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雷雨》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曹禺话剧《雷雨》的主要特点

曹禺话剧《雷雨》的主要特点
②富有丰富潜台词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雷雨》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特色,作者根据人物的教养、地位、心理,乃至所处的说话场合及环境气氛的不同而为人物设定不同的语句词汇、语调节奏,表现出语言的个性化。再者作者善于细致地把握并写出不同特色的语言,讲究语言的动作性,即在人物语言中寄寓着人物的内心活动,形成丰富的潜台词,使读者感受到话中有话,弦外之音。
d.回溯法的运用:剧作家为将三十年间的内容浓缩于一天中加以表现,采用了回溯法,即以“现在的戏”为开端,让“过去的戏”穿插其间,正面展示了“现在”正发生的事情,而以回溯过去的方式推动“现在的戏”发展,从而使得剧作结构凝练,情节紧凑,矛盾集中。
e.《雷雨》中还运用了各种有关情节结构的技巧,如重点与穿插,期待与悬念,发现与陡转,增强了结构的完整性和剧情的紧密性,提升了剧话剧《雷雨》的主要特点:
①独特的结构艺术结构。《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标志现代话剧的成熟,在结构方面多有特色,表现如下:
a.结构严密而线索分明:《雷雨》采用西洋戏剧的“三一律”结构,将三十年间发生的事情集中于一天,在周公馆及鲁家两处展开,情节高度集中,剧作矛盾众多而线索分明,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明线,以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为暗线,互为影响,使得全剧八位人物处于紧张冲突中,引人入胜。也使得剧作呈现出严谨连贯、有机统一的效果。
b.巧用“巧合”成网状结构:《雷雨》在处理戏剧冲突时采用网状结构类型,即在全剧中设置一个主要情节,同时各种矛盾冲突间呈现出巧合性联系,环环相扣,互为因果。以各种冲突推进情节发展,如侍萍到周公馆看完女儿,却因此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周萍与四凤相恋而出走,最终因此揭露出二人的兄妹关系。
c.封闭式结构的设置:《雷雨》吸收外国剧作经验,形成封闭式的结构。戏剧从冲突中开幕,舍弃剧情交代,而于后果的卒然爆发中交代前因。而“序幕”及“尾声”的设置产生对戏剧远距离的理性审视,加强了全剧的悲悯情怀。

四合 (16,5)1.简答话剧雷雨剧本风格的基本特征(8分

四合 (16,5)1.简答话剧雷雨剧本风格的基本特征(8分

四合 (16,5)1.简答话剧雷雨剧本风格的基本特征
(8分
《雷雨》的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简练含蓄,人物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矛盾集中,戏剧性强。

在自然景物、肖像描写方面,《雷雨》特别重视音响和色彩效果,不惜用浓墨重彩表现。

同时,它还注意对人物的气味、声音、眼睛进行夸张的处理,使得人物形象在短短的一个四幕话剧活灵活现起来。

《雷雨》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大师地位,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雷雨》的结构是”锁闭式”结构的典型范例,作者运用”回顾式”手法来结构《雷雨》,将三十年前周朴园遗弃侍萍的罪过用回叙的手法融合到剧情发展之中,将“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结合得十分紧密;
作者运用“三一律”的创作原则,《雷雨》的故事在时间上的跨度超过三十年,但它在一天内完成,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物集中,戏剧结构与戏剧冲突直接相关,实际上就是组织戏剧冲突、安排戏剧情节的艺术;
《雷雨》中人物虽然不多,但情节复杂,以血缘、家庭关系连结了冲突各方的人物,使结构十分紧凑。

论《雷雨》的艺术特色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雷雨》的艺术特色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雷雨》的艺术特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创造了戏剧艺术史上的奇迹。

它是以20世纪初的中国为背景,以激烈的爱情、家庭纠纷和社会变革为主线,揭示了中国传统家庭、社会的种种弊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风貌形成强烈的抨击和揭示。

本文将探讨《雷雨》的艺术特色:对传统文化进行的思考、对现代派戏剧的创新、对现实主义的旗帜、对悲剧与喜剧的巧妙融合。

一、对传统文化进行的思考关于传统文化的再思考是《雷雨》的一大突出特色。

作品中,汪精卫、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名字被提及,唐代诗歌和元曲也在剧中点缀。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李家和赵家的家规、恋爱观念和家庭模式等,以及青年一代对传统观念的拒绝,都呼应了传统文化受到质疑的现实问题。

