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细分
中国二级电影市场分析

到重创 。 一是 因放映设备陈 旧落后无缘加入院线 : 二是因票价低 . 不 达 到片商保底票房要求无缘首轮放映最新大片 : 三是 因单厅放映 既不 能 满足观众随到随看的要求 . 又没有更多的影片节 目可供观众 自由选 择 观映 . 造成观众大量流失 虽然这些传统影院都地处闹市中心 . 但因片 源严重短缺 , 观众逐年流失而被迫关门停业或改作他用 。如上 海市中 心各区原有 5 6家国办传 统影院 .如今 已有 1 6家从放映 队伍 中消失 . 有 l 家转行经营其他业 务 . 苦心经营的只剩 2 家 。这样一来, 6 仍 4 一级 如今 的电影市场分为一 级市场 . 二级 市场 . 同地域和 民族 的文 不 化差异又造成不同的市场需 求 市场细分可以找到这部分电影市场的 价值 , 譬如说情侣观众可能更爱看爱情片 。 年轻学生更爱看励志片。 那 么. 电影业该如何面对不同的市场创作 出适合一级市场或二级 市场的 影片来呢? 内容为王” “ ——在未来电影业是否盈利发挥着决定性的作 用 那么电影创作就可以分别考虑从 细分出发 . 分别创作 出适合 一级 市场或者二级市场的影片 中小城市群众生活水平 、 文化水 平在 日益 提高 。 电影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渴望看到 内容新 、 对 质量好 、 品种多 、 适合需求的影片 . 渴望能够享受到 良好 的视 听效 果 , 享受到优 质 的服务 当前创作者必须从认识上改变 中小城市 注定 没有市场 、 没 有观众 的先 验论 . 而要 仔细研究 中小 城市 电影观 众的 口味 . 专门制作 面向他们 的电影作 品 那种认为进不 了大城市 院线 的影片才去尝试 中 小城市 的想法是落后 的。事实上 , 暖春》 列影 片之所 以能在 中小 像《 系 城市取得不俗 的票房 . 就是 因为创作者在开拍 之前 就把影片定位在 这 个市场 。影 片质量才是吸引观众走进 电影 院的根本 。 中 国电影 近年来改 革进程迅 猛 .4 3 条跨 省 院线 的建立 使 中国电 影真正进入产 业化 时代 现在 , 许多 院线公 司都把中小城市二级 电影 市场当作电影 业的另 一个金矿 , 看准 了二级市 场可 以( 下转 第 2 3页 ) 0
电影院的市场分析

电影院的市场分析引言概述:电影院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在线媒体的普及,电影院面临着新的市场挑战。
本文将对电影院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从市场规模、竞争状况、消费者需求、创新发展和未来趋势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市场规模1.1 电影市场的增长趋势随着人们对电影的需求不断增长,电影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内,全球电影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5%。
这主要得益于新兴市场的崛起和电影消费的多样化。
1.2 电影院的市场份额尽管在线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电影院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根据研究数据,电影院观影人次仍然保持稳定增长,且观众对于电影院的观影体验和社交互动的需求不减。
1.3 市场细分与定位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电影院市场逐渐细分并进行定位。
一些电影院开始提供高端豪华观影体验,如IMAX影院和4D影院;另一些则注重提供特色电影放映,如艺术电影院和影展电影院。
这种市场细分和定位有助于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群体。
二、竞争状况2.1 传统电影院的竞争传统电影院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放映设备、票价和服务质量等方面。
一些大型连锁电影院通过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获得竞争优势,而小型独立电影院则通过特色放映和更亲近的观影体验吸引观众。
2.2 在线媒体的竞争随着在线媒体的兴起,电影院面临着来自Netflix、Amazon Prime和Hulu等平台的竞争。
这些平台提供便利的观影方式和丰富的影片资源,对传统电影院构成了一定的冲击。
2.3 新兴电影院形式的竞争除了传统电影院和在线媒体的竞争,新兴电影院形式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例如,户外电影院、汽车电影院和虚拟现实电影院等,它们通过创新的观影方式吸引了一部分观众。
三、消费者需求3.1 观影体验的需求观众对于观影体验的需求不断提高,他们希望享受更好的音效、画面质量和舒适的座椅。
电影院应关注观众的需求,提供更先进的放映设备和舒适的观影环境。
电影院线市场细分及竞争分析:洞察行业趋势及增长潜力的策略性报告。

电影院线市场细分及竞争分析:洞察行业趋势及增长潜力的策略性报告。
In recent years, the cinema marke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as more players enter the industry. To succeed in this market, cinema chains must understand the trends and growth potential of the industry and develop strategic approaches to stay ahead of the competition.One key trend in the cinema market is the shift towards premium experiences. Consumers are willing to pay more for enhanced viewing experiences, such as luxury seating, 3D and IMAX screens, and high-quality sound systems. Cinema chains that invest in these premium experiences can attract