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酒文化与健康
浅谈中国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摘要】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介绍了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并研究了其深刻内涵,最后探讨了中国酒文化的现实意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酒文化研究的热情,继承和发扬中国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起源与发展;内涵;现实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的饮酒已经摆脱了单纯的食用价值,凝结了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创作,上升为一种饮食文化。
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中国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具有很大的精神文化价值。
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更是一种艺术文化。
酒文化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刻的意义,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1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华酒文化起源于酒的酿造,而民间对酒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例如仪狄酿酒,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战国策》中有这样的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
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杜康酿酒,《说文解字·巾部》中也有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这个说法在民间广为流行;酿酒始于黄帝时期,《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黄帝与岐伯讨论酿酒,《神农本草》载有酒的性味;酿酒与天地同时,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然而无论那种说法,都能说明我国的酿酒历史距今起码在四千年以上,当今的许多考古发现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现代观点认为酒是谷物自然发酵的产物,晋代江统《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或云杜康。
[作文范文]浅谈酒文化论文2500字
![[作文范文]浅谈酒文化论文2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edb3c7bed630b1c59eeb583.png)
浅谈酒文化论文2500字酒文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似有被发扬光大之势。
但究竟什么是酒文化,酒文化又有哪些特征。
以下是xx给大家整理的浅谈酒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近年来,随着白酒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中国加入WTO 步伐的逐步推进,作为中国传统行业代表白酒如何直面挑战,参与竟争。
文化行销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所以有关酒文化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各种酒类促销活动常冠以“文化酒”的名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专家学者和普通公众也对酒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酒文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似有被发扬光大之势。
但究竟什么是酒文化,酒文化又有哪些特征,尤其是在新世纪的今天,如何把酒文化赋予新的内容各方面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
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以出产文化名酒“百年孤独”和“百年喜庆"酒闻名的百年制酒有限公司经理潘好龙先生。
得知记者来意后,潘先生开门见山,侃侃而谈:“目前,酒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促销活动花样繁多,其中以酒文化切入的活动不在少数,这本是件好事,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由于对酒文化狭义的理解或指鹿为马者有之,张冠李戴者有之,牵强附会者更有之,使酒文化失去了本来的含意,陷入商业炒作的误区,也使公众对酒文化的认知出现很大偏差。
今年年初爆发的传统白酒与新型白酒之争,表面上看是酒的生产工艺之争,背后反映的却是对酒文化理解的不同。
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心。
”潘先生强调,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每个地区乃至每个企业都有独具特色的酒文化。
但酒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其基本含义应该是特定和统一的。
酒文化因酒而生,酒是酒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产生土壤,没有酒谈不上酒文化,仅有酒也不成其为酒文化,既有酒又具文化属性才能称之为酒文化。
