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社及郁达夫

合集下载

创造社的名词解释

创造社的名词解释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名词解释必备四项——年代、作家、作品、特征。

部编版-语文-高一-《故都的秋》素材 郁达夫简介

部编版-语文-高一-《故都的秋》素材 郁达夫简介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6年3月,郁达夫、成仿吾、冯乃起等一群年轻孤傲的创造社作家发起创刊了自己的刊物《创造》,用以发表他们自己的文学主张;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的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化名赵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打印版。

创造社研究之郁达夫(讲稿)

创造社研究之郁达夫(讲稿)

创造社研究之郁达夫(讲稿)我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向大家作介绍:一、生平简介(节选重要生平):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普通家庭。

三岁丧父,家庭窘迫。

兄弟三人,大哥干农活,二哥打工。

19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同学),后因参与学潮被校方开除。

1913年9月随长兄郁曼陀去日本留学。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对他后期创作起了巨大作用)1914年7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

1916年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

【注:弃医从文。

原因:中国贫弱,留学生们被称作“支那人”(侮辱),在日本的留学生处处受到别人的歧视。

留学生给人的印象,就是不讲卫生,不爱学习,郁达夫认清现状,做出这一重大决定。

】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同年10月,出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1927年离开创造社(原因)。

(同年遇到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王映霞)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

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

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武吉丁宜附近的丹戎革岱的荒野中。

享年五十岁。

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女人”1.原配夫人:孙荃(1896—1978)郁达夫在日本留学4年后,1917年应母亲的要求被迫回家与孙家小姐订婚,1920年7月,两人完婚。

关键词:孙兰坡旧体诗包办婚姻郁达夫为孙兰坡作旧体诗一首,孙因此更名为孙荃,诗内容为:赠君名号报君知两字兰全出楚辞别有伤心深意在离人芳草最相思而后因郁达夫移情别恋,导致离婚。

孙荃与郁达夫分居后一直吃素,念佛诵经,没有再嫁,1978年3年29日逝世,享年82岁。

2.第二任妻子:王映霞(1908—2000)郁达夫1927年1月14号在上海对王映霞一见钟情,当时郁达夫33岁,王20岁,1928年两人结婚,1940年维持了12年的婚姻破裂。

关键词:杭州第一美女、“富春江上神仙侣”、许绍棣、钟贤道(1942年,重庆华中航运局经理的钟贤道结为连理。

浅析郁达夫及创造社作家的作品

浅析郁达夫及创造社作家的作品
摘要 : 2 年创 立的新 文学团体 一一 1 1 9 创造社 , 中产生一批 中国五 四以来有影响的作 家, 夫是其 中代表 。郁 其 郁达
达 夫是创 造社成 员 中小说散 文方面创作数量最 多、 成就最大的作 家, 也是 “ 五四” 新文 学运动 中产生过重 大影 响的作 家。本 文主要评析郁 达夫当时的文学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
露 和率直 的 自我 表 白, 在 重 压 下 的 呻 吟 之 中 寄 寓 着 反 “
。 沉沦》 3 中的小说《 风铃》 《 、 怀乡病者》 《 、 茑萝行》 郁 达夫 回国后 积极 参与 了创造社 的文学 活动 , 辑创 造社 抗” [《 编
以及《 还乡记》 《 、还乡后记》 《 、 离散之前》 等篇 , 都带有“ 自 叙传” 性质。有些不 以“ 为主人公而 “ ” 我” 我 在其 中。写
“ 为主人公 , 用浓 郁 的抒 情 笔调 , 行 大 胆 的 自我 暴 我” 运 进
中国人一样 , 种种歧 视 、 受过 冷遇 以至 屈辱 , 而激 发 了他 从 的爱 国热 忱 , 了他 的愤世 嫉俗 、 郁感 伤 的思想 性格 。 增强 忧 这些 生 活经 历和思想 状态 , 来在 他 的作 品中得 到 了鲜 明 后
兄去 日本 , 过几年 的 中学 ( 经 日本 称 为 “ 等学 校 ” 学 习 , 高 )
怎 么不强大 起来 !“ 就爱 我 的祖 国 , 就 把 我 的祖 国当 ”我 我 起 来 !强起 来罢 !你 还有 许 多 儿女 在 那里 受 苦 呢 !小 说 ” 派人士 的非难 。正如 郭 沫若 在 谈 到 郁达 夫 早期 创 作 时 所 股春风 , 刻吹醒 了 当时 的无数 青 年 的心 。他那 大胆 的 立
他们感 受着作假 的困难 。 … ”