more customers and increase revenue.Another trend is the rise of online ticketing and reservation systems. Consumers now expect to be able to book their cinema tickets online, and cinema chains that offer this convenience can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Additionally, offering loyalty programs and discounts to online customers can help build customer loyalty and increase repeat business.Cinema chains must also consider market segmentation in their strategies. Different demographics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s and behaviors when it comes to cinema-going. For example, families with young children may prefer matinee showings, while young adults may prefer late-night showings. By understanding these preferences and tailoring offerings to specific segments, cinema chains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ir target audience and gain a competitive edge.In terms of competition, cinema chains must be aware of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competitors. Direct competitors include other cinema chains, while indirect competitors include streaming services, home entertainment options, and other leisure activities. To stay ahead of the competition, cinema chains must differentiate themselves by offering unique experiences, such as special events or exclusive screenings.Overall, the cinema market presents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inema chains. By understanding industry trends,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competition, cinema chains can develop strategic approaches that position them for success in this dynamic and constantly evolving market.最近几年,电影院市场变得越来越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进入了这个行业。
电影行业市场竞争情况分析与发展对策

电影行业市场竞争情况分析与发展对策第一部分:电影行业市场竞争的现状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影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下面将从市场现状、创作内容、技术水平和制片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
1. 市场现状如今,电影市场规模庞大,增长潜力巨大。
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连年增长,超过了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然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片不断涌现,观众选择越发多样化,各大片方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2. 创作内容观众对电影作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对创作内容的要求也越发苛刻。
好莱坞大片的引领下,大制作、特效电影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
然而,也有少数优质的艺术电影在专业领域受到认可。
因此,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电影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创作内容的质量。
3. 技术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特效和3D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这为电影行业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丰富的观影体验。
同时,科技还带来了网络影院、在线观影等新的观影方式,这也给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4. 制片成本电影制作的高昂成本也是行业竞争的一大挑战。
大制作影片投入巨大,包括影星片酬、特效制作、营销宣传等费用需要耗费大量资金。
而小制作电影则要面对资金和资源的双重困扰。
制片成本高低直接决定了电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二部分:电影行业市场竞争的原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重点介绍四个方面。
