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2公式大全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2所有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2所有公式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公式一、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沿着曲线轨迹运动的过程。

在高中物理必修二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匀速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这两种曲线运动。

1. 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圆周轨道上以恒定的速度做曲线运动。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因此物体始终受到向心力的作用。

2. 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初速度,而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作用,从而形成的曲线运动。

抛体运动可以分为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水平抛和斜上抛四种情况。

二、曲线运动的基本公式1.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1)线速度公式:v = rω其中,v表示线速度,r表示圆周半径,ω表示角速度。

(2)向心力公式:F = mv^2/r其中,F表示向心力,m表示物体质量,v表示线速度,r表示圆周半径。

2. 抛体运动公式(1)竖直上抛公式:h = v0t 1/2gt^2其中,h表示物体上升的高度,v0表示初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2)竖直下抛公式:h = 1/2gt^2其中,h表示物体下落的高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3)水平抛公式:x = v0t,y = 1/2gt^2其中,x表示物体水平位移,y表示物体竖直位移,v0表示初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4)斜上抛公式:x = v0cosθt,y = v0sinθt 1/2gt^2其中,x表示物体水平位移,y表示物体竖直位移,v0表示初速度,θ表示抛射角,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三、曲线运动的应用曲线运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1. 匀速圆周运动:汽车转弯、地球绕太阳公转等。

2. 抛体运动:投篮、投掷标枪等。

通过对曲线运动公式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曲线运动现象,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公式一、曲线运动的分类及特点在高中物理必修二中,我们学习到的曲线运动主要分为两大类:匀速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公式汇总