郁达夫_年终总结

郁达夫_年终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以郁达夫的人生足迹为引,回顾过去一年的心路历程,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才情横溢的文学成就,又有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

在这篇年终总结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郁达夫的人生足迹。

一、文学成就郁达夫的文学成就斐然,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诗歌,其中《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作品广受好评。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小说创作郁达夫的小说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他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喜怒哀乐,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他的小说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人物心理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矛盾。

(3)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 散文创作郁达夫的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他善于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百态。

他的散文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情感表达,使读者产生共鸣。

(2)描绘细腻,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3)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3. 诗歌创作郁达夫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他善于运用新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的诗歌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情感表达,富有激情。

(2)运用丰富的意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

二、人生经历郁达夫的人生经历坎坷曲折,他的一生充满了悲欢离合。

以下是他人生经历中的几个重要阶段:1. 早年留学日本1913年,郁达夫随长兄郁曼陀赴日本留学。

在日本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

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2. 创立创造社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成为我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力量。

他在创造社期间,主编了《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等刊物,推动了新文学的传播。

第六讲:创造社与郁达夫的《沉沦》

第六讲:创造社与郁达夫的《沉沦》
(2)坦率的心理暴露,单纯热烈而又感伤的抒 情独白。 (3)创造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的象征意境 2.《沉沦》描写主人公性苦闷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抒情小说?p40

主人公性心理变态的种种表现
①遇到女学生慌乱——自悔 ②在被窝里犯的罪恶——羞愧、恐惧、 怕见人面 ③偷看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澡——怕得 非常,羞得非常,喜欢得非常。 ④到野外偷听一对男女幽会——一边 打嘴巴,一面偷听,“你去死罢,你去 死罢,你怎么会下流到这样的地步” ⑤踏进妓院大门——“我已变成了一个 最下等的人了”
五、《沉沦》:性苦闷与时代苦闷的宣泄
1.主人公“忧郁症”的原因 2.《沉沦》描写主人公性苦闷的积极意义 1)作品对主人公的性苦闷的描写是真实的,
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他是在内心痛苦无 法解脱的情况下滔海自尽,是五四青年感 时忧国情绪的表现,是对时代的抗议。
2)主人公的性苦闷,是当时青年人中最为
2、坦率的心理暴露,单纯热烈而又感伤的 抒情独白。 没有惊险传奇,精细的构思,不注重写 故事,结构散漫、叙述拖沓。却特别擅长 情绪疏泄,表现内心的纷争、苦闷、变态。 它里边所写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幸, 为一般人所不能遇到的。所以凡是领略过 人生悲哀的人们,都能懂得这本小集子, 都能对于他表同情。
3、创造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的象征意境 崇拜自然,是浪漫主义的共同特点。 对于大自然的迷恋,似乎是我从小的一种 天性。大自然最容易使读者感到实在,最容 易使小说美化。 景物描写与心理开掘契合,寓情于景, 景随心变,升华为象征。 《沉沦》的海景,既是实景,又是自杀者 眼中的幻觉,是主人公临死前眷恋故国的哀 情的物化。
创造社与郁达夫的创作
创造社p33

创造社: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社团。1921年7月成 立于日本东京,由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 吾等人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1922年创办的《创造 季刊》和后来陆续创办的《创造周报》、《创造日》 等。它要求把文学看作是自我表现的形式,其文学 主张受到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以及表现主义 等多方面影响,带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 故被称为“为艺术派”。创造社以既反对封建文学 又反对为人生派文学的姿态崛起于文坛,被称为 “异军突起”。1928年以后,文学主张发生变化, 成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主要倡导者,被称为“后期创 造社”。