1. 电影市场规模扩大电影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更多的竞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影需求的增加,电影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
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电影上映,给市场竞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观众需求多元化如今,观众对电影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细分市场的出现使得观影人群更加分散。
这为电影市场带来了挑战,电影行业必须不断创新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3.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给电影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拍摄电影的市场定位与观众群体分析

拍摄电影的市场定位与观众群体分析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电影市场也变得日趋多元化和竞争激烈。
因此,对于电影的市场定位和观众群体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拍摄电影的市场定位以及观众群体进行分析。
一、市场定位1.市场细分在确定电影的市场定位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市场细分。
电影市场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分,如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地域等。
通过对市场细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偏好。
2.目标市场根据市场细分的结果,确定目标市场是制定市场定位的关键步骤。
目标市场可以是特定的年龄群体,如儿童、青少年或中老年人;也可以是特定的兴趣爱好群体,如科幻迷、爱情片爱好者等。
在确定目标市场时,还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的规模和竞争程度。
3.差异化竞争市场定位的目的是使电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因此,差异化竞争是制定市场定位的重要手段。
差异化竞争可以通过电影的题材、风格、演员阵容、制作质量等方面进行。
通过在差异化方面的努力,提高电影的竞争力,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支持。
二、观众群体分析1.年龄群体观众群体的年龄分布是影响市场定位的重要因素。
不同年龄群体对电影的偏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年轻人更喜欢新颖、激动人心的科幻片和动作片;而中老年观众则更倾向于温馨、感人的家庭片和剧情片。
通过对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推出适合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电影。
2.性别群体性别也是影响观众对电影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男性观众一般更倾向于动作片、恐怖片等类型的电影,而女性观众则更喜欢浪漫爱情片、喜剧片等类型的电影。
因此,在制定市场定位策略时需考虑到不同性别观众的不同需求,满足他们的喜好。
3.地域差异不同地域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对电影的需求也存在差异。
例如,城市观众更注重电影的制作质量、艺术性;而乡村观众则更偏好贴近生活、情感真挚的电影。
因此,在选择市场定位时需考虑到不同地域观众的特点,推出符合他们需求的电影。
电影院的市场分析和现状

电影院的市场分析和现状电影院是指专门播放电影的场所,它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院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电影院的市场分析和现状进行详细阐述。
一、市场分析1.消费需求不断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娱乐需求的增加,观看电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电影院作为提供电影观赏服务的场所,受到了消费者广泛的青睐。
2.市场竞争激烈:电影院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大电影院品牌争相扩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购票服务的出现,给传统电影院业态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因此,电影院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品质与体验,以吸引观众。
3.消费群体多样化:电影观众的消费群体非常多样化,有各个年龄层的人群,有不同的兴趣和需求。
电影院需要根据不同的观众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多样化的影片类型和观影环境。
4.影视产业发展带动: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增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影院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现状分析1.行业经营形态多样:电影院的经营形态多样,有独立的影院、连锁的影院以及合作影院等。
独立影院通常定位于特定类型的电影或特定的观众群体,连锁影院通过综合资源、规模经营和品牌影响力来吸引观众,合作影院则常常依托商场、酒店等建筑设施。
