番茄制品,如番茄酱、番茄沙司、番茄汁等。
总之,阜新地区保护地番茄栽培技术需要科学掌握,结合当地的环境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栽培和销售。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番茄的高产和品质,并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阜新地区保护地番茄栽培技术

阜新地区保护地番茄栽培技术论文摘要:番茄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但在阜新地区的保护地环境中栽培番茄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阜新地区保护地番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的番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 引言阜新地区是一个气候条件较为严酷的地区,温度波动大、阳光照射强烈,这对番茄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在保护地环境中栽培番茄具有重要意义。
2. 栽培基础2.1.土壤选择首先需要选择适宜栽培番茄的土壤,该地区以砂质壤土为主,土壤疏松,排水性较好。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是种植番茄的首要条件。
2.2.品种选择阜新地区栽培的番茄品种应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品种有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根据所选品种的生育期长短,可以适时选择不同的品种进行栽培。
3. 栽培管理3.1.温度控制番茄是一种喜温作物,阜新地区气温波动大,因此在保护地中需要通过加温、保温等手段来控制温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2.水分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对番茄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应根据番茄的生长阶段,合理供水,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3.3.光照管理番茄对光照要求较高,保护地内光线充足,但也需要进行合理的遮阳处理,避免过强的阳光照射对番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3.4.病虫害防治番茄是一种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的作物,阜新地区也不例外。
应加强对番茄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选择适宜的农药和防治方法,确保番茄健康生长。
4. 施肥技术番茄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因此合理施肥对番茄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基础肥料的施用,还可以根据番茄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追肥和叶面施肥。
保护地番茄的栽培技术

保护地番茄的栽培技术一、品种选择适宜东港地区栽培的品种主要有朝研粉王、日本佳宝、金棚一号、鲜明、L-402、辽园多丽等。
二、培育壮苗1、播种量与播种时间亩播种量为50-60克。
日历苗龄60—70天,故根据番茄定植时间向前推60-70天开始播种。
一般情况下温室冬春茬播种期在9月上中旬;温室春茬在12月上中旬;春棚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
2、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包括晒种、种子消毒和浸种催芽3步。
晒种是将购买的种子放在太阳下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发芽整齐度;种子消毒是用少许清水将种皮润湿后,马上用50-55℃热水烫种20分钟,烫种过程中要用木棒不停搅拌,让水和种子转动起来,水温不足时补充热水保持水温,到时间后立即将种子捞出,或加冷水降温到30℃以下。
将种子稍加淘洗后,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30分钟,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20分钟。
然后用清水搓洗2-3遍,再进行浸种催芽。
浸种催芽是将消毒后的种子放入20-30℃的水中浸泡5-7小时,洗净后晾干种皮明水进行催芽。
将种子用纱布包好,放到瓦盆内,上盖湿毛巾保湿,放置在25-30℃的环境下催芽,2-3天即可发芽。
在催芽过程中,每天要翻动种子2-3次,以确保所有种子受热一致。
出芽后应选择晴天尽快播种。
3、播种番茄育苗土应选择肥沃的大田土、腐熟的农家肥、细炉灰渣各1/3混合配成。
压实耙平后,提前1-2天浇足底水,并在床面上覆盖地膜保湿。
待床土温室达到20℃左右时,即可选择晴天上午播种。
为预防苗期病害,可在播种前后撒施药土,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8克,与100倍细土调匀,在播种前后各撒一半。
播种后种子上面覆土厚度为1厘米左右,最后床面用地膜覆盖保湿。
4、苗期管理(1)温度管理从播种到出齐苗:白天气温保持在28-30℃,夜间20-22℃,床土温度以25℃左右为宜。
实际生产中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可采取电暖气、电炉子等等辅助加温设施。
出齐苗到第一片真叶展开:这个阶段要进行适当控温,防止高脚苗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女果保护地栽培技术规范要求
一、产地做到无污染:
不得使用工业污染用水,不得使用催熟化学药剂,不得使用高残留农药。
二、栽培管理措施:
1、育苗时间:育苗播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
2、品种:千禧。
3、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3-1999的要求。
4、育苗:
①培养土的配制与筛选。
上箩过筛,确保其净、细、肥,与充分腐熟牲畜圈肥按3:1混合,铺于床内10cm厚,踩实、刮平。
根据需要可给培养土里加50%多菌灵可湿型粉剂,下铺上盖。
②侵种和消毒。
先将种子晾晒2天(每天晒3小时),然后温汤浸种,并不断搅动,使水温降至摄氏30度。
再用10%磷酸三钠或1%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充分淘洗,最后用清水浸泡。
③催芽。
浸泡后的种子放在摄氏28度的保温保湿环境中进行催芽。
每天用摄氏30度的温水淘洗一次,70%露白时即可播种。
④播种方法。
播种在铺好培养土(约10cm)的播种床内,先踩实刮平,随后灌足底水,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的撒入床内,盖1cm的营养土,上盖地膜和塑料拱棚,以升温保湿。
⑤苗床管理。
出苗后四周通风,并用银灰压膜条围绕在苗床四周,避蚜虫危害,同时注意防治蟋蟀危害,早揭晚盖育苗小弓棚保湿覆盖物,扫净棚上杂物灰尘,也可采用人工补光措施保证光照,苗床水应一次浇足,分苗后视育苗季节和墒情适当浇水。
5、定植前准备:基肥以优质农家肥为主,同时施入三元复合肥60kg;要提前一周盖严塑料薄膜,进行棚内高温消毒;土壤处理采用生物发酵与龟背栽培法。
6、定植时间:10月中旬至12月。
7、定植方式及密度:要求垄上定植,小垄高20cm,垄宽20cm。
定植后10d左右培高垄。
株距为36cm,每667平方米栽苗2600株左右。
8、田间管理:插架或吊蔓:蹲苗结束,浇水后插架杆,架杆距植株根10cm左右,在距苗根部5cm左右帮上吊线。
保花保果:开花期用20mg/kg-40 mg/kg的防落素喷花,也可用毛笔轻蘸涂果柄基部。
9、注意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尽量采用生物或物理防治,农药防治全部使用生物或低毒农药,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
病害主要有灰霉病、晚疾病、根腐病等、虫害有蚜虫、白粉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