但酒文化并不是酒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酒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在生产、销售、消费酒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酒文化的主体是人,是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正是由于人的不断创造,酒文化才得以丰富和发展。
对酒文化的理解

对酒文化的理解酒,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悠久的饮料之一,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与记忆。
酒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仅是饮酒的方式与礼仪,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与生活态度的体现。
对酒文化的理解,不仅可以从历史渊源、制作工艺、饮酒礼仪等方面进行探索,更需要从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的角度加以理解。
酒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酿酒技术的发展与农业的兴盛密切相关,人们在生产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利用水果、谷物等进行酿酒。
酒作为一种饮料,不仅可以提供热量和水分,更能够带来人们的情感交流与社交活动。
因此,酒文化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既是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是精神文化的追求。
酒文化在不同的地域与民族中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在中国,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
中国人对酒的热爱与崇尚,体现在酒的制作工艺、饮酒礼仪、酒器文化等方面。
例如,中国的陶瓷酒器、酒令、酒文化节日等都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西方国家,酒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魅力。
例如,法国的葡萄酒文化、苏格兰的威士忌文化等都是世界著名的酒文化。
酒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的体现。
从古代到现代,酒文化一直与文人墨客、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紧密相连。
无论是李白的《将进酒》还是白居易的《琵琶行》,都表达了人们对酒的热爱与追求。
酒文化也成为了文人雅士品味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
然而,酒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争议。
酗酒问题是酒文化中的一大隐患。
过量饮酒不仅会对个人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会给家庭与社会带来诸多问题。
因此,我们在理解酒文化的同时,也要认识到酒的合理饮用与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要注重科学饮酒的理念,倡导文明、理性、健康的饮酒文化。
对酒文化的理解不仅仅是对酒的制作与饮用方式的了解,更是对人类社会历史与文化传承的认识。
酒文化不仅滋养了人们的身体,更滋养了人们的心灵。
通过对酒文化的深入理解与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人类文明的魅力与智慧,也可以更好地品味生活的乐趣与情感交流。
浅谈中国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中国人爱酒,中国的文人更爱酒,嗜酒如命。
会朋友吃饭要酒,勤于政事要酒,打通关系要酒,做文章要酒,做书法要酒,春风得意时要酒,悲苦自伤时要酒,平时自己自斟自饮也是无比的惬意,尤其是老人,大多数的老人们并不需要什么五粮液,什么茅台,如果能给他们一碟花生米,再来二两老白干,那便是老来人生得意之事。
品了酒,也品了人生。
中国被认为是酒的发源地之一,当然就的文化也是由来已久的,沉积千年的。
这里我写亵谈酒的狂欢,也是取自醉酒后妄谈一切之意,亦不必为那些烦人的责任去承担什么,也不必去规规矩矩的写什么论文,谈到哪算哪,岂不自由,快哉!中国的造酒技术甚早,那些史学家们大多认为源起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酒为何人所造呢?这恐怕是说法不一的,有“上天造酒”、“猿猴造酒”、“仪狄作酒”、“杜康造酒”等传说,但这毕竟是传说,我们很难知晓,即便知晓又有何用呢?曹孟德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以看得出来,酒的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功能的文化。
一些事物的起源往往不必究的得那么甚之又甚,欧洲诸国各说我们的酒文化才是真正的酒文化,我们有“酒神”,这有什么必要呢?酒大体上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你说你早,我说我早,大家都有道理,因为我们都曾经经历过。
在中国,我可以说我们中国人个个都是“酒神”。
醉酒后的狂欢,是一个平等的话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地位、阶级的局限可以被忽视,人们可以纵欲,可以狂舞,一切都变得肆无忌惮,这就是酒的狂欢。
然而酒的狂欢释放着人们天然的真意。
仿佛我们忘记了痛苦。
但仿佛又一说我们仿佛可以探得,中国的酒神仿佛就是远古的巫文化的代表--萨满。
中国的祭祀少不了酒。
王国维说:“盛玉亦奉神人之器谓之酉,推之而奉神人之酒醴亦谓之醴,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
”中国上古时期,在祭祀中,萨满以之那迷狂的舞蹈,使人神相通,上古的人民享有这一份迷狂的崇拜。