3.影院设施不断升级:为了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电影院不断升级设施和服务。
如引入IMAX、杜比影院等高端影片播放技术,提供更精致、逼真的观影效果。
同时,影院还提供舒适的座椅、豪华VIP包厢、智能化购票及观影服务等,以吸引观众。
4.引入多元化服务:为了增加经营收入,电影院不仅提供电影播放服务,还引入多元化服务。
如举办电影主题活动、影院周边商品销售、餐饮服务等。
这些多元化服务的引入不仅提升了观影体验,也将电影院打造成为综合娱乐场所。
5.线上购票成为主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购票逐渐成为观众购票的主要方式,电影院也推出了相应的线上购票平台。
中国电影市场化运作模式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化运作模式分析目前,中国电影行业面临市场萎缩、发展缓慢的困境,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电影的非产业化运作。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改变以往的电影观念,重视电影的产业化本性;二是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走电影产业化道路。
标签:电影观念商品属性制片发行放映电影产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中国已经成为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最迅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可是,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却非常迟缓,造成中国电影市场萎缩,电影产业规模难以提高的原因,就是电影的非产业化运作,也就是说,中国以往并没有将电影视作一个以商业化运作为主、以市场调节为杠杆的经济产业。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改变以往的电影观念,重视电影的产业化本性;二是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走电影产业化道路。
一、改变电影观念,重视电影产业化本性电影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商品?这是自电影创立之初人们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世界电影史学家萨杜尔在《电影通史》里有这样的论述:“1908年,艺术电影还没有多大的发展,电影基本上还是一种通俗娱乐,一种新的商业化的通俗玩艺。
他们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容易卖掉的廉价商品来生产”。
这说明电影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很自然地具有了商品属性。
所以,电影的艺术属性和商品属性都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在中国,电影的商品属性长期得不到客观的认识。
在中国,“文以载道”的传统使得中国的电影作品一直被视为教化的工具和手段,电影曾经长期被简化地理解为政治宣传手段,被强制性作为政治意识形态载体来管理,其负载的意识形态意义远远超过了其娱乐意义。
进入新时期以后,虽然电影的艺术本性和文化本性逐渐开始被认同,但电影仍然还是被看做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宣泄和疏导力量,弱化了电影在竞争激烈的大众文化市场上的占有力,使电影的融资能力、投资能力下降,也使得中国大陆电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面对现实的开放性和电影观念、形态和风格上的多样化、层次性。
2023年儿童电影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儿童电影行业市场分析报告近年来,儿童电影的市场需求逐步增加,成为电影行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儿童电影是指面向儿童观众制作的电影,以其充满童趣、寓教于乐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群体。
本文将从市场情况、发展趋势、机遇挑战等方面对儿童电影行业进行分析。
一、市场情况1.规模增长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的儿童观众市场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
根据诸如《攀升的电影梦》等报告,中国6岁至14岁的儿童人口已经突破了1亿,相当于整个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其中7-12岁年龄段的儿童是电影市场的主力军,约占整个儿童观众市场的60%左右。
儿童电影市场规模的扩大直接带动了中国电影市场总规模的增长,而儿童电影的市场份额也随之逐步扩大。
2.消费观念的改变随着家庭教育理念、消费观念的逐步升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儿童的精神需求,加强对儿童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对儿童电影的导向性要求更高。
在消费观念方面,父母更注重对儿童观众的教育启迪和引导作用,愿意花更多的钱、更多的时间带孩子去看儿童电影,也比较愿意在电影周边消费上投入更多。
因此,儿童电影市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群体的需求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产业的不断发展,儿童电影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虽然儿童电影应该首先强调故事情节,但是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声音效果的质量,也对观众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吸引力,舞台剧、漫画书籍等也成为了儿童观众链的重要一环,使得儿童电影需要以更加高超的制作水平来吸引观众。