作品中通过李雷和范妮群的爱情,揭示了当时婚姻的束缚和悲剧,在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批判中开辟了崭新的视角。

而范进中的代表性所在则在于对传统财产观念、权威观念、人际关系等的揭示。

他身负家族世仇,但同时厌恶权贵势力,他令人深思的行为让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的反思。

整部作品贯串着作者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她并没有采取与之划清界限的方式,而是用一种既包容又审视的态度来面对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这样的表现与作者所关注的现实问题的密切相关。

二、对现代派戏剧的创新《雷雨》开掘了现代派戏剧的潜力,是中国史上第一次尝试采取现代戏剧方式来表现女性自由解放、爱情自由、性爱、亲情冲突等现代议题。

《雷雨》采取了对癌症、恋爱、财产等主题的深入探讨,塑造出深度的人物形象,使得戏剧主题得到进一步完善。

作品剧本架构合理,艺术整体性体现得非常出色,人物性格形象饱满、生动,既有社会群像,又有饱含人文关怀的内心反应,俨然成为一件艺术珍品。

其对话语言流畅优美、生动有情,和对精神内涵的深刻揭露,也具有现代派风格。

《雷雨》的成功彻底打破了传统戏剧的束缚,让人们看到了戏剧创作的广阔天地。

三、对现实主义的旗帜《雷雨》的构思深入现实,自己写作的流畅雅致语言,也剖析了当时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家庭私欲、社会堕落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作者的反媚俗、反糜烂的现实主义精神。

《雷雨》艺术特点

《雷雨》艺术特点

《雷雨》艺术特点1、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构成强烈的人物性格冲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周朴园与侍萍相见的重场戏中,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对自己的人物是多么熟悉。

他仅以三言二语就使人物活生生地站立起来。

同时,也表现了曹禺特别注重于描绘人物内心微妙的感情波动,善于以最准确,最形象的言语挖掘出人物灵魂深处的隐秘。

侍萍已经知道面前就是三十年前的周朴园,周朴园却并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谁。

第一层的几句责问,还只是封建家长惯使的威风;第二层的查询旧事,则持续着三十年来怀念亡妻的“多情”,此刻的语言舒缓、顺畅、夹带着“沉思”“眷念”;发展到第三层,侍萍微露端睨,他急切地要探问真情,但事关“大人物”的身份地位,因此用语必然吞吞吐吐、假假真真,以遮掩自己的隐恶。

随着侍萍一步步揭出真相,周朴园一步步陷于被动,两个人物内心交锋越来越紧张,戏剧冲突也随之激化起来。

侍萍沉重的叙述,三十年前的悲惨景象再现了,周朴园再也维持不住道貌岸然的面孔,只能“汗涔涔”地说出了一个“哦”字。

当侍萍问到:“老爷,你想见一见她吗?”二个急忙的“不,不,”吐露了他内心深处的恐惧。

最后,弄清侍萍就站在面前,他徐徐立起:“你,你,你是……”这是他很怕承认又无法否认的本能反映,一声低而拖长的“你是……”展现了周朴园此刻剧烈的心理活动。

他在迅速思考着侍萍的存在对自己的利害关系,这中间经历了一段不很短的思想路程。

在一个刹那的停顿之后,他脱口而出的话是:“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那套多情、怀恋再也装不出来了。

刹那的停顿,反映出对于经常思念的少女,已经被折磨成连他都认不出的贫苦老妇人而感到的幻灭;两句质问,则深入地揭露了他自私、冷酷的阶级本性。

这一段对话,精炼而又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内心十分复杂的思想情感,细致入微地揭示了人物深藏在心底的心理活动。

2、人物对话中潜台词含义丰富巴金曾说过:“《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雷雨》的可读性固然由于其构思精妙,情节曲折、戏剧冲突尖锐、鲜明等诸种因素,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其对话中潜台词具有极其丰富的含义。

浅谈《雷雨》的艺术特色

浅谈《雷雨》的艺术特色

浅谈 《 雷雨 》的艺术特色 剧作 家曹 禺写 的一部现 实主义 的 有 利 。正是 这一 结构 的存 在 ,才使 得曹 禺既 能将周 朴 园和 作 品 ,是他 的开 山之 作 ,也 是成 名作 。剧 作 以周 、鲁两 家 侍 萍 的漫长 经历 突 出来 写, 又能将 蘩漪 和周 萍 内心世 界集
掉 在冰 川 里 ,冻 成死 灰 , 一生 只热 热地 烧一 次 ,也就算 够