我们也可以从这嗅出“酒神”的味道来吧!这仿佛在屈原那光怪陆离的诗歌更能窥得一斑。
浅谈中国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浅谈中国酒文化酒是人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浅谈中国酒文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浅谈中国酒文化酒海苍茫,谁主沉浮。
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无不飘逸着酒的芬芳,把酒贯穿于整个历史长河之中,使人陶醉其中。
酒文化源远流长,从黄酒到白酒的演变,从活血化瘀到杯酒释兵权的转变,直到今天成为名贵的奢侈品。
月转星移,酒还是原来的酒,味道没变,却配上交易的色彩。
令人深思,今天,人们喝的是酒还是千年的文化,为何如此醉人?酒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也是改头换面,披花戴星,逐渐成为交易圈里的主食。
谈生意,无酒不成席,没那个味不行,对国人来说酒是渗到骨子里去了,饭桌上说的色香味的味就是酒。
外国人谈生意不是咖啡厅就是电影院,舒适、浪漫的情调,国人谈生意非得上桌子喝酒,带着文化,一边说着,一边品着,才觉得够味道,能显出美酒英雄,胆气相依。
琼浆玉液的美称只有酒配得上。
酒让英雄有了豪气,赌徒有了,歌妓有了妩媚,书法家、诗人有了灵感与洒脱,酒,让整个历史变的雄浑而赋有魅力。
酒,是漫步云端的感觉,是千年文化的传承,切不可烂醉了沟渠。
篇二:浅谈中国酒文化黄酒与白酒是中国传统的两大饮料酒。
黄酒是用“曲”酿造的,制曲的开始年代,最迟不晚于公元前十二世纪;白酒问世是在宋朝以后。
相传谷物酿酒起源于奴隶社会。
大禹时,仪狄酿出酯酒。
禹喝了之后感到香甜,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于是疏远了仪狄。
禹与仪狄的故事不可考,可下面两个例子却能很好地证明圣人的话。
《左传》载:郑国伯有嗜酒如命,并在地窖专供夜里饮酒。
子皙带着驷氏的甲兵攻打伯有并焚烧了他的地窖。
伯有逃奔到雍梁,酒醒后才明白发生了事。
春秋时楚恭王和晋厉公在鄢陵打仗,统帅楚司马子反口干想喝水,佣人谷阳拿着酒进献司马,司马以酒当水,结果醉卧不起。
楚恭王准备打仗,让人叫子反,子反推辞说有心病。
恭王亲自到他的帷幄来请,却闻到酒味,就说:“今天的战事全靠司马,司马却醉成这样,这是要亡我的国家,不顾我的人民,不能再打了。
浅谈葡萄酒文化

浅谈葡萄酒文化浅谈葡萄酒文化一、葡萄酒文化的题中之义真正的葡萄酒文化可以说是起源于法国。
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法国乃至世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凝聚着法兰西历史,是法国优雅文化的表现。
岁月更迭,葡萄酒从酒品到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法国葡萄酒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传统酿造工艺,被世人奉为经典极品。
中国的葡萄和葡萄酒业开始于汉武帝时期,是由张骞从西域引进的欧亚种葡萄。
唐朝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可以看作是中国葡萄酒广告的滥觞。
九十年代中后期,葡萄酒开始成为酒类产品中的消费热点,众多厂商把葡萄酒业视为最后一块获取利润的处女地。
“张裕”的优雅与高贵、“王朝”的时尚与奔放、“长城”的传统与经典……这些中国知名的葡萄酒品牌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葡萄酒文化作为现代人情感表达和寄托的一种载体,体现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文化、社交文化和时尚文化。
二、葡萄酒文化营销的实质营销的核心对企业来说是为了创造价值,对消费者来说是通过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满足某种需求,而在消费时代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文化营销就是有意识地发现、甄别、培养或者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文化营销的本质是在构建一个新型的文化价值链,用文化的亲合力将相关利益人联系在一起,发挥协同作用,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品牌的影响力、传播力。
也就是在销售过程中充分表达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根据自身目标消费群体的“共同的心理程序”,提炼出他们所独有的价值取向,将价值取向的核心文化要素渗透到目标选择、产品开发、定价、销售渠道、促销方式和附加服务等各个环节,把文化沟通作为构建产品品牌和消费者关系的纽带,将品牌与核心价值取向揉合为一体,达到企业经营目标与消费者情感满足的“双赢”。
对于葡萄酒企业来说就要根据葡萄酒时尚、悠久、厚重、优雅、亲和、神秘、尊贵或者绿色的商品特性,以及消费者对心理舒适和情感满足的追求,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具有独特属性的品牌形象,在产品功能、形式日益同质化的时候,用文化营销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占领和开辟新的市场。
浅谈河南酒文化

浅谈河南酒文化
中国人不但创造了酒,喜欢喝酒,而且还创造了灿烂的酒文化。
说起酒文化,大家一定能想起河南人。
作为河南人,我稍微了解一点河南的酒文化,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接风酒,一般是“敬一个、端两个”的风俗,客人,要接受敬酒。
敬酒以见底为敬,但在向客人敬酒之前,你先得把酒杯中已有的酒喝完,然后由敬酒的人倒满,两人碰杯一饮而尽,也就是敬酒的人喝一杯,客人喝两杯,但敬的酒一定要喝完,这是对敬酒者的尊重。
其次是端酒,敬酒者恭恭敬敬地双手捧酒,走到客人座位边,站立在客人的座位旁,向客人表达祝福或感激之意后,再将酒高高奉上,等客人喝完放下酒杯后再离开,当然并不意味着要喝一满杯,也同样不意味着要干完。
还有送行酒,先上一条鱼,鱼头三杯酒,鱼尾四杯酒、鱼背五杯酒,鱼肚六杯酒,也就是通常所说“头三尾四背五肚六”的规则,一般是鱼头对着主陪,也就是主陪要喝三杯酒,然后是尾四,由副主陪来喝,鱼背是对着副主宾,鱼肚对着主宾,也就说副主宾要喝五杯,主宾必须喝六杯。