除此之外,市场上大量竞争对手的加入也形成了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如在2018年,影片《神秘巨星》《熊出没·变形记》《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兵》等竞争激烈。
二、发展趋势1.原创性与文化内涵随着儿童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观众的需求也在悄然改变。
原创性与文化内涵是未来儿童电影市场的发展方向。
原创电影具有可塑性、可延伸性,也更容易形成IP赛道,而且对儿童观众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匆匆那年制作:介绍:《匆匆那年》是北京小马奔腾影业2014年出品的校园爱情片,改编自九夜茴同名小说。
该影片由张一白执导,彭于晏、倪妮、郑凯、魏晨、张子萱、陈赫等人主演。
该影片讲述了阳光少年陈寻、痴心女孩方茴、温情暖男乔燃、纯情备胎赵烨、豪放女神林嘉茉这群死党跨越十五年的青春、记忆与友情的故事。
该影片定档为2014年12月5日上映。
(3、做成一张表)早在2011年,张一白便买下了《匆匆那年》的电影版权,一直没有拍摄。
直到2013年,张一白被两个85后编剧的新一稿剧本看得热泪盈眶,才下定决心正式启动。
后期特效制作:《匆匆那年》中这种模拟真实氛围场景的后期处理,与传统意义上的大片特效有着很大区别。
对此,聚光绘影公司视效项目总监周艳春谈到,其实在特效制作上,这两种影片的原理上是差不多的,但是表现手法不同。
《匆匆那年》主要表现的是高中、大学时代的爱情故事,里面特效对于年代氛围的还原比重很大,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用不着痕迹的特效,达到氛围情绪的表达。
谈到类似影片中篮球比赛这种实景合成的画面的制作难度和要点,视效总监金旭表示,这种背景合成的制作难度和完全通过电脑制作的特效难度不同。
电脑制作特效时,后期人员会跟导演对接,给出每一步的制作细节要求,根据制作进度把效果做好。
而背景合成的特效,往往是导演把想要的视觉感受和效果告诉后期团队,团队会根据电影画面的节奏进行合成,其原则是保证合成的真实感。
这些是通过准确理解导演的要求以及制作人的职业素质和经验去实现的。
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合成效果,在前期拍摄时后期团队也会介入,现场给出灯光和构图建议并进行数据记录,为后期三维模型建立和合成做参考。
每一部电影的特效都是独一无二的,而类似《匆匆那年》这种偏文艺风格的影片,要求不留痕迹的特效,这对于后期人员的制作思路是一种转变,这种特效不那么直观,但是渲染了一种氛围,这可以算是其制作难度了。
为了达到效果要求,经历二十多版的修改是很正常的。
充满真实感的特技对技术要求很高,要从流程上完善,对接客户、拆分镜头、团队磨合力、导演意图的领会都要做好。
同时,让工作不同的十三个部门去完成一个画面,需要很高的信息准确度。
周艳春说,后期团队会进行视觉化动态预演的制作,这种动态预演在国外应用已经很成熟了,聚光绘影现在也在主推这个技术。
通过动态预演,可以给导演完整的影片动态呈现。
后期人员根据分镜把比较难的场次进行三维摄像机走位模拟,完成场景还原,这让导演很容易进行相机走位判断,这很类似动态的特效故事板。
在国外的特效大片中,视觉化动态预演制作流程会在影片创作早期就介入,并会进行详细的设定。
针对于不同的项目,这个环节介入的时间和方式会有所不同:如果是特效量很大的影片,后期团队会提前和导演沟通,把现场的环境模拟和拍摄效果预演出来,给导演直观的感受,告知导演CG制作、实拍分别是哪些场景。
而文艺类影片,特效团队在中间靠后的时间段给出视觉效果动态呈现。
公司会给出制作流程时间,告诉导演什么时间来看效果,如果导演需要看到哪几个比较重要场次的效果时,公司会进行具体时间周期调整。
针对如何核定一部电影中哪里需要特效这个问题,金旭表示拿到剧本时,公司会进行文字拆分及特效影像曲线分析图制作,根据剧本分析出哪里需要特效,把特效高潮进行一个分析。
《匆匆那年》有大概200多个特效,特效数量算是正常的水平,现在很多爱情电影的特效数量达到两三百是很正常的。
周艳春表示:为了保障特效制作的质量和效率,聚光绘影采用了国际化制作流程,并且结合国内情况,自己投资开发了流程软件,使得信息和完成度得以便捷沟通,同时也让客户及时看到制作信息并进行反馈。
后期团队与导演沟通了八次。
导演会对画面节奏和效果提出一些效果完善意见,总体来看,张一白导演对聚光绘影的特效制作还是很满意的。
电影《匆匆那年》中:2001年北京深奥成功,广大群众在天安门欢庆那场戏是比较重要的场次之一,为还原2001年申奥成功当晚民众热烈的庆祝活动,后期团队找了大量资料进行研究,找亲历者提供意见,同时也要和导演进行具体的气氛效果沟通,保证电影的美感和镜头感。
还有漫天飞雪、篮球比赛的场次,也都是导演重点关注的部分。
幕后制作:为了再现小说中横跨十五年四季交替的情境,整个电影地拍摄跨越半年时间,历经冬拍夏拍。
发行时间地点2014年12月05日中国2014年12月0日,华语爱情片《匆匆那年》正式登陆中国内地影市,首周末开出3300万美元,一举登顶海外周末票房榜,击败了风头正劲的好莱坞大片《饥饿游戏3:嘲笑鸟》,后者上周末海外再度进账3160万美元,海外累积票房顺利突破了3亿美元。
匆匆那年放映:11月29日,张一白导演的电影《匆匆那年》在全国举行了大规模点映,短短5个小时,霸气拿下2000万票房,最终凭借10%的排片卷走高达16%的票房,成绩惊艳院线的排片计划以万达为例:2014年12月5日万达共计划放映3218 场匆匆那年,当天万达计划放映电影总场次为8167 场,匆匆那年约占39.4% 排片份额。
约92 个城市放映本片,各城市排片统计:4、电影的宣传状况当前我国电影市场的细分,以及本影片的目标市场选择。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细分按内容的真实性分为记录片和艺术片。
纪录片进一步可分为:纪录片-风光/地理/旅游纪录片-民俗/社群/人类学纪录片-科教/科普纪录片-新闻/事件/体育纪录片-历史纪录片-历史-战争纪录片-历史-人物传记纪录片-战争宣传/煽动纪录片-艺术/实验作品艺术片根据画面分为动画片和类型片。
