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训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训诂?

训”和“诂”原是解释词语的两种不同法则。“训”,许慎《说文解字》:“训,说教也。”段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明梅膺祚《字汇》:“训,释也。如某字释作某义,顺其义以训之。” “诂”,《说文》:“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段注:“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人,是之谓诂。” 魏张揖《杂字》:“诂者,古今之异言;训者,谓字有意义也。” 唐孔颖达《毛诗·周南·关睢诂训传疏》:“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故《尔雅序篇》云:《释诂》、《释言》通古今之字,古与今异言也。《释训》言形貌也。” •、“诂”连用,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二、什么是反切?

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切,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例如,《广韵》“冬,都宗切”(以下凡不注出处的反切均出自《广韵》), 就是用“都宗”为“冬”注音。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 简称切上字或上字, 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冬”是被注音字,所以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

反切原理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三、训诂体式:训诂的体制和形式。包括随文释义的注疏、文献正文里的训诂、通释语义的专著和考订书中的训诂。

四、训诂条例:这里指训诂的体例、义例,或曰训诂的正规形式规范。训诂条例有三:一曰形训,二曰声训,三曰义训。

五、文献正文里的训诂:古代文献中由文献撰写者本人作出的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在甲骨刻辞中就已出现。陆宗达:《训诂简论》:“存在于周秦正文中的诠释文字,实际就是训诂方法的开端。”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主要包括解释词语、串讲句意、说明章旨。

笺。《说文》:“笺,表识书也。”即给书表明其意,记识其事。注书叫笺,从郑玄开始。它的特点是既解释经义又解释注义。

注。《说文》:“注,灌也。”注书也叫注。贾公彦云:“注者,注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段公裁亦云:“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适也。故解经以明其义曰注”。

释。《说文》:“释,解也。”《尔雅》解释古今异言和方俗殊语及事物名称都叫“释”。后世注书称释的很多。如:李充的《论语释》、陆德明的《经典释文》等。

疏。《说文》:“疏,通也。”注解叫疏,大概兼取疏通与疏记之意。实际上是指引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或进一步发挥的文字。

传是指阐明经义,笺有补充和订正传的意思,正义指的是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做注。

举例说明“曰、为、谓之”的用法。

这几个术语一般都是两个以上连用并举,既然释义,又辨析同义词,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词总是放在后面,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叫做”“称作”。如《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貌”、“之貌”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如《诗·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朱熹注:“沃若,润泽貌。”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王注:“冉冉,行貌。

犹:训诂术语"犹"的释义特点是"义隔而通之",虽然有少数带"犹"的训诂是同义相训,但它本质上是一个为提示随文释义而设立的术语。训诂术语"犹"的释义特

点是"义隔而通之",虽然有少数带"犹"的训诂是同义相训,但它本质上是一个为提示随文释义而设立的术语。

“浑言”、“析言”等术语的用法。

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言、散文,与析言相对,训诂学中分析同义词的术语,浑统称说之意,用以说明同义词共同的意义,而不计较其细微差别。如: 《说文解字·疒部》:“病,疾加也。”“疾,病也。”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包咸注《论语》曰:“疾甚曰病。”浑言则“疾”、“病”意义相同。 《说文解字·行部》:“行,人之步趋也。”段注:“步,行也。趋,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谓之析言,也叫“对文”、“对言”。同“浑言”相对。训诂学中分析同义词的术语。分析称说之意,用以辨析、说明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如《说文·走部》:“走,趋也。”段注:“《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日趋,疾趋曰走。‟此析言也。许浑言不别也。”

训诂的运用:1.用于阅读方法;2.用于管理古籍;3.用于编纂辞书;4用于其他方面(研究其他分支、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文化)

《尔雅》:1.《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分类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它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2.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3.《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19篇。

《说文解字》:1.作者是东汉许慎,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字的典。

2.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说文》主要收小篆,同时也收古文、大篆,它是专门探求字的本义。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的造字规律——六书。《说文》根据“部首”将文字的形体分为五百四十部,用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法则来解释字形,又用以形说义的方法来解释字的本义,用“读若”和形声声旁来说明字音。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训诂的任务及目的:1.指导训诂实践,培养继承文化遗产的人才

2.指导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3.辨析词义,使人们增强运用词语的准确性

4.沟通方言,促进汉民族语的统一

训诂的作用:1.古文献阅读:理解词义、分析章句、了解行文体例;

2.古籍整理:标点、校勘、注释、翻译、辑佚、辨伪;

3.次数编篡:资料收集、解形、注音、释义、引证;

4.其他:文字、音韵、语法、修辞、语源(语言学的其他分支)、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