第7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恒力做功:W=Flcos αα为F 方向与物体位移l 方向的夹角 1两种特殊情况:①力与位移方向相同:α=0,则W=Fl②力与位移方向相反:α=1800,则W=-Fl ,如阻力对物体做功2α<900,力对物体做正功;α=900,力不做功;900<α≤1800,力对物体做负功 3总功:⋅⋅⋅++=321W W W W 总正.、负.功代数和;αcos l F W 合总= 4重力做功:h mg W G ∆±=h ∆是初、末位置的高度差,升高为负,下降为正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2.功率单位:瓦特:平均功率:tW P =、-=v F P ;瞬时功率:P=Fv 瞬注意:交通工具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F 牵v在水平路面上最大行驶速度:阻F Pv =m ax 当F 牵最小时即F 牵=F 阻,a =0 3.重力势能:E P =mghh 是离参考面的高度,通常选地面为参考面,具有相对性 4.弹簧的弹性势能:221l k E P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l ∆为弹簧的形变量 5.动能:221mv E K =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结果为如下图所示W -v 2关系 7.动能定理: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去初动能;12K K E E W -=合或21223212121mv mv W W W -=⋅⋅⋅+++ 8.机械能: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P K E E E += 9.机械能守恒定律:2211P K P K E E E E +=+2221212121mgh mv mgh mv +=+动能只跟重力势能转化的 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即动能只跟势能转化思路:对求变力做功、瞬间过程力做功、只关注初、末状态的,动能定理优势大大地方便对求曲线运动、只关注初、末状态的,且不计摩擦的只有动能与势能间相互转化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较好如下面的几种情况,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不计阻力,若有阻力,则用动能定理来求速度、阻力做的功等;W2v 0⨯⨯⨯⨯⨯60ºL mA BhA Bhv 0AB R第5章 曲线运动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 l 、v 、 a 的合成与分解;由于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合成时均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平抛运动及其规律: 1平抛运动:物体以一定速度水平抛出,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a =g ,方向竖直向下2处理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可看成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3规律:分位移 水平位移 x =v 0t 竖直位移 y=h =221gt 落地时间仅由抛出点高度决定 分速度 水平速度v x =v 0 竖直速度 v y =gt某一时刻瞬时速度合速度大小:22y x v v v +=此刻瞬时速度的方向:t v gv v y0tan ==θ物体位移合位移大小:l =22y x +,方向:xy=αtan3.圆周运动: 1线速度:Trv π2=;角速度:T πω2=单位:弧度每秒rad/s2线速度与角速度、半径r 的关系:v=r ω 3转速n 与周期的关系:nT 1=1秒转多少圈叫转速,转1圈的时间叫周期 4向心加速度:22224T r r r v a n πω===,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不断变化 5向心力:22224Tmr mr r v m F n πω===,方向始终值向圆心,不断变化 注意:向心力是指向圆心的合力..,按效果命名的,不能说物体除受到其它力外又受到一个向心力;如图所示,汽车、小球在最高低点的向心力就是重力和支持力重力和拉力、B 点:重力和轨道对球的压力的合力; 支持力与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A Bv v 1 v 2 θ)α)ORMm 60ºL m v 0AB R1k 与行星无关,仅由恒星中心天体质量决定大多数行星轨道近似为圆,这样定律中半长轴a 即为轨道半径r ,2为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许首先测出 3.一天体绕着另一天体称为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基本方程有②在地球表面质量为m 1即注意:aR 为地球星球的半径,r 为轨道半径,也是天体间的距离;M 为中心天体质量,m 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天体质量,g 为地球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 对卫星来说:r =R +h 推广:在星球表面质量为m常见题型:1r =R +h周期2由①与②可分析中心天体的质量、中心天体的密度及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4.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 由于近地卫星的h 远远小于R ,可近似认为r ≈R ,得7.9km/s 即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叫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也是最小..的发射..速度;高空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7.9km/s ,但发射速度大于7.9km/s ;卫星1.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2.滑动摩擦力:N F F μ= 3.匀变速直线运动: 1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2速度公式:at v v +=0 3速度与位移公式:ax v v 2202=-4平均速度:20vv v +=-只适用匀变速直线 4.自由落体运动: 1位移公式:221gt h =2速度公式:gt v = 5.向心加速度的推导:设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的大小为v ,轨迹半径为r ;经过时间△t ,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尝试用v 、r 写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v A 、v B 、△v 组成的三角形与ΔABO 相似当△t 很小很小时,AB =Δl 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打B 点时的速度:txv v AC B 2==-式中t =0.02s ;在计算时x 要注意单位.. 2器材:刻度尺、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为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电压为220v 、导线、铁架台其它见图 3实验步骤: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连接到低压交流电源B.将连有重锤的纸带穿过限位孔,将纸带和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C.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D.更换纸带,重复实验,根据记录处理数据 4实验原理:221mv mgh =5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结果:221mv mgh >,主要原因是重锤受到空气阻力及纸带受到摩擦阻力,这样减少的重力势能有部分转化为热,所以221mv mgh >; 7.平抛规律:左图说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右图说明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上图中斜槽末端水平目的:保证小球飞出的初速度方向水平r v AB v =∆∴r v AB v ⨯=∆∴t ABr v t v a n ∆⋅=∆∆=∴v t l t AB =∆∆=∆∴r v v r v a n 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涉及公式集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涉及公式集合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必修1部分1.V=X/tV是平均速度(m/s) X是位移(m) t是时间(s);2.Vt=Vo+a0t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²)t是时间(s);3.X=Vot+(1/2)at²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 t是时间(s) a是加速度(m/s²);4.Vt²-Vo²=2aX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²)X是位移(m);5.h=(1/2)gt² Vt=gt Vt²=2ghh是高度(m) 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t是时间(s) Vt是末速度(m/s);6. G=mgG是重力(N) m是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7. f=μFN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 FN是支持力(N);8. F=kX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 X是伸长量(m);9. F=maF是合力(N) m是质量(kg) a是加速度(m/s²)。