《 雷 雨》 的艺术 特色 分析
了。我 过 去 的是 完 了,希 望大 概也 是死 了的。哼 ,什 么我
( 一) 人 物 形 象 丰 满 都 预备 好 了 ,来 吧 ,恨我 的人 ,来 吧 ,叫我 失望 的人 ,叫 在 这 部 作 品 中, 曹 禺 塑造 了周 朴 园 和 繁 漪 这 两 个 鲜 我忌妒 的人 ,都 来吧 ,我在 等候着 你们 明、真 实而 又矛 盾 的人 物形 象 。曹 禺深刻表 达 出 了他们 复 这 段 是蘩漪 的独 白,这更 像是 一首 进发 着炽 热情感 的 杂 的一 3 t 理 、交织 着错 综 矛盾 的情 感 ,从 而 人物形 象 就具 有 诗 。那 一字 一句 里都 隐藏 着丰 富 的潜 台词 ,情 绪 强烈起 伏
《 雷 雨》 中塑造 最 成 功 的就 是 繁漪 的 悲剧 形 象 ,是 最
辣 。作 者在 塑造 人物 方 面 ,没有 从观念 出发 ,而 是 在把 握 极 了。这里 真是 再 也不 能住 的。我 希望 我今 天变成 火 山的 生 活逻 辑和 人物 性格 逻辑 的基 础上 去 塑造人 物 的复 杂性和
真 实性 。

口,热 烈烈 地 冒一 次,什 么我 都烧 个干 净 ,那 时 ,我就 再
发 生 的悲剧 作为 主线 ,深 刻揭 露 了封 建家庭 的罪恶 ,也 分

《雷雨》的艺术风格

《雷雨》的艺术风格

《雷雨》的艺术风格四幕悲剧《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也是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生命,它的问世,宣告了我国近代史上话剧新时期的开始,也标志了中国话剧的成熟。

在话剧《雷雨》中,角色内心世界的多层次塑造,对话独特的语言艺术,尖锐激烈的矛盾纠葛和紧张的戏剧冲突都体现了《雷雨》的艺术风格。

一、《雷雨》对角色内心世界的多层次塑造《雷雨》在剧情结构方面纵横交错,四幕话剧表现出一种错综复杂恩怨中的每个角色都被一种冥冥而不可知的力量控制着走向悲剧的宿命感。

但是对于《雷雨》的写作动机,曹禺曾经说过:“写《雷雨》是一种感情的迫切的需要。

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长不能自己来主宰。

”“《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 [1]由此来看,《雷雨》的本意并不仅仅是人们想的那样是要“揭露家庭的罪恶”,而更是曹禺他对人生活环境的一种探索。

正如他所说:“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述诗,但绝非一个社会问题。

” [2]所以我首先觉得《雷雨》的艺术风格主要渗透在角色创作上,也就是多层次、多方面地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给予角色以浓厚的感情色彩。

曹禺从他所塑造的角色内心世界出发,严格遵循着角色思想感情的发展逻辑,写出了角色的行为、发展和结尾。

这一点从《雷雨》里具备很鲜明性格的各个角色身上就能看出。

首先是封建大家长周朴园,他是封建主义的资本家代表,内心虚伪,有一副令人厌恶的嘴脸。

周朴园拥有着截然相反的两张嘴脸,一方面他对鲁侍萍有着厚厚的思念,连周公馆内的家具摆设还按三十年前侍萍在的时候的模样,还保留着鲁侍萍生孩子时关窗户的习惯;但另一面,当见到三十年后的鲁侍萍时他心里又埋下了一条底线,在以往的事对他的权利、明誉、地位没有造成损害的时候,他可以顾念以前的感情,一旦造成威胁,就换上了一副冷酷无情的可憎面孔。

这从他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的虚伪和造作。

其次,周朴园的妻子周蘩漪却是个内心热情、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女人。

关于雷雨的艺术特色

关于雷雨的艺术特色

关于雷雨的艺术特色雷雨是中国著名的话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一。

该剧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首演,至今已经演出了无数个版本,成为中国话剧界的经典之作。