郁达夫

郁达夫

Your company slogan
郁达夫的成就:
●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 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 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 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代表作品是 《沉沦》,他在《沉沦》中发出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 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 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
《春风沉醉的晚上》
小说高潮依赖于情 绪的抑扬起伏,并 用诗一般语言倾吐
抒情主人公“我”
《薄奠》
心中情素。
Your company slogan
郁达夫
1927年后,以《过去》为标志,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一方面努力追随时代的浪潮,探索着用现实主义的方法
反映社会和时代,写下了《她是一个弱女子》、《出
奔》等作品,同时,他的忧郁气质、纤弱敏感的个性和 表现自我的艺术观又使他倾心于渲泄和呻吟,追求抒情 风格,这样又创作了《烟影》、《东梓关》、《迟桂 花》等代表他后期艺术成就的抒情之作,三十年代郁达 夫的创作就徘徊于这两种艺术倾向之间。
郁达夫
(2)在“表现自我”的艺术主张支撑下,凭借着
“零余者”的形象,郁达夫尽情地抒写着一己的体验
、心境,渲泄着那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我情感中体验出来的思乡、
念子、怜妻、哭穷等情绪,并混合着病态的性苦闷, 激烈的社会人生牢骚,使作品涌动着忽高忽低、忽急 忽缓的情绪潮,形成了极富个性的抒情特质。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位于杭州余杭区路场官弄63号
嗯~
有机会去看 看~~~
Your company slogan