必修2部分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3.绳拉船问题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 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1gt h = ③下落时间:gh t 2= 5.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③上升时间:gv t 0=上 ④总时间:g v t 02= ⑤最大高度:g v H 220= 7.平抛运动②合速度:2220t g v v t += ③速度方向:0tan v gt =α ⑤位移方向:02tan v gt =β ⑥飞行时间:gh t 2=,与v 0无关8.斜抛运动③飞行时间:gv t θsin 20= ④射程:g v X θ2sin 20= ⑤射高:g v Y 2θsin 220= —————————————————————t v x ⋅=θcos 02021θsin gt t v y -⋅=tv x 0=221gt y =0v v x =gt v y =绳子伸缩 绳子摆动 θcos 0v v x =gt -θsin 0v v y =9.线速度:T rt sv ⋅==π210.角速度:T t πϕω2==1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ωr v =12.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 T 1=13.转速与频率的关系:f n 60=14.向心力: 22222244f mr T mr mr r v m F ππω⋅=⋅===向15.向心加速度: r f T rr r v a 22222244ππω====向16.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gr v =17.方程格式: 所需的向心力实际力向==F—————————————————————18.开普勒第三定律: k T a =2319.万有引力定律: 221r m m G F =,G=6.67×10-1120.中心天体质量: 2324GT r M π=21.中心天体密度: )( 33423为近地卫星周期T GTππR M ρ==22.卫星的运行速度: r GMv =2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R GMg =2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km/s 9.71==Rg v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11.2km/s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16.7km/s—————————————————————25.功的计算:αcos Fs W =26.变力做功的计算:①摩擦力做功: W f = f s , s 为路程②图像法: F-s 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③功能关系: 间接计算功27.动能:221mv E k =28.重力势能:mgh E p =29.弹性势能:221kx E p =30.重力做功的特点:只与高度有关,p G E W ∆-=31.动能定理: 21222121mv mv E W k -=∆=总32.机械能守恒定律: 2222112121mv mgh mv mgh +=+33.功率: αcos Fv t WP ==34.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m fv P =→f Pm v =。

必修一二物理公式汇总

必修一二物理公式汇总

必修一、二物理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ts1.基本公式a=tvvt0-v=20tvv+(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atvvt+=2021attvs+=tvvs t2+=222vvast-=3.常用于计算打点计时器问题:某段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tSVVV tt=+=22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2aTS=∆ (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4.自由落体:221gth=22tvhg=gtVt=2、重力:mgG=(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2)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4、胡克定律:弹簧弹力kxF=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

(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Nfμ=6、求F 1 、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 1212 F -F F F F ≤≤+7、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8、超重与失重超重:a 向上 N ma mg =+ 失重:a 向下 N mg ma =- 完全失重: a=g 且竖直向下 0N =9、功 :θcos FS W =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0、平均功率的计算,可以使用公式/P W t =或P Fv =计算平均功率,而计算瞬时功率,则只能应用公式P Fv =。

11、汽车启动问题常用公式:F=f+ma P=Fv m P P v F f== 12、动能: 221mv E K =13、重力势能:mgh E P =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14、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15、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重力势能 + 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高二物理公式必修二