最后还有个烟盒的“立正,稍息,卧倒”三杯酒,有的地方也叫做入席三杯酒,一般喝白酒的时候才有这个规矩,也就是按照香烟的盒子的三个不同高度,来给酒杯倒酒。
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对酒感兴趣,也许是我们河南人的豪爽
和真诚不太会用语言表达的原因,在酒桌上总能听到河南人会这么说“咱啥也不说了,一切都在酒里了,干了”。
饮酒与健康论文:酒之功过

饮酒与健康论文:酒之功过饮酒,对于健康而言,少则有益,多则受害。
酒,“让我欢喜让我忧”。
因此,喝酒要掌握“科学、健康、适度”的基本原则。
一、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少量饮酒有益于人体健康。
1有营养:WHO的一项调查表明,法国人喜欢吃牛排,肉类,尤其是脂肪的摄入量,是美国人的数倍;然而,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却远远低于美国人。
究其原因,竟是法国人得益于红葡萄酒。
研究表明,红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醇、原青花素、多酚等植物化学物质,能抗氧化、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防衰老,可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病,抗癌症。
红葡萄酒中还含有维生素B、C及钙、钾、镁、硒等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啤酒被称为“液体面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优质白酒被称为“液体蛋糕”;黄酒则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大量维生素B。
100毫升黄酒含1.2-1.6克蛋白质,可提供120千卡热量。
总之,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2开胃口:许多地区有“开胃酒”、“加饭酒”之说。
那么,喝酒为什么能开胃、加饭呢?是因为:酒中所含的维生素和酸性物质,能增加唾液、胃液的分泌量,并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因此,可增加食欲,有助于消化,故有“开胃”、“加饭”的作用。
3提性致:喝酒,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融合剂,能提精神,助兴致,调氛围,增乐趣。
亲朋聚会,同事会餐,商务洽谈,外交活动,“无酒不成席”,无酒无氛围,喝酒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所以,中国人一年能喝一个西湖水的酒,成年男性的饮酒率达42.2%。
4壮胆量:酒能壮胆量,增豪气。
武松就凭着一顿豪饮,胆壮如牛,豪气冲天,才在景阳冈一顿拳脚,把一只凶猛的老虎打死。
3杯下肚,不敢说的话敢说了;不敢做的决策,一锤定音;踟蹰不前的脚步迈开了。
然而,事物总是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如果饮酒过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超过一定的量之后,对人体就有损害。
二、大量酗酒损害身体酒由粮食或水果酿造而成;危害人体的是其中的酒精。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酒文化与健康摘要:一谈起酒,我们往往条件反射的会想到酒席、酒宴、应酬等酒会活动而不是将其与文化和健康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
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中华民族绵延历史演变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
重德明礼、尊祖交友、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浅饮养身都是传统酒文化中的精华。
酒,从古至今都一直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酒,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的。
而在现今社会,我们饮酒更应该注重酒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学习了“酒文化与健康”这门课程,让我对酒、酒文化、饮酒与健康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关于酒的来源、酒的发展史、酒的酿制工艺、酒的分类、饮酒器皿、饮酒的礼仪,以及健康饮酒也都有所认知。
关键词:酒、酒的发展、酒文化、酒与健康、1.酒文化的内涵酒文化是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的独特文化形态。
广义的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酿酒技术、工艺水平、法律制度、酒俗酒礼、形形色色的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酒相关的诗文词曲等等;而狭义的酒文化则是一般消费者心目中的酒文化,多指饮酒的礼节、风俗、逸闻、逸事等。
2.酒的起源[1]酒是如何出现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确切的答案。
历史上分别有着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和杜康造酒说。
2.1上天造酒说上天造酒说的依据主要从一些古代诗词中来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说的便是上天造酒说。
2.2猿猴造酒说这一说法是最不可取的,因为这是建立在果酒的情况下的。
猿猴是在春夏之际,采集许多果蔬放在石洼中,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而使有酒香产生。
但实际上,由于人是用粮食酿酒的。
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而,这一说法是最不可取的。