关于雷雨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一、本剧表现了封建家族的沉沦雷雨讲述的是发生在一户大家族中的家事纷争,以及家族走向衰败的过程。

作品中描绘出一个封建家族的兴盛和沉沦,其中家族中各个成员的命运变迁呈现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二、本剧的时代背景设置为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作品的时代背景被设置为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当时的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雷雨的地理背景邻近上海,这使得这部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感。

同时,上海这个城市的繁华与浮躁,也让作品描绘的封建家族的落寞更加鲜明。

三、本剧的性格塑造或奠定了中国话剧的现实主义基础雷雨中塑造出了一批性格丰满、情感真挚、刻画逼真的人物形象。

如颜小峰的算计、刁蛮的小兰、善良而忧郁的雷峰等等。

作品中这些形象的塑造极具现实感,它们身上的情感、矛盾,是人们生活中看到的。

而这样的角色刻画,为中国现代话剧塑造了现实主义的基础。

四、本剧深入剖析了“道德底线”、“亲情”等话题作品中,颜小峰不惜强奸妇女、杀害亲姐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让人们看到了人性中最为黑暗的一面。

与之相比,雷峰弃医从文,信守自己的信仰所代表的人性光辉。

剧中通过人物的塑造,极为深刻地剖析了“道德底线”、“亲情”等话题,给读者思考一些现实性问题提供了思路。

五、本剧通过严谨的结构与对话,使得人物思想更加深刻、逼真作品的结构与对话精益求精,几个层次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严谨的构造。

各种情感的交锋、各种命运的交汇,让读者非常容易沉浸在各个环节中,感受各个角色的思想、感情。

本剧的文笔自然,平实,富有表现力,让人们看到了现代语言表达的高峰。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雷雨不仅是一部剧本,同时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刻画出封建家族的命运,展现了人性的丑恶和光辉,深入剖析了社会现实,通过严谨的结构与对话,让人物思想更加深刻、逼真,它的艺术特点,不仅催生了一批现代中国话剧,同时也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曹禺《雷雨》的语言特色

曹禺《雷雨》的语言特色

曹禺《雷雨》的语言特色
曹禺《雷雨》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节紧凑,语言简洁精炼,篇幅短小精悍。

曹禺用短小的对白,将情节推向高潮,将登场人物的性格与关系概括精准,穿插着描绘自然景物,使情节更为紧凑,吸引读者。

2. 对话语言贴近生活,具有真实感和可信度。

曹禺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呈现出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并将这些表达与情节紧密结合。

3. 表现手法多样,既有言语交流,也有心理描写和音效描写。

曹禺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大量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突出人物内心和行动的情感冲突,增强了戏剧的艺术效果。

4. 语言幽默,有时带有讽刺性,点出人性弱点。

曹禺的语言富有幽默感,有时候运用夸张的手法,以此来掩饰或升华人物的弱点,或者揭示人类的普遍弱点。

5. 语言中透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强调人们的无奈和命运。

曹禺的语言常常显露出深深的悲凉感,生动地显示出人在时代和社会环境中的无奈和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题目谈《雷雨》的艺术特色姓名教育层次本科学号分校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点抚宁电大指导教师陈文宇日期2013年 11 月 2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谈《雷雨》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我国现代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先生创作的一系列剧作,这些作品是迄今为止中国戏剧艺术无法逾越的巅峰。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首部戏剧作品,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是1923年到1925年前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作品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也是他敏锐地提出中国现实社会严重问题的一个最初尝试。

自1933年问世后,就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深刻的内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喜爱。

茅盾曾说:“三十年代,《雷雨》在上海演完震惊剧坛。

”这部话剧不仅在城市受到欢迎,在农村也深受欢迎。

八十年来,它始终放射着艺术异彩。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雷雨》的戏剧艺术成就进行初浅的分析:第一是极富特色的语言艺术,第二是复杂鲜明的形象塑造,第三是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架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相映成辉。

关键词:《雷雨》语言艺术艺术构架矛盾冲突曹禺于1933年完成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戏剧界的震动,郭沫若称赞他“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力作”。

这部话剧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非常受欢迎。

这么多年来,它始终放射着艺术异彩。

本文仅从两个方面浅析《雷雨》的艺术特色。

一、极富特色的语言艺术(一)、人物语言鲜明个性化戏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和观众进行交流、沟通的。