高二物理公式必修二

高二物理公式必修二高二物理知死活都是分章节的,高三复习的时候也是分模块的,每个章节(模块)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二物理公式,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二物理公式(一)第一章力1. 重力:G = mg2. 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 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1. 速度公式:vt = v0 + at ①2. 位移公式:s = v0t + at2 ②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4. 平均速度公式:= ④= (v0 + vt) ⑤= ⑥5. 位移差公式:△s = aT2 ⑦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2. 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 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大全和典型例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大全和典型例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大全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3.绳拉船问题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gh gt v t 2==②下落高度:221gt h = ③下落时间:gh t 2= 5.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③上升时间:g v t 0=上 ④总时间:gv t 02= ③两个分运动绳子伸缩 绳子摆动 2.船渡河问题 时间最短:α=90°,船v L t = 路程最短:船水v v =αcos ,s=L⑤最大高度:gv H 220= 7.平抛运动②合速度:2220t g v v t += ③速度方向:0tan v gt =α ⑤位移方向:02tan v gt =β ⑥飞行时间:gh t 2=,与v 0无关 8.斜抛运动③飞行时间:gv t θsin 20= ④射程:gv X θ2sin 20= ⑤射高:gv Y 2θsin 220= —————————————————————9.线速度:Tr t s v ⋅==π2 10.角速度:Tt πϕω2== 1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ωr v =12.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T 1= ②分位移 t v x ⋅=θcos 02021θsin gt t v y -⋅=④分位移 tv x 0=221gt y =①分速度 0v v x =gt v y =①分速度 θcos 0v v x =gt-θsin 0v v y =13.转速与频率的关系:f n 60=14.向心力:22222244f mr T mr mr r v m F ππω⋅=⋅===向 15.向心加速度:r f Tr r r v a 22222244ππω====向 16.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gr v =17.方程格式:所需的向心力实际力向==F—————————————————————18.开普勒第三定律:k Ta =23 19.万有引力定律:221rm m G F =,G=6.67×10-11 20.中心天体质量:2324GTr M π= 21.中心天体密度:)( 33423为近地卫星周期T GT ππR Mρ== 22.卫星的运行速度:r GM v =2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R GM g = 2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km /s 9.71==Rg v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25.功的计算:αcos Fs W =26.变力做功的计算:①摩擦力做功:W f = f s ,s 为路程②图像法:F-s 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③功能关系:间接计算功27.动能:221mv E k = 28.重力势能:mgh E p =29.弹性势能:221kx E p = 30.重力做功的特点:只与高度有关,p G E W ∆-=31.动能定理:21222121mv mv E W k -=∆=总 32.机械能守恒定律:2222112121mv mgh mv mgh +=+ 33.功率:αcos Fv tW P == 34.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m fv P =→f Pm v =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如下八个环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 →课外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这五个环节.在以上八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少的学习方法,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 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五)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六)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七)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 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八)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九)知识结构.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十)数学.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十一)体育活动.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好的保证,旺盛的精力是学习高效率的保证.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要会一种,二种锻炼身体的方法,要终生参加体育活动,不能间断,仅由兴趣出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搞体育活动,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好处.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锻炼身体.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以减少睡觉的时间去增加学习的时间,这种办法不可取.不能以透支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一点好成绩,不能动不动就讲所谓"冲刺","拼搏",学习也要讲究规律性,也就是说总是努力,不搞突击.以上粗浅地谈了一些学习方法,更具体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别人的方法也要通过自己去检验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希望你取得好的成绩!。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公式大全引力公式是质点间相互引力的计算公式,它描述了物体间引力的强度和方向。

在高中物理必修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引力公式:牛顿引力公式和万有引力公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公式及其相关概念。

1.牛顿引力公式: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大小正比于它们的质量,反比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且方向沿着连接两个质点的直线方向。

设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质点之间的距离为r,则它们之间的引力F为:F=G*m1*m2/r²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约等于6.67×10^-11 N·m²/kg²。

牛顿引力公式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引力计算,例如地球和天体之间的引力、两个质点间的重力等等。

2.万有引力公式:适用于质点和球对称分布的物体之间的引力计算。

万有引力公式表示了质点与球对称分布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质量、距离以及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设球对称分布物体的质量为M、质点的质量为m、距离为r,则质点所受到的引力F为:F=G*M*m/r²在万有引力公式中,球体近似为质点,只需要考虑球体的总质量,忽略球体内部的质量分布。

除去上述两个公式,还有一些与引力有关的概念和公式:3.引力加速度公式: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离为r的地球表面上受到的引力F与物体的质量m的比值为物体所受的引力加速度g。

F=m*g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通常近似取为9.8m/s²。

4.等效重力公式:当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外力F时F_g = m * g_eff其中g_eff为等效重力,计算公式为:g_eff = g - a其中a为物体与地面间的黏着力或者静摩擦力。

5.行星运动公式:行星绕太阳运动中,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与质量、距离以及行星的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为:F=G*M*m/r²这个公式适用于描述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中引力的大小与方向。