2.3仪狄造酒说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世本》相传“仪狄始作酒醪”。
公元前二世纪《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
汉代刘向的《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2.4杜康造酒说杜康属于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有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杜康作秫酒”。
《世本》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杜康造酒”在历史古人曹操的诗中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于是,随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杜康成了人们心中的酒的发明者。
科学考古发现并证实,酿酒早在夏朝时期或者更早的时候,酒已经存在。
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许多陶具和青铜酒器,还有大汶口文化遗产中出土的瓷器和成套的酒杯,方向证明了就在那个时期就已经存在。
3.酒的发展3.1按历史发展划分中国酒经历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提高期、变革期共五个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到夏朝初年,人们用发酵的谷物来泡制水酒;在北宋时期,中国白酒问世,西域蒸馏器也传入我国;从北宋至今,中国酒形成百花齐艳的场景,中国先进酿酒技术争放异彩。
3.2按酒的种类划分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果酒,黄酒和烧酒(白酒)。
在原始社会初期,当人类还处于采集经济的时期,就发现吃了天然发酵的野果,会产生一种神奇的疗效,即医学上所说的“舒经活血”,于是原始人类便开始有意识的对采集来的野果进行人工发酵,这样最早的酒-----果酒便产生了,它的酒精含量一般在15度左右。
也就是说酒的最早被人们所饮用,是因为它的医疗作用。
这在后世的文献中可以得到印证,《汉书·食货志》上说“酒为百药之长”,《说文解字》上对“医疗”的“医”字的原始意义的解释是“医,从酉(即酒……治病工也……酒所以治病也)”。
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粮食产量增加,在果酒的基础上,夏商时人们开始了谷物酿酒,原料主要为黍和稻,古代称为黍酒,其实就是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酒。
传说种仪狄和杜康所酿造的也都是黄酒。
1974年在河北平山中山王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酒,也是黄酒,当酒壶打开的时候,酒香醉人。
早期的黄酒由于酿造工艺还不是很成熟,所以酿出的酒酒汁和酒渣通常是混合在一起的,因而有清酒和浊酒之分。
大家在读古代诗文时一定会常常读到浊酒这个词语,如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所谓的浊酒就是没有经过过滤的黍酒,因为有酒渣在里面,所以放的久了就会变酸。
从古至今,酒一直被大众所深爱。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酒。
正是因为人们的不同爱好,酒文化发展才得以多元化。
4.酒的种类[2]中国酒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白酒、葡萄酒、黄酒、米酒、药酒等。
传入中国的酒有啤酒等。
4.1.白酒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
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
酒质无色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脂类为主体的符合香味。
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4.2葡萄酒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城的酒精饮料。
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
前者是红葡萄酒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
目前中国国产葡萄酒品质优越。
4.3黄酒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它是一种以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
不同于白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
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色。
4.4米酒米酒,古人叫“醴”。
是南方常见的传统地方风味小吃。
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
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
4.5药酒药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置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究竟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4.6啤酒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排名第三的饮料。
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
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
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5.酒器[3]5.1古代酒器古代酒器多种多样,包括有尊、壶、爵、角、觥、杯等等。