只有个性化的语言才能使人物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创造,要求剧中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有益于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

曹禺在《雷雨》中所描绘的人物,个性化语言非常鲜明突出。

如第二幕中鲁贵与繁漪的对话:鲁贵:鲁妈来了好半天了。

繁漪:谁?谁来好半天了?鲁贵:我家里的,太太不是说过要来叫她来见么?繁漪: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鲁贵:(假笑)我倒是想着,可是我(低声)刚才眼见太太跟大少爷说话,所以就没敢惊动您。

那奸猾的笑容,委琐的语言,把一个奴才的嘴脸表现得是那么逼真、形象,给观众内心刻上了很深的印象。

又如剧中写到周萍与周繁漪有着乱伦的关系,周繁漪要周萍带自己走,要他负责,对他进行威逼时,他却说“你忘了,那是我年轻,我一时冲动,说出来这样糊涂的话。

”“年轻人一时糊涂,做错了事,你就不肯原谅么?”从这里就把周萍的自私、懦弱与虚伪、不负责任和推脱表现在观众面前。

而全剧的中心人物周朴园,作品更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把周朴园的伪善、卑劣、毒辣的真面目揭露得出神入化。

他玩弄了侍萍又逼她出走,还装出对侍萍念念不忘的样子,如:鲁侍萍:老爷,你想见见她么?周朴园:(连忙)不,不,不用。

鲁侍萍: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

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

周朴园: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而当他认出鲁侍萍后又是另一态度,周朴园: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

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记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周朴园: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从这些语言中,人们就可以看到一个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改善的外衣下的卑劣、毒辣的伪君子。

他要了周繁漪,却对周繁漪十分专横、冷酷,他对矿工更是残酷剥削和暴力镇压。

如周朴园:盛气凌人,如他在与儿子和繁漪对话时特别是要繁漪吃药时“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鲁侍萍:抑郁沉缓,如:她看了镜台的相片时的独白: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繁漪的语言像犀利的刀,像锋利的剑,尖刻辛辣,表现了她那种“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我们可以看第二幕里蘩漪和周萍的一段对话:蘩漪:“你最对不起的是我,是你曾经引诱过的后母!”周萍:“(有些怕她)你疯了。

”蘩漪:“你欠了我一笔债,你对我负着责任,你不能丢下”我,就一个人跑。

周萍:“我认为你用的这些字眼,简直可怕。

这种话不是在——这样体面的家里说的。

”父亲这样——蘩漪:“(气极)父亲,父亲,你撇开你的父亲吧!体面?你也说体面?(冷笑)我在你们这样体面的家庭已经18年啦。

周家的罪恶,我听过,我见过,我做过。

我始终不是你们周家的人。

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任。

不像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背地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外表还是一副道德面孔,是慈善家,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周萍:“繁漪,大家庭自然免不了不良分子,不过我们这一支,除了我,……”蘩漪:“都一样,你父亲是第一个伪君子,他从前就引诱过一个良家的姑娘。

”周萍:“你不要乱说话。

”蘩漪:“萍,你再听清楚点,你就是你父亲的私生子!”周萍要一个人走,这让她感到自己的爱是无望的了,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不可以说的?她什么顾忌也没有了,语言表现得尖刻、大胆,把爱之不成恨也就到了极点的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正是通过这些个性化的台词把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引导着观众完全投入。

(二)、戏剧语言动作性格化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戏剧动作和人物语言,戏剧动作既指能够看得见的人物外部形体动作,又指人物的内心动作。

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

而在剧本中,对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却不能作细致的描写,只能作一些必要的提示,我们要了解人物,就只能通过对话独白等。

用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可以说是剧本在表现手段上的一个独具的特点。

在《雷雨》的第二幕里,鲁侍萍到周公馆去找他的女儿四凤,她没有想到这就是三十年前曾经玩弄了她而后又抛弃了她的周朴园的家,及至她和周朴园互相认出了以后,两个人物思想性格之间的尖锐对立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他们这一段对话很长,我们只举出几句就可以说明问题。

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朴园:谁指使你来的?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园: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侍萍:(愤怒)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我今天没想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仅从这几句话语中,就可以看出周朴园的冷酷本性,他以自己阴暗卑劣的心理揣度鲁侍萍,认定对方找到这里来,一定是受人指使来进行敲诈的。