类型片按影片内容分为类型片-动作类型片-科幻类型片-犯罪类型片-恐怖类型片-战争类型片-灾难类型片-成人/情色类型片-音乐剧/歌舞剧类型片-奇幻类型片-西部类型片-黑帮/警匪类型片-青春类型片-爱情类型片-惊险类型片-武侠/功夫类型片-侦探/推理类型片-家庭/伦理类型片-喜剧类型片-公路类型片-间谍类型片-社会揭露类型片-荒诞/黑色幽默类型片-贺岁片类型片-革命教育类型片-冒险类型片-话剧/戏曲此外,根据剧本来源,还可分为历史改编类影片:如以战争,人物传记,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影片现实反映类影片:如《搜索》,《北京遇上西雅图》该类型与历史改编类的影片作区分,一般从近几年的社会为背景,描述一些社会现状。
文学作品改编类影片:如《小时代》,《饥饿游戏》,《狼图腾》等。
该类型影片最大的特点是剧本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在影片未上映时就拥有“原著观众”,即因为文学作品而会观影的观众。
近年来,粉丝经济不可忽视。
真人秀类影片:如《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该类型影片是从综艺类节目繁衍出的电影。
在影片未上映时就拥有“节目观众”。
《匆匆那年》是北京小马奔腾影业2014年出品的校园爱情片,改编自九夜茴同名小说。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属于爱情、青春类电影,从剧本来目前中国电影细分,已经从传统的消费者视角和产品视角转向文化视角,在文化的导向下对市场进行细分。
对于具体的市场细分标准,已从选择局部层面的消费者实体特征(如:年龄、职业、社会阶层、收入、学历等)转向选择能够反映消费者整体心理行为系统的文化特征,以文化特征变量作为市场细分的依据变量。
据此,国内的电影市场可被细分为:主流文化市场、精英文化市场和大众文化市场三部分,分别以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和娱乐电影的消费为代表。
其中,大众文化市场是主体,主流文化市场是重要组成部分,而精英文化市场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主旋律电影强调影片风格娱乐化、主题较低调,具有传统教育意义,影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较普通平凡,能代表普通人民群众;艺术电影追求对个性的追求;娱乐电影影片风格艺术化,叙事感情化。
源看,属于文学作品改编类电影。
2、细分的方法:宏观-微观法or聚类分析法目标市场选择1、考虑因素(1)企业资源(小马奔腾影业):小马奔腾,是业内具有很高信誉的影视文化公司,2009年开始,小马奔腾对公司进行集团化架构调整并对资源进行整合,最终成立了北京小马奔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投资制作影视、演艺经纪、广告、新媒体、院线、等多领域运营的娱乐传媒公司。
旗下拥有北京雷明顿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北京小马奔腾壹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小马奔腾影业有限公司、北京小马奔腾影院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小马奔腾演艺文化有限公司、北京龙马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业务范围涵盖到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
小马奔腾独家签约了“学院派”导演张建栋、高希希、韦大军等电视剧导演,并于2009年成功签约吴宇森、宁浩等电影导演。
优秀的工作团队和专业的经营理念使小马奔腾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同行业迅速崛起。
2009年,小马奔腾除分别投近亿元巨资打造《机器侠》、《花木兰》、《无人区》、《黄金大劫案》等不同题材影片外,更成功独立运作投拍了《越光宝盒》、《倾城》等项目,可见其实力雄厚,能为《匆匆那年》的制作、宣传奠定牢固的基础。
(2)产品的同质性:《匆匆那年》的市场定位为“青春爱情”,市场中同类的产品较多,如:《致青春》《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等,但在2014年中,与《匆匆那年》同质的电影较少,几乎没有影响力特别大的类似影片出现。
因此就2014年的影片来讲,《匆匆那年》的产品同质性较低。
(3)市场的同质性:《匆匆那年》的消费群体多为16~30岁的青年观众以及情侣,市场上多数电影的消费群体都为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群,因此,就消费群体来看,《匆匆那年》的市场同质性较高。
(4)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影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影市场的开放度更高,人们对精神及娱乐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学生,成为近年来电影产业的主要推动者。
《匆匆那年》这一类校园青春爱情电影已发展致较成熟的阶段,因此,《匆匆那年》已经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
(5)竞争者分析:竞争电影名称上映时间影片类型目标群体《匆匆那年》2014年12月5日青春 / 爱情/校园学生、情侣、女性《太平轮》(上)2014年12月2日剧情 /战争 /灾难大学生、男性《我的早更女友》2014年12月12日爱情 / 喜剧白领、情侣、女性《鸣梁海战》2014年12月12日剧情 /动作 /战争青年、男性《精武青春》2014年12月11日校园 /青春 /爱情学生、女性《花咒》2014年12月12日惊悚情侣《谁动了我的梦想》2014年12月11日爱情 /剧情白领、女性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时期上映的电影类型繁多,而与《匆匆那年》类型相同的电影有《精武青春》,但这部电影为香港地区电影,在内地宣传力度较弱,知名度较低。
而与《匆匆那年》同为爱情类的电影则较多,如《我的早更女友》《谁动了我的梦想》《精武青春》,但其针对的目标群体却有着细微的差异(具体情况见表)2、目标市场选择策略产品专业化+市场集中化市场产品《匆匆那年》儿童(12岁以下)×青少年(12~18岁)√青年(18~35岁)√(重点)中年(35~50岁) √中老年(50~65岁)×老年(65岁以上)×《匆匆那年》的提档可谓是稳准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