创造社时期郁达夫的编辑思想

创造社时期郁达夫的编辑思想

强调,报刊是一种特殊 的战斗工具 .“ 文学
学的效力功用 , 是间接的 所 以必匆 写得动 !
上》 田汉的戏剧 《 , 咖啡店之一夜》 等等 。正 我们微 弱的呼声 ,来促 进改革这不台理 的
作 家以其独具风格 和魅力的创作 ,给文 坛 报 刊历 大人民 代 言人 的愿望 : 在 这一个 弱者处处被摧残 “ 者 的人格 ,或 者也可为天下 的无能 力者被
所 编 报 刊 的 助力 , 造社 才异 军 突 起 , 为 辑 者之一 的郁达夫密 不可 分 虽然在郁达 月 , 创 成 当郭 沫若 面询他对办杂志的意 见时 , 他
声势凌驾同时的各种文 学团体之 上”0 的 夫一生最 活跃的几个时期 ,几 乎都 与报刊 立 即予以支 持,并爽快地 答应 每期提供一
的有力武 器。他曾把社 会统治阶级 此喻为
骑在人 民头上、 窃取社会财产的猴子 , 报刊 就是 “ 杀猴子的利器” 人们使用报刊 “ 0, 可 以宣传 他们 的罪状 ”0 ,从而号 召群众起来
打倒这些统治 阶级 。郁达夫指出 , 在现代 社
会 , 刊 无 处 不 有 , 时 不在 , 够 在 异 常 报 无 能
部 选j 右 和 郭蛛 着 、 诺 在 一起 E( 斯
仿吾 、 张资平 酝酿过创办杂志一事。 90年 12
创造 日》、 创造月 刊》 《 《 、 洪水》半月 底 , 和郭 沫若 、 创造社时期是郁 达夫文学旅程 辉煌 的 副刊 《 他 成仿吾等人试办了一个名 《 周 第一站 ,而其间的编辑工作 则是他文学活 刊、新消息》 刊等报 刊。创造社 所办报刊 为 G E  ̄ 的油印刊物 , 同人 的文学创作 R E, 把 动赖以展开 的舞 台和生命依托 。正是 凭借 能够一纸风行 , 倾倒万千读 者 , 与作 为其编 汇总在一起 ,征集 大家的意见。 12 年 6 9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的婚姻
郁达夫一生有三次婚姻。第一次婚 姻是典型的旧式婚姻孙荃原名兰坡, 1897年出生在富阳县一个地主家庭,知 书达理,能诗善文当时是乡间少有的才 女。1917年8月30日,当郁达夫从日本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女人 回国省亲时,奉母命与孙兰坡订婚。当 他第一次见到孙兰坡时,孙小姐的三寸 金莲和瘦小的身子令他非常失望,而独 对她超群不凡的学识和风趣谈吐惊讶不 己,她的知书达理让他油生怜惜之情。 1920年7月两人完婚。
主题
(1)为祖国贫弱而生的焦虑之情。 (2)追求异性之爱而不可得的苦闷。
《沉沦》可称为我国开创浪漫抒 情小说文体的一篇重要作品。它带有 自叙传色彩,小说主人公实际上是作 者的文学形象,融合了作者的生活经 历、思想个性和感情情调,甚至大胆 暴露了自己的隐秘性心理。在表现手 法上喜欢用独白式的抒情描写,抒发 主观感情,带有浓厚的浪漫气息。
兴起
在日本的留学生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的影响,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 活动”,同时吸收1921年—1923年间正风靡于日 本的“私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 特点,加以创作性的发展,主张再现作家心境 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灵与肉的 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礼教 挑战的艺术手段。
郭沫若(后中) 郁达夫(前) 王独清(后左) 成仿吾(右后)
郁达夫的生平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 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 等。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赋诗。曾先后就读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杭府中学(与 徐志摩同学)。 1913年9月随兄郁曼陀去日本留学。 1914年7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等学校医科部。1916年该读法学部政治学科。 1912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同年10月,出版我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1927年离开创造社。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 1924年,日军进逼新加坡,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 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享年49岁。
1)、把“我”看成艺术基础,追求作家生活和作品的完全合一。 2)、排斥理想,排斥技巧,不重外部事件的描写,着意于作家“ 心境”的直接描写。 3)、“心境”描写带着冷寂、灰暗、忧伤、伤感,主张“颂欲”
二、浅析
1、精于描绘主人公的痛苦和孤独
主人公穷困潦倒,身受经济和精神的多重压迫,既孤傲不群,又怜 才自卑。因此,“在常人感受到五分痛苦的地方”,他所感到的痛 苦非增加到十分或十二分不可。 孤独痛苦表现: 与世人决不相容——敏感与别人的目光——在众人之中,感到更孤 独——仇恨日本人——仇恨中国人——仇恨自己的兄长。 在与人相处中,将自己的痛苦和孤独进行转嫁,于是与所有人对立 ,气量极其狭小,又极其自卑。
创 造 社 及 郁 达 夫
创造社的基本概况
1921年7月,创造社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主要人员有留学日本的郭沫若、 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人。 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丛书最早收录的作品有郭沫若 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及郭沫若译介的歌德的作品《 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些也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创造社还相继出版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这些成为创造 社的主要宣传和活动阵地。 前期,以尊重天才,主张自我表现为艺术宗旨,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倾向 。后期,大力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他们讲求个性,注重内心情感的挖掘,强 调文学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提倡“艺术是绝对的,是超越一切的 ”的文学主张,把“为艺术而艺术”视为写作的生命,因此又被称作“为艺术 ”的文学流派。