而鲁侍萍的答话则表现了她心地的磊落和对于周朴园的愤恨。

通过这样的精彩对话,揭示了人物的鲜明性格和不同性格之间的尖锐对立,正是剧本对话的基本任务。

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对话来表现,有时也通过人物的独白来直接告诉读者。

优秀剧作的人物语言,是富于动作性的,它暗示着或鲜明地表现出剧中人物的一系列行动,从而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而这些语言,不是剧作者强加给他所塑造的人物的,它应该是剧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必然要说的话。

《曹禺》第二幕里,当周朴园吩咐鲁侍萍“先下去”时鲁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单的话语和细微的动作很好地表现了鲁侍萍诸般往事涌上心头后产生的愤恨、失望的心情。

二、鲜明的形象塑造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少不了成功的人物形象,而何谓成功的人物形象?那种好就好得不得了,坏就坏得不得了,好坏两极背反写人物的方法是简单的,低层次的,而由此刻画出的人物也绝不是受观众喜爱的丰满的人物形象。

写人应当写真实的人,写具有复杂性格的人。

当然复杂性不等于多元性,而是在规定性前提下具有的复杂性,这是符合文艺辩证法的。

《雷雨》的艺术成就之一是曹禺塑造了两个真实、鲜明的人物典型——蘩漪和周朴园。

这两个人物都是具有复杂性格的人。

在剧中,他们复杂的心理,交织着错综矛盾的情感,都被曹禺先生形象地刻画出来,仅以蘩漪为例来分析。

周蘩漪——最具“雷雨”式的人物。

凡是读过《雷雨》的人,都不能不对她留有深刻的印象。

都不能不为她的“壮举”感到震撼。

在那个雷雨的夜里,她象是一道闪电,把周朴园竭力维护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封建专制家庭劈得粉碎。

在新文学人物画廊中,蘩漪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女性形象,无论你是否喜欢她,都会不可抗拒地被她所吸引。

这首先来自于她特异的性格光彩。

蘩漪是周公馆的女主人,但同时又是周朴园精神统治下的奴仆。

正如同在她一出场的人物介绍中所说的:“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假如仅仅这些便是蘩漪性格的全部,那蘩漪只不过是一个仅供我们怜悯的封建社会受压迫的女性形象,这种形象在《雷雨》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已谈不上有何魅力,而作家偏偏在这样一个女性形象中注入了“更原始的一点野性”,使得这个形象避免了单薄而不失丰满。

这一点“野性”使蘩漪成为一个棱角分明具有反传统色彩的女性形象。

蘩漪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

她悒郁而乖戾,热情又冷漠,任性傲慢又孤芳自赏,哀怨文弱更阴鸷可怖。

在周公馆里她是女主人,又是精神奴仆,她是周萍的后母,又是她的情妇。

她无法忍受那种令人窒息的气氛,她不愿再过母亲不象母亲,情妇不象情妇的生活,但是又无法摆脱这样的处境。

这种行为和性格上的矛盾,使她成为《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

“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蘩漪的一切都是走向极端的。

她爱得狂热,恨得也强烈。

“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象只恶狗狺狺地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

”她爱上了周萍,不顾一切地爱他,甚至愿意与他私奔;而一旦她对周萍彻底失望,这种铭心的爱立即化为刻骨的恨,她宁愿把自己所爱的人毁灭。

“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爱和最不忍的恨。

”她不是似水的女人,她是烈焰,是响雷,是闪电,蓄满了光和热,她更象是一把利刀,她的爱和恨都带着一道道的血痕和深重的创伤。

然而,另一方面,她又是那样软弱无力,她渴望自由如同大旱之年盼着几滴甘露。

但她终逃不出那口漆黑的残酷的井。

诚然,蘩漪不是那种完美的女性形象,但是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她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处,而在她的“不可爱”处。

“只有真正明白蘩漪的人才能品味出她的魅力,正如同只有爱吃姜片的人才能道出辛辣的好处。

”蘩漪——沉静的外形却内蕴着“雷雨”式的性格,文弱的躯干却蓄满了尖锐的力量。

这也许正是蘩漪最吸引人的地方。

蘩漪的吸引力还应在于这个人物典型的形象意义。

就思想来说,蘩漪的境界并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