古代人们使用酒器的不同,代表者地位的尊卑。
尤其著名的就属四羊方尊了。
5.2现代酒器现代酒器多以杯、酒瓶为主。
但是杯子、酒瓶也是有大学问的。
现代社会讲究平等,酒杯的区别已不代表地位的尊卑,而大多时候是以所喝的酒的种类来使用不同的杯子。
如有啤酒杯、鸡尾酒专用的鸡尾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等等。
不管是古代的酒器还是现代的酒器都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多样性。
6.饮酒礼仪[4]6.1古代的饮酒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
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常常就得味道,并加以赞扬,最后仰杯而尽。
6.2现今饮酒礼仪入席后,主人应当首先为客人斟酒,酒瓶应当场打开,斟酒时应右手持酒瓶,将商标朝向宾客。
斟酒的姿势要端正,应站在客人身后右侧,身体应当那个作到既不要紧靠客人,也不能离得太远。
针灸师左手拿稳酒瓶的下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酒瓶的颈部,然后再到就,不要单手斟酒。
斟酒时,就被应放在餐桌上,瓶口不要碰到酒杯口。
6.2.1中西饮酒礼仪差异[5]中西方饮酒的区别体现最明显是浅斟低唱与牛饮的区别。
中国人的“饮”与西方人的“喝”。
所谓“饮”者,酒杯在手,浅斟低唱,徐徐而进;所谓“喝”者,亦可谓之“牛饮”一瓶酒也罢,一杯酒也罢,通通是一扬脖子喝它个底朝天。
7.酒的作用7.1酒与经济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主张以农立国。
农业是我国政治经济的立足点。
而我国的酒大多是一辆是酿造而成的,酒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农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甚至决定酒业的兴衰。
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的状况。
7.2酒与政治由于酒特有的诱惑力,使人上瘾,饮多致醉,不能自制,惹事生非,伤身败体,被认为是引起祸乱的根源。
所以,饮酒不仅仅是饮酒者个人的事情,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
特别是贵族阶层耽湎于酒,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历史上还有不少国君因耽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
最高统治者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不得不对酒的生产和消费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直至禁酒。
7.3酒与文化教育中国酒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礼”和“德”。
酒礼突出体现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一些礼仪、礼节延续至今。
如中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三巡”的习惯,无论待客还是朋友相聚,首先要通喝三杯;酒宴上晚辈或下级要主动敬长辈或上级酒,敬酒时,晚辈或下级在碰杯的时候,酒杯要低于对方,以示尊敬;又如酒桌新上的每一道菜都要首先转到主位等。
这些其实都体现了中国酒文化的礼仪要素,这是一种不成文但力量强大的礼仪。
这些礼仪要素的重复、强化最终会对人在生活中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酒桌上的长幼有序、尊老爱幼、以敬为礼、谦和礼让既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反过来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强化7.4酒与社会生活中国各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社交活动中,酒与民风民俗保持着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日寿庆、庆功祭奠、迎送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必备物品。
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借酒缅怀先祖、寄托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和意愿;村中乡饮时,乡里邻居间的欢乐融洽、亲密友好气氛,因为酒的兴奋作用和亲和作用而达到极致。
男婚女嫁是人生终身大事,在隆重的婚礼中,喜庆的婚宴充满着民间特有的欢乐情趣。
丧葬之酒,表后人忠孝之心;生日寿庆之酒,显人生之乐趣;亲友相聚之酒,叙手足之情谊。
总之,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以举行,悲喜情感便无所依托。
8.饮酒健康[6]古语常言喝酒伤身,事实上,学会掌握饮酒的技巧,正确饮酒,不仅不会伤身,还有利于人体健康。
8.1饮酒时间众所周知,饮酒伤肝。
人体代谢在早晨最为弱,因此早上饮酒不易分解酒精含量,导致血液中含酒精浓度高。
对肝脏和大脑造成极大伤害。
最佳的饮酒时间是在一天中的15~17时。
8.2饮酒量饮酒量的多少与人体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身体较为虚弱的应少饮。
身体强壮的也不能牛饮。
而应以自身的肝脏承受度为标准。
8.3饮酒种类众多种类的酒中,葡萄酒对人体的健康最有利。
尤其是女性有规律的饮用葡萄酒能够延缓衰老,保持气色红润,心脏供血充足。
冬天不易手脚冰凉。
8.3酒精过敏者能不能饮酒,能饮多少酒是天生的。
人体含有分解酒精的两种酶,酒精过敏者缺少其中一种或者两种,使酒精不能在体内分解,任然在血液中。
于是酒精通过皮肤分解。
这时导致皮肤红肿,奇痒难耐,并且难以消除。
严重者必须尽快就医。
因此,酒精过敏者唯一的办法便是滴酒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