自叙传小说的抒情性
抒情性就是以感情为主要表现对象,在郁达夫的 作品中,情节居于次要地位,他不喜欢叙述外部的事 件。郁达夫感兴趣的是内心生活,特别是非常个人化 的隐秘情感,变态情感,灵与肉的冲突,道德与欲望 的冲突。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女人 这种抒情性事实上就是强调作家对于客体的感受 。郁达夫的自叙传,不是对自我外部生活经历的记录 ,而是凸现自我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是一种 心灵的展现。
1927年1月14日,便在留日 同窗孙百刚家邂逅了杭州美女 王映霞,对她立刻坠入情网, 不能自拔。 1928年2月,她与 郁达夫在杭州西子湖畔大旅社 举行婚礼,才子佳人,名动全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女人 城。那一年,她 20岁,郁达夫 32岁。1940年维持了12年的婚 姻破裂。
郁达夫与自叙体小说
郁达夫与“自叙体”抒情小说
郁达夫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自传性。他的很多作品都 是第一人称,“我”即使是第三人称,也仍然是自我的化身。 郁达夫的经历,和他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大致一致。如《沉沦》 中,主人公“他”出身于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城,14岁和哥哥到 日本留学等等这些经历和他本身的经历都有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致性。 这种自传性,决定了郁达夫的基本的叙述内容,就是自我 经历和自我生活。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琐事,没有社会上的轰轰 烈烈的大事。所以,创造社这种自叙体抒情小说也叫自我小说 ,身边小说。这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具有密切关系的。
2、着力揭示主人公对自然的病态眷恋
当主人公承受不住生活中的孤独和痛苦时,选择走向自然。在美丽 、清新、充满活力的自然中,抛弃颓废,恢复满身的力气。自然已 成了主人公逃避现世的世外桃源。
3、渲染主人公的变态性心理和行为
通过对主人公在性方面的巨大压抑和痛苦,刻画了一个“弱国子 民”的可怜形象。“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是人的正当权利的追 求,但这种要求却得不到满足,最终转化为对爱情如饥似渴的追求和 女人肉体的神往和拥有。 遇到女学生慌乱——自悔 在被窝里里犯的罪恶——羞愧、恐惧、怕见人面 偷看旅馆主人女儿洗澡——怕得非常,羞得非常,喜欢得非常 野外偷听一对日本男女幽会——一边打嘴巴,一面偷听,“你去 死罢,你去死罢,你怎么会下流到这样的地步。” 踏进妓院大门——“我已经变成一个最下等的人了。” 不是自甘堕落,每一次变态行为都交织着内心苦斗、自责、悔恨 他意识到所乞求的爱和同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极度失 望——失去生活信心。
艺术特色
自我表现的主观性 1、浓郁的抒情性:故事并不曲折,全篇由八小节组成 ,每一节叙事或一种心境,结构也不紧凑,叙述显得 有些拖沓。但重在抒情的笔调描写主人公心境变迁, 感伤,抒情。 2、格式特别:小说不讲求结构,语言也少锤炼,写法 不拘形式。用作诗写散文的笔法写小说,打破了陈规 旧习,富有新意。 3、着重自然描写。
1、关于自传体小说 2、兴起 3、郁达夫与“自叙体”抒情小说 4、自叙体小说的抒情性
自叙体抒情小说
自叙体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 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以郁达夫为代表。 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使自叙体传 小说成为一种潮流。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写“我” ,即叙述者自己,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抒胸臆,即 在表现自我主人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时,以 充满激烈情绪的笔调去描写,在事件的叙述中作 坦率的自我解剖。
思想内容
1、具有较强的反帝反封建的意义。
主人公畸形性格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中国封建文化的毒害,另一 方面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民族歧视。
2、具有较炽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主人公深深憎恶民族歧视,爱自己的祖国,至死仍然从内心希 望祖国富强起来。 3、向虚伪的封建道德挑战。 大胆描写“性”的苦闷,顺应时代潮流,向扼杀人们的个性和 情欲要求的封建道德作了冲击。
谢谢大家 !

一、作品的产生背景
1、个人的生活及心理压抑
17岁以前的郁达夫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长大的,接受的几乎都是中 国传统文化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
2“五四”的时代特征
“现代青年的烦闷已到了极点”,个人的“苦闷感”与对这苦闷氛 围的冲决,个人“寂寞感”与摆脱寂寞的努力,个人“人生问题” 的思考的突破。
3、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沉沦》
1921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 集出版。《沉沦》包括三个短篇:《沉沦》、 《南迁》、《银灰色的死》。 《沉沦》中作者通篇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 用第三人称刻画了一个敏感弱懦,自卑孤僻, 沉闷阴暗的青年形象。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东赴 日本,独在异乡求学。正值花季的年龄,本应 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他,却因为身在异乡的 孤独和身世飘零的沧桑,而终日苦闷,情感过 度压抑,最终造成了心理上的畸形变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