在高中物理必修二中,引力公式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它是了解和解决各类物体间相互作用问题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恒力做功:W=Flcosα(α为F方向与物体位移l方向的夹角)
(1)两种特殊情况:①力与位移方向相同:α=0,则W=Fl
②力与位移方向相反:α=1800,则W=-Fl,如阻力对物体做功
(2)α<900,力对物体做正功;α=900,力不做功;900<α≤1800,力对物体做负功
(3)总功:(正、负功代数和);
(4)重力做功:(是初、末位置的高度差),升高为负,下降为正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功率(单位:瓦特):平均功率:、;瞬时功率:P=Fv瞬
注意:交通工具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F牵v
在水平路面上最大行驶速度:(当F牵最小时即F牵=F阻,a=0)3.重力势能:E P=mgh(h是离参考面的高度,通常选地面为参考面),具有相对性
4.弹簧的弹性势能:(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弹簧的形变量)
5.动能: 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结果为如下图所示(W-v2关系)
动能定理: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8.机械能: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
9.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只跟重力势能转化的)
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即动能只跟势能转化思路:对求变力做功、瞬间过程力做功、只关注初、末状态的,动能定理优势大大地方便!对求曲线运动、只关注初、末状态的,且不计摩擦的(只有动能与势能间相互转化)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较好!如下面的几种情况,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不计阻力),若有阻力,则用动能定理来求速度、阻力做的功等。

v0
A
B
R
A
B
h
第六章 曲线运动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l、v、a的合成与分解。

由于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合成时均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及其规律:
(1)平抛运动:物体以一定速度水平抛出,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a=g,方向竖直向下)
(2)处理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平抛运动可看成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3)规律:分位移 x=v0t y=h=(落地时间仅由抛出点高度决定)
分速度v x=v0v y=gt
某一时刻瞬时速度(合速度)大小:
此刻瞬时速度的方向:
物体位移(合位移)大小:l=,方向:
3.圆周运动:
(1)线速度:;角速度:(单位:弧度每秒rad/s)
(2)线速度与角速度、半径r的关系:v=rω
(3)转速(n)与周期的关系:(1秒转多少圈叫转速,转1圈的时间叫周期)
(4)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不断变化
(5)向心力:,方向始终值向圆心,不断变化
注意:向心力是指向圆心的合力,按效果命名的,不能说物体除受到其它力外又受到一个向心力。

如图所示,汽车、小球在最高(低)点的向心力就是重力和支持力(重力和拉力、B点:重力和轨道对球的压力)的合力。

支持力与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v0
A
B
R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k与行星无关,仅由恒星质量决定
大多数行星轨道近似为圆,这样定律中半长轴a即为轨道半径r,所以有2.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发现):(G为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许首先测出)
3.一天体绕着另一天体(称为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基本方程有
①即
F
②在地球表面质量为m1物体有: 即
注意:(a)R为地球(星球)的半径,r为轨道半径,也是天体间的距离;M为中心天体质量,m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天体质量,g为地球(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对卫星来说:r=R+h
推广:在星球表面质量为m物体有:即
常见题型:(1)由①可得:是分析卫星运行速度的重要公式(式中r=R+h);
向心加速度:,周期和角速度可由:、来分析
(2)由①与②可分析中心天体的质量、中心天体的密度及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4.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
由于近地卫星的h远远小于R,可近似认为r≈R ,所以由
得 =7.9km/s即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叫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也是最小的发射速度。

高空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7.9km/s,但发射速度大于7.9km/s。

推广:由得任意星球第一宇宙速度:
其它
1.牛顿第二定律: 2.滑动摩擦力:
3.匀变速直线运动:
(1)位移公式:(2)速度公式:
(3)速度与位移公式:(4)平均速度:(只适用匀变速直线)
4.自由落体运动:(1)位移公式:(2)速度公式:
5.向心加速度的推导:设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的大小为v ,轨迹半径为r。

经过时间△t,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

尝试用v 、r 写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v A、v B、△v 组成的三角形与ΔABO相似
当△t 很小很小时,AB=Δl
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打B点时的速度:(式中t=0.02s;在计算时x要注意单位!)(2)器材:刻度尺、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为10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电压为220v)、导线、铁架台(其它见图)
(3)实验步骤: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连接到低压交流电源
B.将连有重锤的纸带穿过限位孔,将纸带和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
C.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D.更换纸带,重复实验,根据记录处理数据
(4)实验原理:
(5)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结果:,主要原因是重锤受到空气阻力及纸带受到摩擦阻力,这样减少的重力势能有部分转化为热,所以。

7.平抛规律:左图说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右图说明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上图中斜槽末端水平目的:保证小球飞出的初速度方向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